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程度差异

文化程度差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程度差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程度差异

文化程度差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密集烤房;温度;相对湿度;分布

中图分类号:S572.09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6-0054-06

AbstractTo improve the curing quality,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different barn space and at different curing time were measured by HE174 automatic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recorder in airflow-descending bulk curing bar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layers and the different zones of plane areas during the curing process. The changes i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were smaller at the early yellowing stage, were larger at the later yellowing stage and leaf-drying stage, and gradually reduced at the stem-drying stage. The difference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obacco leaves was different between different layers after curing. The difference of nitrogen compound content was smaller. The content of total sugar and reducing sugar in the lower layer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upper layer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guiding the reasonable tobacco-loading and optimizing the curing technology for bulk curing barn.

KeywordsBulk curing barn;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Distribution

密集烤房是目前我国烤烟主要烘烤设备[1]。烘烤过程中密集烤房提供的热气流与烟叶本身的水分相互作用在烤房内形成一个微环境,为烟叶内部生物化学反应、形成特定的外观及内在品质提供适宜条件。有关烤房内温湿度和气流变化前人做了一定的研究,唐力为[2]报道,烘烤过程中烤房内各区域间同一时间点的温湿度普遍存在差异,主要反映在不同区域中调制的升温稳温方式的差异、排湿速率的差异以及不同烘烤工艺温度段所经历时间长短的差异等方面。王勇军等[3] 研究了变黄阶段、定色阶段、干筋阶段垂直方向风速和水平风速对烘烤的影响。赵华武[4]l现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片水分的散失与烘烤进程关系密切,定色期失水量和失水速度最大。董艳辉[5]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温度与烤房环境因子的关系。包亚峰[6]利用多孔介质得到了烤房部分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烤房内温湿度通过影响烟叶的酶活性,影响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最终会使各区域烟叶的吸食品质有明显差异[7-13]。但对于机械通风密集烤房内温湿度变化动态的量化研究鲜有报道。本文研究了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温湿度分布动态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旨为密集烤房合理装烟及烘烤工艺有效掌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烟叶:烤烟品种K326,选取同一地块生长状况、成熟度一致的中部烟叶,含水率平均为84.2%。

供试烤房: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符合国烟办综[2009]418号文件要求,装烟室8.0 m×2.7 m×3.5 m,烤房风机型号为7号风机,风机中电机功率2.2 kW/h。

测试仪器:深圳市华图测控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HE174温湿度自动记录仪。

试验时间及地点:2015年山东省沂水金旭烟农专业合作社烘烤试验基地;2016年山东省诸城鑫兴烟农专业合作社烘烤基地;山东农业大学烟草实验站园。文中所用数据为三地两年平均值。

1.2试验设计

1.2.1装烟方式采用挂竿方式,挂烟三层,每个烤房共装烟336竿,每竿烟叶质量在(10±0.2)kg,烟竿均匀分布在装烟室内。

1.2.2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定将27个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均匀放置于烤房装烟室内上、中、下三层,每层九个,每层记录仪分布如图1所示。前部是指靠近加热室烟叶区域,后部是指靠近烤房门烟叶区域。按照八点式烘烤工艺烘烤,烘烤结束后取出记录仪并输出数据,分析结果。

1.2.3烟叶烘烤情况测定烘烤后在烤房每层各个测量点附近随机选取三竿烟调查烤青率和烤褐率。烤青率(%)=含青烟叶/调查烟叶总数×100;烤褐率(%)=含褐烟叶/调查烟叶总数×100。

1.2.4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检测烘烤结束后取上、中、下层代表性区域C3F进行常规成分分析。烟碱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水溶性总糖含量采用乙醇提取, 蒽酮比色法测定; 还原糖含量测定采用苦味酸法; 总氮含量测定采用浓硫酸-双氧水消化法。

2结果与分析

2.1烤房湿度时空分布

2.1.1垂直相对湿度分布动态变黄期垂直方向相对湿度变化动态如图2所示,图中所用数据为每层9点数据平均值(下同)。

烘烤变黄期是烟叶调制的重要时期,变黄期可分为前期烤房密闭气体循环阶段和后期排湿阶段。

变黄前期烤房密闭热气体循环阶段:烤房垂直方向相对湿度均在97%以上,相对湿度差在3%以内,相对湿度稳定。变黄后期排湿阶段:不同层间相对湿度差逐渐增大,上层的相对湿度下降速度最快,变黄期结束降低至59.5%;下层相对湿度降低速度最慢,变黄期结束时相对湿度为71.8%,垂直方向相对湿度差为12.3个百分点。

