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89-01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随着工业、交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颈脊髓损伤的病例日趋增多。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为首选术式[1]。由于颈椎手术属于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或有可能造成严重残疾后果的重大手术[2]。因此,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达到最佳的康复,是我们护士共同的目标。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共开展此手术22例,现就颈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4例,高处坠落伤7例,重物压伤1例。损伤类型:单纯骨折10例,暴裂骨折7例,骨折脱位5例。高位截瘫8例,不全瘫14例。新鲜损伤20例,陈旧性损伤2例。
2、护理
2、1 术前一般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颈椎手术由于部位险要,手术难度大,甚至引起瘫痪及死亡,故病人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及疑虑心理[2]。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耐心疏导。手术具体方案确定后,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步骤,讲解术前、术中和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让同类手术成功患者进行讲述,坚定手术成功的信心。
2.1.2、 牵引的护理 牵引可使移位的椎体复位,缓解神经根压迫。但在牵引复位过程中,有可能骨折造成脊髓再损伤而加重原发伤,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牵引时应先采用轻度屈曲位牵引,然后调整到中立位,复位后再改为过伸位。牵引弓松动的螺丝要及时旋紧,防止造成颅钳尖滑出致牵引失败。及时调整床头牵引架,保持牵引力在中轴线上,以确保有效牵引。牵引孔处用75%酒精Bid点滴,视出血与否更换牵引孔纱布,防止感染。对于骨折无移位的病人,卧床休息,使颈部呈中立位或10°-15°略屈位加以固定,防止颈部过,同时在颈部两侧放置沙袋,限制颈部左右转动,以免加重脊髓损伤[2]。
2.2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护理对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应重点观察以下几点:
①:术毕搬运病人时要求保持颈部中立位,由专人保护头部,使头颈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术后卧床于颈旁放置沙袋,这样既能固定颈椎,又利于观察伤口渗血,并避免颈围压迫伤口敷料而影响呼吸;
②观察引流液:严密观察引流液、伤口出血情况等,若出血较多,敷料全部浸湿,需及时更换,以利于引流。仔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状并记录。如引流量过多,颜色鲜红,应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若引流量过少,应注意有无引流不畅,谨防伤口积血过多,形成血肿.
③预防颈深部血肿:一般血肿多发生于术后24小时以内,多为凝血功能不良,术中止血不彻底所致[4]。注意倾听患者主诉,经常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呼吸困难症状。如患者颈部明显增粗,进行性呼吸困难,考虑有血肿可能。一旦发生血肿压迫,即应拆开颈部缝线,消除血肿,必要时气管切开;
④四肢感觉及运动的观察:麻药过后,时触摸患者的四肢,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多数患者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也有个别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双肢感觉、运动有所减退,这多与术后脊髓水肿所致。可静脉点滴地塞米松10mg加甘露醇250ml每天1次,一般静滴3天,以减轻脊髓水肿。若症状逐渐加重,要考虑为术后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以免脊髓受压时间过长引起不可逆损害。
2.3 加强呼吸道管理:颈椎前路手术由于术中牵拉气管、食管引起咽手术刺激脊髓可使脊髓水肿或神经根水肿,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4]。术后用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5,а-糜蛋白酶1支,加入0.9%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每天2次以减轻呼吸道水肿、炎症、稀释痰液,利于咳出。鼓励病人咳嗽、咯痰,但要协助病人保持颈部中立位。病人体弱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用电动吸痰。吸痰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气管内膜,造成或加重呼吸道感染。对于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性呼吸肌麻痹而出现的呼吸困难,则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如果患者痰量多且粘稠,咳嗽无力,鼻导管吸痰效果差,痰液阻塞呼吸道,患者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应立即气管切开,及时有效地吸痰,并提高氧流量为5L/分,维持血氧饱度在95%以上。
