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信息资源

数字化信息资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信息资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化信息资源

数字化信息资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研院所;数字化信息资源;信息共享

一、科研院所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1受众对数字化服务的需求

科研院所的馆藏资源主要面向科研人员进行服务,为他们的科研工作提供资料;部分资源也会面向大众,传播文化和科研方面的基础知识。受众的数目众多,需求不一,对科研院所的信息资源管理和查询工作无疑增加了很大的负担,也让服务对象在使用资源过程中感到诸多不便。现代科研院所图书馆承担着信息交流的重任,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严谨的工作方法使其对自身馆藏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

1.2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科研院所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有很多大型的图书馆都已进入了数字化管理模式,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数字化科技信息也是今后科技工作者需求的主要方式,以其传播快捷、检索方便,获得科研人员的青睐,解决了全文检索、异地获取、信息复制快捷、存储空间小、不易长期保存等现实问题,使科技信息的传递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还能轻松实现科研单位间的相互交流。

二、科研院所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科研院所的信息资源数字建设工作应根据其现有的条件和需求开展,一般为:1.摸清本单位现有的馆藏资源,落实建设的资金、设备和人员;2.结合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和本单位的科研特色,在建设工作中按重点、分批次地数字化处理;3.在文献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根据自身特色建立分级管理权限,处理好文献的知识产权保护。

2.1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

信息资源数字化的首要任务是将信息资源转化成可由计算机加工的数字信号,经过整理和组织后,存储在计算机设备中。科研院所的库藏资料多为文献,一般可分为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传统的文字、图片资料是以纸质的方式存在,不适宜长期保存,并且很占空间。数字化处理的方式对这些传统介质的材料带来了革新。文字材料可经过手工录入或者扫描仪扫描的方式转化成数字信息。经过扫描仪扫描纸质材料的文字还要经过软件识别转化成文档形式,经过校对无误之后再存档。

科研院所的库藏视频资源历史并不早,起步早的单位也是自十九世纪中期开始保存和运用,从传统的1/2录像带到现在的mini DV带或是硬盘式存储,视频技术也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传统的磁带式录像机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还要经过采集之后才能转换为数字信号。现在视频的数字化处理中,非线性编辑的应用较线性编辑更为广泛。视频资源通常的存储介质为硬盘和光盘。视频资源因其编码形式的不同有众多的格式,不同程度的压缩方式决定了视频的质量和大小,使用时要根据其应用的载体进行编辑和处理。

2.2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检索

检索是指从文献资料、网络信息等信息集合中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为了进行检索,通常要对资料进行索引。传统的文献资料需要提取提名、作者、出版年、主题词等作为索引,这种索引方式在数字化检索中同样适用。只是数字化检索的功能更为强大,计算机可以对全文进行索引,即文中的每一个词都能成为索引点。为了实现高效的数字化检索,经过处理和存储的信息资源要建立与之对应的索引数据库。数据库的类型应根据科研院所的信息资源数量和类别进行选择,比如基于文本的索引数据库和基于内容的索引数据库。前者的技术成熟、方便易用,并且可移植图书情报学科类似的标引技术;后者在图像学处理和检索方面更为出色,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2.3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共享

科研院所在针对自己的特长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字资源建设的同时,还应该联合同类单位或者合作单位进行共建共享,整合优势资源,可以通过联合建库或者建立友情链接的方式。由于各个科研院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各不相同,某些信息资源涉及到自己的专利技术或者独立版权,在建库时可以进行分级管理,设置权限或采用付费的方式共享。具有一定权限的网络用户也可以通过注册、登陆的方式对科研院所的信息资源库进行检索和查询,下载到自己所需的内容。

3.信息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1资源数字化与传统文献的关系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并不是对传统文献的全盘否定和摒弃。在科研院所库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中,不应忽略传统印刷类文献资源的收藏、补充和管理,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刷类文献仍然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不能完全被取代。传统资源和数字资源应合理配置、协调发展、确保文献结构体系的科学合理、实用。

