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课程标准;实践标准;产学无缝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71—02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各高职院校大力提升内涵建设的今天,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随着各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规范化问题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教学模式是工学结合,开放性是工学结合教学的典型特征,这种开放性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上,而且体现在教学体系的全面开放,如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评价等。面对当前这一系列的变革,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究竟按照怎样的标准和规范来实施,从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 课程标准与实践标准的概念和意义

课程标准是在2006年国家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有关文件中首先提出的。现今,课程标准没有一个严谨统一的解释,大多数教育专家学者定义为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具体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实施建议及评价建议,充分体现课程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它是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依据。

高职教育致力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和任务、职业行动领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组织方法与教学评价、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建议和说明[1]。课程标准制定的意义制约着专业建设和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最终事关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因而一直受到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

实践标准就是基于工作岗位的职业行为标准。高职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第一线岗位的工作,专业课程的实践标准应该按照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来制定。通过市场、行业、企业一线调研,确定专业所对应核心工作岗位和职业实践标准,根据工作岗位的职业实践标准确定专业课程的实践标准。

2 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的原则和思路

2.1 制定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的原则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面向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维护与维修、行业应用软件、平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计算机网络及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岗位。制定课程标准时应遵循几条原则[2]。

1)培养学生“首岗适应、多岗迁徙”的能力。课程标准应对学生将来必须面对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具体描述,同时融入计算机应用类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要求,通过相关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能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能拓展更加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标准描述具体。课程内容的描述应该是企业技术和管理通用的专业术语,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使用相应的专业工具,与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协作。

3)课程标准制定科学。制定时必须依据社会和企业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和人的职业成长和发展规律,提炼工作过程,依据工作过程结果,对知识进行排列,让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建构本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能够从事专业岗位工作。

4)课程标准的内容应具有动态性。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与应用层出不穷,企业对于岗位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课程标准的内容也应根据市场变化、企业需求和新技术发展动态更新和补充。

2.2 制定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的思路

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调研、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反馈、修订的一系列过程(单强,《职业教育要满足谁的需求》,2012)。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架构下,企业全方位参与,制定适合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标准。

按照高职院校为地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从社会、行业、典型企业及从业者等多个层面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未来趋势和职业活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充分了解区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及行业企业需求,形成调研报告。以此为依据,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主就业岗位及岗位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平台+模块”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形成普适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多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从而最终确定开设的课程和制定课程标准。

3 专业课程标准与实践标准的联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职业人”的主要标志是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学会生存、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是学生首要面对的任务。适应企业的需要,以“社会为本”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实现产学无缝对接[3],即完全以企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需求为导向来进行培养,全面了解企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突出能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强调教育标准与企业标准的融合。

在专业课程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课程设计要基于岗位的工作过程,课程内容的选定要基于核心岗位工作内容,基于工作实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岗位的职业实践标准确定学生实践能力标准,通过此实践标准确定学生试验、实训和实习的内容和应达到的实践标准。职业性是高职课程的本质属性,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制定专业课程标准。

4 总结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内在的“职业属性”,决定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在于满足于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产学无缝对接”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专业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它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开展实践、研讨教学问题的基础。充分理清专业课程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科学和合理地制定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认识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内容、制定者与受众等基本问题,准确把握专业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评价准则,规范专业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对于推进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圣喜,贺军,李喜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7):110—111.

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层次化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体系;开放实验平台;项目驱动实践教学;過程式考评机制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050-04

中图分类号:G642

计算机硬件系列实验课程主要从逻辑和应用两个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进行教学,其目的是在学生学习硬件抽象理论的同时,通過教师演示或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直观地验证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培养学生在应用技能方面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计算机硬件系列实验课程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1 问题分析

当前,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上“重软轻硬”。不少学生认为硬件实验课程只是验证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对学习软件知识,进行软件开发没有帮助;或者认为硬件实验完成的多少无碍大局,因此在硬件实验课程上缺乏主动性。

2)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当今计算机硬件技术飞速发展,而硬件理论和实验教材均稍显落后,实验设备老化,实验内容陈旧,很多新理论新技术没有融入到实验课程中。

3)实验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规划。由于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包含了众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课程之间不仅存在前后衔接的层次关系,而且存在着相互渗透的交叉关系,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之间和课程知识点之间内容衔接比较紧密。但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独立授课,過分强调某一门课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和整体优化,内容重复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有些课程的先修课并未放到培养计划中,造成前导知识断层,致使学生的硬件知识体系不系统、结构不健全、实验技能不全面,无形中给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课程和软件课程制造了障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对创新性实验认识不足。计算机硬件实验不能仅仅停留在通過基础类实验验证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这一最低要求上,还要通過综合类实验让学生完成一些综合性系统设计,更需要拓展视野,完成一些开创性的设计,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素养。