2.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颈部结构复杂,加上骨块植入,决定了颈椎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有较常见的并发症:①植骨块脱落。颈椎前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植骨块碎裂、前移、脱落。多发生在手术初期,一般在术后5-7天,可能与植骨的形状,颈椎旋转,术后外固定不牢等有关。因此,除了术中要注意骨槽与植骨块的比例及形状外,更重要的是术后护理人员严格限制病人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术后颈部制动,翻身时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侧卧时枕高应为肩的高度,颈部位于中立位,不可倾斜、过伸或过屈,以免植骨脱落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②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分为永久性损伤和暂时性损伤。其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憋气和伤侧声带运动麻痹。喉上神经损伤则表现为病人进食流质及饮水时易发生呛咳,吃干食物尚好。若术后患者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多提示有两种神经损伤可能。术后当日,因术中对喉部的机械刺激和仰卧的不适,也有部分病人表现出轻度声音嘶哑、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同神经损伤症状相鉴别,以指导病人的饮食。护理人员应重视和加强病人饮食管理,术后以半流质为主,慢慢吞咽,以防呛咳、窒息[2];③脑脊液漏。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是术中损伤硬脊膜所致。脑脊液漏的鉴别方法,即将+滴引流液滴于纱布上,若血迹周围有一圈淡红色圆晕即为脑脊液。护理措施:脑脊液漏确诊后,嘱病人取仰卧位,尽可能不讲话、不咳嗽,一般+周后可愈合。降低颅内压,局部适当加压,封闭漏口,增加营养补充,防治电解质紊乱。同时注意加大抗生素的用量,预防蛛网膜下腔感染。
2.5 康复训练: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对于促进代谢,维持和增强体力,预防并发症,改善或代偿肢体,增强患者信心,早日达到生活自理和职业训练,是十分重要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防止单纯植骨融合术所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内固定提供颈椎的即刻稳定性。因此护理时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1]。术后当日即可进行瘫痪平面以下肢体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被动运动,每天4-5次,并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内、外翻,防止关节僵直和废用性萎缩。术后2-3天开始肢体和关节的活动,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为辅,但需要限制颈部活动,保持颈椎稳定。随着病情好转,在护士指导下进行主动握拳,手指伸屈,腕、肘关节活动或使用吊环,下肢作股肌收缩、舒张,踝关节背屈、跖屈、足趾伸屈,腿上抬、内施、外展等活动。后期康复训练,主要是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训练根据对象特点具体考虑。一般拆线后就可开始逐渐下床行走,可先半卧位2-3天,再坐位2-3天,然后扶床站立。如截瘫不严重者,扶双拐行走后可到康复科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做康复训练,更有利于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术后戴颈圈3个月,直到植骨块融合[4]。
3. 出院指导
出院前1-2天,开始对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出院指导。①1个月内戴颈围或石膏颈围保护头颈部,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②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和吞咽难,有梗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即时回医院复查;③术后3个月,经拍X线片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动,然后再做颈部旋转活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若出现颈部不适时暂时停[4]。
参考文献
[1] 金敏华,蒋美琴*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 护理[J],现代护理,2001,((7)2:1-2
[2]俞霞,易琦*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02,8(10):937-938
【关键词】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39-01
颈椎病指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椎体、椎间关节及周围韧带发生变性、增生、钙化,最后导致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压迫,出现一系列临床体征。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常采取手术治疗。由于颈椎病手术部位特殊,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护理要求高,工作难度大。 现将我科对38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8月行手术治疗颈椎病38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38~69岁,颈前路术式26例,颈后路术式7例,颈前后路联合术式5例。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由于颈椎病患者病程长,均伴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症状,同时颈椎病手术部位特殊,风险大,术后易出现高位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普遍存在高度精神紧张及恐惧感。因此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康复配合的重要性,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例子,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1.2 术前适应行为训练
