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资公司工作要点

投资公司工作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公司工作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投资公司工作要点

投资公司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投资控制;流程管理;设计变更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30-0170-02

1问题的提出及现状综述

项目管理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应用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双法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也于2001年推出《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但项目建设管理在我国各行业的应用仍然很不成熟,尤其在煤炭建设中更是大大落后于其他行业。

矿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因行业特殊性和多专业综合性及其复杂性,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进行项目管理出现在近几年,而且进行项目管理的工程项目也较少,对于煤矿项目建设的从业者来说,项目管理概念也比较陌生。但近两年来,随着煤炭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科技进步,传统非煤行业的多角发展,煤矿建设项目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从业人员也迅速增长。

北京天地华泰采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煤矿项目建设管理方面走在了煤炭建设行业的前沿,摸索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经验。该公司自2005年初介入了第一个项目――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扶贫煤矿建设改造项目管理,至今已先后开展了陕西永陇能源建设投资公司的崔木煤矿等七个项目的建设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2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要点探讨

完整的项目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工作要点:项目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价值管理、风险管理、流程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管理、变更管理、招投标管理、资源管理、采购管理等。

2.1项目前期策划

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主要是根据项目功能要求和目标,进行总体的规划与设计。经筛选形成总体规划方案。总体规划方案一方面是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是项目后期设计实施的纲领。

比如陕西崔木煤矿项目,我们在前期便介入并协助业主进行预可研、规划评估、征地划界、立项报批等准备工作,为业主制定了可行的项目工作规划。

2.2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决策前对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等各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详尽、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比较论证,并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的一种科学分析过程和方法,是项目进行评估和决策的依据。

2.3 设计管理

设计管理设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平面功能的审核审定、对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进行跟踪管理。

设计任务书编制的主要内容:明确各设计方的界限与功能配合;定期检查设计的进度能否满足项目进程的要求;定期检查设计的质量能否满足项目功能的要求;注重项目设计阶段的价值分析设计阶段价值管理是设计管理的关键。

影响工程项目投资关键的阶段是设计阶段,所以只有很好地完成设计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项目的效益。

而目前的设计合同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不利于业主,我们也发现大多项目都普遍缺乏对设计方进度控制的约束,便于更好的解决这一缺点,应该在设计合同中明确表示出项目设计进度的关键点作为支付设计费的必要要求。

2.4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的精髓就是流程的三全管理(Primavera、Project、Planner)。所谓“三全”即:全员――工程项目管理要求的是参与工程各方的所有人员都要参与到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中来;全面――要求与工程项目所涉及的面都投入到规范化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全过程――要求工程项目管理把整个项目的全阶段为研究和管理的对象,即从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开始到工程项目产生效益收回投资为止。

2.5招投标管理

我们在招标管理中的角色不大一样,比如崔木项目由我方全权负责招标文件编制、组织开标、评标、合同谈判等全过程。在招标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以下环节:工作界面的周密划分(标段划分)、招标文件的编制、明确各专业及各相关方配合的条件、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的约束条件、合同条款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节省合同谈判的时间等。

2.6合同管理

项目的合同管理管理包括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索赔、解除、终止、解决争议等过程。而其要点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构架。

合同管理的内容:明确合同管理的构架,明确各相关方的责、权、利付款进度、质量与关键控制点挂钩、成本控制及严格的经济变更管理;明确关键合同中的风险管理。

比如,工程合同必须具备工程项目的特性,要讲工程的进度、质量、造价明确的反映到合同条款中。合同的进度规定是相当重要的,它是支付工程款的重要依据,而且衡量这一标准的是就是关键线路上的里程碑计划是否完成,它是支付工程款的必要条件,另外还要把项目的质量情况、工程现场的文明安全管理现状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很好的控制工程的进度。而且合同中应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这样不仅有工程项目进度的可控性大大提高,而且大大减少了工程项目合同中的变更和索赔问题,更加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2.7变更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存在着各种因素不断干扰着工程项目的进行,项目总是处于一个变化的环境中,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讲,关键的问题是能够有效地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以便采取预防措施,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设计变更是指设计部门对原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中所表达的设计标准状态的改变和修改。设计变更是工程变更的一部分内容,因而它也关系到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所以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对规范各参与单位的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控制工程造价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