5)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不高。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为限制性集中管理,学生进行集体实验,不能满足学生个人实验需求,实验设备共享和利用程度不高。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硬件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限制了学生完成硬件实验的能力,降低了实验兴趣。

6)缺乏科学的实验、实训成绩评价方法。计算机硬件实验、实训成绩過度依靠教师现场观察进行打分,导致实验指导教师工作量繁重,实验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统一评价标准,降低了考核成绩的公正和客观性。

针对以上问题,计算机教育专家们提出了许多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改革创新性的建议,但多倾向于从某一侧面解决问题。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改革需要统筹规划,兼顾课程体系、实验平台、实践模式和评价方法各个方面。

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开发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电子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和融合,硬件软件化和软件硬件化日益普遍,尤其是ARM、SoC、SOPC等技术的出现,计算机软、硬件的融合日益显著和成熟,加强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的建设、硬件课程体系新的实验平台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必要对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更系统、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2 融合各门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

传统的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验证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配合对应的计算机硬件理论课程,忽略了各实验课程间的融合性,而且课程内的各个实验之间的融合也不够紧密,而技术的发展需要软硬结合、软件硬化或交融。硬件实验课程教学任务不但要学生了解计算机结构、工作原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维护技术,能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部件及应用系统的设计;结合软件知识,能够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尤其是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日益普及,应用范围迅速扩大,要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因此,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群应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注重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建设。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将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授课、讨论、实践、考核、教材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优化,融合各课程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就能使学生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理解课程间的连续性,使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按照培养方案,对课程群内各课程的安排顺序、授课内容、授课重点、授课计划等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整合,形成包含基础层、系统层和应用层的层次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标*的课程为核心课程)。修订教学大纲,协调各门课程的内容,避免同一内容在多门课程重复讲授;适当引入新概念、新技术;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容侧重和无缝衔接。

在基础层,讲授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现代设计方法,能够设计一般的数字逻辑部件及简单的数字系统。在系统层,让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实现方式和设计方法,能够再现和设计简单指令系统、CPU和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在应用层,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包括硬件电路、应用软件)设计方法,能够设计实际的嵌入式应用系统。

3 建设共享和开放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平台

当前,计算机硬件实验主要通過集体实验来完成。由教师布置,学生准备,在固定时间集中到实验室完成,最后提交实验报告。这种途径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实验需求。

此外,一些实验室采用分散预约和集体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式,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過网络进入实验网站进行预约,提前准备实验内容,写好实验报告的“静态”(实验项目、原理、内容、设备等)部分后,再到实验室开始做实验;在实验過程中完成实验报告的“动态”(实验调试過程、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等)部分。这种方式较为灵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实验效率,但在实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然不能解决供需矛盾。

近年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教学和虚拟实验已经成为业内研究的一个热点。虚拟教学可模拟进行演示、探索、游戏。利用简易型虚拟现实技术表现某些系统(自然、物理、社会)的结构和动态,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供体验和观测的环境。虚拟实验室概念是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William Wolf于1989年首先提出的,它描述了计算机网络化的虚拟实验环境,致力于构筑一个综合不同工具和技术的信息化、网络化的集成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实验员可以非常有效地利用世界上分布的各种数据、信息、仪器设备及人力等资源。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将有效缓解很多院校在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普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而且开展网上虚拟实验教学能够突破传统实验对“时、空”的限制,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地、无顾虑地随时随地上网进入虚拟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实验,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 改革创新计算机硬件实验和实训

计算机硬件实验教材中对一些重要原理的有关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即先通過教师演示,然后学生再现计算机硬件各个器件的工作。目前的计算机硬件实验仪器生产厂商多提供这种封闭性实验仪器,虽然利于教学,但是仅支持基础类实验,实验内容固定,实验目的单一,扩展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验证性基础类实验的问题,综合类实验也纳入到了计算机硬件实验模式中。这类实验需要综合多个知识点,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一般作为考试型或课程设计实验项目安排,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拓展思维空间,考查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进行规划、设计、组织以及调试运行的能力;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外开放实验的选题项目,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开展课程设计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需要。

对任何一所大学来说,本科教育始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和基础。在有条件的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意识,鼓励本科生及早进入研究领域,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本科人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因此,创新成为实践环节的更高要求,其实现途径成为实验模式研究的新课题。

