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行业的新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化原因;数字化;网络技术普及;市场导向
引言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检测系统的广泛运用,建筑施工过程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也得到加强,并使得建筑企业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建筑企业得以实现网上竞标、招标,这不但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还有助于通过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支出和成本的监控,有利于优化建筑施工过程。
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原因
1.客观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传统的以人工计算工程造价的计算方式、手工描绘工程图纸的设计方案以及单纯的依靠人工体力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行为,以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在建筑施工方面,引进高科技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施工生产方式和施工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是市场经济环境对建筑施工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主观原因
我国加入WTO之后,为了增强国内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破传统的“以政府分配项目,建筑公司承包”的建筑施工模式,促使我国的建筑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对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采取了“投标竞争”的形式,以谋求在建筑施工领域有步骤有层次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进而促使建设施工企业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
但是,虽然国家在建筑领域内的这些改革,提高了我国建设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参与实际的市场竞争时,也遇到“投标中标难、回笼资金难、验收结算难、项目低价中标后成本控制难”的难题。并且,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竞争机制的还尚未完善,这一社会现实更加大了建筑施工企业解决这四大难题的难度。由于社会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既然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改变市场竞争体制,为了寻求企业自身更好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从改善自身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入手,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创新和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经济结构、投资方式等方面入手,建立包括办公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四部分的建筑企业信息管理体系。这四部分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建筑企业内部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通过建筑施工企业的这些改革创新的举措,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促使建筑施工企业更好的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施工企业中,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对建设施工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渠道,使施工企业从产值效益型转变为管理效益型的有效途径。
三、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趋势
1.全面数字化的趋势加强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程度也得了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在国内建筑施工行业中,全面数字化和网络化趋势已经渗入到了建设施工的资源配置、建筑施工的财政管理、建筑施工的人员利用、建筑施工的日常安排等各个方面。其中,我国国内的很多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商机,打赢这场现代市场的信息战。更是充分地利用企业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建筑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不仅引进了先进的信息高新技术和设备,为施工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硬件环境。并且,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建设施工企业更是注重了数字信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软件环境。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这不但为包括建筑企业在内的众多生产经营部门实现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且还为这一趋势的推动提供了必要性。谁先掌握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谁就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抓住机遇。
2.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的发展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机遇。这主要表现在借助于互联网,建筑施工能够得到更便捷的信息数据支撑,而且对于建筑项目的管理来说,网络同样提供了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有效途径。此外,在信息交换方面,借助于内外部网络则实现了对建筑施工信息数据的无障碍交换和共享,并且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建立,为便捷的检索相关信息提供了可能性。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和现代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电子商务也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发展趋势。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操作性强、可复制和存档的便捷性也在建设施工企业的企业重组,企业合作中凸现出来。传统的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注重了“人”的主观地位,人才的流失可能导致整个建设施工企业无法正常运行。而网络及电子商务的运用,加强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即使没有当事人的参与,整个信息系统由于自身完善存档工作而保证企业高效的运转速度,也能在短时间内,综合有效地信息,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也降低了人的主观重要性。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实现,节约了建设施工企业出门洽谈业务的经费,节约了企业资金。
3.信息里用的科学化趋势加强
建筑施工企业统一的工期信息可分别为生产计划、材料供应、预算等方面。建筑施工统计部门从各自的需要出发进行检索,而数据库规模和种类的增加, 使施工人员不但可以及时掌握施工项目自身的信息, 还可检索到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与管理规定, 获得全面的信息支持。此外, 检索结果还可加工为各种需要的格式输出, 支持办公自动化。在信息利用方面, 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 引入科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基础信息进行自动深加工, 进一步产生支持决策的有效信息。例如, 可提供工期、质量、成本分析工具软件, 分析比较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 排定下一阶段生产计划; 发现质量通病并查找原因; 及时汇总成本, 找出节支或浪费发生的主要环节。
4.市场导向性趋势加强
施工建设企业为了应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形式,常常根据中标项目的水准完善市场价格数据库。与此同时,根据市场人工机械成本, 主材、周转材消耗水平建立市场定额库,进而修正企业内部定额数据库,另外在建设施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完善企业技术资料储备。建立基于企业内部定额及市场价格基础上的投标报价分析决策系统;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在不同标的、交易规则、业主、对手构成特定市场条件, 分析不同市场环境对投标人及投标技术、价格的影响, 分析价格变动因素,对照企业成本价格, 得出工程结算利润的变动规律, 再根据测算竞标对手出价范围, 结合几率分析判断修正报价。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拓展企业自身的信息渠道,以真正做到以市场发展为企业发展的标杆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依据市场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市场应对策略,促进建设施工企业的长足发展。
四、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引进高新信息,不仅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工程建设管理、施工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往来的速度。进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方杰;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 科技资讯,2011(02)
[2]马智亮,陈娟.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施工技术,1998,(04) .
