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颈椎骨折康复训练指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外科创伤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累及脊髓而造成高位截瘫,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常常会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甚至呼吸肌麻痹最终死亡。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一般首选颈椎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1,2]。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应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3.6岁。其中因交通事故导致下颈椎骨折脱位23例、高处堕落6例、机械撞伤6例。骨折脱位节段C3,43例,C4,55例,C5,614例,C6,713例。颈椎前脱位24例,颈椎后脱位11例。屈曲压缩性骨折12例,椎板骨折压迫脊髓硬膜囊2例,爆裂性骨折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5例,双侧小关节脱位19例。
1.2 护理
1.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常规准备。若患者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立即在床边准备呼吸机、气切包、微泵、心电监护仪等急救器械,同时做好大剂量甲强龙针冲击疗法的准备工作,积极预防褥疮、泌尿系统感染和肺炎等发生。如患者不需要做紧急处理,则做好术前血、尿、大便常规、胸片、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取得充足的信任;术前做好四肢肌力、感觉运动异常平面等记录,为术后疗效评估提供依据;留置导尿,备皮备血,精神紧张者给予镇静剂,术前禁食禁水,给予相应的术前药品;②心理护理。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我们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实施人文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促进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手术思想准备充分,增强信心,调整好心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同时采取现身说法,介绍同种疾病康复的典型例子,耐心讲解手术的目的和方法,手术效果确切性和可预期性,以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③预防褥疮的护理工作应贯穿于手术前后整个过程,术前及术后24 h均应定期翻身,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保持一直线,床单和皮肤应保持干燥,床上插浴1次/d,按摩骨突部位,持续按摩5~10 min;术后24 h内抬高易发生褥疮的骨突部位,也可用软垫垫起[3];④呼吸道准备。吸烟的患者入院后应立即劝其戒烟,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方法,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如呼吸道有炎症和痰多等状况,则及时用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⑤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前进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有利于手术时气管和食管的视野暴露,减少损伤周围组织和术后组织水肿的几率。用大拇指将气管、食管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开始坚持10~20 min,以后逐渐增加至20~30 min,3次/d,持续训练5~7 d,也可示范患者及其家属做气管、食管推移训练,讲解训练目的及注意事项;⑥训练。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的习惯,以适应术后绝对卧床休息的需要,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和便秘[4];且颈部制动,术前如不进行卧床进食训练,术后常使患者感到紧张与不适[5]。嘱咐患者仰卧位,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喂食方法,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勿进食干燥及粗糙食物。
1.2.2 术后护理
①卧位护理。术后患者去枕平卧,尽量让患者保持舒适,变换时不要搬动患者头颈部,颈部予以颈托外固定制动,两侧置沙袋,防止术后出血及植骨滑出;②病情观察。术后患者持续心电监护,床边备呼吸机、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定时测量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并密切观察有无异常;③呼吸道护理。积极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运动,并定期多次叩背使痰液松动,促进呼吸道湿化以利痰液排出。如患者咳痰能力差的,可给予吸痰;吸痰时要严格依据无菌操作规范,动作要灵敏,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和呼吸等体症变化;④伤口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切口出血情况,必要时应及时更换。密切观察伤口引流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并立即处理。观察颈部有无肿胀、四肢感觉和运动情况,如发生异常应立即清除血肿,必要时行气管切开;⑤饮食护理。由于术中牵拉患者食管与气管,大多数患者术后可出现一过性咽痛和吞咽困难,影响了饮食及术后营养的补充[6]。术后6 h指导患者进食冷流质,以减轻咽喉部充血水肿的程度;如进食少者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尽量避免辛辣刺激、干燥坚硬的食物;⑥康复训练。我们在护理时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7]。
2 结果
本组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27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Ⅰ级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改善,其中有3例上肢疼痛麻木缓解,5例肌力有所恢复。无一例患者出现褥疮、植骨块脱落、喉上神经损伤、肺部感染和严重泌尿系统等并发症。
3 结论
我们在术前加强了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树立了顽强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和护理治疗;科学的气管推移,增强组织的适应性和患者的耐受性;呼吸功能训练,减少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几率;预防褥疮,加强训练,能有效预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饮食指导、预防感染、康复训练和伤口护理,能有效预防切口出血、呼吸道感染、植骨块脱等并发症。通过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的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方燕芬.颈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1):20-21.
