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强直;关切镜检查;康复疗法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4-0505-02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膝关节强直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后并发症,以往多采用股四头肌成型术、切开股四头肌松解膑上囊植入硅橡胶膜或生物膜等手术治疗[1]。近年来用关节镜手术可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暴露和损伤,减少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从2002年7月~2006年8月,对收治的20例膝关节外强直病人行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6~50岁,平均24.5岁。病程6个月~2年。股骨下端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合并髌骨骨折2例,髌骨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下肢软组织严重挫伤2例。所有膝关节均合并创伤性关节炎,术前关节活动度0度~40度。根据Judet的疗效评定标准,对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屈膝>100度为优,10例;80度~100度为良,7例;50~80度为可,1例;

2术前康复

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绳肌的练习方法。

3术后康复

3.1心理护理:多数病人因害怕疼痛和担心术后出血而不愿意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因此,护士应告知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使病人配合治疗。

3.2患肢抬高:病人回病房后,患肢垫抬高枕,角度为30度,以利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3.3使用足底静脉泵:每天3次,每次30分钟,减轻患肢肿胀及促进静脉回流。

3.4观察患肢血运:术后密切观察患肢皮肤色泽,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5康复方法:(1)术后当天:病人回病房后即开始使用CPM机,时间为60分钟,角度为术中松解的角度,应用CPM同时给与膝关节冷疗。如病人疼痛明显,可适当使用止痛剂。(2)术后第一天:①继续使用CPM机,角度根据病人情况增加2~5度,时间为1小时,停止后冷疗。②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伸直膝关节,绷紧股四头肌,保持5秒,放松2秒,30次/组,3组/天)。③绳肌等长练习(患腿下垫枕,足跟及小腿用力下压,大腿后群肌肉紧绷后保持5秒,放松2秒为1次,30次/组,3组/日)。④继续使用足底静脉泵。(3)术后2~4天:①继续使用CPM机,角度每日递增5~10度。每日两次。②由康复师为病人每日进行1次手法的ROM练习,之后冰敷。③直腿抬高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 cm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练习时切口处的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4)术后5~7天:①继续以上的主、被动功能练习,并逐渐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每日增加10度左右。②鼓励病人离床活动,患肢不负重,每次10分钟,每天3次。③术后1周要求膝关节ROM达到90度。应用CPM角度达到120度。(5)出院后的康复方案:①俯卧屈膝: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10分。②仰卧垂腿: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10分,则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③坐位抱膝: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在极限处保持5分左右。此练习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冒进或畏痛不前。④坐位“顶墙”:(适用于90度~105度范围)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并在极限处保持5分左右。⑤冰敷:在微痛屈曲角度冰敷10分,再伸直冰敷10~15分。以上练习按顺序连续进行,每日1次,每周角度可见增加,术后8周坐位抱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此后开始保护下全蹲以及跪坐练习。每日1次,10~15分,冰敷10~15分钟。

4讨论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4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summarize th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of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in May 2012 - October 2015 to our hospital surgery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are number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usual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mprehensive perioperative care), 15 case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recovery effec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t = 14.23, 16.43;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perioperativ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surgery effect, to facilitat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has high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Key words] Diabetes; Femoral neck fractur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往往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且机体抵抗力显著下降[1],加上手术损伤,很容易在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对此类患者予以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很有必要。该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情改善作用,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股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5月―2015年10月来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经X线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股骨颈骨折,且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其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3]。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8例、7例,患者年龄(67.69±2.10)岁,手术类型:股骨头置换术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例。观察组患者包括男性10例和5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8.10±3.22)岁,手术类型:股骨头置换术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临床手术类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并未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入选患者均对该研究内容充分知情且自愿入组,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日常基础护理、病情监测、身体清洁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结合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予以饮食干预,手术后积极予以并发症指导,并及早予以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同时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百分制),在患者出院前1 d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4-5]。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无误后进行汇总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范文第3篇

体会进行总结,以期望提高临床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共收集病例56例,为本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入院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41-88岁,平均69.5岁。

1.2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常规宣教,依据术前患者的整体状况做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对术后的生活进行适应性练习,如在床上解大小便,卧位进食等。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及恐惧感,对患者耐心解释老年人骨质特点及术后康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术后护理奠定基础,术前常规备皮,留置尿管。措施如下

1.2.1术前健康评定:手术是否成功与病人的全身健康状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术前要进行全身的系统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存的疾病,使身体重要器官功能接近正常,这样可提高病人的手术耐受力亦可促进机体更好的康复。

