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性课程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具备专业基本知识,能够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更注重于实用性、应用性。通过这些应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技能和知识,毕业后可以直接从事相关工作。然而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速度与其他的学科相比要快很多,应用性较强,技能要求较高,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要研究计算机专业应用性课程的教学,这与合格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感悟,提出一些看法和设想。

一、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要想教得好,一方面要研究教学方法,我觉得项目驱动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法都是不错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必须要提升教师自身的水平,因为只有教师的“专”和“精”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顺利的引导学生。因此,专业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对于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要亲力亲为的实践一遍。另外,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加强企业实践,或是参加相关院校间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开拓眼界,提升教师自身技能,又能准确把握当前最新的技术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更强调的是教,而在计算机专业的应用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这时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的能力。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资源共享的信息大量膨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关注新技术、新知识以及习惯于在网上获得更多的专业学习资料,而这更是单纯的教所不能做到的。因此,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学会如何获得更多的专业资讯以及技术资料。

二、上课的过程组织改进

传统的教学三部曲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引出例子”,这种模式对于有些课程可能是比较适合的过程组织,但是对于应用性极强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课程而言,效果不会太理想。我在教学过程的思索中总结出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出概念――展开知识点――归纳分析。首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并且与以往的知识相联系,进而引出要介绍的概念、技术,并且进一步展开相关的知识点,最后,通过归纳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遇到其它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用类似方法来解决。比如说,在学习汇编语言这门课程时,其中有一节是串型数据的处理。那么在上课之初,我先给学演示了字符串的输入和输出,让学生思考这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哪些知识相关。学生会联想到之前所学的单个字符的输入和输出的操作,并且回忆起DOS的1号和2号功能调用。我就引出DOS的9号和10号功能调用,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功能和参数以及注意事项。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合适的指令。最后,让学生自主编写串型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的操作代码,并且测试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组织过程,学生既巩固了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掌握,又快速地掌握了新知识。另外,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讲练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三、课前复习,课后总结

可能不少教师上课时都是单刀直入,直接引出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但是我感觉这种方式不是很好。计算机专业课程前后知识联系的比较紧密,因此,在上课之初的五分钟,我习惯将上节课内容与之前讲过的和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部分,带学生一起回顾一遍。这样学生在较为熟悉的知识的基础上,可以以一种比较好的状态进入课堂教学。在下课前五分钟,我也习惯将本节课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令学生有所思考,建立一个好的知识排列。

四、考核方式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其课程内容和课程效果的考核评价主要是检查课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而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量化的手段对学生掌握传递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这种考核方式与应用性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一致,另外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因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会使得考核结果不客观。因此,应该建立多主体、多方式的考核机制。考核的方式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测试,取得合格证书的,按比重纳入相应课程成绩。针对部分课程还可以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将参赛学生在竞赛中获得的成绩也纳入。

五、创新思维,调整师生关系

现今是一个提倡创新的时代,要培养出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生,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关系,“教师”应该转变为“导师”,去引导学生自学与探索。学生的朝气蓬勃使得视野有时比教师还要宽阔,来自学生的反馈经常使我觉得受益匪浅,所以,学生有时也是我的老师。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过程的高效进行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孙祥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析[J].高职教育研究.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设置 灵活教学 情感教学 个性发展

学会一技之长,就业和前途就有保障。当今社会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今天衡量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近几年来,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之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主要的因素还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塑性大,敬业精神较强,能把所学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随时应用于实践,工资待遇要求不高,一般都低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在就业应聘时能提供给招聘单位的在校时的各种作品,或者是获得各种竞赛证书、等级考试证书较多大大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

一、计算机课程设置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现实是我们设计课程的主要依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技能我们就开什么样的课程。作为现代就职人员除了专业技术能外还应具有与本专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如安全、法律、质量、信息、职业道德、外语等等。另外实践显示人的品格与教养相关缺乏教养职业道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因而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多种潜能性的、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基础素质的课程如礼仪、书法、美术、文艺、演讲等等。总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基础素质以利于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专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进入角色快的人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学生实际上不是容器而是有待于点燃的“火把”有很大的发展潜能。那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这个“火把”这就需要我们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灵活教法,提高质量

要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其教学效果。例如典型任务驱动。如在教学Word 2003综合应用――图文混排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首先出示图文道并茂的学校校刊一份,然后对本校刊进行知识分解,分析如何利用Word 2003一一制作,通过分析得出其制作并不难,只不过是Word 2003的一个综合应用。鼓励学生说:“其实,通过学习你们也会具有制作这样样刊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份属于自己主编的新校刊吧。”这里为什么选择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实践具有结构的完整工作过程(需求分析、实施要求、实施步骤、验证结果及检查评价)它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在典型工作任务选择时应紧跟市场的变化。这样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制作比较符合职高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在这样一个任务的驱动下,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气氛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根据学生学特征,实施情感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圃的需求―― 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无论是行为还是成绩都属于学校和班级的后进生,长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训斥和指责,相比于同龄青少年会有一定的逆反情绪,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自卑感,他们更渴望被关注,更渴望成功。在课堂上常有着“示威”、“暗斗”、“唱反调”甚至随心所欲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目的往往是要引起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教师要促成课堂支持性学习气氛的形成,给碰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支援;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个性发展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同时,为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完成任务。例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班级网站,学生练习即时交流,并通过学习和互相评价受到启发,进而完成自己的研究。这样把个性化发展和协作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突出共性,发展个性,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教改的重点和核心任务,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的根本保障。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海东主编.基础教育参考[M].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2006.8