[3]高友弟.论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 2007,(10)
[4]张奇伟;浅谈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2)
[5]甘雄锋.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探索[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09)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ust continuously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survive and develop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mpetitive market environ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higher risk is likely to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promoting enterprise accurately to predict the risk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extensional matter element model formed by the matter-element theory and extension method, the paper predicts the risk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provide a new idea in predicting risk for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 calculation example proves the applicability and effect of the extensional matter element model.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可拓物元模型;风险预测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xtensional matter element model;risk prediction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041-04
0 引言
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社会进步与繁荣的动力。然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风险性很高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着复杂的施工环境和不确定的自然因素影响,技术创新活动风险性就更大。创新失败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甚至会有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对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预测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十分必要。
技术创新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市场、财务、管理、政策等方面。美国学者艾荣(Aaron)认为,技术创新项目风险的高低取决于该项目的失败率大小,持这种观点的还有艾伦(Allen)、罗斯韦尔(Rothwell)等学者;意大利学者奥特威(Otway)认为,技术创新风险就是技术灾难;美国学者阿贝纳西(Abernathy)的观点是,技术创新风险来源于对有关信息掌握不足而造成技术创新活动出现种种的失误[1]。GC. Belev (1989)认为,高技术的风险由技术、设计、资本、成本及进度、支撑体系、外部环境等六因素组成,同时提出了在效用函数基础上的技术创新风险测度方法模型[2];Love Ekenberg,Magnus Boman等(1997)研究分析了“效用最大化理论”在技术创新项目高风险测度中的具体应用[3];Dorota Kuchta(2001)研究分析了“模糊数学理论”在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估中的具体应用[4];Akomode(1999)和Mustafa(1991)分别从项目选择和评价、新产品开发的角度,运用AHP法对项目选择和新产品开发风险评估 [5,6]。
国内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对技术创新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技术创新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对技术创新风险的预测与评价方面。傅家骥等(1982),对技术创新项目有关风险决策的效用函数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7];李垣(1994)认为,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中就有风险性问题,同时在该活动的利益诱导下引发了技术创新的风险[8];王海山(1993)认为,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包括技术、自然、市场和社会因素[9];王宏(2006)认为,可以利用粗糙集的属性重要度方法进行约简,建立合理完善的指标体系[10]。
对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的研究,主要有:宋哲等(2010)用“ANP-GRAP”的集成方法[11];李晓峰,徐玖平(2006)用“物元”模型,把物元模型和可拓学有机结合,构建了技术创新风险的测度模型[12];汪新凡(2007)用“联系数”的方法进行分析[13],等等。
目前,对技术创新风险的评价方法较多,而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的文献不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的预测研究更为罕见。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复杂性、一次性及相关生产组织的临时性,使得建筑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的生产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14]。
由我国学者蔡文1983年创立的可拓学,源于不相容问题转化的规律及解决方法,引入了把质与量有机结合起来的物元概念,从定性定量2个维度研究多因素影响下的规律性问题,能有效地克服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较少,积累的相关资料不多等缺陷。因此,选择可拓物元模型对风险进行预测研究,更加实用方便,具有优越性。
参考文献:
[1]袁泽沛,王琼.技术创新与创新风险的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3:79-82.
[2]GC. Belev. Minimizing Risk in High-tech Programs[J]. Cost Engineering. 1989, 31(10): 11-14.
[3]Love Ekenberg, Magnus Boman, Joanne Linneroorh-bayer. Catastrophic Risk Evaluation[J]. Interim Report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 Analysis. 1997: 2-4.
[4]Dorota Kuchta. Use of Fuzzy Number in Project Risk Assess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Economics. 2001(19): 305-310.
[5]Akomode O.J. Lees B, Irgens, c. Evaluating Risk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Assessing the Satisfaction of Customers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Product Planning & Control. 1999, 10(1): 35-47.
[6]Mustafa M.A. Project Risk Assessment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I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1991, 38(1): 46-52.