3.2合理安排数字化建设中的人、财、物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数字化资源的保存时限长、检索效率高让很多人感到它是一个经济高效的工作方式,但仍不可忽视在其建设前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高投入、高技术、高消耗是信息资源数字建设的突出特征,因此在建设之初就要取得领导的支持,并且合理安排好数字化建设中的人、财、物。

3.3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版权归属问题

在进行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信息资源的版权问题,属于科研院所自主建设的原创资源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专利。同时,在使用其他来源的资料时也要注意其版权问题,如果该资源是有独立版权的,要确保使用时取得其法定许可或者仅用于评论、新闻报道、教学或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春晖.浅谈当今档案数字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0).

[2]张晓林.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工程化建设原则.图书情报工作,2002(5):5-8.

[3]马志坤.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在高校科研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11(15).

数字化信息资源范文第2篇

一、档案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管理意义

目前,我国许多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及网络化管理,这种管理制度的优越性、作用和意义也充分的显示了出来。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正逐渐朝着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目前国内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已经实现了档案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管理要求,也让人们对档案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的认识更加深入。

(一)档案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结果

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是实现档案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关键,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档案工作而言,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的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让这些信息资源一方面为企业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另外也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应有服务。尤其在知识经济体系日益完善的新时期,经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都不断提高资源需求,这也给档案资源的合理、便捷、准确、迅速提供提出了新要求,而网络技术的出现则有效的解决了这种问题,给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发展新机遇。

(二)当今城市建设的必然需求

目前,国家网络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域网建设为主的各种局域网构建明显,它使互联网、局域网的链接变成可能,实现了档案与因特网沟通。目前,国内各地档案管理机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平台的档案管理策略被人们重视,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就具体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而言,其中信息的利用率仍然较低,存在很大的档案资源利用限制,大量的档案信息和资源仍然处于封闭状态。但就目前社会发展而言,如果将这些封闭的信息传输到网络供读者阅读,那么收益的将会是一大群人,这也能更好的让档案信息资源实现社会功能,为档案事业的进步提供生机。

(三)方便档案资源保存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工程必然会更深一步的发展,这也必然会生成更多、更复杂、内容更丰富且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在归档之后便会形成我们目前所说的电子档案。目前我国的电子档案已成为档案工作的主流,但就如何解决电子档案传输、交流、共享中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企业面临的新问题。

二、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管理要点

按照目前国内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思路构想,我国档案事业在未来两三年之内必然会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目标,并且其社会化管理水平也会全面提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要想更好、更全面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就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积极主动的将档案信息资源同网络技术结合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将档案管理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结合,加快档案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进程。档案数字化,其手段就是对档案实现全文存储,它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目录进行管理,把全文信息、图像信息及其浏览功能集成于目录数据中进行管理,以目录数据为检索入口,从而实现档案图文信息的全文检索,用户界面友好,易于掌握。

(二)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努力适应飞速发展的档案利用需求

数字档案馆是新型文件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数字技术的应用完善并发展了档案馆的职能,妥善解决了各种档案原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使珍贵的档案原件能够保存得更加长久。数字档案检索系统方便、快捷,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利用要求,而且,利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随时、随地实现档案的异地查找。

(三)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着重数据库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要想真正的实现网络化,第一需要做的就是数据库建设,因为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就是存放档案信息,如果建设质量存在问题,那么,网络上的档案信息很难实现共享,也就失去了网络化管理档案信息的价值。因为如果数据库建设存在问题,网络用户在查找相应的档案信息时,无论什么样的检索要求都不能满足检索条件,这就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还有些数据库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了网络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相关人员要将管理重点放在数据库的建设上面,使其成为内容丰富并且使用价值极高的数据库。