[2] 黄永珍.颈椎前路手术的护理干预.实用全科医学,2006,4(3):370.
[3] 葛梅,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的护理干预.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3(14):108-109.
[4] 郎云琴.颈椎前路术后康复期患者进食窒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87-988.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89-01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随着工业、交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颈脊髓损伤的病例日趋增多。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为首选术式[1]。由于颈椎手术属于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或有可能造成严重残疾后果的重大手术[2]。因此,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达到最佳的康复,是我们护士共同的目标。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共开展此手术22例,现就颈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4例,高处坠落伤7例,重物压伤1例。损伤类型:单纯骨折10例,暴裂骨折7例,骨折脱位5例。高位截瘫8例,不全瘫14例。新鲜损伤20例,陈旧性损伤2例。
2、护理
2、1 术前一般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颈椎手术由于部位险要,手术难度大,甚至引起瘫痪及死亡,故病人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及疑虑心理[2]。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耐心疏导。手术具体方案确定后,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步骤,讲解术前、术中和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让同类手术成功患者进行讲述,坚定手术成功的信心。
2.1.2、 牵引的护理 牵引可使移位的椎体复位,缓解神经根压迫。但在牵引复位过程中,有可能骨折造成脊髓再损伤而加重原发伤,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牵引时应先采用轻度屈曲位牵引,然后调整到中立位,复位后再改为过伸位。牵引弓松动的螺丝要及时旋紧,防止造成颅钳尖滑出致牵引失败。及时调整床头牵引架,保持牵引力在中轴线上,以确保有效牵引。牵引孔处用75%酒精Bid点滴,视出血与否更换牵引孔纱布,防止感染。对于骨折无移位的病人,卧床休息,使颈部呈中立位或10°-15°略屈位加以固定,防止颈部过,同时在颈部两侧放置沙袋,限制颈部左右转动,以免加重脊髓损伤[2]。
2.2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护理对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应重点观察以下几点:
①:术毕搬运病人时要求保持颈部中立位,由专人保护头部,使头颈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术后卧床于颈旁放置沙袋,这样既能固定颈椎,又利于观察伤口渗血,并避免颈围压迫伤口敷料而影响呼吸;
②观察引流液:严密观察引流液、伤口出血情况等,若出血较多,敷料全部浸湿,需及时更换,以利于引流。仔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状并记录。如引流量过多,颜色鲜红,应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若引流量过少,应注意有无引流不畅,谨防伤口积血过多,形成血肿.
③预防颈深部血肿:一般血肿多发生于术后24小时以内,多为凝血功能不良,术中止血不彻底所致[4]。注意倾听患者主诉,经常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呼吸困难症状。如患者颈部明显增粗,进行性呼吸困难,考虑有血肿可能。一旦发生血肿压迫,即应拆开颈部缝线,消除血肿,必要时气管切开;
④四肢感觉及运动的观察:麻药过后,时触摸患者的四肢,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多数患者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也有个别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双肢感觉、运动有所减退,这多与术后脊髓水肿所致。可静脉点滴地塞米松10mg加甘露醇250ml每天1次,一般静滴3天,以减轻脊髓水肿。若症状逐渐加重,要考虑为术后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以免脊髓受压时间过长引起不可逆损害。
2.3 加强呼吸道管理:颈椎前路手术由于术中牵拉气管、食管引起咽手术刺激脊髓可使脊髓水肿或神经根水肿,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4]。术后用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5,а-糜蛋白酶1支,加入0.9%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每天2次以减轻呼吸道水肿、炎症、稀释痰液,利于咳出。鼓励病人咳嗽、咯痰,但要协助病人保持颈部中立位。病人体弱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用电动吸痰。吸痰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气管内膜,造成或加重呼吸道感染。对于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性呼吸肌麻痹而出现的呼吸困难,则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如果患者痰量多且粘稠,咳嗽无力,鼻导管吸痰效果差,痰液阻塞呼吸道,患者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应立即气管切开,及时有效地吸痰,并提高氧流量为5L/分,维持血氧饱度在95%以上。
