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考古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0年宏达股份营业收入41亿元,净利润-3.5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35元。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市价降低成本升高致经营性亏损发生。
宏达股份以矿山开采、多金属冶炼及其综合回收利用为主,同时生产多品种磷酸盐化工产品。公司由于存货较多,在2010年进行了数亿元的计提。虽然锌和磷化产品价格回暖,但宏达股份自有矿不足,原料成本上升,也造成了严重的经营性亏损。
年报披露,因公司存货数量较大,期末按相关规定计提存货减值准备1亿元。因有色金属行业加工费走低,产品与原料价差缩小,同时人工费用较大幅度上升,公司对外采购原料生产的产品,发生一定数额的生产经营性亏损。
受磷化工行业整体供大于求局面的影响,磷化工产品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全年也出现了亏损。
2010年11月20日,宏达股份公告,拟投资逾101.88亿元上马钼铜深加工项目。
这个钼铜项目主要包括建设每年4万吨的钼项目和每年40万吨的铜项目,均属于大型冶炼项目。
单就冶炼产能而言,钼产能将超过金钼股份的1.6万吨(钼金属量);而铜产能则仅次于江西铜业(600362.SH)的90万吨、铜陵有色(000630.SZ)的80万吨和云南铜业(000878.SZ)的60万吨。
4月22日,有报道称,宏达集团有关人士表示,该集团目前正抓紧准备相关矿山投产的工作,达到相关条件后,注入上市公司是个大概率事件。
但多方人士对这个超过100亿元的项目表示怀疑:对于这样的一个频现亏损的企业来说,如此大规模的投入,钱来自何方?
目前公司总负债近80亿元,总资产不足100亿元,负债率高达80%,远高于行业平均负债率。
而这个钼铜项目投资金额就超过100亿元,涉及的银行贷款金额将超过60亿元,这将进一步增加公司的负债率。
即使解决巨额银行贷款问题,宏达股份还需自筹40亿元左右的现金投入项目,以其2010年业绩表现以及流动资产为64.66亿元来看,很难实现。
现在宏达股份并无相关矿产资源,在既背负债又无矿源的情况下,宏达股份的钼铜项目,显然有些不靠谱。
以铜冶炼为例,江西铜业自给率在20%以上,云南铜业自给率10%,江西铜业盈利能力明显处于龙头地位,而云南铜业则经常因铜价大幅波动而巨亏。相较于江西铜业来说,宏达股份更无优势。
除此之外,宏达股份大股东多次的大手笔减持,也让人怀疑其推进钼铜项目的能力。
1、你的自信从不止步,你的毅力令人钦服,你的勤奋镌刻一路,你的优秀有目共睹。愿你的付出收获丰厚回报,愿你的努力赢得似锦前途。祝高考顺利。
2、昨日撒下勤奋种,今朝一搏必成功。鲤鱼一跃便成龙,大鹏展翅震长空。前程似锦圆美梦,锦衣凯旋沐春风。寒窗不负苦心人,金榜有你祝高中。高考顺利,愿你成功。
3、海阔凭鱼游鲤跃龙门;天高任鸟飞鹏程万里。
4、想摘玫瑰,就要先折刺枝;想走坦途,就要斩除荆棘;想看到天明,就要勇闯夜寂;想考试高中,就要倍加努力:厚德载物,天道酬勤,祝高考顺利。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医骨伤学科历史悠久,是在我国各族人民与外伤疾患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动手与动脑同步发展,还要依靠动手带动动脑,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手随心转,法自手出”。因此,合理地设置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的项目设置才是合理的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了解学科特点,突出中医特色
中医骨伤科学隶属于中医药学,属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受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指导和约束,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形成了独特的方法,如正骨手法、小夹板固定术、中药的内服外用、导引和功能锻炼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正是依靠这些治疗方法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为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延续保驾护航。这些方法具有价格便宜、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副作用小等特点,其疗效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临证效果显著且毋庸置疑,是值得推广使用的。因此应该增加这些特色治疗的实验项目设置,突出中医特色。
二、审时度势,顺应社会需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未来医药卫生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大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建设,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融合,完善康复服务标准及规范。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辅具服务。这说明在未来将会需要更多的具有过硬的中医操作技术的医师去基层为人民服务,理筋手法、导引养生、中药熏洗等中医骨伤的特色治疗方法将会有很大施展空间。在这种国情下,一味偏重手术操作的实验设置就显得不合时宜,而增加中医骨伤特色治疗方法的实验项目学时才能顺应社会医疗发展潮流。
三、掌握前沿科技,了解疾病发展变化
一、自我认识
(一)庄子的自我认识方法
庄子认为,自我认识首先要从认识和反思人自身开始,而且认识和反思的路径要正确。首先使人认识到要从原初的自我出发本真的认识自己。其次,如何认识物。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将人仅仅当作物来看待即因为“内化而外不化”而不能化物,就会产生自我被物化的“丧己于物”的幻象;而如果从道的高度来认识,则可以无有所将、无有所迎而“与物同化”,即所谓“外化而内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再者,在世界中认识与他人的关系。如果从通常与人交流的语言形式──“大言”、”小言”出发,无法认识本真的自己,也找不到自我在世界中应有的生存方式。人们种种“言”的背后是人们所具有的种种“知”,“知”有“大”、“小”之别,或者广博(“闲闲”),或者细琐(“间间”),这显然不是真正的“知”“道”的那种“知”,而是各有偏执的、自以为是的“知”。庄子对人间言辩者及神态的种种刻画,突显了自我迷失的意旨,他们疲敝自己精神,使之陷入争言辩之胜,而导致真性消损,日趋心死。庄子的认识顺序是以自然认识(地籁、人籁)为起点,反思自我的认识是过程,最终目的是在对道的认识中达到“道─人”的同一性(天籁)。这样,庄子就将认识论放在道、物、人三个层面上来进行考察,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分析提供一个平台。
