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教育资源

科学教育资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教育资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教育资源

科学教育资源范文第1篇

[关键词]STEM科学教育;小学;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82-01

相较原有的科学课程,STEM科学教育更加适应这个时代,更加适合我们的儿童。想要高效地开发STEM教育资源,我们作为小学科学的一线教师可以做些什么?

一、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技术是STEM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STEM视野下的科学教育课程实施,离不开学校硬件技术的支持。

1.电子白板

与老旧的幕布投影相比,白板可以很好地体现交互性,把很多原来由教师完成的活动,以简单、直接的方式转换成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活动。电子白板的出现,大大地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课例】在“食物的消化”一课的教学中,涉及让学生完成人体消化器官的拼图,以了解学生的前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在下面发言,教师在PowerPoint(或黑板)上完成拼图。在完成后续教学后,安排纠错环节,同样是学生在下面说,教师在上面演示。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说得多,做得少,容易失去兴趣。所以我利用白板进行教学,拼图的环节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学生在白板上演示。由于白板操作简单,学生参与度很高,并且白板上的元件可以随意移动,拼图可以反复利用,免去课件制作方面的很多麻烦。

2.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较普通教室而言,不仅仅只是多了几台电脑那么简单,如果说电子白板实现了一位教师与一位学生的互动,那么多媒体教室就为我们的课堂搭建了一个教师与全体学生互动的平台。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搭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平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式的多项交流机会。

【课例】在“太阳系”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前知识较为缺乏,且认识的对象具有遥远、抽象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呈现大量的图片或者文字材料,这就容易导致“填鸭”式教学。但如果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这节课,书本上的寥寥片语明显是不够的,这种情况放在普通的教学环境中就会形成教学困境。为了打破这个僵局,我将教学地点转换至多媒体教室。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我事先在学生机中准备好大量的有关太阳系知识的文件包。在简单的导入后,师生共同学习太阳系运行的三维动画,初步了解太阳系的外观和运行状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星进行深入学习,然后互相交流分享。

3. Ipad “电子书包”

Ipad“电子书包”就是一台可以随身携带的电脑,可它的教学优势不仅仅体现在轻便上,作为学生的学习助手,它具备了所有学习所必需的软件。学生在课前可以将自己准备的预习资料导入到ipad中,课堂上通过网络与全班同学共享,大大丰富了课堂的知识内容。如果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及时拍摄下来上传,由大家共同研讨,这样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课例】“消失了的恐龙”一课主要围绕恐龙的种类名称以及恐龙化石的发掘流程展开。学生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恐龙的书籍,懂的比老师还要多。于是,我就让学生课前回去收集自己喜欢的恐龙资料,整理成资料卡,存进ipad电子书包。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先整合组内的资料卡,然后分享到共享文件夹,小组内选派代表利用ipad进行讲解展示。

二、编写适合小学阶段的STEM科学教育校本课程

我们现在沿用的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在内容的选择方面囊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宇宙的相关知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实验和体验活动来识记科学知识。在我看来,相较于“为什么”,现阶段的教程更加强调“是什么”。

当然教材的编排要以学情为基础,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逻辑思维水平较低,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直观感知为主;但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很好地理解、设计一些稍复杂的实验。STEM科学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还处在一个设想实验阶段,仍需要科学教师们更多地去尝试和努力。

科学教育资源范文第2篇

区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须依赖大量资源,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领悟相关思想和精神。因此,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效地开发科学教育资源至关重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课程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标准》还进一步强调:要注意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水平。基于此,学校要在科学教育实践中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充分挖掘有价值的科学教育资源,拓宽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渠道,并结合学校和地域优势,探求整合与利用科学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环境熏陶,科学引领

学校应积极推进科学教育建设,把科学教育建设渗透进校园文化建设中,把具有特色的科学教育文化融进校园文化中,打造内涵丰富、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润泽师生心田,引领师生心灵的成长。