2.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颈部结构复杂,加上骨块植入,决定了颈椎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有较常见的并发症:①植骨块脱落。颈椎前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植骨块碎裂、前移、脱落。多发生在手术初期,一般在术后5-7天,可能与植骨的形状,颈椎旋转,术后外固定不牢等有关。因此,除了术中要注意骨槽与植骨块的比例及形状外,更重要的是术后护理人员严格限制病人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术后颈部制动,翻身时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侧卧时枕高应为肩的高度,颈部位于中立位,不可倾斜、过伸或过屈,以免植骨脱落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②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分为永久性损伤和暂时性损伤。其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憋气和伤侧声带运动麻痹。喉上神经损伤则表现为病人进食流质及饮水时易发生呛咳,吃干食物尚好。若术后患者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多提示有两种神经损伤可能。术后当日,因术中对喉部的机械刺激和仰卧的不适,也有部分病人表现出轻度声音嘶哑、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同神经损伤症状相鉴别,以指导病人的饮食。护理人员应重视和加强病人饮食管理,术后以半流质为主,慢慢吞咽,以防呛咳、窒息[2];③脑脊液漏。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是术中损伤硬脊膜所致。脑脊液漏的鉴别方法,即将+滴引流液滴于纱布上,若血迹周围有一圈淡红色圆晕即为脑脊液。护理措施:脑脊液漏确诊后,嘱病人取仰卧位,尽可能不讲话、不咳嗽,一般+周后可愈合。降低颅内压,局部适当加压,封闭漏口,增加营养补充,防治电解质紊乱。同时注意加大抗生素的用量,预防蛛网膜下腔感染。
2.5 康复训练: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对于促进代谢,维持和增强体力,预防并发症,改善或代偿肢体,增强患者信心,早日达到生活自理和职业训练,是十分重要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防止单纯植骨融合术所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内固定提供颈椎的即刻稳定性。因此护理时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1]。术后当日即可进行瘫痪平面以下肢体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被动运动,每天4-5次,并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内、外翻,防止关节僵直和废用性萎缩。术后2-3天开始肢体和关节的活动,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为辅,但需要限制颈部活动,保持颈椎稳定。随着病情好转,在护士指导下进行主动握拳,手指伸屈,腕、肘关节活动或使用吊环,下肢作股肌收缩、舒张,踝关节背屈、跖屈、足趾伸屈,腿上抬、内施、外展等活动。后期康复训练,主要是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训练根据对象特点具体考虑。一般拆线后就可开始逐渐下床行走,可先半卧位2-3天,再坐位2-3天,然后扶床站立。如截瘫不严重者,扶双拐行走后可到康复科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做康复训练,更有利于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术后戴颈圈3个月,直到植骨块融合[4]。
3. 出院指导
出院前1-2天,开始对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出院指导。①1个月内戴颈围或石膏颈围保护头颈部,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②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和吞咽难,有梗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即时回医院复查;③术后3个月,经拍X线片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动,然后再做颈部旋转活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若出现颈部不适时暂时停[4]。
参考文献
[1] 金敏华,蒋美琴*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 护理[J],现代护理,2001,((7)2:1-2
[2]俞霞,易琦*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02,8(10):937-938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52-02
外伤性截瘫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创伤,预后较差,而指导其康复训练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自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对65例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训练,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5例患者中男45例,女20例,年龄15~66岁。骨折部位:颈椎骨折15例,胸椎骨折28例,腰椎22例。
