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工艺制作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世界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曾处于领先地位,对世界工艺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今,日本及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取代了中国工艺美术的领先地位,走在世界工艺美术的前列,这一现状尤为值得深思。笔者以促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当今传统工艺美术在美术本科教育中的现状,提出了一些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万年前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从新石器时展至1911年清朝灭亡,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作品,为我国在世界上赢得了“丝国”、“瓷国”、“漆国”的美誉。 [1]但令人惋惜的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与古代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的领先地位相比已经大相径庭。就陶瓷而言,在创意设计上日本和一些欧美国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在陶艺普及教育上更是做到在每一个市、县的公民馆设立陶艺班,甚至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也设有简单的陶艺家庭作坊;再就漆器而言,在漆器工艺界内谈到漆器,更多人认同日本已经成为漆器发展的领头羊。
通过查阅多种工艺美术类书籍,笔者发现我国介绍制作工艺和制作方法的精品书籍比较缺乏,而作品鉴赏的书籍居多,导致制作传统工艺得不到较好的传承与提高。介绍传统工艺作品的书籍,尽管登载了非常多的作品图例,却没有对作品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制作工艺进行详细描述,若增加对制作工艺介绍能更好的帮助读者进行传统工艺的学习。
一、本科工艺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1.在我国开办美术专业的本科院校中,工艺美术教育相对与其他美术专业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综合类大学中的工艺美术本科教育发展得更加缓慢,而迅猛发展的电脑美术教育与此构成鲜明的对比。在政策上,电脑美术教育得到了国家教育机关的大力支持,同时学生个人电脑的普及也成为电脑美术推广的有利条件。以广州大学为例,所有学生宿舍都配备了电脑专用书桌和互联网接入端口,而大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宿舍放置了个人电脑,从他们日常操作电脑的熟练程度可以看出,使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对于电脑美术专业学生已不是难事,而非电脑美术专业的学生也能使用电脑辅助制作自己的艺术作品。事实上,我国本科院校工艺美术教育的普及化远远不如电脑美术教育。动手能力方面,相当一部分在读的本科大学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使用锯子、钉锤、铁丝等工具的经验,在工艺美术课上容易因操作不当而受伤,使部分学生对工艺品制作产生抵触心理。此外,从就业问题而言,多数学生认为如今已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觉得使用电脑进行创作设计,比手工艺品制作更适合社会需求,而电脑美术设计的就业面和薪酬更符合个人要求。因此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因素制约。
即使在工艺美术教育普及化程度较高的日本,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存在着手工制作传统工艺传承问题的担忧。日本工艺美术教育学者春日明夫说过:“由于我们过多沉浸于太便利的生活中,往往失去了人类把东西制作出来它本来的意义所在。”,“正是处于信息时代,我们才更有必要再重新认识人类根源性的行为中用手制作东西的重要性。”[2] 而中国有句古话“温故而知新”,通过学习我国传统工艺制品的制作过程,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培养创造型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
2.本科院校工艺美术实验室设备设施基本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授课时往往不能满足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进行操作。由于实验室设备数量不足,学生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等待上,使得本来就不多的操作设备的机会进一步减少。为了增加学生动手制作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工艺美术实验室配备充足的设备设施是很有必要的。