[7]傅家骥,姜福.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2.
[8]李垣.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9]王海山.技术进步经济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10]王宏.基于粗糙集数据挖掘技术的客户价值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1]宋哲,王树恩,等.ANP-GRAP集成方法在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1):55-58.
[12]李晓峰,徐玖平.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物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36(5):54-58.
[13]汪新凡.基于联系数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2):97-102.
[14]李明.建筑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15]蔡文,杨春燕等.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6]CAI W. Extensio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1999, 5(1): 59-7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044-02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最基本的管理,项目施工水平的高低、施工质量的优劣、文明施工的贯彻与否,与项目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开拓市场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增强企业实力,保证施工的关键技术、设备紧跟国际发展趋势,与行业先进水平同步。靠增加科技含量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佳效益。技术创新是企业兴旺和发展的源泉,这一点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企业界的共识。笔者结合建设工程项目实践浅析施工企业技术创新。
1 开展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这些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整体提高的环境下,国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呈现出了集约化、智能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部分国际知名建筑施工企业相继入驻中国建筑市场,明显增加了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在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加强对于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今后命运。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在有效解决传统施工技术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并且全面提升施工的进度和安全,为国内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创新进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近年来,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国家建设部重点推广以下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①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⑦深基坑支护技术;③粗直径钢筋的连接技术;④高效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技术;⑤新型墙体、建筑节能应用技术;⑥新型脚手架、模板应用技术;⑦钢结构技术;⑧新型建筑给排水、塑料管应用技术;⑨建筑施工企业计算机管理与应用技术;⑩大型建筑构件及机械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实质
与世界建筑行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显著的特点,其实质主要表现在:符合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机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些是进一步促进其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必须加强对于实质问题的深入研究,否则将难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体系的科学构建。
2.1 符合经济时代的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符合经济时代的要求,现代建筑行业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在今后发展中将面临更多具有经济时代特色的新问题、新矛盾,所以只有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有效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2.2 符合社会竞争机制的要求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建筑工程市场中,建筑施工企业若想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现行的施工技术体系进行必要的革新与完善,否则必将会因与社会竞争机制的要求不符,而逐渐被时代所淘汰。从建筑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究与应用对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行业内部的人才引进、激励竞争、信息收集、开发手段等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3 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应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个问题是急需得到解决的。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中,必须坚持以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并且在就爱强自主技术创新和改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可以代表国内最高生产力的最优化施工技术模式。
3 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在国内建筑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已经得到行业内部的高度重视,并且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建筑管理学及社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施工新技术的实际应用必须坚持以建筑工程市场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而且要通过市场的反映情况来检验新技术的经济性、实用性与合理性,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强对各种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且及时解决和处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而才能实现其实际应用的效果和质量。
3.1 科学监理技术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科学监理技术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际应用的作用和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对其组织形式与管理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难以保证技术实际应用的效果。在国内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科学建立技术是构成新型施工技术体系的基础,如果忽略了对其的研究,必然会影响到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效果。
3.2 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应用,其客观影响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网络时代的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必然会导致其技术观念的转变,而且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应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理论、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将出现施工新技术难以完全取代传统技术的弊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人员应对新技术的研究对象、目的与结果等进行重新的分析与思考,进而才能全面展现施工新技术的现代信息管理特征。
3.3 环保与节能技术
