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的发展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发展方向;探究式教学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2年修订的新教材的实施,把初中化学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跟以往课改不同的是,拿到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同时,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边教边学,教学相长,感触颇深。深切体会之一就是初中化学教学发展的方向问题,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向。
一、将化学知识用真实而有价值的情景“包装”起来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situation)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context)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设以下教学情境:
1.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创设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新教材的《绪言》提供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情景素材,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充满神奇而又实用性很强的化学世界。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利用好彩图上的内容,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图片,甚至出示实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氢气的性质教学时,可用两个分别充满氢气和空气的气球来引入新课,营造活跃的气氛。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时,可用新开启的汽水(或可乐),来演示二氧化碳密度大、易溶于水、溶于水生成酸、不支持燃烧等一些性质。
2.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旧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水的净化》一节课可演示生活中的“泥水变清”的小实验引入新课,播放自来水厂净化流程视频生成问题预设:如何使河水成为饮用水?展示家用饮水机中的净水器,并演示除色、去味等净水效果,以加深学生对活性炭作用的认识的作用。《生活中常见的盐》一节,可讨论为什么馒头松软而且多孔;实验室中灭火器里的化学药品等。
3.从化学史实、化学趣味故事创设情境,让枯燥的化学知识充满生命的活力
例如氧气性质教学时可用故事导入:舍勒发现氧气的故事;人为什么不能呼吸纯氧?《元素》一节,可选择: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与众不同的扑克牌――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碳酸钠教学时可让学生了解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这些史实和故事,既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缓释化学知识的枯燥,又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课堂上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
探究式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主动参与教学,积极试验,有效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方式。实施以探究式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就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好的实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探究”的新观念。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和解决科学问题,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新教材中列出来必须完成的八个学生实验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以下几个学生实验活动课: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人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污水净化的方法等等。在探究活动中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之间合作来完成实验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逐渐步入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之路。
探究式教学对评价要求较高。我们要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以鼓励性引导为主,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表现性评价、肯定性评价、全面性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促进其发展。
三、从讲解化学教材内容的教学转化为问题驱动、活动展开的教学
“问题驱动、活动展开”的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以问题为载体,通过科学合理地呈现问题并有效地组织学生展开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来建构知识和完善自我认知结构的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水的净化》一节,教师首先展示学生日常见到的污水、河水、井水、自来水,引出驱动性问题――“如何将河水净化成饮用水”,然后利用导学案,开展明矾吸附、静置沉淀、过滤液体和活性炭吸附等一系列净化水的实验活动。从而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开展实验活动,在活动中了解水中不溶性杂质的净化方法,体验通过实验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化学思想。再以硬水软化的演示来引出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净化方法。
无论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探究式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还是实施问题驱动、活动展开的教学模式,都要以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为目的。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学生进步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提升;科学;营林工作;重点发展;方向
1 科学营林工作的重点
1.1 树立科技兴林基础地位
现代林业肩负着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的任务。因此在可持续发展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当前我省森林植被覆盖率低,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要想发展林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观念改变是发展林业科技的动力。要彻底改变人们的思想,必须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走出观摩先进科学技术带来的成效,以此来增加人们应用科技的信心;引进来就是要把学到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产中来,让他发挥最大的作用。
1.2 深化体制改革
虽然我省各地市林业局、省直林局都成立了科技科,但科技科发挥的作用很小,相当一部分就是单位摆设。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大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在机构调整、资源优化、人才应用、制度创新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通过改革组建知识全面、年龄结构丰富的科技队伍。二是,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参与科技示范区、重大工程、产业开发基地建设、科技服务工作。三是,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四是,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一方面增加政府财政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多方吸引社会对林业科技的投入。五是,建立科技资金专用账户,确保科技资金专款专用,保证科研项目或科技活动的正常进行。