定色期垂直相对湿度差逐渐减小,定色期结束时垂直相对湿度差为4.1个百分点,中层和上层间的相对湿度差小于中层和下层间。定色期是烟叶逐渐干燥的时期,由于上层烟叶先干燥,使垂直方向湿度相差比较大(图3)。

干筋期垂直湿度差逐渐减小,当烤房湿度整体降低至10%时,垂直湿度差不超过1个百分点,烘烤结束时不同区域湿度为7%(图4)。

2.1.2烤房水平方向相对湿度变化动态变黄期水平方向相对湿度变化如图5所示,仅以中层相对湿度统计分析(下同)。变黄前期密闭循环阶段烤房内水平方向的相对湿度基本一致,相对湿度都在95%以上,相对湿度差在2个百分点以内。变黄后期排湿阶段各区域相对湿度差逐渐变大,最大水平相对湿度差出现在变黄后期相对湿度迅速下降阶段,前部和中部相对湿度差在3个百分点以内,但后部的相对湿度明显低于中部和前部。

定色期烤房内的烟叶逐步干燥,相对湿度逐渐下降,烤房后部相对湿度最低,前部相对湿度最高。水平相对湿度差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水平相对湿度差在定色前期,为8.9个百分点。烤房前中部在定色前期相对湿度差小于中后部,定色后期则相反(图6)。

干筋期烤房前部相对湿度高于中部和后部,中部和后部相对湿度差明显小于前部和中部。随干筋期延长水平相对湿度差逐渐减小,当烤房湿度整体降低至8%时,水平面各区域相对湿度基本相等。

2.2烤房温度时空变化动态

2.2.1垂直方向温度变化动态变黄期垂直方向温度变化如图8所示,上层温度最高,下层温度最低。变黄前期烤房密闭气流内循环阶段上下层间的温度差在1℃以内;变黄后期排湿阶段垂直温度差逐渐增大,最大温度差为2.6℃。

定色期仍为上层温度最高,下层最低,上层和中层间温度差大于中层和下层。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垂直温度差缓慢增大,最大上下层温度差为3.4℃(图9)。

干筋前期温度迅速升高,垂直温度差达整个烘烤过程中最大值,为4.1℃。随后垂直温度差逐渐减小,温度升到68℃时垂直温度差明显减小,烘烤结束时垂直温度差在0.5℃以内(图10)。

2.2.2水平方向温度变化动态变黄期前期烤房处于气流内循环的密闭状态,水平面不同区域温度差在0.5℃内,变黄后期通风排湿阶段烤房不同区域间温度差逐渐增大,变黄期结束时最大水平温度差为1.3℃(图11)。

定色期后部温度高于中部高于前部,水平温度差缓慢增大,定色期结束时水平最大温度差为1.5℃(图12)。

干筋前期温度迅速升高阶段,水平温度差达到烘烤过程中最大值,为2.9℃,之后逐渐减小,干筋后期不同区域水平温度基本相等(图13)。

2.3烘烤关键温度点烤房温度差和相对湿度差

八点式烘烤工艺关键温度点垂直和水平温湿度差表1。

由表1可知,42℃时平均垂直相对湿度差最高达14.733个百分点,38℃最低为1.591个百分点,38℃至42℃平均垂直相对湿度差逐渐升高,42℃至68℃逐渐减小;42℃时平均水平相对湿度差最高为9.542个百分点,68℃时最低为1.059个百分点,平均垂直相对湿度差高于平均水平相对湿度差; 54℃时平均垂直温度差最高为3.172℃,38℃时最低为0.438℃; 54℃时平均水平温度差最高为1.569℃,38℃时最低为0.193℃,平均水平温度差明显低于平均垂直温度差。

2.4密集烤房不同层间烘烤效果比较

由表2可知,上层烟叶相对于下层烟叶含青率较高,烤褐率较低;烟碱、总氮含量不同层次烟叶间差异较小;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层烟叶略高于中层和上层,但未达到显著差异;糖碱比集中于8.68~9.42之间,下层烟叶略高于中层和上层。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是在烤房风机型号为7号风机,风机中电机功率2.2 kW/h的情况下测定的,风机功率增大时根据张树堂等[18]研究,烘烤前期前中后部的温湿度差亦随之加大,烘烤后期温湿度差减小;相反当风机型号和电机功率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前中后部的温湿度差会出现与本结论相反的结果,即前部温度高湿度低,后部温度低湿度高,具体数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变黄前期温湿度变化小,变黄后期和定色期大,干筋期小,这与普通烤房烘烤过程中垂直方向温湿度差异变化规律不同[19],主要原因为普通烤房内气体对流弱,导致其变黄前期不同层次温湿度差大于定色期和干筋期;而密集烤房由于有机械通风导致烤房内气体对流较强,再加上本期烧火较小,因而导致变黄前期烤房内垂直方向温湿度差反而比定色期小。

