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一日生活
礼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艺术,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使得生活与工作环境更加和谐。所以若想使得礼仪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必须将礼仪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与细节,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礼仪的魅力,养成讲礼仪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融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
1.礼仪教育生活化的需要由于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段,使得其在学习和理解能力方面不够成熟,如果单纯进行课程化、理论化的礼仪教育,效果一定不够明显。因此,需要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得幼儿园礼仪教育更具科学性。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融入礼仪教育,能够使得礼仪教育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相整合,进而使得礼仪教育能够脱离生硬的讲台,走进学生的生活。2.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能够使得幼儿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每一种状态、每一个细节中感受礼仪的魅力,在脑海深处能够建构出礼仪的“模型”,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对各项礼仪进行使用,最终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因此,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需要。
二、幼儿园礼仪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体现
1.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相整合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学科教育是重中之重。因此,若想使得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有效融合,必须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将礼仪教育进行正确的把握,使得礼仪教育能够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中,将原本生涩的礼仪教学内容变得活泼生动、易于理解。例如,在《小熊做客》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轻敲门、如何与客人进行问候、做客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等礼仪进行重视,使得幼儿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感受礼仪的重要性,进而实现将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相整合的目的。2.礼仪教育与生活细节相融合幼儿园教育是根据不同儿童年龄段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势必与周围的伙伴、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将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需要将礼仪教育与每一个生活细节进行整合,使得孩子能够随人、随时、随事、随地、随境的接受礼仪教育。例如,在午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排队、礼让、节约等礼仪内容进行渗透,使得能够认知礼仪是一种美德。通过此种日常化的渗透,儿童可以对礼仪教育的内容在现实中具有实践的经验,进而使得生活与礼仪更加贴近,促进儿童自然的将礼仪教育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的行为中,进而达到礼仪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
1.礼仪教学形式多样化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诸多家庭呈现“4+2+1”的模式,即“四位老人、两名家长、一个孩子”,使得“公主病”现象严峻,导致儿童礼仪缺失。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孩子创造讲礼仪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针对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寓教于乐,所以教师应该将故事启迪、游戏童谣、情景表演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与礼仪教学相整合,使得儿童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礼仪常识、养成礼仪习惯。2.构建鼓励性评价机制若想实现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构建鼓励性的评价机制非常关键。幼儿教师应该对儿童在一日生活中的表现进行有效的关注,对于一些在礼仪行为上表现良好的小朋友进行及时的鼓励,促进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对礼仪保持高涨的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四、结语
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园礼仪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的要求,是促进幼儿能够在生活中感受礼仪、了解礼仪、认知礼仪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水平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洁.幼儿园礼仪教育浅谈[J].艺海,2014,(03):128-130.
[2]王红梅.浅谈大班进行礼仪教育活动的策略[J].科教导刊,2014,(09):217-218.
