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225-01

文化差异,主要是指不同国家在文化领域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最显著的特征。语言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也成为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学习一国语言,必须了解这一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等因素。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做了简要的分析,并针对如何从文化差异角度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提供了几点建议。

一、文化差异和英语教学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一门语言,不单纯是指学习这门语言的词汇、语法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这门语言的思维习惯、运用语境、使用环境等。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整体,文化差异和英语教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了解我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对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词汇、语法等方面,还表现在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从汉语的角度去判断、理解英语句子,导致“中式英语”的大量出现。因此,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

第二,英语教学对于理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更好地尊重西方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差异一方面激励着很多人不断去探索、寻觅西方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也导致很多人对西方文化存在很多误解,由此也引发了对西方部分文化的不尊重和不理解。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穿插入文化差异的教学,使学生更好、更全地理解我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工具,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尊重意识,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差异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文化差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思维方式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从英语的思维方式出发去理解英语,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必须要借助文化差异的教学。文化差异对于我国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不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通过文化差异教学,对于打破学生汉语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文化差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掌握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通过文化差异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国与国之间文化的不同,了解英语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运用方式等。这些对于提高学生运用和掌握英语的水平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文化差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文化差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不能把握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语言教学注定是失败的。通过文化差异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词汇和语法有更好地把握,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这种语言使用的语境、使用的方式等。开设文化差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英语 阅读理解

1.文化背景与英语阅读之间的关系

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其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往往都是有着比较深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简单来说,其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拥有丰富,就能够对阅读理解越容易,并且在理解过程中,也较少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相反,如果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就自然而然会影响自己到英语阅读理解。

所以在英语阅读理解当中,除了需要掌握英语阅读材料知识,还需要理解相应单词、句子和段落,并且能够拥有充实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够准确去理解英语阅读。

2.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

文化背景与英语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换句话来说,是否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将会影响到自身对阅读的理解。本文简单举三个例子,来阐述一下中西方文化对英语阅读的影响。

例一,在英语当中“Runalresidents”,用中国文化背景下理解,就会认为这单词指的是在偏远地区的经济不富裕人。但是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是知道住在郊区的一般都是有钱富人,因此这个单词不可能是按照字面的意思进行翻译。其在西方当中,这词意思为运行居民。

例二,以“Last night I went to visit John twice”为例,这句话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昨天我去了两趟厕所。但是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西方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John”的意思就是“厕所”。从这也可以看出来,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能够影响到英语阅读翻译的。

例三, “房东”这个词在中国文化当中,是指那些将自己房屋出租给其他需要居住的人,并且从中获得相应的报酬。但是由于中国历史的原因,就造成对“房东”这个词理解成指那些拥有土地然后去压榨劳苦大众。在西方国家,对于这个词理解是没有其他什么意思,就只是单纯指一种身份状态。

通过上述三个例子的研究,不难知道英语背景知识是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有着比较强影响。所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3.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文化知识的作用就是能够使得阅读理解更加方便。简单来说,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是能够帮助学习者在阅读理解当中提取所需的信息。这也就需要英语教学者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来加强英语阅读理解方面训练。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述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3.1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

想要培B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就需要结合英语现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阅读材料本身相关的资料,将其进行合理的输入与输出,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理解印象。这也就需要英语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并且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同样,这也需要英语教学者,能够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抓住阅读训练当中的重点,从其阅读中的重点来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

3.2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意识

通过上述论文的研究,不难发现阅读理解能力不足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存在着一定关系。所以想要更好学习英语,就需要增加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就是说,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保证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需要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对英语教学者来说,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加强直观的视频资料环境的熏陶,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记忆。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文化背景知识引导,来吸引学生对其文化产生兴趣并进行学习。

3.3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当中,因为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就限制了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能力,从而也就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建议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英语文化背景的学习,才能够保证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阅读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英语教学者是可以通过加深学生对于“美国西部牛仔”形象的认识、“苏格兰短裙”文化的认识等等,让学生在英语文化当中学习英语,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当中了解英语文化背景,让二者学习进行有效的融合与提升。

