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方法:对12例脊柱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采取全面的医学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同时采取适当的康复锻炼,密切关注患者并发症及病情恶化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

结果:1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及病情恶化现象,病情均有好转。对本次康复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和满意患者12例,满意度100%。

结论:采取科学、全面的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有效遏制并发症,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93-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2.2±3.8)岁;患者颈椎损伤2例,胸椎损伤4例,腰椎损伤6例;患者脊柱骨折原因高处坠落3例,车祸5例,重物压伤4例。所有患者均经相应检验证明病情属实,且均给予正规手术治疗。

1.2康复护理方法。常规医学护理:对泌尿系统紊乱的患者,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导尿,并引导患者家属了解导尿原理、学习导尿方法,规范化地为患者导尿,及时排尽膀胱内尿液,以保护患者膀胱健康,人工导尿管导尿视患者术后具体情况持续15天左右。对肌张力开始恢复的患者,以每3h一次的频率定时为患者开放使用膀胱引流,以将患者膀胱缩涨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患者导尿管拔出后,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按压以促进患者自行排尿,逐渐开始锻炼患者膀胱及泌尿系统的恢复和适应。对术后患者进行全面的肺部护理,预防肺部感染而加重病情。尤其对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减弱及呼吸分泌物无法排除的患者,要密切关注患者呼吸道情况,为患者定时翻身、扣背,帮助患者及时咳痰,对于呼吸道分泌物严重不能排除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相应的祛痰药物调理。

日常康复护理:患者术后会不同程度上出现消化功能减弱及胃肠功能紊乱现象,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增加高蛋白、高纤维含量食物在日常饮食中的比例,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便秘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结构调整,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药物辅助以缓解便秘情况。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共同协调控制患者日常饮食配比及饮食摄入量,适当增加患者水的日常摄入量,保证患者饮食卫生安全,保持饮食规律。由于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医护人员相应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尽量采用透气性强的床褥和被子,随时保持患者床褥及被子的清洁干爽,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进行严格的皮肤清洁护理,视天气炎热和潮湿情况定时为患者翻身,尤其注意在翻身时保持患者脊柱稳定。另外,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患者日常护理的重要性,患者术后平卧硬板床5h,帮助患者有效减少出血量,在日常护理如翻身、搬动、进水进食等时候随时注意避免对患者脊柱的压迫、拉伸和扭曲,随时保持患者脊柱平直,以免加重病情[1]。

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应明确患者术后行动不便、皮肤知觉丧失的状况,共同关注患者安全问题,禁止患者自行挪动和起卧,严防患者在进食、护理、锻炼过程中烫伤、碰伤和摔伤,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情绪状况,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应严防患者自伤和自杀行为[2]。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及不同的康复护理阶段,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以辅助康复治疗与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耐心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专业为患者进行四肢及肢体关节为主的按摩,促进患者肢体及全身血液循环的同时,有效预防患者并发症及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现象的出现[3]。

心理护理:患者脊髓损伤后大多出现严重肢体瘫痪和疼痛现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造成患者生理病痛的同时,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打击[4]。很多患者在病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折磨下极易出现情绪失控甚至自伤现象。护理人员在深入了解和体谅患者病情与心情的同时,对患者始终抱以深刻的同理心,从言行和日常护理上充分尊重患者,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需求和愿望,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尽量答应患者要求,耐心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及技术情况,介绍之前治疗成功的患者案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的最佳治疗效果具体解释和讲解,帮助患者建立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用药、进行日常护理及功能锻炼,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接受每一项护理和康复工作。

2讨论

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创伤之一,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后的严重并发症。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大多出现严重肢体瘫痪和疼痛现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造成患者生理病痛的同时,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打击,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针对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病情的特殊性及严重程度,在手术后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全面性康复护理方案,从患者常规医学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及日常康复护理等方面实施全面的术后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建立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用药、进行日常护理及功能锻炼,尽可能地预防康复过程中并发症的产生。本次采取全面康复护理的12例患者,无一例并发症产生,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证明全面性的康复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米长爱.家庭访视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08(20):1789-1791

[2]邓曙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术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6):110-111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髋关节置换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B组术后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

结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护理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07-01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用以治疗严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一种常用手术方法。采用人工髋关节替换病变髋关节后可有效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问题,但该术式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1]。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髋关节置换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凝血机能异常、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智力低下、意识障碍、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等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患者37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2.14±5.62)岁;体重49~78kg,平均体重(60.36±4.73)kg;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手术原因包括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0例、股骨颈骨折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单侧手术26例、双侧手术11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5例、高中18例、初中7例、小学5例。