对设计变更费用的控制额度:一般应控制在建安工程总造价的5%以内,由设计变更产生的新增投资额不得超过基本预备费的三分之一。

总之,工程项目的变更是可以避免的,虽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但是作为项目管理公司,在项目的前期很好的做好项目的策划、设计管理、进度管理、以及合同管理,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方法,可以很好的避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变更问题,我们的目标就是使我们服务过的每个项目都无变更,或者说变更趋向为零。

2.8采购管理

采购是项目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的前提,也是非常敏感的建设行为,因为它往往涉及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业主主管部门等各方的利益,作为项目管理单位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要想采购的设备、材料既能满足项目需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售后服务到位等,又能平衡各利益方的关系非常困难,只有从制度上进行约束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比如超过一定限额的设备、材料要通过严格的、公正的招标、比价和商务谈判等透明度很强的措施就能选择出性价比高的设备和材料,同时也能避免引起各方矛盾。

3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当前极力推行代建制和工程总承包工程的过程中,更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建设管理的深入研究,并制定出一套与现代项目建设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尽快培养一批适应于建设项目管理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投资公司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大力改善服务业创业环境

1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凡是向外资开放的服务领域,都向内资开放;凡是对本地区开放的服务领域,全部向外地企业开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一般业企业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的外,一律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对创新性、示范性强的服务企业,在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应适当放宽条件。除有特殊规定外,服务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可持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育、建设等部门对本领域能够实行市场化经营的服务,也要研究提出放宽市场准入、清理进入壁垒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2改善服务企业融资环境。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适应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金融产品,推进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顺利开展,探索逐步扩大收费权、股权质押贷款范围。将服务业贷款比例纳入金融机构年度评价依据,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服务业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服务企业的授信额度。对鼓励发展领域的中小服务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在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个百分点,提高部分在省和地方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在确定年度上市重点培育企业时,增加服务业企业数量。优先批准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公司)、创业投资机构以及合格的信用担保机构积极面向中小服务企业开展业务。

3加强服务业用地保障。各地在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县域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明确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的措施;各市、县(市、区)在制定年度用地计划时,要根据本地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省安排地方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要把各地服务业发展水平作为用地指标分配的依据之一。编制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对列入计划的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由相关市、县(市、区)优先安排,其别重大的项目,省里酌情给予支持。

积极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鼓励中心城市市区企业“退二进三”,对符合规划、整体搬迁的,各地政府可给予原企业一定的补助。

4对鼓励发展的服务行业实行税费减免优惠。切实抓好现行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企业从事国家规定的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符合规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所得,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所得,对于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所得,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经认定的新办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政策。

对试点物流企业和从事货运、拆迁、保险、知识产权、广告、会展等企业取得的业务收入,实行差额征收营业税。对创意产业及其集聚区、新办高新技术服务企业和连锁超市、省重点物流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经地税部门批准,酌情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物流、连锁超市等企业在省内设立跨区域分支机构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所得税可由总部统一缴纳。

5调整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及收费政策。服务业用水(除桑拿、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外)、用气价格实现与一般工业同价;改革销售电价分类结构,20**年底前基本实现商业用电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并轨。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对服务企业行政性收费进行清理,根据不同情况实施缓交、暂停、免收、取消等措施,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对各部门行政性收费清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切实抓好落实。

6加大服务业领域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鼓励地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对市县营业税比上年增收上交部分予以返还奖励。对省级金融保险业营业税按收入来源市县进行划分,对其当年收入比上年增收部分给予市县20%的奖励;对当年引进全国性金融保险机构总部(或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的,给予引进地财政一次性奖励。

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服务业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支持。省级部门对本部门使用的服务业专项资金,要根据《**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20**年)》和年度服务业工作要点确定的发展重点,集中配置,优化使用结构。财政等部门要对各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绩效考核,向省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报告。为了加大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力度,增加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20**年安排5000万元。引导资金主要用于中小服务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服务业国债项目配套和服务业重大项目贴息补助等方面。各市、县(市、区)政府也要根据需要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