1.2康复训练方法:
将患者的康复训练护理大致分为早期、中期或轮椅阶段、后期或步行阶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将康复训练步骤及内容制成图片及图像让患者观看。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以加强对治疗的信心积极性。
2 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
2.1 采用变压充气床垫,定时翻身以预防褥疮,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吹蜡烛、吹气球等)、咳嗽训练。进行咳嗽训练时结合运用扣击振动法以保持肺部通气良好。
2.2 尿路康复可采用间歇导尿法,手压逼尿法或套储尿,并适当给患者增加饮水量,以防尿路感染或结石。
2.3 患者饮食要定时定量,经常更换花样品种,以促进患者食欲,同时食物应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粗纤维等。顺着结肠走向自上而下在患者腹壁上按摩,按摩时由轻到重,由慢到快逐渐加大压力和频率,压力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日按摩2次,每次5~10min,保持大便通畅。
2.4 对丧失运动功能的部位和肢体进行按摩及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挛缩和畸形。活动前后按摩关节周围的肌肉,在无痛范围内从近端到远端做全身关节的满幅度活动,每个肢体活动5min,操作要轻柔、缓慢而有节奏。被动运动训练,应每天进行1~2次,直至患者能够靠自己的力量保证充分的关节活动范围为至。活动前做一些必要准备,如用温水浸泡和擦洗关节及肢体,促进关节和肢体血液循环,使肌腱和软组织软化,便于活动。患者开始坐起时,可指导患者自行用双手活动双下肢,还可在双脚拴上系带,患者可自己拉着系带活动关节,而进行一些主动锻炼。
3 中期或轮椅阶段的康复训练
3.1 翻身、起坐及坐位平衡、转移训练:先用斜板或摇床逐日增加角度,然后靠坐、扶坐、逐渐主动地手扶床栏自立,其程序为卧位、靠坐、扶坐、自坐,4次/d,5~10min/次,按病情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患者坐起后一手支撑,另一手抬起保持平衡,然后改为双手抬起保持平衡。可与患者做接、投球练习,训练坐位动态平衡。坐位平衡满意后可利用滑板或上方吊环进行床与轮椅、轮椅与坐便器之间的转换训练。
3.2 增加肌力的训练:在保持脊柱稳定的原则下,所有能主动运动的肌肉都应当运动,使患者不发生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采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及抗阻训练,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运用哑铃、弹簧拉力器等简单器械,也可在床上坐位徒手或利用小型倒立架作撑起上身的练习。
3.3 中后期或步行联阶段:
对于可能恢复步行能力的患者开始进行以站立和步行为重点的训练,对于不能步行的患者进一步训练其轮椅上生活的技巧,加强残存的肌力和全身的耐力。当患者能自己控制上胸部,学会借助背阔肌使骨盆倾斜时,可行站立训练,让患者借助双腋杖下床站立或扶床栏站立,进而穿戴支架围腰、护膝练习站立,平衡迈步,其程序为扶床边站立、扶双杠站、扶人站、扶双拐站、自站,一般练习2~3个月。行走训练:以健康部位的肌肉带动肢体,站稳后辅以支具或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行走训练。其程序为扶双杠、扶双拐、扶单拐、自行走,4~5次/d,5~10min/次。在站立,步行练习未达到熟练程度时必须有人保护,护者位于患者后方,在患者失去平衡时及时纠正。
3.4 针炙治疗:针刺对脊髓损伤病人的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有明显效果[1],取穴时应取头部穴位和四肢阳径的穴位及一些强壮的要穴,使神径细胞的各种酶类活性增加,轴突运输加强,代谢旺盛,加速神径营养因子的转运,利于神径再生和神径功能的恢复或促进脊髓神经再生。
3.5 物理治疗:作为运动疗法的辅助治疗手段,如磁刺激[2] 、中低频脉冲电疗等。
4 结果
65例外伤性截瘫患者,出院后给予家庭康复训练、指导,经1~2年随访,有3例发生I度褥疮,1例发生轻度尿路感染,4例瘫疾肌体轻度肌肉萎缩,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本结果提示:外伤性截瘫患者有很大的康复潜力,如果能得到及时、合理、正确而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残存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不同程度地达到生活自理,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缩短康复时间,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脊柱脊髓损伤;护理;体会
脊柱脊髓损伤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共8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3例,男57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38.9岁。其中腰椎骨折61例,胸椎骨折11例,颈椎骨折10例,尾椎骨折1例,脊髓损伤伴截瘫5例,住院天数5~112 d,平均34.4 d。
2 护理方法
