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医学信息;资源建设;资源共享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科技文献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是国内外普遍关注并积极推进的重要课题,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呈现出跨地域、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医学信息资源建设是通过医学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从而促进医务工作者或医学科研人员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理解、认识与分享[1]。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医学信息服务机构的核心工作内容,随着医学信息的不断更新,其内容繁多与重复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提高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2]。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是指当前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采集、开发、组织与整理的与医学相关的信息资源,主要依托互联网存在的医学信息资源,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信息资源[3]。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经采集、整理与加工,可存取并满足人类医学知识的各种医学信息的集合,是依托互联网存在、与医学相关、可下载存取、可编辑整理的信息集合[4]。

1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的特征

1.1医学信息急剧增长,资源类型多样随着数据库技术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急剧增长。相关文献显示,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占全部学科文献的第一名[5]。医学信息资源载体类型逐渐增加,包括中文文献资源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外文文献资源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等)、各种电子出版物及网络医学信息资源等[6]。1.2医学信息内容分散重复、交融渗透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形成医学信息学、医学文献学等新的学科。医学信息学是指医学科学与信息学相互渗透交叉的结果[7]。1.3医学信息代谢频率较快,半衰期较短相关文献表明,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半衰期约为4.8-7.7年,最短则仅为3年,而其他学科信息的半衰期为5.0-16.1年[8]。

2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的建设

2.1完善医学信息大数据环境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检索手段更为灵活与简便,注册用户通过互联网充分感受医学信息资源检索、下载与利用期间所带来的方便性,从而提高了医学信息服务的水平。医学信息资源建设需不断完善检索体系与下载速度,并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信息系统机制[9]。2.2重组学术信息交流体系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促进图书情报技术体系的发展,同时对图书馆运作提供信息环境的重组,因此医学院校、医学研究机构、医学信息交流环境、医学信息服务商与图书馆等机构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Elsevier,Springer,JohnWiley等出版商逐渐成立与完善期刊数据库、图书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全文数字化文献数据库,并向用户提供免费检索服务[10]。部分出版商将集成数字化文献服务体系逐渐替代文摘索引数据库,其中集成数字化文献服务体系通过融合检索传递系统与全文期刊数据库,改善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质量[11]。UN-COVER,EBSCO,ProQuest等文摘索引或书目服务商建立并完善了全文数字文献数据库,提高了医学信息资源的检索质量。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医学文献检索逐渐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教学活动中,大量检索工具日益丰富了医学信息资源,不断改进了集成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检索技术与信息组织能力[12]。医学科研工作人员通过项目网站大量学术信息资源,并在数字化学术交流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指利用互联网,医学工作或学习群体共同享用医学信息资源的行为,有助于医学信息资源较为方便与经济的运用。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期间投入与产出的比值[13-14],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是指利用、采集医学信息资源所付出的人力、费用、资源与医学信息资源被利用后所带来的有益于社会的广泛结果的比值,体现在新服务产生的经济收益、新信息产品产生的经济收益、节省时间产生的经济收益与节约资源产生的经济收益[15]。与其他市场经济效益相比,医学信息资源共享是服务于大众,以产生社会效益为主,并产生间接性的经济效益[16]。因此,对于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的监测是医学学术界与医学理论界的研究难点。医学信息资源共享是以医学院校与医学信息研究所为依托,并以上述机构为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节点,充分利用全国信息中心开展信息服务,同时,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建立医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17]。医学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主要分两个层次进行:医学图书馆、医学信息研究所参与文献传递、国家科技文献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CALIS)服务,参与国家科技部关于“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项目,构建医学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从用户角度分析,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积极效益可表现为信息用户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采用较低的投入成本采集更多高质量的医学信息资源[18]。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近几年建设了广东医学数字图书馆共享服务平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整合省内现有的医学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资源库,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面向全省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体系和网络快速传递服务体系。数字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采用“资源、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模式,提供一站式自主检索及全文获取、远程医学查新及引文咨询、参考咨询、深层情报分析及推送、原文传递等专业权威服务。数字图书馆与各地医疗机构图书馆(室)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形成以广东医学数字图书馆为中心(中心馆)、各地医疗机构图书馆(室)为节点(地方馆)的星状结构。中心馆与地方馆免费共享数字图书文献资源和文献服务,地方馆像访问本地一样方便地获取中心馆的资源与服务。医学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是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活动之一,截至目前,已经成功构建外文医学全文分类数据库、医学古籍数据库、医学导航数据库、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医学视频多媒体数据库等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作为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产品,其主要投入为技术成本,包括信息包装成本、信息传递成本、信息更新成本、信息日常维护成本与信息技术装备等。文献传递服务还包含文献发送成本、用户搜寻成本和等待成本3个经济成本组成部分。用户所需文献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用户,最大程度上减少用户搜寻成本和等待成本,是目前文献传递服务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另外,通过数字图书馆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统一为全省医务人员提供医学文献信息资源,从而降低了各基层医院的采购成本,减少了重复采购的损耗,为政府节省了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同时,基层医疗工作者将获得适合其自身的丰富医学信息资源,减少了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继续教育的费用。

