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科学课题研究

环境科学课题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科学课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科学课题研究

环境科学课题研究范文第1篇

一、会计环境是现代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

会计环境论是现代会计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是指人和事物周围情况和条件的总和。人和一切事物,必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保证一定的平衡关系,才能有利于其生存和发展。人虽有一定影响或改造周边环境的能力,但是有限度的,一旦过度,向自然或社会强取豪夺,必然遭受严重的惩罚。会计作为经济管理中的一个信息与控制系统,要得到生存和发展,也必须适应其客观环境,与其相关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相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促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对会计环境的重要性,当前人们已有认识,但对它的地位,尚有不同认识。有人主张,把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体系的开端;有人主张把会计环境作为处理会计事务的一个客观条件;也有人认为会计环境不应包括在会计理论结构体系之内。为了深入地对它进行研究,以取得共识,本文对会计环境的内容、地位与作用作以下探讨。

二、会计环境的内容

研究会计环境论,必须对会计环境的内容及其与会计模式的关系做一些分析。

(一)会计结构体系

会计环境是会计模式周围情况和条件的总和。会计模式一般指会计活动诸要素及其基本结构的有机组合,又可称为会计结构体系。对其组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①会计结构体系是由会计理论体系、会计工作体系、会计管理体系等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基本框架。②会计结构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会计职能结构、会计行为的基本特性、会计管理体制及其诸因素综合表现的总称。③会计结构体系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工作方式、会计组织三要素。④会计结构体系是指会计主体对会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理论依据、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帐务处理方式和方法。

以上四种表述方法,前两种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会计结构体系及其组成内容;后两种主要是指一个会计主体内部的会计结构体系及其组成内容。但对会计结构体系中所包括的内容要素,也是各不相同的。笔者认为,会计结构体系和会计理论结构体系是虚实两个方面。会计结构体系既有宏观的一个国家的会计结构,又有微观的企业内部的会计结构,还有中观的一个部门或地区的会计结构。如果把会计结构体系分为会计理论体系、会计工作体系和会计管理体系三个部分,虽然在理论上说得过去,但把它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则难以分别表述其结构要素的内容。因此,可以把会计结构体系表述为:会计结构体系是由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人员、会计法规、会计方法、会计技术和会计对象有机结合形成的会计模式。

(二)会计环境的内容及其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影响会计的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有:

1.政治环境。在各种不同的政治体制下,政府对各种经济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和侧重点。政治体制的不同,会计模式就有很大的区别。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拥有全部固定资产、土地和其他经济资源,很少有甚至没有企业财产的私人占有权,政府成为企业所有者和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政府规定的会计任务就是企业的会计目标。但是在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对企业实行宏观调控,企业会计目标自行决定,但以不违反国家法律、政府法规为前提。

2.法律环境。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也是影响会计工作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是设置会计组织和配备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事项的依据,也是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标准。我国西周时期的会计规范都规定在《周礼·天官篇》司会、司书、职内、职岁、职币等官吏的职掌之内。我国历代王朝的会计规范,均散见于政府的行政法规之中。进入民国以后,才制定颁布了单独的会计法。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秩序靠法律来规范,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职工群众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靠法律来维护,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也要靠法律来保护。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颁布了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有些国家还颁布了商法、公司法、证券交易法、税法以及投资、保险、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企业的会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颁布的会计法、政府财政部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的需要,拟定企业会计制度和内向型的管理会计制度。会计人员还必须学法、懂法,用法律来维护企业权益。如果开展对外经济交流,还要熟悉国际法和外国有关经济法规。

3.经济环境。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没有经济业务活动,它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会计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起来的。会计既反映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要求,又反映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经济愈发展对会计的要求愈高,这已被会计发展历史所证明。所以,会计人员特别要注意和关心经济环境的变化。各国不同的经济制度决定企业制度,而不同的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不同的企业会计模式。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就要建立与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同的企业会计制度。在规模巨大的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会计要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关提供会计信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还要向社会公众。商业秘密与会计公开的存在,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贸易的发展,境外分支机构的创办,多种形式的投资保险业务的兴起,房地产事业的开发,科技开发区的出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都在扩展经济业务领域,都要求会计人员去学习,去适应。