关键词:和谐 幼儿立场 教学反思
“促进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好的教育一定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无论何种教育,归根结底只有通过儿童自身的选择与建构,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儿童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意、态度、品性等的发展)的现实。”①幼儿教育要站在幼儿立场,幼儿规则教育也应站在幼儿立场,才能实现师幼双主体的和谐。
一、让幼儿成为真正的“体验者”,享受智慧的荣耀
“儿童就其天性来说,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上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就应该顺应这种天性,引导和促进幼儿进一步去探索与发现。”②在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自由的探索环境,孩子们积极参与、有效体验。运用“医院电梯口拥挤”的视频,具体直观,既缩短了幼儿与拥挤现象的认知距离,又提高了幼儿讨论的积极性。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采用体验式的情境模拟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习解决拥挤问题。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学习解决拥挤问题。使孩子学得主动,学的快乐,获得真正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疑是知之始”,孩子们敢于质疑,拥有问题意识,便是迈出了期待解决、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第一步。活动中我是走在幼儿前面的引导者,通过“电梯口的拥挤”、“幼儿园小朋友看展板时出现的拥挤”、“小朋友们取水彩笔不知不觉出现的拥挤”三个录像引出话题,让幼儿发现拥挤问题,引发讨论,理解排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避免了说教的苍白无力,让幼儿发自内心获得认同感。
对于活动难点:排队礼仪的学习,我通过提问让幼儿参与讨论“排队怎么做更规范,更文明?引导孩子们相互解答,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环境,让孩子在热烈又轻松的对话氛围中,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相互观赏,让孩子们享受着智慧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耀感。
二、让幼儿做真正的“主体”,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从深层次上讲,教师的一生都是一种邀请。邀请教室里的幼儿,邀请课程中的幼儿,也邀请自己的加入”。活动中我请孩子们表达如何解决看展板的拥挤问题时,有一位小朋友提出“让我们表演”的要求,面对这意外的要求,我积极在教室里寻找到替代的展板,孩子们自觉上前,没有了往日的拥挤,一边小步往前挪动,一边寻找自己的合适位置,调整自己的位置。我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能力,看到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快乐,孩子们自觉根据展板的宽度排成了五排,并从前往后自觉轮流看展板。
孩子是有潜力的,我们必须相信幼儿,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老师要懂得放手,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思考、探索、选择、表达、交流,享受学习的过程,获得真正的发展。
对于活动难点:排队礼仪的学习,我采用设疑,引发小朋友讨论、课件《排队礼仪歌》的播放、小朋友相互解答等,让幼儿学习排队礼仪。我则是站在幼儿身后的欣赏者,欣赏孩子的讨论,欣赏孩子们相互解答,欣赏孩子尝试用表演说明的憨态。在合适的时候介入,采用多种策略反馈幼儿、肯定幼儿,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鼓励,并推动幼儿的发展。
三、让幼儿做“实践者”,享受规则生活的快乐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排队日活动源于生活,问题都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本次活动前拟定了三条目标:
目标一:感受集体活动中排队的重要性和排队等待带来的方便和快乐。知道每月的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
目标二:敢于用多种形式,大胆表达解决拥挤的方式,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目标三:学习排队的礼仪规则,愿意做“排队日的小小自愿者”和“排队小标兵”,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使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想、有力可做。
(一)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层层渗透的环节。第―个是电梯的表演,是游戏化的,幼儿参与兴趣浓,积极性高。第二个是拿彩色纸是对幼儿言行一致的考验,是让幼儿实践从认识到行为的过程,说到是要做到的哟。
(二)活动后还要注意总结经验的巩固练习。排队礼仪规则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生活中加以巩固练习,慢慢让排队礼仪规则化为行为并转化为习惯。
因此,我设计了“设计排队图标”,让幼儿感受自主制订、自主遵守规则、自主发展的愉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绘画,解读对排队规则、排队需求的理解。“玩礼仪棋”,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棋类游戏中,巩固排队礼仪。“礼仪体验馆”让孩子们在多样的场景中练习排队礼仪。“排队日”鼓励孩子们争做“排队日的自愿者”和“小标兵”,让孩子体验规则生活的必要性和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从而愿意从自己开始自觉遵守,并提醒家人自觉遵守,达到“小手牵大手”教育共成长的目的。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幼儿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就是幼儿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活动要让幼儿成为积极的“实践者”,让学习开启幼儿的“良好习惯之旅”。
“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义,直抵教育的主旨。”④站在幼儿立场进行规则教育,需要我们更好地理解幼儿、发现幼儿,顺应幼儿的自然本性与成长节律,从而开发幼儿、引领幼儿、发展幼儿。唯有如此,我们的规则教育才充满和谐,才能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挑战与创新。
四、我会排队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
选择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拥挤问题为切入口,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发现拥挤问题,引发讨论;积极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解决拥挤问题,学习排队礼仪;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小手牵大手”――排队日争做排队志愿者,培养幼儿自觉排队的好习惯,促进“家长排队行为文化”的形成。
活动准备:有关拥挤的录像三段,排队礼仪歌的图标、幻灯片、绿色卡纸、记号笔。
活动目标:
1、感受集体活动中排队的重要性和排队等待带来的方便和快乐。知道每月的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
2、敢于用多种形式,大胆表达解决拥挤的方式,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3、学习排队的礼仪规则,做“排队日的小小自愿者”和“排队小标兵”,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感受排队等待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愿意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学习排队的礼仪规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请幼儿自己搬取椅子并围坐成半圆形,根据幼儿的摆放情况做适当的评价,引出“拥挤”的话题。
设计意图:运用“自己摆小椅子”进行导入,引发幼儿拥挤现象,引出拥挤的话题,引导幼儿自己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做合一的原则。
(二)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平时观察到的、发生在园内园外的拥挤现象。
设计意图:联系幼儿相关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拥挤问题。
(三)观看拥挤现象的录像,组织幼儿讨论,解决拥挤问题的方法。
l、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乘电梯,讨论怎么帮助他们,让他们不再拥挤?