2.电子文件的收集

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优势的确很多,但是存在的技术会更多更复杂,有很多的影响因素阻碍其发展,面对着些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在现阶段很难独立完成,因此可以将电子档案信息的生成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计算机管理部门有效的结合起来共同来管理档案信息。

数字化信息资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特征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应用现状概述

数字化、网络化成为图书馆革新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图书情报科学不断深化,形成信息化服务型特征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对提升图书情报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逐年加大图书情报科学的投入力度,保障了图书情报科学在数字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内,不断提高当地“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蔼然兴起。

二、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应用特征分析

1.数字化图书馆整合新媒体,实现全媒体服务

根据政府官方报道,截止我国“十二五”规划末期,我国图书信息情报工作体系将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数字资源总量将达到10000TB,其中每个省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100TB,每个市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30TB,每个县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4TB。数字图书馆还将通过新媒体使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扩展到互联网、手机、电视、智能移动终端等,实现全媒体服务。

2.数字化图书馆走向“数据海”和“智慧化”

当前,数字图书馆技术正在发生着数据库到“数据海”的转变。数字化书籍迅速增多,信息的形式和分类也愈加丰富,从传统书籍、影视、图纸、照片到网页上的各种消息和上述信息之间的关系与衍生物,几乎是无所不包。数字化图书馆的海量信息通过数据挖掘、语义分析、跨媒体等技术的逐渐转变,更方便人们使用知识而构建起巨大的知识网络,随着民众“全民百科”和全民参与的热情,大大增强了对科学研究的支持,也大大地改善了我们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未来数字化图书馆将更加主动化、专业化和智能化。

3.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重点侧重技术层面的研究

注重在新型体系结构和存储技术、知识挖掘技术、跨媒体搜索与推理技术、主动信息服务技术、自动翻译技术及数字图书馆新型展示技术等诸多方面实践与进一步研究拓展。面对数字资源呈几何级增长、用户数量迅猛倍增的发展趋势,对数字图书馆技术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工作效率、系统安全、信息保护、版权保护等问题进行再开发与研究,致力打造数字图书馆核心技术的引擎。从而推进我国文化发展与公民素质整体不断提升。

三、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应用拓展研究

1.服务多样化带来管理方式转变

数字化图书馆应用与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加快推进数字化新服务模式应用。从知识发现与推荐、知识分析与挖掘、移动图书馆、学术交流社区建设等方面,理论结合实例,探讨未来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剖析数字图书馆各种新服务的研发技术,加深对各种服务的理解,促进各种新服务的评价和使用效果。

2.商务智能化与知识管理的系统集成

知识管理和商务智能有交叉和重叠的关系,商务智能把数据转换成信息和情报,知识管理系统给这样的信息和情报附加意义。虽然知识管理的技术目前尚不如商务智能化成熟,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两种系统会从彼此借鉴技术和激发新的方法,并达到一种集成和整合,因为两种处理系统是补充的,并不是彼此依赖的。要提升图书馆的决策和核心能力,需要知识管理和商务智能化系统的集成、综合,这样的集成管理也可以提高图书馆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共享。

3.强化版权的保护观念逐渐提升

随着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的深入推进,基于社会不同层面以及不同职能的知识管理结合碰撞和探索将会显现,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与知识产权和相关管理部门将会更多地接触。因此,图书馆应尽快树立版权保护观念和措施。

4.重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规划作用

随着各种“数字化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的引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管理者认识到知识管理规划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价值。知识管理的规划已经成为知识管理实施的首要步骤,知识管理规划应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最主要的是服务目标、知识员工培育和IT技术平台构建,从而保障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有效推进和成功。

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知识管理对于大部分图书馆管理者而言虽未形成明确的预期,但是从知识管理的长远来看,必须重视知识管理的知识传播和推广效力。图书馆知识传播涉及社会各个行业以及政府和教育界层面,需要由多方来共同推动和完善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

[1]谭定英,陈平平,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图书馆研究,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3).

[2]张永明,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中国成人教育,2009(3).

