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升综合管理效能

提升综合管理效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升综合管理效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升综合管理效能

提升综合管理效能范文第1篇

 

一、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涵义

 

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是指,工商机关实现市场监管目标,从事市场监管执法活动时,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的效益、效果的统一。其涵义包括:一是目标性,即工商效能提升的首要要件,没有既定目标,谈效能提升,只是一句空话。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工商行政管理的终极目标,为完成终极目标,还必须有阶段性目标。二是功能性,提升工商效能必须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作用,即发挥组织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三是统一性,即效益、效率、质量、效果的统一。工商效能强调要有市场监管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强调发挥监管执法的功能,强调监管执法能力、效率、效果、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在工商效能建设中,只有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各要素和环节的作用,才能提升整体效能。

 

二、彩响工商效能提升的因素及问题

 

(一)队伍素质因素

 

素质是指人先天特性和后天社会实践而获得的内在能力。素质是能力的核心,而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为上的外化表现。工商队伍素质是指工商人员理解和认知法律对有关问题作出恰当判断和合法处置的能力。工商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商部门的整体能力和效能。素质更新主要指优良品德的修炼,专业素养的健全,广博知识的积累,办事技能的提高。

 

经过各级组织多年的管理培训,工商人员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现有的人员素质与时代的发展仍有较大差距,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在“两费”停征后,部分干部茫然不知所措,平庸、懒散现象抬头,慢作为、不作为时有出现。激励机制显得乏力,制约机制作用不明显,人员只进不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干部队伍缺乏活力,这些都直接影响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资源配置因素

 

资源配置包括机构设置、人员调配、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保障。如何合理设置机构,促进职能到位,发挥整体效能至关重要。人员调配是发挥效能的决定性因素。人员调配是否符合精干决策层、减少管理层、强化执行层的原则,直接关系到工商效能的提升。基础设施和物质保障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其中信息技术是提升工商效能的重要载体。

 

工商系统机构名称、上下职能基本相同,但力量整合不够协调。机关内部,市场、公平交易、个体、登记、商标、广告等部门与基层所都有执法办案权,多头执法导致处罚畸轻畸重、重复处罚,上下级工商部门之间权限划分不清,执法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有些地方工商部门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由公平交易部门实行集中办案,但由于基层执法力量有限,办案人才少,受移交时间和专业知识的限制,执法效能仍未得到提升。

 

(三)工商文化因素

 

工商文化是指工商部门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职能中,逐渐形成、积淀、培育起来的得到广泛认同的工商行政管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服务理念、执法意识、管理理论、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蕴含在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制度、形象、行为之中的文化特色。工商文化既重视群体力量和发挥群体优势,又强调个人因素和潜能创造力,是凝聚和激励工商人员的重要精神力量,为工商机关各项改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发展工商文化,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工商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全体人员的向心力、凝聚力。

 

国家工商总局近几年组织全系统对工商文化开展研究,在工商文化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创建工商文化的实践中,各地对工商精神的理解表述不一,工商文化的特色不突出,工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没有统一的语境表示。工商行政管理共同价值观、工商精神等与工商工作的有机结合还不紧密。全系统对工商文化建设尚未形成统一规划,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不够。

 

(四)体制机制因素

 

工商监管体制属于国家经济行政管理体制范畴,良好的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机制会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不断适应复杂变化的市场经济,能动把握监管规律,实现有效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工商机关虽然实行了垂直管理,但监管执法受当地政府影响仍然很大。在行政机构中存在职能交叉,工作界线不明确的问题,造成监管执法力量分散,缺乏合力,影响监管效能的提高。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构建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化手段,向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发展,提高市场监管效能,是值得深人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路径选择

 

(一)抓紧素质更新,塑造效能主体

 

效能建设既要“效”,更要“能”,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行政效能的提高说到底要靠行政人员的素质提升,即优良品德的修炼,专业素养的健全,广博知识的积累,办事技能的提高。

 