5 建立完善科学的计算机硬件实验成绩评价机制

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過程中,实验成绩是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在教学实验中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判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现和挖掘学生在教学实验中的潜能是从事实践教学的高校教师所探讨的课题。

计算机硬件实验成绩的评价不同于软件,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验设备进行考核,其考核形式包括单项实验验收式、实验报告验收式、综合实验考试式等,考核教师的工作量巨大。考核過程中,成绩的评定人为因素较严重,過分依赖于考核教师。另外,实验考核中也存在抄袭现象,仅仅通過实验报告形式考核欠科学公正。因此,计算机硬件实验成绩的考核需要规范化、量化。

为了减轻考核教师的工作负担,可以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来分等级衡量。等级制成为首选的评定方法。但该评价标准较为模糊,而评价学生实验成绩的因素是多元的,并没有完全客观的标准,通常难以定量衡量。如果直接进行定量分析,如仅给出一个成绩,很难科学合理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也就难以对其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

指标制则对等级制进一步细化,将考核指标化,如表1所示。

可以进一步限定指标的分值比重和等级的分数范围,实现考评的量化。通過在线评测系统登记考评结果,实现对实验成绩的规范管理,可提高实践教学的指导效率,更准确及时地调整实验内容和难度,更有效地杜绝或减少互相抄袭,更客观公正地考核成绩,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范文第3篇

1.硬件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硬件课程体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教材知识相对落后,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缺乏实践环节,实验条件差,学生无法锻炼实践能力,教师更无法鼓励和激发其创新能力;学生电子技术方面的理论基础较差,其对硬件的分析理解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学习困难较大;硬件课程开设学时离理想要求远远不足。2.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⑴认识上的不足。目前,计算机教育存在着重软轻硬的倾向。很多学生对硬件课程的了解甚少,认为硬件课程只是学习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在计算机应用当中无关紧要,认识不到硬件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性。⑵课程教学系统性方面的不完整,课程教学系统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各相关课程以及教材之间的分工与衔接不够规范。①硬件课程知识与软件课程知识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叉和互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②在硬件课程之间缺乏充分的衔接,有些知识点重复,有些知识点缺失;③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④内容多和时间少的矛盾突出。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不健全。⑶解决的办法。①提高认识。计算机系统是硬件和软件的统一,计算机工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以硬件为基础执行程序的过程,所有硬件的工作都是软件驱动的结果,而计算机的优良性能是通过复杂的硬件系统结构换取的。只有对软件的载体――硬件、硬件组成、硬件的工作原理理解才能对软件是怎样依附于硬件的全过程有一个飞跃的认识,最终达到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在各硬件课程开设时,应首先给学生介绍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该门课程在计算机专业当中的地位、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建立起与软件之间的联系。其次,加大实践能力在考试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以促进学生对硬件实践的重视。从而改变大学课堂上“重软轻硬”的现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一个IT时代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②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硬件和软件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包含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计算机硬件知识必须对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组成及其核心技术进行系统的描述,以使学生能学到较系统的先进硬件知识。首先,在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完善教学大纲,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注意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注意知识点的重叠和互补,以保证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其次要加强计算机软硬件教学之间的沟通,对软硬件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进行适当的穿插。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课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利用高级语言对硬件进行编程的实例。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课程中,联系“操作系统”课程中I/O管理、内存管理、CPU调度等知识,以引导学生思考,建立必要的知识关联,最终达到对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解决好内容多和时间少的矛盾,计算机硬件技术内涵丰富,学时少和内容多、要求高将是一个一直要面对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一要靠系列课程内外体系的整体优化,找到一种相对来说能动态跟上计算机硬件发展步伐的教学和教材新模式;二要靠课程各教学环节功能的统一运筹、合理调动和多种教学方法模式的科学设计、统筹配合;三要靠课堂教学的数字化、现代化。

二、教材的改革

1.当前硬件教材存在的问题。一般教材都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且教材知识相对落后,许多客观条件原因限制计算机硬件教学内容的更新。⑴计算机硬件发展太快,真正能反映当今世界微机领域新技术的微机原理教材太少,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几乎没有。⑵计算机硬件知识存在不直观,最新的硬件知识往往包含许多较复杂的技术,讲述起来抽象、枯燥,教学方法可视性和直观性差,致使学生对硬件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学习起来不太容易,教学效果较差。由于组织和实施教学的难度非常大,许多教师偏向于讲述旧的知识。⑶新知识的过快更新给许多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熟悉并掌握新的教学知识和内容往往需要几年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因此,教师往往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2.解决的办法。首先,作为课程教学,应尽量选用能反映目前计算机领域内硬件新技术、新成就,能体现出知识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的计算机硬件教材,重点要突出基本原理思想和基本方法技术的阐述,以使学生能学到先进的硬件知识。其次,要重视其实用性的一面,尽量拉近学校教育与社会上流行技术、流行产品、流行工具的距离,着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硬件、软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本学科专业及相关领域中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来独立获取、掌握新知识、跟踪计算机技术新发展、新应用的能力。使课程的组织内容符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固有规律、学科的内涵及联系,以及人的认知规律。可以通过在系列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性实践环节来解决。

