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肺功能康复训练

肺功能康复训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肺功能康复训练

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呼吸康复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次数;生存质量;肺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effect of hospitalization patients.Methods September 2011~2015 year in September 148 cases of CPOD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divided into two groups,7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conventional treatment,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hospitalization,pulmonary function,quality of lif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Respirato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Quality of life;Pulmonary func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为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进展,在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研究[1]指出,提高COPD患者呼吸肌力和耐力,改善肺功能,对降低COPD致残率和病死率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就采用呼吸康复训练治疗COPD,在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次数方面取得理想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5年9月148例CPO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每组均为74例。对照组男41例,女33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7.5±3.8)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7±1.4)年;疾病等级:Ⅲ级51例,Ⅳ级23例。观察组男40例,女34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7.9±3.9)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6.9±1.5)年;疾病等级:Ⅲ级53例,Ⅳ级21例。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临床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予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和体能训练。呼吸训练有:①缩唇呼吸,嘱患者闭口经鼻吸气,通过缩唇,像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 s,呼气时尽量将肺内空气排出,两者时间比为2∶4;②腹式呼吸,左手放于胸前,右手放在上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右手稍用力,腹部尽量收缩,抬高膈肌,吸气时腹部鼓起,注意鼻深吸气,呼气时缩唇缓慢呼气,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2∶4,从5 min开始逐渐增加至10~15 min,2~3次/d。体能训练包括:①上肢肌力训练,做手高于肩部各个方向运动,1~2 min/次,约10 min,训练时配合呼吸进行胸廓外展吸气;②有氧耐力运动锻炼,以中速步行80~100步/min,20 min后心率控制在100次/min左右,停止后心率恢复正常。

1.3观察指标 治疗6个月后检测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出量、呼气峰值流速;血气指标氧饱和度;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表(SGR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质量越差[2]。观察两组在12个月内住院次数及时间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结果采用(x±s)表示,两组样本对应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住院次数及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次数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出量、呼气峰值流速、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2.3两组治疗前后SGRQ总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SGRQ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3 讨论

本次研究采用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来降低呼吸康复,旨在通过延缓呼气流速,减慢呼吸频率,促使支气管内压增加3~5 cmH2O,减少残气量,促使肺泡内气体排空,增强肺泡通气量,能降低呼吸肌频繁收缩对氧需求量,能增大膈肌运动幅度,加强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研究[3]称,关键是这些动作均操作简单方便,能充分锻炼呼吸肌群,从而改善肺功能和血气功能。报道[4]认为,腹式呼吸能减少功能残气量、提高咳嗽能力,能增强排痰能力,而w能训练则能改善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能改善肺通气,肺换气功能。

考虑到COPD患者年龄偏大,病程长,体征较差,笔者经验认为,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前,要由医护人员先进行示范,以保证呼吸训练有效性;另外训练时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防止呼吸肌疲劳。研究[5-6]认为,肌肉锻炼是可逆的,一般在停止锻炼后2.5个月就会恢复到训练前状态,故嘱患者要长期坚持训练。另外,老年人本身动作缓慢,机体协调性明显下降,记忆力差,故长期康复训练在临床上往往很难实现。为了保证训练结果,我们从以下结果方面入手,取得较好效果:①电话随访患者康复训练过程,要求定期来医院复诊,这样能了解训练进展,又能督促训练是否安全有效;②考虑到COPD影响因素较多,不良生活习惯就是一个重要病因,故对每个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从联系患者到预约呼吸康复专家门诊,到就诊,做检查,进行康复训练等,整个流程均制成相关知识小册子,内容包括COPD内容介绍、肺功能检测和氧疗、吸烟、大气污染等;③建议患者在家长期氧疗,每日持续低流量氧疗,控制在4~5 L/min[7]。

结果显示,运用呼吸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血氧饱和度,能改善肺功能,对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作用,故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次数,其中住院次数和出院后长期随访,并坚持长期健康宣教有关。总之,呼吸康复训练能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能改善肺功能,对COPD患者来说值得长期训练。

参考文献:

[1]张丹凤,罗彩凤.赋能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4):3932-3933.