1.3 更新林业研究手段和仪器设备
由于长期的信息闭塞,我们现在的研究层次基本上都是肤浅的,大部分是在搞重复研究,必须从新的角度与高度出发。林区所用仪器普遍老化,3S技术在林区得不到充分利用,必须更新设备,引进科学管理系统,以此来提高林区工作效率。
1.4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由于林区高学历人工作人员少,掌握技术又有限,引进人才成本又比较高,所以加强本地人才培养是林业科技发展的首要问题。可以通过项目培养、也可通过技术交流培养、还可以专门派人学习。这些年林业科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学习、交流机会还是屈指可数,上级部门应该给予基层科技工作者更多的学习、交流、培训机会,使林区逐步建立一只适应林区科技发展的高素质科技创新队伍。
1.5 做好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鼠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措施工效低、费工、局限大,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同时,应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
1.6 调整人工林抚育间伐政策
抚育间伐原本是营林性质,而非经营性质,抚育间伐材质量差,收益低,投入大,大多数林农不愿抚育间伐,重造轻管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应调整抚育间伐政策,对抚育间伐材应取消限额管理,取消各种税费,给予政策扶持,以此鼓励林农加大投入适时进行中幼林抚育间伐,营造健康森林。
2 科学营林工作的发展方向
2.1 经营技术集约化进一步加强
人工林集约经营技术主要集中在良种选育、定向培育、速生密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实现高科技化,尤其在无性系选育、造林机械化和防治综合化方面出现技术密集的加强趋势。
2.2 森林多样性研究是中国林业的重要课题
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物种锐减,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21世纪,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将是:确定动植物主要的分类和功能,开展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组成、结构及随人类经营活动变化规律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干扰关系的研究;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社会、经济途径、经济效益与保护关系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其政策体系的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动植物分布预测模型等。
2.3 生物技术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21世纪,林业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和重点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林木新品种,大幅度提高生长量;大力开发生物固氮和菌根技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研究微生物杀虫剂和木质素降解酶;提高林木的各种抗性;加速各种优良品种系的繁殖和脱毒复壮、进入工厂化批量生成;研究林木生成剩余物提取蛋白饲料的技术等。
2.4 高新技术的渗透将大大加快
高新技术除生物工程这一热点外,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更进一步应用,多技术的耦合速度、强度和程度将进一步加深、森林采伐运输和营林机械化将由全盘机械化向生产、检验、管理全面自动化方向发展;木材加工生产工艺自动化、连续化及其计算机技术、过程逻辑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将得到发展,产业化速度加快。
2.5 森林生态与环境的研究
森林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研究重点是加强有关大气污染对森林的影响、植树造林和毁林对气候的潜在影响、大气变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以及提高森林的多种环境保护功能方面的研究。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森林面积辽阔,资源丰富。既是国家的木材和林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又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天然屏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使其不断巩固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务必深刻认识科学营林工作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科学营林在林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进行成林抚育,搞好种子生产基地和苗圃建设,使林业建设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全力推进营林科学化工作。
【参考文献】
一、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和谐的平等的关系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放下架子和所谓的“尊严”,真诚地走进孩子的生活,和孩子们做朋友,用心去观察体会孩子的情感变化,让他们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做,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我在教学“年、月、日”时,当我讲完平年和闰年的概念时,请同学们进行判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其中对于是1800年,有些同学说是平年,有些同学说是闰年,我故意说:“我赞成1800年是闰年,与我的意见一致的请举手。”这时有个别孩子小声地说我错了。我装着理直气壮地对他们说:“你们说我错了,总得有个理由吧,因为1800年是4的450倍呀!”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角色变换,让多数孩子都争的先恐后的叫着“1800年是整百年,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短短半分钟时间就让课堂气氛变得和谐、轻松,从而体现出了在愉快中教学的新教学理念,这节课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灵活使用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出发点”
确切地说,教材应当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素、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然而,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在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他们所理解的数字带有明显的“ 个性色彩”,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删、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起他们对数学的举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如,在教学“统计图时”,我这样创设情景,暑假里同学们跟随父母外出旅游,有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四代上组可供选择,全班同学按自己的愿望选择交通工具。这时,孩子们可积极了,迅速地分成了四个组排队站好,我一一地数数进行统计。并画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轻松地理解了统计的含义,并且直观地了解了画统计图的方法,体会到统计图的优点。也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并不抽象,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传授知识的方式不要单一,教学方式要注意多样化