2、游戏体验:有秩序乘电梯。
3、引导幼儿体验,有秩序地乘电梯的方便和快乐。
4、设疑:如果乘电梯遇到了老人、残疾人、孕妇和抱小孩的人,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运用视频直观形象性,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表象到具体,缩短了幼儿与拥挤现象的认知距离。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采用体验式的情境模拟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习解决拥挤问题。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学习解决拥挤问题,使孩子学得主动,获得真正的发展。
(四)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一―小朋友看展板,讨论怎么帮助他们,让他们不再拥挤。
设计意图:顺应幼儿喜欢讨论的特点,运用此录像引导幼儿讨论用多种方法解决拥挤问题。录像是发生在园内的事情,因此孩子有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思考多种解决拥挤问题的方法。
(五)录像“取水彩笔”,让幼儿了解生活中有很多人,想同时做一件事情时,就会不知不觉发生拥挤了。
设计意图:运用此录像,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能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当人们都同时想去做一件事件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发生拥挤。拥挤是很容易发生的现象,因此需要人们时时去注意,使幼儿认识到排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六)组织幼儿讨论:“喜羊羊”进城,它可能会遇到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如果不排队会出现什么后果?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标,并即兴创编三字经。
设计意图:以礼仪标兵“喜羊羊”寻求帮助为形式,启发幼儿进行发散思维,想象“喜羊羊”进城可能遇到的各种排队需要,拓宽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七)丰富常识:知道11日是“自觉排队日”。
1、提问幼儿为什么11日定为排队日,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观看课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和“排队日标志”,鼓励幼儿和家长参与“排队日”志愿者活动。
3、了解排队礼仪:《排队歌》――不贴身不越线不扎堆不插队不穿越不喧哗
设计意图:利用图标解决难点,帮助幼儿形象直观地理解礼仪规范的内容。丰富有关“排队日”的常识,引发幼儿争做志愿者和排队小标兵的愿望,激发幼儿学习排队礼仪的积极性,并愿意在平时做到自觉排队。体现社会教育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原则。
(八)、情景体验,领取奖品“绿色的卡纸”,引导幼儿自觉地进行排队,内化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领取卡纸,让幼儿实践排队礼仪。活动不但注意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更做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完整的、富有实效的教育。
延伸活动:
1、设计排队图标: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的拥挤现象,设计相应的图标,提醒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和其他需要提醒的人。启发引导幼儿大胆地用绘画的方式思考、表达更多需要的排队的地方以及排队的礼仪,并组织幼儿将设计好的图标贴到各个需要排队的地方。
设计意图:幼儿有一百种语言,让孩子用最喜欢的绘画形式设计图标,解读排队礼仪的规则,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自主制订、自主遵守、自主发展的愉悦,变“老师让我这样做”为“我想这样做”。
2、玩排队礼仪棋:在玩中巩固强化对排队礼仪的认识。
3、小手牵大手活动:11月11日,在老师的组织下,设计排队日的徽章和海报,开展争做排队日小志愿者的活动。
4、礼仪体验馆: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去体验模仿在不同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医院、小吃部等应该做到的“六不”排队礼仪。
教后反思:在幼儿园进行排队礼仪规则的教育是很重要的,需要一点一点地养成,排队的意识转化为行为,并成为习惯。《纲要》强调让幼儿自主学习,这对排队规则教育提出了挑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遵守“起点低、方法活”的教育原则。活动中我把握好三个基本点:
(一)活动源于生活。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本次活动拟定了三条目标:
目标一:感受集体活动中排队的重要性和排队等待带来的方便和快乐。知道每月的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