[2]王云飞主编.世界教育信息[M].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2008.8

[3]王金霞主编.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第二版)[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

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将现代学徒制试点作为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适用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需求,而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来说,合理应用现代学徒制,加强校企联合,能突出企业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双重优势,更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现代学徒制就是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招生即企业招工,学校教师传授相关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而企业师傅传授专业技能,二者协同完成。施行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在于,企业可更深入地参与到相关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学生工作与学习的交替进行,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学校可以获得企业的支持与帮助,改善学校实训条件,提高教师实训能力。

二、现代学徒制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应用状况

(一)招生与招工同时进行

学校要与合作计算机企业共同制定计算机应用专业招生方案,在招生宣传中对施行现代学徒制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合作班进行说明,突出宣传“招生就是招工,进校就是进企”。学生通过面试考核以后,由学生(家长)、学校和合作企业签订三方协议,确定学生同时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明确三方权利、责任与义务。

(二)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由学校与合作企业联合组成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小组,根据企业岗位要求、专业特点提出培养方案,并列出课程安排及学生到企业工作实施计划。培养方案要符合教学要求和企业实际,体现综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企业专业人员应全程参与,并提出指导与建议。在方案基础上确定教学计划,完成课程教学进度安排,保证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达到预期效果。

(三)课堂教学与工作内容一体化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计算机专业岗位一般需要的能力,包括计算机硬件组装、软件安装,常用软件的熟练使用,计算机一般故障的解决与维修,某一类软件的熟练应用,如平面设计、编程语言、3D设计、影视编辑等,或具备某一方面较强的技能,如数据恢复、硬件维修等。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与实践岗位的工作内容要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强化基础,又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倶到。尤其是后期的专业技能、方向课,学生通过选课来实现某一方面技能的强化与突出,而学生的选课方向又要与合作企业的岗位需要相适应,比如计算机维护、平面设计、影视编辑、计算机销售等等。专业课程的授课可以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协同完成,并且课程内容可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这样才能使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工作内容形成一体。

(四)两种具体培养形式可供选择

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学徒制属于工作与学习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可有以下两种形式可供选择:1.工学交替式在现有学制的范围内,把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两部分: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工作,进行学校学习和工作实践的交替循环。这样使得学生既可以完成规定的课堂学习,同时也可以顺利完成工作实践。与普通中职学制2.5+0.5不同,而计算机应用专业由于施行现代学徒制,学生一年半在校学习,另一年半在企业工作实践(包含最后半年的实习)。在学校学习期间仍以文化课、专业课为主,并根据学校的条件和企业的要求,开展一些与企业岗位要求关系密切的实训、实践课程。学生在企业的一年半期间,主要是以岗位实践为主,后半年结合企业生产实践,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并在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2.工学并进式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可以同步进行,学生可以上午学习下午实践,或一天学习一天实践,甚至可以一堂课学习一堂课实践,把教室搬进车间或在车间内上课。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以成倍提升。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现代学徒制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热,企业冷

现代学徒制能给学校的好处十分明显,各职业学校积极性都很高。但从企业的角度看,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企业要付出大笔资金来购买设备、建设生产实践场所,短期内看不到成效,加上政府承诺的补助不到位,使得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形成“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

(二)已经开始的校企合作维持很难

第一,生产旺季时,企业有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但淡季时,企业自己的员工可能都放假回家了,它怎么来培训学生?第二,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管理难度比一般已经成年的工人大的多,工作中常有学生怕吃苦、不守工作纪律现象发生,还有诚信问题,学生毕业时不愿留在企业,让企业的付出打水漂。

(三)三方权、责、利关系的保障还需完善

现代学徒制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各类矛盾与冲突,比如,企业可能会有侵害了学生合法权益的一些行为,而少数学生在企业工作时也会有一些不良表现,甚至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失,这些给三方都会带来一些困扰,相关法律条文又比较欠缺,这就需要三方能够充分信任、诚恳协商来达成共识。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应用刚刚开始,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努力,才能使现代学徒制真正落地、生根、结果,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为社会提供更多适用的中等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玉珠.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现代学徒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4(16):14-18+30.

[2]冯邦军,陈中瑾.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2):18-20.