三、硬件实验教学改革

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系统;维护;保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7

当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和生活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软件系统相比,计算机硬件系统在使用过程汇总更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因此必须做好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最大程度地延长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使用寿命,保障计算机安全、稳定的运行。

1 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的影响因素

1.1 人为因素。人为原因是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一些计算机用户忽视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乱卸乱拆、乱改乱跳,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零器件丢失,或者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用户用力过大,损坏计算机硬件设备。另外,计算机设备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遭受剧烈的震荡,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稳定性。

1.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计算机硬件系统自身质量存在问题,一些零器件性能较差,如硬件系统元件发生腐蚀、虚焊或者脱焊等,导致计算机硬件电路板铜断、触点被氧化、漏电等[1]。

1.3 外部因素。计算机硬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如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老化严重、性能下降;电压不稳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电路出现短路甚至电源损坏;计算机长时间运行,内部散发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不及时,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元器件被烧坏。

2 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的维护措施

2.1 电源故障维护。计算机设备接通电源后,如果不能运行,指示灯不闪烁、电风扇也不转动,很可能是计算机电源发生了故障。计算机电源发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电源烧坏、计算机电源发生断路、启动按钮接触不良等。遇到这种情况,计算机用户要仔细检查电源的通电情况,判断计算机设备是否处于通路状态,同时检查计算机电源的插头和导线接头是否连接好。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很可能是计算机电源已经被烧坏,用户要及时更换计算机电源。

2.2 计算机CPU故障维护。计算机CPU的散热情况对于硬件系统的运行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计算机硬件系统散热出现问题,大量的热量集聚在计算机设备内部,温度过高会影响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的性能,导致计算机执行不畅、运行缓慢等,甚至会将计算机CPU烧坏。因此,用户在日常使用计算机设备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计算机设备的散热处理,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要及时清理计算机设备的排风扇,最好为计算机配置一个电风扇,加速计算机设备的散热速度。

2.3 计算机内存故障维护。计算机设备运行之后,显示器没有画面或者出现一些错误信息,始终不能进入操作系统,总是听到“嘟嘟嘟”的声音[2],这说明计算机的内存卡发生了故障。这时,用户要将计算机电源关闭,将计算机机箱拆开,把内存条取出,然后进行开机检测。对计算机进行多次检测,检查是哪一根内存条出现了问题。仔细检查之后,如果内存卡不存在问题,要仔细将内存卡插在沟槽中,确保接触良好。

2.4 显卡和声卡故障维护。显卡是计算机系统散热的主要位置,对于计算机显示卡故障,检查沟槽中显卡,特别需要仔细检查计算机显示器信号线的接头和显卡插座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在计算机的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计算机显卡风扇,检查风扇是否产生噪声、运转是否有摩擦。对于计算机声卡,用户在使用语音操作时,要尽量避免带电进行,在拔或者插耳机时,最后关闭计算机电源,防止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出现损坏。

2.5 硬盘故障维护。计算机硬盘故障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无法识别硬盘。用户要注意检查计算机的数据线和电源线是否接好或者是否发生脱落,确保计算机硬盘的扁平信号或者电源线装好,同时要合理插接硬盘,避免发生冲突,如果计算机的IDE接口上插接了CM-ROM,重新插接一些数据线,如果仍然不能正常运行,很可能是计算机硬盘发生了损坏,用户可以更换一个新的硬盘。

3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保养策略

3.1 正确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用户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常识,例如在雷雨天气,要尽量避免使用计算机,防止计算机遭受雷击。计算机设备要摆放在房间靠窗户的位置,确保计算机良好通风。同时用户要正确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计算机开机时,先打开电源,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打开计算机,由于我国家庭用户的电源多是220V标准电压,但是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电源的电压多是110V的,如果打开电源之后立即运行计算机系统,会使计算机系统突然遭受较大的电压,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老化或者损坏。另外,在关闭计算机时,要尽量使用计算机系统关机,不能直接关闭计算机主机上的开关,要尽量延长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使用寿命,关闭计算机设备后,尽量关闭电源,不仅有利于杜绝火灾隐患,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