目标二:敢于用多种形式,大胆表达解决拥挤的方式,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目标三:学习排队的礼仪规则,愿意做“排队日的小小自愿者”和“排队小标兵”,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二)过程注重体验。社会活动难组织,说教对于年幼的幼儿苍白无力,我采用体验式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游戏演绎真实的生活情境,使活动生动有趣,让幼儿在玩中学、自主学。
我通过让幼儿参与讨论、课件《排队礼仪歌》的播放、小朋友相互解答、朗诵《排队礼仪歌》等,让幼儿学习排队礼仪。活动中采用多种策略反馈幼儿、肯定幼儿,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鼓励。
(三)经验注重巩固。排队礼仪规则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生活中加以巩固练习,慢慢让排队礼仪规则化为行为并转化为习惯。因此,教师设计了“设计排队图标”,让幼儿感受自主制订、自主遵守规则、自主发展的愉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一一绘画,解读对排队规则、排队需求的理解。
“玩礼仪棋”,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棋类游戏中,巩固排队礼仪。
“礼仪体验馆”让孩子们在多样的场景中练习排队礼仪。
“排队日”鼓励孩子们争做“排队日礼仪志愿者”,参加实践活动……。
和谐缘于“幼儿立场”遵循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自主学排队,有效促进排队礼仪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①王艳玲:《儿童本位:中国课程发展的转型――钟启泉教授访谈》,载《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第1~2期。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
根据笔者多年的幼儿园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几点策略与方法。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必要。要从小教育孩子懂礼、知礼,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孝敬长辈,尊老爱幼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传统美德做根基,这个民族就是野蛮的民族,这个民族就不能永立于世。因此,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传承中华美德的需要。
2.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孩子进入幼儿时期就要送到幼儿园开始进行教育,幼儿开始融入了群体的生活,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较先前来说少了许多,因此,在家里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在达到教育目的的同时,还起到了与孩子沟通的目的,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3.使幼儿能从小做个知礼的孩子。进行家园合作式的文明礼仪教育,其直接目的在于就是能使幼儿从小养成讲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融合,能够较好的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良好的环境,使讲文明、懂礼貌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4.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成长空间。社会的不断变化,促使现代的孩子较早的接触到复杂的社会,怎样在社会中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是家长及学校所要着重考虑的,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使“家”和“园”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孩子在这个链接的系统中活动,保证了孩子的生存活动空间是相对安全的,孩子能在一个安全的氛围下度过自己的童年,受到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
二、当下家园合作式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教学现状
1.家长侧重物质追求,无暇对孩子进行精神方面的教育。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人们的主要目标都放在了如何赚更多的钱,如何能使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这期间也就造成了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道德方面的教育,家里有能力的家长还会聘请保姆、在校大学生在家看管孩子,监督孩子做作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亲身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孩子的道德教育。