7切实做好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服务业人才。争取用五年时间培养1000名左右既了解省情特点、又熟悉国际规则的现代服务业国际化高端人才;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服务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再培训、再教育;鼓励高校、企业合作开办人才实训基地,政府有关部门可给予适当资金补助;支持国(境)外从事现代服务业培训的职业资格认证组织来浙创办、合办培训认证机构,开展相关活动。

改善用人留人环境,加大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抓紧制定并组织实施《**省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现代物流、金融商务、营销管理和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高级专业人才。加大吸引在国外著名服务业机构从业的留学人才和外籍人才来浙领办、创办服务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为企业赴国内外引进服务业高端人才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必要时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对个人获得省政府、国务院部委及以上单位科学技术奖取得的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于报经省政府、国务院部委或国务院认可后发放的对优秀博士后、归国留学人员、**省特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的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引进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高校、海外知名大学、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等高层次服务业人才,所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据实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服务业人才,根据其实际贡献程度给予资助和补贴。鼓励以智力资本入股或参与分红。各级政府要在服务业高端人才密集的区域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对引进的服务业高级专业人才在住房等方面给予照顾。及时制定政策,解决外籍人才及子女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就学问题。

二、积极引导服务业创新发展

8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生产业。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一是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将技术中心、重大产业技术平台组建成为专业化的具有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环保功能的服务型企业,形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社会化有偿服务的体系。二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利用现有的仓储能力和库房、运输车辆以及原材料等资产,投资组建独立的物流配送公司,对企业生产物料和产品实行统一配送,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经营特色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三是积极发展国际贸易。鼓励有条件的生产制造企业成立独立核算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在做好生产企业所需的原材料、设备进口和生产产品出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产企业的品牌优势,发展第三方贸易,使贸易公司快速发展成为综合型、国际化的服务企业。四是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工业企业盘活闲置的厂房、设施等现有资源,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落户,重点培育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文化创意产业。五是支持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将售后服务、后勤物业、餐饮和教育培训等内部服务功能剥离,整合组建专门的服务企业。

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开展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试点,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的政策措施。分离后的税负如高于原税额,高出部分由各地财政对该企业予以扶持补助,鼓励分离后的服务企业为社会服务,其自用的生产经营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占地面积较大的服务企业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如纳税有困难的,经税务部门批准,设立初期的三年内给予减征;其所购的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等原因,可以加速折旧。有关部门要对工业企业组建生产业企业给予支持,在市场准入、登记注册、资质认证等方面简化审批手续、降低相关费用、提高办事效率。

9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对研发、设计、创意等技术、知识含量较高的服务企业,可按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产学研联盟研究开发服务业共性和关键技术,对提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传媒、数字教育、协同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予以优先立项。

引导推进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网络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等服务业新业态发展,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卖店、专业店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鼓励风险资本投资采用新商业模式的服务企业。对于开展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服务企业,应在土地保障、资金融通和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支持,各级财政资金也要给予重点扶持。

10引导和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因势利导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科技创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服务外包基地、生产集聚区、新型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等。编制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选择确定一批已有一定基础、符合区域定位且发展前景看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加以重点培育。

对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中的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给予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和投资贴息补助;对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对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中鼓励发展的服务企业,若纳税确有困难的,经地方税务部门批准,可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税费减免优惠。

11继续深化服务领域的改革。促进服务企业改革重组。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动省属国有服务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战略性重组,鼓励省属服务企业和其他服务企业通过股权并购与置换、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重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社会法人、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用事业和文化科技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努力争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杭州空港物流“区港联动”试点,积极开展各类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

**稳步推进服务领域开放合作。鼓励引进国内外著名服务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各级政府对引进企业自建、购买或租赁办公用房上给予支持;对新引进的企业集团总部,经地税部门批准,可给予三年内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特别是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支持杭州等城市建设国家服务外包基地,支持外包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股权置换等方式做大做强。积极推进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特殊功能区的服务业开放创新探索实践。