4结语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创新

1 引言

医院图书馆是为医疗、科研、教学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医院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设备,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医学文献信息资源,以科学实用和便捷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充分满足医务人员的信息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文献资源共享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点和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但要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文献资源共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佛山市医院图书馆现状

2.1 课题调研结果

广东省医院图书馆委员会在2008年进行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的立项课题"广东省医院图书馆情况调查"中,对全省21个地级市共270家医院图书馆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馆馆藏资源总量偏少,平均每馆只有1.3万册,文献资源结构不尽合理,自动化建设与管理、图书馆设备、经费投入、人力资源等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离图书馆现代化所要求的资源数字化、管理信息化、传递网络化还有较大差距[2]。作为的后续研究,广东省医院图书馆委员会于2011年1-12月再次进行了深入调研,探索现行医疗体制下符合医院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3年 前的课题数据相比,在馆员数量及其素质结构、经费投入 与设备、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信息资源的利用与服务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具有研究生和本科学历馆员的比例分别为8.139毛和23.179毛;高级和中级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13.829毛和39.439毛;总体经费投入数额增长9.8%,有26家医院图书馆年度经费达到60万元以上;馆藏医学文献总量增长13.269毛;数据库资源建设与共享水平提高了16.689毛。但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全省前茅的佛山市情况却不容乐观。目前该市共有"三甲"医院图书馆4家.除佛山市中医院外,其余几家均为综合性医院图书馆,"二甲"医院图书馆(室)约30家,镇以下医院或社区医疗中心几乎未设困书馆(室),医务人员查找医学文献信息相当困难,导致医学新技术和新方法难以普及,阻碍了医院整体医疗与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2现状

(1)工作人员少,不能提供优质服务。各馆工作人员数平均不足3人,基本上未按《广东省医院图书馆管理规范》所要求的根据医院等级、总编制人数、床位数、资源、数量和服务项日等要素来配备相应的图书馆工作人员。(2)馆员学历层次不高,无法开展高层次情报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水平较低,未能按照合理的学科结构比例配备图书馆学、医学、外语和计算机等专业人员。2011年的调研显示,仍有68.7%的馆员未达到本科学历,46.759毛的馆员仍为初级职称,尤其缺乏医学图书情报专业或医学专业的高学历人才。(3)投入经费不足,数据库及其相关设备购置不全。投入经费十分有限,高的年均约10万,低的则1-2万,30万元以上的不多见。医学数据库购置不全,电子版图书和纸版书刊文献的品种、数量、质量均无法保障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求,无法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实体和虚拟馆藏体系。图书馆办公和服务所需的各类设备也相对缺乏。尚未建立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各馆间不能互联互通。各馆间相互信息闭塞,缺乏总体合作与共建、共享的意识,尚未建立一种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医学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各馆自成体系,总体利用率偏低,经费的消耗与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无法成正比。(4)服务效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多数馆仍以传统书刊借阅服务为主,多元化服务还不完善,尤其是参考咨询和医学情报服务水平不高。截至2011年12月,几乎所有馆都未正式设立学科馆员,缺少经常性的二、三次文献信息服务,课题跟踪文献信息服务开展不普遍、不专深,实体和虚拟馆藏信息资源的更新跟不上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难以满足读者全方位和深层次的需求。