3.由于多数传统工艺文化相关的书籍缺乏制作工艺说明,需要专业教师在课堂内不但要进行理论讲解,而且要多对制作工艺、原理进行说明与操作示范。若有条件,更应带领学生参观民间传统工艺作坊的作品制作过程,甚至亲身体验工艺品制作。身在工艺美术本科实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增加学生与传统工艺美术艺人的接触机会,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制作工艺的认识,更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当然,本科工艺美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传统工艺艺术家为目标,事实上,无论成为哪一门传统工艺的艺术家一般都需要5年以上的钻研时间,本科教育阶段并不足以实现这个目标,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对艺术家的了解认识,建立自己的人生观、树立艺术家的世界观、审美观,为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科工艺美术教育展望
本科美术专业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校园环境内,生活往往是单一的两点一线往返于教室与宿舍之间,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多数学生对学校周边以及所在的地方区域人们的生活状况及其文化背景的了解并不多。倘若本科教育能让学生领会到从身边学起、从生活学起,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学习传统工艺,实地观察、学习,则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人群生存状况产生真实感情,从而激发艺术创作灵感,使艺术作品得到升华。即使本科教育只让学生学习到传统工艺美术一些基本技法与工艺工序,也能为学生的艺术生涯打下基础,对学生日后创造性的学习工艺美术知识与技能产生很大的帮助。只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输入到传统工艺美术领域里,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希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能重现昔日雄风。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紫砂壶;传统成型;工艺
1 引言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历程达一千多年的紫砂壶传统成型工艺这一整套制作技法,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紫砂文化的“魂”。作为我们这一代紫砂从业人员,理应为弘扬紫砂艺术,为继承传统工艺而作不懈的追求。
2 紫砂壶的传统成型工艺
笔者自拜师学艺以来,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经自己的摸索尝试,使得制壶技术有所进步。但是通过认真反思总结,才真正认识到前阶段的制壶实践只仅仅是在继承传统之路上刚刚起步,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会做几把象样的壶就算继承了传统。其实继承传统这个含意,这个课题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而只有在不断实践磨练中,才能逐步得以领悟和启迪。
2.1紫砂壶传统成型工艺的形成
由于得天独厚的宜兴紫砂泥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结合性,也就为打造多种多样的紫砂造型提供了良好的成型工艺条件,所以紫砂陶坯长期来都是以手工方法成型,这说明紫砂传统成型工艺的形成是和紫砂泥料的特性密切相关。
据史料记载,从金沙寺僧的“捏筑为胎”、供春的“茶匙穴中”到明代时大彬的“悟其法则又弃模”,说明自明代起一直沿袭至今的家庭作坊,以及现在的紫砂企业工场,一般都是采用紫砂泥经手工拍打捏塑成型这一方法,这里所指的仅是紫砂壶成型,并不包括紫砂盆、瓶等。即使是借助于石膏模具作为规正准型的辅助工具,但其它工序基本上还是用手工搓捏方法来完成。比如壶嘴、壶盖、钮都得靠手工搓捏,直到最后反复使用传统工具进行细部处理精加工。至于采用石膏模具辅助准型的推广,主要是在企业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为提高生产效率,而采取对成型工艺方面适当进行的技术革新,从这一意义上又充分说明,紫砂传统成型工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渐趋完善的。
2.2对全手工制作和半手工制作的领悟
现今在紫砂店铺里,店主往往会给客户(下转第80页)介绍说:“这几把壶是全手工制作”。有时,也常常听到别人问起话“你是学全手工制壶,还是学模型壶”,乍听起来,这些类似的话似乎很平常,其实有时会产生一些误导,甚至会闹出笑话。因为,这里面存在着内行与外行的差别,存在着制壶人制作技艺高低的差别等等因素。而造成误导,这也并不奇怪。
所谓全手工壶,严格意义上说,应当是指使用传统工具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来成型的紫砂壶。那么,如果采用石膏模具辅助成型的,一般来说那就不能称做全手工壶,而只能算作半手工壶。但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凡半手工壶总不如全手工壶好,这种观点说法是偏面的,是不科学的。有时富有经验的师傅也学常常会把手工制作的坯件经石膏模型规一规正、准一准型,目的是使坯身更周正、更坚挺,仅仅就多了一道辅助工序,这难道就说它不是一手工壶吗?按通常情况,全手工与半手工这两种成型方法,各有各的优点,相对而言,有些壶比较适宜用全手工制作,而有些壶采用石膏模型经辅助成型后倒显得视觉效果佳。诚然,决定一把壶的价格高低,绝不是取决于采用哪种方法制作的,而起决定的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这也是最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电视有这么一个桥段――一位80多岁的台湾退伍老兵(在海峡那边叫“荣民”),总念叨胶东老家的大蒜拍黄瓜。晚辈到大陆观光,留心带回了这两样土产。这天全家老少团座进餐,一桌人不错眼珠地瞅着老爷子拈起一片黄瓜放进嘴里,只听他失声大叫:“这是山东的黄瓜 ”!顿时涕泗横流、泪湿罗衫。一时间,晚辈全站起来,纷纷把自己面前那一小碟黄瓜送到老人家面前……人其实都活一个圈,小时候吃惯了什么,老了老了惦记的还是那一口儿。说起家乡食物,每个人舌头尖底下都藏着一份念想,那是专属于他自己的一段文化情愫。