(1)气管推移训练:颈前路术中需牵拉气管暴露术野,易引起气管损伤、水肿,故前路手术患者术前应行气管推移训练[1]。方法:用四指将气管推向手术切口的对侧,每天3~4次,每次5~10分钟。注意勿用力过猛,避免造成咽喉水肿及颈部皮肤破损。
(2)手术训练:颈前路手术练习仰卧位:患者肩部垫一软枕,头颈充分后仰,每天2~3次,每次30~60分钟。颈后路手术练习俯卧位:患者趴在床上,胸前垫一软枕,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
(3)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用力深吸气后再缓慢呼出,增加肺的通气功能。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以利术后痰液排出。吸烟者入院后戒烟,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 排便训练: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避免尿储留和便秘。
(5)床上移动躯体训练:选择合适的颈托,教会使用方法,指导床上更换、下床方法。
2.2 术后护理
2.2.1 护理:术后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颈两侧置沙袋,保持颈部中立位,可防止出血和植骨块滑出[2],切勿随意搬动、扭曲,以防植骨滑出压迫气管引起窒息。搬动病人时,要保持头、颈、躯干同一水平线翻身。侧卧时颈部垫枕与肩高一致。
2.2.2 呼吸道护理:颈前路手术因长时间牵拉气管、食管造成喉头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喉头水肿通常在36h~48h达高峰[3],床旁备气切包、吸痰、吸氧用物。密切观察颈部肿胀、伤口渗血、引流液情况,如患者颈部肿胀明显、伤口渗血渗液多、引流管引流不畅。并伴有呼吸困难、紫绀、烦躁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血肿压迫气管,及时通知并配合医生做好处理。术后行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避免肺部感染。
2.2.3 监护及观察:术后行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高位颈椎手术后,注意有无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功能不稳定的情况。麻醉清醒后动态评估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功能,与术前相比较。 如有双下肢感觉运动进行性减退,应警惕脊髓损伤可能。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的表现,警惕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的可能。
2.3 康复训练: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
2.3.1 被动锻炼:术后早期进行四肢肌肉按摩.从下向上进行四肢关节屈伸活动,避免关节僵硬。
2.3.2 主动锻炼
(1)术后第一天即可视病情进行四肢关节和肌肉锻炼及扩胸运动,双手握力及手指屈伸训练。
(2)术后拔除引流管后视病情佩戴颈托下床活动,先取半卧位,适应后逐步坐起、站立、行走。
2.4 出院指导
(1)术后佩戴颈托2~3个月[4],6个月内不得负重。
(2)纠正不良的坐、站、行走、工作的姿势,避免颈肌疲劳。睡眠时枕头高度适宜。避免肩颈部受凉、外伤。
(3)加强颈部及四肢肌肉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预防肌肉萎缩。
(4)术后每月定期复查,X线提示植骨椎间隙融合后可考虑取下颈托。
3 结果
本组38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除一例未到3个月自行取下颈托导致植骨脱落外,脊髓压迫症状均有缓解。
4 讨论
颈椎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对患者术后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术前有效沟通消除心理阴影、积极完善术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后细致观察、精心护理、功能锻炼指导是手术疗效的保证;做好出院指导及跟踪随访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因此护士要认真完成每一项护理措施,才能取得满意效果,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淑贤,曾小芳,李晓莲,等.肌萎缩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74-75
[2] 赵瑛.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2005,4(1):19
关键词:颈椎病;临床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73-02
颈椎病是一种骨科常见病。长期的慢性劳损会引起椎间盘变性、减弱,椎间盘骨质增生,关节紊乱,韧带钙化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受压,继而出现头晕、恶心、视觉障碍、呕吐等一系列功能的临床疾病。发病群体一般常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传统治疗方法见效慢,而手术方法是治疗颈椎病最直接的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病需要切除突出的椎间盘,以解除对脊髓、神经根及对椎动脉的压迫。但病须三分治、七分养。由于术后病情复杂,也是各种并发症的高发期,在这一阶段,如何做出科学、合理的术后护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1 颈椎病术后的临床护理
手术治疗只是处理完成病情的一小部分,护理也是一大学问,它关系到手术的巩固和完善。
1.1 的护理:术后返回病房后,应在护理人员陪伴下专人保护头颈部。在搬送的过程中,一般为自然中立位,切忌扭转、过伸或过屈,有石膏患者,应让患者睡在石膏床上搬送,有颅骨牵引者,应维持牵引状态搬送。[1]颈下垫一薄枕,颈肩两侧用沙袋固定。佩戴颈托应松紧适宜,并指导家属定时检查颈托边缘及枕部皮肤有无异常情况,定时给头颈部做简单的按摩。术后要保持正确的卧位姿势,可选择去枕平卧,也可选择矮枕,避免伤口受到挤压而导致血流不畅。术后颈椎病患者要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头、颈、脊柱在同一平面呈轴线翻转,动作要舒缓均匀,以维持颈部相对稳定。
