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自天津市慢性非传染病发病监测管理系统,调取2010 年河北区慢性非传染病发病监测数据。
1.2 方法 利用慢性非传染病发病监测管理系统,由各级医疗机构填写天津市非传染病发病新发病例报告卡,逐项审核,汇总输机。
1.3统计方法 利用Excel 2003进行率的计算,利用SPSS 16.0进行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结果
2.1人口情况 2010 年全区平均人口为 632 606 人,其中男性为 318 839 人,女性为 313 767 人,性比值为1.02。60 岁以上老年人有 195 476 人,占总人口的30.90%,65 岁以上老年人有 128 784 人,占总人口的20.36%,目前已进入老龄化。
2.2 2010 年河北区 8 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情况由表1、表2可见,2010年河北区8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发病数 15 760 例,发病率为 2 491.28/10 万;其中男性发病 9 485 例,发病率为 2 974.87/10 万;女性发病6 275例,发病率为 1 999.89/10 万。发病顺位依次为伤害、脑卒中、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精神疾病、肝硬化。顺位男女略有不同,男、女发病率前 3 位均为伤害、脑卒中、肿瘤。男性与女性相比,除肿瘤发病率男性略低于女性外,伤害、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精神疾病、肝硬化、糖尿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尤其是伤害、冠心病、肝硬化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住院患者 用药情况
心力衰竭是多种病因引起的初始心肌损伤,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变化,伴有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伴或不伴有肺循环或体循环瘀血。左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近年来,随着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研究,心衰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心力衰竭的住院率、死亡率仍很高。阜新县医院2009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了解阜新县慢性心衰收治患者的病因、诱因和药物治疗的情况。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12月收治慢性心衰患者86例。
病例入选标准:(1)内科病房住院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①有基础心脏病史,症状和体征;②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及左室射血分数≤40%;③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2)2009年1~12月收治患者,排除急性心梗所致的心衰,以及恶性肿瘤、肝肾衰竭所致的心衰。
统计分析:统计并比较住院患者性别、病因、诱因和药物治疗的情况。
结 果
患者86例,男36例,女50例,男女比例1:1.38,女性多于男性。心衰的常见的病因依次为冠心病44例(51.1%),男19例,女25例,高血压33例(41.8%),男14例,女19例,风湿性瓣膜病5例(5.8%),男2例,女3例,见表1。
68例有明确的诱因,依次为感染46例(53.4%)、劳累42例(48.8%)、心律失常14例(16.2%)、贫血3例(2.3%)、甲亢2例(2.3%)、输液1例(1.1%)、栓塞1例(1.1%)。心衰的药物治疗以利尿剂ACEI地高辛为主,其中应用ACEI 56例(65.1%),利尿剂54例(62.7%),地高辛46例(53.4%),β受体阻滞剂36例(44.1%),见表2。
讨 论
慢性心衰各种心脏病的最终结局:近年来心衰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3年顾东风等对城乡居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心衰患病率0.9%,男0.7%,女1.0%,女性高于男性。心衰的病因中冠心病引起的心衰由1980年的36.8%上升至2000年的45.6%,居于首位。高血压病由8.0%上升至12.9%
本调查结果发现,冠心病所占的比例达到了51.8%居于首位,高血压病41.8%居于第2位。风湿性瓣膜病5.8%。因此,对于慢性心衰的防治重点为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病等。
本次病例中感染和劳累是最常见的诱因,这可能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弱有关。这也提示心衰病人也需做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慢性心衰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从短期的改善症状转为长期的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及住院率为主。特别是近年大量的循证医学为慢性心衰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证据。ACEI、β-受体阻滞剂中的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被循证医学证实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和住院率。如无禁忌症均需长期服用,且要达到有效的剂量。但本院住院患者的应用比例还远远不够,本组ACEI使用率65.1%,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44.1%,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利尿剂是缓解心衰症状最有效的药物,有液体潴留应尽早应用,合理应用利尿剂使机体达到干体重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应用ACEI类及β受体阻滞剂,本资料利尿剂的使用率62.7%。地高辛对总死亡率的影响是中性,但地高辛可以降低住院率,减少心衰致残率,本资料地高辛的使用率53.6%。地高辛的浓度宜控制在0.5~1.0ng/ml。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城社区3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有效资料1000份。
1.2调查内容 居民的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
1.3方法 调查员由我站医护人员组成,调查前统一培训。采取下社区筛查、询问病史的方法,调查表由调查对象本人填写,不能填写的,由调查员帮助填写,并完成相应的体格检查。调查数据运用Epidata调查表格式录入,运用SSP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2结果