气流下降式烤房的水平相对湿度差在变黄期和定色期都小于垂直相对湿度差,但在干筋前期大于垂直相对湿度差,与包亚峰[6]的结论一致。

4结论

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在烘烤过程中装烟室内垂直方向不同装烟层温度分布规律为上层高于中层高于下层,相对湿度分布规律为上层低于中层低于下层。水平方向不同区域温度分布规律均为前部低于中部低于后部,相对湿度分布规律为前部高于中部高于后部。随烘烤进程温湿度差异变化规律为:变黄前期小,变黄后期及定色期大,干筋期又逐渐变小。垂直温度和相对湿度差大于水平温度和相对湿度差。

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不同层间烟叶烘烤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上层(迎风层)相对于下层烟叶烤青率较高,烤褐率较低;烤后烟叶烟碱、总氮含量不同层次间差异较小;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层略高于上层,但未达到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王卫峰,陈江华,宋朝鹏,等.密集烤房的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5,26(3):12-14.

[2]唐力为.密集烤房中温湿度分布状况及其对烟叶化学和外观品质的影响[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3]王勇军,陈付军,余金恒,等.不同风机、电机配置对密集式烤房烘烤性能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45-48.

[4]赵华武.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叶片水分、电特性和叶间风速变化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2.

[5]董艳辉. 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温度与烤房环境因子关系及对烘烤质量的影响[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2014.

[6]包亚峰.烟叶烘烤过程中的热湿分析与优化[D].重庆:重庆大学,2015.

[7]宫长荣,何宽信, 孙兆双, 等.密集式烘烤[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8]闫克玉,赵铭钦.烟草原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董志坚,陈江华, 宫长荣.烟叶烘烤过程中不同变黄和定色温度下主要化学组成变化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0(3):21-24.

[10]杨立均,宫长荣.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绿素的降解及其c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02(2):5-7.

[11]宫长荣,袁红涛,陈江华.烘烤过程中环境湿度和烟叶水分与淀粉代谢动态[J].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2):155-158.

[12]王行, 凌寿军, 宋守晔, 等.烘烤过程中温湿度与烟叶淀粉含量及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关系[J].烟草科技,2004(11):33-35.

[13]王爱华,徐秀红,王松峰,等.变黄温度对烤烟烘烤过程中生理指标及烤后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 2008, 14(1):27-31.

[14]唐春闺.密集烤房空气状态及烘烤过程中烟叶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6.

[15]宫长荣, 刘霞, 王卫峰.密集烘烤温湿度条件对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和品质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6):77-82.

[16]贺帆, 王涛, 王战义,等.变黄期不同温湿度对烘烤中烟叶蛋白质降解及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 2014, 20(5):80-86.

[17]王怀珠, 杨焕文, 郭红英. 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对烤烟淀粉降解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 2006, 32(2):313-316.

文化程度差异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运用马腾斯的竞技状态焦虑量表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竞技状态焦虑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竞技状态焦虑水平与其年龄、训练年限、性别、文化程度、运动等级有关。

关键词 少儿乒乓球运动员 竞技状态焦虑 认知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状态自信心

焦虑是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知识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1]。无论是运动心理学家,还是教练员,均对竞赛焦虑予以高度重视,认为它是运动员比赛表现的重要前因[2]。乒乓球运动员,不论水平高低都会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处于不同程度焦虑状态[3]。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2011年10月4日参加宿州市淮海经济区乒乓球比赛的348名运动员中随机抽取100名,运动员平均年龄12.4岁,其中男女运动员各50名,国家一级运动员6人,二级运动员14名,训练年限在五年以上的有65人,五年以下的有35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问卷(The Competitive State Anxiety Inventory-2)是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心理学者马腾斯(R.Martens)等人以多维的竞赛状态焦虑理论为指导而编制成的一种对运动员具有特殊测定价值的状态焦虑问卷。本文采用的是由华东师大教授祝蓓里在1994年修订的中国常模。

2.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17.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年龄和训练年限与运动竞赛状态焦虑的关系通过对两者与竞赛状态焦虑的相关性分析(r)得出,年龄、训练年限和认知状态焦虑及躯体状态焦虑呈现负相关但不显著;与状态自信有显著相关,与总的竞技状态焦虑呈不显著相关。因此,年龄越大,训练年限越长的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认知状态焦虑及躯体状态焦虑的水平越低,状态自信心越强。