[3]石秀春,试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工作创新,情报资料工作,2009(3).

数字化信息资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资源 数字化 应用技术类院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87-02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各地区纷纷加强了应用技术类院校的建设,其中,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制约此类院校发展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据此,我区提出了“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数字化校园等建设,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面向学校教育,服务社会,开放型、数字型的新型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体系”。在此背景下,笔者对我区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进行了全面调查,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整理对比,有针对性地对应用技术类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全区普通高校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的基本现状

根据2014年内蒙古教育厅公布的《2014高校统计名单》,我区现有普通高等本科院校15所、专科院校35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笔者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调研,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5所本科院校、10所专科院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进行统计分析。

(一)中文数据库建设情况

号 数据库名称 学科类别 资源类型 图书馆

数量 所占

比例

1 中国知网 综合 期刊 14 93%

2 百链云图书馆 综合 检索工具 13 87%

3 读秀学术搜索 综合 检索工具 12 80%

4 书生之家 综合 电子图书 12 80%

5 万方服务平台 综合 期刊+会议+专利+标准+科技报告 11 73%

6 银符考试题库 综合 考试 9 60%

7 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 管理 事实 9 60%

8 职业全能培训数据库 爱迪克森 综合 视频资源 8 53%

9 E线图情 管理 ― 7 46%

10 CSCD数据库 综合 文摘 6 40%

(二)外文数据库建设情况

号 数据库名称 学科类别 资源类型 图书馆

数量 所占

比例

1 Springerlink 综合 期刊 11 73%

2 Science (科学出版社) 综合

3 EBSCOhost 综合 期刊+报纸 10 67%

4 国道外文库 综合 期刊 9 60%

5 CALIS外文期刊网 综合 期刊 8 54%

6 ACM(美国计算机学会)国际站计算机 电子/自动化 期刊+会议 8 54%

7 EI(工程索引) 综合 摘要 7 46%

8 Wiley(含AGU)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综合 期刊 7 46%

9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生命科学 化学/

环境 期刊 6 40%

10 ISI(包含SCI、SSCI、ISTP、JCR)数据库 综合 ― 6 40%

(三)自建数据库情况

院校名称 数据库名称

内蒙古大学 蒙古文信息网;中国蒙文期刊网;蒙古文学特色库;生命科学特色库;内蒙古大学文库;蒙古文文献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特藏、古籍等。

内蒙古工业大学 博硕士学位论文提交系统;逸夫图书馆;随书光盘系统。

内蒙古农业大学 国内外草原与草地信息资源数据库;农科特色资源共享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等。

内蒙古医科大学 蒙医药相关文献数据库(汉文)(蒙文);2014医科大学职业全能培训库。

内蒙古科技大学 稀土专题特殊数据库;移动图书馆应用系统等。

内蒙古民族大学 民大文库本校硕士学位论文库;蒙古文数字图书馆建设;科尔沁文化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论文授权提交系统;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等。

赤峰学院 网上免费资源;随书光盘库;红山文化研究等。

呼伦贝尔学院 “三少”民族文献数据库;高等教育学文献数据库。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民族教育研究学术交流平台。

二、应用技术类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应把握的原则

(一)满足实际需求的原则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应该以满足读者实际需要为原则,合理安排馆藏资源,实现学科馆员全程化服务、实习实训过程中经验累积及时以数字形式保存以便指导生产实践。所以应该把使用者的实际需要作为建馆的重要原则,保证数字化图书馆能够发挥实质的作用。

(二)体现自身特色的原则

针对应用技术院校,可以发展特色资源,使其成为馆内有竞争力的部分。例如,在内容上,可以选取一些应用技术院类特校有的项目和题目资源,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建立完整的数字化资源体系,实现熟练掌握优势,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让应用技术院校图书馆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的特色价值。