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中,环保与节能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是解决其高污染、高能耗问题的主要措施。在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中,通常是将经济收益放在首要位置,而忽略了行业所应重视的社会效益问题,这是导致我国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始终难以完善的主要矛盾,因此,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中,一定要注重对于相关环保与节能技术的研究,而且在保证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施工中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创新施工技术的探究,仍然存在较多的实际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必然会影响具有中国特色建筑工程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中,工程建设企业、技术研究单位和相关部门必须坚持先进的技术观念与指导思想,并且在符合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机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为行业内部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刚,薛飞,浅谈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应用的重点及难点[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1(03)
[2]崔玉生,胡浩民,如何促进建筑工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与进步[J],吉林建筑,2008(07)
[3]吕向林,马辉勇,全面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发展观[J],山西建筑,2004(11)
【关键词】 现代建设施工 新技术 运用 意义
建筑行业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需求量都比较大,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建筑行业对新技术的需求量也很高,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提高建筑施工的科技含量、促进施工技术进步也是建筑企业长远发展的途径。
1、现代建设施工新技术的运用状况以及意义
(一) 运用状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筑行业新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机会,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运用到建筑施工中,为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很多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系数,目前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得到运用的新技术主要有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脚手架应用技术、高强度高性能的混凝土技术、新模板技术、新墙体技术、新钢筋连接技术、节能技术、防水技术、设备安装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
(二) 意义
现代建设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科技水平,缩短了工程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解决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之间的矛盾,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问题,推动了节能减排,促进了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现代建设施工新技术的运用
(一) 现代建设施工新技术在混凝土施工中的运用
虽然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减少,特别是在大城市,人口众多导致人均空间小,这就促进了高层建筑的施工,高层建筑一般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清水混凝土技术就是现浇钢筋混凝土中的新技术,它将原始浇筑面作为装饰表面,比较自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根据装饰效果的不同,可以把清水混凝土分为装饰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天和普通清水混凝土。由于清水混凝土技术是把原始浇筑直接作为装饰的表面,因而大量节省了施工材料的使用,从而为建筑企业节约了成本,施工也更加快捷方便,不仅能够缩短工程进度,还减少了维修工作量,使维修工作更加简便。为了适应人们对建筑物艺术感和实用性的双重追求,钢纤维混凝土应运而生,它能够在普通的混凝土中加入钢纤维,增加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延性,增强混凝土构件的耐久能力、抗裂能力,同时,它还有能量吸收的能力、抗冲击能力,因而增加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二) 现代建设施工新技术在防水施工中的运用
为了使建筑物不和水发生直接的接触,避免渗漏或裂缝的出现,在建筑施工中就要用到防水技术,要想使建筑物达到防水的作用,就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用的建筑材料必须是防水性能好的,这样能够提高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在过去,防水作业一般采用的是沥青防水,现代建设施工新技术在防水工程中的运用主要是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技术,主要用于房屋的防水施工。在进行防水施工前要做好板缝、基层、节点的准备工作,防水层的涂抹有一定的厚度要求,一般要控制在一毫米以外,对防水层受气的地方要进行多次涂抹,以避免涂料流淌或者堆积的现象,涂料的多次涂抹要注意,必须在第一层涂料干了之后才能涂第二层涂料。外墙的防水施工一般应用砌砖技术,砌砖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墙面抹灰层的开裂、空鼓,在进行砌砖时,要在不同的材料之间安装钢丝网,固定好钢丝网之后再处理里面的墙面,最后完成墙面的粉刷,砌砖时要用湿润的砖筑墙,砌砖和浇筑不能同时进行。实践证明,新型防水材料和防水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建筑物的防水性,还能够有效抵御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且环保无毒,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市场前景广阔。
(三) 现代建设施工新技术在钢筋连接施工中的运用
随着建筑行业钢筋安装技术的发展,钢筋的连接问题成为制约建筑施工的一个因素,主要表现在钢筋挤压和应力方面存在问题,焊接时或者机械连接时接头在应力方面、挤压方面都不容易受到控制,这时就容易出现尺度过严,要想使钢筋技术施工中的接头面积控制在一半以内,必须使用塔搭方式,其他的构建要求不那么严格。新钢筋连接技术是直螺纹接头的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促进了施工技术的完善,这种连接方式对施工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安装好连接套筒,再把接头中带套筒的一段和钢筋连接,套筒外露的地方按照原来的规定范围施工,连接加长丝头型接头时,要把钢筋上的螺母和套筒紧密连接在一起,再把套筒拧紧在接头位置,最后把螺母和套筒固定,这种连接方法能够使建筑设施更加固定,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在钢筋连接完之后还要进行质量检验,进行抽样检查,一般这种连接方式的质量都没有问题,合格率比较高。
(四) 现代建设施工新技术在装饰施工中的运用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为装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在装饰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装饰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之中,我国的装饰施工技术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二十一世纪以后,装饰行业在不断研究和引进新技术的基础上,使新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例如背栓系列、金属幕墙技术、石材干挂技术、木制品集成技术等等。绿色环保是现代社会装饰行业的发展理念,装饰工程有时候直接应用工业产品,新技术的出现增强了装饰施工的时代感,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和质量,绿色环保使装饰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环保油漆或者免漆饰面工艺,迎合了节能环保的理念,解决了化学污染问题,促进了生产方式的改革,不但保护了施工人员和居住人员的身体健康,还节约了资源,缩短了施工时间。
总 结
建筑施工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使建筑施工依照设计的要求,根据相关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使建筑物更加满足消费者需求,建筑施工新技术不仅影响着施工质量,也决定了建筑物的功能,建筑企业应该认识到新技术运用对工程发展的意义,不断引起、研发新技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安朋,刘纪海. 简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0(17)
