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 创新教学; 培养; 激发

1 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而,我尝试建立一种突出学生发展,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1.1 发散思维,焕发活力: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在此类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1.2 创新教法,大胆实践: 因为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也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进行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节奏的学习时,我没有拘谨于书本上原有的伴奏节奏,而是准备了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自由创作不同的节奏。我的要求是:一要符合歌曲情绪,二要与众不同,假如创作得好,全班同学都用他们创作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出了许多不同的富有特性的节奏。我协同他们把创作的节奏整理书写出来,写成打击乐器合奏谱,让他们用合奏的方式为同学们的演唱伴奏。类似这样的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以后的创作环节中,学生都争相要求进行创作表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 创新教学手段,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五彩缤纷的音乐画面加上悦耳的音乐,充分体现了“听觉艺术”与“情感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过去教师用了很多方法,如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等,但往往学生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听不进去。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容易同各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像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如在欣赏《梁祝》一课英台抗婚一段时,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这里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祝》中选择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当欣赏到这段时,播放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故事情节,英台在电闪雷鸣前与父亲祝员外抗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曲的发展,真正了解到乐曲表达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乐曲会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意境,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寻求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粉笔+黑板+挂图+录音机所达不到的效果,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力,对欣赏的民族音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信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范文第2篇

【摘 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主动、探究、合作的指导思想,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础,建构开放性、创新性的音乐教学模式。要大胆创新,转变观念,索定目标、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教育模式;主动吸收、自主学习式的教学模式;讨论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合作共进式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模式与思想道德美育。音乐教师是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要在《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指导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渗透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学模式;发现探究

在教学中,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秩序,它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以老师教歌,学生学歌,老师讲学生练的“填鸭式”为主要特征。它严重地扼制了甚至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主动、探究、合作的指导思想,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础,建构开放性、创新性的音乐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教育模式

现在我们的课堂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新时展的需要,并且在不同学科中得到了良好的运用。如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的构思需要,可以在课前课后放些音乐,图片展示背景乐、动画、诗朗诵配乐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我想,如果音乐教学能够运用声音、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就会使学生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更大提高,增添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

二、音乐教育模式与思想道德美育

在音乐教育的同时,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使用什么样的技巧,都要贯彻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鉴赏美、创造美、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涵养等方面发生质变。音乐是一门艺术,健康的音乐艺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优美健康的旋律使人们陶醉,产生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的升华,增加对人生的希望、追求和对世界的挚爱,促进对人生的奋斗,从而增添自信和力量。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古今中外众多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能催发人的意识和思维,得到神奇的体现。

三、主动吸收、自主学习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校学习,多半是靠课堂教学。而这一节课里,是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而后转化。在这期间学生没有主动自主地去学习吸收。让我们听一下艺术家赵本山老师的故事:他从小家境贫寒未读什么书,那他身上的艺术细胞是从哪儿来的呢?原来赵本山从小和盲二叔生活在一起,每日听盲二叔拉琴唱曲,从盲二叔那里吸收了大量的艺术营养。他那最具特色的“耷拉帽檐”和“端肩拿劲”的两步走都是从盲二叔那儿吸收并创作出来的。还有调查问卷得出的学生会唱的歌曲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在其它场所靠自主吸收获得的。这些都表明主动吸收和自主学习的知识比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容易掌握。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

四、讨论交互式的教学模式

美国的奥斯本有一种称之为“集体形势智力激励法”,简称为“头脑风暴法”。它是这样的: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之后,你我各自仍为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创意,我有一个创意。相互交换后,你我都有两个创意。参加创意碰撞的人越多,平均每人所获得的新创意就越多。那么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就是我们要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换意见。讨论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集体讨论。讨论的结果不在于得到统一的答案,而在于思维的碰撞。

五、合作共进式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堂,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同学、课堂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相互配合下完成的。比如说:合唱、合奏、重唱、重奏等等没有哪一项能够独自一人完成。所以要加强合作共进。一个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进。如分声部的声乐、器乐教学,这时注重更多的往往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与配合,另外一个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共进。如科尔文手势的应用,学生是否配合默契。合唱中老师指挥与学生的配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钢琴伴奏等与学生的配合等等。只有我们配合默契,进入合作,彼此共进时,就会出现1+1>2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师是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要在《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指导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渗透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总之,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采用音乐教学的多种模式,更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其智力得以提高。小学生正值发育阶段,手脚并用,脑、眼、耳、口的互相协调配合,能促进小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发挥提高。现代教育需要改革,重视音乐教育,必须从儿时做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促进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祖春,王祖琴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期简明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3]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4]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音乐 新课标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5-062-01