2.1慢性病患病情况 在1000份样本中,其中男性总数为305例,女性总数为 695例,男女性别比为0.44:1。35周岁~59周岁年龄组占总数的63.8%,60周岁以上年龄组占总数的36.2%。患慢病的有551例,慢病患病率为55.1%。本次慢性病调查方案,涉及慢性病中的常见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白内障、心脏病、颈椎病、结石、肿瘤等。
2.1.1高血压的患病情况 高血压根据WHO1999年的标准,本次调查检出高血压 380例,患病率为38%。其中男性136例,女性244例。本次调查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已知病史的有345例,占90.7%,新检出的患者 35 例,占9.2 %。调查人群中已知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有345例中,其中规律服药的有329例,占95.4%,不规律服药的患者有16例,占4.6 %。目前血压控制较好,处于正常水平的有 323例,占93.6 %,控制不好、血压仍然偏高的有22例,占6.4%。
2.1.2高血脂症的患病情况 高血脂症检出102例,患病率为10.2%。其中男性41例,女性61例。
2.1.3结石的患病情况 结石检出101例,患病率为10.1%。其中男性29例,女性72例。胆结石83例,占82.2%;肾结石16例,占15.8%;其他2例,占0.2%。
2.1.4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糖尿病检出93例,患病率为9.2%。其中男性42例,女性51例。一型糖尿病16例,占17.4%;二型糖尿病72例,占78.3%;其他5例,占5.3%。
2.1.5其他慢病的患病情况 胃及十二直肠疾病检出67例,患病率为6.7%,其中男性29例,女性72例。
2.2危险因素分析 见表1。
2.3获取健康知识途径 见表2。
3讨论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将王佐地区根据村委会共分为8层,每层随机抽取1~2个自然村,每村随机抽取50~100户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了解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1.2 调查方法 北京市统一制作的家庭健康档案调查表,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 。(2)个人行为习惯 。(3)慢性病患病情况 。(4)家族史 。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采取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调查表。
1.3 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或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2]。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哮喘二级或二级以上医院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 原始数据经对比、逻辑判断查错及核实纠正,然后采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次共抽样调查3659人,有效应答率100%,调查人群性别比例1:1.01(男1759人,女1900人)。各年龄组人口所占比例:29岁及以下年龄组的为800人,30~44岁年龄组为1094人,45~59岁年龄组为1189人,60岁以上年龄组为576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的有1105人,中学程度的有1856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98人。
2.2 常见慢性病现患情况 此次调查的3659人中,患慢性病1885例,总患病率为51.52%。其中,自报高血压病人933例,冠心病人331例,糖尿病人298例,脑卒中118例,哮喘病人57例,自报患病率分别为25.50%、9.05%、8.14%、3.22%、1.58%。我们还发现近年中青年慢性病发病率大幅攀升,发病年龄不断走低。
2.2.1 不同性别慢性病患病率情况 男性慢性病总患病率为42.98%(756/1759),女性总患病率为59.42%(1129/1900),男女性别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各类疾病分类对比分析: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哮喘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 不同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情况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中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率较高,并且不同文化程度自报高血压和冠心病患病率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文化程度糖尿病、哮喘和脑卒中患者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
2.2.3 不同年龄慢性病的患病情况 五种主要慢性病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年龄段之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 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特点
2.3.1 高血压的患病概况 高血压自报现患率为25.50%,在所有慢性病位居第一。男性高血压为23.31%,女性为27.5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职人员中,高血压现患率最高的前二种职业依次为家务(36.85%)和司机(21.13%)。其次,这类人群医学常识缺乏,生活方式不健康,很少自愿做健康体检。例如司机工作时必须注意力失调,肾上腺素能活性增加,使节后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上升。高血压病人占全部病人数的49.50%。能规律服药的仅为56.25%。
2.3.2 糖尿病的患病概况 糖尿病自报现患率为8.14%,男性为6.59%,女性为9.58%,男女糖尿病现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已知糖尿病病人在全部病人数的15.81%,随着年龄增大,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OR值明显上升。现职人员中,个体经营者和干部职员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2.76%和11.13%。但干部职员患病率不高,这可能与他们能定期接受健康体检,对相关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很大关系,可见定期开展健康体检是减少慢性病发生的有效手段。糖尿病人中规律服药率为86.86%,其中,60岁以上人群有近30%的老人从未测过血糖。
2.4 生活行为方式及相关危险因素水平
2.4.1 吸烟与饮酒 男性经常吸烟的为34.16%,偶尔吸的为21.25%,已戒烟1年以上的4.86%;女性经常吸烟的为3.51%,偶尔吸的为9.67%。40岁以前的年轻人中上升的趋势更明显。有23.85%的男性、29.54%的女性经常被动吸烟(每天超过15 min)。男性经常喝酒的为17.86%,偶尔喝的为35.64%,已戒酒1年以上的2.56%;女性经常喝酒的为0.98%,偶尔喝的为13.20%。