4.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会计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生产技术设备和收款设备的更新换代,不仅使会计工具和会计方法有了很大变化,也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满足了多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现代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对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会计工作予以适应。因此,现代财务会计是传统财务会计的发展;而现代管理会计,则是电子计算时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可以断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会引起会计信息输入、传送和使用方法的深刻变化。

5.自然环境。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过去由于长期孤立地上建设项目,很少考虑水源、大气、废物或噪声等环境因素,使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于是环境保护法规纷纷出台,环境会计、环境审计也应运而生。自然环境虽然和会计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对企业投资效益会产生巨大影响。推行环境会计已成为国内外会计界的共识。

三、研究会计环境理论,搞好会计科学体系建设

会计环境是客观存在,如能顺应环境变化规律,抓住机遇,处理好各种关系,就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变小利为大利。反之,如果逆境而行,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目前对会计环境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尚未引起国内外会计界的普遍重视。

1. 要正视会计环境与会计的关系。过去一段时期,由于把会计视为一种应用技术,或称管理经济的工具,会计环境常被忽视。事实上,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和法人实体,是不能脱离社会中的政治、法律、经济、科技、文化、自然环境而单独存在的。企业是会计的主体,没有企业和其所从事的经济业务,也就不需要会计。以上各种社会环境因素中,起基础作用的是经济,它是企业、也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会计的发展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会计搞不好,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制约经济的发展。如企业违法经营或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或破坏,就会被关闭,会计也因而失去赖以生存的载体。所以,要求得会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运用整体观,处理好与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2.要从发展观点分析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法制建设的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国际交流领域的扩展,必将引起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人员必须运用哲学观点,关注会计环境,采取正确措施,搞好会计工作,当好领导参谋,促进企业发展。

3.要以人本观点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已为国内外管理学、会计学界的有识之士所共识。会计部门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必须依靠会计人员处理好各方人际关系,做好会计公关。会计人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必要时,还要调查了解企业经济往来单位的经济实力和信誉状况,密切会计人员与各部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单位的关系,和企业全体成员一道,共同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服务。

环境科学课题研究范文第2篇

1 创筑数学平台,激发儿童想象空间

泛在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回归“自然的学习环境”,如今的学习过多地限制、狭义了学习的时空。因此,创想数学学习,我们要不断构建学习平台,包括学习元、知识群、知识云、学习工具、学习社区等功能模块,力图激发儿童的数学学习想象空间。

1.1 打造“有限开放、无限发展”的学习平台

我们在网站上开辟了“创想数学”专题学习平台,通过建立一个创想数学主题学习网站,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情境,儿童与教师在平台上实现基于丰富资源的交互式学习;“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E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创想学习社区不仅仅为教师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课件、教学设计、学习材料、示范课录像等教学资源,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元的阶梯课程:青苹果课堂、红苹果课堂、金苹果课堂。青苹果课堂旨在帮助学生奠定数学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红苹果课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潜能开发式学习,有魅力数学一\二\三、生活数学A\B\C、数学课题甲\乙\丙。金苹果课堂是以立足生命给养的探究创造性学习,开设有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创造之窗、时光隧道、生活我秀、魅力无边、我的定律等栏目,让每位学生在探讨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直接与间接的数学学习经验。

1.2 构建“智能交互,打破边界”的智慧教室

案例一:走进“创想数学”的智慧教室,这里的学生正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内容。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的学习有着十多种的选择:

可以走进虚拟实验室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用三角板分别量一量N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可以看看微课带给自己的启发;

可以透过网络看看英国的汤姆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内角和的发现;

更可以深入探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

……

创想数学课程学习活动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的。即学与教的活动要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不仅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多元化的选择更加符合儿童的学习的个性化和选择性,通过儿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2 创生课题资源,汇聚问题的家园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因此,在创想数学学习平台上,我们着力引领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儿童在这样的数学课题学习中实现“有创造”的数学学习以及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

