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人群和易感人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受到了呼吸道疾病的严重干扰[1]。而导致呼吸道疾病在老年人中高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自身的抵抗力也越来越差[2]。而且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使细菌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从而提高了老年人院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3]。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往往缺乏针对性,患者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护理难以发挥出最大效益。本研究对老年呼吸内科的患者采用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内科患者共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在52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4.3)岁;患者的病程为半年-5年,平均病程为2年。100例患者中15例患有支气管哮喘,18例患有支气管扩张。67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了加强患者的支持治疗、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支持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坚持进行隔离消毒,对病房也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时干预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护,让他们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加强感染宣教,护理人员要加强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的宣教,并保证每个患者都有专用的检查和护理用具,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做到勤翻身、吸痰,密切监测患者的脉搏、体温和白细胞总数。此外,还要加强控制院内的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切断外源性的感染在院内的传播等。
1.3 评价指标
在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束后,由患者匿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由护理人员进行总结以后评价填写护理质量评价表(满分为10分),并详细记录患者是否出现院内感染以及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在护理完成后,通过调查和统计,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2.0%,而对照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则为10.0%,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以P
3 讨论
【关键词】小儿哮喘;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策略
1小儿哮喘临床治疗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儿科中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等。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效果不好;如何采取有效治疗、控制小儿哮喘已经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1] 为了观察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对在我院自2011 年l2月至2013 年1月接受治疗的53 例小儿哮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3 例小儿哮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有患者27 例,对照组患者26 例。这些患者中男孩30 例,女孩23 例,患者的年龄在19-54 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2.4岁。这些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了,肝肾及心血管功能严重损害患儿。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患者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包括常规应用抗生素,补液,抗过敏及激素治疗,必要时行氧驱动雾化吸入;实验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根据患儿哮喘性质,分别采用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及六安煎等治疗; 疗程均为2周。[2]
1.1.3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儿童支气管哮喘分为四个等级即: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其中,童支气管哮喘总有效例数为患儿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
1.1.4 统计学处理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
1.2 结果: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3 例小儿哮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有患者27 例,对照组患者26 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单纯的西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 周,并且在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92.59%;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喘息、咳嗽及咳痰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肺部哮鸣音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讨论:小儿哮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儿呼吸困难、咳嗽,且肺部能够听见哮鸣音,这种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医学界认为小儿哮喘可能与小儿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当小儿气道受到感染时,病菌能够诱发、甚至加剧支气管高反应性,为哮喘病的形成营造了基础因素,且由于这种疾病多为儿童,他们免疫功能还不够健全,导致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而中医认为小儿哮喘属喘证,这种疾病在儿童体内会有胶固之痰内伏,如遭受外邪,痰随气升,痰气相搏,壅阻气道,肺气郁闭于是喘促气鸣,发为哮喘。[3] 通过本次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
进入冬季,会出现昼短夜长的现象,且气温较低,尤其在我国北方。对于儿童而言,其免疫力较低,受冬季气温的影响较大,导致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4]。因此,在冬季,对儿童进行呼吸道疾病预防是必要的。本组试验以我院84 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报告总结如下。
2.1 资料与方法
2.1.1 基本资料:选取2013 年12 月―2014 年1 月在我院84 例儿童为研究对象,男50 例,女34 例。并将其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2 例,观察组儿童的年龄为(3―13)岁,平均年龄为(6.25±1.44)岁,对照组儿童的年龄为(4―14)岁,平均年龄为(7.28±1.33)岁。通过对两组儿童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儿童家属对本组试验的过程和目的有全面的了解。
2.1.2 方法: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的的预防管理,合理饮食,适当的进行锻炼。对儿童出现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情况进行了解,做好记录。实验组:儿童在接受产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的预防和管理。(1)确保户外活动时间的充足,提高儿童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2)提倡母乳喂养,适量、及时添加辅食。为儿童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确保儿童得到各种营养素和足够的热量。(3)加强对儿童的护理,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在儿童睡眠时吹对流风,并加强巡视避免儿童受凉。(4)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有病人家里。(5)讲卫生,经常给儿童洗手。
2.1.3 观察指标:对本组儿童出现呼吸道疾病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做好详细记录。
2.1.4 统计学分析:在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运用SPSS17.0 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差异P
2.2 结果:两组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对比。
2.3 讨论:小儿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上呼吸道疾病、下呼吸道疾病、胸膜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道疾病的多发人群是儿童 。
因此,在冬季,需要对儿童进行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和清.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 (3):55-56.