1.2.2心里护理: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经历不同,对手术引起的心里反应也有个体差异,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最大限度的心里支持以消除他们的焦虑、紧张情绪与患者交谈时讲解手术的意义及方法,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护理,耐心的等待手术。

1.2.3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份丰富的食物,以利骨组织形成,多饮水防止发生便秘,食物色、香、味俱全易消化以适应老年骨折患者。

1.2.4牵引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大多数术前牵引2-5天,这样既能起到固定和复位的作用也可减轻疼痛。牵引过程应做到以下几点(1)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30°保持外展中立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5kg在牵引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状况,感觉及皮肤温度的变化,防止应牵引或绷带过紧而压迫血管导致青紫、肿胀、疼痛、麻木和运动障碍等。(2) 老年患者由于感觉较差对疼痛不敏感,护士必须细心观察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制度及时调整牵引或绷带的松紧度。(3)住意观察有无足下垂的情况并检查骨突出处等部位有无受压。

1.3术后护理

1.3.1术后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患者多合并有心肺等内科基础疾病,加之老年人器官系统机能减退,血压、血糖等调节能力降低,术后血压、血糖容易发生波动。因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尤其是血压,药物治疗,术后监测随机血糖,防止血糖过低或过高而发生意外。

1.3.2切口的观察与护理:术后第一个24小时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透情况,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术后引流管要保持通畅固定、搬动或翻身应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倾倒引流液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检查切口发现切口异常肿胀及有青紫瘀斑者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医生第一次常规更换敷料后,及时查看医生的操作记录,对于红肿有渗出的切口要严密观察。术后密切观察导尿管的引流量及尿液性状,引流尿液过少及时报告医生。术后24小时后关闭导尿管,间断恢复膀胱功能,常规导尿管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术后48小时拔除尿管,嘱其自行排尿,冲洗尿道。

1.3.3术后心理护理 :粗隆间骨折手术后常面临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患者不能生活自理,会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因此对患者要进行必要的心里指导,针对病人因手术后疼痛及对手术后果的忧虑,应做好心理指导,主动与病人接触关心病人,耐心解释和提供有关保健康复知识。说明骨折及老年人本身的机体特点,加强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必要的康复训练,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甚至拒绝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影响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

1.3.4并发症预防: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术后应有针对性的采用合理措施。对患者讲明咳痰的重要性及意义,对于自主性差的患者每日给予拍背、排痰,并注意痰液较多者要常规备吸引器,防止大量痰液涌出发生窒息,必要时行超生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帮助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指导病人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术后臀部 及患肢关节部位加软垫,定时翻身按摩受压皮肤,促进皮肤局部的血液循环,并嘱患者主动变换,防止褥疮的发生,术后指导患者做早期的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注意倾听病人主诉,观察患肢感觉运动功能,有无下肢神经损伤,感觉障碍、肢体肿胀等情况并经常按摩肌肉,应用抗血栓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1.3.5术后康复训练:术后床铺要舒适柔软早期应用“丁”字鞋保持患者外展中立位,外展20-30°或行下肢皮牵引避免收外旋及髋部活动度大于80°,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术后依据病情开始康复训练,训练前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的愈合及对位切口,训练早期进行活动练习。由相邻的关节运动开始,首先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然后进行髋关节的小范围屈伸,轻微旋转及收外展动作,并嘱其不可反复进行同一动作的长时间练习,防止发生新生骨质的应力性断裂。术后4-6周进行负重练习,在家属及医护人员的辅助下进行站立、跨步等行走练习,辅助拄拐,防止肢体过度负重,康复训练开始及训练过程中,耐心同患者说明康复训练的意义及方法,防止患者抵触康复训练及过度训练,尤其在负重训练时防止患者过度负重,说明其可能造成骨折处断裂,防止康复训练过程中意外的发生。

2讨论与体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髋关节骨折类型之一,DHS系统为粗隆间骨折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固定系统、与上世纪70年代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其特殊设计使髋部螺钉可滑动,在负重时使骨折端加压而负重,由于此类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使其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人多伴有心肺等其他器官的内科疾病,在护理工作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工作的意外事件发生,对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要给予足够的护理支持及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心里特点不同于年轻患者,对自理能力的变化非常敏感,常对手术有过多的顾虑,并对手术有过高的期望值,在手术前后常产生巨大的心里反差。因此,要给予充足的心理护理,改善老年患者的心里焦虑、忧郁、抵触等状态,防止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康复方案,影响治疗效果。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绝大部分伴有骨折疏松,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时间上要相对延后,负重练习要给予必要的力量辅助,要循序渐进,防止康复训练过程中发生骨折处断裂,影响术后的肢体功能。