2.1 营造“载体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

“创想数学”课程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将数学学习内容加以综合性、多元化、选择性、立体层的调节,呈现形式主要以视频、网络、多媒体、学习软件、微型课程包为主,教学中以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信息化、多层次、异角度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描绘,增强了学习的情境性、探究性、兴趣性、互动性和选择性。数学学习的内容不再单一,融合了科学、化学等学科要素,教学资源的组织以超链接和非线性方式进行,使得知识信息的组织呈现层次性网络状,让儿童可以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同身受,调动多种感官、积聚团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

2.2 打开“对话交互、共建共享”的学习时空

儿童的创想数学学习不仅仅注重诸如审美、品质、文化、智慧等外在特征,更注重引领儿童学会自主建构诸如联想、反思、想象、推理、归纳等内在学习能力的提升。

泛在学习环境架起了学习的时空,儿童在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展开探究、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这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样一连串的情境问题把儿童的思维牢牢地锁住,让儿童在问题情境中逐渐养成探究的习惯。创想数学课程学习内容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开发和儿童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还可以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更可以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内容,供儿童进行学习、评议、分析和讨论。

3 创维研究过程,踏上探究的旅程

创想数学课程就是要让儿童学会数字化学习,创想数学课程知识学习是儿童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和创造的过程。让儿童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课程学习不仅能使儿童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儿童建构知识、建构能力、建构思想。

3.1 形成“主动学习,创想无界”的学习模式

泛在学习环境是一种整合的学习环境,它整合了物理、社会、信息和技术多个层面和维度。创想数学平台的开通,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一个个体的存在,而是成为了一个“学习元”,即采用动态化、智能化、多元性的资源聚合方式,使学习元可以像一个生命体,在内部“基因”的控制下持续地发展和成长。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专题研究学习,方式灵活,可以让儿童汇总学习资料进行专题汇报交流,于是在我们的创想数学网络平台上增加了一个专栏:你知道吗?让数学与日常生活、数学文化、数学历史等紧密结合,引领学生探索客观世界,寻找客观规律。例如,①手机收费“全球通88系列套餐”选择的分析;②自行车与儿童身高的问题;③小动作大作用——谈改装后抽水马桶的节能;④游园路线;⑤安全疏散模型;⑥大课间儿童行进的最佳路线;⑦峰谷电合算不合算;⑧红绿灯的时间合理吗?等问题应运而生。它不仅包括数学的运算,还包括推理、分析、判断、选择、估算、统计、绘制图表、数据 分析、空间与图形、优化方案等诸多方面。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创想数学,关注了儿童泛在的学习需求与不同的学习特点,为儿童提供泛在的、适宜的学习支持,增强了儿童的学习体验,激活了儿童内在的潜能,构成了儿童创想化、个性化、实践化的学习模式。

3.2 构建“主题贯穿、立体开放”的课程模型

数学中有探究、数学中有图画、数学中有艺术、数学中有成就、数学中有神奇、数学中有美丽,学习数学也要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通过以泛在计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以泛在的学习支持满足儿童泛在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的学习需求,使儿童随时随地能够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获得学习资源与相关学习支持。在学习平台上生发出了一个个立体、综合、开放的以主题为载体的课程。

在泛在学习环境下,我们的创想数学学习以创想主题为链接的中心点,在儿童经验范围内提供一个组织的主题,让儿童能探索、解释及参与涉及多学科目标的学习活动。主题的选择可以由儿童讨论产生,也可以由教师组织进行。

环境科学课题研究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key measurement,which has already promoted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college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nfluenced th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directly. This paper discussed teaching method improvement,special teaching content and versatile teaching forms,whichgot tested by questionnaire,and finally practice testified that these measurements increased the teaching effects.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教学效果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teach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181-01

