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审美教学科目,不同于其他以物质为媒介传达的学科,而是以其独特的语符传达美的“气息”,将认知、审美、德行三者溶于一体,即语文是智育、美育、德育三育的结合。从语文教育的内部关系来看,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是协作关系。智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而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德育和美育是贯穿其中的内容,与智育并行。如果语文只进行单纯的智育,那么我们的母语教学将沦为没有任何思想内涵的空壳,丧失其生机和活力,语文课堂也再次沦为枯燥的讲解,相反“美育使人精神正值、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苏霍姆林斯基)。美育使人的道德向善,情操高尚。那么在这同一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是先导,利用学生爱美之心而调动起学习情绪。

一直以来,学校语文教育以智育为中心,课堂以讲解传授客观知识为主,而且知识陈旧、枯燥与实际生活毫无联系,加上教师没有感情的说教,导致语文课堂呆板、沉闷,学生对语文课不敢兴趣,语文课没有体现语文这一文化性学科独有的魅力,即审美特性。不可否认,语文要传授客观知识,如生字词、语法、作家生平等,这些客观知识若只是机械的呈现,则达不到语文教学的要求。需要教师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愫,以文化传承的视角讲述其来龙去脉,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汉字的教学,灵活运用“六书”造字原理,甚至现代五笔输入法对汉字有规律的支解,加强学生对汉字作为一种意象性文字独有魅力的欣赏。记得一堂课上,给初一学生讲解“蟋蟀”的写法,老师在黑板上写“悉”“率”两个字,学生都认识这两个独体字,但组合在一起没有任何意义,也不表明任何事物,这时教师在两个字的前面分别加了个“虫”字旁,并讲明读音没变,但可以表示一种小昆虫的名字,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一旁表读音,另一部分表意义。接着让学生回想还有哪些昆虫的名字是诸如此类的,蜻蜒、蝌蚪、小虾、螃蟹等等,同学们越找越起劲,似乎找到了某种学习的乐趣。这种触类旁通的汉字教学法,不仅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还使学生们获得了一种学习知识的乐趣,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期待,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类似这种举一反三,将知识与理趣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知识“活”起来,不再是一个个毫无联系的知识点,而像是一条枝上盛开的繁花,相互映衬,散发着学理的芳香。语文知识是五千年文明的浓缩,其中蕴含无限的文化气息、古人的智慧。若能将这些古趣古味,在课堂上讲出来,语文课应该会成为更受学生欢迎的课。

这种教学理念不仅传授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智育教学目标,而且更使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知识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内心的愉悦,提升精神内涵。这就是美育目标的实现。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无数做人的道理,语文课堂在有形与无形中,都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智育、美育、德育同时并存,同步发展,水融,使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与伦理心理结构得到完善。可见,语文教学是一个文道统一,真善美交融的过程,知、情、意、行相互结合。总之,美育在促进智育和德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的另一重要性体现在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上。审美即自审,主观情感性是审美的特质,人在审美对象面前的情感是自由自在的。一种自我关照,而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时期的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主要是从自我的主观情感出发,据个体的思维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见解,呈现在语文课堂上就是“千奇百怪”的答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肯定,因为美学上,任何意义都是作者本意与读者他意的结合,是文本原形理解与读者创造理解的相融。这种允许众说纷纭的包容姿态,是语文审美理念的重要原则。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审美 教育 音乐 课程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各个学段的音乐教学是不同的,我们就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审美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审美感知能力还比较弱,审美能力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加强。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也是难点。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作为人们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心理定向,是主观自由的,是无可争辩的。音乐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美感知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要学好某门课程,首先得对它产生兴趣。从美的学角度看,只有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欣赏美,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小学低学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学段儿童心理认知特征的结构短小、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素材,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做好这项工作。很多音乐教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通过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 ;充分利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分角色的歌舞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音乐是一种积听与想于一体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利用电教给学生最优美的听觉感受。

