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科学发展

基础科学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科学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础科学发展

基础科学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础学科;科研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12-02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然而以往高校基础学科多侧重于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职能,较少关注其科学研究的高等教育职能,因此相比于应用学科,基础学的科研发展一直处于劣势。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对基础学科的科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冲击,从自身长远发展来看,科学研究也是制约基础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推进基础学科科研发展已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制约高校基础学科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教师管理制度、融资渠道建设、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推进高校基础学科科研发展的措施。

一、高校基础学科科研发展的重要作用

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社会基本发展规律,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知识[1],虽然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应用学科科研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并从根本上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因此,缺乏雄厚的基础学科科研实力作为支撑,不仅会制约应用学科的科研发展,长此以往,整个学校的科研进程也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基础学科的科研发展对高校教学质量亦有促进作用[2]。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基础课教学更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基础课教师从事科研,有助于培养其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而教师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又会通过言传或身教有形无形地影响学生。现代大学生已不满足于按教科书或讲稿教学的传统模式,他们希望在课堂上听到新知识、新理论,了解科研的新成果、新发展,如果教师能够在基础课教学中引入该学科自己或他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不仅可以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更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制约高校基础学科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

1.教学任务繁重。基础学科承担了全校数学、物理、英语等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加之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致使基础学科教师的教学任务日趋繁重,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占用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并且一个合格的教师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因此许多教师无暇顾及科学研究。

2.项目申请困难。除了教学任务繁重,项目申请困难也是制约基础学科科研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目前的科研管理体制下,高院科研项目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3],一是纵向研究课题,即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一般多为基础科学和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它的解决对于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横向研究课题,多为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设立的科研项目,一般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应用问题,横向课题不太强调理论上的贡献,而重视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体至基础学科,其侧重于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和社会效益不如应用学科快速明显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横向课题申请,因此基础学科的项目来源主要依赖于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等纵向研究课题,项目来源较单一,申请竞争也较大。

3.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但是在传统教师管理模式下,只要教师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也能评选先进和优秀,而且教学工作还可以带来不菲的课时收入,因此,许多教师不愿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科研上,“重教轻研”的现象由此产生。另外,一些青年教师科研经验不足、科研能力较弱,如果学校和学院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管理,将会导致青年教师想作科研却无从下手,从而挫伤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三、推动高校基础学科科研发展的主要措施

1.改革教师管理制度。高校科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拥有一支科研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基础学科科研水平的关键[4]。针对基础学科教学任务繁重的特点,必须改革现有教师管理模式,以缓解教学压力、促进科研发展。首先,充分发挥教师专长,安排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少代课或不代课,保证其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其次,在津贴计算、职称评定时向专门从事科研的教师适当倾斜,既补偿了科研教师缺少的课时收入,又能激励教师的科研热情;第三,为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应鼓励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教师成立科研团队,以增强整体科研团队实力,同时培养团队其他教师的科研能力。

2.加强融资渠道建设。加强融资渠道建设可以有效推动高校基础学科科研发展[5],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基础学科科研管理者要积极拓宽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尽可能满足科研人员对经费的需求。首先,鼓励基础学科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争取更多的纵向科研经费支持;其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争取外部捐资和横向科研项目;再次,加强与其他院系的联系,积极承担各类子项目,在学校内部争取科研支持。

3.实施科研激励机制。为促进基础学科科研发展,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及科研效率,科研管理工作者应根据教师对利益追求的层次和内容的不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首先,激励应因人因时而异。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例如青年教师活跃勤奋、工作热情高,但在生活上刚刚自立,经济上的需求占据其主要地位,因而在实施激励时应多给予经济上的补贴;而对于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教师,其学识水平、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相对较高,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带领学科建设与发展是他们的需求重点,因此应着重让他们做科学研究,并鼓励他们积极申请重大、重要科研项目[6]。其次,激励应采取多种措施。除物质奖励外,对于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院系还可以利用非经济报酬使其更具有受重视感和满足感,例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高层次的培训、参与院系决策机会等。

参考文献:

[1]张东娇,杨韬.对我国基础科学政策的思考——谈基础研究的战略重要性[J].黑龙江史志,2009,213(20):9.