一、 中学音乐的新课标

中学音乐新课标下,中学音乐的教学目标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指出,在新的中学音乐教学阶段中,音乐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作为社会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为了保证中学音乐的素质教育,我们也必须通过音乐来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中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他人的处世态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2. 过程与方法

中学音乐新课标,更加关注的是对于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发挥,是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中学音乐新课标强调中学音乐课程教育更应该关注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提出了一条从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的中学音乐课程的学习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传统音乐教育的灌输式教学思维,主张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结合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变化,让学生去自主模仿、自主探究、互助学习和综合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课程教育中主体地位。

3. 知识与技能

中学音乐新课标,同时对于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扎实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基本技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熟悉音乐和理解音乐,还必须让学生学会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并且让学生要对与音乐相关的姊妹文化也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

二、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以“材”为本,合理创新

在中学音乐课程资源体系中,教学教材是中学音乐课程资源体系中最基础的资源,同时也是在中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中学音乐课程目标发生变化,是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但中学音乐课程资源体系中的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并未发生变化。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应该尊重教材作为中学音乐课程基础资源的地位,同时也要合理创新,大胆创新,不能按部就班,应该在尊重课本所传达的意思的基础之上进行突破。比如七年级下册的《中华大地》单元的音乐教学活动,这一单元的课程教学目标就在于让学生把握歌曲的创作背景,真正把握创作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在教学活动中,就做出了一些小的尝试,我把我们安徽本地的一首歌唱安徽芜湖的歌曲《半城山半城水》在课堂上演奏出来,这一首歌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他们学习的也就格外上心,让他们通过热爱芜湖、热爱安徽,自然的过渡到热爱做过这个层面上来。

2. 以“生”为本,激发兴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是新课标体系中的课堂主体,在新课标指引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接触音乐,探索音乐并喜爱音乐,这才能够一步步的实现新课标对于中学音乐的课程教育目标。在新课标的课程资源体系中,学生群体也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就是要学会因材施教,要学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对于音乐课程教学而言,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其实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来自农村地区的孩子对于泥土尤为亲切,他们会制作简单的泥土音乐道具,这样就能够帮助城市孩子学习到新的音乐演奏形式和新的音乐体会;有过国外生活经验的话孩子则可以把在国外所得到的或者是见到的音乐演奏分享给同学,丰富他们的音乐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3. 以“师”为本,提升素质

老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尽管新课标指出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在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被弱化了,相反老师的角色显得更加重要,只不过是从管理者想引导者的角色实施了转变。要保证良好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充分挖掘老师这个中学音乐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音乐素质,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把音乐作为展成为自己的爱好,广泛涉猎各国、各地区的音乐,了解各个地域文化所孕育的乐器形态及其演奏形式,拓展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够涉猎到的音乐素材;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明确自身职责,不断的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融合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曲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

参考文献:

[1]黎婷婷.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大舞台.2011.05.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246-01

初中政治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和深化过程中,中学政治课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一如既往地贯彻新教改的理念,逐步改变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必须认真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点滴体会。

一、初中政治课有效导入的具体方法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通过对课堂导入的不断运用、改进、总结、积累,摸索出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1.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可以利用音乐、道具、语言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组合来创设情景,使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有机地结合,为常规教学开辟新的天地,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并恰当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

(1)音乐导入

我播放预先下载的歌曲《儿行千里》《父亲》《妈妈的吻》《妈妈的爱有多少斤》等,让学生侧耳倾听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教学时,学生的兴趣被音乐调动,但不太持久。在课后查明原因,部分学生反映歌词听不清楚。于是在下一班授课时,音乐依旧,但此前加上了深情并茂的歌词独白:“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改进后学生能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领悟到真挚感情的分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运用音乐导入,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道具导入