(二)性别对竞技状态焦虑的影响二者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数据表明,除躯体状态焦虑男运动员明显高于女运动员外,在竞赛状态焦虑的各维度和总分中,男、女运动员之间的焦虑程度差异不明显。除自信心外,男运动员的得分都高于女运动员,这说明性别对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竞技焦虑有影响,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三)文化程度对竞技状态焦虑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文化程度运动员各种焦虑的t检验结果得出,除了状态自信心初中文化程度运动员明显高于小学文化程度的运动员外,竞技状态焦虑的各维度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不大。初中文化程度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水平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都低于小学文化程度运动员,但初中文化程度运动员竞技状态焦虑的总得分高于小学文化程度运动员,说明乒乓球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焦虑有文化程度差异,但除了状态自信心外的其他维度,这一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四)运动员等级对竞技状态焦虑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的各种焦虑的t检验结果得出,除状态自信维度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外,竞技状态焦虑的其他各维度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异。运动级别高的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低于运动级别低的运动员,但是竞技状态焦虑的总得分高于运动级别低的运动员。这说明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级别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焦虑有差异,但是除状态自信心这一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差异不明显。

三结论

(一)竞技状态焦虑的各维度中,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与运动员的年龄和训练年限呈现负相关,但是相关部显著,状态自信与运动员的年龄和训练年限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从而可以得出年龄越大的,训练年限越长的乒乓球运动员的状态自信越强。

(二)竞赛状态焦虑的各维度中,认知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男运动员要高于女运动员,躯体状态焦虑男运动员明显高于女运动员,但性别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焦虑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三)文化程度高的运动员的状态自信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维度则相反。除状态自信维度外,其他维度的差异不显著。

(四)运动等级高的运动员状态自信明显高于等级低的运动员,其他维度的等级差异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

[2]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文化程度差异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牙周炎;支持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

牙周炎是一种由牙周支持组织发生炎症的慢性口腔疾病,好发于35岁以上,目前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已居龋齿之上,严重威胁人民口腔健康〔1〕。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牙周基础治疗、手术治疗、正畸和修复、支持治疗4个方面〔2〕,支持治疗(SPT)期间,为保证患者的治疗疗效,需要定期进行复查。SPT期间,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3〕。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SPT依从性影响因素,为丰富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有关牙周炎的诊断标准〔4〕;(2)均完成牙周非手术基础治疗且已进入SPT阶段〔5〕;(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字同意。排除标准:(1)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吸烟史;(2)神志/精神意识障碍;(3)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异常;(4)妊娠/哺乳期妇女。最后共纳入82例患者,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22~75(41.36±8.04)岁。

1.2分组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牙周炎患者根据依从性程度情况分为依从组与不依从组。依从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22~73(40.13±8.18)岁;不依从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7~75(42.67±9.03)岁。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调查问卷方法

由本院组织人员建立一个调查小组,调查所用问卷均由调查小组自行制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居住地、收入情况、入院支付方式、个人口腔卫生习惯〔6〕、牙周健康知识知晓情况〔7〕等。个人口腔卫生习惯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日常刷牙次数、方法、时间、牙刷更换频率,调查人员根据调查内容将其分为好与差2个级别。牙周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调查人员根据调查内容将其分为知晓,有一定知晓,不知晓。

1.4统计分析

用SPSS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描述正态定量数据,并采用t检验进行推断;采用率和构成比等相对数描述定性数据,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及SPT依从性分析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居住地、收入情况、入院支付方式、个人口腔卫生习惯、牙周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与SPT依从性分析,两组患者性别、职业、居住地的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居住地距离医院>25km、无业或退休的患者依从性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入院支付方式、个人口腔卫生习惯、牙周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对比,有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SPT依从性影响因素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将表1中依从组与不依从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有无依从作为因变量,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情况、个人口腔卫生情况、入院支付方式及疾病知识进行比较,OR(95%CI)值分别为2.146、2.016、2.763、1.223、2.537、2.843,其中个人口腔卫生情况P>0.05,说明牙周炎患者SPT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与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入院支付方式、疾病知识有关。

3讨论

文化程度差异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情境游戏;小班幼儿;意志品质;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应对态度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3)06-0026-07

一、问题的提出

意志品质,是指个人稳定的意志特征,包括独立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的判断、意见、信念或行动不轻易受他人影响的自主程度;坚持性是指较长时间内按照预定目的去行动。自制性指善于统筹自我、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反应等。

毛曙阳(1999)把游戏定义为: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姚锦平(2011)已提出在情境中磨练幼儿意志品质。我们认为情境游戏是指教师在游戏中创设生动有吸引力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引导幼儿自主的、积极的参与,并产生快乐情绪体验的动态活动过程。目前虽有吕翠(2002)等学者提出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意志品质,但他们培养幼儿意志品质多数采用“训练”方法,幼儿在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利用情境游戏开展此项研究的人很少。