2.学校与家里的联系不够紧密。家园合作式,顾名思义就是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的方式,共同为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进行监督和培养。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家庭与学校方面联系较不密切,学校没有精力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反馈,而家长也没有意识要经常与学校进行联系沟通,这就导致学校的教育和家里的教育链接不起来,孩子的问题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得到解决。
3.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起不到领导带头的作用。部分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对孩子也就不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前面所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模仿家长的言行,因此,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具有直接影响,部分家长礼仪素质不高,也会导致孩子的文明礼仪素质不高,家长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4.家长不正当的教育方法。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文明礼仪标准是不一样的,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不免无法运用科学的手段及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对于提高家园合作式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
1.提高家长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深,学校在开家长会时,应着重强调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实行家园合作模式的重要前提,如果家长没有形成良好的意识,学校的教育工作也会没有意义。
2.增加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学校单方面的努力使无法将学生教育好的,家长要经常向学校的老师了解孩子最近发展情况,并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配合进行改善。
3.家长要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质。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个人生活礼仪、公德礼仪、敬老礼仪等方面,随时随地做好孩子的表率。
4.在学校的引导下对孩子进行教育。学校可创办园刊,以学生为主角,在教室的指导下编写刊物,内容丰富多彩,不管什么题材,都是为了提高儿童的精神文明素质服务的,家长也要经常阅读园刊,透过园刊,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状况,及其中反映的问题。
关键词:礼仪小贴士;环境;操作;激励;常规管理
良好的常规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对幼儿一生健康和谐发展都是有益的。
一、环境熏陶,感知礼仪
熏陶,就是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熏陶,意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美德的种子,让其获取健康成长的力量。
(1)墙饰环境。在幼儿园,每一块墙面都会和幼儿说话,不仅童趣盎然,而且育人于无声。因此,利用温馨舒适的环境,含蓄地将礼仪内涵影响给幼儿,幼儿在对环境的观察感知或理解中,能不断清晰内容,领悟并修正言行。我园以礼仪教育为特色,进入园门便能看到礼仪主题诗“幸福一家人”和礼仪主题石,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幼儿。各年级的平台上的动物礼仪小贴士能形象地给幼儿提供礼仪熏陶的内容,这些环境内容能有效帮助幼儿理解、判断、模仿,在观察环境的画面中,引发学礼仪的好奇与兴趣。
(2)文学环境。故事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能给孩子以情感、梦想、信任、效仿、思索、警觉,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老师有选择地给幼儿讲一些礼仪故事,然后以精简的几句小贴士进行提炼,让幼儿明确常规的重要性。如《小猫懂事了》,幼儿明白了基本的社交礼仪:朋友见面点头笑,见到长辈需问候,你好再见常用到,大家都要学谦让。除了阅读课,利用午睡前的睡前故事,也能润物细无声地把规则传给孩子。
