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救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疗纠纷;法律法规;认知度;问卷调查;南充市;大学生
近年来,医疗纠纷愈演愈烈。为了解南充市在校大学生但对医疗纠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我们于2012年3月至4月对此进行了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南充市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的各年级各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对医疗纠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
2、研究方法
将三所高校的同学按专业分成医学、法学和其他三组,每组再按年级分层,再随机抽取相应寝室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自制问卷。
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系统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二、结果
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11份,有效回收率91.1%。其中,大一175人,占19.3%;大二261人,占28.8%;大三263人,占29.0%;大四207人,占22.8%。男生347人,占38.4%;女生557人,占61.6%。医学生553人,占59.0%;法学生54人,占6.0%;其他317人,占35.1%。
2、对医疗纠纷的主观认识情况
同学们对医疗纠纷及其处理程序了解甚少,自认为很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仅0.4%和5.0%,绝大多数都只了解一些或不了解。但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了解医患关系对今后生活有重要作用,仅2.3%的同学认为不重要,2.5%的同学选择了不清楚。
对于医疗纠纷的概念,大部分同学(76.1%)还是比较清楚的,但仍有部分同学对其产生了误解。如果发生了医疗纠纷,大部分人(67.3%)会选择走法律程序,部分(25.1%)选择私下解决。但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发生医疗纠纷后走法律程序的越来越少,而是采取私下协商解决的途径。【1】
对于目前的医患关系,绝大部分(88.3%)的同学都认为关系紧张。在医疗纠纷的特点上,普遍认为有医患冲突的激烈化、舆论向导的片面化、数量上的急剧增加和患方诉求上的功利化等特点。他们普遍认为,发生医疗纠纷的责任主要在于医患双方(76.9%),也有部分选择了患方(13.4%)或院方(4.8%),还有同学认为在于其他因素(4.7%)。在解决医患纠纷的主动权上,约一半(56.0%)同学认为主动权在于医患双方,近四分之一(24.8%)认为主要在于院方,少部分认为在患方或其他方面。对于解决医患纠纷的最佳时间,绝大多数都认为宜在萌芽阶段。
在对于患者拥有的权利方面,同学们多没有清晰的概念。就主要的自主决定权和知情同意权上就分别有51.4%和26.0%的同学没有选择到,尤其是在自主决定方面,这与目前以医方为主导的就医观念有关。
对于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认同率最高的是医患双方沟通不够,其次为双方的认知差异的原因,再次为医护方处理上的欠缺和患方过高的期望值,还有过高的医疗费用。
对于防范医闹的根本措施,同学们的最主要的是加大医疗财政的投入和加快医疗体制的改革;其次是加强立法,疏通医疗纠纷的法律解决途径;然后是加快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和加强内部管理,构建医患和谐医院。
3、对医疗纠纷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
就整体来看,在医疗纠纷的分级标准方面,正确率仅为8.3%;对于抢救结束后补记病历的规定时间,正确率为21.5%;对于封存病历该由谁来保管的问题,正确率为71.4%;就患者有权复印的病历资料有哪些方面,正确率为 29.1%;对于患者自身特殊体质造成的损害是否为医疗事故的问题,正确率为63.7%;对疑似输血、输液、注射、药物等引起的不良后果对现场封存的实物该如何处置的问题,正确率17.9%;在危急情况下,当医方无法取得患者本人及近亲家属意见时可否行使单方行医权的问题,正确率为 37.7%;对需要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当口头还是书面告知的问题,正确率为 79.9%;对于不必要的医疗检查对患者是否算侵权的问题,正确率为61.8%;当患者精神脆弱或身体状况较差时,医护人员未直接告知其病情是否视为侵犯患者知情权的问题,正确率仅为18.6%。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以上这些回答当中,虽然我们尽量让同学们如实回答,但答案并不排除猜测、随机选择而选对的部分。也就是说,实际的知晓率可能比这些值还要低。
表1 各专业同学对医疗纠纷相关法律法规问题的认知情况
研究问题 项目 专业(计数及占各专业的分百比%) 值
P值
医学类 法学类 其他
医疗事故的分级标准 四级十等 35 (6.6) 14(25.9) 25 (7.9) 33.061 0.000
病例补记时间 6小时内 126(23.7) 11(20.4) 58 (18.3) 17.134 0.009