[2]曾颖,刘茜,官莉,等.综合呼吸康复训练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3(1):136-137,138.

[3]徐丽峰.呼吸康复训练结合超短波对促进呼吸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的作用[J].河北中医,2013,7(12):1877-1879.

[4]于碧磬,朱佳,杨晓红,等.药物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9(3):219-220.

[5]林文基,吴莉梅,周南南,等.呼吸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5,3(9):1008-1010.

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第2篇

摘 要: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20例COPD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在心理状态及肺功能康复方面的差异性。结果:COPD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与肺功能康复呈负相关,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等特点.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9):531.

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康复护理; 血气分析; 肺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22-02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三大临床特征,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性疾病[1]。近年来如何通过康复护理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在对6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后,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诊治的60例病情稳定至少4周及以上的COPD患者收纳入组,其诊断标准需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对稳定期COPD的诊断标准,同时需排除合有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哮喘、肺结核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58~75岁,平均71岁; 按COPD严重程度分级:Ⅰ级15例,Ⅱ级15例,Ⅲ级20例,Ⅳ级10例。

1.2护理方法

(1)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消除对疾病本身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告知患者需根据自身的肺功能分级情况运用各种吸入制剂控制病情,并确保教会患者各种吸入制剂的使用方法。(2)指导患者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①需使患者认识综合呼吸训练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医从性。②腹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法是指通过膈肌的舒缩活动来进行呼吸运动的一种呼吸形式。训练时嘱患者采用半卧位,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③缩唇呼气法: 缩唇呼气法就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④综合呼吸操锻炼:按顺序完成以下动作:a. 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b. 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c. 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d. 缩唇呼气,做5~10次;e. 腹式呼吸,做5~10次。以上步骤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分钟完成。

1.3疗效评价:10个月后对60例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稳定期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评价,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用x±s表示。康复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变化及SGRQ评分变化采用配对设计的 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60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其血气及肺功能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50例稳定期患者在经过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后,其P(O2)、血P(CO2)等血气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较训练前有显著的提高(P

3讨论

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到2030年其将成为全世界第3大致死性疾病,死亡人数将接近全球死亡总数的8.5%[3],这将给社会和个人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通过戒烟、药物治疗及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的延缓COPD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降低死亡率[4]。目前世界上已经将康复护理作为COPD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则是COPD康复护理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更容易纳入社区对稳定期COPD的管理[5]。呼吸功能训练,主要是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及综合呼吸操训练,以增加膈肌、腹肌和下胸部肌肉的活动度,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气量,利于肺泡残气排出,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气体交换。研究认为[6]呼吸训练起到了强身健体、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的发生。而COPD患者在经过呼吸操训练后,肺功能情况出现明显的改善,这对延缓病情的进展,预防COPD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死亡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60例稳定期患者在经过康复护理后,其P(O2)、血P(CO2)等血气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值分别为-1.21、-1.51、-1.31、1.68)均较训练前有显著的提高,且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陈文宇,钦光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营养不良的机制及其干预研究进展.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3):1820-182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3]Deborah H, Colman A, James P, et al. Framework for COPD forecasting in the UK using weather and climate change predictions[J].Earth Environ Sci,2009,6(14):142-144

[4]程显声,徐希胜,张珍祥,等. 1992~199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社区人群综合干预结果[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0):570-583

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0.1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且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并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应有关[1]。目前,COPD是全球慢性病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在上升[2]。它不仅表现为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还可伴发全身型炎症、骨骼肌萎缩、体重下降等等,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伤害。肺康复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措施在COPD治疗中已经被广泛认可,肺康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障碍及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通过稳定或逆转疾病的发展降低医疗费用[3]。

