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第1篇

音乐教育,要让学生掌握最基础和最简单的乐理知识,了解一定的音乐常识,了解和认识各种中外的乐器。音乐教育注重的是音乐对学生的审美的培养,陶冶情操,开创学生的想象力。音乐中的情感同时具有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集德育、美育、智育、美育功能为一体的特殊教育,所采取的方式不像其它的学科那样仅仅靠讲授就可以完成的,音乐教育的手段还有演示法、练习法、谈话法、讨论法、欣赏法、发现法和情景法等,其中欣赏法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始终,是音乐教育中不可脱离的一个环节。

三、古典音乐鉴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发学生的兴趣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途径之一,是学生主动自发的来吸收而并非灌输式的教育。因此如何将学生引入对音乐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环节,而欣赏音乐则是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古典音乐鉴赏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会对所欣赏到的音乐产生兴趣,而乐于主动的想去了解相关的一些音乐知识,这样避免了生硬的灌输式的方式,也消除了学生对于像其它学科一样的抵触心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使音乐教育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二)在教授音乐知识常识中加强乐器的认识

音乐是靠听觉来实现的,因此音乐的教育如果缺少了“听”的环节便会苍白无力,失去了音乐教育的意义。在的音乐教育中,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单单来学乐理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并且音的长短高低并不是简单通过语言可以讲述清楚的,让学生通过简单悦耳的旋律来了解区分音的高低和不同音值的区别。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如果仅仅通过图像和语言表达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欣赏不同乐器的独奏作品,学生会通过乐曲了解乐器的音色,结合乐器的外貌和乐器的音色可以轻易的让学生记住各种乐器。在通过欣赏乐队的演奏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器乐合作下的音响效果。

学生除了一些音乐知识,还要了解一些音乐常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作曲家都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通过对不同的国家、年代、作曲家的作品的欣赏,不仅仅让学生了解这些不同的音乐的区别,还可以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历史人文环境下作曲家的不同的情感以及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文化氛围对音乐风格的影响。而学生在结合着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同时,再去了解作曲家和音乐家时,就不会让学生形单影只的只知道一个人名而已了,学生会自然的联系起作曲家所在的国家所处的时期,学生也会自然而然的记住这些音乐常识。除了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不同外,我们本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学生通过欣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对我国的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如何进行古典音乐鉴赏

(一)在音乐知识教授中如何进行古典音乐鉴赏

在讲授新的课程的时候,先让学生欣赏相关的音乐作品。如,在学习新的歌曲的时候,先让学生欣赏要学习的歌曲。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之后再学习歌曲。

带领学生欣赏中外名曲和欣赏中国作品时,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作品风格有很多的异同。在带领学生欣赏的同时要讲解,为何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不同,如处在山区和平原的歌曲的区别。带领学生欣赏外国作品的时候,要对不同的和声色彩进行讲解,让学生从小接受音乐的色彩性描绘。带领学生分析不同的音乐家的不同音乐风格,

(二)要以欣赏为目的去鉴赏古典音乐

要选择学生接受能力范围以内的音乐作品,营造与欣赏的音乐相适应的环境,如可以利用多媒体配上与音乐相符合的图片。在欣赏音乐之前先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作曲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体会音乐所表达和描绘的情感和画面。在欣赏完音乐后也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对音乐的体会。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第2篇

那位老师说,之前上音乐课,因为学生不喜欢教材的作品,觉得那些作品太“过时”了,于是有些学生在音乐课上做其他科的作业,或者打瞌睡、聊天。为了将学生“拉回”音乐课堂,经过反复思考,她终于找到了一条路径。方法是这样的:她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个组由十三位同学组成,通过以歌会友的方式,每一节课每个小组分别派出两到三名选手与其他组进行PK,而评委则由每个组分别派出的两名同学组成,评委必须于每节课评选出周冠军一名,最后每节课产生的周冠军进入总决赛,在总决赛中决出最终的冠亚季军。由于将竞争机制带入课堂,所以课堂活跃了,那位老师备课也变得轻松了。她是这样说的:如此上法,每节课她都过得很轻松,学生也很开心。

听完这个教师的经验介绍,有的老师非常兴奋,似乎自己也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但我却感到了些许担忧。