3 佛山市医院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发展的不均衡性鉴于各馆原有基础建设、地域、隶属关系、经济效益和领导重视程度等差异,各馆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甚至同级馆(室)间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由于现行医院管理体制的制约,发展较好的馆也不能主动给予发展较差的馆以业务上的指导和帮助。

3.2 发展的滞后性总体看来,医院图书馆办馆条件明显不足,"三甲"医院馆情况稍好些,有一定面积的馆舍、2-3万册的藏书并购置了常用医学数据库,但与医院专业科室比,发展仍属缓慢。"二甲"以下医院馆(室)普遍缺乏必要的信息资源,与医院医疗、科研、学科建设的发展相比反差很大。有的医院近年来在学科发展和某些专科领域已达到省内甚至国内先进水平,而其图书馆的发展却还停留在10多年前的水平。

3.3发展的局限性由于各自隶属关系的不同,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完全立足于自建自用,封闭管理,"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式和"小作坊"发展模式,导致了信息资源的极度分散和信息服务水平的低下,成为医院图书馆多年来难以突破的瓶颈。

3.4 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医院图书馆的深入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馆藏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高端的专业人才[3],而这3要素的实现又与医院管理者的重视程度、经费的投入力度和馆员的业务素质密切相关。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往往将主要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医疗和科研的发展中,但留给图书馆的预算却少之又少,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也很难被招聘入院。资金、资源、设备和人才的缺乏使医院图书馆发展"先天不足",失去了与医院其他专业科室同步发展的机遇。

3.5信息资源总体利用率偏低市内各医院图书馆都难以仅凭一馆之力实现文献资漉建设的"3要素",各自为政、封闭发展的结果是缺乏统一的医学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区域内各馆信息资源不集中、不全面、不系统。

5.5 构建区域性多学科医学信息共享空间医学信息共享空间实质上是一种动态的信息服务模式,是一种比较完善的信息保障体系,有利于医疗合作、科研交流,是一个以医院图书馆为物理载体,为医院读者提供信息资源、咨询服务的综合性空间[叫。在区域医疗中心构建这样一个医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形成集传统医学交流方式和网络交流方式之长为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可以极大满足区域内医学读者的需求和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灵感。对医学读者群体的调研结果表明,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能汇集完整信息资源而又方便使用的公共医学资源平台。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空间要汇集所有重要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医学电子图书、医学视听及影像资料,还需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导航、跨库检索、开放链接和远程访问服务系统等知识管理和应用方式。区域中心医院图书馆的最重要任务是为每位本区域内医疗机构的读者提供高效信息导航和高质量知识产品,同时在信息获取能力方面给予读者以技术方法的支持[11]。

5.6 馆员与科室兼职信息员互动式服务模式医院是医学专科人才聚集的地方,需要提供信息服务的人员众多,图书馆员即使素质再高、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使医院每位读者都得到细致和周到的信息服务。可以根据各医院的规模和医务人员数量,由医院职能管理部门牵头,从各专业科室挑选1-3名求知欲望强烈、对医学信息学有兴趣的年轻医务人员,由图书馆员分期分批对他们进行中外文医学文献检索、网络医学信息搜寻和各种医学数据库使用及文献阅读疗法等方面的培训,使之成为各自科室或部门的兼职信息员。医务人员遇到有关信息搜集和查询等方面的问题时,可首先向本科室的兼职信息员救助。图书馆员与科室信息员之间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图书馆员可随时下到临床科室同信息员一起协商解决。通过学习与实践,兼职信息员有可能成为未来医院学科化服务的好助手,图书馆主导的医学信息服务将由于他们的存在而得以延伸。新是医院图书馆走出困境的最佳途径,区域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各医院馆藏的重要补充,可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和快捷的获取途径。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区域医学文献资源共享,还将面临诸如资金、人员、技术、管理体制和业务规范等多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团结协作,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就必定能实现医学图书情报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6 结语

参考文献

1赫宁,穆靖.网络环境下医学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8):73-75.