2.1 卧位 患者住院后必须平卧硬板床,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进一步损伤,并向患者详细讲解平卧硬板床的原因和重要性,以取得合作。如为颈髓损伤者,保持头颈中立位、平直位或10°~15°略屈位,行头颅牵引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倾斜角15°[1],未行颈椎内固定术前,由于颈椎不稳定,绝对禁止头侧位,术后以平卧位、左右侧卧交替,2h/次。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腰下垫5 cm以下薄枕以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弧度,使之不过伸或过屈,防止发生畸形及进一步加重骨折移位和脊髓损伤。 2.2 翻身 翻身不当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翻身应遵循的原则是保持局部固定,不弯腰、不扭转,护士用手托住患者肩部、臂部,使肩部、腰部、臀部三点一条直线。翻身后注意摆正患者肢体的功能位,双足垫砂袋保持踝关节90°,预防足下垂、关节畸形,白天1~2 h翻身1次,夜晚可适当延长时间,以保证患者睡眠。减少不必要的翻身,为患者擦浴、换药、注射等尽量与翻身同时进行。
2.3 尿路管理 尿路感染是脊髓损伤早期和后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反复尿路感染所致的慢性肾衰竭又是后期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脊柱损伤而致尿潴留,可采用留置导尿,导尿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密闭式集尿系统,为了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应避免导管和收集管扭曲打结,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应在膀胱水平以下,随时倾倒尿袋中的积尿[2]。加强会护理,保持尿道口周围清洁,用0.1%新洁尔灭棉球,从尿道口开始向外擦洗, 2次/d,每周更换尿管1次,并查尿常规,进行中段尿培养。
2.4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脊柱损伤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不能随意改变,骨突部的皮肤、皮下组织受压容易发生坏死,形成褥疮。一旦发生褥疮,由于支配皮肤的神经营养差,再加之发热、低蛋白症等因素,褥疮不易愈合。所以脊柱损伤患者预防应在首位,患者受伤后,骨突部用棉垫保护,也可用气垫床,每2 h翻身拍背,并用酒精按摩1次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无渣屑,任何褶皱都将增加局部压力,每日早晚护理时用温水擦洗全身,以促进血液循环。
2.5 呼吸道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因为长期卧床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颈髓损伤患者,因呼吸肌全部麻痹,造成的肺泡低通气、咳嗽反射障碍,分泌物在肺内沉积引起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利用各种方法促进痰液排出,是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有效方法。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流温度适宜,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协助并鼓励患者咳嗽、咯痰,每2 h或有痰时轻叩患者背部,以利分泌物排除,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各1支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可稀释痰液排除。
2.6 消化道功能紊乱护理 脊髓损伤后,躯体内神经功能发生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衡,患者常出现腹胀、肠鸣音消失或减弱,应进禁食3~5 d,必要时行胃肠减压、肛管排气或低压灌肠。多食富含纤维类的水果、蔬菜,多饮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防止大便干燥,3 d以上未排便者,应给予开塞露,必要时用肥皂水灌肠,大便失禁时可清洁灌肠,连续灌肠1~2次使大便一次排净。
2.7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损伤重,不能随意翻身,产生悲观情绪。我们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如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活动,满足其心理需要,耐心讲解与本病有关的健康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向患者说明病情及最好转归,认真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意义和效果,使患者树立康复意识,并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3 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需卧床,故早期康复护理是必要的。脊髓损伤后可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适宜的可积极预防皮肤的褥疮发生,防止由痉挛性瘫痪引起关节挛缩畸形;适度的被动活动可有效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减缓肌肉萎缩防止肌腱挛缩和关节僵硬[3]。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同时心理指导也非常重要,脊髓损伤患者的年龄大多数在20~40岁之间,损伤使他们致残对其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通过适合的心理指导,可使患者战胜疾病,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主动参与功能训练,大大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为尽快进入下一步康复治疗,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胡志英.脊髓损伤病人康复护理.黑龙江护理杂志,2004,4(12):42.