[2] 王丽娟,钱伟. 推广施工新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03)
[3] 刘雅芳,胡彤.施工企业应做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一12—28
关键字:例述;施工新技术;建筑工程;运用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is the new tendency of a prosperous.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erging of the new technology and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experience of work,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emphasizes on the cases of the ne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some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ope related workers can get some enlightenment and thinking,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echnology of study, popular and perfect the ne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us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Keyword: an example above;ne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uilding engineering; use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建筑业的产业规模以及整体的产业质量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这也从侧面刺激了我国施工新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与推进。施工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极大的冲击着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业的一次大的改革,它不仅避免了传统技术缺点与短处,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技术所不能实现的技术瓶颈问题,同时也能够带动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涌现和运用,极大的提高施工的效率,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长远来看,也可以有效降低其施工成本。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当前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状况,并具体分析了施工新技术在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方法及策略,以期加快普及施工新技术的相关知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从经济方面推动着建筑行业产业规模的发展,而且从技术角度推动着施工新技术在某些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银耳大大推动了施工新技术、新工业、新材料的发展和完善。近几年来,由于建筑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居民物质精神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国家的重点支持和大力推动,施工新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首先是“九五”期间,规定了建筑业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有商品混凝土和散装水泥的应用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高强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聚氯乙烯塑料管的应用技术,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等等,这些技术体现出了我国建筑业施工新技术的基本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前景,也反映出我国对建筑业施工新技术的重视水平。
其次是“十五”期间,建筑业又新推出十项重点推广新技术,包括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建筑钢结构新技术,大型设备与构件整体提升技术,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及管理技术等等,从“九五”计划与“十五”计划的对比和联系可以反映出建筑行业的施工新技术主要聚焦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凝土、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技术、新型建筑防水技术等等,而建筑新技术的运用也将会极大的推动着我国建筑行业向着节能建筑,高质量、高科技建筑的方向发展。
例述施工新技术在一些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施工新技术要想发挥其效力,必须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合理的运用以及推广,并解决传统施工技术的技术瓶颈问题,才能得到建筑行业的认可和大力推广。那么,怎样使得新型的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充分利用。发挥其重要作用呢?下面笔者就通过例述介绍部分施工新技术在一些建筑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防水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运用
防水施工技术的关键是要在设计时遵循正确的设计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和运用防水材料以及防水施工工艺。所谓的防水实际上是指在与水接触的部位预防渗漏并且预防有害的裂缝出现。比如,在屋面防水施工中,可以采用新型的建筑防水技术,也就是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起到防水施工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在施工时注意板缝、节点和基层的处理,在对塔楼以及裙楼屋面进行施工时要把涂膜分遍涂抹,即一遍一遍的涂布。新涂上去的涂料干燥形成涂膜之后,再涂布第二遍涂料。最上面的涂层厚度要不小于1毫米,而涂膜防水层的收头用防水涂料多涂几遍,但是在涂抹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流淌或者堆积的情况
混凝土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运用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是建筑业重点推广新技术,对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在大面积的混凝土施工中,水泥的放热反应非常复杂,因而,当温度应力查过了混凝土所能够承受的拉力极限时,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因而关键要控制混凝土出现有害的温度裂缝。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建立在客观情况下进行实施,根据温度应力计算确定浇筑方案,是整浇还是分段浇筑,然后根据施工方案计算混凝土运输工具、浇筑设备以及捣实机械和劳动力的数量等等。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要合理分段分层进行,而是浇筑要在室外低温时进行,三是在浇筑结束之后,要在混凝土凝结之时进行一次振捣或表面的抹压等。
此外,还有建筑节能技术在节能建筑中的运用、深基坑技术的运用、钢筋连接技术的运用等等,这些新技术推动着建筑新工艺以及新的材料比如防水材料、节能材料、高效高性能水泥材料的运用,也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但是,我国的施工新技术与国外相比,依然是比较落后的,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相关人员要加强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加快我国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施工新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与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与推动,因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新型建筑施工新技术的运用,并在具体实施中发现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大力改进与完善,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足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郑远挺,马丰宁,陈翔宇;我国建筑业的信息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2期
[2]胡振杰;曹宇成;;建筑施工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