庄子的认识方式是通过怀疑和还原,回到具有明证性的认识对象那里,如直接呈现的自然现象,身体感受和情感的原初体验等。庄子的认识方法通过自然原则之下的对自我和事物进行普遍的、彻底的怀疑,将自我和物还原到最先呈现给自我的原初状态,回归具有明证性的原点。在“庄周梦蝶”的寓言里,庄子在作为自我原初体验的梦境中,不知自我如何处于世间,将梦境当作真实,而将真实当作梦幻。因此,自我如何置身世界中,能否清醒的认识周围的事物和人,都是对是否能如其所是的认识自我而提出的怀疑。“庄周梦蝶”现象使人认识到要从自身出发本真的认识自己,进而认识世界和他人。庄子从“梦蝶”这一深层、原初的意识现象着眼,将人放置在与世界最素朴接触的空白平台之上。
(二)孔子的自我概念思想
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会更多地表现出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并能在各种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具有消极自我概念的人则更多的表现出对自己的不满和排斥,不敢尝试新体验。随着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自我概念的积极能动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是艾里克森(E.H.Erikson)提出的用以描述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术语。艾里克森根据自身人生经验及多年从事心理治疗所见,在1950年提出了解释人生全程发展的一套著名理论。他将人生全程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其顺利与否,均与前一阶段发展有关。同时,他将人生的每个时期均视为一个“危机与转机”的关键,意指人生的每一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各阶段任务解决的情况将决定人生全程发展的健康与否。与艾里克森人生全程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孔子也曾提出过一条著名的关于自己一生的心理发展历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暗含的意思是: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阶段都各有自己应达到的水平和发展内涵;正常的发展是由不成熟到成熟,以至于完善,在某一阶段停滞不前或过度超前都可能是一种心理行为的畸变;青年人精力充沛、士气高昂,主动参与社会、变革社会是应有的人生态度,也是孔子所提倡的;但到晚年,他又提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这也同样是正确的处事态度与准则。老一代退出社会变革的前沿,让位给下一代,欣然接受“后生可畏”的事实,便是老年人健康的心态。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在当时已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所承担的任务是不同的,孔子本人也正是因为顺利地解决了“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等阶段的任务,确立了自我同一性,才达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这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然状态,也是心理健康的必要保证。
二、自我体验
(一)庄子——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个體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即自尊、自卑等自我情绪体验。庄子认为,人之“命”来自天赋,然而各人所受却有不同,这初始的差异仍然可以回到个体的身体承载者──“形”之处寻找。庄子在《德充符》篇中塑造了相貌天生丑陋者如哀骀它,后天残疾者如兀者王骀、叔山无趾,身体形相的先天缺陷是不可选择的,后天的残疾也是难以预料和避免的。先天形体健全而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享有完美的人,如射箭中在箭靶中心地带一样难得,不能射中与射中一样是命运使然。庄子认为,人不可能根本改变自己的“命”,但也不必畏惧或诅咒自己的“命”。人只应当以旷达的态度来接受这个“命”,安顿这个“命”。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要“安其性命之情”(《在宥》)。“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德充符》),能够知道这一点的人,是有德之人,即体悟到了“道”的人。
因此,“形”是天所赋予每个人的固定而各有差异的特质,有人之形,则人凭此可以参与群体、社会的活动,这是不能也不应逃避的必然;而人心有欲求、执著的情感活动则是是非得失、喜怒哀乐所由产生的根源,这是可以通过后天修养进行调整。所以,人人都是有价值的,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充满自信,自信心是对自己智能与精力的坚信,使个体遇难而进,走向成功。但是,自信心也有度的把握,如果变成自负就会产生脱离集体,追求虚荣的个人英雄主义,稍有点成绩就趾高气扬,瞧不起他人,而一旦遇到点挫折,则会自卑、自贬,一蹶不振。
(二)孔子——自尊
自尊是一种内驱力,激励着个体尽可能地努力获得别人的尊重,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荣誉和社会地位。虽然孔子主张“事君以忠”,但这种“忠”也不是无原则的。他坚持认为,只有“君使臣以礼”,才能“臣事君以忠”。同时,孔子还提倡“以道事君”,反对唯唯诺诺,片面而盲目地服侍君主。在孔子看来,君臣交往应符合“道”,既要从道,也要保持人格独立,“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也很注重维护人的尊嚴,这种尊严,体现在他所说的“大丈夫”人格之中。孟子要求进见齐王,被拒绝了,要他在上朝时去见,孟子便托辞不见,并进而说道:“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沟,勇敢之士不怕掉脑袋,这才是“大丈夫”应当采取的态度,也是“大丈夫”人格的内在动力。
三、自我调节
(一)庄子