0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普遍开展了形式各异的环境教育[1],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在全校公共选修课程中开设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推进高校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2]。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全球环境问题,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境使命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其涵盖内容广泛[3],授课对象专业层次多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1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以专题形式授课

由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而目前我国多数大学都将其作为选修课开设,学时数相对较少。必然要求对讲授的内容做到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我们在查阅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筛选了以下几方面的素材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同学:(1)列举出你认为的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2)全球环境问题。(3)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问题。(4)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5)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6)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7)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措施。(8)物理污染、微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9)公害事件介绍。(10)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11)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工业园区。(12)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13)当代大学生如何肩负起环境使命?由于所讲的内容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及以后的工作密切相关,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以专题的形式紧密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多样化的授课形式,转变教学主角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填鸭式的,课堂上始终是老师作为主角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记,其缺点是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尝试了让学生当主角的授课方式,每学期拿出3-4学时让学生分组准备材料进行课上讲授,由同学和老师共同打分并记入平时成绩。同学们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讲到精彩处常常博得满堂掌声。一次一名学生在用多媒体讲解时假想了一个奇特的沙漠耐旱动物,虽然已经过去几年了但我仍然记忆犹新。在每次课前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本周内发生的环保大事,可以口头的形式、或者制成幻灯片到前面来讲解,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同学还可以让他们写在纸上交给我,下堂课由我讲给同学们听。此外还采用了课堂讨论以及定期布置小论文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3调查与专题讨论相结合

当前我国高校以公选课出现的环境教育多数都是缺少实践部分的[4],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实践项目供学生来完成。这种活动一方面可以填补实践教学的空白,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保护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4灵活公正的考试方式

为了保证多数同学都能顺利地拿到学分,很多学校都将选修课的平时成绩提高很多,有的甚至达到了50%,此外由于选课人数众多,如果仅凭考察出勤和作业等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公正客观评价学生带来了困难,而将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实践环节纳入考核标准,比如积极主动发言的就要增加平时分,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需要卷面考察的部分应避免单纯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可以防止学生到网上直接下载论文蒙混过关。由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门大学里的公共环境教育课程而不是专业课,面向的学生来自多个专业,知识背景相差较大,所以试题的内容应当难易适中,深浅得当,既要覆盖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也要突出一些热点问题,可以多设置一些灵活多样的题目,如结合环境热点问题的材料分析,可有多个答案的填空题等等。

5教学效果的检验

为了检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效果,我们设置了一套基本知识测验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课程进行到2/3时发给同学,每名同学领取两份,其中一份自己回答,另外一份拿给没选本门课程的同学来回答。以2008年和2009年统计调查结果为例。

2008年和2009年参加选课同学获得高分人数明显多于未参加选课的。以2008年为例,选修本门课程的有5人获得满分,64%获得80分以上成绩,60分以下的仅有6人;而未选修本门课程的无人获满分,仅有15%获得80分以上的成绩,55人在60分以下。2009年数据显示:学生整体环境意识有所提高,选课同学中有8人获得满分,80分以上人数增加到72%,而未选课的同学中仍没有人能获满分,获得80分以上成绩人数达到了25%;与2009年相比,无论是选修还是未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其不及格率都有所降低,但未选修本门课程的不及格率仍然较高,远远高于学习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同学。

参考文献:

[1]阮俊华,张志剑.高校环境教育促进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社会构建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34-36.

[2]杨淑萍.案例教学法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0(5):92-94.