1.2 体征监测:要准备好各种急救器材,如换药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血压计、吸痰器、急救车等物品,以备应急之用。每隔一小时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情况,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若高于39度,要警惕是否出现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同时,要及时监测血象的变化,测量红细胞、白细胞指数,询问病人有无眩晕、恶心或症状加重等临床表现,倾听患者主诉自身感受。如果发现颈部增粗、呼吸急促等问题,要考虑可能是颈部血肿所致,要积极安排重新手术进行紧急处理。
1.3 观察切口变化:术后尤其要注意观察患者颈部及其引流管的情况,观察切口敷料渗血、切口肿胀等情况。若切口敷料渗血较多,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更换。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畅通和清洁,避免逆行感染。手术后除观察敷料渗血情况,还要注意其流量和颜色,当数量超过200ml时,要检查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或脑脊漏液,并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术后36小时,如果无异常情况发生,可拔出引流管。术后一周,视伤口恢复情况,考虑是否拆线。
2 颈椎病术后的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关乎于肌体的营养吸收、生命维持、代谢平衡、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讲求内外齐攻。双管齐下,针对颈椎病的膳食调养,也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术后患者要静心卧床休息,6小时以后方可进食时进水,6小时后,先少量饮水,再食用流质、半流质等易于消化的食物。术后1-2周,应选择清淡的汤类、奶类等流质物,配合一些软的易于消化的蔬菜和水果。3周以后可以渐渐地食用一些肉类等高热量、高蛋白类食物,多食用一些富含钙、维生素C、维生素E、谷类、豆类的食物。注意补钙、增加蛋白质。多吃一些温热类的食物,以利于病情的恢复。另外,要多吃一清热通络的水果和蔬菜,但要忌食油炸、辛辣、腥物。平日里对症进行食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起到增强体质、缓解疼痛的作用。[2]
3 颈椎病术后的心理护理
术后要进行适时的临床心理护理。术后病人力失效后,会出现颈部疼痛、头晕、睡眠障碍、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由此会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针对患者的消极情绪,提供主动、热情、周到、细致的全方位护理服务,给予心理安抚和关爱,疏导病人的焦虑感,耐心解释,使病人对颈椎病术后的恢复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增强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时与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心理顾虑,并主动帮助病人渡过难关,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另外,教育病人掌握康复保健知识,消除恐惧心理,解除心理阴影和压力。
4 颈椎病术后的康复指导
科学的康复指导会让患者了解更多的颈椎病知识,起到预防和减轻病症的作用。
4.1 选择合理的睡姿、枕头、床垫,注意颈部保暖。指导病人出院后使用科学合理的睡姿,选择合适的枕头,高度以10-15cm为宜,这样可使颈部的肌肉、椎间盘、韧带等均处于自然放松的休息状态。如果枕头选择过高或过低,则会破坏颈椎平衡,影响颈椎体局部组织的变化。床垫不宜过软,否则会致使颈椎变形、劳损。睡姿最好采取仰卧位姿势,侧卧位次之,不可俯卧,因为俯卧位会使头、颈一侧极度扭转,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颈部肌肉、关节等的劳损和退行性改变。翻身时不要让头颈部直接负压,要让身体和头颈保持平衡,慢慢转身。颈椎病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暧,切勿冷风直接刺激颈部,避免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以致再次诱发颈椎病。
4.2 进行颈部康复训练指导。每天坚持一些康复训练,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坚持颈部按摩,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活血化瘀,要保证用力均匀,动作舒缓,从而有效地改善肌体的血液循环,保持脉络的通畅,调理肌肉、血管舒缩功能,使肌群和韧带得以锻炼,以缓解颈椎疲劳。防止症状的复发。
4.3 术后佩戴颈托,日常要养成科学、合理的姿势。术后最好佩戴颈托3个月,以限制颈部过度活动,防止头部负重,也有利于消退水肿,保护颈椎,减少对神经根的摩损,这对术后病人尤为重要。要避免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用电脑,防止颈部出现疲劳状况。桌椅要保持适宜的高度,不要将头部埋的过低,每伏案一小时就需要起身做一些慢速的拉伸、旋转、回环等简单动作,避免过分拉伸头颈部、猛回头、给头颈部施压重物。在生活中,每做一个动作,都有可能牵动于全身的神经和力量,所以,要注意养成科学、合理的姿势,避免一个方向用力过度,也要避免不良的生活姿势给肌体造成各种压力。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好的生活姿势和习惯能让人看起来精气十足,反之,则容易疲倦、劳累。另外,要注意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有规律地生活,劳逸结合。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8例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颅骨牵引和肺功能训练,术后重点进行呼吸道管理,保持良好的,手术切口护理并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指导。结果:38例皆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 】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护理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是最严重的颈部外伤之一,早期死亡率高。