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趣的自然科学现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84
自然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我们解释很多奇特的自然现象。小学教育中设置了自然科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有客观认识,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教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知识是解除封建迷信思想的有利武器,是社会发展的直接体现。在学生中普及科学知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从小养成对问题的科学分析的习惯。学生活泼好动,但自然知识大多较抽象、枯燥,所以科学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增加了教师讲课的难度。对此,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积极投入到课堂的讲解中,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的两极》的学习中,教师需要讲解磁铁的两极原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现象。知识点虽然不难,但对于8岁的学生来说,这个知识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弄不清楚正极和负极的作用,且这些知识与他们的生活联系不大,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我在讲课前,先创设一个“找朋友”的小游戏。我叫4名学生上台,让他们分别拿着磁铁的正负极,然后我说:“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叫‘找朋友’,看看哪个同学对你有吸引力呢?”学生开始愉快的游戏,在愉悦的环境氛围下,都能找到彼此的“朋友”。我趁热打铁,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同学会排斥你们手中的磁铁吗?想必大家都想知道原因,那么接下来让老师来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吧!”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趣的情境教学法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联系生活,拉近生活与知识的距离
科学知识来自生活,用于生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在日常的课堂讲解中,我注重生活现象与课本的联系,将生活中很多现象融入课堂中,使学生明白身边现象的科学原理。一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真正的学习科学,使用科学,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的学习中,怎样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呢?本节课的内容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只靠我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去理解与体会。因此,在讲课前,我让学生事先准备有包装袋的食品。讲课时,我先拿出一个已经发霉的干面包,让学生观察“同学们,这个面包可以食用吗?它为什么会发霉呢?我们平时在选择食物的时候要怎样确定它的安全性呢?”通过我的三个有效提问,使学生认识到食物的保质期的重要性。我接着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同学们,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学习一下食品包装上的秘密呢?”我的提议得到学生地响应,学生认真地听我讲解了怎样读取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在日常的讲课中要经常融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自然科学中有很多实验内容是通过直观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带领学生动手实验,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的同时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为其在将来其他学科的实验中打下基础。
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简单电路》的学习中,通过简单的电路设计,使学生真正了解电流知识,增加学生对电为人类带来便利的认识。我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实验中,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电线、单刀开关、小灯座等器材,自己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并成功点亮小灯泡,证明了电流的存在。我又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并联电路设计,加强学生对电流知识的理解。通过这一实验,使学生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充分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怎样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学生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率。
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教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同学们的情绪便高涨起来,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教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这时,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转过来,让同学们看到老师是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min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教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通过组织有趣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中增强兴趣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贯彻愉快教学时,把游戏引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自然知识开展富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自然科学知识。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教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一比谁的力气大。比赛结果,女同学竟“出乎意外”地获胜了,这是什么原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在教学中,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自然知识的理解,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能轻松地掌握自然知识。
3通过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来发展兴趣
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活动的机会,结合科学教学,带领学生开展“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如采集标本,参观自然博物馆、动物园、苗圃、生态公园、科研劳动基地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传递知识信息,开阔视野,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进一步激发探求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植物方面的知识。的确这样,坐在教室里学根、茎、叶实在是够乏味的。但是当你把孩子们领到校园里,甚至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学习植物知识,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了。配合少先队“美化校园”的活动,及劳动课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栽花种菜,给植物挂上名牌,孩子们为了种好、介绍好这些植物,主动地去请教老师、询问园丁,翻阅书刊、查找生物辞典,从而学到了大量有关植物的知识,并提高了学习植物的兴趣,以后,他们不管到公园去,还是到田野去,或是在少儿营地活动时,都会注意观察植物,采集植物标本,主动学习有关植物知识。这种求知欲的积极性,单凭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是调动不起来的,对孩子们来说,大自然是学习的好课堂,在田野里,可观察各种植物、
小动物、小昆虫;在工地上,可以看到杠杆、滑轮、轮轴在工作;在公路上、铁路上,斜面、惯性、热胀冷缩的例子不胜枚举,学生在大自然的课堂中,容易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还能为自己发现许多大自然中的奥秘而欣喜,这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喜爱科学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通过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来升华兴趣
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凭兴趣是不够的。教师有责任帮助每个学生立志学好必要的
自然科学知识。鼓励学生动手创造,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对升华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起了一定作用。例如,学习了《月相变化及其成因》这一课以后,开展了一次“我到月球去”的假想旅行。学生以书上学到的知识为依据,结合电视、画报、书刊上了解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了到月球旅行的有趣过程。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鼓励学生去想象,学生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