庄子强调人的内心自我与外界的调适,使二者达到平衡状态,达到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人生在世其基本需求是有限度的,欲望和奢求是无止境的。人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外部环境的种种因素随时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如果人们不能正确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就将对自己造成过重的精神压力。因此他要求人们不要过分追求身外之物,不受利欲诱惑,不与人攀比,主张知足常乐,以豁达平静的态度看待富贵贫穷。庄子认为人的身外之物之事即得失祸福就如同泥土一样,不值得去珍惜,而人的自身才是最可宝贵的。宇宙间的事物千变万化又没有终点,所以人们不要为此而使内心忧虑不安。保持人内心自我宁静和谐才是至关重要的。具有这种品德的人,有着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能较少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较快地适应环境,保持必要的心理平衡。采用自我监督的方式对自身进行调节是个体内心和谐统一的保证。
(二)孔子
1.节制
孔子是重视的,相比于道家对欲望的贬斥,佛家对欲望的扼杀,孔子的理解无疑更入世、更客观。他并不拒绝物质的享受,但也不追求、不满足物质生活的乐;他一方面承认欲望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主张节制欲望,把欲望限制在“礼”的范围里。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认为富裕和尊贵,是人所向往的,不通过合礼的途径取得,不去占有;贫穷和卑贱,是人所厌弃的,不通过合礼的途径摆脱,不会去回避。冯友兰认为,儒家讲“乐生”,佛教讲“无生”,老庄讲“长生”。冯友兰评价孔子不迂腐,不呆板,是追求快乐的一个人。在《论语》中,丝毫没有灵肉紧张的感觉,给人的感觉是身心安详、和谐。彻底的压抑欲望只能造成心态扭曲,但无限制地追逐欲望,同样会被膨胀起来的欲望大海所淹没。因此,对于人的欲望,我们一方面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加以约束。
2.调节情志
《礼记·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四书通译》解释为:能够控制喜怒哀乐,就是“中”;能够协调喜怒哀乐,就是“和”。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关雎》言青年男女之恋,求之未得,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求而得之,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由此可见,孔子是以“中庸”的准则来调节人们的情感和欲望的,即要求人的言行、情感、欲望等要适度、恰当,认为“中行”最好,过和不及都是有缺陷的。那如何通过“中庸”原则进行情感调控?在孔子看来,“礼”不仅是个人的行为准则,也是调节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他不仅自己学“礼”,而且也用“礼”来塑造学生,强调“克己复礼为仁”。为此,孔子提出了“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人要有自制能力,能自觉抵制“非礼”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调节三个部分,它是人格的核心,人格的完整与稳定又是心理健康的终极目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构建,而方法可从道家儒家的思想体系中进一步借鉴和挖掘。
参考文献:
[1]宋志明.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2]王瑞.论庄子哲学中的自我认识--兼论其超越之路[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5
[3]张莉.孔子心理卫生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5
[4]郑晓江程林辉.中国古代人生哲学史纲[M].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4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关键词:私募股权 投资基金
一、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领跑者,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中国在全球私募股权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从2005年开始,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新募集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呈现出持续强劲增长的态势(包括PE和VC)。2007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新募集基金58支,比2006年增长41.5%;新募集基金规模为84.31亿美元,比去年增长89.8%。2007年新募集基金数量和规模大幅增长表明,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日趋成熟,投资中国高成长企业的机会增多,创投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者正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的投资战略。同期,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数量为298个,比2006年增加7.2%。自2005年开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数量平均每年新增21个。2007年可投资于中国私募股权资本总量为280.23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9.8%。
与此同时,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规模也持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中国企业的高成长性对股权投资者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规模连续3年增长。2007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案例数量为415个,比2006年增长了14.6%;投资金额为35.89亿美元,比去年增长64.5%。