封存病例该由谁来保管 医疗机构 419(78.6) 34(63.0) 192(60.6) 48.647 0.000
患者有权复印的病例资料 客观部分 164(30.8) 18(33.3) 81 (25.6) 28.731 0.000
危急情况可否行单方行医权 可以 174(32.7) 26(48.1) 141(44.5) 40.127 0.000
非必要医疗检查是否算侵权 算侵权 289(54.3) 40(74.1) 230(72.6) 35.585 0.000
患者体质特殊造成的损害是否算医疗事故 不是 374(70.2) 32(59.3) 170(53.6) 35.995 0.000
4、关于医疗纠纷相关知识的认知途径
对于了解医疗纠纷的途径,有696人(76.9%)是通过网络途径,681人(75.2%)是通过新闻媒体了解,424人(46.9%)是通过学校教育途径,421人(46.5%)通过报刊杂志,247人(27.3%)通过查阅书籍,还有72人(8.0%)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相关知识。
对于所学课程中是否包含医疗方面法律课程及教育形式的问题,332人(37.3%)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有选修课的351人(39.5%),有知识讲座的231人(26.0%),有必修课的146人(16.4%),有其他教育形式的105人(11.8%)。
当问及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医疗方面的法制课程时,有494人(54.2%)认为有必要,375人(41.2%)认为很有必要,只有29人(3.2%)认为没必要。至于他们希望以哪些形式进行相关教学的问题,有674人(76.4%)希望通过多媒体再现真实场景,参与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587人(66.6%)选择了通过以案例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方式;413人(46.8%)选择了详细解析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还有25人(2.8%)选择了其他方式。
三、讨论
1、对医疗纠纷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
尽管多数人都认为了解医疗纠纷相关情况及其法定处理程序很有必要,但其认知度却十分有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医学生方面看存在着盲目乐观,缺乏危机意识,尚未意识到医疗纠纷的严重性的情况。还有部分医学生消极回避,认为了解也没办法改变,眼不见为净。此外,缺乏公众引导,自主学习了解的意识不强,或是没有找到适合的途径等,这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亟待我们解决的一大问题。从非医学生方面看,这种情况就更容易解释了。他们大都认为医疗纠纷离自己很远,跟自己没多大关系,或者是不感兴趣,所以就很少关注。即使有些法学学子对相关法律法规有所涉及,但其主攻方面多不在此,也只是略知一二。
2、医疗纠纷的认知途径有限,教育形式单一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有关医事法的仅一些选修课和极少的知识讲座。此外同学们了解相关知识的途径大多是网络媒体和报刊杂志,且缺乏客观性和系统性。
3、对策
(1)增强高校医疗纠纷教育
①各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改善教学方式,提供更多便捷有效的知识平台来进行教育宣传。
②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相关专业人士作知识讲座。
③医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入临床见习,特别是医患纠纷办公室,多了解现今的医患状况。
④通过网络、媒体、相关节目专栏等平台宣讲正规的处理规程。
(2)发动社会团体的力量
就目前而言,能对群众开展的科学、系统地宣传医事法的相关知识的团体几乎是空白的。因为无知他们曲解法律、抵触法律,所以在医疗纠纷发生以后他们不懂得也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并且,相关工作人员对学习、运用医事法的重视度也不够。目前医事法普及的方式比较局限:当前普法人员多采用牵挂横幅、街头搭建桌椅广播宣传,然收效甚微。[2]所以,对社会群体的医事法普及工作还有很长的路。政府相关部门应呼吁全社会的关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创建更多便捷的知识平台。同时同过完善医疗体制,扩大医疗资源,提高医方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切实有效的途径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桐乡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医患纠纷的现状及思考http:///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75 2009-08-20
[2] 谭春燕、袁梅、陈健等. 医事法普及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1):97-99.
[3] 康江、王光明. 如何正确看待和解决医患纠纷[N]泸州日报,2008-05-12.
[4] 刘海英、唐正利等. 门急诊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认知程度的调查与分析,2004,2(12);62-63.