2.4.2 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职业性体力活动以“不太活动”和“轻中度活动”为主。锻炼类型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天锻炼”、“每周1~2次”、“每周3次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6.55%、24.53%、38.92%,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30~60分钟”、“60分钟及以上”的比例为38.24%、47.62%、14.14%。
2.4.3 饮食习惯与肥胖 居民口味一般、偏油、偏咸、偏甜、偏辣的比例分别为44.15%、25.16%、19.53%、8.62%、2.54%。居民肉、蛋白、奶消费增多,超重者占38.97%,标化率为37.81%。
3 讨论
3.1 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本次调查显示,王佐社区主要慢性病现患率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哮喘。不同慢性病患病率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均有关,这些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我们应针对这些疾病发生的人口学特征,对社区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健康需求,增强健康意识。
3.2 常见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几种常见的慢性病均表现为年龄增加而患病率升高及明显的阳性家族史。这种增龄性趋势可能是由于治病因子的长期作用,逐步积累致器官损伤;阳性家族史是慢性病重要的易患因子之一。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睡眠质量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肥胖等。我国是冠心病低发、脑卒中高发的地区, 脑卒中发病率约为冠心病的1倍[3]。本次调查人群中脑卒中(3.22%)患病率低于冠心病(9.05%), 可能与脑卒中死亡率较高有关。脑卒中多发生于老年人, 年龄越大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越高[4]。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往往有自觉症状才服药,无明显不适即自行停药。因此,我们要立足社区,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科普读物、讲座、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慢性病的知晓率和防治知识, 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3.3 慢性病相关因素广泛存在 WHO宣布,在影响健康的因素方面,行为因素占60%[5]。本次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危险因素,他们并没有因为患慢性病而自觉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在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老年人中尤其明显,未采取控制措施,饮食不合理,不经常运动、超重、肥胖者占相当大的比例。部分患者在吸烟、饮酒的同时还存在高盐、高脂饮食。可见老年人许多慢性病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社区老年人中普遍存在,临床实践证明,只要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如高盐、肥胖、吸烟、饮酒等),控制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就可以使慢性病发病率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发生。因此有必要在社区开展戒烟、控酒、体育锻炼、平衡膳食等健康促进活动,从而降低人群中的危险因素水平,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进一步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3.4 慢性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只要制定正确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慢性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美国和芬兰的成功经验即说明了这一点[6]。加强慢性病的领导,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基础、个人和部门共同参与的社区慢性病防治卫生服务体系,调整卫生服务资源与方向,制订公共卫生策略和中远期防治规划。通过各种宣传形式,深入社区、站段、工厂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倡劳逸结合,消除精神紧张,积极参加健身活动、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努力做好“一级预防”。对于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好“二级预防”。积极治疗并发症,对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用药依从性,对已有并发症患者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提高其生活质量,做好“三级预防”。
总之,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指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体检、随访,提高精神状态是预防控制慢性病得力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Yach D,Hawkes C,Gould CL,et a1.The global burden of chm―nic diseolses:overcoming impediumevhs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1[J].JAMA,2004,29(4):2616-262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3):483.
[3]姚崇华,刘淑倩,左惠娟.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概况[J].心脑血管病杂志,1999,18(4):241-244.
[4]李世绰.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1993,8(10):577-578.
[5]刘静,赵冬,姚崇华,等.1984~1993年北京市城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0,28(4):3008-3111.