[2]赵雄燕,肖继君,马劲松,孙占英.论高校科研对教学的提升作用[J].河北化工,2010,33(12):76.

[3]孙政荣.教学型高校科研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55.

[4]张年国.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8).

[5]周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9,20(6):47.

[6]梁河.浅谈高校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北方经济,2007,(5):123.

基础科学发展范文第2篇

“审美疲劳”原本是美学术语。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现指在生活中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厌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觉。本文借鉴这一美学术语,提出“审计疲劳”这一概念。

所谓“审计疲劳”,是指审计主体(审计机关)、审计客体(被审计对象)及审计委托人(各级政府),对审计的关注或者兴奋减弱,甚至对审计产生厌烦、厌倦、抵制或麻木不仁的感觉。因为审计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审计委托人渐渐对审计的重要性产生动摇,审计主体对审计渐渐失去信心,审计客体渐渐体会到审计“就那么回事”。这就有可能导致一种可怕后果,演变成一种恶性循环:审计主体因审计的作用得不到体现而丧失信心、收敛了激情,导致审计手段、审计技术的钝化,因为当审计称为一种“应景”式的工具时,审计也就不需花太多气力了;审计客体因审计“无关痛痒”,产生应付、甚至抵制情绪;审计委托人因审计起不了发现、预防和抵制作用,渐渐对审计失去了信任,审计“边缘化”就势所难免。

二、导致“审计疲劳”的原因

“审计疲劳”导致的后果将是十分可怕、令审计人倍感尴尬的。总体上来说,“审计疲劳”主要表现在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审计处理方面出现“疲劳”:审计过程例行公事,审计结果雷同划一,审计处理隔靴搔痒,抓不到痛处。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一)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独立审计原则是《宪法》和《审计法》确定的审计监督的一项基本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存在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一是现行的管理体制使地方审计机关带有很强的政府内部审计性质;二是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行业审计外,地方审计机关有很大一部分审计业务受地方政府的左右;三是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经费不能得到保证;四是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基本上受地方政府的控制;五是现行的审计双重领导体制使审计机关在审计执法时不同程度的受到上层主观意志的支配和左右。

审计独立性得不到保证,势必使审计主体(受托人)在行使审计监督职能时,监督难以深入,处理做不到“铁心硬手”,其结果只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审计的严肃性得不到保证。

(二)审计监督范围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审计监督范围主要解决哪些单位或事项是审计机关应当进行审计监督的。在一些非国有经济中仍然有国有资产,也在享受税收优惠、使用国有银行的贷款、享受国家的政策优惠等。这些企业和单位应当对国家负有相应的经济责任,作为国家审计机关应当对其进行审计,以维护国家作为出资者的权益。

(三)审计强制措施弱化。由于没有明确法律规定或法律规定在实际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造成审计人员在审计中针对一些具体情况无法做出及时处理,使工作陷入被动,导致一些审计线索无果而终,国家审计的权威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四)基层审计机关的现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为审计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审计机关工作经费“瓶颈”制约、审计对象“缺失”、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年龄构成、技能水平等已经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不能较好地行使、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1)基层审计机关“官多兵少”,结构失衡;(2)人员流动“进多出少”,比例失调;(3)审计资源“僧多粥少”,机制失灵;(4)审计经费“取多予少”,运转失重。

三、消除“审计疲劳”,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

如前所述,“审计疲劳”已成为制约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造成这一现象,既有体制、机制原因,也有审计机关内部的因素。不进行“伤筋动骨”式的改革,就难以消除“审计疲劳”,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协调发展。