[5] 蒋广根. 医科生医德认知度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7,28(9)
1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
1.1急诊病人往往起病急、来势迅猛、病情发展快,患者对疾病的预见性不强 ,致使患者及 其家属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出现焦急、烦躁、惊慌等心理反应,就诊时,对医院的期望值很高。而医护人员没有和他们同样的焦急反应,引起他们恼火,引发矛盾,对医护人员产生攻击心理,以发泄不满、扰乱医疗秩序,严重影响了救治工作。
1.2 因急救现象具有复杂性和紧迫性,如救护车上的物品准备不充分,或者上个患者使用后没有及时的检查和补充,就容易引起物品失效,抢救仪器无法正常应用,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3 急诊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接受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急躁。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1]。医护人员不仅要担负急诊救治工作,面对危重病人多,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工作十分繁重、工作任务负荷大、持续时间长、缺少规律性, 医务人员在每次抢救过程中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劳动,久而久之,医护人员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1.4 医患沟通信息缺乏,在急诊抢救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忙于抢救生命,而忽视了患者家属对信息的需求,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忽略,缺少与家属沟通,致使家属对患者的状况了解和掌握不够,无法解除和减少他们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稍有不如意,则易
情绪愤怒,充满敌意,向医护人员发泄,一旦抢救无效,家属不可避免产生怀疑态度,容易导致医患纠纷。
1.5 不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风险意识淡薄,社会逐渐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渐的提高,患者逐渐增强了就医过程中的权利和自我保护,急诊护理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自身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具有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都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使其了解到急诊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真正的为患者着想,不断的提升急诊技术水平,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实施素质培养,加强急诊护士必备的应急能力和防范措施、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
2.2 制定转运风险预案,重视患者病情观察。在实施转运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医护人员应陪在患者身边,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变化及心理需求,如出现问题,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不间断的护理和治疗。
2.3 增强医患信息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依法行医”的观念[2]。沟通也是一个化解矛盾的过程,近年来许多患者家属对医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所以,我们在做抢救工作的同时, 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在工作中应增强对家属需求的敏感性,引导和鼓励他们倾诉其真实感受,多与家属沟通,注重家属对信息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告知患者的各种变化,并考虑伦理和文化背景,依据法律和伦理来维护医患关系,推定病人了解将接受何种治疗措施,并作出认可或拒绝的决定。让病人接受和理解有关他们的病情、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性质、选择权、 风险和好处,避免某种医疗措施无法延长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时,病人或家属向医生提出某种不合理的医疗要求。做好全程优质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达到医患双方相互理解。通过多方面的防范措施,使我科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获得满意的效果,降低差错、纠纷的发生率,同时培养护士的观察能力、应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大大提高急诊护 理工作的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5-0086-02
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处理对策和科学管理[1]。护理安全一般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近年来,我国的社区护理正在蓬勃发展并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家庭病床、出诊治疗等业务的开展,单岗作业率增加,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护理工作则存在着诸多环节的危险因素,因此,风险管理在护理安全工作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识别和归类。
1.1 目前社区护士普遍学历不高,年龄偏大,职称结构不合理,对如何进行家庭资料收集分析并对家庭问题及危险因素进行判断,家庭安全护理知识、社区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缺乏,普遍存在重临床护理、疾病护理和医院内护理,轻保健护理、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的现象。社区护理工作与医院工作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护理人员对患者在医院的情况不了解,工作缺乏针对性。
1.2 社区护士面对千差万别的服务对象,病情变化多端,用药情况复杂,如患者体质差异、给药的方法、方式不当,药物本身发生不良反应、药品变质失效会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后果;轮流出诊匆忙的交接班可能造成治疗错误、贴错标识将造成用药错误;家庭病床输液患者私自调节滴数、更换液体方法不当,担心空气栓塞、输液反应等。
1.3 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熟练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急救、外伤清创缝合技术、洗胃、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吸氧等技术操作。如输液时的小静脉穿刺就需要反复选择血管,穿刺时有时不能做到一针见血,老年人及婴幼儿视、听、触觉等感知能力差会产生不安全因素。
2 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2.1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2.1.1 由护士长、主管护师和护士各一名组成,按照风险管理程序开展工作。
2.1.2 明确分工监管范围,系统收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社区急救、出诊服务、家庭病床的风险信息,分析现有护理风险的主客观因素,制定规避风险的措施,护士长重点检查措施是否到位,经常电话征求家属及出诊患者意见。
2.1.3 每周召开风险管理小组例会,进行总结、分析、反馈,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处理更全面、科学[3]。
2.1.4 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定期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分析医疗护理形势,学习风险管理知识,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
2.2 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社区护理要走向社区、进入家庭,直接面向社区人群,以入户服务为主。服务内容中保健、预防服务占很大比重,因此,必须进行规范化的在职转岗培训。重点放在慢性病管理,家庭安全护理知识,社区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强调护理安全意识,加强社区、家庭环境下护士自身安全防范,患者安全管理,安全用药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3 讨论
3.1 完善各种制度和流程 完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护士长不定期监督落实情况。政策、法规是进社区护理事业发展的保障,政府应尽快制定社区护理服务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士的职责,保障社区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
3.2 认真履行告知制度 护士在执行任何一项操作前,必须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及时告知患者要注意的问题,形成共识。护理人员在进行某项操作时,必须根据专业经验以及患者从中所获利益和潜在风险所占比例等因素做出评估,如果预期的收益较风险为大,则建议患者接纳风险,实施相关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浮德,郑思柄,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7):405-406.