确实,课堂上,学生由原来的写其他科作业、打瞌睡、说悄悄话而变为了兴高采烈地融入课堂,这也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这种课堂比起那些“任其自然发展”的课堂确实要强一些,但我们又不得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音乐课程目标是什么?这是一堂音乐课吗?学生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不妨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新课标阐述: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而对于这位教师的教学,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们提升“鉴赏能力”了吗?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了吗?学生是有兴趣了,但我们完成音乐教育的目标了吗?音乐教师究竟发挥的是什么作用呢?难道音乐课堂的活跃程度是衡量优质课堂的唯一标准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学生喜欢就可以了”的目标,那我们的教材也就失去应有的意义。音乐鉴赏课的开设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之下,走进音乐的海洋,享受音乐的激情,并在音乐中思考人生,通过欣赏经典的音乐作品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提升自我的品味和修养。这样的课堂能达成以上目标吗?

我们再来谈一谈教材。教材编制的目的是希望音乐学科遵循某种规律,较为系统、科学地欣赏和学习音乐。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而收入的,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经典性和文化性。虽然我们可以“因才施教”和“因材施教”活用教材,但整个教材框架和整体基调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变的。很多老师也许会认为既然学生喜欢流行歌曲,那么我们就给他们听流行歌曲有什么不好呢?可是我们不妨想想,既然学生已对流行歌曲非常熟悉和喜欢,那还有必要放在课堂上吗?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学生更应该以鉴赏经典性和文化性强的作品为主。尽管学生对其不熟悉,但正因为不熟悉,才更应该去鉴赏、学习、探讨。音乐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引领学生品味经典性的作品,激发学生在兴趣爱好的推动下,自主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一鉴赏教材为例,其中,第七单元到第十二单元的内容包括了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古典时期音乐、浪漫派音乐、民族乐派音乐、印象派音乐以及现代主义音乐,每个时期都节选了各重要代表人物最为经典的作品,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等,这些都是经过时间考验而传承至今的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这些作品不出现在课本中,学生有可能主动去欣赏它们吗?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忘却经典,那也就意味着他们与高雅艺术、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了。

文化与科技不同,科技的发展是一个替代制,一种科技产品总会在若干年内被新的、更先进的科技产品替代;但文化的发展规律恰恰不是这样的,它应该是一个叠加的形式。只要是好的作品,不管是过了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它都能被人们传承下来。就像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百多年的历史过去了,但他的交响乐依然在今天的世界大舞台上奏响,时至今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依然是那么震撼人心;柴科夫斯基的《六月船歌》依然是那么的美妙和富有诗意;任何时候听舒伯特的《小夜曲》,仍然感受到的是那股强烈的浪漫气息……

因为学生的周围――大街小巷、商店、媒体几乎都充斥着流行音乐,由于中学生的知识、阅历有限,所以他们很容易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的从众心理。我们能说学生是真正地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古典音乐吗?假如我们周围播放的不是流行音乐而是古典音乐,那学生是不是也会喜欢古典音乐呢?其实盲目地“随大流”是谈不上真正的“兴趣”和“喜欢”的,“从众”,也许仅此而已。

我曾专门约了一位对古典音乐比较熟悉的学生聊天,他说:“我从小就学习古典音乐,对古典音乐应该说是有‘感情’的,但因为班里对古典音乐了解的同学实在是太少了,如果我表现出对古典音乐的‘感情’,同学们可能会把我当成异类,甚至会认为我‘老土’、‘不入流’,因此我也只能‘随大流’呗”。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古典音乐是陌生的。兴趣是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的,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和兴趣。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天,孩子突然对妈妈说:我要弹钢琴,于是妈妈很高兴,以为孩子对弹钢琴感兴趣,很快就买了一台钢琴给小孩,但不到一个星期,孩子就想放弃。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孩子一时间所谓的感“兴趣”,其实仅仅是一种表象,这只是小孩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而已。所以,兴趣是需要培养的,需要我们关注孩子的“好奇”,保护孩子的“好奇”,给孩子营造一个让“好奇”种子生长的环境。

如果我们给学生创造一个感受、认知古典音乐的环境,让学生体验到古典音乐的美,它既能提升人的艺术品味,又能陶冶情操,同时也能拓展人的视野,这样,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就会自然地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乃至喜欢上古典音乐。准确地说,在大多数同学口中的“不喜欢”还不如说是不了解。因此,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给学生们塑造古典音乐的氛围太重要了,我们要求家长都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可能不太现实,但在我们坚守的教育阵地上我们能轻易妥协吗?能盲目地随大流、消极地从众、随学生“投其所好”吗?