呼吸道防护从鼻子开始
人的呼吸道从鼻子开始,幼儿的鼻腔比较娇嫩,和成人鼻腔不同,幼儿鼻的前部有一个特殊的区域,毛细血管丰富,因此幼儿即使没有重大鼻部疾病也容易出血,尤其是在深秋和冬季。
鼻腔容易出血的幼儿,家长应加强预防护理:幼儿鼻子尚未出血前,可以用洁净的小棉棒,蘸一点温水,待棉棒湿润后,再蘸少量的儿童润肤露,在鼻黏膜前面抹一点。假如幼儿能耐受,没有打喷嚏等过敏反应,可以经常采用这个办法,对幼儿的鼻腔粘膜起湿润和保护作用。
一旦幼儿鼻子出血,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幼儿的嘴里也在出血,其实没那么严重,只是鼻子出血以后从咽部到嗓子里,看起来像是孩子的嘴里也出血,其实仅是鼻子流过去的。
家长碰见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失措,应立即采取简单的处理办法:最简单的方法,首先是用手捏住孩子鼻子两侧,让孩子头部稍稍住前倾。只要孩子的止血小板、出凝血时间部正常,应该3分钟左右就可以止血。同时,可以用凉毛巾敷在孩子前额,这样也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鼻血止住后,给孩子喝一点水,让孩子安静下来。
止血后让孩子保持安静这一点很重要,有的家长一看孩子不出血了,没事了,就任随其兴奋地蹦,可能一会儿鼻子又开始流血了。这是由于鼻子里的凝血块还没有完全结痂,只是暂时的凝结,一兴奋运动又引起裂开出血,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有相对休息的过程。假如有反复的鼻腔出血,家长应该带孩子到小儿耳鼻喉科做检查,做一下血液常规化验,看看血小板有没有问题。
注意区分咳嗽的原因
秋季气候干燥,孩子容易患呼吸道疾病,有时候症状会表现为嗓子很痒、咳嗽不止。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表现,是气候干燥引起的咳嗽还是因为感冒后咳嗽持续时间比较长。
如果孩子咳嗽时间在三五天之上,家长应该观察下孩子发热不发热,有时孩子可能有点低烧家长不易察觉,要特别注意。假如孩子体温在37度以上,同时夜里咳嗽比较重还有痰,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找儿科医生做专业的检查,必要时候做针对性的检查项目,排除气管炎、肺炎。如果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孩子可以在家护理。
预防措施
【关键词】 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护理
精神科病房的集中式管理方式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易造成各种院内感染;精神疾病病程多迁延,易复发,从而导致患者行为衰退,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免疫能力低,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现对本院2009年一年来,符合院内感染的94份病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的种类及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护理对策,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 病例资料
2009年本院收治精神病患者1200余例次,按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通过翻阅长期医嘱、临时医嘱、病程记录及护理记录单和各种常规检查及特殊检查回报单。符合院内感染的有94例人次。其中男44例,女50例;年龄16~76岁,平均37.5岁。
2 结果
1200例中发生医院内感染94例,感染率为7.8%。其中消化道感染44例(占院内感染人数的46.8%),上呼吸道感染36例(38.2%),皮肤感染14例(14.9%)。
3 结论
精神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改善精神科病房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加强住院患者的饮食及生活护理,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4 讨论
医院作为患者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加上大量新疗法和新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的广泛应用等,促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不断增多,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难题。医院内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患者的痛苦,还给家庭、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精神病医院也不例外,但其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其特殊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2],可能与精神病患者的病程冗长、生活懒散、大小不知处理、行为紊乱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关。
4.1 消化系统疾患是此次调查中最多见的一类院内感染,占总感染人数的46.8%。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和抗精神药物的作用暴饮暴食或不论干净与否随地捡食,更不会管它是好的还是腐烂的一概往嘴里填,甚至在厕所、痰盂、垃圾桶里捞东西食用,以及在犯病期间喝脏水、喝自己的尿、吃自己的大便等,均易发生消化系统的感染。加上这些患者随时会将粪便抹得到处都是,擦拭不及时将增大相互感染的机会。如感染性肠炎、各种痢疾等。
4.2 呼吸系统疾患也是比较多发生的,占院内感染人数的38.2%,分析其原因很多。精神病医院多为封闭式管理,患者入院后就过起了集体生活,同吃同住,在室外活动的时间较少,多数时间在室内,增加了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机会。有的患者长期住院、活动减少,存在不良嗜好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疲乏、嗜睡、流口水等不良反应极易发生院内感染。还有一些患者在发病期间随地大小便,弄湿衣裤、被褥等,更有利于呼吸道病原菌的繁殖生长,而使患者发生呼吸系统感染,且易造成患者之间的传播。常见的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发生肺结核。
4.2 皮肤感染是精神科不容忽视的问题,精神病患者由于病程冗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个人卫生差,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使皮肤潮湿,加上尿液和粪便的刺激作用,酸碱度改变,使皮肤表皮保护能力下降,皮肤极易破坏。部分患者长期饮食不好,会出现全身营养不良和水肿,皮下脂肪少,肌肉萎缩,抵抗力弱,由于皮肤薄,受力后易破损;一旦受压局部缺血、缺氧严重而发生压疮。同时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活动减少,皮脂腺分泌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可导致皮肤的化脓性感染,如痈、疖、疮等,还有许多抗精神药物可导致皮疹和痤疮等。
5 护理措施
5.1 加强饮食卫生及生活的护理,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做到餐具反复清洗、每餐认真消毒,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消毒处理后的餐具要求清洁、干净、无油腻、无油垢、无污物,不得检出大肠菌群、致病菌。对有传染病的患者完全隔离、餐具单独消毒,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进食前后应督促患者洗手,对患者的水果、副食品由工作人员负责冲洗与发放。对生活自理能力差和不知饥饱的患者实行专人饮食监督护理,细致耐心做好食品的管理检查工作[4]。另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部分患者病程冗长,长年在外流浪,有捡拾脏东西的习惯,极易并发感染和各种躯体疾病[3],入院后应对其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认真详细检查,以便尽早发现传染性疾患,防止传播感染。这些患者生活不知自理、不知冷暖,要帮助做好晨间护理、定期更换患者的衣服、床单、被套、枕套,及时增减衣物,被污染时及时更换,换下的衣服、被服不得随地乱丢,放于指定处,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以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5.2 做好室内空气消毒,控制呼吸道疾病的流行。