据此,我们尝试通过幼儿喜欢的情境游戏这种新途径培养小班幼儿意志品质,整理适合小班幼儿意志品质发展特点的情境游戏内容、方案、实施途径、组织流程和组织策略;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小班幼儿意志品质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行为观察测量与教师问卷评定,以及对实验组小班幼儿家庭教育理念问卷调查数据的采集、分析与研究,力图证实情境游戏能促进小班幼儿意志品质发展的假设,同时,探究幼儿性别、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与应对态度等因素对小班幼儿意志品质发展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小班幼儿共计40名列入实验组,其中男生20名(平均月龄42.5),女生20名(平均月龄41)。在平行班级选择40名幼儿列入对照组,男女比例同实验组(男生平均月龄42.6,女生平均月龄40.85)。

(二)改编《小班幼儿意志品质教师评定问卷》

问卷题目参考李百珍《4岁幼儿日常活动自制力坚持性测查表》设计,均采用封闭式提问。我们邀请幼教专家2名、吸纳园课题组成员6名组成“教师问卷”审核评定小组,多次评议问卷的适宜性,确定13个调查问题,其中1题~5题指向独立性意志品质,6题~9题指向坚持性意志品质,10题~13题指向自制力意志品质。采用4个等级评定方式,“总是、经常、偶尔、从不”分别计分“3分、2分、1分、0分”。

(三)意志品质观察测量

两个班级4名教师分成2组,2名同班教师一组,将本班20名幼儿分成4组,1名教师半天重点观察一组5名幼儿的行为,两天内完成20名幼儿的1次观察,在两周内共计观察每名幼儿5次。

(四)幼儿主要照顾者应对态度问卷调查

问卷采用含蓄提问方式,问卷共9个选项,第1题询问幼儿主要照顾者及文化程度,2题、3题、5题指向家长“赞同幼儿独立和坚持”态度,4题和6题指向家长“鼓励幼儿学会自制”态度。问卷调查对象为本研究涉及的40名幼儿的主要照顾者,采用4个等级评定方式,“总是、经常、偶尔、从不”选项分别计分“3分、2分、1分、0分”。将家长应对幼儿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态度得分累加,计算三方面总分在0分~1分的记为层次1――一点也不支持幼儿独立(坚持或自制),2分~4分记为层次2――有一点支持,5分~6分记为层次3――比较支持。

(五)实验测量

被试:实验组与对照组共计80名幼儿,按照男女搭配分组,每组2人。共两次测验:第一次在开学初,第二次在小班下学期快结束时。

材料:独立包装水果糖若干,分别放人糖果盘和不易打开的糖果罐;时钟;观察记录表。

程序:被试由教师带入观察实验室,然后教师借由离开。主试与2名被试玩寻宝(糖果)游戏,找到糖果后告诉被试等待主试回来再一起吃糖,然后借由离开并躲到窗户外面观察记录。5分钟后主试回来一起吃糖。主要测试内容:被试是否能等待主试回来再吃糖、是否依赖主试帮助拆糖纸和坚持自己打开糖果罐、拆开糖果持续时间。

三、发展小班幼儿意志品质情境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一)情境游戏发展小班幼儿意志品质设计理念

由意志概念可知,意志行为与克服困难直接相关,因此要多为幼儿设置困难情境。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情境游戏包含的“困难”需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

(二)寻找适宜的情境游戏内容素材

幼儿园课程主要以幼儿园一日活动内的形式组织实施,这表明发展幼儿意志品质自然融入其中。据此,我从小班幼儿生活、运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中寻找素材,挑选出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困难”作为情境游戏内容,包括幼儿最喜欢的故事情境游戏、音乐情境游戏、运动情境游戏和生活情境游戏等。

首先,我们结合《生活活动》参考用书,挑选对小班幼儿较有挑战但通过锻炼能完成的“困难”内容,主要针对意志品质的独立性和坚持性的生活情境游戏内容,详见表1。

第二,参考《学习活动》教师用书,我创编了一系列故事及故事情境游戏,详见表2。

再次,音乐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小班幼儿特别喜欢听音乐,尤其特征明显的音乐塑造出的形象让幼儿记忆深刻。因而,我们参考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设计了以下音乐情境游戏,见表3。

第四,改编《运动》教师参考用书后形成一系列运动情境游戏集,具体如表4。

第五,实施情境游戏的途径。情境游戏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一日生活,实施途径也回归其中:音乐情景游戏、故事情境游戏融入到集体教学活动中,运动情景游戏融入幼儿运动中,生活游戏放在自由活动之中。