2007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平均单笔投资金额比2006年增长了43.4%,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投资领域方面,连锁经营、传媒娱乐、能源和IT等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大幅增长,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均超过1000万美元。二是在投资阶段方面,PE和VC重点投资处于发展期和扩张期企业,其单笔投资金额远大于投资早期企业。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障碍
1.法律法规建设有待加强
虽然《公司法》、《企业法》、《信托法》三大法律已经对私募股权基金方式有了基本法律约束,但至今没有一部法律对私募资金做出全面、具体的规定,各监管部门为了促进本部门所管辖的机构进入PE市场,纷纷出台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使得理财市场、QDII监管上的不统一现象,延伸到PE市场。以机构监管为主的分业监管,已成为PE进一步发展的挑战。
2.监管体制有待理顺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属于新生事物,国家尚未有针对性的统一的法律法规,而市场又有大量需求,各监管机构为了促进本部门所管辖的机构进入私募基金市场,根据各自特点和需要,纷纷出台了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使得理财市场、QDII监管上的不统一现象延伸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领域。为此,今后需要统一监管机构,统一监管标准。
3.市场退出机制有待畅通
私募股权基金运作的基本特性是“以退为进,为卖而买”,资产的流动性对基金运营至关重要。在国外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企业上市(IPO)、柜台交易、产权交易、并购市场、资产证券化和内部市场等多层次无缝链接的资本市场,为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提供了发达健全的退出渠道,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而国内目前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不够,缺乏风险投资基金的有效退出渠道,企业上市门槛难、通道狭窄,产权交易不活跃、其他退出渠道还在起步阶段,制约了国内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
4.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需要高水平的机构和团队进行专业化管理,才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投资者赚取较高的回报。但是目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既具有专业技术背景又具有较高管理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十分缺乏,很多目标企业内的中高管理层管理水平不足,市场眼光不够,对企业未来发展缺乏明确定位,从而使得一些小型私募股权基金在投资后无法保证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几点建议
1.加快相关法制建设进程
我国政府应尽快明确私募股权基金的地位和发展思路,在法律和政策层面,明确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者等各方主体的进入门槛,扫清制约私募股权基金健康发展的法律障碍;指定主管部门,明确各部门责任,确立监管原则;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让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有法可依,并在实践中时刻总结经验与教训;适当降低各种形式私募股权基金的税率,鼓励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企业与投资人是企业投融资体制与制度创新中的主体,政府监管的目标是减少外部性,保护公共利益,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市场效率,因此在监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市场自身的约束,逐步取消行政审批式的市场准入机制。
2.拓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渠道,形成顺畅的退出机制
私募股权投资的健康发展要进入良性循环,就必须有畅通的退出渠道,否则就无法获取高增长阶段的高利润。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使各类产权都能够找到交易成本低、流动性高的流通市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以及一般产权交易将共同构筑中国的多层次产权交易市场,使得不同质量、规模、风险度的创业企业都能以合适的方式实现产权流通,并为创业企业提供了一个升级或者降级的阶梯,不进则退的机制促使创业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完善产权交易体系,为私募股权基金建立顺畅的退出通路。
3.培养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成功经营需要相关投资知识功底非常扎实的专业人士。如对企业项目的评估,对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分析等,如果缺乏专业知识而盲目投资,很可能反而加剧了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一方面要加大基金管理人员培养力度,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基金管理团队,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化管理机构,同时积极引进境外优秀基金管理机构参与PE管理,以全面提高基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对基金管理人的主体资格要有严格限制,如将注册资本门槛提高等,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在当前我们较缺乏相关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合资方式学习境外管理人的技术,培育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同时逐步形成职业基金管理人市场,建立行业自律组织。
参考文献:
[1]吴晓灵.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金融,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