(一)对审计管理体系实行“破冰”式的改革探索。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说到底就是政府内部审计,即政府“自己审自己”。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根据各国情况和审计监督的需要,在1997年《利马宣言》中,将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表述为组织的独立性、组织成员的独立性、审计经费的独立性。世界上的审计管理体制大体上有三种,即隶属于议会,独立于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之外,隶属于政府。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审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有两种倾向性意见,一是主张审计机关受人大委托,依法审计政府;二是主张实行审计机关垂直管理。根据我国的实际,笔者认为,在各级人大尚算不上强势部门的情况下,审计机关管理体制最理想的模式应该是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这样就有利于从组织、人员、经费上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当然,宪法对审计管理体制的规定,使得任何对审计管理体制的理论研究成为纸上谈兵,更别说在这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但笔者认为,综观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理论上的滞后、法律上的禁锢,向来就没有、也不能成为制约不断创新的障碍,如农村联产承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等等,都是先有实践,再有理论,最后从法律上予以明确。因此,我们建议以保障独立性为改革前提,以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为目的,可就现行审计管理体制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积极进行垂直管理探索性改革与试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对的就坚持、推广,并从理论、法律上加以论证、明确,错的就改正。这样,一旦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得到保障,审计的权威性就更强,影响和制约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执法环境不优、审计经费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审计机关就可以在经济领域和反腐败领域具有更多的作为。

(二)对审计范围作出科学的补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审计对象的萎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国家审计的范围作出科学的补充不仅必须,而且紧迫。建议从资金受益者和税务形成角度对审计范围作出科学补充。根据这一思路,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说,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都应纳入审计范围,只要它接受了国有银行的贷款支持,只要它根据规定应照章纳税。目前,应将国家控股的单位、使用国有银行资金的单位、接受国家财政拨款或资助的单位、国家给予担保的企业、属于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的企业进行再投资的单位等纳入审计范围。

(三)大力加强审计机关建设,夯实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石。加强审计机关“人、法、技”建设,是消除“审计疲劳”,实现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笔者认为,大力加强审计机关建设,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单一型人才队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就审计机关内部来说,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历来被当作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以往的培训教育未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而是“就地取材”,按照“有什么再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如我们经常热衷的财务、会计培训。而我们的现状是财务、会计人员相对不短缺,缺乏的是工程、计算机审计人员,更缺既懂财务收支审计,又懂工程审计、计算机审计的人员。特别缺乏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宏观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今后的干部队伍培训要着重在培养审计复合型人才方面花精力、花气力,努力实现单一型人才队伍向复合型人才队伍的转变。

第二,强化审计法治化建设,实现审计人员从法律素质的提高向法律素质的增强转变。审计机关法律人才缺乏,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就更是凤毛麟角。审计机关法治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审计准则体系等。就审计机关内部来说,强化法治化建设,更迫切的是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素质教育。我们热衷的“普法”教育,缺乏针对性,效果也乏善可陈。必须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和审计工作特点,对审计法律和规章、行政法律法规、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财经法律等的学习和培训,做出科学、系统、长远的安排,实现审计人员从法律素质的提高向法律素质的增强转变。

第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由手工审计向信息化审计的转变。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当前,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三个因素,即人才瓶颈、资金制约和工作中的短视行为。要从事关审计事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高度,多方赢得理解和支持,加快人才引进和储备,加速资金的积聚和投入,积小成多、聚沙成塔,尽快启动、加速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通过不懈的持续努力,实现由手工审计向信息化审计的转变。

第四,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实现只有“大众文化”向既有“大众文化”更有行业文化的转变。审计文化是一个集合,它是国家审计整体素质的一种外在反映。审计文化的形成既能够在审计自身机体内创造良好的气氛,从观念、精神和意识方面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心,使国家审计具有一种不断创新的能力和凝聚力,又能够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为审计机关的生存和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审计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审计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价值取向、兴趣品味、廉政操守等的教育和引导,在审计机关全力营造独立、依法、公正、进取、奉献的审计文化氛围。

基础科学发展范文第3篇

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把产业定位确立好选择和确立科学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一要眼睛向内,先把自己的“家底”盘点清楚。盘点的目的在于盘活,盘活则需要以战版权所有略眼光从不同角度去审视现成的“家底”,去谋划它的未来。近两年,我们对我县的国有集体企业资源、知名品牌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和领域全面盘点,通过盘点,从而找到了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县域经济发展因此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要跳出县域看县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营造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发展县域经济,没有现成模式,也不应该都是一个模式,只有突出个性,尽快培植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影响力较大的主导产业,县域经济发展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既要对县情的一种梳理盘点、客观认定,也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和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选择。在发展主导产业上,必须坚持三点原则:一是培植特色产业要有韧劲,要像经营百年老店、打造跨国公司那样,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只争朝夕,不断推进。二是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求特”、“求精”的特色经济新理念,用世界的眼光、全局的思维来审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趋势中找准自己的特色经济定位。三是在选准“特色”产业的前提下,要千方百计促其扩张、裂变、规模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说到底就是要提高特色经济的竞争力,而提高特色经济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在于使特色经济产业化,形成由几个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县域特色经济构架,最终实现用几个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大发展。