(三)保证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原则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首先应该考虑数字化图书馆能否提高资源利用和服务的效率。首先,应该建立完整的资源查找系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数字化图书馆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同时也要注意图书馆的服务,充分发挥其对于利用馆内资源的帮助作用。如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阅读推广等。

三、应用技术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采取多种模式借力发展

我区职业教育信息化途径:“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运行,学校长期使用,政府(学校)购买服务。”可以采取政府模式和企业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政府模式,即政府(学校)购买服务,学校长期使用。近几年兴起的线上公开课程MOOCS(慕课),加快了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例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大型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江西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和江西高校课程资源共享联盟日前成立,实现优质视频网络课程共享与学分认可。我区高职院校大都共享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供高校学生学习。

企业模式,即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运行。例如,超星、新东方等数据库开发商参与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移动手机图书馆等);图书馆利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参与企业的专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训。

(二)优化资源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丰富信息储存方式,增加资源利用手段。通过优化馆藏资源,对流通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建立完整的检索系统,学科导航,保证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全面性。同时及时把本学院的研究成果等录入图书馆,形成独特的参考资料库,为后续自建特色数据库作准备。还要与优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并轨,将海量信息资源存储于云计算内。

综上所述,应用技术院校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一条创新改革之路。我们应立足民族地区实际,以信息化手段推动高等应用技术教育发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数字化信息资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字油田;信息资源;规划;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073-02

1 概述

石油产业在我国是国有企业主导的产业,具有地位重要、跨学科跨专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也已经成为石油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数字油田建设已经成为上游油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核心内容和战略目标[ 1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看,国内数字油田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国内信息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先进系统之间存在着差距,主要体现在勘探开发等生产环节的一体化方面,此外在供应链、ERP、电子商务等方面也较为完善,我国石油企业在这一方面较为薄弱,在信息化建设的运行机制上也存在差距,涉及到管理运作流程、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实施还存在体制机制上的问题。

2 数字油田相关概念

2.1 基本概念

数字油田的概念始于2000年左右,其基本理念是参考数字地球,而以油田作为对象,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载体,将油田生产中的各类资源、生产、经营管理等数据实现系统化融合,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和油田管理的决策分析水平。

由于在数字油田的内涵定义上不同流派的专家学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大致看可分为广义数字油田和狭义数字油田,因此,类型的划分对于数字油田的架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基于GIS的数字油田结构,以及基于虚拟可视化决策的数字油田系统结构。前者注重油田在可视化方面的应用,后者则更偏向于为油田的生产提供各类决策支持。

2.2 典型案例

国内在数字油田方面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大庆油田的数字油田建设方案[ 2 ]。该方案理论上属于狭义数字油田的结构框架,该框架由7层构成,从上到下分别为战略层集成层应用层模型层专题层数据层(含数据仓库子层、专业主体库子层和源数据子层)环境层。各层的主要功能大致为:1)战略层,该层为最高层,决定数字油田的主导方向,其基本目标是实现企业再造;2)集成层,该层为次高层,主要是实现对系统中应用层和其他除战略层以外的各层之的融合,并提供统一入口;3)应用层,在大庆油田的这套数字油田方案中,应用层主要集中了石油专业和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应用软件,这一层中的内容最为丰富,同时也是技术难度最高的一层;4)模型层,在这一层中主要是定义地质、企业两类模型,其主要目的是实现仿真功能;5)专题层,这一层主要是建立研究/应用专题数据库,结合数据层中的数据,实现双层数据结构以确保数据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6)数据层,该层是数字油田的底层结构之一,主要是包含各类数据库和非结构化数据体的基础平台(含各类研究、经营、管理、文档资料等)等,这一层中的内容是整个数字油田的基础信息;7)环境层,这一层为大庆油田数字油田7层结构的最底层,主要是各类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