4.总结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英语教育的工作者,深感中西方文化背景对提高促进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对于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工作者,必须潜移默化的需要灌输给学生丰富的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方面的重要性。本文就是研究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寻找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差异对学习英语的影响,提出来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观点。在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当中,提出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增强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这三种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焱.谭跃越.跨文化大学英语阅读与翻译.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J].2014

[2]张彦.阅读英语看世界.浙江大学出版社[J].2011

[3]郝晓静.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影响要素分析[J].青

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

[4]金涛.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山东商业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J].2013

[5]刘丽军.论文化差异与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现代商贸工业

[J].2012

[6]席玉虎.英语阅读文化背景词典.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西思维差异;高中英语教学;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31-02

汉民族与英美民族的思维差异不仅制约着各自的交际行为,而且还影响着各自的语言模式。高中生对英语的理解,不仅仅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对文章所涉及的文化思维方式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非常重要。然而,外语教学的目的注重于学习书本知识迎接考试,却忽略了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及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涉及文化思维方式时,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有利于高中生更好地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

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1.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词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语言现象称为词文化。由于英语民族擅长抽象思维,故其语言往往偏重于使用名词和介词。如:“sea”这个词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就极为丰富,如:“当水手”叫作go to sea;“搭船”叫作by sea。英国人常把大海同“许多”、“大量”联系在一起,如“a sea of fish”,“a sea of troubles”等。

2.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句法结构的影响。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使得英汉语言在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区别: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句中,主谓结构突出,句子结构严谨,长句和复杂句用得较多,句子之间粘连密切,并特别重视连接词的作用,语法较为复杂。而中文的句子缺乏连接词,仅通过意思使之联系,表达简洁。举个简单的例子:On Wednesday afternoon,I sat in the den,while listening to music,enjoy the love story,suddenly heard the sound on the glass window,then a bird standing on my windowsill,behind followed two lovely birdsbaby,keep tits.用中文表达就是:在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我坐在书房,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欣赏着爱情小说,突然听到玻璃窗上发出声音,接着一只小鸟站在我的窗沿上,后边跟着两只可爱的鸟宝宝,不停地欢叫。英语的时态运用也比较灵活。如汉语需要用某些词汇表达的意思,英文中只需要变化时态就可以解决。

3.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语篇结构的影响。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线式,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螺旋式。相比较下来,中西方在思维上有很明显的区别:中国人习惯迂回,曲线思维,西方人习惯开门见山,直来直往;中国人习惯比喻,善于形象思维,西方人就喜欢下定义,看重抽象思维;中国人侧重综合考虑,讲究天人合一,西方人重视逐步分析,凡事一分为二。中国人在表达上比较注意逻辑性,先详细解说某件事的原因,讲述一大堆道理之后才会有个最终的结果,也就是他要表达的目的。而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就喜欢直攻主题,先表达出自己的中心思想,再说出这件事情的原因,在表达意义上让人觉得不是在解释这件事,只是简单地叙述,他们不会像中国人表达“因为……所以……”一样,“Because、so”这些因果词语反而不经常放在一起,在分析一件事上,他们会将general转化成specific,然后从summarize到exemplify,从whole到respective。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一句话,中西方表达的方式就不相同,比如用中文表达: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而来世只是一种虚无的寄托,一种放弃的借口,所以我们要抓住每分每秒,珍惜生命,充分利用时间来完成自己的理想,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但是用英文表达,它的表达方式则是:We must treasure every minute,love life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time to complete their own ideals,love everyone around。Life is short such as fleeting,while the afterlife is just a kind of nothingness sustenance,one to give up an excuse。