环境科学课题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 大学英语 学习动机

1.引言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和普及。在这种条件下,大学教育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除了网络教学手段本身的优化及大学教师教学技术手段的提高外,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激发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已成为大学英语改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研究现状

Dornyei提出了动机策略的定义,认为为了促进学习者达到积极性效果而有意识地采取的动机行为的目的在于激发、强化、保持学习者的动机,防止其受到其他竞争的影响和削弱。Gardner和Lambert把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或“归附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以区分学习者为达到和本族语使用者进行交际与交流而进行第二语言习得的愿望和学习者出于某种目的或实际需要而掌握某―第二语言习得的愿望。根据学习者本身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学习欲望等内在因素和影响学习的环境等外来因素的区别,Crooks和Schmidt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两种。Strong和Savignon通过实验调查得出成就感与动机联系紧密的结论,这种动机被称为结果型动机或成就型动机。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开始关注动机教学策略的课堂使用效果。徐智鑫和冯新华通过对3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融入型动机、情境态度和工具型动机导向对学习动机有直接影响。季明雨就英语教师对学习动机策略的看法和他们在教学中对动机策略的运用进行了调查,认为大学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有效地运用动机策略激励学生,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刘蕾蕾认为只有解决学习动机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阮先凤和陈春燕的结论是:有效的课堂要把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结合起来看,给学生创造适宜的语言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使课堂语言学习充满乐趣。

3.理论基础

作为学习者内部促进自身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驱动过程,学习动机能够激发、维持、制止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需要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把学习变成主动、积极、独立地进行自身知识构建的过程(朱郑州,2006)。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提出了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他认为人们在分析成功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属于内部因素,任务难度和运气属于外部因素。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决定了看待自己的方式。如果学习者把学习成功归因于能力,而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就容易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即使学习失败,也不会产生消极影响。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1986年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项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的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习者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成就动机,并且自我效能水平感和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受益于自身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成就动机,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随着对动机理论进行更细致深入的研究,成就目标理论的出现,也就是目标定位理论的出现,将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结合在一起解释个体的成就意图,反映个体对成就情境的认知倾向。根据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不仅是简单具体的目标,而且包含有关目的、能力、成功、努力和标准的观念(Weiner 1979)。目标的设定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学习技能,那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更大;而展示自己能力、获得别人赞许的目标设定对个体的学习推动作用就会相对较小。

4.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的学习动机策略

在信息化的大学英语学习环境下,英语学习者在置身于海量信息、相对陌生的学习媒介及开放性的学习环境的同时,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受到一定的干扰,从而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增强教学效果,通常采用电子课件、学习平台等多种多媒体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除了教学设备和方法的提升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在教学内容上增添实用性强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开拓教学资源,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接收适合的教学内容,开展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既给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便利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散学习者注意力的可能性。因此,应根据学习动机的理论基础,加强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提高。

4.1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的自信心更强,有能力应对不同的课业任务,并且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是培养学生使用更多有效的学习策略,增强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强化学习效果。首先,学习者对学习速度的认识会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如果学习者在真正掌握学习内容之前就过早地认为自己已经学会,那么当学习者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迅速放弃,感到无助。如果学习者认为学习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他们学习的时候会采用各种学习策略,不断学习,直至自己真正掌握学习内容(Kardash & Howell 2000)。另外,学习者对学习能力的看法不同对学习者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有影响。如果学习者认为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遗传决定的,那么他们就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较为容易且成功几率较大的学习任务,而面对复杂较难的学习任务时,就会较容易放弃。相反,如果学习者认为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并且是可以受自己控制的,他们将会选择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并且持续努力直至成功(Schommer 1994)。

4.2加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双重培养

在多媒体网络大学英语的课堂中,大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学习者的融合型学习动机和内在动机,还要激发工具型动机和外在动机。部分大学英语学习者是在没有真正认识到英语学习重要性的情况下被动地展开学习的,因此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还有部分学习者完全凭借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自由地展开学习,不在乎学习效果。因此,大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民俗文化、电影歌曲等,培养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另外,还可以根据英语在学业成绩中的比重及在今后深造或者工作中的用处,增强学习者的外在学习动机。之后及时对学习者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巩固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

4.3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策略的使用

面对海量网络资源,作为肩负着学习任务的大学英语学习者来说,尤其是首次交出网络学习的学习者来说,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改善学习状况并提高学习质量。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的培养应该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学会选择并使用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网络课堂中,学习策略的培养可以分为以下三步:一是将策略性的知识如单词语法等内容以命题网络的形式把它们纳入个体学习架构中,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二是引导学生应用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与此相应的学习策略支配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性的内容逐渐被转化吸收。三是加强学习策略的使用和验证,使学习策略完全支配学习者的学习,并且学习者成为学习策略的熟练使用者。另外,还要将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结合起来,促进学习策略的内化,使学习者把学习策略转化为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5.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运用各种动机激发策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关注激发策略的有效性,促进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理论研究结合教学实践的方法,探讨如何将外语动机激发策略理论运用于信息化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的实践,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机,进一步深化外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朱郑州,等.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因素与网络学习质量的提高[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6:13-16.