(3)人文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是榜样熏陶。榜样熏陶分教师和同伴两种。“教师的职务就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幼儿。”“榜样的示范是无穷的。”在学校教育中,幼儿往往以教师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默默地感染着幼儿。孩子上课坐不住,老师朝他微微一笑,做个把手放在大腿上挺直腰板的姿势,孩子马上心神领会:“坐如松,身体正,腰板直,精神好”,立刻就跟着老师坐神气了。同伴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心理学家乔治米德认为,个体主要是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形成自我概念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可以逐渐学习适应他人而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学习和掌握良好的行为准则,学习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关心他人,幼儿的积极交往行为会不断增加。
二、放手操作,礼仪体会
(1)声传立行,即实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就是教育无痕,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孩子从教师隐蔽了意图的教育中受到启发、感染,达到了教育目的,实现了教育意图。每天中午用过餐,孩子们就喜欢去散步,其中有一处他们很喜欢的地方,就是园门口。而到了园门口,他们就会缠着老师朗诵门口小黑板上的礼仪小贴士。读到《走》:走路抬起头,挺胸看前方,轻摆两小手,起步向前走。有的孩子会不自觉地学,离开园门口进教室的时候,还会提醒他人要挺胸看前方,不要转头讲话。
(2)活动中学,即收益。在幼儿园大环境中听、学小贴士。在集体晨会中,教师就某一礼仪主题请幼儿发言,幼儿能根据已有经验提升。例如,在“今天你问候了吗?”主题活动中,不但进行了问候的教育,同时也能让幼儿大胆参与到活动中来,进一步提升问候的习惯。最后,主持老师要向幼儿介绍新的礼仪小贴士,幼儿又学到了新的内容。
(3)循序渐进,即提升。幼儿充分感知了礼仪小贴士的帮助,就愿意参与到礼仪活动中来,他们还会根据故事的内容来创编礼仪小贴士。由于是幼儿自己创编,真正让幼儿做了礼仪的主人,幼儿记忆起来也容易了很多,更能积极地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参与并能及时调适其情绪状态,巩固幼儿的礼仪行为意识。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反复练习,以至内化,在内化的过程中需要一些言语的辅助。例如排队,小朋友一开始排不好,不整齐,可以大声朗诵礼仪小贴士《排队》:大家快来排好队,一个一个不推挤,排队做到快静齐,从小养成好习惯。把规则放在嘴上,让语言来提醒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就知道该如何排队了。
三、多样激励,共享礼仪成果
(1)家园激励。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告诉我们,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孩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品德。家园联系,让幼儿在家巩固常规,记住常规,是我们常规管理的又一手段。我们经常会通过路路通,或者与家长面对面聊天,让家长和孩子感到常规的重要性,使孩子时刻记住如何遵守常规。例如,让孩子从小养成有礼貌的习惯,不但要使幼儿会有礼貌地同别人打招呼,而且其他各方面都要做到彬彬有礼。平时生活中接受了别人的帮助,要学会感谢。这时礼仪小贴士《道谢》就能帮助家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受人帮助要感激,文明礼貌不忘记,诚心诚意说“谢谢”,从小学做礼仪人!幼儿表现出色时及时向家长反馈,于是,幼儿园内的评选和表扬加上父母或其他家长的肯定演绎成良性循环,反复期待,幼儿满足,家长兴奋,邻人赞扬,礼仪教育过程融进一个动态和谐的幸福氛围。
(2)老师激励。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一个亲切的拥抱,能让幼儿快乐好久。幼儿回到家会向父母反馈:今天老师抱我了。礼仪内容在一个小小的拥抱动作中得到强化和巩固,不仅教育了幼儿,也影响父母与成人,知道如何做个礼仪人。当孩子们在某一常规方面表现好,我们不但在特色版块上用五角星表扬,有时也有物质奖励。例如,奖给孩子老师亲手做的折纸,心形的表扬卡片。在卡片上当然也有他表现好的内容,这时,礼仪小贴士的巩固作用又来了。有的孩子会整理物品,那她就会得到《整理》的小贴士奖:每样物品都有家,整理物品有方法,分类收好放整齐,团结合作力量大。孩子得到表扬后就越来越遵守常规了。幼儿成功后的幸福感指数明显上升,在这个幸福过程的享受中,刚才的言行就得到最大的强化,再现行为成为可能。
(3)激励提升。“礼仪小贴士”的礼仪规则教育需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例如,“一周礼仪小宝贝”的评选,来自于同伴中的“人物”极强地刺激着幼儿的好胜心。这时,孩子的羡慕就会变成自己的动力。同伴的“优秀礼仪事迹”会给他提供榜样作用,他们知道为什么别人会选到“礼仪小宝贝”,是因为她游戏的时候会整理。幼儿会用礼仪小贴士来评价:每样物品都有家,整理物品有方法,分类收好放整齐,团结合作力量大。可见,儿童在教育中发展,也就是在教育中生活,在教育中实现人生。
常规礼仪教育是伴随着幼儿终身的一项非常细致而长久的工作,礼仪教育的实施需要引导、启发和感染,需要教育和环境形成合力,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孩子都培养起善良、正直、诚信、宽容、谦逊、合作等品质,成为具有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