1.加强学习培训教育,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整个队伍政治素质的提高。组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党风廉政等各种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组织干部学习文化知识和理论研讨,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2.实施职位分类制度,激发队伍整体活力。职位分类制度是建立科学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条件。工商机关可将人员分为企业注册官、行政检查官、后勤管理人员三个系列。企业注册官是指具备专业资格,经过考评和聘任,在工商机关注册登记岗位依法行使注册核准权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行政检查官是指具备专业执法资格,经过考评和聘任,在执法岗位依法行使行政检查和行政管理的执法类公务员。后勤管理人员是指为处理工商各项工作需要而从事财务、政工、监察、装备、信息技术等行政管理和工勤事务人员。按工作性质又可分为服务性和技术性人员两类。对后勤人员应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技术序列分等级,如政工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等,按照其相应等级规定享受职务待遇及薪酬。以此构建职务晋升和职级晋升双梯制,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提升工作效能奠定组织基础。

 

(二)整合管理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整合管理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是提高工商效能的重要方面。科学的资源配置,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先决条件。在信息时代,可利用现代科技信息资源,减少中间环节,加强基层力量,对于提高工商效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的政府机构中,基层行政机关及其人员仅被当作领导的服从者和决策的执行者,他们受到高层政府组织严格的层级制约,缺少因地制宜的决策权。加上行政层次过多,机构重叠,多头领导,交叉指挥,造成基层行政组织和人员工作被动、缺乏活力,难以获得较高的行政效能。因此,现行政府的改革趋势是由垂直式管理向扁平式管理发展,减少政府组织层次,缩小高层与基层沟通距离,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往基层配置,下放权力,形成小局大所,以达到激发基层人力资源,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履行政府职能之目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沟通和协作,大大提髙组织的反应能力和工作效能,减少了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

 

在监管理念上,应把对市场秩序的管理上升为社会管理的层面,借助全社会力量共同治理,运用整合性治理理念充分聚集各种社会资源,实现综合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效能。整合建立政府负责、部门协作、行业规范、企业自律的四位一体的监管格局。

 

(三)改革监管模式,创新监管体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主要有三种模式:经济警察模式、公平交易委员会模式、市场行政监督管理局模式。以上三种模式各有长处与不足,我国在借鉴国外模式时,应该吸收国外模式的长处。目前,我国监管模式采用市场行政监督管理局模式较为符合我国国情,要按照党的十精神,建立适应市场监管需要的大部制,解决权责不清、各自为政问题,解决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协调监管问题,努力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四)应用信息技术,加强软硬件配里随着工商机关市场监管任务不断加大,市场主体数量大幅上升,监管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必然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我国对商品质量的监管采用的模式为“环节管理为主,专项管理为辅”,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模式。在合理执法成本下,更可取的监管模式是充分利用各个监管环节和部门所取得的有关商品质量信息,将检测结果形成数据在网上共享,实行综合监管、上下联动的市场机制。数据是信息化应用的直接结果,所以数据库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数据库建设首先要建立与完善市场主体数据库,其次是重要商品数据库,并逐步建立联通国家工商总局、省、市、区工商局、工商所五级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化的应用,从长远目标看,应围绕信息资源的跨地区、跨部门共享为重点,努力构建地区、部门互动的市场执法体系,以信息资源公开和开发利用为重点,全面提升科学监管、优质服务的水平,不断满足民众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新要求。

 

四、建立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应该建设效能评价体系。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具有综合性特点,其评判标准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只有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指标,采取正确、有效的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才能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

 

(一)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评价主体及方法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效能评价可以依靠多元的评价主体和采用综合分析法进行,保障效能评价的真实可靠、公平公正。

 

1.评价主体。工商机关及其上级机关在评价主体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第三者的评价主体相比,工商机关及其上级机关更加了解监管执法总体情况,更能掌握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对评价标准掌握更加准确、全面。第三方评价是评价主体另一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政府只是评价主体之一,民间评价机构,包括独立的民间调査机构、大学科研机构和媒体组成评价委员会进行第三方评价,这有利于评价的客观、公正。

 

2.评价方法。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评价可以采用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方法进行。主观测量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査、实地访谈方式进行。客观测量方法可通过监管执法统计数据获得。如査处违法行为的案件数量、发展市场主体数量、商标注册数量、著名驰名商标数量、合同履行率等。把主观测量与客观测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最终反映工商效能的提升情况。

 

(二)评价指标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定义,我们可以从工商行政管理的效益、质量、效率、时效、能力五个维度进行评判。

 