对学生来说,每天都要上几节课,而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却缺乏趣味的学科,每天一节,难免不烦,要想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就应该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也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说明“我们今天要学会么”,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把知识当作一种现象、问题去研究,经历观察、思考、讨论、合作、甚至经过争辩、动手实践等活动后构建知识,而后发现自己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要注意引出问题,解决问题时要讲究方式: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公式推导时,首先我出示一面较小的黄色三角形彩旗和一面较大的红色三角形国旗,问他们谁大一些,同学们不用思考的回答:“红色的”。我又问:“大多少”,这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了不,同学们睁大眼睛望着我,小嘴张了张,去没发出声音,眼里充满期待。我赶紧说:“拿出你们准备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拼年,能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在联系前面所学的知道,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同学们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有的在搓,有的在观察,有的则愣着,也有的小声抱怨: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了,又怎么办。我友善的提醒大家,这个平行四边行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用过去的知识求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我话还没说完,同学们就恍然大悟,各自忙开了。最后在讨论、总结中同学们明白了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所求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就这样同学们好奇心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到完成了任务。这一过种正好印证了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的一句话:“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
思维方式的更新与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密切相关,与实现科学发展密切相关。要克服因循守旧、自满保守、狭隘封闭、主观片面等不利于我区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必须通过解放思想、通过学习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培养、形成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思维方式上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保证。
科学思维是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和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科学思维是使我们的思维更加符合实际、更能把握客观规律、更能认识事物本质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呼唤科学思维;科学思维促进科学发展。用科学思维谋求科学发展,是我们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区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时期,实施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对全区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统筹管理、决策、应对危机、获取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面对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面对经济社会建设变量因素的增多,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否正确科学地判断发展趋势,把握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与外在现象,事关决策的正确与否,事关全区发展大局,事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思维方式决定思想观念的形成,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思想方法,强化科学思维,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统筹兼顾抓发展。
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维,不为已有的观念和知识所束缚,才能够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有的放矢,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我们在思维方法上如果还抱残守缺,思想观念就难以转变;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就难以统筹兼顾,抓住重点,全面推进。或只顾眼前,不想长远,按下葫芦浮起瓢;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或“老虎吃天,无处下嘴”,千头万绪理不出头绪,不敢试,不敢闯,更谈不上改革创新。我们讲要学习广东精神,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首先就要更新思维的方式方法,强化科学思维的意识和水平。如此,才能变革思想观念,开阔视野与胸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进行决策,谋划发展,推动工作,必须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进取精神,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知识,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事有所成,必学有所成。只有通过学习,强化科学思维,才能够认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因素、各个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认识把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关联系与相互作用,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快速反应,准确判断,科学决策,及时处理,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一轮思想解放,重在出新、贵在出新,新就新在科学发展观。这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核心与灵魂。
8月2日至3日,全市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暨“解放思想、解决问题、科学发展”专题研讨班,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真正把事关科学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上的“gdp崇拜”到“绿色gdp ”理念,还是从偏重物质财富增长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都要求我们必须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单一倾向,重塑进步的价值取向,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有取有舍,有所为有所不为。
新一轮思想解放,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处理好“舍”与“得”、“快”与“慢”的关系,更加注重发展的社会成本、资源环境代价。“投机取巧,欲速则不达。”我们搞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时刻牢记求真务实,不喊不切实际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搞发展,必须“好”字当先,对温饱与环保、软件与硬件、心态与生态、肚子与面子、口袋与脑袋等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能搞“画饼充饥”、自欺欺人。我们搞发展,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务必纵观全局,树立战略眼光,审时度势,顺应群众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