B组患者38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2.23±5.75)岁;体重50~80kg,平均体重(60.64±4.78)kg;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手术原因包括股骨头无菌性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4例;单侧手术24例、双侧手术14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6例、高中19例、初中8例、小学3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手术原因、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状态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A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患肢保持外展位30°,穿丁字鞋,保持中立位固定,防止发生关节假体脱位。遵医嘱常规给予抗感染、抑制血栓形成等药物治疗和护理。

B组患者术后接受综合康复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6h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发生误吸。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引流通畅,定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2]。

指导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等食物,以提供术后切口愈合所需的营养,防止因营养不良增加感染、延迟愈合等风险。食欲不佳者可适当应用酵母片等促进消化药物[3]。

注意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静脉充盈度等,如发现皮肤青紫、肿胀,提示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定期帮助患者轻拍背部,以促进痰液咳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指导家属每日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受压部位垫气垫,以防发生压疮、褥疮。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发生尿潴留者可采用听流水声、热敷等方式诱导排尿。每日进行会阴护理2次,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预防泌尿系感染。发生排便困难者可帮助患者按摩腹部,多饮水、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严重者可酌情给予缓泻剂。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术后第1d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伸直膝关节,下肢肌肉用力后放松。术后第3d进行膝关节、髋关节被动屈伸活动,以不引起疼痛为度,逐渐增加活动幅度。术后1周坐于床边,双腿下垂前后摆动,注意避免左右摆动。术后2周扶双拐下床站立、行走。术后6周扶单拐行走。术后9周不扶拐杖行走。康复训练期间由专人陪同,并注意鼓励患者克服疼痛、坚持锻炼。

1.3 数据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比较。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程,我院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从病情观察、心理疏导等入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解除心理负担,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护理操作。

本研究中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提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从多方面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者护患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者,提示综合康复护理服务质量更高,加深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体谅,对缓解护患矛盾、减少护患纠纷有益。

参考文献

[1] 刘贵芝,李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指导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81~1683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腰椎管狭窄症;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84-01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要退麻木、疼痛、消退感觉障碍以及无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为全球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和老年人群数量的增长,加之腰椎管狭窄症的患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所以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虽然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光靠手术治疗是不能完全治愈患者的,所以在术后对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100例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析康复护理的优势,总结康复护理的临床护理价值,具体措施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进入我院的10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有手术体征[2]。对照组患者有男患者20例,女患者30例,年龄61岁-78岁,平均年龄(67±3.31)岁;观察组患者有男患者21例,女患者29例,年龄62岁-79岁,平均年龄(68±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为患者的饮食进行科学性规划,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以及临床症状的了解,帮助患者进行饮食控制;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及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出院后,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常规护理事项。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具体措施为:(1)术后心理护理:患者大多为老年人,手术治疗疗效认识不足,担心恢复效果不好,因此在术后要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成功情况,消除患者的焦虑怀疑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能够仔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患者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2)疼痛教育干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康复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为了缓解伤痛大量使用止痛药,患者容易对止痛药产生依赖心理,而护理人员对患者往往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的效果。因此在术后进行康复护理的同时还要提高患者对疼痛感及止痛药的认识,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无奈、恐惧心理,使患者合理服用止痛药,配合医生进行止痛治疗,这样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术后的康复训练:因患者多为老年人,肌肉在人体衰老的过程已经萎缩,患病部位血液循环不良,因此术后的早起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术后患者肌肉萎缩的状况,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腰椎功能。采取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1.3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数值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差( ±s)表示,计数资料检验用 2,P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分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焦虑指标、抑郁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焦虑指标和抑郁指标分别为(37.8±5.6)和(39.3±8.0),对照组的焦虑指标和抑郁指标分别为(49.1±7.0)和(47.8±6.9),两组数据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管因为骨质增生或者是以为而导致一个或者多个平面管腔的狭窄,使得患者的马尾神经被压迫,从而引起临床症状[3]。对于腰椎管狭窄症的老年患者来说,单纯的靠手术治疗是很难完全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活动的,所以对老年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时至关重要的。

相关学者对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后运用康复护理的研究中表明,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使得手术治疗的效益最大化,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4]。本研究中表明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指标和抑郁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老年患者在进行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后的身体情况,正确的康复锻炼可以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谈国明,金荣忠,吴一雄,陆佳俊. 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56(04):78-79.

[2] 纪慧茹,张倩,刘春梅,邓丽.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伴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88(12):92-93.