[2]Weiner B A. Theory of motivation for some classroom experiences, Journey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9.

[3]Kardash, C. M., & Howell, K. L. (2000). Effects of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nd topic-specific beliefs on undergraduates’ cognitive and strategic processing of dual-positional tex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2, 524-535.

环境科学课题研究范文第5篇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课题研究,现将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述

“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是指充分利用“班班通”软硬件资源,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适时、适当、适度地运用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班班通”“通硬件”是基础,“通资源”是关键,“通方法”是灵魂。本课题研究将依托我校已经初建起来的校本教学资源库,实施常态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教学,将“通方法”作为“班班通”的落脚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索信息化教学策略与模式,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升“班班通”项目实施效益。

二、研究工作进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课题研究。

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王斌、徐大梅、马昌福等组成;设立了以县教研室、中心校专家组成的课题研究顾问组,庐江县教研室主任刘典松、庐江县电教馆馆长马春霖、教研室副主任张正标、教研室副主任程昌生、电教馆副馆长贺建军、庐城镇中心校校长余韶华、庐城镇中心校教研员钱梅等作为顾问亲自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给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与帮助。经过课题组成员充分酝酿、讨论,制定课题奖励制度、考核制度、考核细则等管理制度,保障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开展。2014年3月,吸收了周春林、王东霞、、刘朝户、张伟、林园丁等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到课题组,壮大队伍,充实课题组力量。

(二)加强培训与理论学习,支撑课题研究。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课题组成员一直坚持理论学习,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理念,并将理论学习与平时教学相融合。课题组负责人在网上购买了大量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供课题组成员借阅学习,凡课题组成员获取的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优秀文献资料,均共享学习,相互交流;凡能帮助课题研究的书籍,课题组成员均可自行购买,凭发票报销。课题组还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专题学习、研讨,印发了信息化课堂教学结构理论供教师自学,还召开了翻转课堂理论和策略专题学习会议,这些举措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使课题研究工作始终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提高了教师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整体认识,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得到了更新,从而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为保障课题研究工作,加大研究性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课题组成员信息技术素养,先后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校级培训、PPT知识培训、“班班通”畅言智能语言教学系统软件使用培训、课件制作专题培训、学科主题社区教学应用专题培训、云平台教学应用专题培训、资源搜索培训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等培训活动,想方设法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安徽省电教馆举办的“2014年全省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视频课例大赛”培训会、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等,要求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之后,撰写培训心得,挂在校园网上,供课题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理论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训,多渠道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所增强,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有所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运用能力有了相应提高。

(三)扎实开展研究工作,推进课题研究。

1.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数据。在课题开题之前,以庐江县城南小学为例,开展“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状问卷调查,对庐江县城南小学“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具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访谈、考察等形式,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分析并探索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或建议,力求让“班班通”真正走向教学应用,让信息技术真正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整体提升,并为该县乃至刚步入教育信息化的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按时举行开题报告,有序稳步推进研究。2013年12月1日,我校隆重举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会;开题后,立即召开课题计划、方案研讨专题会议,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进度表;2013年12月,开展“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讨课活动;2014年1月,召开课题研究学期总结会。