3.2 检测到位,保持环境清洁。计算机设备的运行环境最好保持在15-28摄氏度之间[3],如果外界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发生老化。因此,要避免将计算机设备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阳光的直接照射会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温度,影响计算机设备的运行状态。另外,要尽量控制计算机设备运行环境的湿度,如果空气湿度过小,计算机硬件设备很容易产生静电,损坏硬件系统元器件。如果空气湿度过大,计算机硬件系统电路板会出现发霉或者锈蚀等问题,造成电路板短路或者发生故障。

3.3 选择质量较高的硬件设备。在选择计算机电源时,用户不能贪图便宜选择劣质、功率不合适的电源设备,为了确保计算机硬件系统有持续、稳定和稳定可靠的供电环境,要尽量选择具有大品牌、优质的电源,配置插孔重组、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插座,严禁在同一个插座上安插很多计算机设备。另外,根据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备型号,从防止静电、注意兼容性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为计算机CPU安装优质风扇,定期进行除尘,充分发挥风扇降温的重要作用。

3.4 加强计算机显示器维护保养。虽然计算机显示器只具有显示功能,长期暴露在灰尘较多的场所,不仅会影响显示器的运行状态,同时也会影响计算机用户的视力,因此用户要做好计算机显示器设备的防尘和除尘工作,在用户不使用计算机设备时,为计算机显示器盖上防尘罩,关闭计算机后要注意将显示器也关闭,定期使用专业的除尘液和除尘布轻轻擦拭显示器罩壳和表面,严禁直接使用水或者酒精擦拭显示器,高浓度的酒精很可能损坏计算机显示器。

4 结束语

计算机硬件系统维护与保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作,计算机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基本的使用常识和故障维护技巧,正确的诊断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故障维护措施,尽量延长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使用寿命,确保计算机硬件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升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其优势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刚.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J].科技风,2013(07):55.

[2]蒲德广.计算机硬件系统维护保养探析[J].硅谷,2012(01):165,173.

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范文第5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③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 ④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②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2)教学难点: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部分组成。我们先来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计算机硬件系统

教师活动:计算机的硬件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组成。同学们刚刚提到的鼠标、键盘、音响等都是设备。对于外部设备根据作用不同又分为输入和输出设备。

(1)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的设备叫做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是最基本的输入设备。数码照相机还有麦克风、扫描仪、数码摄像机、摄像头也是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具有输出计算机结果和数据信息等功能的设备叫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在有些特定的情况下计算机也可以作为输出设备,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连接后,它成为网络终端,这个时候计算机就是输出设备。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学习主机。主机包括主机板、电源、存贮器、显卡和声卡。(PPT图片展示各个部件)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中央处理器和存贮器。

(2)中央处理器。(PPT展示图片)

教师活动:我想问一下同学们,我们人的行为是由身体的哪个部位管理的呢?

学生活动:大脑。

教师活动:人有大脑,计算机也有大脑,它就是中央处理器,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配件,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负责解释、执行计算机基本指令,完成计算机对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

(3)存贮器。

教师活动:我们经常用计算机听歌、看电影,那么这些歌曲、电影它们都藏在了计算机的哪里呢?请同学阅读教材第18页到第19页的内容,然后告诉老师答案。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对计算机硬件的学习。

2.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师活动:提问:我们现在是不是就可以使用我们刚刚组装好的计算机画幅画呢?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就像我们盖了一座大楼,房子盖好了,里面没有任何设施我们不能住,只有硬件的计算机就像没设施的大楼,我们一般把它称为裸机,是不能使用的。那么我们这台计算机还需要什么才能使用呢?那必须有系统软件。

(1)系统软件:用来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程序的,是计算机必备的软件。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中最基础的部分,是用户和裸机之间的接口,同学们都接触过那些操作系统。

学生活动:回答。

现在请同学们为你的计算机选择操作系统。

(2)应用软件。

教师活动:硬件有了,操作系统有了,我现在用自己组装的画画,同学说可不可以呀?

学生回答:不行。

教师活动:是的,不行。因为我还没有装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为完成特定任务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它分为两种可编程语言,及我经常使用的播放器、办公软件等。除了老师说的这些软件,你们还知道哪些呢?现在请同学为自己的计算机添加你所需要的应用软件。

教师活动: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都具备了,这台计算机就组装完成了,我们为自己胜利完成任务鼓鼓掌吧。通过组装计算机,同学说说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三者的关系。就像一家工厂,办公楼和厂房是硬件,用来生产产品的加工机械流水线等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是工人和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