(三)情境游戏实施要素与组织流程

两个参与实验班级的教师,先在预实验班级尝试实施情境游戏,寻找设计或实施中的问题,归纳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情境游戏实施要素:“困难”程度适宜的问题情境、教师语言、音乐、背景声音、场景和教师鼓励方式。将成熟的游戏设计放入自己班级开展情景游戏,举例说明如下:

我结合幼儿不乐意独立进餐的问题,融合以上要素创编了故事――《两只青蛙》,情境游戏――“我会自己吃”。//问题情境:在餐桌附近摆上荷叶,布置成小池塘,幼儿戴上青蛙头饰装扮成青蛙,准备很多小纸片当成害虫。//用问题情境吸引幼儿:播放青蛙叫的声音,播放肚子咕噜噜叫的声音。情境中的“困难”:在模仿青蛙吃虫子中体验自己吃食物的快乐,锻炼独立性意志品质。//游戏玩法:1.播放青蛙叫的声音吸引幼儿。教师说:“现在我是青蛙妈妈,你们愿意成为我的宝宝吗?”然后妈妈和宝宝相互抱一抱。2.过一会儿,播放肚子咕噜噜叫的声音。“青蛙妈妈”说:“哎呀,什么声音?哦,原来是肚子饿了!青蛙宝宝,你们肚子饿了吗?饿了怎么办?”3.幼儿戴上青蛙头饰装扮成青蛙,教师装扮成青蛙妈妈,说:“青蛙宝宝,快,跟妈妈一起去池塘吃害虫吧!”4.教师鼓励:引导幼儿自己拿勺子吃饭,如果幼儿会自己吃,立即用幽默的语言表扬它:“青蛙宝宝,你真厉害,会自己吃饭咯!”然后奖励给他一个小贴纸以资鼓励。

我们总结形成了情境游戏实施流程,详见图1:

(四)情境游戏组织策略(略,需要可联系作者)

四、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小班幼儿新入园时意志品质发展性别差异分析

1 实验组小班幼儿前意志品质性别差异检验

对小班实验组被试前测意志品质性别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实验组小班被试男生与女生在自制力方面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在独立性和坚持性方面差异不显著。其中,男生前自制力得分均值为6.85,女生前自制力得分为9.80。由此可知,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男生比女生自制力发展水平低很多。

2 实验组小班幼儿后意志品质性别差异检验

对小班实验组被试后测意志品质性别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小班实验组被试后独立性、后坚持性和后自制力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其中,男生后自制力得分为14.10,女生后自制力为14.60。表5、表6表明,小班幼儿通过参与一学年情境游戏活动后,自制力性别差异程度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二)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应对态度与实验组幼儿前意志品质因素分析

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一共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初中及以下,二是高中,三是大专,四是本科及以上;主要照顾者应对态度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一点也不支持,二是有一些支持,三是比较支持。

因而,我们将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应对态度作为自变量,分别将前独立性、前坚持性和前自制力作为因变量,对实验组小班幼儿前意志品质进行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应对态度进行方差分析,见表7。

表7表明:在前独立性上,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效应显著;主要照顾者应对态度主效应极其显著;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应对态度交互效应不显著。在前坚持性、前自制力上,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效应不显著、主要照顾者应对态度主效应不显著、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与主要照顾者应对态度交互效应不显著。

由于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效应显著,要对其进行两两比较检验,见表8。

从表8可知,主要照顾者为本科及以上的小班实验组被试,其前独立性均值最高。

表9表明,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与其他三种文化程度上差异都显著。其中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与大专文化程度差异在0.05水平上显著,而与高中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差异则在0.01水平上显著。表8、表9说明,家长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水平的比本科以下水平的,其子女独立性发展水平更好。

又由于主要照顾者应对态度主效应极其显著,要对其进行两两比较检验,见表10。

从表10可以看出,主要照顾者在独立性应对态度上支持度最高的水平,均值最高;支持度最低的水平,均值最低;支持度处于中间水平的,均值居中。

表11表明,主要照顾者在独立性应对态度上支持度最高的水平与其他两种支持度水平差异在0.01水平上显著;支持度处于中间水平与支持度最低水平的差异在0.05水平上显著。表10、表11说明,主要照顾者在独立性应对态度上支持度越高,其子女独立性发展越好。

(三)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意志品质前后对比分析

1 实验组小班幼儿培养前后对比检验分析

对实验组小班培养前后两次观察测验结果进行相关样本T检验,见表12。

由表12可以看出,小班实验组幼儿独立性、坚持性、自制力在培养前后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后测成绩非常显著的高于前测。