2陈励和广东省医院图书馆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1].图书馆论坛,2009,29(1):61-63

3黄文静,左红梅,郑小玲,等.深圳市医院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系统项目建设方案[1].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9(9):31-35.

4何韵.多校区馆藏资源发展及管理策略研究一一-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JJ.图书馆建设,2010,(11):46一49.

5屈义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JJ.图书馆论坛,2005,(6):305-307

6曹世君.教学医院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合共建模式[J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17(4):44-46.

7郝继英,刘铭,张利,等.从临床医学馆员到信息专家:医学学科馆员的发展和启示[J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9(5):22-24.

8孔海波.临床医学馆员模式探讨[J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16(1):36-38.

9黎晓华.南充三高校联合建馆鱼议[JJ.科技信息:学术版,2010,(5):105-107.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资源整合;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1-0025-02

医学科技资源的整合是创造医学科技成果,推动整个医学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针对北京市医疗卫生科技资源特点,加快资源整合对促进北京市医学领域的科技发展,满足首都医疗卫生事业有重要意义。根据我们长期参加北京医疗卫生领域科技管理的实践和经验,结合北京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特点,我们对北京地区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一、北京地区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的主要影响因素

北京地区科技资源的密集程度国内仅有,国外也罕见。但是医学科研成果及竞争力与国外同行比较仍处于明显劣势,北京地区医学科研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待提高。北京市经济发展迅猛,科研投资规模扩大,北京地区医疗科技资源的配置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北京地区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需要解决和关注的三个问题:

1.条块分割,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北京地区43家医学科研机构,从隶属关系看分别隶属为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国家和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此外,清华、北大、首都医科大学等大学掌握大量的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总体来说隶属关系上类别层次较多,给整合资源带来一定难度,加上信息渠道不畅,出现大量科研项目重复立项、科技资源投入效率低下、科技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2.中央与地方医疗卫生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三甲医院是北京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北京地区三甲医院共有62所,其中隶属于北京市的28家,占总数的45%,隶属于中央的34家,占总数的55%。中央机构实力雄厚,整合中央资源为地方服务意义重大。大量中央科技资源从事基础研究,而地方卫生科技资源配置关注的是科研成果应用,提升科研对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支撑能力,提升区域内居民的健康水平是地方科技发展的核心目标。因此,应从北京地区医疗卫生科技发展需要出发,有效地配置中央在京科技资源,使其在科研链条发挥应有作用。

3.医学科研机构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科技合作机制。各个机构之间没有形成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不能在业务上优势互补,更没有形成集群优势和集群效应。科技资源共享意识不强,缺乏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无法有效对临床资源中的信息资源和病例资源进行整合,整合专家资源也是北京地区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可行性及三种模式

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属于公益服务,大部分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活动属于公益产品,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是科技资源整合的实践者和决策者,在区域科技发展中担负重要责任,在科技资源整合过程中发挥全方位的作用,主要在三个层次上发挥作用:资源整合战略规划者、组织协调者和具体操作者。具体发挥三方面作用:

1.政府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战略模式,战略层面的导向作用。政府作为战略层面资源整合决策者,它对资源整合的范围更大,它不仅可以对本地区市属资源进行协调和整合,而且可以对北京地区其他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这足以体现战略层的重要价值。整合更具有深度,通过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引导科技投入的方向,整合优质资源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在北京市科委制定《北京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健康市民专项的实施将把更多的资源从项目转到专项,形成以专项为基点的科技计划管理格局,有效地调动科技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

2.政府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协调模式,协调作用。政府作为协调者,通过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协调,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实现对资源的跨部门和组织协调,在协调的过程中资源整合效果得到突出体现,有助于切实解决一项重大社会问题。在科技促进市民健康方面,通过支持卫生局等主管部门承担或参与重大项目,从立项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中充分协调卫生主管部门,实现科技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目标。这种模式在不破坏传统科技体制基本模式的情况下,有计划地与中央科研机构、各主管部门同理合作,实现科技资源合理配置。