空气污染是呼吸道疾病相互传播的主要原因,应该做到定期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要对病区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如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床头桌、椅子、门把手等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床头每天采取一床一巾湿式清扫,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发生。
5.3 加强病情观察和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感染的发生。受病情及药的影响患者自觉症状轻微,如感觉、痛觉等均不很敏感,往往会掩盖病情,这就要求护士既要严密动态观察患者的细微变化,又要耐心听取重视患者的主诉,以早期发现躯体疾患,并及时向经治医生报告,协助医生早期诊断治疗。督促患者活动,预防压疮的发生,护士在工作中应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交接班时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一旦发生,应根据其发展过程及病变程度,积极采取护理和治疗措施。
5.5 加强康复训练,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机体疫力。
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和躯体状况,在工娱活动时既要安排集体活动项目,也要安排针对性强的活动。对年老体弱者督促他们在室内散步、做操。身强体壮者每天要安排一定量的健身锻炼如打羽毛球、扔口袋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对病情较好的组织玩麻将、扑克、象棋、军旗、跳棋等,对那些疾病期的患者可玩一些游戏。通过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增强患者的防病意识。
参 考 文 献
[1] 卫生部医政司医院内感染监控协调组.医院内感染的诊断.中华医院杂志,1991,7(2):28.
[2] 耿忠琼,李怀荣,白影梅,等.精神科患者医院内感染调查.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5)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19-02
引言: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严重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做好对患儿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小儿的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研究中,笔者从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进行研究,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 ~10岁,平均年龄(3.12±2.31 )岁。纳入标准:
(1)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诊断标准[2];(2)患儿的家长具有认知能力良好,与护理人员之间沟通良好。排除标准:(1)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2)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不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诊断标准的患儿。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及其家长的文化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学相关部门同意,所有患儿家长均了解研究相关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给予患儿常规健康宣教和指导等。
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1)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具体内容见表1;(2)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3)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具体内容,对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具体如下表1所示。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 公司推出的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所得计数资料均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进行t检验,并以( )进行表示。并以P
2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83.33%(25/30),对照组为63.33%(19/3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29/30),对照组为66.67%(20/30);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7.11±1.21)d,对照组为(9.19±2.31)d。经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
3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包括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是指反复鼻、咽、喉等部位的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是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等部位的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低小儿的危害较大,不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3]。但是,在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很多患儿的家长优于缺乏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必要认识,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大多较为盲目。因此,做好对其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工作模式,通过制定详细的路线图等,有目的有步骤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4]。本研究中,对30例观察组患儿的家长,即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本研究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综上所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并减少复发的出现,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