1.1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沿闸村的慢性病患者。
1.2 调查的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的方法,对沿闸村的108名农村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年均收入等)、对慢性医保的知情度、慢病医保的利用程度、慢病医保的满意度、慢病治疗对医疗机构的选择偏向及其原因等。
2 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表1 沿闸村受访人群患病情况
■
表2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在本次调查的108名慢性病患者中,主要患病为高血压;男女性别所占比例分别为49.07%和50.93%;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在受访的慢病患者中,以中老年人居多,30岁以上人群占比达到90.74%,其中50岁以上的人就占到55.56%;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占到受访人群71.29%。
2.2 慢病患者就医行为的选择
本次调查的对象人群中,患者在患病时84.26%的
人都进行了治疗只有15.74%的人没有进行治疗;这84.26%的患者在治疗时,大多都选择了去医疗机构治疗,占到了受访者的81.48%,也有18.52%的人是选择了自我医疗;去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的时候多选择的治疗方式是门诊,占到受访患者的59.26%,住院相对较少为40.74%;选择的医疗机构44.44%为县级医院,乡村医院就诊患者略多于市级及以上医院的就诊人数分别占到31.48%和24.08%。
表3 调查对象的就医行为选择
■
2.3 慢性病患者就医费用及分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就医费用及分布情况在已接受医疗服务的调查对象中,其就医费用都随着医疗机构等级的升高而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本次调查对象在各级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费用构成中,县级以上医院占据主体地位,而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构成由于其较低的医疗费用而占据较小比例(如表4所示)。
表4 医疗级别与治疗费用之间的关系(单位:%)
■
2.4 慢性病患者的家庭疾病收入情况
通过对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家庭疾病收入情况的调查发现,受访者的家庭年收入普遍较低主要集中在低于1万以下和1-2万间,分别占到受访人群的41.67%和34.26%。他们总的家庭年收入平均约为2.84万,而受访人群每年花费在治疗慢病的平均费用45.37%是在1万元以下,1-3万和3万以上的分别占到40.74%和13.89%。通过统计全体受访患者的治疗年均费用为9000元,占到该次调查人群年均家庭收入的31.7%左右。由于慢病的治疗使得农民的经济负担越加的沉重,甚至出现使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2.5 慢病政策的知情度与利用关系
从数据分析结果能够很明显的看出慢病患者们对于慢病的了解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有47.22%的人表示听别人提起过但是自己根本就不了解,甚至有15.74%的人表示自己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政策,也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但是人们对慢性病医保的了解度越高对其的利用度也就越高两者间是存在正相关的。
表5 慢病政策的知情度
■
表6 对慢病医保政策的了解度与利用关系
■
3 讨论和建议
3.1 讨论
据最新公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占到总体的66.39%;农村居民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占到总体的64.00%,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最首要的死亡原因,严重影响着我国居民的期望寿命。通过相关研究也证实,慢性病是使家庭医疗费用开支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给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生活压力。由结果分析中的表3可知,县级及以上医院在农村慢性病的诊治过程中仍发挥着主要作用,这可能同慢性病本身的疾病特点有关;随着近年来新农合的逐步拓展和完善,慢病医保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引导作用已初步显现,乡村两级医疗服务机构在农村慢性病患者的门诊服务中已开始占据重要地位。
在对沿闸村慢病患者慢病医保的现状调查中还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当地慢病患者大多认为目前慢病保险报销力度不够。
②受调查慢病患者的年龄主要为中老年特别是老年患者。
③沿闸村的慢病患者对于慢病政策的了解程度偏低,大部分人不了解,仅仅只为听说过,对它的申报、报销等一概不知,甚至有一部分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
3.2 建议
3.2.1 制定慢性病管理与服务项目
鉴于慢性病对农村居民的危害和慢性病病程长、预后差、致残率高、无特效药、危险因素特异性弱、广泛存在、潜伏期长等特点,当患者发现时该病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对此可以指定一系列的慢性病管理和服务项目,对慢性病进行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例如可以从医保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3.2.2 积极发挥新农合的引导作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继续积极发挥新农合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在报销政策上进行倾斜来引导慢性病患者流向基层,特别是在门诊服务方面,这样在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
3.2.3 逐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加大慢性病报销力度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昭通市逐步提高了新农村的筹资水平,新农合筹资水平由人均10元,到人均20元,人均50元,到现在的人均60元。新农合的逐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
3.2.4 完善慢性病门诊统筹,扩大门诊报销范围
由慢性病患者就医费用及分布情况可知,慢性病本身的病程长、起病急、病情重等特点,使其医疗费用更加高昂而更容易带给家庭较大的疾病经济负担,更易引致和加剧家庭贫困。慢性病患者对门诊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和长久。但是相对慢性病复杂的病情及较高的医疗费用而言,目前慢病补偿的病种仍比较有限,补偿水平仍然较低。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慢性病的门诊统筹政策,扩大门诊补偿的病种范围。逐步从门诊定额补偿向慢性病门诊共付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