积极开展浙港、浙澳服务业合作,支持**企业参与两岸服务领域经贸合作。深化长三角服务业区域合作,重点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各有关部门和市县要加强相应合作路径和举措的深化与落实工作。

13加强服务业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加快服务业品牌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研究制定推进我省服务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促进服务业品牌建设的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业品牌的认定办法。积极创建服务企业品牌,对具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和“**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知名商号”的服务企业,应予鼓励支持。

积极推进服务领域标准化。抓紧制定并实施《**省服务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继续在现代物流、旅游、交通运输和社区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积极争取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对试点地区和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抓紧制定省级地方行业标准,对暂不具备制定标准的服务行业,积极开展服务承诺、服务规范和服务公约等行业自律制度建设。加强对服务企业的标准化培训,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三、切实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14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建立省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省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问题协调。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业工作组织协调机构。

15建立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要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编制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确定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各有关部门是推进服务业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要逐步建立向同级党委、人大和上级政府报告服务业工作和发展情况的制度。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开展战略研究、商务咨询、信息交流、标准制定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工作,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16强化服务业统计和考核评价。建立政府统计和行业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健全服务业信息制度,做好服务业发展形势的监测与分析工作。统计所需工作经费由同级政府保障。

投资公司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一、2012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增长。预计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64.49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粮食总产46.93万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8亿元,同比增长15.6%;争取中省涉农项目106个,项目资金5.2亿元,分别增长65.6%和7%;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36.5万人,同比增长3.1%,创劳务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411元,同比增加1283元,增长18%。我县先后获得全国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首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等荣誉称号。

(二)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稳定发展粮油生产。实施“40万亩粮食丰收工程”,建成优质高产良田30万亩,小麦、水稻、大豆等高产示范片6万亩,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66.42万亩,实现粮食总产46.62万吨,油料2.7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24%、1.1%。改造提升果蔬产业基地。实施“15万亩优质柑桔”工程,新建优质柑桔基地1.2万亩,全县水果面积达14.8万亩。实施“30万亩榨菜”和“20万亩调味品”工程,发展榨菜6万亩、青菜10万亩、海椒5万亩,全县蔬菜基地达到16.5万亩,其中大棚设施蔬菜1万亩。加快发展特色基地。实施“20万亩稻田生态水产及有机稻”工程,新建生态有机稻基地5000亩,发展稻田养鱼1000亩。稳步发展食用菌及中药材产业,新建食用菌种植基地300余亩,发展食用菌2000万袋。新建中药材基地2000亩,全县优质中药材面积达3.6万亩。

(三)现代畜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以建设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为契机,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五化”要求,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快促进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实施“200万头优质生猪”工程,依托超强、和泰、清泉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绿色生猪产业,全县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591个,万头猪场23个,种猪繁育场11个,良种扩繁场87个,适度规模养殖户近9000户,年出栏生猪142万头,肉牛6.2万头、肉羊22万只,分别增长5.09%、28.8%、7.9%。实施“1亿只白羽肉鸡”工程,依托金川公司,已发展标准化肉鸡养殖户19户,面积4.07万平方米,在建农户153户,面积35.4万平方米,肉鸡生产加工能力已达3000万只。全县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6%。

(四)现代林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快速推进现代林产业基地建设,实施“30万亩特色经济林”工程,重点打造以核桃、香桂、青花椒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县已建成核桃基地8.5万亩,香桂树基地5.2万亩,青花椒基地2万亩,黄柏、杜仲、连翘、佛手等中药材基地2.5万亩,椿树、杨树等工业原料林基地13.1万亩,竹产业基地4万亩,全县现代林业产业基地总面积达35.4万亩。加快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业,全县林下养殖总面积达1.2万亩,养殖土鸡、鹅、猪等200万只(头)。加快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全县年木竹材加工产值实现2.3亿元。