1.工商行政管理质量。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和服务的质量,主要从市场巡查质量、行政许可质量、行政处罚案件质量等方面进行衡量。市场巡查质量主要以巡査中违法行为的发现率来衡量,包括市场主体证照齐全率,无照经营率,违法行为发现率,重特大违法行为应急处置等。行政许可质量以受理程序是否合法,核准时限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等为标准。行政处罚案件质量以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等为标准。

 

2.工商行政管理时效。衡量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时效指标,是指完成一定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量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行政效能可以用时间效率表示,以最短时间完成工商行政管理目标的,则工商行政管理效能高;反之,则工商行政管理效能低。因此,把时效指标作为衡量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商行政管理时效既有法律法规规定又有制度性规定,在法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是职责任务的要求,在法定时限内尽量缩短工作时间是提高效能的重要表现。工商行政管理时效指标包括行政许可的时限要求、行政处罚的时限要求、市场巡查的时限要求与消费投诉时限要求等。

 

3.工商监管执法能力。T.商行政监管执法能力是指工商机关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有效监管市场的本领和水平。工商行政监管能力是围绕监管执法展开的,具有职能的特定性。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熟练掌握和有效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的能力要求日益突出,因为它直接决定和反映执法监管能力的高低。工商行政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应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1)执法主体状况,例如监管执法人员文化程度、基本技能、执法人员违纪率等。(2)依法监管执法质量,例如案件核审不合格率、案件行政复议纠正率、案件行政诉讼败诉率等。

提升综合管理效能范文第2篇

在呼叫中心的话务运营管理中,如何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是运营管理的关键,因此根据“剥洋葱”理论,探讨建立效能漏斗管理模型,通过人员利用及工时利用两个维度细化为漏斗四层级,主抓五项典型指标,清晰显示资源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过程,针对性控制中间环节耗损,整体把控资源的使用。

一、模型研究背景

(一)资源运营管理有压力

2011年3月,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客户服务(广州)中心(以下简称“广州中心”)外部面临市场复杂度加剧、系统支撑不足的压力,内部面临人员流失、新人补充、员工压力大的恶性循环,运营形势存在压力。

一系列运营压力导致广州中心呈现供给不足、服务资源紧张的现象,广州中心据此深入研究,建立了“心动力”管理模式,在员工减压方向,从呼叫中心的话务运营管理的基本资源管理出发,考虑如何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梳理现有资源利用情况,合理化控制资源耗损,提升人员及工时利用率,进行精细化资源管理。

(二)人员效能分析存在问题

前期人员效能分析呈现“指标多、综合衡量度差、全省无统一分析模型”的问题,多采取每个指标“省内单个中心纵向比对看走势、全省各中心横向比对看水平”的管理思路,无法针对性发现资源利用在哪个环节出现耗损。

1、前期分析思路

(1)“表格+数据量”分析法(常规使用):直观展示,以“取高+走势呈提升状”来衡量哪个中心表现佳;

(2)“雷达图+百分比折算”分析法:清晰展现,以“靠近雷达+曲线趋圆形状”来衡量哪个中心表现均衡(如图1)。

2、存在问题:一方面效能监控分散到多个指标,没有一套全省统一、综合衡量度高、逻辑性强的效能分析模型;另一方面看各指标结果无法看出中间耗损。

因此搭建一套分析模型,实现既精炼直观、全面衡量、全省可用,同时可清晰看出中间过程耗损的需求就显得异常重要。

二、模型的搭建

(一)行业分析思路借鉴

网站行业,首创了“漏斗模型”来对某些关键路径的转化率进行分析,以确定整个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各步骤的优劣、是否存在优化的空间等(如图2)。

1.漏斗图是对业务流程最直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层级简洁,可以去除非关键性环节的影响,并且也最能说明问题的所在。

2.不仅显示了用户在进入流程到实现目标的最终转化率,同时还可以展示整个关键路径中每一步的转化率。

3.通过漏斗图可以很快发现业务流程中每个存在问题的页面或环节,又可以很直观地告诉我们业务流程改进后的效果。

4.试着去了解用户来你网站的真正目的,为他们提供合理的访问路径或操作流程,而不是一味地去提高转化率。

(二)广州中心效能漏斗管理模型搭建

借鉴网站行业的分析思路,结合呼叫中心的运营特性,广州中心通过分析研究自身资源特点最终明确建立效能漏斗管理模型,主要是根据“剥洋葱”理论、通过人员利用及工时利用两个维度细化为漏斗四层级,主抓五项典型指标,清晰显示资源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过程,整体把控资源的使用。