总之,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不同于其他骨折的自身特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要从基础护理到心里护理,从心里护理到整体护理真正体现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及效果。通过我们精心治疗和护理本组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并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物理作业联合治疗 肘关节骨折术后 运用观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39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骨、桡骨上端形成3个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构成[3]。可做前屈、后伸运动,也参与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肘关节骨折易累及肘关节致关节功能障碍,所以术后早期运动作业联合康复关系到肘关节功能康复的恢复好坏。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肘关节骨折患者48例,随机抽选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20~58岁,其中肱骨下端骨折13例,尺骨鹰嘴骨折7例,桡骨上端骨折20例,平均住院时间2个月,伤后康复时间平均4周。

物理治疗方法:等长收缩训练:指导并鼓励患者积极行肱二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具体做法:握紧拳头,绷紧肘部肌肉5秒后放松,再绷紧,再放松,20次1组,每天3组,并逐渐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

关节松动训练:具体做法:患者取舒适的,充分放松,治疗师先牵拉和松动肘关节内外挛缩的软组织(韧带、关节囊),然后逐渐用力屈肘,直到痛点或稍过痛点停止,维持l5~20秒后再放松,重复2~3次,每次屈肘的范围应稍稍增加,注意牵拉关节适度,禁止用力过猛。

CPM机被动锻炼:45分钟。起始,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每天酌情增加5~10分钟,直到肘关节屈曲达120°后可以停止CPM机锻炼。每次被动锻炼30分钟,2次/日。

水疗:用38~40℃的温水浸泡肘关节,同时,用弹拨手法肘关节周围组织进行按摩,2次/日,每次20~30分钟[2]。

等速运动训练:在无痛范围内行患肘等速持续被动运动,每天30分钟;每周4天,2周1个疗程,训练3个疗程。肘关节内骨折术后患者应用等速运动装置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加快康复进程,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物理因子治疗:⑴音频电刺激:目的:利用频率1.000~2.000Hz的等幅正弦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及消散炎症及其残留浸润硬结,每次治疗20~30分钟,2次/日。⑵蜡疗:目的:①温热作用:由于蜡疗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热透入作用,故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加速水肿消退,提高新陈代谢,具有消炎作用。②机械压迫作用:对皮肤及皮下组织可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既可防止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又能促进渗出物的吸收。1次/日,每次15~20分钟。③超声波:预防并解除小动脉痉挛,增加毛细血管网的开放数,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利于瘀血被吸收。一般采用1~3W/cm2连续超声波,病灶投影区移动式或固定式治疗。1次/日,每次5分钟。

作业疗法:①日常生活、家务劳动训练和肌力的训练:尽量用患肢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从高处拿物体、洗衣服、做饭,拖地、提重物等。②动静态结合支具对肘关节进行牵引治疗:用低温热塑板制作的动静态结合支具对肘关节进行牵引治疗。支具制作及使用方法:用各达上下臂2/3的低温热塑板材符合肢体塑形.在肘关节处用螺丝连接,使其可以活动,在支具上下两端用弹性橡筋连接,使橡筋的拉力刚好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伸展范围内,每5分钟伸展1~2次,白天佩戴6~8小时。晚上休息时,去掉橡筋,上紧固定螺丝,使其成静态支具.在患者达到的最大伸展范围固定,佩戴4~6小时[4]。③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系统是MJS。主要是训练整个上肢,强调的是整个上肢功能的康复,当然重点是肘关节的功能康复。每次10分钟。1次/日,1个月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⑴Eaton提出的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定法:肘关节屈曲角度~肘关节伸直受限角度=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正常为0~l50°,活动度越大,效果越好;⑵容国安等的肘关节疗效评定标准:①优:疼痛、肿胀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正常,肘关节屈伸关节活动度>110°;②良:疼痛、肿胀减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肘关节屈伸关节活动度60°~110°;③差:关节粘连、僵硬情况无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肘关节屈伸关节活动度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利用SPSS13.0软件数据处理。

结 果

本组40例患者采用物理作业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疼痛、生活自理方面的对比,优良率>86%。治疗前后效果方面有显著性意义(P

对于以上40例患者,经物理作业联合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康复效果较好,优良率>86%。其中两例患者效果不佳,其中1例主要是患者不愿积极主动配合训练,不听从治疗师指挥,治疗时间不充分。另1例患者是肱骨下端骨折术后1年6个月,肘关节已僵直,康复治疗的时间晚。