1.美化教育环境,打造生态校园

为了美化教育环境,笔者所在学校合理布局校园。一进校门最吸引人的是绿色长廊,假山、喷水池和各色植物相映成趣,俨然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图画。此外,教学楼的每一层都分别栽种了杜鹃、大红花(朱瑾)、鸭脚木……整个校园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为了打造生态校园,学校创造性地设计了室内生物园。生物园内树影婆娑,姹紫嫣红;泉水从石间涌出,汇流成溪;溪中水草摇曳,鱼儿穿梭;两岸绿草如茵,花繁叶茂,国家珍稀植物桫椤、名贵花卉拖鞋兰点缀其中。就这样,池塘系统和湿地系统自然形成。此外,我们在室内生物园建立了人工森林、草原和农田系统,将各种动物标本按照其栖息环境分别放置。室内生物园的建立具有两个意义。一是既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又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二是使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和动物,并了解其生活环境,进而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体现科学教学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2.加强环保教育,建设“节约型”学校

为了加强环保教育,建设“节约型”学校,我们具体落实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建立班级卫生环保角,通过班队会、主题活动,开展节约能源的教育工作,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二是结合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和世界无烟日等节日,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环保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生态道德意识。

3.发挥宣传作用,争当绿色志愿者

为了有效发挥宣传的作用,让学生争当绿色志愿者,学校具体落实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利用校园网、校讯通、宣传栏和广播等渠道宣传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知识、养成文明习惯和践行文明行为。二是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的活动,通过开展“争当绿色志愿者”社区学习实践活动,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又引导学生、家长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减低消耗的绿色行动,共同为社会的生态文明撑起一片蓝天。

二、课堂渗透,提高实效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开展科学教育。相应地,教师紧扣《标准》,挖掘教材内容,把知识教学、技能传授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既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又理解人类在科学中的重要责任,最终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

科学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旨在通过研究学习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追求真理、领悟真理和坚持真理。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学校以“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依据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了《雅荷塘小学学生科学素养的相应培养目标体系》(以下简称《目标体系》)。除科学教师之外的其他教师可根据这个《目标体系》,认真钻研相关教材,挖掘其中与科学教育相关的知识点,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渗透在除科学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并落实到相关教学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力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1.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语文教学中,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结合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科学教育相关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蝙蝠与雷达》《太阳》和《奇怪的大石头》等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文中的科学问题,并通过查阅相关的课外书籍寻求答案。这样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又拓宽学生的视野,还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实证科学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推导公式的过程就是采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求取真知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有关“圆周率”的内容时,教师可带着学生推导相关公式。具体来说,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想办法测量一个圆盖子的长度。学生的方法五花八门:有的学生用绳子测量,有的学生用软尺测量……总之,学生测量了大大小小的圆的长度。最终,学生发现:所有圆的圆周与它的直径的比例几乎一样。就这样,学生发现了“圆周率”。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英语单词的教学中将科学教育与单词教学有机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科学教育与单词教学有机结合,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使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rainbow(彩虹)这个单词时,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colour is the rainbow? Do you like the rainbow?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彩虹为什么会有七种颜色,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于是,教师给学生讲述彩虹形成的光学原理。就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英语单词,又了解到自然界的科学现象,还于无形之中提升了科学素养。

三、活动体验,提升素养

学校充分利用区内各级教育基地和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活动,力求做到在“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突出“活动”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

1.“校园科技大讲坛”活动,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

学校每学期均举办活动,主讲团队由学生、教师、家长和专家等组成,旨在围绕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科学、环境和社会等专题教育,且根据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学习主题。在“校园科技大讲坛”活动中,主持人通过图文并茂的资料,以幽默活泼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及最新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校园科技大讲坛”活动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既让学生丰富科学知识,又使学生体验追求真理的快乐,还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电视节目课程”,拓宽科学教育途径

为了拓宽科学教育的途径,我们将每周六、周日的下午定为“科学娱乐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可收看《科技之光》《科技人生》《创新无限》和《我爱发明》等节目,我们将其视为学生的“电视节目课程”。这些电视节目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社会生产相结合,让学生真切感受科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启迪学生创新探究的智慧,还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学生通过这样的“电视节目课程”,既明白了“学以致用”的关键性,又领悟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

3.校外实践活动,延伸知识获取触角

校外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为了推进科学教育,学校应充分利用周边社区的有利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例如“爱惜水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既延伸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又引导小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物,还让学生把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又如让学生探讨广州东濠涌的水质问题、追寻流花湖绿藻肆虐的成因。这些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研究的方向,感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挖掘资源,开发课程