诚然,在校园中普及古典音乐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需要正确的引领和一线教师的坚守,这其中可能会碰到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可能也是从社会矛盾中渗透出来的,我们也许无法去改变,但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在校园期间多接触、多体验古典音乐,让古典音乐的种子在学生的人生中生根发芽。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 音乐鉴赏 对话式教学 应用解析

音乐,是人类对现实生活情感进行抒发和反映的一种抽象艺术,也是能够达到即时打动人们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态度的阶段,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的教学。由于目前艺考生数量的增加,高中对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国家对音乐人才的需求,我国对音乐人才的培养力度也逐步加大。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意在培养学生通过感性的认知做出理性思考的能力。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次突破性的实践,突出了在现代教育中,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何为对话式教学

所谓对话式教学,顾名思义,是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以教师与学生间通过交流沟通,确定共同的目标,由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方法进行的教学模式。对话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传统的教学讲究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对话式教学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是一种在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进行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针对某一首曲目进行表面上的解析,学生只是了解音乐的大概形式。对话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探讨分析,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

(一)对话主题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对话式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拥有一个学生为之感兴趣的主题。传统的高中音乐鉴赏在学生眼中可能是较为枯燥的学科,但是随着对话式教学的应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立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使学生围绕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鉴赏的效果。例如:对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中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学习,教师可以先引出主题,对梅兰芳的认识。学生可以大胆讲诉自己对梅兰芳的认识和看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梅兰芳的认识。

(二)对话方式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对话式教学并不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无目的的谈话,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地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对话式”教学。但是,学生的鉴赏能力毕竟有限,在遇到无法自行鉴赏和分析的音乐时,学生要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师生共同完成音乐的鉴赏。例如: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古典音乐的鉴赏是高中音乐鉴赏中较为复杂的一项分支,18世纪70年代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鼎盛时期,其中以贝多芬、莫扎特为代表,这时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不能达到独自完成,所以要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教师的讲解,从而更好地鉴赏古典音乐的艺术美。

(三)对话氛围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对话式教学的运用,这种“对话氛围”是吸引学生学习音乐鉴赏能力的有力保障,教师要放低自己的姿态,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让学生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时刻鼓励学生,树立学生培养强大的自信心,营造活跃、快乐的音乐鉴赏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对话结果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后,学生通过对话式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音乐形式、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但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因此对于同一首音乐,就会出现很多不同方面的理解。所以,学生要对自身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认知,对自己鉴赏薄弱的音乐类型多进行鉴赏,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全面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是教学理念的创新。对话式教学主要在于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另一方面,对话式教学的应用,使高中音乐鉴赏教师更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通过与学生的深层次沟通,可以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素养,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因此,对话式教学已然成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泽辉.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导报,2015,(07).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流行音乐 古典音乐 大学音乐教学

一、古典与流行何以结合

试想一下,将贝多芬的钢琴曲与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结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画面?想来这种冲突的激烈感可能不亚于在静谧高雅的咖啡厅啃猪蹄给人带来的冲击力。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皆由其特定的特征而与对方区分开来,因此,若突兀地将两者进行结合就可能出现不协调的结果。然而,在大学的音乐教学中,将二者进行结合仍然是老师和学生需要努力实现的效果。二者各有其特色和优劣,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将会是非常完美的教学典范。

古典和流行何以结合?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对此进行解释和可能性的探索。

第一,全面拓展学生视野。若学生将视角局限在这两者中的一个之中,其学习音乐的能力、音乐的产生技巧还有音乐的发展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只学习流行音乐,学生可能会越来越关注大众音乐审美而忽略宫廷音乐,其曲风或作词都难免会偏向通俗,其作出的音乐很容易与沉稳背离,缺乏内涵;而另一方面来讲,若只专注于古典音乐,学生难免与现代社会和现代音乐环境脱节,容易产生曲高和寡的孤寂感甚至觉得冷寂最终对现实音乐产生厌倦或反抗心理,对大众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了解对他们来讲是必要的,学生在学习两者的过程中,自身的音乐视角也在不断加宽增多,当视域不再局限的时候,学生能够有一颗更加包容的心去接受、连接甚至创造新的篇章。