(五)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得到新加强。加快百亿农产品生产加工园区建设,培育引进实际龙头企业4家,签约企业5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5亿元,产业工人达到2200人,实现生产总值10亿元以上。启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完成园区规划并通过市级评审,规划在、、、、5个乡镇建设核心区5万亩,辐射区10万亩。加快建设金鹤超强绿色农牧园区,以超强公司为依托,已建成绿色蔬菜基地1万亩,发展绿色生猪0.7万头,带动农民养殖生猪504户。加快建设标准化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引进业主实施土地整理,完善基础设施,已建成大棚设施蔬菜基地5000亩。

(六)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新改善。积极推进水利建设,全县新建、整治渠道124.9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5座,整治山坪塘、石河堰116处,新建蓄水池141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3.8万人,新增蓄引提水能力406.6万方,新增节水能力221.5万方。大力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31万亩,完成土地开发整理14862.7亩,新增耕地1497.8亩。扎实推进道路交通和农机化建设,新建县乡断头路50公里,通村联网路100公里,机耕便民道建设147公里,修复提灌机械876台,新增提水控灌设备90台,机电提水0.4亿立方米,提水保灌面积达17万亩。大力推进生态农村建设,完成森林管护62.2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6.22万亩,新建高效经济林3.8万亩,新增户用沼气池4320口,完成户办工程建设12500户,完成重点村建设37个。

(七)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新提升。坚持外引内育方针,加大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业大户的扶持和指导力度。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市级33家,实现销售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7%。发展各类专合组织总数达到460个,入社成员4.8万个,其中农民成员占95.2%,带动农户10.86万户,联系农户4.23万户。新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种养殖大户110户,全县各类农业大户达到5000多户,其中县级大户达到360户。全县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总数达到35个,新增绿色食品5个,总数达到7个,新增有机食品1个,总数达到4个,申报认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各类带动主体带动农民覆盖面达到60%以上。

(八)新农村建设取得新业绩。深入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按照“五位一体”、“七区配套”的要求,深入促进省道205线新农村示范带集中连片发展,全县新建农村综合体3个,实施风貌改造1.27万户,打造风貌整治精品户363户,发展优质柑桔基地4.2万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新建提灌站10座,新建(整治)山坪塘、蓄水池1600口,新建村社道路200公里,入户路硬化率达95%。大力加强新村建设。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三打破、三提高”和“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要求,统筹推进新村建设,建成县级样板村12个,市级样板村4个。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重点,配套建设“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30个,新建村级组织阵地231处,新建改建乡镇综合文化活动站32个。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持“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转、县处理”的建设运行机制,全县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14座、垃圾压缩站6座、生态垃圾池85口、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站30座。深入推进全县2镇15村开展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创建。继续加大绵遂高速公路、省道205线段沿线的农户风貌打造力度,完成镇魏家营村风貌整治精品户打造90户。

(九)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筹备组建农业投资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金、信贷资金等投入农业农村发展,前期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深化农民利益联结,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或专合组织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依托金川公司,采取“五统一分零风险”一体化经营模式,发展养殖大户近200户,新建肉鸡标准养殖场40万平方米。依托清见公司、金柠公司、子昂李烧腊等,采取“寄种寄养”生产模式,新发展野山猪寄养1万头,百草鹅寄养近20万只。依托威迈公司,采取“土地入股、收益保底、产值分成”的共建共享模式,新发展青花椒种植基地1万亩。

(十)农村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资金4032.6万元,兑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500万元。加强农村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新农保覆盖人数达到18.16万人,60岁以上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99%以上,供养符合条件农村五保户5706人,人平月供养金150元。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转移输出,全年开展农民工培训1.53万人,同比增长5.5%,劳务输出36.5万人,创劳务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16.5%。大力开展农村扶贫开发,深入推进整村扶贫开发、产业扶贫、金鹤连片扶贫开发等扶贫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受益贫困人口达到1.4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难度较大。农资价格上涨,农业成本增加,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城乡就业渠道少,农民增收门路窄。

二是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体现在农业融资困难,业主和农户投入不够,农业结构调整、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农村有效劳动力缺乏。劳动者年龄偏大,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能力弱,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快速推广应用。