所谓电教创设情境是指通过电教设备(如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机等都可以作为创设音乐情境教学的教具)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如在欣赏第一册《平安夜》时,由于歌曲的旋律比较柔和、优美,与中国过年的音乐风格相差甚远,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直接让学生欣赏了全曲,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大部分学生都说,听了以后感到很悲伤、很可怜、很想哭。还有一位学生竟然问:“老师,为什么外国人过节这么悲伤呀?”此时我用任何语言进行解释,都不能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因此在上课时,先到网上找了一段关于过诞节的影像资料,然后配上《平安夜》的歌曲,学生边看边听,看着外国人围着圣诞树快乐过节的情景,看着他们在虔诚祈祷的情节,真正了解了“平安夜”的内涵,两节课的效果明显不一样。

二、对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借用图片等媒介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图片因具有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图片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情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如欣赏《大海摇篮》和《海上风暴》时,我选择了蓝色的大海两种不同的状态,一边是温柔的、波浪平静的海面,慢慢地转变为波涛起伏的海面,后有小船被吞没的情景。让学生看着这样的画面欣赏,根本无须教师解释,学生便一目了然,同时在这个环节后面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效果会更好。

三、对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89-01

在中国颁布实施的中学语文相关课程标准中,曾明确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积极培养学生们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没有美育渗透的教育内容,可以说是缺失的教育。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学生审美水平的培养,将美的思想与内涵完全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好地陶冶学生们高雅的情操。唯有如此,才真正符合中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本文针对于此,对审美教育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为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贡献一分力量。

一 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手段,营造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氛围

中国著名的美学家、教育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提出,“美感教育等同于情感教育,美育的价值便在于‘陶冶情操’。”朱光潜先生一直认为,提升人类精神文化素养的核心关键便在于情感,所以唯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够真正提升人类的精神文明境界。所以,中职语文教师便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语文教材,创设新的情境,开展审美教育。特别是在诗词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当中,更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审美的情感。

例如,在教师为学生讲解《诗经・秦风・蒹葭》的时候,便可以先利用Flash播放出学生非常熟悉且喜爱的歌曲《在水一方》,并对应显示出歌词。此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一起哼唱几句。这样一来,学生们便会处在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当中,积极性会提高许多。此时,教师再借势指出《在水一方》的歌词当中借用了许多《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诗句,从而将学生们的思维带入本堂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先随着音乐朗读这首诗,让学生们先感悟一下它的美感、规律以及艺术特点。运用叠词、重章叠句、韵律、四言句反复咏唱等内容都是《诗经》的艺术特点,而后鼓励学生们共同朗读这首诗,感悟其中韵律的美感与作者为了爱情而执着追求却求而不得的情感。朗读完毕,教师可以让学生闭目凝思,这首诗中所描绘了怎样的场景?都有一些什么景物?有一些什么人物?他们穿着怎样的服饰?又做何深情?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思维便会逐渐连贯起来,眼前便会浮现出那既优美又惆怅的情境。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让学生感悟到诗词当中的朦胧美、情境美与含蓄美。

二 精选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健全自身的人格

语文这门科目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课堂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价值观以及情感观。而中职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培养。当前,中职学生都是“90后”,他们自幼秉承着的文化与思想便是潮流、时尚与消费;他们追求个性,追求享受,厌恶学习。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分组,进行探讨,究竟何为善?何为恶?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值得传承的,哪些行为又是我们应该远离的?让学生们可以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身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学生,其首要任务便是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穿着打扮也应当符合自己现在的身份。切记,不要贪慕虚荣,不要盲目地攀比,应当依靠自身的努力,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靠自己的能力得到胜利的果实。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非常科学有效地帮学生们树立起正确、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相似的模式内容还有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大胆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中死板、陈旧的教学氛围,充分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人文文化与美感,将审美教育真正渗透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促使学生们可以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善于使用各种教学模式、各种良好契机,对学生加以更为科学合理的引导与启发,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为明晰地理解美的内涵,树立起科学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华鸣亚.审美教育的特性及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凌秀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探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9)

[3]凌秀君.审美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2(33)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欣赏;体验;领悟

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要求在学校中以各种美育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学术活动,使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受到一定的美的熏陶;同时又在美育中学到某些知识。