摘要: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为主旨,培养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注重了过程与方法,教师教学积极性高,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从教学课堂整体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思考。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初中化学起始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做好中小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衔接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起始阶段田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化学程度又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已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等新问题摆了在初中化学教师的前面,如何做好中小学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化了大量的精力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对初中化学起始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管理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与教学配合不协调。相当部分基层中学没有配备专职实验教师,甚至有的是临时安排的非本业的实验教师,对仪器不熟悉,不掌握其性能,更谈不上科学管理、维修及自制与创新。只注重传统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死记硬背作为获取成绩的主要途径,“满堂灌”或“满堂问”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的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将学生作为一个纯粹知识的载体或解题机器,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只知道一味地利用牛顿定律解题,而对牛顿定律的局限性不加任何怀疑和诠释,盲目地崇拜,机械地吸收。
2、只注重自然科学重要规律的把握,而忽视从整体上和本质上认识自然科学和物理学的主要现象和规律的内在联系,许多探究性教学的课,教师常常通过解释或让学生记住这种最简捷的方法得出答案,“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达不到学生亲自投入的思维水平。
3、对实验教学工作认识不到位。虽然提倡素质教育,可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部分学校没有把实验室的工作纳入学校的目标管理中,使实验工作得不到落实。只注重课本上纯学科知识的纵向挖掘和强化训练,而忽视学科的横向拓展、边缘渗透,尤其与其他学科、现代科技、人文科学及现实生活的交叉联系。如研究飞机飞行时机翼两端的电势差问题,这本来就可直接抽象成“一个导体棒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这一是简单的物理问题,但一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缺乏这一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
4、由于学校考虑到经费问题,仪器配备不齐。虽然在“普九”中给基层中学填补了不少仪器,但是随着新教材的实施,旧仪器的配备已不符合要求,在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时,还要陆续配备电池、酒精等消耗品。因此,导致实验教学只要求学生听懂、看懂,教条地死记住,老师只管纸上谈兵指手划脚地讲,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要正确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教学内容要有层次性
针对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也可以设计“求助热线”的等活动,对基础好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平台,也对学困生创造多次输入语言的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使学困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教学内容设计要有整体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同时在课堂上做一些拓展训练,如有趣的小实验,以开阔视野激活思维,敢于创新,满足一部分程度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1、 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
首先,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普通教育质量,适应九年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需要,加强实践环节,搞好中学实验室工作。其次,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学校实验室是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保证实施教学大纲、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生产试验技能和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实验室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再次,制订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经常组织检查、督促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使实验室建设与普通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2、 抓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不只要注重自然科学重要规律,也要注重从整体到本质上认识自然科学和物理学的主要现象和规律的内在联系,物理演示实验不只具有形象真实,不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颇深。教师要通过探究性教学达到学生亲自投入的思维水平。
3、利用学生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究能力
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把实验室的工作纳入学校的目标管理中,使实验工作落实到位。学科的横向拓展、边缘渗透,尤其与其他学科、现代科技、人文科学及现实生活的交叉联系。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物理实验,利用广泛的制作题材,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给予指导,提出必要的建议。使得学生能够善于动脑动手,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或不规范,尤其在设计和准备过程中那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及操作过程,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是最为难得的体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老师再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过实验而学到的知识。
5、活跃课堂团结合作、相互学习
[关键词] 中学 实验 观察 物理教学 兴趣培养
一、从实验出发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做好实验和引导好实验是学生爱上物理,喜欢上物理的重要一步。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每教一届新生时,特别是第一堂物理课的实验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学生接受新事物的一个开端,它把学生从一个未知的领域引向一个科学的领域。比如,在第一堂物理课上,我一般要精心设计这几个实验,一个是光学实验中的凸透镜成放大像和缩小像实验,其次是两个大气压实验。首先,给每一组发几个凸透镜,让他们用凸透镜近距离观察自己的手指,看有什么变化,然后再用凸透镜观察远一点的事物,对比一下看有什么收获。其次,用烧瓶烧水一直到烧开,移开酒精灯,问现在不加热你们能让水重新沸腾吗?引导学生想象,再像玩魔术般的使水重新沸腾。再一个实验就是拿一个乒乓球先让它自由落地,然后问,如果我用漏斗用力吹它,会有什么现象呢?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可以让多名学生亲自做实验,这样学生不但看了精彩的表演,还亲自参与了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来了。