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手术是治疗颈椎骨折和并脊髓损伤常用的方法。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较大,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2007年―2010年,我科对38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42岁。完全性瘫痪8例,不完全性瘫痪30例,均由头部撞伤致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经手术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30例不完全性瘫痪患者四肢肌力均恢复明显,8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效果较差,无一例发生感染。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效果显著的案例,让同类术后病友现身说法,从而解除病人的顾虑,增强病人自信心和安全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1.2术前训练
2.1.2.1气管推移训练。指导病人或家属用2-4指指端顺气管侧弯将气管从术侧向非手术侧推移,偏离颈部中线2厘米,以不憋气为宜,每次10-20min,然后逐渐增加到30-40min,每天6-8次,通常训练3-5天。气管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术中配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为术中牵拉气管可导致患者咳嗽等不良反应,影响手术进展,且术后可发生局部肿胀或反应性喉头水肿[1]。
2.1.2.2肺活量锻炼。①深呼吸:吸气时双肩放松,气体由鼻吸入,然后屏住2s左右,呼气时用口慢慢呼出。②腹式呼吸:鼻吸气时腹部徐徐膨隆,稍憋气后缩唇慢呼气,每回5次。③有效咳嗽:先深吸气,然后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咳至支气管口,然后用力咳嗽将痰排出。④吹气球:鼓励患者一次性将气球吹得尽可能大,放松5―10s重复练习,每次10―15s,每日3次。⑤胸壁扩张运动:双手分别置于腋下第六肋,吸气时手感胸部扩张。
2.2术后护理
2.2.1。患者去枕平卧,颈托外固定制动,保持颈中立位,术后第二天间断性半坐卧位,侧卧位时注意将头垫高,使其与脊柱保持同一水平。变换时采用轴线翻身,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转动。
2.2.2注意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予心电监护,特别注意呼吸变化,鼓励病人自行咳出气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并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颈椎前路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多为颈深部血肿压迫所致,术后备气管切开包发现问题可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不伴有颈部肿胀的呼吸困难多为喉头水肿引起,与术中牵拉及气管插管刺激有关[2]。本组未发生以上情况。
2.2.3饮食护理。术后早期一般应限制饮食,给予流质饮食,进食时注意防止呛咳,术后一周可过渡为正常饮食,给予高能量食物,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为防止便秘,可指导多吃香蕉、蜂蜜、豆芽等。
2.2.4严密观察神经系统变化。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四肢肌力、感觉、运动变化,如原有神经压迫症状逐渐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本组除一例神经功能未恢复,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神经压迫症状逐渐加重的表现。
2.2.5有效引流。术后应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有效引流,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流量、性质的变化,引流管合理放置,防止不慎拔出或扭曲、受压。一般术后引流液多为暗红色,量不超过100ml,若颜色变成鲜红色可考虑是否存在血管渗漏、破裂。若为水样液体渗出,应考虑是否存在脑积液外漏,引流期间应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干燥,是否出现血肿。
2.2.6功能锻炼。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必须通过自主锻炼才能获得,任何治疗者无法代替自主锻炼[3]。向患者讲解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使患者积极主动对瘫痪的肌肉和关节进行锻炼,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机能恢复。上肢运动包括握拳、伸屈运动;下肢运动包括直腿抬高、伸屈运动。运动部位从手指、足趾等小关节到髋、肩、肘、膝等大关节逐渐进行,循序渐进。高位截瘫患者应尽可能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本组不完全性瘫痪患者经有效功能锻炼,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效恢复。
3 小结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手术治疗难度大,围手术期护理比较复杂。经采用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本组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认真细致的、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及观察,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陶海莉,陈江宁,黄心英.脊髓型颈椎病自锁钢板内固定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16(12):728.