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紧紧围绕投入和发展这个主线,把起飞的平台搭建好(一)民营突破。把民营经济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能否有大的突破,关键是政府能否出台鼓励农民放心、放胆、放手、放开发展非公经济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也就是说有没有一个好的政策平台。近两年,我们就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税赋、土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使大批农民进入国企改革、城建、教育、卫生等领域,由此改变了固有的所有制经济格局,转变了经营方式,膨胀了民营经济总量。

(二)壮大园区。创办工业园,发展专业村、镇,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族群,促进行业、产业、产品之间优势互补和集约经营的好路子。我们按照“民营企业园区化、园区城镇一体化、乡镇经济产业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个特色经济块状群体,这些块状经济群体的形成,不仅提升了各个园区和产业的经济运行质量,而且拉动和派生出其他产业,发展了配套经济。今年,县城工业园区要入驻家企业,总投资要突破亿元。

(三)开放先行。扩大开放,外引内联,是提速县域经济的明智之举和必由之路。对此,我们努力做到:一是要把土地、资源、劳力、电价等比较优势的“王牌”亮出来,促其转化为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民营经济的优势;二是要把特色产业的“王牌”亮出来,科学编制招引资规划,使客商因利动心,迎利而来;三是要把优良环境的“王牌”亮出来,使人们感到异地创业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敢来投资、愿来投资、主动来投资。

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求真务实精神弘扬好发展县域经济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必须增强四种意识:一是要增强大局意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事关全县大局,没有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就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吃亏落伍,同时还会因一个县的落后影响到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我们绝不能拖全市的后腿。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像我们这样县域经济相对落后的县份,再也不敢按部就班,必须瞻前顾后,超常规发展。三是要增强机遇意识。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向加快,国内经济发展正全面进入新的快速发展周期,这为我们进一步拓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机遇。失去一个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四是要增强实干意识。实干兴邦,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力戒空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我们一定要在全县上下大力弘扬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把压力化为动力,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同心同德,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

发展县域经济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发展县域经济要真正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个基本的方针。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发现,在各地的县域经济的推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偏差在于后起的县在先进的县考察过程中仅仅看到它的一些皮毛,看到了它们的结果而没有看到它们增长的过程。比如他们学到要建大房产、要修大马路,却把仅有的一点钱都用到这上了。所以我认为发展县域经济说到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这个“建设”是指社会财富充分利用的概念,不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概念。

第二,既然说要发展县域经济,就要实事求是,要以发展非国有经济为主的版权所有企业。不明确这一条,县域经济很难发展。因为我们县域经济一个最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在县里没有多少国有经济,以前的国资结构里面,县一级有多少国有经济?有也不归县管,比如银行、电力、电讯这些。既然没有国有经济,当然就要努力发展民营经济。但有的地方两者都不发展,县乡的财政却在增长,钱从哪里来?就只有加重农民负担。所以民营经济不发展,大言之,就是没有了县域经济、没有了县的经济支柱,小言之,它对于减轻农民的负担,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级为不利。我们到浙江、广州去看,农民富的地方,县域经济繁荣的地方,都是靠民营经济为主导,打江山。不发达的地方,差距也是在这里。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地方领导还局限于依靠国有企业、财政部,“跑部钱进”,认为靠国家给项目的那点资金能把县域经济搞起来,这是不行的,因为我们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是市场经济,财政支出要从经济里面退出,从经济竞争领域退出。国家审计的项目会越来越少,国家直接投资的项目会越来越少,这点县级政府一定要非常明确。

第三,发展县域经济一定有一个开放的活力的市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开放的市场,不仅仅是指商品市场,不是说只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还要不拒绝别人的东西进来。所以有些地方经常搞地方限制,限制他人卖啤酒,以为这样能把自己的经济搞好,保护自己的企业,实际是保护了落后,有朝一日害了自己。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个开放的要素市场,资金、技术、劳动力的流动和重新优化组合,这是最关键的。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形成一个好的投资环境。