家长是学生校外学习的组织者,因此,学校应发挥家长的优势、挖掘家长的潜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掌握更多的科学技能。总体而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有科学真有用、家园等,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地方性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具体来说,有两方面。一是家园这一校本课程以“家园”为主线,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例如“白色污染”“废水废气”“玻璃幕墙”和“噪音”等)入手开展调查,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整合成实践报告,在生态文明主题活动后进行展示和交流。二是科学真有用这一校本课程分别针对低、中、高三个年段,每个年段的知识内容是螺旋式上升的。高年段课程不仅是对低年段课程的回顾,更在原有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科学真有用这一校本课程重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不仅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学教育资源范文第3篇

现代教育的丰富资源,为教育带来了福音,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眼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可以与发达城市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这大大缩短了城乡教育差别,实现了教育机会平等的目标。如何将远程教育信息资源运用到教学中,那就要把两者进行整合。

一、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

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了许多颇具趣味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信息。有了它,教师无需再用干瘪无味的语言文字来上课了,只要将远程教育资源中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材料和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源进行有的放矢地选择、剪切、组合、加工整理,就能创造出最佳的素材来上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对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查找、选择、组合、加工、创新,然后把它们分别存放到指定的课件、论文、教案等文件夹中,在上课时就可以快捷、高效地使用这些资源。

远教资源上大量的图像、文字、视频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通过观摩示范课,反思自己的教学,改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实。学生坐在教室里,就能接受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学得轻松活泼。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有其特殊的价值:是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巨大投资效益、提高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

二、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方法

1.展示性教学

教师利用计算机或网络以一定的文档形式展出教学内容,如文本文档的输出、演示文稿的放映、一段视频或者音频文件的播放等。它侧重于教师的教学方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内容以恰当的媒体形式展示出来,使之更加形象生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2.拓展式教学

把在课堂内还没有完成或需要拓展的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予以解决。例如教师在上《》一课之前,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的资料,学生可利用远程资源中的“拓展资源”或网上搜集材料来完成。

3.有机性的融合

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有机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拼合”。将远程教育资源信息和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宗旨、以学科教学水平及教师能力提高为根本、以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有很多,如情境法、探究法、调查法、谈话法、课堂讨论法、事例说明法等一系列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说课有其特殊的价值:是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

1.拓展教学,提升能力

利用网络优势归纳整理,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景,具体帮助学生发展上述一般能力,从而较为深入地理解拓展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2.优化教学,全面发展

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让信息技术广泛进入各个学科,使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能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3.激发兴趣,主动求知

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兴趣,让各层次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图、文、声、动画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化解抽象知识点。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也能参与演示,参与交互,来把握演示的时机。

4.资源共享,体验成功

科学教育资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网络教学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网络信息资源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们的手机基本上都是3G带上网功能的。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老师们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因势利导把有益的网络信息资源渗透到自己的日常英语教学中去,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使有益的网络信息和学科教学相得益彰。

一、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英语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形成了重要的冲击。教育必须具备先导性和基础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基于信息技术、面向素质教育为基础、全面铺开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这样要求:“要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科技文化发展动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这样要求: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网络教学资源符合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中职生具有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兴趣爱好广泛、思想活跃、心理问题较多的特点,而且他们没有普通高中学生的高考压力,相对地有较多的时间去浏览关注网络信息,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引导他们积极而良性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把网络信息资源渗透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去,使有益的网络信息和学科教学相得益彰。

二、教学中融入网络教学资源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而网络信息现在已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把网络信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也就是把教学和生活融合起来。

布鲁纳的教育名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赫尔巴特主张教学方法有两大基本原则,其中的第一原则是学生的兴趣,他认为教学必须先引起学生兴趣。上网已成为学生们每日的最爱,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而又引人入胜,网络信息资源无疑是我们英语教学的好材料,学科教学融入网络信息也就是融入学生的兴趣爱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深入地认识教学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使教学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网络教学资源,对学生网络信息的关注点进行正面引导,进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积极的引导,就是使教学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以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基本观点中的第一点就是: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网络资源已经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网络教学资源就是让教育为当下的现实生活服务。