1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老年患者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最大93岁,最小60岁。颈椎病、颈椎骨折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折10例,胸椎骨折2例,锁骨骨折3例,上肢骨折6例,下肢骨折56例,股部金属异物1例,手压榨伤2例;除1例出现并发症外,其他均治愈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突然创伤致生活不能自理,预想不到的打击使老年人不知所措,心理上失去平衡,加上肢体的疼痛,情绪波动很大。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使其尽快适应患者角色,消除陌生感,待患者心理能接受这一事实后,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同类成功病例,增加其治疗信心。对于必须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术前、术后注意事项,使其对手术有全面的了解,情绪稳定,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同时,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体康复[1]。
2.2饮食生活护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生活环境、习惯改变,加之各种因素影响,易造成失眠,护士应注意夜间的护理操作,应尽可能集中进行。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不想给家人和护士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有意控制饮食,引起便秘等不良后果。对这样的患者应向其说明足够的营养是疾病早日康复的根本保证,饮食方面应给予易消化、优质蛋白质、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饮食要有规律,应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老年患者由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减少,常发生骨质疏松,致使骨折延期愈合或不愈合。因此应进食含钙高的食物,可同时应用适量的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和利用。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感觉迟钝,所以我们应加强巡视及基础护理,保持床单整洁,使患者起居饮食、大小便能及时得到满意的护理。
2.3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许多老年人平时看起来体健,但是本身机能减退,许多合并症未能被发现,由于创伤的刺激,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我们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的处理。
2.3.1高血压
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压调节功能降低,受伤后情绪紧张,均能使血压升高。应加强巡视,定时监测血压变化,遵医嘱合理用药,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2.3.2冠心病
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出现明显衰退,因创伤疼痛刺激更易增加心脏负担。伤后1d~2d,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的意识、表情,应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对剧烈疼痛患者及时给予止痛处理。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应动作轻柔,避免不良刺激。
2.3.3糖尿病
创伤的刺激常使老年患者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手术耐受力降低,伤后易感染、愈合差。所以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定时监测血糖、尿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保证胰岛素的合理应用,同时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2.3.4预防压疮
患者入院后,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平整。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订个体化防治压疮的护理计划,严格床旁交接班,根据Norton压疮危险评估表[2],对≤14分的患者建立床旁翻身卡,定时翻身,护士协助翻身后打勾签名。交接班时认真检查皮肤状况,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大小便、引流液污染的床单、被服,避免压力,剪切力,摩擦力等。对于拒绝翻身的患者,应向患者和家属讲明压疮预防的重要性,做好动态记录,对因病情限制翻身者,给予铺气垫床,减轻骶尾部压力,并教会患者三点支撑式活动[3]。
2.3.5预防呼吸系统感染
老年患者呼吸功能减退,再加上长期卧床或术后患者因手术疼痛无力咳嗽,易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应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指导和督促患者做扩胸运动和深呼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协助患者翻身时叩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嘱多饮水,适当加强补液,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同时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2.3.6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功能减退,膀胱黏膜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引起尿潴留,再加上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也会引起尿潴留。发现患者有尿潴留时,应先安抚患者的情绪,然后嘱患者挤压下腹部,下腹部热敷,听流水声等措施促进排尿,对时间过长或采取措施无效者,应在无菌操作下导尿。对留置尿管者要定时清洗会,定时更换尿袋,并保持引流通畅等措施以防泌尿系感染。
2.3.7消化系统并发症
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加之骨折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易出现腹胀、便秘,应指导患者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少食甜食和奶制品,以免引起腹胀。3d未解大便应酌情使用甘油栓、开塞露等缓泻剂或口服芦荟胶囊等润肠药物以防便秘[4]。
2.3.8预防静脉血栓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而卧床后血液流动更加缓慢,易形成静脉血栓。应指导患者对肢体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抬高患肢,并经常按摩患肢,以促进血流。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运动等情况,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4康复训练
多数老年患者骨折后,由于疼痛及担心活动后使骨折移位等原因,功能锻炼不积极。此时我们应耐心向其解释正确的功能锻炼不但可以促进患肢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还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鼓励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锻炼,远端健康关节的锻炼,骨折关节的锻炼等专科护理技能。
2.5健康教育
所有患者出院前,护士均逐项给予以下指导:①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演示正确的护理操作。②指导患者家属协助完成护理操作。③经监督,患者能在家属协助下完成护理操作且符合要求。
2.6定期随访
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者的康复情况,指导患者在家中的饮食及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