其次,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做好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使学生在实验中学到知识,在实验中得到快乐。作为教师应在实验中多引导他们怎样操作,怎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电学实验,学生经常把电路连接好闭合开关后,结果灯不亮,这时我们不要立即去给他纠正问题,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自己去解决,这样不但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再次,搞好物理小实验,物理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物理实验教学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而我们教师要利用学生直观性强,有好奇心的特点,多做一些小实验。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分别给学生演示,或者让一部分学生亲自参与,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动脑,领悟到物理知识的精髓,促进智能结合,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还可以引进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颖、奇特的东西非常敏感,有趣的物理现象、有趣的物理实验,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致,有效地刺激他们的思维活动。因此,多做有趣的实验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热胀冷缩实验。先提问:同学们经常吃鸡蛋,一般都是先煮熟了再立刻放人冷水中,冷却后捞起再剥落蛋壳,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很容易剥落,知道这是问什么吗?提问之后就可以趁热打铁做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煮鸡蛋的过程,并操作整个过程并解释。再如浮沉现象。去壳蛋放入玻璃杯中,沉入杯底,加入食盐,则缓缓上浮,让学生实验并解释。这样,通过多种实验,多做实验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通过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探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既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又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学科。由于物理来自于生活,所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跟物理知识有关,比如,早晨花草丛中的露水,深秋的雾,冬天的雨雪等,即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又直接与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相连。要引导学生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留意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还要做到会思考,会探索。比如给他们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看见苹果落地而引发的思考,探索,苹果为什么只落向地面,而不向上空掉呢?所以正因为牛顿的观察,加上思考,探索,后来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再比如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他是在给学生讲课时无意中发现小磁针在通电导线下发生了偏转,从而揭开了电与磁的关系。这样通过众多实例让学生自己观察,慢慢的再把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思索物理规律上来,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比如后来就有个学生问我,他说老师,你不是讲物体要热胀冷缩吗?为什么鸡蛋煮了之后,里面的蛋白反而变小了呢?虽然这里面涉及到化学知识,至少说明这个学生他在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且努力的思考过。所以说有目的的观察,随意的留意我们身边的事物或许就有收获。
三、问题意识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生物课程是高中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课程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还能指导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合理安排和解释许多自然现象,避免走入误区。同时兴趣是个人积极参与和深入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使参与者乐在其中,并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只有充分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学好生物。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充分运用教学技能
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当认真备课,为生物课程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首先在讲授新内容的导课阶段注重学生的内心需要和特征,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到新内容的有趣性和价值性,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快速进入新知识学习的状态,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在导入中要结合上节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做到温故而知新,起到又复习了已学的内容,又为要学的内容做个铺垫。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点中,先导入上节传授的“新陈代谢和酶”的内容后,再导入光合作用的概念,既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点,引入新知识点,又将前后相关联的知识衔接起来,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 合理设置悬念
悬念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生物课程的学习中还能增强学习的欲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运用好悬念,让学生期待下一次生物课堂,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完“的形成过程”课程后后,可以为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在雄性动物体内数量巨大,而为什么雌性动物体内的卵细胞数量却很少?两者的形态又有什么差异呢?等等问题有效的提出,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期待,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程的欲望。
3 通过动手实验来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教学,由于具有实验有效、直观性,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生物的大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新奇的,很多内容和现象是学生日常见到但无法解释的问题,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兴趣,获得知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用于提倡通过做实验来传达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4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4.1 巧用比喻化疑难
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比喻不仅能将教学内容简单化、生活化,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还能有效贴近生活,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细胞膜的结构知识点时,可以形象的比喻为花生糕,将蛋白质分子比喻成花生米,磷脂分子比喻成爆米花,花生米有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三种状态。
4.2 利用生活常识提高维持学生的注意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主意贴近生活,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生物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结合,解释生活中学生认为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无氧呼吸课程时,可以结合生活中长跑、制酒等实际经验,把问题抛给学生,有效激起学生的思维和投入程度,例如长跑为什么感到肌肉酸胀?在学生进入思考的角色后,对知识点有较高的兴趣的时候,再给出答案,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肌肉酸胀。这样以来,就能较好的提高学习效果。
5 改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踊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自身的情感来带动学生。制造得情感充沛、趣味盎然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从教材中挖掘,将这些精妙的地方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给同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讲解一下克隆绵羊多莉的故事,运用到讲解无性繁殖的知识,通过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充沛的感通投入表现出对课堂教学充满兴趣,对教材知识充满兴趣,将充沛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锲而不舍的学习欲望。
6 采用多种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是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活动,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有趣的图片、直观的动画,都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课堂组织更应当注意形式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以有效结合现代新型的教学设备和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实物投影仪、电教平台等为教学资源,将生物课程栩栩如生的摆在学生面前,使原先传统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无形变有形、“静”变“动”,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大大提高课堂信息传输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