那年和日本《农业新闻》同行在东京秋叶原掐酒(我二锅头泡出来的我怕他?),夹七夹八云山雾罩,酒酣耳热推杯换盏间,“京片子”裹着“要西”、“搜贼死内”早在这条闻名全球的电器一条街上消散了,记住的只有日本哥们儿能往墙上贴的几个字: “经历也是文化”。我还宁愿相信,这种文化是有味道的,而且裹着情感。
日本和歌山县有家“角长酱油”作坊, “镇坊之宝”则是有着150年历史的发酵桶。经年累月沉积在桶壁上的酵母据说就是“角长酱油”美味的源头。 与大规模制作、快速出品的现代化酱油工厂不同,“角长酱油”一代代沿袭古老制作方法,坚持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来发酵,坚持手工搅拌,尽管产量十分有限,却价格不菲,据说是普通酱油的3至5倍。“角长酱油”所在地――和歌山汤浅町的家庭主妇们说,平时做菜用它就太奢侈了,但是吃高级寿司和生鱼片时还是要选择它的,因为味道“真的很好”。
距离汤浅町30分钟车程的有田市,标志性特产是橘子,那年橘子销量一落千丈的时候。有7家农户成立了“早和果树园”公司,致力于橘子的深加工。“早和果树园”选择的是慢工出细活路线。市场上的橘子饮料基本都是连着果皮直接制作的,“早和果树园”把果皮剥掉,手工挤压。一瓶果汁差不多要用30个橘子,并且只使用糖度在12度的果实。当然他们饮料的价格也是普通果汁的4至5倍,只面向高级百货店和酒店。在日本老牌百货店三越百货,“早和果树园”出产的果汁一瓶售价约为100元人民币。
关键词:民间美术 新时期 基础教育 传播与传承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217-02
一、利用校内课堂进行民间美术教育与教学
1.利用美术课堂进行民间美术教育与教学
首先,美术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民间美术内容,可以采用鉴赏品评、动手制作的方法。根据教材中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对于鉴赏课,以欣赏陶艺为例,老师应该从横向与纵向的角度多搜集一些图片,通过资源的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手工制作课,以剪纸为例,在课堂上通过给学生展示剪纸作品和剪纸方法,鼓励学生发挥主观创造性进行剪纸创作,对民间美术有深入了解,并热爱民间美术、主动传承。
其次,可以根据当地资源,开设校本课程。比如山东省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开发了《“剪”出来的快乐》校本课程,四川省绵竹市紫岩小学开发了《绵竹年画》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大多是根据身边的民间美术进行挖掘和制作的。我省的民间美术资源丰富,比如枣庄山亭的伏里土陶,将土陶的历史变化、种类变化以及最后的制作方法结合起来制作校本课程,将身边的民间美术充分利用,使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的知识,而是深入到生活当中,通过适应和观察进而锻炼学生关注生活的学习能力。
2.利用课外兴趣班进行民间美术教学与实践
首先,可以在课外兴趣班中,结合当地的情况,开设小型的民间美术工作室,研究此类工作室,注重手工艺的学习,请老艺人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可以在里面学习一些民间美术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比如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的陶艺工作室,就有非常完整的陶艺制作流程和设备。重庆市渝北区渝开学校开办“陶艺工作室”,旨在传承中国传统工艺,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感受浓厚的艺术氛围。将“陶艺”加入到学生兴趣活动之中,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也是将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其二,利用大学美术学生的教育实习和实践,丰富民间美术教学内容。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于2015年在济南市的市中区实习过程中,就带领本地学生开展了多门民间美术兴趣课程,对民间美术的种类和制作方法进行了很多探索。用简单易懂、容易操作、变革创新的方式,将民间美术带入课堂,丰富了美术课堂,又让传统的民间美术在新的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多方面大范围地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民间美术,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对民间美术的好奇心和兴趣,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二、利用公共学习环境进行民间美术传播普及
1.利用民艺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进行民间美术教育传播
利用公共场馆,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民间美术调查实践等活动。我省有很多民艺馆,比如山东东方中国民艺博物馆、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等各个地区的小型民艺馆。在小型地区更多的是以自己当地的民间艺术为主。博物馆中也有许多有关民间美术的内容,比如鲁绣工艺等。博物馆民间美术的展馆与民艺馆的功能差不多,都是通过公共的空间给人们传递民间美术的知识,在艺术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可以在假日进行课外调查,走进民艺馆,在浓厚的氛围中学习民间美术。