讨 论

肘关节受伤后的功能障碍不仅使肘关节活动受限,还将影响到整个上肢的功能活动恢复,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都带来极大不便,甚至会留下肢体终身残疾。而运动作业联合治疗可提高伤后肘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关节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长收缩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关节积液、促进消失,防止粘连,同时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持续CPM被动活动,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腱、韧带等的修复,促进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研究表明术后早期进行等长收缩训练、等速运动训练及CPM机被动活动更有利于改善肘关节功能障碍。关节松动术,是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手法操作技术,亦是防治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损伤组织修复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 。采用水疗、音频电刺激、超声波、蜡疗等多种物理因子治疗,有改善患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及淋巴液回流,消除肿胀和疼痛,减轻组织粘连和挛缩[6]。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创建上肢康复训练虚拟的环境界面,通过计算机游戏激发患者训练来达到良好的效果。但训练中要要注意以下事项:循序渐进;以主动活动为,被动活动为辅;定期复查DR线片,根据骨折处骨痂生长情况调整康复具体措施;整体和局部观念,锻炼患肢的同时应注意全身其他部位的活动;总之,肘关节骨折术后行早期的物理作业联合能加快康复治疗,缩短康复时间,使患者能加快重返社会及工作岗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望:肘关节骨折术后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上现在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问间比较迟或主被动训练的机会太少,物理作业联合治疗的普及及推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受限的程度,因此尽早将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物理作业联合治疗,能是肘关节功能恢复达到更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重返工作岗位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王玉龙,主编.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4-185.

2 尤爱民,雷万军.支具在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康复医学,2009,9:81-82.

3 顾德明,主编.运动解剖学图谱.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73.

4 尤爱民,雷万军.综合康复治疗手烧伤69例[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572.

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锁定加压接骨板;肱骨骨折;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83.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7562(2008)04-0274-02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1]。该骨折分型复杂,处理不好预后较差,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在中老年和女性中的发生率更高,目前各地治疗的方法较多样化,但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更为高效的方法治疗该骨折。自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我院使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23~83岁,平均50.7岁。其中低能量损伤20例,高能量损伤12例;合并肩关节脱位4例,合并其他骨折和损伤3例。按Neer分类法,其中Ⅱ型11例,Ⅲ型14例,Ⅳ型7例。全部采用AO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或沙滩椅半坐位,肌间沟麻醉或加基础麻醉下,取三角肌与胸大肌间入路,暴露头静脉并向内牵开,充分显露肱骨近端并检查旋转肩袖是否破裂或撕脱。尽可能不切开关节囊(必要时切开),注意保护骨折片上的组织、关节囊和肩袖血运。骨折间接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LPHP安放于肱骨近端下方5 mm,结节间沟后缘远侧5~10 mm处固定,其中6例骨缺损患者行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C型臂透视确认骨折复位良好及锁定钉长度,肱骨头一般用3或4枚锁定螺钉,骨折远端为皮质骨可用锁定螺钉,也可用普通3.5 mm AO标准皮质骨螺针固定。如有旋转肩袖破裂或撕脱,冈上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用5号普迪思不吸收线将其固定在接骨板的缝合孔上,同时活动肩关节以检查固定是否可靠。冲洗后放置负压引流逐层关闭切口。术后用颈腕带固定,术后3 d开始行腕、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2周指导患者行肩关节摆动锻炼,3周行肩关节上举锻炼。患者锻炼应循序渐进,最好在专业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复查X线片,根据情况随时调整。

1.3 术后关节功能评判标准

肩关节功能评定采用Neer百分制标准[2]:疼痛35分、功能30分、运动限制25分、解剖复位10分,术后总评分≥9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2 结果