[2] 王进华,刘兰分,裴蕾蕾.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10):5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31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提高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现介绍如下。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病程长,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多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对手术治疗情况缺乏了解,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故采取以下措施:①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及手术必要性、预后情况及注意事项。②与患者家属沟通,得到家庭成员支持,使患者得到心里安慰,提高战胜疾病信心。③带领患者看望已行手术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咨询手术治疗效果、康复情况,克服患者对手术的畏惧心理。
生活护理:①一般知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安静、通风,术前处置尽量集中进行,避免打扰患者休息。②饮食护理:术前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采取鼻饲或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营养,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手术耐受力。
术前训练:⑴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具体方法为保持患者舒适,一般患者仰卧,枕头垫于肩下,头后仰,使其颈部肌肉放松,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用拇指或2~4指在颈外皮下插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间,先左右摇摆气管,然后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牵拉推移或用另一手协助牵拉,超过中线,时间10~20分/次,3~4次/日;也可患者自己用右手拇指外的手指在颈外皮下插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间将气管从右侧推向左侧,推移力度以感到轻度气憋为宜,要求气管超过中线[1]。⑵手势语言训练:由于手术切口近咽喉部位,术后因伤口疼痛而影响语言的沟通,因此术前给予一定的手势训练,可在术后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需求,以利于减轻其痛苦及医患沟通。⑶训练:为了有利于手术进行,满足术后要求,术前需要练习仰卧位,肩部垫枕,使颈部呈后伸拉并制动,以坚持约2~3小时为宜,侧卧位时枕与肩宽同高,使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直线。教会患者翻身的方法,翻身时要注意保持头颈部与躯干同时运动,以避免术后因卧位不适应而造成颈部过屈或过伸,造成植骨块的破碎及脱落等。⑷呼吸功能训练:①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嘱患者进行深呼吸,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②劝导吸烟的患者及陪护家属戒烟,嘱患者多饮水。③练习用力吸气后再缓慢吐出,以增加潮气量,减少肺泡无效腔。⑸生活习惯训练:①指导患者训练在床上大小便。②训练床上进食,预防术后床上进食时出现的呛咳现象。
术前常规准备:①术前1天常规皮肤准备,需植骨者供骨区也应做好相应的皮肤准备。②术前晚8时及术日晨7时给予清洁灌肠。③术晨测量生命体。④遵医嘱准时给予术前用药。⑤手术前嘱患者排净尿液,根据手术需要,留置尿管并妥善固定,床边备吸氧、吸痰、气管切开包等装置。
术后护理
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应保持脊柱水平位搬动,免枕平卧于硬板床上,颈部制动,用沙袋固定于颈部两侧,预防颈部过度移动,肩下垫一薄枕,使下颌抬起,防止颈前受压;侧卧位时注意将颈部垫起与脊柱保持同一水平,避免颈部屈伸、扭曲。变换时,由2~3名护士协助,采用“轴型滚动式”翻身法。
生命体征观察:回病房后立即心电监护,持续吸氧2~3L/分,并观察呼吸频率及心律、血压的变化,注意观察有无睡眠性窒息,尤其夜间要警惕呼吸停止或昏睡发生,睡眠过深时应唤醒。
呼吸道护理:术后患者自感吞咽困难,无力不敢咳嗽,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强弱,若出现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紫绀等症状,应考虑有颈部血肿形成,行气管切开或手术准备,以防窒息。
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有无活动性出血,颈部有无肿胀及伤口引流情况,如术后24小时内更换2次敷料仍有渗血,提示可能有活动出血,及时给予处理,少量出血以切口沙袋压迫止血,大量出血需行手术止血,以防形成血肿压迫气管。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除按时更换切口敷料外,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观察体温变化,如有术后高热或术后1周无其他原因的低热或高热,都应疑为感染所致给予处理。
饮食护理:一般术后8小时即可进食水,术后第2天给冷流质饮食,冷饮可减少喉头水肿和充血,进食少者可静脉补充营养,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普食,进食后观察有无腹胀。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植骨块脱落:颈椎前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植骨块碎裂、前移、脱落,多发生在术后5~7天,翻身或搬动患者时必须使头、颈和躯体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屈曲。预防感冒,以防咳嗽或打喷嚏导致的颈部急剧改变而引起的置骨块脱落。术后2~3天即可戴颈托下床,多节植骨内固定适当延长起床时间,一般5~7天[2]。②脑脊液瘘:切口敷料有大量无色或浅红色液渗出,术后引流多而且清亮着,提示有脑脊液瘘,应采取颈部制动和切口局部适度加压,取头低脚高位,加强抗炎治疗,预防感染。③预防压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术后需卧床>3周,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勤观察、勤按摩、定时更换。
康复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四肢肌肉的舒缩活动,第2天行双下肢屈曲、直腿抬高运动。对上肢运动受损的患者,指导其使用握力圈锻炼上肢肌力,指导家属与其进行握手、掰手腕等对抗性肌力训练,或对指、握拳的训练。
出院康复指导:①继续颈托保护3个月,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②在颈托的保护下,继续加强四肢主动功能锻炼及精细动作锻炼,如写字、穿针等。③术后3个月拍X线片复查,如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即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做颈部屈伸,左右旋转活动要循序渐进,若出现不适应暂时停止。④应加强营养,饮食上应多进高营养、高钙食物促进骨质生长。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已被广泛用于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因此做好该类患者围术期的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可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明确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的意义对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