2 对照组小班幼儿前后测情况对比检验分析

对照组小班幼儿培养前后测得分进行相关样本T检验,见表13。

由表13可以看出,对照组小班幼儿培养前与培养后意志品质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比,尽管也有提高,但统计分析差异并不显著。

表12、表13表明,通过实施情景游戏,小班幼儿意志品质发展效果是有成效的。

(四)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检验分析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情况检验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前测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4:

由表14可知,小班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意志品质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三方面,在实施情景游戏前无显著差异,说明小班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在开展情境游戏前,意志品质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水平相当。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情况检验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后测情况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5。

分析表15可得知,小班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意志品质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三方面,在培养后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另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表14、表15表明,比起对照组小班幼儿来说,实验组小班幼儿通过参与情景游戏活动,他们意志品质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问题讨论

(一)小班新入园幼儿自制力意志品质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鲁利亚认为,额叶的活动是形成意志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保证贯彻执行人的意志行动目的的重要器官。Kendall(1979)等设计了四个情境观察儿童控制行为的性别差异,以及Kochanska和Coy(2001)的研究结果均发现女生自制力明显优于男生。我们试图推理得知,小班男生额叶发育存在比小班女生稍晚的可能,要确定此项推理还需做进一步实证研究。姚春(1996)也指出男孩与女孩脑结构是不大相同的,而这些不同的基本原因是性激素的作用。因此,正是生理发育的差异,导致小班男生自制力明显弱于女生。因而,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正确面对小班男生的这一性别特点,开展教育活动需根据性别差异进行,做到“因人施教”。但如何做好这一点,还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二)小班幼儿是意志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

杨丽珠、宋辉(2003)研究发现幼儿自控能力在3岁~4岁发展迅猛;邹晓燕(2004)研究发现幼儿独立性在3岁前开始萌芽,3岁~5岁开始初步形成并稳定下来;赖灿成(1988)研究发现幼儿坚持性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小班幼儿意志品质前后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参与情境游戏后,实验组被试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其意志品质的独立性、坚持性和和自制力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因而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小班是幼儿意志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

(三)问卷中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应对态度在其子女独立性上有显著的主效应,而在坚持性和自制力上主效应不显著

鲍姆令德发现溺爱型(permissive)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得很不成熟,其自控能力尤其差。结合与诸多家长交流接触的经验究其原因,可以得知:由于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中众人都以他为中心,无论家长问卷填写中体现出的意志品质应对态度有多么积极,在实际生活中,他们面对年幼的孩子不能坚持或不能自制时,经常会心软、同情而妥协,默许幼儿的放弃行为,甚至直接替代幼儿克服“困难”。这样,家长的实际行动减少了幼儿战胜“困难”的机会,妨碍了小班幼儿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当然,也不排除问卷填写者不是幼儿主要照顾者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幼儿主要照顾者存在态度与行动不一致的现状。

其次,幼儿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应对态度在孩子独立性上有显著主效应,而对坚持性和自制力影响没有显著主效应,结合实际经验我们推测,其原因在于他们对小班幼儿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方法不够恰当。

本研究数据表明,对于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教师只需引导他们正确应对幼儿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培养;而对于本科以下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正确应对幼儿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培养,对于这些家长的指导更具难度和挑战性。因此,我们需多邀请家长参与情境游戏活动,引导他们正确应对幼儿各种消极意志行为,强化其积极应对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家园携手促进幼儿意志品质良性发展。当然,面对不同文化程度、应对态度的幼儿主要照顾者,如何家园携手有效开展情境游戏活动,还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四)情境游戏影响能够促进小班幼儿意志品质发展的原因分析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可知,小班幼儿思维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思维特征以直观形象为主。情境游戏包括的要素具备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刺激幼儿视觉和听觉,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赖灿成(1988)研究发现兴趣对幼儿坚持性具有较大影响。其次,情感和意志活动密不可分,情感对意志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我们在情境游戏中设计的“困难”贴近小班幼儿“最近发展区”;当幼儿不能坚持的时候,教师应以玩伴、支持者的角色使用积极鼓励语言等策略,尽可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克服“困难”不再枯燥乏味、幼儿在情境游戏中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快乐情感,从而推进其意志品质的发展。

六、结论

(一)小班是幼儿独立性发展初步形成期、坚持性发展的萌芽期以及自制力发展的快速时期。因此,小班是幼儿意志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新入园小班男生自制力意志品质发展明显弱于女生,幼儿教师需要理解并接纳小班男生这一意志品质上的性别特征。