3.政府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组织模式,组织资源整合。政府的科技主管部门也可以作为资源整合的操作者,运用项目、政策、机构、经费等手段,整合科技资源。(1)在整合方式上,发挥市属医疗卫生领域科研机构的平台作用,通过项目促进市属医疗卫生领域科研机构的发展,使其成为汇集资源、推进地方科技发展规划的主要力量。(2)通过项目组织方式创新,促进各医院之间、医院与大学和国有研究机构之间的资源整合。在项目组织过程中,科技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组织者,通过重大项目组织引导北京地区各类资源汇聚和整合,如2002年北京市科委资助的肝炎的重大项目,以佑安医院为主要负责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探索出了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模式,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整合措施及其建议

北京市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区位优势、构建复杂和多层次科技计划体系,完善科技计划制定程序及项目管理方式整合本地区的科技资源。

1.构建复杂和多层次科技计划体系,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资源。构建复合型科技计划体系就是在总的科技计划下设各类子计划,各个子计划在总科技计划指导下完成。通过设立基金计划作好与国家科技计划衔接。吸引国家科研成果落地北京,基金计划可以分为种子基金和果子基金,引导吸引优质资源。

2.开展科技计划前的充分调研工作。区域科技计划直接决定政府科技资源投入方向,在制定科技计划之前应开展充分的科技需求调研。科技管理部门应提高挖掘需求和信息的能力、渠道、网络和工作模式,确保科技需求的把握准确。对本地区医疗卫生领域的主管部门如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委员会等多个部门进行调研、对产业界和学术界进行调研,形成区域科技发展计划。

3.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水平。北京在医疗卫生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方面主要缺乏促进共享的具体法规和运行机制,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使各种要素在这个平台上自由组合。北京临床医学标本和病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通过机制创新、法规建设、技术规范制订、资源质量评价和控制及跨部门的协作,整合北京是临床医学标本和病例信息资源,建立权威的、全面开放的医学标本和病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全面共享,增强北京临床医学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临床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镇;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乡镇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相较于传统的医疗档案的管理方式,信息化的建设有着更多的优势,在档案的保存和管理上更加的快捷,对于医疗档案的快速检索,提升档案检索的准确性,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医疗档案的共享等,此外对于医疗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是极大的提升。(一)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改变了医疗档案管理者的手工劳动,每天医院都会需要为大量的患者建立医疗档案,其中也会经常性地出现人为性的错误,医疗档案的信息化推行,对医院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档案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对医疗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慢慢地提升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提升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传统的医疗档案管理模式,操作十分复杂,当医疗需要调取一些医疗档案时,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寻找档案的保存目录,然后去库房中进行档案的查找,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偏低。而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可以通过建立档案的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来进行档案的多种查询,例如分类查询、模糊查询等,网络化的医疗档案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方式,提升医院的医疗档案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乡镇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及时化、标准化。乡镇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乡镇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将医学病案、医学研究、药品信息等内容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管理,采用现代化技术,编制医疗检索工具,医务人员就可以快速地实现对医疗信息的检索,实现医疗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及时化和标准化。首先,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医疗档案信息的网络储存,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换为数字化档案,做好档案信息数据的保护工作。其次,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络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档案检索的效率。最后,实现乡镇医疗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制定医疗档案的管理流程,严格执行,实现管理的标准化。(二)加强对医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乡镇医疗档案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求医院部门,围绕自身的日常医疗工作进行调研,了解各个部门对于医疗档案信息的需求,进而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完善。通过对工作部门信息需求的搜集,挖掘医疗档案信息中的价值,为各部门工作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还要注意对医疗档案的信息反馈工作,了解当前医疗档案的使用情况,对医疗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完善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此外,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突破地域、部门之间的限制,为了更好地满足医疗研究、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实现医疗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对各种医疗档案的检索和下载,这样就可以提升医疗档案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医疗研究提供案例支持。(三)提升医疗档案工作者的素质。乡镇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这就对于医疗档案工作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于乡镇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医疗档案工作者必须有着良好的工作态度,较强的事业心、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还要求医疗档案管理者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具备扎实的医疗档案管理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可以熟练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尤其是网络传输工具,医疗档案的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上传、保存、管理、共享等。因此,只有加强医疗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提升自身的医疗档案管理能力以及网络信息的应用能力,才能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结束语