【摘要】产科护理工作繁忙而琐碎,而且责任重大,稍有疏忽就危及母婴生命。从事产科护理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母婴安全重于泰山。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病人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的基本保证。本文就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因素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产科护理 安全意识 安全防范
所谓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产科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随着病人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产科护理安全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产科病房是一个特殊的病区,实行母婴同室的混合性管理,科室工作繁琐细化,责任重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的安全。因此,查找并分析各种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对策,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对保证母婴的安全十分必要。
1 临床资料
调查方法通过调查者在工作中收集相关资料,结合本科护理人员的回顾总结,查阅护士长质量控制记录,护理质量考核记录,及护理缺陷差错讨论记录,找出产科护理工作中显露出的安全隐患。
2 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分析
2.1 存在的护理隐患: 产后出血、宫腔积血未及时发现:前置胎盘保守治疗期间未交代饮食、大小便注意事项;大出血抢救时操作不集中,出现慌乱;剖宫产术后病人下肢反应异常未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下床小便时出现头昏;静脉输注硫酸镁或静滴缩宫素引产时家属私自调快输注速度,未及时发现;胎膜早破病人私自下床小便;胎盘早剥未等家属签字及做好术前准备送至手术室;先兆早产孕妇静脉输注硫酸镁保胎过程中临产未及时发现;产后阴道压纱布未及时取出;家属私自用热水袋给婴儿保温及刚手术后的病人保温;执行医嘱代签名;输液卡不写静脉输注速度,不写时间;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吻合;体温单、护理记录单涂改;非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护理记录不连贯,语言描述不当等。
2.2 隐患分析①未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不按常规巡视病房,观察病情缺乏主动性,对未出现的安全隐患不能预见。②抢救经验不足,产科抢救病人相对较少,一旦遇到低年资医生当班,容易出现忙乱,抢救工作不协调,缺乏统一指挥。③工作中疏忽大意,缺乏责任心。④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护士缺乏沟通技巧,不愿意主动与孕产妇及家属沟通,交代孕产妇及家属要注意的问题不愿多次强调,不愿意做具体的指导,认为说过了她们就应该知道。⑤法制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⑥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水平不高,格式化、语言重复、模糊、主观性强、缺乏动态的病情观察及连续的护理。
3 对策
3.1 强化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加强责任心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方法》的相关法律知识,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3.2 定期组织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护理部制订的各项护理职责、制度及紧急风险预案和各种疾病护理常规,要求落到实处,并且在工作中随时进行检查。
3.3 完善工作制度及流程根据产科疾病特点制订抢救工作制度及各种抢救工作流程,组织讨论学习,并进行演练,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套管针静脉穿刺、心电监护等各种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开展各种急救仪器、急救药物的使用及孕产妇、新生儿专科护理知识等的培训和考核,从而增强护士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和急救水平。
3.4 加强护理文书质量管理认真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统一护理文书记录标准,加强与医生的沟通,避免医护记录不符,护士长每天检查急重危病人的护理记录和出科病历的质量,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业务学习上讨论、规范,并指导正确书写,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记录水平。
3.5 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加强护士情商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鼓励护士通过各种杂志、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产科健康宣教相关资料,整理成适合不同层次病人及家属健康需要的资料,用她们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与孕产妇及家属交流,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成就感,不再被动地完成工作任务。
4 总结
总之,产科护理工作繁忙而琐碎,而且责任重大,稍有疏忽就危及母婴生命。因此,时刻把母婴安全放在首位,要有危险意识,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断消除事故隐患,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参考文献
[1] 李艳明.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中国当代医药,2007.