1 COPD肺康复的涵义

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对肺康复的解释为,肺康复是针对有症状及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项以循证为基础、结合多学科的内容、全面干预的治疗方法,为慢性肺损伤患者设计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其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机体功能,提高患者社会适应性及自主性,降低患者的健康照顾成本。这一定义指出了有效的肺康复具有多学科、个体化及注重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3个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2009版提出[4],COPD的管理包括疾病评估和检测、减少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稳定期COPD的管理和急性加重期COPD的管理4个部分,其中肺康复是稳定期COPD管理非药物治疗中一个重要内容,通常由运动锻炼、营养指导和教育三部分组成,开始肺康复治疗前应该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如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耐力、呼吸功能障碍程度、心理抑郁情况及社会支持等,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肺康复治疗。

2 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COPD患者是肺康复训练的核心。运动受限是COPD患者临床表现的重要特征之一,很多研究提示,COPD患者存在骨骼肌功能障碍、通气障碍及心血管功能异常等,可能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炎症反应、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激素水平改变、心力衰竭等有关[5-6],这都是导致运动耐力下降的原因。因此,运动锻炼受到许多关注肺康复的研究者重视,他们发现,经过运动锻炼后COPD患者呼吸效率提高、呼吸困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内氧化酶活性升高,通气需求量和血中乳糖含量成比例下降。任蕾等[7]通过对COPD两种不同的肺康复策略比较发现,同时给予康复宣教、有氧呼吸操及体能训练和同时给予康复宣教、有氧呼吸操均能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焦虑抑郁症状及运动能力;同时给予康复宣教、有氧呼吸操及体能训练的患者6 min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同时给予康复宣教、有氧呼吸操的患者和不给予康复宣教的患者明显改善。DiMeo等[8]对74例年龄65~83岁的伴有低氧血症的老年COPD患者进行上肢或下肢自行车运动训练、呼吸训练,结果发现,尽管存在低氧血症,但6周后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显著提高,且躯体功能越差的患者从康复中获益越大。Putt等[9]采用紧张和放松训练技术训练慢性COPD患者的胸大肌,结果发现,患者的肺活量增加,胸壁肌肉的紧张程度降低,双上肢的活动范围扩大,减轻了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以及与上肢运动相关的过度换气。许多研究证实,COPD患者急性发作后早期或稳定期进行运动锻炼对其康复治疗有很大意义。大多数运动锻炼方案包含多种运动方式,如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快走、慢跑、上下楼梯等耐力训练,逐渐增加运动平板或功率自行车上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等力量训练,但是要取得很好的锻炼效果应保持运动持续实践和运动强度,根据个体情况指导不同的运动方案。目前,关于COPD患者运动实践和运动频率尚无固定的标准,美国胸科学会建议运动锻炼计划应持续8~12周,每周2~5次,每次至少20~30 min,运动强度为最大耗氧量的60%[10]。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患者在有医务人员或家庭成员等督促现可以坚持正规肺康复训练,自身状况好转后就放松或放弃锻炼,最终使康复训练原有效果消失。虽然对于完成肺康复治疗后继续维持正规训练能否延长或提高早期治疗效果还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是COPD患者接受肺康复运动锻炼后,呼吸效率提高,呼吸困难减轻,运动能力增强,生存质量得到改善等,这对于患者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氧气疗法

COPD患者由于气流受限,长期缺氧,往往引起心、脑、肾等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COPD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配合长期家庭吸氧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肺循环治疗,还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患者的运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潘娟[11]选择48例COPD临床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家庭氧疗组每日持续低流量吸氧15 h以上,对照组在家无氧疗,1年后观察两组血液黏稠度、血气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氧疗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于治疗后有显著下降(P

肺功能康复训练范文第5篇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观察组即行早期规范化肢体功能训练。

结果:观察组经系统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训练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33-02