在2014年上半年,着重进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究。扎实开展以下课题研究教研活动:参与互动课堂教学视频课例大赛;开展课题研究专题会议;与庐江县泥河镇沙溪小学、合肥市黄山路小学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召开“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细化、分解暨课题研讨课活动安排工作会议;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围绕课堂制定的目标重点进行实践探索,定期开展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讨课、教师信息化大赛等活动;召开“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讨教学评议会议;在城南小学云平台开展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讨课教学评议,在此过程中注意收集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不断丰富学校课件资源库,供全校教师使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相继召开课题研究学期总结会议、课题研究推进会议等。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推进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地稳步进行。

3.制订课题计划,记载课题研究进程。课题组制订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加强课题组教科研的开展。每个学期一开学就由课题负责人拟定教研活动,提出课题组的研究计划,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与进度,然后课题组全体成员根据总计划安排,根据教学学科与年段在个人课题记载册上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人的课题计划,以便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次开展教学,完善个人课题记载册,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平时注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探索“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认真撰写教学研究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典型案例和反思等,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常态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做好课题改进阶段性研究总结,为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实验数据和资料积累。

4.积极参加信息大赛,催生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以国家级课题《“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研究为契机,积极开展了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作品申报、评比活动,共有8件作品在2014年全县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奖,张雁老师执教的课例《大自然的文字》获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三等奖。2014年8月,共推荐24件学术作品、3个个人空间参加庐江县2014年电教学术作品评审。

(四)开发学科社区,建立互动平台。

我校开庐江县乃至合肥市先河,依托课题研究,建立了基于开源软件Word Press的庐江县城南小学学科主题社区,学科主题社区运行于新浪云计算平台(简称SAE)(浏览地址:http:///),该主题社区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是一个综合学科主题社区,师生可非常方便地进行注册与站点后台管理,师生、生生能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活动,多学科交叉,具有综合性、交互性、智能性等特点,模块管理功能强大,有“教师频道”、“学生频道”、“书香校园”、“互动平台”、“协作学习”、“在线投稿”五大功能模块,能实时发表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主题社区有着强大的邮件管理系统,能实时发送提醒邮件,实现有效交互。学生可通过“网络课堂”、“在线学习”、“答疑解难”等,实现师生、生生、学生与媒体等互动,学生可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学件、答疑解惑等开展探究性学习、协作化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投稿发表习作、日记、数学小论文、英语短文和提出疑难问题。学科主题社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新颖,页面精美、大方、清新,实用性、参与性较强,成为师生共成长的对外展示交流互动平台。该学科主题社区在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学科主题社区类唯一的一等奖。

三、研究工作成效

通过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研究城南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初步建立了校本教学资源库;逐步提高了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多渠道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多途径进行练兵活动,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行动研究;建立了基于Wordpress的专属校本学科主题社区。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班班通”真正走向教学应用,积累了一些有效整合教学案例,正在探索“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策略,努力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截止到2014年8月,课题组第一负责人李斌研究论文《追寻充盈智慧的数学课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课例类二等奖;课题组第二负责人卢凡在2013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应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建立的学科主题社区在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学科主题社区类唯一的一等奖,制作的课件《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在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课件类二等奖,《“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现状调查分析》研究论文获县一等奖。课题组成员近10篇研究论文在县、市学科论文评审中获奖。课例、课件、学科主题社区、博客等10件作品在庐江县、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奖。张雁老师执教《大自然的文字》课例荣获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全国三等奖。

四、研究工作反思及努力方向

(一)“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一切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种媒体,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式教学。

(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演示工具,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高层次地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之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评价等。“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体现在将信息技术适时、适当、适度地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以能否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有效”的唯一检测标准,杜绝任何形式的“机械电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不可演变为单一的计算机课件演示教学。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主体是学科,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抹杀学科教学的特点,什么内容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完全由教学的需求确定,应避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杜绝任何形式的滥用,信息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不能“为用而用”,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互补,取得最佳效果。

(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提高教师整合素养的核心,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涵盖目标的确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习效果的考察。

(五)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能不用、不得不用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不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不能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只有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强有力工具,让信息技术适时、适度、适当地融合于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让“班班通”真正走向教学应用,让信息技术真正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