[2] 王蓉.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作者单位: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哨岗位,是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病情急、病种多、治疗复杂等特点[1]。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方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因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科制定急诊专科护理人员培训方案,针对不同年资、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确定不同的培训模式和实施细则,规范我科相关工作,使之形成培训-考核-管理-使用-培训一体化的良性循环。
1 培训目的与意义
急救护理行为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和经历不一的各种急症人群,以及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的多发伤伤员的救治。其病情的变化中交织着多种未知因素。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和解决问题时具有高风险性并承担着较大的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现场应变能力。因此,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急救护理人员连贯性教育模式和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晋职晋级和使用管理紧密结合,使之有利于急诊专科护士的培养,以提高对急诊患者的服务和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2 培训对象
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包括助理护士、低年资护士及高年资护士。
3 培训内容
3.1 理论知识
3.1.1 基础理论 以最新版的护理学基础为准,进行系统学习。
3.1.2 专科理论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急危重症护理学》为准,进行系统学习。另外还包括各种急救技术相关知识的新动态,抢救药物的基本知识,常见的急救护理程序,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保养及注意事项,护理告知与应急预案。
3.1.3 其他包括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士职业道德、医德医风素质教育、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护士执业礼仪规范、护理文件书写要求、护理行为与职业安全及护理质量标准。
3.2 实践能力
3.2.1 技能操作 除院内规定的十二项基本技能操作,还根据本科实际,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训了急诊抢救设备的使用及整体操作,如萨勃心肺复苏机、呼吸机、便携式呼吸机、简易呼吸器、监护仪、心电图机、电动吸引器、除颤器、洗胃机、微量泵、输液泵的使用及相关操作。
3.2.2 常见急救护理程序的演练、应急预案的演练。
4 培训方式
4.1 理论培训 年初制定培训计划,分工明确,挑选具备广泛专业知识面的护士担任授课,提前一周布置学习内容,以利于护士们提前翻阅相关资料,多数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制作幻灯片,并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吸纳新技术、新知识,使讲解更加清晰、透彻,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电脑操作水平。并鼓励低年资护士参与授课,有计划的增强后备队伍的实力。
4.2 技能培训 根据每名护士的特点及擅长的方面,选择技术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理论扎实的护士负责培训,每人负责2~3项,护士长做现场指导,负责人在操作前一周将相关理论内容下发,以加深印象。对技术操作能力差的护士采用一帮一的形式,护士长定期考核。培训达到人人过关,在培训的同时,其他人可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达到持续改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并且,下半年对上半年的技能培训项目进行复训,以强化记忆。
4.3 通过以模拟急救情景和提问为主的培训来提高急诊专业护士结合能力。有益于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语言构思,组织和表达能力,使其与患者交流更自然,有利于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
5 考核
5.1 理论考核 以护士长考核为主,平时随机考核,每月进行一次基础及专科理论的笔试,每季度进行一次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医德医风、药事知识的考核,考试成绩直接与科室奖惩制度挂钩。
5.2 包括临场考核、教学护士定期考核、组长随机考核及护士长随机考核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每月必考,平时边培训、边考核,使培训显出实效。
6 效果
6.1 护理专业思想得到巩固 在培训中强调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和护士礼仪,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大大降低了护理纠纷、投诉、缺陷的发生。
6.2 护理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通过护士长的正确指导,在院技能大赛中,我科所有参赛人员均取得优异的成绩,效果显著。
6.3 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在所有培训中始终贯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关爱患者及沟通的技巧,让护士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整体护理的基本条件,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6.4 提高了护士的应急能力 急诊抢救时,护士水准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经常预设某种病情变化及情景,对护士进行提问和教学相当于模拟练兵,提高了护士对突况的应变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情景模式的训练增加了感性认识,十分便于记忆。
6.5 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因护士长提前一周将计划告知全科护士,利于大家预习,既养成了自学的良好风气,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让护士们带着问题有目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