《新课程标准》把审美教育看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也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小学语文教育是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佳作,涉及古今中外。文章立意美、塑造的形象美、抒发的情感美、表达的语言美、方法美、层次结构美等等,这一切构成了语文审美教学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把审美观的建立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统一在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使儿童认识语文美质,培养语文美感,开展语文美育,陶冶美的心灵。从语文教育自身而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审美教育,反过来又会促进对语言文字更深刻的理解,使语文教育和审美统一起来。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1.创设情境,感受形象美

美,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使人感受到的,教材的美感大多是以形象为载体而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小学语文课文有不少是写英雄人物的,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模范,一个共同点都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仅行为美,而且心灵美,外貌和心灵是浑然一体的。这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心灵美才是人形态中本质的东西。”因此,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来更好地体会形象美。如在教学《我的战友》、《小英雄雨来》、《》、《舍身炸暗堡》等课文时,通过感知人物形象的心灵美、精神美以及高尚的行为,会激发起学生要做一个像、雨来、、一样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忘我精神的人,一个心灵美的人,一个有作为的人的渴望。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既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也有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劳动者,我们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中认识到:爱国,不只表现在伟大,更多的在于平凡之中。这也是形象美的一个重要特点,能使学生树立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从今天做起的美好品德。

2.品味佳句,欣赏语言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语文,有很多都是语言佳作,许多课文都从不同侧面来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或大自然雄伟壮丽,绚丽多姿的景色;或社会生活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情景;或人物形象高尚机智,生动感人的细节。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如在学习《赵州桥》第3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紧抓住中心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以及中心词语“精美的图案”,结合书上插图、教学挂图和投影片上各种龙的图案,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形象生动。其中“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相互缠绕”等神形兼备的描写以及“吐、抵、游”等动词的准确运用更是赋予这些石雕龙鲜活的生命力,千姿百态,大有一触即活之势。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所表现出令人赞叹的创造智慧,继而使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得到升华。

3.由文入情,领悟理性美

悟理是审美的最高层次。如果说生情是文章的目的是话,那么悟理则是文章的升华。小学语文课文有的寓意深刻,蕴涵着人生哲理,能给人以启迪与教育。语文教学只让学生生情是不够的,还要拓展思维,引导学生从中悟出道理来。

例如由赵州桥、万里长城能悟出我过劳动人民的聪敏才智;由趵突泉、桂林山水悟出自然界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由登鹳鹊楼悟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这样悟理,审美就能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深度,有些哲理甚至成为学生一生的座右铭,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4.表情朗读,体验情感美

《新课标》特别强调注意情感体验,指出要在朗诵过程中体验情感。体验情感是学习语言、感受语言的内在动力,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更是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而表情朗读则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表情朗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出感情,而有感情的朗读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表情朗读的指导,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达到了陶冶学生性情的目的。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亲人离别时那真诚、依恋之情,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表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别时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呼唤。同时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饱含着浓缩了的个人体会和独特感受,它可以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这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对学生起到了审美教育的作用。

5.启发想象,领略意境美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例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了解了火烧云颜色美,样子多,变化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火烧云?它是怎么变化的?根据这些问题,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达,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6.参与实践,尝试创造美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美观教育 ;高职英语教学 ;必要性

一、引言

每次在教学中和学生们一起赏析“Redefine the Image and Value of Beauty(重新界定审美观)”一文时,总不免对审美观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思考。作为知识性、思想性和审美性兼有的基础学科外语,其教学的首要原则应是“外语教育与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高度统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始终坚持积极地进行知识教育外,还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渗透审美教育。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从而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善于发现美、懂得欣赏美具有重要的意义。

“Redefine the Image and Value of Beauty(重新界定审美观)”一文中谈到了中国的超级名模吕燕的外貌特征―small eyes, a flat nose and freckles over her high cheekbones(小眼睛、扁鼻子、高颧骨上长满了雀斑) 。相信中国人很少会有人觉得她是美丽的,她自己也坦然承认说,从小就没有觉得自己好看,但她却因为法国时尚界的推崇便跃为气质独特的美女了。这一点学生们很不理解。