乡镇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相较于传统的医疗档案管理有着极大的优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医疗档案的信息化也成为必然。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医疗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医疗档案的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档案的利用率,更好的挖掘其自身价值。加强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计算机信息和档案管理的相应知识。其次,医疗档案信息共享,提升利用率。最后,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的标准化。

作者:任秀峰 单位:孝义市大孝堡中心卫生院

【参考文献】

[1]周娟.基层医疗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J].档案与建设,2015(12):80-81.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24日

一、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现状

近年来,社会救助制度快速发展,托底保障任务越来越重,救助范围已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贫家庭,救助范围已发展到包括低保救助、特困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8大类救助项目。各类救助人群和多项救助项目都需要精准核对申请家庭的经济状况。为适应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需要,完成好新时期对社会救助各类申请对象的精准认定任务,2014年2月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规定:“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应当按照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的请求、委托,可以通过户籍管理、税务、社会保险、不动产登记、工商登记、住房公积金管理、车船管理等单位和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代为查询、核对其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申请和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为审核认定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依据”,以国家法规的形式将核查机构的业务范围,由以前单纯的低保对象的核查认定,扩展为社会救助对象的核查认定。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要求》,民政部率先成立了核对机构,对全国核对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总体的思路和架构,制定了相关标准,并研究开发了适应于各级核对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目前省级核对机构基本组建完成,地市和县级核对机构建设也完成了预期目标。各地在抓好内部建设的同时,在政策创制、争取资金投入、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建设方案设计、核对操作流程规范、队伍培训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一些地区在建机构的同时,完成了核对信息系统的建设任务,与相关部门实现了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全面开展了信息核对业务,全国核对工作发展迅速。

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部门间数据共享困难。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平台是跨部门核对信息系统,实现民政与涉及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部门间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才能准确核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目前,一些政府部门缺乏“大数据思维”,把自己掌握的丰富信息锁在柜中、束之高阁,摆脱不了“数据小农意识”,动辄拿保密和隐私说事,“信息”、“经过请示上级领导不允许共享”,往往是民政部门在数据共享中最常听到的答复。部门对数据资源的分割和垄断,制约社会救助效率。

(二)全国没有一体化核对信息系统。目前,民政部没有实现全国各地各级核对机构开发核对系统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由于缺少全国总体架构和技术方案,已经建设完成的核对系统五花八门,由于体系混乱、数据标准规范和信息核对流程不统一,难以实现全国核对信息流畅、交换,难以兼容,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且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给数据共享互通造成障碍,这是核对系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三)核对人员能力还不能适应当前核对工作的需要。一是各地核对机构都成立不久,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普遍年轻化,缺乏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二是核对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技术含量高,需要有多方面专业知识,但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培训;三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一般只是疲于应付于具体的业务,在统筹规划、理论思考、业务拓展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发展需要。

三、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的建议

(一)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需要顶层推动。准确核实居民家庭经济状况需要政府各部门的数据作为基础,而现状是大量的数据分布在各个互相分隔开的政府部门中,成为了政府部门的私有财产。因此,要从政府层面M行全面、细致、强力的规划推动,减少乃至消除政府部门间资源共享的屏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重大事项,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各级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共享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等基础设施。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体系,具体负责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培训、运行维护、日常监测,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制度、标准、技术规范,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政府应当按照本级政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总体安排,做好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编制、更新和维护工作,提出共享需求、提供共享信息。这样才能打通政府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渠道,将原本分散存储在不同部门、行业的公共数据陆续汇集到统一的公共数据中心,强力推进政府各部门数据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