利用公共场馆,对学生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展览和传播。山师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于2015年在济南市的市中区实习结束后,在山东省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实习成果汇报展。这是对孩子们给予的莫大的鼓励,激发了他们以后对于参加民间美术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能够在展览中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
2.利用儿童娱乐体验馆,进行民间美术教育传播
目前,有一些儿童娱乐场所、体验馆也结合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和儿童好奇、大胆、认学的心理设置了对民间美术了解和传承的模块,比如风靡国内的全新概念儿童育乐场所星期八小镇就具有文化艺术领域。活字印刷术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在山东省济南市西街工坊创意文化产业园就设有活字印刷体验馆,在馆中,活字字架上展示着各种各样的活字,配备活字印刷机、古董打字机等,吸引了不少孩子动手体验。孩子在游戏与体验中学到知识和技能,能够深入了解一些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的内容。
因此,中小学教育应当合理利用这些校外优秀资源,尤其是在城市中上学的孩子,很难到农村民间美术的发源地去,体验馆的功能就大大体现了出来。学校应与校外的有关民间美术机构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后,在体验馆中进行巩固和深入学习,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3.走入实地学习,下作坊
作坊是展现制作工艺最完整和最朴实直观的地方。在山东省内有很多民间美术作坊,比如潍坊地区的民间艺术大观园,里面包括年画作坊和风筝作坊,直观地向人们展示年画和风筝的制作步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不仅仅是去体验制作的过程,更多的可以感受真正的制作工艺和环境。
其次,在作坊中工作的是真正的民间美术的传承人,在观看他们的制作时,也可以跟他们进行交流,谈论有关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和知识,就实际的问题进行提问等,传承人对此的解答也会更加全面和具体,对学生深入学习民间美术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三、民间美术在基础教育中传播的意义
(1)丰富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使得美术课堂更加丰富有趣。民间美术的种类繁多,老师可以自由选择课程的教学,老师的选择空间比较大,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不同种类的学习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帮助传承发扬民间美术文化。传统的民间美术都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传统的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间美术通过课堂的传播,也使得传播的范围变大,能够更好地传承民间美术文化。
(3)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艺术创作水平,进而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民间美术都是祖辈留下来的精华,无论是在构图、造型还是颜色等方面,都有我们值得学习
和可望而不可及的部分,所以欣赏传统的民间美术可以提高学生鉴赏和创作的能力,通过手工制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加大公共艺术场所的可利用性。博物馆和民艺馆之类的地方是传播民间美术知识的大型场所,涵盖知识全面。学生到此了解和学习,不断接受传统艺术的熏陶,不仅可以加强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和自豪,还可以提高公共场所的利用率。
四、结语
由此可见,在新时期对民间美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播和传承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在社会上,学校和文化传播的有关机构应该充分利用多种传播方式,进行合作,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效果达到最好。这样不仅能够使学校的课堂更加丰富有趣,还能够对社会上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加强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作用,最重要的是使民间美术得到很好的传播,使学生深入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价值和内涵。
参考文献:
公共空间与玻璃工艺
关键词:玻璃艺术;公共空间;制作工艺
1 玻璃艺术与公共空间设计的关系