四是新农村建设推进进度放缓。全县新农村覆盖面还不大,乡镇之间、公路沿线与偏远地方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等、靠、要”思想较重,群众积极性发挥不够。

三、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的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一年,是加快建设经济强县建设的关键一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总任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切实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工作目标是: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0%以上,农机化率达到40%以上,农民集中居住率达到50%以上,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大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基础上,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成片推进现代农业大基地建设,做强做大主导产业,重点推进6大主导产业发展。实施200万头优质生猪工程,大力开展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等“五化”示范活动,积极推进适度规模健康养殖小区建设,培育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大户,新建养殖小区20个,新发展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50户以上。实施1亿只白羽肉鸡建设工程,依托金川公司,采取“五统一分零风险”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肉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力争生产加工能力达到5000万只以上。实施20万亩“稻-鱼-果”建设工程,以陈古、、等乡镇为核心,以有机水稻、生态水产、极晚熟李子为重点,新建“稻-鱼-果”立体农业基地2万亩。实施30万亩现代林产业基地和柏木精油精深加工建设工程,依托威迈公司、隆鑫香料公司、云南寿利国公司等龙头企业,以、、、东岳等乡镇为核心辐射全县,新建2万亩青花椒、1万亩核桃、1万亩香桂种植基地;依托广西森呼吸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柏木精油深加工基地。实施15万亩优质柑桔及林下生态种养基地建设工程,以金华、广兴、、、等乡镇为核心,建设高标准甜橙、子昂金柑、柠檬基地,并在林下套种3万亩中药材、花生等,种草养殖100万只百草鹅。实施40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建设工程,以、、、等乡镇为核心,建设35万亩榨菜、青菜、海椒等加工型调味品蔬菜基地、5万亩商品设施蔬菜基地。

(二)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县现代农业跨越发展,重点抓好4个特色农业园区发展。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5个乡镇建设核心区5万亩,辐射区10万亩,加快建设4万亩优质柑橘、5万亩有机稻及生态水产、3万亩蔬菜、3万亩青花椒基地、50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生态肉牛养殖小区、80个白羽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抓好金鹤超强绿色农牧园区,以超强公司为依托,以才子中心村建设为平台,建设绿色蔬菜基地1万亩,发展绿色生猪1万头,带动农民养殖生猪500户。抓好标准化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引进业主实施土地整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棚设施蔬菜基地1万亩。抓好百亿农产品生产加工园区,稳妥推进大塘溪村、金龟寺村、万福桥村征地拆迁工作,加强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促进加工型龙头企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产品、科技和管理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深入推进“两个带动”,加快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县重点产业领军企业,支持企业集群化发展,扶持农民专合组织强化功能,推广“大园区、小业主”、“大产业、小单元”等新机制、新模式,力争新引进培育龙头企业10家以上,规范发展农民专合组织50家以上。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积极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保护标志农产品,积极争创名品名牌,深化农业与文化有机融合,改进农产品包装设计,提高我县农产品知名度。继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努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群英水库、东明分干渠、灾毁水利设施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沈水河、桃花河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加大四大灌区沟渠疏浚整治力度,继续强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发展农村“五小”水利工程设施,切实提高农田排灌能力。加强农村道路建设,重点加强通村通社断头路、水泥路建设,实现农村公路全覆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新型农业机械推广力度,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力提高农机化水平。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建设,重点加大畜禽养殖场配套沼气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落实好“成片连线、扩面连片、整体推进、全面覆盖”的要求,继续大力抓好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促进省道205线新农村示范带集中连片发展。大力加强新村建设。按照“全域、全面、全程小康”、“三打破、三提高”和“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要求,抓好新村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重点加强魏家营村、木孔坝村、才子中心村等新村建设,注重体现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地域特色,加快形成产业促新村、新村带产业的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挂包帮”活动,依托有关涉农项目实施,加强部门配合,合力推进9个乡镇12个整村扶贫开发、16个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优美乡镇、优美村庄”建设,强力推进“两池六清六改”,深入治理“五乱”,大力推进农村风貌改造,建设完善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池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农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