[3] 张松,张涛,蔡荣,龙胜利,朱伟民. 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早中期疗效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55(13):68-69.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开窗减压术;康复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syndrome,LSSS)是指腰椎管及神经根管由于各种原因发生骨性纤维结构的增生肥厚,导致管腔狭窄,压迫硬脊膜和神经根管及椎间孔变形或狭窄,从而引起脊神经根及马尾神经受压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1]。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长期反复的腰腿痛、麻木及间歇性跛行,至逐渐加重不能行走,休息后缓解。疼痛可放射到大腿外侧和前方等处,症状多为双侧,也可两替出现。严重者出现尿急或排尿困难,部分患者出现下肢肌肉萎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我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该类损伤患者30例,经腰椎板开窗减压手术治疗和系统有效的康复锻炼,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纳入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 40~73岁,平均年龄( 55±9.18 )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中央型)15例,腰椎陈旧性骨折伴椎管狭窄9例,腰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伴钙化5例,L4~L5椎间孔狭窄1例。患者腰痛伴双下肢麻木疼痛年限不等,马尾间歇性跛行均2年以上,双下肢肌力Ⅳ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关节突增生内聚,侧隐窝狭窄,椎管占位超过70%。本组患者无1例感染发生。随访1年观察,患者腰椎稳定性和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下肢神经症状消失,劳动能力恢复。

2护理

2.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有无四肢麻木及活动障碍,与术前相比有无减轻,以判断脊髓受压是否改善,如有异常及时处理。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大小便情况。

2.2护理 一般卧床3~4w,术后初次翻身在麻醉清醒后3~5h进行,防止过早翻身引起伤动性出血,但应注意护理骶尾部及其他部位皮肤防止压疮。翻身时由护士协助患者,一手置患者肩部,一手置于髂脊部,两手同时用力,进行轴线翻身,动作稳而准,避免脊髓过度扭曲造成术后伤口出血,一般平卧2~3h,侧卧15~30min。

2.3皮肤护理 患者回病房平卧6h后,即可根据病情,协助患者每2~4h翻身一次,注意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可垫海绵或防压疮水垫,并经常按摩,防止发生压疮。

2.4伤口引流护理 为防止伤口内渗血积聚成血肿而发生粘连,伤口内置引流管负压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脱出、折叠。观察伤口敷料渗液、渗血及引流液的颜色、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一般手术当日引流液为红色血性液,量大于100ml,术后引流液应逐渐减少,量大于300ml且颜色淡红或清亮,则应考虑脑脊液漏的可能[1],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术后第3d切口引流量少于50ml,切口无渗出可拔除引流管。

2.5饮食护理 术后1~2w进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消化、富含胶原纤维、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排便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香蕉、豆制品、米粥、萝卜、蔗糖、蜂蜜。忌生冷、辛辣、油腻、煎炸食物。术后3~4w进食富含蛋白质(100~150g/d)、维生素、钙、磷的食物,膳食中应多采用动物肝、瘦肉、牛奶、鸡蛋、排骨汤、鱼、海产品、蔬菜等。可在正常饭菜中,早餐增加鸡蛋或者鸭蛋1个,午餐、晚餐增加蛋白质约40g。术后5~10w应进食补气养血、养肝肾食物,如骨头汤、鸡汤、豆制品、动物肝脏、新鲜蔬菜水果等。经常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由于、术后疼痛及不习惯床上排尿

2.6并发症的护理 常见是尿储留[1],多为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手术麻醉、术后疼痛而引起,不能自解者行留置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管通畅,定时开放,输液时2h开放一次,不输液时4h开放一次,促进逼尿肌反射的早期恢复,以利于拔除尿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约为1.2%~3.6%,其中50%~70%可继发肺栓塞造成死亡[2],术后适量补液,加用抗凝药物,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注意观察对比双下肢感觉运动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用力排便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功能锻炼

采用后路腰椎管两侧开窗减压手术较大程度维持了腰椎的稳定性[3],患者可以早期康复锻炼,原则是先快后慢、先小幅度后大幅度、先局部后整体、先轻后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术后第1d,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扩胸运动,预防坠积性肺炎。同时指导患者早期直腿抬高训练,以减少神经根周围血肿压迫和粘连,提高手术效果,3次/d,3~5min/次。3d后使抬腿的幅度达到患者正常状态,逐渐增加直腿抬高的度数和次数,直至抬腿时下肢与身体呈直角,坚持1个月,目的是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及双下肢肌肉萎缩。术后第2d,除继续以上功能锻炼外,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静态收缩锻炼,取平卧位,尽量伸膝和背伸踝关节,持续5s后再放松一下,50下/次,4次/d。术后7d进行腰背肌锻炼,动作不宜过度,平卧位时配合直腿抬高练习。各项活动有计划有步骤交替进行,注意观察患者一般情况,不可疲劳过度。第4~10d应继续床上行四肢各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3~4次/d,20~30min/次。术后第5w,患者佩戴腰围下地不负重行走,活动量以自己能承受为准,不宜疲劳。