[3]吴惠英.现代学徒制在纺织专业建设中的实践探索[J].山东纺织经济,2017(02):52-53+18.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信息技术实践教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习惯用板书教学,运用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缺少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辅助工具的利用,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教学中,教师会在板书设计和书写上浪费大量的时间,降低了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随着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和专业不断增加,但一些必修的课程却没有得到调整和完善,导致计算机应用课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影响了课堂整体的效率。另外,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增加,各行各业也加强了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优势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新颖、奇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中。而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还能够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教学内容,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计算机应用专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逻辑性,对于一些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比较困难,而且大部分的中职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学生抓不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也可利用微课等形式将知识点反复呈现给学生,以《网页设计》教学为例,这部分知识的操作性较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一些精彩的网站,这样既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分析不同网站的特点,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养成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网页制作的能力,同时,将制作过程制作成小视频等发送给学生反复操练。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负担过重,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而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帮助教师完成课前准备,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师生互动,还课堂给学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得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后,中职计算机应用知识比较抽象、复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的氛围枯燥、严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字、图片和音频资料,能够营造出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氛围,而且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教学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清晰的看到实践操作,实现及时互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

三、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现状

首先,在中职教学中,与计算机专业有关的学生在毕业后大部分都从事了销售、技术和文秘等职位,这些职位在计算机行业处于最低端的位置,至于很少一部分中职毕业生会选择像网站管理维护、程序编程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职位,这与学校课程安排不当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与高等学校比较相似,缺少了自身的特色,在教学中过于追求基础知识的教学,缺乏针对性的训练。而且,虽然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设施都得到了明显改革,但由于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均,仍有些中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低,校园网的建立也不够完善,很多需要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无法开展,一些实践类的教学更是难以实施。另外,大部分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没有相关的职业经验和企业经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专业素养不符,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利于计算机能力的提升。

四、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活动是在理论知识教学之后开展的,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成了两个部分,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利用口头叙述等方式专注于课本知识的讲解,即使遇到操作类的知识时,教师也仍然利用板书或多媒体进行教学,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亲自操作。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不再进行过多的讲解,学生只能通过学习笔记和翻阅课本的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无法详细地回忆课堂教学的内容,导致教学任务完成程度差,质量也不佳。这种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学习理论过程中缺乏了实际操作的支持,在进行实践活动中也缺少了理论知识的指导,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在实训室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同时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深入研读课堂教学的知识,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科任教师专业素质,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

想要推进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职学校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为学生建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计算机教学有秩序有步骤的发展。同时,中职学校还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如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培训,将青年教师选派到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学习。在培训期间,学校要严格管理教师,对教师提出交稿的要求,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发展。其次,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如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视频、信息资料等扩大自身的基础知识储备,并且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软件模仿实际教学。

(三)以信息技术为依据,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互

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加快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改革进程,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为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因此,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首先,要转变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操作观念,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重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加强操作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其次,要加大对课本的研究力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需求现状,设计出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活动。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文第5篇

1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涵义

本文提出的"以专业应用为导向"其内涵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相同的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该不同;第二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根据其专业的不同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也应存在不同,重点需要注意其专业需求。现阶段其他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在进行由知识普及型向服务专业应用型的转变,但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沿用多年的课程设置模式,即以"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为主要课程设置模式,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同应用需求。

2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以专业应用"为目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目的是为了让其他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其专业相结合,以更好的服务于该专业的就业和发展。首先,需要对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充分调研,以创建不同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基本包括了面向所有专业的"知识普及教学模块"和不同专业的"专业应用教学模块"两大部分。

(1)知识普及教学模块设计

对于这一模块,由于适用于各个专业,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建议进行分层,实施不同的模块化教学。课程内容设计方面,需要涵盖如计算机基本应用、计算机维护、信息技术素养、信息安全等基础理论。

(2)专业应用教学模块

为适应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应用需求,在进行计算机教学课程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选择与其专业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教学,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在实现这一目标中,需要计算机的专业教师和不同院系的专业教师的一同参与,实现专业的交叉和融合,一同做好该专业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其次,对于不同的学生,由于计算机操作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应对其进行分模块测试,根据结果通过Moodle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对其进行个体化辅导,开展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应用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慕课形式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计算机基础网络学习视频,满足学生自自助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外的动手实践能力,以作为课内学习的补充。如可以将相同的知识点划归一类,将不同的知识点分为不同的模块,注意每个主题的知识点要提供一定程度和时间的视频教程,其视频设计要注意知识结构紧凑和时间的适度,以15分钟内为最佳,这样容易让学习者接受并很快学习完。教师还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开发分层次的教学案例如基础型、提高型、综合型项目等,并将其上传至互动平台让学生学习。例如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在学习Excel时,可以设计基础训练题,如可以以企业存款数据清单为例,要求对数据进行格式化操作,并设置数据的有效性,设置边框等。在这一基础上,再设计提高型的题目,如要求学生计算出企业在若干年后可以从银行中提取的金额。之后设计综合型案例:如让学生设计超市管理收款收据及统计系统,要求学生根据时间或者货物名称完成收款收据及全部统计的计算,只需填写名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