第二,在多元统一的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逐步加强。在大学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所了解的音乐类型和特征,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开始了对多元文化的接触和了解。对多元文化和多角度的包容能够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更具包容心态,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第三,教学过程趣味性增加。对知识的单一追逐终究是会让学生甚至教师产生厌倦心态,而在此刻引入另一种模式或方式,则会使教学变得更有趣,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和讨论中来。

第四,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研究无边际可言,单从一方面进行研究时间一久教师可能会产生倦怠性,而在课堂中将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进行有效结合,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这也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良好的促进机制,激励教师更好地教学。

二、古典与流行如何结合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各有其特征,如何抓住这些特征将二者有机结合是我们需要考虑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同样从四个方面对古典与流行如何结合进行了探索。

第一,树立全面发展,注重素质的教学理念。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音乐某一专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嘉奖的同时,不忘对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同学进行鼓励,从而激励学生对多元的追求和努力。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接受二者的结合,面对多元文化的碰撞不会产生文化震惊。

第二,完善教学课程设置。现在已有的教学课程,例如古典音乐概论,这种课程从课程名称上就具有非常明显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偏好,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在教授这类课程时应该加强多元结合,或者对于这种类型的课程进行整改,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综合性教学。例如,在讲授中外音乐家研究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播放周杰伦的流行音乐,两者在各自的年代的影响力都非常巨大,两者都有可取之处,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完成对不同种类的音乐的鉴赏,也扩展了视野,提高了多元文化的包容力,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欣赏中教育,改善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接触度大于古典音乐,并且流行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次也远大于古典音乐。因此,有些学生在学习古典音乐时容易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如同对陌生事物的恐惧一般。因此,教师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改善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要现将其引导进两者融合的环境中来,当他放松进行音乐欣赏之时,在见缝插针地进行适当的教学和教育,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记忆生刻,另一方面,这是一种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接受和喜欢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在于对于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庞大的课程来说进程可能会很缓慢。因此,教师可以将这种教学方式和普通的授课式教学结合起来,前者活泼愉悦,后者稳重严肃,两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更好地教学。

三、小结

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作为音乐类型中的两颗耀眼星星,其独特的光芒让各自都拥有了大量的追捧对象。与其单独对这些星星进行欣赏,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全方面综合性的欣赏和思考则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为了全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古典和流行这两种元素都不可或缺。本文对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何以结合以及如何结合进行探讨,探究两者在教学中的和谐融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结合,可以全面扩展学生的视野;在多元统一的同时,逐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两者如何有机结合在一起呢?两者的结合,需要学校树立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要巧用现代技术,科学开展活动;同时,要完善教学课程,并且改善教学方式,在欣赏中教育。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从学生的角度来对教学进行思考以及从教师的角度对教学进行思考,这两种角度缺一不可。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而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只有从这两者的角度来对综合多元教学进行思考,才有可能将流行与古典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郭然.试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新课程学习(中),2014(1).

[2]潘轶.试论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北方音乐,2014(9).

[3]饶丽.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探讨.现代装饰(理论) ,2015(10).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范文第5篇

一、和谐互动――音乐鉴赏生态课堂的主要特点

音乐鉴赏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而与传统课堂相比,音乐鉴赏生态课堂相比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快乐。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快乐的艺术,通过聆听、感知音乐表达情感,陶冶情操。音乐鉴赏课就是用音响传达情感的课程,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会感知情绪、表达情绪。而在生态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体应该回归到快乐本原上来,老师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的方法、手段将音乐知识、音乐的快乐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收获成就感与满足感,在感知音乐快乐的同时感知着生命本真的快乐。而学生受快乐教学氛围的感染,在音乐的熏陶下,与老师进行平等、民主的探讨与交流,感受音乐带来的各种美的享受,学生自身也是充满活力的。

2、和谐。从某种程度上讲音乐是天地和谐的直接体现,音乐鉴赏课堂上的和谐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师生与各种教学资源的和谐。和谐的音乐课堂可以使师生产生共鸣,课堂生态系统中各个生命体融洽相处,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其人格特征。而老师则可通过和谐的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

3、本真。如果教育有违学生的天性不仅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不能拔苗助长。生态环境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为其提供一个表达真挚情感的环境,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还可促进学生在修养方面有所提高。音乐鉴赏生态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学习宗旨,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自主探究提高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本真性情的发展。