本组32例均获随访2~21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愈合。有1例肱骨头坏死。肩关节功能评定为优22例,良8例,差2例,本组优良率为93.8%。功能差2例,1例为骨质疏松的患者,功能锻炼不配合,术后功能恢复不佳,另1例为肱骨头坏死。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骨折的治疗效果与骨的粉碎程度有关。Neer分型中Ⅲ、Ⅳ型骨折的治疗较为困难,术后的功能恢复较难。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有较多方法,多年来也一直存在争议。手术方法有内固定及关节置换,传统内固定的方法有克氏针、T型钢板及三叶钢板。传统手术方法存在着不足,如术中需剥离较多组织,进一步加重了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血运破坏增加了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头缺血坏死率,而且普通螺钉对骨质疏松明显的老年患者肱骨近端,尤其是肱骨头固定的稳定效果较差。术后常需石膏外固定,必然影响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易发生肩关节粘连僵硬、骨折再移位、骨不连等并发症[3]。本研究使用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点:(1)锁定螺钉与接骨板连成一整体,形成角度固定的一个内固定支架[4],对骨折端产生良好的稳定作用,同时使接骨板与骨界面之间的压力降至最低,减少了钢板对骨折周围骨膜与软组织的干扰,有利于保护血运,促进骨折愈合,亦降低了肱骨头坏死率[5]。本组仅1例肱骨头坏死,与其他内固定方法比较发生率明显降低。(2)固定肱骨头的螺钉与钢板采用不同方向交叉设计,使内置物具有较好的铆合和较强的抗拔出能力,特别适合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本组无一例出现松动,就证实了这点。(3)LPHP为解剖型接骨板,术中无需预弯或塑形,螺钉为自攻自钻型,只需将钢板固定于肱骨大结节近端止点下方5 mm、结节间沟的后缘10 mm即可,手术剥离的范围较小,并且钢板的固定不侵犯结节间沟,钢板的形状与肱骨近端的形状一致,可减少钢板对软组织的刺激,有利于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最大限度减少对肩峰的撞击。本组无一例发生肩峰撞击。(4)LPHP有着新颖的缝合孔设计,既可以作为克氏针临时固定的针孔,又可对移位的大小结节进行缝合固定,为修复关节囊、肩袖提供很好的着力点。(5)接骨板的远端使用LCP系统结合孔,给术者提供了选择加压螺钉或锁定螺钉的余地,如固定第1枚螺钉时,最好用加压螺钉,使钢板比较贴紧骨面,同时利于骨折复位。本组病例均复位良好。(6)钢板插入端呈流线型设计,便于经皮插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骨膜和软组织的损伤,所以适合微创外科技术及桥接接骨板技术应用[6]。

我们体会,在使用LPHP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术前对骨折的恰当评估非常重要,术前应常规摄3个方向至少2个相互垂直的X线片,必要时作CT平扫及二维、三维重建。术中如何进行复位在术前要有几个预案,尽量采用间接复位,注意保护关节囊和与大小结节相连的软组织,这对保护肱骨头的血运非常重要。(2)对于伴有大小结节的骨折,一定要将其复位固定,同时尽量减少剥离骨折附着的软组织,特别是后内侧的软组织。要检查关节囊、肩袖是否损伤,有损伤要妥善修补,这对维持肩关节稳定,早期行功能锻炼,恢复肩关节功能很关键。(3)注意大结节不能上移,接骨板不要高于结节最高点,以防术后产生肩峰下撞击。(4)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或骨折压缩明显的若局部有骨缺损,术中适当植入自体或异体骨既能起支持作用,同时可以增强螺钉的抱拉力,有利骨折愈合。(5)正确使用导向器,保证螺钉锁定准确无误,才能充分发挥接骨板与螺钉锁定结构的优势。(6)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进行严密观察,注意避免螺钉突出肱骨头关节面。(7)术后正确指导患者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术后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功能的最终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因为损伤和手术都可能造成肩部结构破坏,在愈合过程中形成大量瘢痕组织,导致肩关节僵硬,影响手术效果。本组病例均在术后3 d逐步开始锻炼,与康复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循序渐进,切忌求快求高;(2)根据骨折愈合程度及时调整康复方案;(3)随时处理治疗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减少运动量或暂停手法训练等。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一个无痛的、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肩关节,使用LPHP较其他内固定有操作简易、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充分认识肱骨近端骨折后的病理变化,注意手术技巧,使用LPHP固定,结合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疗效。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符合生物的、合理的接骨术(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原则,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特别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冠军,张春才,许硕贵.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J].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4):216-218.

[2]Wanner G A, Wanner -Schmid E, Romero J. Intemal fixation of 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with two one-third tubular plates [J].J Trauma, 2003,54:536-544.

[3]文良元,薛庆去,黄公怡,等.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 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1):641-644.

[4]Tuedi T P, Sommer C. From the classical AO compression plate to the new intemal fixator principle[J]. Chin J Orthop Trauma, 2003, 5:212-217.

[5]Gardner M J, GaiffithM H, Dines J S, et al. A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for plate fixation of the proximal humerus[J]. Bull Hosp JtDis, 2004,62:18-23.

[6]罗从风,高洪,杨发民,等. 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J]. 中华创伤骨科,2004,6(1):66-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