三、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网络信息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递迅速,途径便捷,有诸多国内或国际范围内的可共享资源,对英语教学人员来说,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将网络信息资源作为外语教学参考资料和辅助教学资料,那么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四、在教学中融入网络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融入网络教学资源,必然将带动学生主动地在网上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既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推动了学生专业的进展,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渠道;同时将网络资源用作语言教学工具,也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外使用英语,并且使英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国台湾学者温世仁先生在其专著《教育的未来》中指出:“我们把学习的触角切入互联网,那么将会将全世界的资源化为自己的资源”;“未来的教育必须应用计算机科技促进教育现代化”。他认为全球资讯网所连成的知识网络,让学生不必再记忆零碎的资讯,同时能扩充他们的学习范围。笔者本人的理解就是网络教育资源使得知识系统的网络更庞大而其经纬线更清晰、更有条理。

五、可服务于英语教学的网络教学资源是多样的

根据获取网络教学资源的执行者来分形式可以是多样的,首先,教师可以上网获取文献资料、教材、教参资料、考试试题、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教学可用的资源,用来制作形式活泼有趣、内容新颖的课件,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课堂的容量等;其次是老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与下一节课相关的知识或信息,鼓励和发动学生上网搜查材料,也可以在课后作为当堂课教学的延伸和扩展,让学生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再次,利用网络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当堂上网搜集资料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给学生创造合作和竞争并存的学习氛围。

从英语学习的内容上来分,网络教学资源更是多种多样的,有趣味英语短文,疑难解答,全英语发音的视频音频材料、中英文对照的视频音频材料等等。

从交流途径来看,可以通过论坛或者聊天室开展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针对教学方面的问题探讨,还可以和国外的友好学校的学生开展同一个活动,以此来传递信息,从而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比如,我校就在网上和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几所学校开展“同读一本书”的活动,这样既加深了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此外,通过个人博客,互不相识的教师之间可以交流教育教学见解,互相传递教学资源;学生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如此之类,不胜枚举。

笔者时常把网络信息引入课堂教学,我发现每当同学们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网络信息出现时,回答问题的声音和自信心都会提高,师生之间也找到了共同的关注点和默契。如上个月有次在教学compete这个单词时,我便用刚刚举行的NBA全明星赛来举例,我发现班上有两个英语特差整天用手机上网但爱好运动的同学却意外地和同学们一起阅读英语例句,积极讨论起来。这说明我们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网络信息的关注点加以研究,引导并积极利用,从而使有益的网络资源和学科教学相得益彰。

科学教育资源范文第5篇

一、远程教育资源,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中央电教馆《同步课程资源》栏目内容丰富,提供了各种开展教学活动的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知识扩展等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制作课件做了教育可用资源的良好补充。教师借助媒体素材轻松完成新授后,可有重点地扩展一些习题内容,或和学生一起欣赏有趣的图形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此来扩充学生的信息量,这样可以把许多课下的练习移到课上做,把许多课外知识引进课堂教学中,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如教学完一年级的认识元、角、分后,我利用课件演示了元、角、分的人民币,包括一些我国以往的元、角、分的版本。为了增强小朋友的兴趣,课堂上我还增设了一些美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外币种的图案,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牢牢记住了图案内容,既积累了知识,又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远程教育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突破教材难点、把握重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如我在教二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时,先让学生尝试摆一个三角形用几根火柴,紧接着我又追问:那么摆两个三角形呢?有的同学说用6根,有的同学说用5根,当同学们议论纷纷时,我用课件演示了两个三角形只要用5根就行了。当同学们轻松摆完老师规定的三角形图形后,我又安插了“摆一个正方体要用几根火柴”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讨论,在实践中开发了智力,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了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开设舒展数学个性的第二课堂

远程教育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媒体,因为有了远程教育,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摸索中慢慢变化,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上,已经不是由老师讲、学生听占主体,而是有了更多让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童心是天真无邪的,是大胆开放的,学生有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就做什么,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为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提供了最好的素材。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漫长的科学发展史,社会生活中的现代科学新成果,富有趣味的智力游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打开感官的窗户和思维的闸门去探索未知空间,开阔视野,引入时代的活水,使学生的知识更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数学课上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师生角色转化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幻灯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座位上吸收、记忆,课后抄写、背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旧式的教学方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比如,我校现在开展的模式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比如:搜索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