基础科学发展范文第4篇

事实上,逻辑思维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无论你想要学习哪一个学科,要学得好、学得快,都要求你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具有条理性、连贯性的特点,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更需要靠逻辑思维、推断演绎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组织和引导。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过程中来。

一、分析与综合

1.分析

分析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然后分别加以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方法在科学认识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把复杂事物简单化,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便利条件;第二,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易于深化、易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方法的应用,曾经是近代自然科学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近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认识到,从整体上观察植物杂交后众多性状的遗传行为,推导出它们的遗传规律是困难的。因此,他只选择了其中7对稳定而易于区别的相对性状(种子的圆滑和皱缩、子叶的黄色和绿色、植株的高与矮等)分组研究。把分析方法成功地运用于杂交实验,把豌豆众多的性状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撇开其它各种复杂因素,将被考察的因素暂时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允许其单独起作用,从而进行精细、周密的考察,研究每一因素世代传递的行为。以此科学事实为依据,孟德尔才能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科学的假说。可见,分析方法对于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组织学生进行生物科学探究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复杂的感观材料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把统一的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然后逐一进行研究。

分析方法的局限在于:一方面,由于它割裂事物的联系,着眼于局部的研究,这就容易使人的思维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养成一种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分析的结果,只能得到关于事物各个部分或因素的局部知识,这就容易使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因此,我们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分析阶段,不能孤立使用它,必须由分析发展到综合阶段。

2.综合

综合就是把分析中得到关于客观对象各个部分的认识按照其内在联系在思维中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的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方法在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注意事物各个部分和因素是如何相互联系而表现出整体特征的。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对DNA分子各部分认识的一次综合。他们一方面综合了当时生物学家所揭示的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信息传递功能,另一方面又综合了生物化学家分析DNA各种成分的大量材料,特别是综合了威尔金斯等人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图样和实验数据,把DNA的整体结构完整地再现出来。通过这一综合,使人们对DNA的各个片断认识达到从整体上把握了它的结构与功能。由此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机制就是DNA分子的自我复制和改制。

必须指出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的过程中,要强调不能主观地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因素进行简单地相加或随意凑合,而必须按其内在的联系将它们重新结合起来,使事物作为一个整体在思维中再现出来。

人们在科学研究的不同阶段,在科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在对自然界的不同的物质层次的认识,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这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要善于把分析和综合的思维结合起来,既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各种因素和各个部分,又要看到各因素、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部分和整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的进行抽象与概括。

二、抽象与概括

1.抽象

抽象就是在思想上把一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和非本质属性或特征区分开来,从而舍弃非本质属性或特征,并抽取出本质属性或特征。经过抽象过程,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界限清楚了,这样,认识便上升到了理性阶段。

孟德尔在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发现F2的表现型出现了9∶3∶3∶1的比例,这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3∶1有什么关系?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9∶3∶3∶1是(3∶1)2的展开式,由此孟德尔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抽象为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结果3∶1的乘积――(3∶1)2。进而通过分析,提出假设: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能够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其实早在孟德尔之前就有许多人做了大量类似的杂交实验,先驱们已经清楚地证实了遗传定律中的许多事实,但却没能发现遗传规律。孟德尔正是在前人的指引下,总结自己实验的结果,运用概括的方法,第一个提出了遗传定律。

抽象的关键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规律。学生通常在观察过程中无法准确的区分本质与非本质或者不能果断的舍弃非本质属性,就无法进行科学的抽象。这是逻辑思维训练的一个重点。当然,这也和个体的活动积极性、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2.概括

概括是在思想上将许多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事物,或将某种事物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的属性、特征结合起来。概括的过程,就是把抽象出来的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上升到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也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然后巧妙的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演绎出的推论,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事实上,孟德尔做的很多实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后来又有数位科学家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察,大量实验都验证了孟德尔假说的正确性之后,孟德尔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的经典理论。