脑卒中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高的特点,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率明显提高,然而致残率在其存活中却高达80%以上[1]。所导致的各种神经症状,如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失聪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与沉重负担。本科室近2年对6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和提高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显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所选病例均经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以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为标准[2]。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有明显的肢体瘫痪,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既往有精神病、肢体功能瘫痪病史;严重的四肢瘫痪;患者或其家属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一般资料。收集本科室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脑卒中并发肢体功能障碍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男39例,女21例,年龄49~8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发病年龄(62.4±7.9)岁,其中脑梗死25例,脑出血5例,左侧偏瘫13,右侧偏瘫17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发病年龄(59.3±8.5)岁,其中脑梗死21例,脑出血9例,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情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两组患者在急性期均给予必要的脱水、稳定血压、溶栓(或止血)、控制血糖、营养支持等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系统的护理措施,预防压疮、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病情一旦平稳,如意识清、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合并症的情况下(经神学症状不再进展3天)就可以开始采取系统化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如预防关节挛缩和畸形,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抑制肌肉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形成。由护士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训练方法,以便患者出院后在家中继续肢体功能康复训练[3]。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①健肢各关节被动及抗阻力运动,主动运动;②患肢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及功能位摆放,被动运动;③床上翻身;④桥式运动;⑤卧位到坐位训练;⑥坐位平衡训练;⑦抱膝运动训练;⑧双手叉握的自我活动训练;⑨站位平衡训练;⑩迈步平衡训练;实用性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而定)[4,5]对照组给予传统肢体功能训练。整个治疗过程中,康复组及对照组均辅以心理治疗。

1.4 评定方法及标准。采用Fugl-Meyer评定积分表评定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患者均在入院当天和住院1月进行瘫痪肢体功能评定,根据患者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关节活动度、痛觉和感觉功能5个方面,50项,评定,每项分三级评定。分为:0分、1分、2分,总计226分。分数越高,表明肢体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上下肢(FMA)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上下肢(FMA)比较(X±S)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肢FMA下肢FMA

第1天第30天第1天第30天第1天第30天

观察组26.1±7.610.3±5.121.3±20.139.6±18.415.5±9.628.6±9.1

对照组25.8±7.112.7±6.523.0±17.930.1±10.615.8±9.225.4±7.6

t0.303.110.674.790.232.88

P>0.050.050.05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比较(X±S)

组别第1天第30天

观察组35.0±10.418.3±14.2

对照组35.7±6.921.7±6.9

t0.383.16

P>0.05

3 讨论

3.1 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认为,早期瘫痪肢体康复训练关键在于保持良肢位、被动关节活动、翻身、移动等方面,预防病态模式的产生和强化,为大脑功能恢复后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奠定良好基础。早期的肢体正确姿势的摆放可防止肌肉痉挛,肢体、关节活动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同时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协调性也得到训练,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反过来又向中枢神经提供了大量的本体运动和皮肤感觉的冲动输入,有可能帮助患者有效地发挥异化作用,最终获得最大的康复效果。

3.2 通过指导观察组患者保持良肢位,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运动、抗屈肌痉挛、实用性步行训练等康复活动,减少病态模式的产生及强化。尽管入院时患者全身功能普遍较差,但经过康复训练1个月后,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入院时相比明显改善。早期即进行系统化康复训练的患者,在治疗1个月时以后,其Fugl-Meyer总评分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未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的对照组。通过本实验我们还证明了,过去只注重脑卒中本身的观察和治疗,忽视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的训练,甚至错误认为早期良肢位会加重病情,以至于许多脑卒中患者虽然生命得到挽救,但后遗症发病率高,致残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脑卒中早期就进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废用综合征发生率为0.7%,而非早期康复治疗者废用综合征高达38.1%[6],可见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3.3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责任。通过正确的康复护理,能使生活不能自理者恢复自理能力,使偏瘫肢体恢复最大限度的活动能力,对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戴红,王威,于碱,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率状况及社区康复的要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44~347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8~380

[3] 韩雪玲,李淑英.康复护士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J]

[4] 曹凌.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正规康复训练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09,17(4):302~303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小儿外科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协

中西医结合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黑龙江医药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