二、跨越思维方式差异,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

1.鼓励学生学好祖国文化,培养自身的文化敏感性。中西文化差异是造成思维差异的直接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中西方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更要向学生揭示中西方文化在深层文化价值观念上的不同。鼓励学生学好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熟悉掌握本国国土文化的基础上,在接触到西方文化时才能体会到中西的差异,进而归纳总结以培养自身的文化敏感性。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规律,独立思考,进而达到能灵活运用英语的目标。

2.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输入,培养创造性英语思维。要想使学生们在语言交际能力和英语思维方面有所提高,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文化导入和课本分析进行有机的结合。根据实际授课内容,讲授相应的背景知识,把将涉及到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如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快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英语思维。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英语思维方式。创造能让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更加活跃,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要鼓励学生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首先应排除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掌握正确的英语思维方法。此外,语言必须和实际紧密结合。在课上,让学生积极动脑,争取主动发言;在课下,组织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书面文字,用写作的形式进行锻炼,或者到“英语角”去练口语。

由于受多方面的影响,中西思维方式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对英汉语言的交流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中西方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也要深度重视,培养学生多思维考虑问题,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本国文化,还要学习西方文化,在英语学习中开展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祖婉慧.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DB/OL].中国教育人才招聘网,2008.

[2]侯莹莹.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J].山东农业教育,2006,(3).

[3]关于中英文思维之差异[DB/OL]..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谚语;中西方文化;动物词;历史;宗教;环境

谚语有着它无可替代的魅力,这种魅力体现着谚语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又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的概括及总结。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文化包含着语言,语言中又渗透着文化;语言与文化,既相互制约又互相影响。首先从现代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语言是文化的根基,即“没有语言,何来文化?”;而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即独特、互不相同;其次从辩证唯物主义论的角度去分析,语言会受文化的影响,却又能反映出文化。总之,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涵着该民族人民在其生活经验中的态度、思想。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不仅在内容上的表现手法简练精辟,在寓意中更能发人深省;它不仅具有广泛地感染力,还可以反应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以及生活哲理。谚语是出自民间的警示箴言或至理名言,不仅在用词上趋于简练、便于记忆,在用句上,语言生动、切合实际;而且在理解范畴因句子短小而通俗易懂。可以说是集该民族人民的聪慧、精神和经验的结晶。本文就中西方谚语在、习俗差异、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与共性,研究各自特点。

一、关于谚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习俗上的差异

中西方谚语的最典型差异,就是以动物词为主体的习俗方面的差异。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相同的动物词在中西文化背景中除了其固有的字面意义外,还存在着文化内涵方面的不同。众所周知,含有动物词的谚语在英汉语言文学中的数量相当庞大,而且构成了谚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说一个动物词“狗”,狗在汉语意义中是种卑微的动物,如果在中国,被对方比做是狗,那将是很恶劣的中伤。我们汉语中也有不少与“狗”这个动物词有关的谚语:“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改不了吃屎”,“狗腿子”等,但大多都是贬义词,虽然在现代社会有很多爱狗人士,社会上许多人把宠物狗当成家族成员的一份子,其在家庭中的“地位”更是与日倍增,可由于汉语文化的根深蒂固,狗在汉语文字及口语表达中的贬义形象却不曾改变。而在西方文化中,狗作为人类忠实的朋友,地位很高,并且在英语谚语中出现以“狗”这个动物词来比喻人的行为的一般为褒义或是赞美。如:“Youarealuckydog.”(汉语翻译为:你是一个幸运的人);“Everydoghasitsday.”(汉语翻译为:人人皆有得意时)等。不仅“dog(狗)”这个动物词,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存在较大差异性以外,还有很多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谚语中的意义也存在很大不同。比如“dragon(龙)”,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龙”在人民的心目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很多最尊贵的人或物都以“龙”冠之。而在西方语言中,赞扬“dragon(龙)”的词语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贬义。比如在英语中,“dragon”一词,指凶狠残暴之人、严厉严肃之人、恶毒的老妇人。