基础科学发展范文第5篇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富裕和谐庄浪为目标,以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突破年活动为契机,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按照“保增长、强基础、调结构、抓民生、促和谐”的要求,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实施工作,着力在交通、水利、生态、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集中突破,为庄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奋斗目标:二零零九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20%;76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力争突破3亿元;年内完成前期项目可研46项,立项60项。提前启动“十二五”规划,力争“十一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5亿元,到“十二五”末,交通道路建设实现对外通道全面改造升级,乡镇道路实现柏油化,村社水泥路和柏油路达到70%以上,形成贯通内外、连接城乡、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水利建设实现农村人饮自来水化、川地水利化、河道治理化和梯田节水化,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荒山、荒坡、面山全面绿化、重点流域坝系化和耕地梯田化,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改善,县城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供热普及率达到80%,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入学率达到99.8%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群众“入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重点工作

(一)交通道路建设要在对外畅通、乡际通油和村道硬化工作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交通道路建设项目5项,完成投资14337万元。一是全力配合实施庄莲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力争10月底建成通车。二是积极争取庄静公路改扩建项目,做好水洛至通化至峡山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年底开建一条;积极争取天平高速过境庄浪,配合设计单位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三是通乡油路完成大庄至阳川至卧龙公路改造铺油工程,做好卧龙至岳堡、菜子湾至水洛、朱店至良邑至杨河3条通乡油路前期项目的衔接,力争年内开建一条。四是通畅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开发,重点在水洛、朱店、万泉、南湖等川区乡镇建成通村硬化路、油路100公里。五是通达工程年内建成村社道路100公里。

“十二五”期间,完成庄静、苏庄2条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畅通全县的对外通道;改造铺油乡镇之间公路320公里,铺油硬化村社道路600公里,打通乡镇、村社之间的断头路;建成18个乡镇客运站,全面改善全县交通运输条件。

(二)水利建设要在实现农村自来水化、川地水利化、河道治理化、梯田节水化目标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重点水利项目5项,总投资3547万元。一是开建漳麻河调水人饮工程,解决卧龙乡1万人的饮水困难;二是实施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成水窖1500眼,增加节水补灌面积3000亩;三是治理水洛河万泉段河堤3公里,保护耕地650亩,恢复耕地110亩;四是完成贾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十二五”期间,围绕实现全县自来水化,建成漳麻河调水、庄浪河川和水洛河川人饮工程,解决11.6万人的饮水困难;围绕实现川地水利化,争取实施埂塄水库除险加固、竹林寺水库水资源利用、庄浪河川灌区维修改造、水洛河川中型灌区改造和阳川渠首拦河闸项目,在万泉田坪、崔坪、马川、西坪,水洛徐碾、李碾建成一批节水灌溉工程;围绕实现河道治理化,争取实施韩店段、水洛至通化段河堤治理工程,完成水洛河、葫芦河和庄浪河全段治理;围绕实现梯田节水化,在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大庄、阳川、卧龙、水洛、万泉、朱店、南湖、岳堡、盘安、南坪、赵墩等乡镇修建水窖12000眼,发展梯田灌溉面积2.4万亩。

(三)生态环境建设要在治理水土流失、加大耕地梯田化改造和提高林草覆盖率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生态环境建设项目16项,完成投资5360万元。一是全力抓好县城北面山1200亩的生态绿化示范区、二郎山生态公园二期工程和华庄、平庄、庄静公路行道树栽植;二是完成所有退耕还林区域的补植补造,高标准绿化乡村道路,全县完成三荒造林2万亩,天然林保护5000亩,建成林果产品基地5.3万亩;三是实施三北四期陇东丘陵水土保持林建设和重点公益林建设项目,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年度任务;四是实施水洛河耕地整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葫芦河流域庄静大示范区项目,加快庙龙沟流域综合治理步伐,年内新建淤地坝7座,治理水土流失28.5平方公里;五是全力抓好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年内建成沼气池6500口,改造节柴灶2749个,建太阳灶2545个。