3 数字油田规划策略

我国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历程都是在政府积极推动下进行的,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规划时间点至2020年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经过过去将近十年的建设,我国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发展目标,在数据的集成、共享和系统转变等方面已经初步实现了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数字油田方面,规划的主要任务则是在当前的已经达到的信息化的基础上,在核心业务应用系统以及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对数字油田构架以及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石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控能力,为此应对数字油田未来的发展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3.1 规划目标

在未来数字油田规划中,其主要规划目标是以油田数据中心为核心,以油田各类相关信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形成油田信息化基本框架。其主要内容是基于油田基础数据库、储运工程数据库、勘探开发数据库等形成油田区域数据中心,形成勘探和开发协同的油藏信息集成和应用,同时建成生产调度一体化的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全面提高企业在制定生产、应急预案和油田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一是战略数据规划;二是数据管理标准化两个方面,现分别对这两个方面的规划简述如下。

3.2 战略数据规划

在理论界已基本达成的共识是在信息系统开发中应当以数据为中心,因此在制定战略数据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油田系统不断累积的海量数据,这一基本特征促使油田企业必须利用更新换代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在设计数据模型时应遵循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独立于处理过程的形式,即满足数据类型和结构的稳定性,建成以数据为中心的现代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有3个主要的流程构成:第一个流程是数据生成和数据维护部分,该部分是数据的基础来源和操作部分,第二流程包含了数据仓库、主体数据库、系统及软件3个主要的部分,第三个流程则完成单据生成、汇总分析、信息查询和审计等功能。

但在编制战略数据规划时应当以现有的数据为基础,利用信息组织方法和技术,将数据结构不合理和冗余混乱的数据进行规划化的整理,通过优化充足数据接口来满足未来高层次数据环境的应用和集成需要。

3.3 数据管理标准化

油田生产、管理数据类型极其多样化,因此油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问题牵涉到的内涵非常广泛,如果无法建立标准化的油田数据结构,油田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也就无从谈起。信息资源的管理的主要标准包括数据管理标准、逻辑数据库标准、新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用户视图标准五大类[3],按照上述5类标准来实施数据的标准化对于建立数字油田系统关系重大,应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循。

4 信息资源规划流程

4.1 规划基本流程

油田信息资源规划本质上属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一个部分,隶属于信息工程技术范畴,其实施依据是数据的稳定原理和信息工程方法。尽管信息资源规划在不同各行业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要的实施过程和方法是类似的,都可以分为信息资源规划方案和信息工程实施方案两个基本的模块。

1)业务需求分析 在本部分中的难点是对业务需求的分析,主要体现在用户需求的规范化和概念化的表达方面很难真正实现,实际上业务需求分析是信息资源规划的关键环节,会影响整个的油田业务流程,在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协调油田滚动勘探开发各个阶段中的信息共享与交流;2)职能域分析,职能域值油田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主要业务活动领域,通过对职能域的分析建立职能模型,实现对以职能为单位的模型划分后,还需要对各单位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该部分工作主要由专门的分析人员完成;3)业务活动分析,业务活动分析涉及到的面极广,其主要任务是对业务流程中工作的细化分析;4)建立系统功能逻辑模型,在完成上述过程后,需建立系统功能逻辑模型,理顺体系中的各个业务模型逻辑关系,形成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模型,为建立共享主体数据库打好基础。

4.2 信息资源规划的系统建模

本阶段的建模属于第二阶段的建模,是在前一阶段“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模型的基础上完成系统功能模型,其目标是完成用户功能定制,其主要步骤包括:1)明确子系统的功能与目标;2)完成对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功能设计;3)根据功能设计完成程序实现模块。

4.3 信息资源规划数据建模

本部分的数据建模主要步骤包括:1)建立概念数据模型,为各类主题定义实体大组;2)建立逻辑数据模型,完成数据的结构化和规范化;3)数据元素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表重元素进行标准化信息分类和审核;4)结构建模,该部分是利用信息工程中的理论实现数据和各功能模型的耦合,从而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和功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权,杨斌,张万里.数字油田及其基本构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4(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