二、宗教上的差异

每个民族都有其信仰的宗教,它是一种人心向往,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谚语中宗教对其语言的影响反映得也颇为具体。西方大部分国家的人们信奉的宗教都为基督教,所以在西方说英语的国家中的许多谚语都与基督教有关,如:“Christmascomesbutoneyear.”(汉语翻译为:佳节难逢);“Intherightchurch,butinthewrongpew.”(汉语翻译为: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不对);等。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宗教种类繁多,在古代尤以古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儒家学派的影响最大,因此汉语中的很多谚语多与这些宗教有关,如:“借花献佛”(意为:拿别人的东西做自己的人情);“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意为:平时不用功,不提前做好准备,真正遇到棘手的事情时才慌慌张张开始准备);“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意为:即便一时可以逃脱,但由于其他无法脱离的牵绊,最后还是无法全身而退)等。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信奉佛教的人们相信有“佛祖”保佑必能成事,“佛祖”可以主宰世间的一切。“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混迹则乱”(意为:事物发展到了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等谚语则反映出了道家在汉语文化中的影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意为:别人不来侵犯我,我也不会主动去攻击别人。别人要是侵犯了我,那么我也就得侵犯你了)等谚语则反映汉语文化中融合了儒家学派宽待以人、礼仪为先的思想。

三、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范文第5篇

Liu Jing

(渭南师范学院,渭南 714000)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由于语言特征、宗教文化、神话传说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禁忌数字在中西方文化中并不完全相同。同一个数字在一种文化中得到人们喜欢,却有可能遭到另一种文化的厌恶。对于中西方禁忌数字的了解不仅可以加深不同文化间的理解,而且对于跨文化交流大有裨益。

Abstract:Taboo numbers are differen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because of their divers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religions, legends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A same number favored in one culture may be disgusted in another. 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 numbers will not only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but also smooth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关键词:禁忌数字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成因

Key words: taboo numbers;Chinese culture;western culture;causes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318-02

0引言

人类对于数字的使用大约可以追溯到30万年以前,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文明的发展,数字早已超出了科学计算的领域,成为人类语言和文化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民族赋予数字不同的文化内涵,同一个数字可能得到某些民族的特别偏爱,但也可能遭到其他民族的厌恶,这一点在禁忌数字中体现地尤为明显。

1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数字

所谓禁忌数字,就是指由于历史、或生活习俗等原因,人们认为某些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不好影响因而加以刻意回避的数字。这类数字在每个民族的文化中都会存在,可是却并不完全相同。

1.1 中西方文化中的“4”在中国文化中,虽然“四”也有“通达、昌盛”之意,如道路的“四通八达”,家庭的“四世同堂”等,可是这个数字更多地被人们赋予了“不幸或厄运”的内涵意义。这不仅因为它与汉字“死”字同音,同时“四”从字形上也有“不吉”的解释。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认为“四”“谓口像四方,八像分也。”[1]也就是说“四”从字形上看含有“分别”之意,而人们也因此又一次将“四”与“死亡”联系在了一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许多医院不设4号病床,人们的汽车牌照、电话号码等尽量避免出现数字“4”。虽然英语“four”不像中国文化那样含有“死亡”之意,可是它也有着不好的内涵意思。例如“the fourth”在英语中是厕所的委婉表达法,“four-letter words”在美语中指庸俗下流的话语,“forty-four”是指称等。看来,虽然具体意义不同,但中西方的人们对“4”都不怎么喜欢。