文化程度差异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攻击行为 精神分裂症 首发

【Abstract】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questions in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Methods:193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had aggressive behavior. There are 76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and 117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y analyzed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Electroencephalogram).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 Conclusion: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and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s.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Key words】aggressive behavior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危害严重,难以预料,且发病率较高,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对社会、家庭造成许多麻烦。近年来受到精神科临床普遍关注[1,2,3]。本文通过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和相关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元月至2003年12月,对前来本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93例,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攻击行为者76例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者117例为对照组,入组病人诊断符合CCMD-3。首发标准为首次发病、未经系统治疗。攻击行为是从病史及临床表现观察到的。男102例,女91例,年龄12~54岁,平均25.35±8.43岁。

1.2资料分析 有攻击行为者76例,占39.38%,男48例,女28例,年龄12~46岁,平均22.63±5.68岁,对照组117例,男54例,女63例,年龄13~54岁,平均26.12±6.30岁,两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t =3.96,P <0.05,有显著差异。

1.3研究方法 使用自拟临床资料调查表,项目包括首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临床症状、脑电图检查、病前性格和诊断分型,对两组病人对照分析。其结果采用一般统计学处理,并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组,男48例,女28例;对照组男54例,女63例,两组性别卡方处理 =6.50,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男性多。

2.2 文化程度 本调查以高中文化程度为分界,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共68例,研究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例,占15.79%;对照组高中以上者56例,占47.86%,两组文化程度方面经卡方处理 =19.06,P<0.05,差异明显。文化程度低者攻击行为多,文化程度高者攻击行为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家族史 两系三代有类似病史者为家族史阳性,共52例,研究组18例,占23.68%;对照组34例,占29.06%,两组卡方处理 =0.67,P >0.05,无差异。

2.4 精神症状 阳性精神症状主要指幻觉、妄想和兴奋状态,共121例,研究组有阳性精神症状者73例,占96.05%,对照组48例,占41.03,卡方处理 =59.65,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阳性症状者攻击行为多。

2.5 病前性格 孤僻、少语、怕羞、敏感等为本研究的内向性格共86例,研究组23例,占30.26%,对照组66例,占56.41%,卡方处理 =12.68,P<0.05,差异显著。病前性格内向者攻击行为少。

2.6 脑电图异常 本调查中的脑电图异常多为θ节律轻度异常,共49例,研究组28例,占36.84%,对照组19例,占16.24,两组卡方检验 =10.62,P<0.05,差异显著。有攻击行为者脑电图异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2.7 诊断分型 研究组76例中偏执型36例,占42.36%,青春型19例,占26.17%,对照组偏执型38例,占32.48%,青春型1例,占0.85%,两组卡方处理 值分别为:4.32和294.76,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青春型和偏执型多。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攻击行为[4] 是指伤害或试图伤害另一个体的心理、躯体状态或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国内有关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也有不少报道[5],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不多。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发病率高,尤其是攻击行为对社会、家庭、医院带来许多麻烦和危害,本调查显示,青春型主要表现为兴奋话多,思维行为紊乱,知、情、意互不协调,本型攻击行为多缺乏目的性,随时随地都有发生的可能。偏执型攻击行为目标明确,常是受幻觉及妄想的支配,本调查也显示以阳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攻击行为多。这些都与既往报道[2,3]相符。

3.3 性别和年龄方面 本研究显示发病年龄早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在有、无攻击行为方面,两组年龄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年龄越少其自控能力较差有关,性别方面男性攻击行为较女性多,女性发生率低,这与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男女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有关。

3.4 遗传和病前性格方面 国内外有关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曾有遗传与攻击行为方面的研究[5]。本调查显示攻击行为与家族史无关,与既往报导[6]不符,曾有报导认为精神分裂症有特殊的孤僻、少语、怕羞、敏感、沉溺于幻想等内向性格[7],曾有报导认为病前性格在精神分裂症中起一定作用[8]。本研究显示,文化程度高者攻击行为明显少,这说明攻击行为与教养有关,社会因素有攻击行为的发生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3.5 脑电图 本资料显示有攻击行为者精神分裂症脑电图异常率较高,这与有关的报导相符[2],脑电图活动类型以慢波为主,说明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可能有一定的器质性基础。

3.6 总之,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发生率高,攻击行为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病前性格、文化程度、诊断分型和脑电图异常有关,说明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的发生与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均有关,应引起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王艳,张海丽,谢虹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个性特征的对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4):425-426.

[2] 姜小琴,谢斌,诸索宇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对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5):262-264.

[3] 王丽娟,蔡成华,高素文.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804-806.

[4] 杨德森主编.行为医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0-191.

[5] 吕建周,杨静娟,王惠丽.1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临床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4):422-424.

[6] 卞茜.暴力攻击行为的生化与遗传相关因素.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2004,31(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