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收集歌颂父母的诗词、名言、俗语等,制成卡片并写上对父母的祝福语,在授课时向全班学生展示,并由贺卡的原创者朗读写给父母的话,让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感受爱的伟大。总之应遵循“润物细无声”的原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的力量。

(3)游戏导入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轻松愉快的游戏导入,符合初中年龄段学生好动的心理特征。因此,设计巧妙的游戏,对初中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能很好地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游戏导入的奥秘,还在于它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动一动、玩一玩”的快乐体验,自己领悟出游戏蕴含的深刻道理。

游戏导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但教师在运用时要合理地控制时间,不能完全以学生的游戏活动来替代授课。

二、开展主题班会,组织辩论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今天,人才已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作为对学生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教育的主力军,必然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大力倡导课本知识引导下的创新思想、创新行为,如在讲到“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时,我们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方案是:体现民族精神的特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形式是模拟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完美假期”的节目形式。让每组参赛者将自己精心设计的作品进行简介、评价,小观众们投票选举出最佳设计方案,同学们各显神通、集思广益,有的组设计“井冈山革命老区教育游”,有的组设计“体验游”此次活动在独具特色的形式中,让同学们去体会各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精髓,学生深入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不仅将课程标准的具体知识贯穿其中。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访问,实地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针对收集到的时事举行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四、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相关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过程。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作恰如其分的讲解和引导,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做到演播适时,讲解恰当,讲与演相结合。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这样能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其他媒体难以起到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和焦虑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讨和阐述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郝志忠.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学效益的提高.[J] 教改聚焦.2009.01

[2]陈建斌.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学探索.[J] 科教园地.2009.01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生;语文教学

小学阶段是对语文知识累积和应用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以后能否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起着决定性作用。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良好的语文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好其他课程,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和终身发展的教学目的。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要安静下来学习拼音、字词,是非常困难的。新课标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用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年龄较小,普遍活泼、好动,无法安静下来认真听课。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对于小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新课标抓住这一问题,要求对课堂作出彻底改革,就是要颠覆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学习的基本兴趣,就无法接受知识,甚至排斥。因此,合格的教师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接受知识,从传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不但培养出了学生对于语文的热情,还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效率。

二、创造和谐生动的语文课堂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朋友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发,而不是单纯地讲授课堂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把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新型课堂,在这种新课堂教学中,学生内心会逐渐消除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愿意和教师互动,主动接受知识。这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方式,是帮助师生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首先要把学生当做朋友,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同学。对于学生提出的新奇想法和意见,教师要持尊重和重视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地位。

三、联系各科选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枯燥无力,只是教师一味地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新课标强调各科之间的联系,可以把其他学科的内容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比如,在朗读课文时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这样可以让学生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读出感情,在学习文章时,还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充分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帮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情感,增加学生的记忆和对课文的领悟能力。在一些讲述景色和实物的课文中,教师可以制作PPT课件,把书本中的图片和文字通过动态的图片和美妙的音乐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不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见到课本上见不到的景象,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心灵的一种触动,更加产生了对语文的好奇和兴趣。

四、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的个性是学生的自身特点。只有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制订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才能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成长环境。小学生普遍充满激情,具有创造的欲望和展现自己的欲望。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展现在学习中。老师要尊重并重视学生的想法,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优等生,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成绩略差的学生要经常鼓舞,促进学生的人性可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把学生引导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志向远大、道德完善、心理健康的现代公民。

五、分层次进行教学

小学生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其知识层面和领悟能力也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手法,而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力图让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把课后问题设计成不同难度,难题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题目让成绩略差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且问题设置得力所能及,学生会打消心中的恐惧感。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在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时,不要吝惜自己的一句“很好,非常棒,老师以你为骄傲”等鼓励性话语,这些话可以激发出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积极参与学习做了良好铺垫。学生逐渐以斗志昂扬的态度进行学习,达到锻炼学生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最终目的,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教学生知识。语文老师更应如此,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孩子的天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他们的领悟力和学习力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掌握学习的技巧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到培养终身学习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陆颖.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

导刊,2011(6).

[2]陈国君,宁书芳.浅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

2012(6).

[3]杨秀丽.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下的新探索[J].魅力中国,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