“十二五”期间,围绕实现荒山、荒坡、面山全面绿化,争取实施炭汇林建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河道护岸林和绿色通道工程;围绕实现重点流域坝系化,组织实施乐正川流域坝系建设工程,争取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庄浪县民乐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和庄静大示范区淤地坝配套工程;围绕实现耕地梯田化,争取实施葫芦河水毁耕地整理和庄浪县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岳堡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在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保障城乡低收入人群住房、提高电力通讯服务能力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3项,完成投资26728万元。一是全面落实灾后重建的各项政策,完成农村居民住房重建2034户5174间77610平方米,改造维修3245户8061间12.1万平方米;二是在良邑、盘安、岳堡、南湖、杨河等5乡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当年建成住宅小区7个,搬迁贫困群众446户2600人;三是实施好城镇居民廉租住房建设,当年建成廉租住房300套1.98万平方米;四是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年内完成23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使5126户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环境得到改善;五是在东城区开建住宅楼8.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万平方米,建成占地52亩的东城区绿地公园;六是全面建成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综合大楼、供电公司客服营业综合楼和社会福利院;七是改造铺油城区道路6公里,新建橡胶坝2座,全面建成2.5公里洛河风情线;八是新建柳梁、杨河、通化三个供电所,架设35千伏线路2条22公里,完成通化变电站增容改造;铺设城乡通信管道1000米,建成通信基站50个。

“十二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城市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城区污水处理、供水管网改造和集中供热管网改造七大工程,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完善城乡电网和通讯网络,争取开工建设华能庄浪电厂。

(五)社会事业建设要在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实施社会事业建设项目15项,完成投资8036万元。一是教育事业,排除中小学危房1万平方米,全面建成南湖中学教学实验楼;新建庄浪县特殊教育学校,建成职教中心实训基地,促进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把水洛镇小学改建为县第三小学,秋季开学投入使用。二是卫生事业,开建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和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全面建成县中医院综合门诊楼,完成南湖、朱店、卧龙、阳川、岳堡5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新建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是计生事业,全面建成南湖、朱店、韩店、卧龙、通化5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并配齐服务设备,建成2个市级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四是文化体育事业,开建县博物馆、文化馆和图书馆,年内建成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6个“农家书屋”和*寺文物管理所。五是广播电视事业,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和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工程,继续实施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旅游档次,促进全县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组织实施农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8万平方米;争取实施20所中学教学楼和生活用房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和信息化教育工程;在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方面,组织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庄浪县妇幼保健院建设和庄浪县疾控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在改善计生基础条件方面,组织实施庄浪县计生服务站装备项目、县计生服务站和乡镇计生服务所设备配备项目、村级计生服务室建设工程;在旅游、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组织实施*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寺-*文物保护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在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组织实施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影工程。

(六)项目建设要在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资金争取上集中突破

二零零九年完成前期项目106个,其中完成可研46个,对城区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廉租住房、农村小学危房改造、标准化卫生所建设、妇幼保健院、计生服务站装备项目、农家书屋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中心敬老院、孔沟至韩川公路改造、通村公路硬化、民乐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庄静大示范区淤地坝配套工程、田家坪节水灌溉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葫芦河水毁耕地治理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村推进、农村沼气等60个前期项目争取在省上立项。对投资基本确定的项目要提前着手,能开工的力争年内开工,不能开工的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待投资计划下达后立即开工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把项目前期工作摆在项目建设的重要位

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精心论证储备一批能促进产业深度开发、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并积极向上争取,使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投资政策计划,我县都有对应的实施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三、保证措施

(一)靠实工作责任。全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和主管领导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认真找准各自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细化工作任务,推行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特别是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尽快制定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分解工作任务,靠实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督促项目实施单位认真执行项目标准,抓好任务落实。

(二)加强协调配合。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发改部门要及时收集国家和省上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类投资政策信息,精心指导项目单位提前做好项目可研设计;财政部门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项目前期经费预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主管单位要切实加强与各配合单位的衔接与联络,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加快建设进度;国土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征地手续,为工程提供合法的建设用地;水务、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石油等部门要及时做好施工区域内水利灌溉设施、人饮管道、光缆和电力、通讯等杆线的迁移工作;安监、公安、交警等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做好施工路段、施工现场周围的安监巡查和交通疏导工作;各相关乡镇要及时协调解决好工程建设所需料场和便道,积极稳妥地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和群众安置等工作;宣传和广电部门要开办广播电视专题栏目,组织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