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0世纪末期就能熟练使用珐琅在陶、木胎上进行装饰。到公元前1500年,古代埃及人就已经完全掌握玻璃工艺的制作技术。古埃及的玻璃制品在展示当时的技艺的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的美学观念和他们特有的审美标准,其中蕴涵了古埃及深邃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创意。当然,古代先贤也没有停下在工艺方面的探索。在基督元年,玻璃吹制技术在欧洲出现。从中国古代大量出土物中,专家也发现中国古代铅钡玻璃在材质上与西方的钠钙玻璃截然不同。直到今天,传统玻璃艺术更多倾向关注玻璃本体制作工艺的探索和材料开发方面。但现代玻璃艺术在创作意识方面与传统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玻璃艺术更加着重表现作品中蕴含的时代主流审美文化意识。这点方面已经超越了传统工艺中对技艺与材料等物质本体的追求,更加注重通过某种制作技艺造就作品的内在意识,艺术品位方面的效果。这也是传统工艺无法涵盖和比拟的。现代玻璃艺术家通过娴熟且多变的制作工艺,创造出传递个体的艺术创作的思维意识得优秀作品,提升玻璃艺术的社会价值。这也是玻璃艺术走入大众视野,以一种新艺术形式介入公共空间艺术领域的重要因素。公共空间设计中玻璃艺术是现代设计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它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起着营造空间色彩、光线氛围的作用。公共空间中的玻璃艺术正在以色彩、光感等方面的特性,构建着新时代的大众审美情趣。所以公共空间设计需要现代玻璃艺术在工艺方面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公共空间的玻璃艺术传递的是一种对艺术生活的向往和艺术品位的追求。玻璃艺术走入现代设计的殿堂,与时代审美接轨,更需要公共空间这样一个展示平台。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景观装置设计案例以玻璃材料作为主要的创作媒介。这意味着玻璃艺术在公共空间上设计中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玻璃艺术对未来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也必须将不断探索开发制作、装饰工艺作为基石。
2 公共空间中的玻璃艺术工艺方面的探索
2.1 制作工艺
最早的玻璃制作方法是“沙芯法”。这种方式由古埃及人发明。它将沙、灰及天然碳酸苏打的混合物加热制成原始玻璃。材质的混合状态造成了玻璃质地不清澈。所以当时的玻璃都是以浓郁的色彩进行装饰,且造型圆浑饱满。中国最早的玻璃是多为琉璃,状态为不透明或半透明。根据《颜山杂记》中的描述,琉璃与现代的硅酸盐玻璃近似,属于低熔点玻璃。它的材质构成为“石以为质,硝以和之,礁以锻之,铜、铁、丹铅以变之。非石不成,非硝不行,非铜、铁、丹铅则不精,三合而后生”。
随着人们对原料成分的不断调整,玻璃逐渐变得晶莹透明。技术方面吹制技术、热熔技术以及窑制技术都是现代常用的工艺。
现代常用的玻璃制作工艺――吹制技术,最早由2000年前的叙利亚人发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经熟练掌握了吹制玻璃技术,且吹制的造型多样。之后,古罗马人征服了埃及,也将它传遍了整个欧洲。这种技术是:吹制工用一根1.5M长的空心铁管蘸取玻璃形成玻璃料泡,液,后在滚料板上滚勺。然后人在铁管另一端开始吹气,在摸中吹成制品,也可无模自由吹制,最后从吹管上敲落。最后使其冷却成型。吹制技术是利用玻璃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可塑性的特点,极大地推进了玻璃的制作工艺,也为造型的多变提供了可能。
热熔技术是指玻璃块表层在温度作用下产生出熔融流动的效果。这种效果下的多色玻璃之间形成的效果多变且过度自然。
窑制技术则是一种相对比较慢的制作方式。预先制作好的磨具,然后将玻璃液体灌入其中。或者在磨具中放置一些玻璃碎料,然后再注入玻璃液体,最周将磨具放入熔炉待里面的碎料和液体完全熔解,并与模具完全吻合后再退火成形。这种方式时间长,且效果比较难以控制,很有制作钧瓷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感觉。
2.2 装饰工艺
在对玻璃形态制造工艺的不断探索之中,对玻璃的装饰技术也是人们为之努力的一个方向。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较为常用的玻璃装饰工艺包括冷加工法、彩绘装饰法以及夹金箔装饰法等。
首先,冷加工法与钻石加工工艺相似,是等玻璃冷却之后,在其表面以纹饰或景泰蓝工艺进行装饰。景泰蓝工艺是用笔蘸着粉状玻璃,在玻璃表面描绘图案。这种粉状玻璃的熔点低于玻璃本体的。所以在之后的入窑低温烧制环节中,才可以产生熔融流动的效果。古罗马的“迪亚特莱塔”式玻璃就是采用此种方式加工而成。
采用彩绘装饰法的玻璃效果较为灿烂辉煌,同时还带有浓郁的宗教意味。这种方式在伊斯兰国家较为流行。它是在成型的玻璃器皿上加以多层多色彩绘。伊斯兰玻璃制品为了达到绚丽精美的装饰效果,有时会使用多达八种的不同色彩进行上色。伊斯兰很多清真寺油灯都是以这种方式通体绘制植物等装饰纹样,视觉效果异常华美、富丽堂皇。这种以多种材料进行的综合装饰风格,是其他区域和宗教艺术中所没有的。
夹金箔装饰法是在制作时, 将金箔加在两层玻璃之间,在细部以线条进行装饰勾勒。这种装饰效果奇特的一直被沿用至迄今,并衍生出金色马赛克、玻璃画等艺术品。
3 公共空间需要玻璃艺术在工艺方面不断探索
现代玻璃艺术已经不满足于室内小件物品的设计,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公共空间,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大众认可。玻璃艺术由于自身材质的特性没在造型、色彩与光感方面拥有其他材质无法比拟的效果。但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玻璃艺术不仅仅要关注自身的特点的展示,更多的应该向艺术作品与周遭环境的匹配关系方面发展。这种和谐关系的产生,情感传递的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玻璃制作、装饰工艺的探索与创新。只有技术上对传统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才有可能造就玻璃艺术未来以多样的面貌适合公共空间设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艾伦・麦克法兰,格里・马丁(英).玻璃的世界[M].管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 王承遇,等.玻璃制造工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