4出院康复指导

3个月内不进行重体力或负重活动,不做上伸下屈及过度扭曲动作,尽量减少脊柱活动,3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活动,腰背肌锻炼应持续6~12个月或以上,佩戴腰围6个月,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接受康复指导直至骨性愈合。

5结论

患者病程2~3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部分功能逐渐恢复。随着病程的推进其功能改善的速度就越慢,此时患者容易产生不能恢复,就此致残的绝望心情[1]。因此,心理护理对该病的后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护士应关心患者,告知此类疾病功能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取得患者和家属配合的情况下,给患者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讲解预期目标,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能主动地参与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周文娟,刘义兰,胡德英.新编骨科康复护理指南[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81-84.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腰椎滑脱;康复护理;计划性

腰椎滑脱症相当常见,其发病率国外报告4%~6%,而国内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统计,一般认为在5%左右,而其中需要手术者又占5%[1]。内固定复位,必要的神经根减压和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的主要措施[2]。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共468例。在围手术期中实施4~6周计划性康复护理,患者全面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腰椎滑脱症689例,其中符合内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指征并有手术愿望和要求的共468例,男206例,女262例。非外伤性,年龄30~7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下腰痛,下肢麻木,合并下肢放射痛及间歇性跛行,体征主要有:腰活动受限,局部压痛。单或双下肢无力,活动障碍。

1.2

方法

康复护理计划由管床护师实施,护士长每周检查评价。

1.2.1

术前护理方法与实施

(1)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需采取俯卧位,此对患者正常呼吸产生较大影响,手术2~3h或更长时间易劳累。术前2天指导患者行俯卧位呼吸训练。如深呼吸后作吹气球样吹气。仰卧位扩胸运动,有效咳嗽训练,每天2次,每次15~30min。(2)术前1~2天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仰卧位左侧卧位垫枕右侧卧位垫枕抬臀置便盆深呼吸放松。

1.2.2

术后康复护理与实施

(1)术后视病情取去枕平卧或平卧位2h,以后每2h翻身1次。每天早晨及晚睡前拍背1次,每次3~5min,视病情持续5~7天。(2)观察下肢活动情况,嘱病人作屈趾动作以观察运动情况。麻醉消失后作双下肢被动伸屈及按摩。(3)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当天密切观察切口外敷料,渗出液较多时随时更换敷料,以后每天换药1次至拆线。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畅,及时倾倒引流液并记录颜色及数量,发现引流量多而颜色淡红、稀薄,应考虑脑脊液漏可能,通知医生并把引流瓶改为常压,去枕平卧或抬高床尾20~30cm。引流管24~48h拔管。(4)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手术可能牵拉、挫伤脊髓,或硬膜外血肿直接压迫,均会造成脊髓损伤[3]。术后定时做呼唤试验,嘱病人听令动趾每1~2h 1次。并由下向上按摩肢体观察下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术后24~72h做辨别觉训练,注意观察双下肢疼痛及放射痛的减轻程度,并观察自主排尿及排便功能。(5)术后第2天开始行深呼吸,仰卧位扩胸及上肢伸展,直腿抬高,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锻炼,视病情每天2~4次,每次5~15min,至下床活动。(6)术后第2周,指导病人在仰卧位做双腿踏自行车式运动,每天1~2次,每次5~10min。(7)术后第3周继续加强腰背功能锻炼,进行三点支撑法或五点支撑法抬腰锻炼,每天2~4次,每次5~10min。(8)术后卧床4~6周,期间加强基础护理,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按计划落实上述功能锻炼,护士长每天评价1次,并及时根据病情调整方案。(9)下床活动方式与腰背支具使用:术后20天查腰椎正侧位片,如果螺钉无松动,骨性融合良好,术后28~42天配戴腰背支具下床活动。教会病人起床及使用腰背支具要领,由护士扶助坐起,无头晕可以坐椅半小时后扶助步器行走。(10)出院指导:指导病人继续配戴腰背支具2~3个月,期间避免弯腰、扭腰,半年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继续加强背肌功能锻炼。

2

小结

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症的重要治疗手段,手术创伤较大,神经根牵拉比较严重。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吴慧等报道: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出院后应继续平卧硬板床休息1~3个月[4]。本组术后卧床4~6周配戴腰背支具下地活动。本组经术前制定康复计划,在护理过程中严密实施,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计划性康复护理对腰椎滑脱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术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祖根,严军,董启榕,等.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的几个问题.颈腰痛杂志,2003,24(4):193-195.

2

王国正,刘锦波,江红卫,等.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颈腰痛杂志,2003,24(3):135-137.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