对于她的走红,总是听到有人说,外国人与中国人的审美观不同,我却不这么看。首先一点,吕燕之所以能够成为超模,关键在于模特这一行有别于演员,模特最重要的是身材与独特的外表,而不是倾国倾城的样貌。就像模特界常说的,你可以冷若冰霜,但是绝对不可以平易近人,因为那样就太普通了。所以,吕燕成为超模应该与美女无关,而只是在于她的与众不同。其次,我觉得外国人与中国人眼中的美女并没有什么不同。看看那些西方人公认的美女:苏菲马索、费雯丽、奥黛丽赫本等等,都是世界顶级的美女。也就是说不论什么国家的人看她们,都认为是美女。所以,我们不要总是说外国人与中国人审美观不同。而是现在的审美导向有问题――美得单一,美得模式化:即尖下巴,大眼睛,高鼻梁才美。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要告诉学生:美,应该多样化。

教育家先生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强调学生创新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与人沟通与合作能力。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孤僻、自卑、抑郁、思想狭隘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即使面对美好的事物也难以产生美好的感觉,这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更谈不上具备审美的能力了。英语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适时适度的将审美教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科中的潜在心理教育因素,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善于发现美,懂得欣赏美的一代新人。那么,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问题做了如下探讨: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在授课前要仔细品味琢磨教材,发现教材内容背后的素材,发现蕴含于课文深处的美。恰当地把握语言材料中的内在含义,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让学生从教材中感受自然美、艺术美

例如,我在讲解“Suzhou: Its Gardens and Embroidery”(苏州园林与苏绣)一文时,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介绍苏州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苏州园林中有山有水,有花有树,有山林之趣,是微缩版的大自然;通过视频还了解到苏绣图案秀丽花样丰富,色泽文静,针法灵动活泼,绣工细致,形象传神。作品中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无不体现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文化内涵。然后让学生各自找出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其中很多同学对The old city proper has retained even to this day the ancient form of streets running in parallel with canals crossed by hundreds of bridges, and since Marco Polo’s time ,it has been called the “Venice of the East”这一句印象十分深刻。通过分析文中的句子,最后同学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历史的兴衰变化中感受到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发现这个城市具有很多别样的美。他们表示会继续寻着历史的足迹,去了解苏州,了解苏州的历史,去发现苏州这座古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这样能帮助学生提高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让学生从教材中感受人格美

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学会欣赏教材中人物形象人的格魅力,是进行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除了本文刚开始提到的“Redefine the Image and Value of Beauty(重新界定审美观)”一文中对模特吕燕的形象美分析以外,我还在“The Businessman of the Century(世纪实业家)”一文中和学生一起分析了微软的创始比尔. 盖茨(Bill Gates)的人格魅力。首先我让学生分小组搜集他的相关信息并对该人物进行分析,总结出盖茨的人格魅力所在。其中有一组同学用图板展示了比尔. 盖茨的“十条忠告”,同时他们从不同角度对比尔. 盖茨的人格进行了剖析。最后得出结论:比尔. 盖茨有着许多出类拔萃的个人素质、惊人的经营策略与过人的胆识。比尔的人格魅力也早已成为信息经济界的精神图腾。从对教材中比尔. 盖茨的任务分析中同学们懂得:大凡成功者,在谈到成功时,很少谈“做事”,而都在讲“做人”。因为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就会走上无为的一生,或走上大起大落坎坷艰难的不归之路。

(三)让学生从教材中感受语言美

语言蕴含了各种各样的美,它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英语教师让学生在英语课堂感受语言美必须从语言知识的传递,从挖掘教材中的内涵美、引发美的情感和营造美的环境来入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在审美问题上的表现要求教育者在认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性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一些措施:如课堂上针对一部好电影、一首好音乐、一本好书等就其中涉及美的内涵开展讨论或辩论在;课堂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如参观旅游欣赏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注意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 提高自身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树立端正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使谈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最终达到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从而产生追求美好事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广友,柴华 当代大学审美教育的功能与实施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