二、改革创新――音乐鉴赏生态课堂与传统音乐课堂的差异

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高中音乐鉴赏生态课堂中各个“生命体”有了本质上的转变:一方面,师生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老师在生态课堂上不再是绝对的主宰、绝对的权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体验、自主学习,转变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提高了对音乐的注意力、感悟力,真正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老师则成为音乐课堂上的引导者、组织者,其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之共同提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有次音乐课笔者走进班级时,学生们正在开心的谈天说笑、追逐打闹,还有一位学生不断敲打着课桌。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没有摆出老师的架子,而是对学生们说:“这位同学的鼓打的可不怎么样,让我来带你们听听真正的好鼓。”于是笔者当机立断将准备好的内容替换掉,提前换成了下一课内容――《非洲歌舞音乐》欣赏,学生们马上就进入课堂学习状态,那节课的课堂气氛空前的好。

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转变。传统课堂上是老师主动、学生被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我让你学”,而生态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则变成“我要学”,老师与学生均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之共同探讨,从不同的角度相互表达自己的见解,师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态课堂上老师运用歌唱、表演、创造等多种表演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愿望,继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学习是一种通过听觉、视觉、动觉乃至直觉参与学习活动的、新的情感体验。

三、协调共生――打造音乐鉴赏生态课堂的教学策略

生态课堂构建的关键因素在于对课堂这个“生态系统”中各个构成要素形成客观、准确、科学的认识,而学生与老师是生态课堂上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要把握好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审美教育属于生命教育、情感教育的范畴,与普通的知识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音乐本身属于声音的艺术,而音乐鉴赏课程则通过听觉形成审美感知。通过音乐所形成的审美感知无法由老师强加给学生,必须由学生从心底进行深刻体会,通过学生反复聆听享受音乐的美感,熟知音乐作品的思想表现。当然音乐鉴赏过程中,每个设计环节要科学、合理,以提高音乐的艺术魅力。例如学习古典音乐时,笔者设计了《永远的莫扎特》这一主题,包括两首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在欣赏《第四十交响曲》时,笔者就让学生分段聆听,并在每次聆听中都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聆听第一遍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仔细听下面这首歌的旋律是否熟悉”。笔者先播放台湾流行女子合唱团体SHE的歌曲《不想长大》,高中学生视SHE为偶像,她们的歌耳熟能详,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而这首歌的部分的旋律就出自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古典音乐经过现代时尚的编曲体现出特有的韵味,实现了古代与现代、中方和西方的有机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遍的时候笔者播放了莫扎特的原版作品,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原版音乐与现代通俗版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认真的听了第二遍,老师趁热打铁介绍莫扎特的音乐艺术特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体会到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第三遍播放之前,笔者又先抛出问题:“再仔细听一遍,尝试分辨这部作品是由哪些乐器演奏出来的?”这个问题与之前的问题角度不同,学生需要仔细聆听、认真分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还可以丰富其乐器知识。最后一遍,笔者先未提出问题,只是让学生仔细听一遍音乐,打开心灵,投入欣赏,欣赏完再回答老师的问题:歌曲与管弦乐对音乐的内涵表达哪种形式更加丰富,哪种形式的表现力更强?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回答“管弦乐”。于是,笔者通过一个个深入浅出的问题“步步为营”,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古典音乐的深处。

2、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课堂教学设计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知识传授的格局,在生态课程建设背景下弹性设计问题情境。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与各种教育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音乐鉴赏体现出较强的艺术性特点,其属于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学生的亲身体会十分重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教学信息的互相作用中自主构建自身的知识系统,在探索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实现音乐审美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验音乐作品。比如在学习《中国民歌》相关内容时,笔者播放了电影《刘三姐》中对歌的片段,然后将学生分为男女两组,然后按照电影中对歌的形式体验“对山歌”。男声问、女声答,两组学生互相比赛,比赛哪组唱的旋律更准确,哪组的情感更充沛,有学生唱到兴起还不由自主的应用肢体语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种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民歌这种音乐体裁形成更加深刻的体验,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再比如,笔者在讲授《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时,考虑学生对戏曲课题缺乏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就直接戴上了京剧的行头,试着表演梅兰芳大师的经典片段,尖着嗓子、翘着兰花指,尽量唱出京剧绵软悠长的韵味,学生欣赏时兴趣盎然。老师表演完就鼓励学生:“谁愿意来尝试一下?我可以指导他学习动作。”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甚至有男生也模仿笔者表演京剧的动作,体验京剧这一国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