1.2 中西方文化中的“7”由于与生气的“气”发音相近,数字“七”在中国并不受人们欢迎。另外,一般人们会给刚去世的人“做七”,这就又为这个数字蒙上了一层阴森的色彩。所以,初七、十七、二十七是中国人办大事会刻意避开的日子,民间的“七月七,鹊桥会”也是结婚的不吉之日。与中国文化相反,由于受其主流宗教基督教的影响,西方文化中的“7”有着“吉祥有力”的内涵意义。据《圣经》记载,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间万物,在给予亚当生命后又用亚当的第七根肋骨创造了夏娃。圣母玛利亚有七喜七悲,而耶稣说他可以原谅人类七乘七十次的错误。西方人常用“7”来总结归纳世间一切。比如,七大美德(信任、希望、仁慈、公正、毅力、谨慎、节制);七宗罪(骄傲、发怒、嫉妒、、贪吃、贪婪、懒惰);七重天(纯银天、纯金天、珍珠天、白金天、银天、红宝石天、极乐天);世界七大奇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摩索拉斯陵墓、戴安娜神庙、罗得岛的巨像、菲底亚斯的丘比特神像、亚历山大的灯塔)等。[2] 由此可见,在中国不受喜爱的“7”在西方却大受欢迎。

1.3 中西方文化中的“13”“13”在西方文化中是大忌之数。根据古挪威的一个神话传说,在一次天国款待阵亡英灵的宴会上,凶神罗基故意闯入,使就餐人数由原本的十二变为十三, 这一突如其来的改变使得在座的光明之神博尔德很快死去。由此,人们认为十三个人坐在一起就餐是不吉利的。这一说法被耶稣和他十二个门徒的最后晚餐加以证实。在最后的晚餐上,犹大是参加聚餐的第十三人,而正是这第十三人为了三十个硬币出卖了自己的老师,第二天耶稣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另外,在中古时代,“实施绞刑的刽子手的报酬是13个钱币,而绞环有13个绳圈,绞台有13个台阶。”[3]这一切使得西方人谈“13”色变,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尽量避免和“13”有关的一切事物。据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965年访问西德时,把13号站台改成了12号才转忧为喜。”[4]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人并不认为“十三”不吉利,相反,多多少少对这个数字还有点喜欢。中药“十三太保”具有安胎功效,受到孕妇欢迎;明朝皇陵被称为“十三陵”,武侠小说中有“侠女十三妹”,儒家经典中则有《十三经》。

2中西方禁忌数字成因分析

同样一个数字,在西方文化中被禁忌,而在中国文化中却可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语言特征差异;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差异以及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2.1 语言特征差异“任何语言的语音结构皆有限,而客观对象则无限,用有限的语音结构去表现无限的客观对象,便有了同音词语,故谐音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5]语言语音的这一特征对于中国文化中禁忌数字的形成,影响尤其明显,如上文提到的 “四”和“七”。这一点在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中表现相对较弱。

2.2 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差异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可以说,西方文化是开始于神话故事和宗教的。而宗教中,基督教的影响波及到西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于“13”的恐惧和厌恶就源于此,当然,也正是由于基督教的影响,西方人赋予数字“7”美好的寓意。 与此不同的是,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七月七”是被拆散的夫妻牛郎和织女一年中唯一的相会之日,因此,数字“七”也就代表着“分离和不幸”之意。

2.3 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民族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比较稳定的来自文化传承塑造而形成的心理素质和特点,它包括思维方式和定势、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爱好追求和性格特色等。而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和社会环境等是形成这种文化心理的重要条件。”[5]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中,矛盾和对立被特别强调,因此不和谐便成为美的标准。这也就是为什么奇数(“13”除外),比如“7”,受到西方人的喜爱,而偶数,例如“4”,却被赋予“丑陋和不吉”之意。相形之下,中国人注重和谐与圆满,任何背驰这种文化心理要求的事物都会被否定。如上文所述,数字“四”和“七”都含有“分别和不幸”之意,因此中国人对它们十分避讳。

3结语

数字本身并没有吉凶之分,是不同的文化赋予它们或幸运或不幸的内涵意义,而这同时又构成文化的负荷部分,使各种文化独具特色,熠熠生辉。了解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数字,不仅可以加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而且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转引自陈晓芸.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科技信息,2006(12): 148-149.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193.

[3]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