模型通过各维度一层层细化进行比对,从中心总人数(广州中心指10086线条人员数)到呼入生产人员数(广州中心指负责呼入话务生产的三个话务室实际人数)、再到实际呼入接线人员数(广州中心指真正用于一线呼入接线的成熟座席员数),可清晰挖掘各层次的人员利用耗损,针对性进行调整,提升人员利用率。从实际呼入接线人员的排班工时到登陆系统工时、再到通话工时,可清晰找出并相应控制各类不必要的工时耗损(如图3)。

通过漏斗形的效能管理模型可实现以下“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从顶到底”整体把控

模型中前一个指标的分子是后一个指标的分母,指标层层相关,这正是利用了“剥洋葱”的理论来减少效能衡量的过程流失,同时可通过模型清晰了解资源的投入能产生多少实际服务能力,综合观测整体效能表现。

实际产能=中心总人数*呼入生产人员占比*实际呼入接线人员占比*付薪时长*工时利用率*通话利用率

2、有利于“横纵结合”的全面控制

通过效能漏斗模型可以纵向从人员、工时两个角度分解指标,横向从科室维度找出影响点(全月产病假、离职、借调等),有利于效能管理的逐层分解,横纵结合全面控制耗损。

3、有利于“分层分级”的管理优化

将效能管理细化成六层指标来进行衡量,可以相应界定各层指标的管理责任人,同时设定指标的预警机制,触发不同的阀值标准则不同管理级别的预警,通过分层分级管理优化来助力中心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三、广州中心效能漏斗管理模型的应用

(一)漏斗第一层级:中心总人数呼入生产人数

1、分析思路:中心整体10086线条人员数需要进一步剔除6个耗损因素(投诉/质量/外呼营销/综合/人力/入职未定岗新人),才是实际呼入运营生产人数(即广州中心负责呼入话务生产的三个话务室实际人数)。

2、各耗损因素说明:

(1)投诉管理:为负责投诉处理、前向业务测评等人员;

(2)质量管理:为负责话务质检、服务提升等方面人员;

(3)外呼营销管理:为负责电话外呼进行营销等方面人员;

(4)综合管理:为负责财务、场地、宣传、员工关怀等方面人员;

(5)人力管理:为负责招聘、培训、人员激励等方面人员;

(6)入职但未定岗新人:新人培训期共24天,前18天为理论培训不产生call量,上机培训6天,上机培训第一天按新人:督导=2:1配备,第2—6天按4:1配备,即入职但未分到话务科室的新人不产生生产力,还消耗督导。

3、指标展现:可观测中心10086运营当中有多少人是可以参与到话务生产中。

呼入生产人员占比=呼入生产人数/中心总人数

提升综合管理效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护士;自我效能感

品管圈(QCC) 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发起的,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该活动于1978 年在中国开始试行,80年代逐渐推广并发展,在不同类型的行业中,品管圈活动挖掘了员工的潜力,提升了创新精神,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为提高全国护理工作的质量,国家卫生部组织了品管圈专项活动。中国人民第266医院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探索护理工作的新境界,提高护理质量,在2015年7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经过大家的努力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科室共有14名护理人员,参加品管圈活动成员7名护士, 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4名,专科2名,平均年龄34.2岁。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人,护士2人,见图1、图2。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本圈成立于2015年7月21日,采用主动报名的方式,共有成员8人,其中辅导员1人,圈长1人(由本科护士长担任),记录员1人,联络员1人,圈员4人,确定圈名为骨力圈,并绘制圈徽,每个人讲述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一定的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来选定一合适的主题,最后上报领导层进行实施。见表1。

1.2.2开展品管圈活动 执行时间是2015年下半年,品管圈每月定时召开一次圈会,圈长要第一时间了解活动的情况,搜集每个圈员的建议,好的建议要采纳,同时还要制定圈活动计划档案,档案主要包括圈员的理论学习、小组主题的确定、原因分析、确定目标、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研讨、经验分享,集中开题汇报、中期汇报、结题汇报,最终评奖。

1.2.3计划安排并科学实践 QCC 活动按10 个步骤(P阶段: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D 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 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和改进)进行。先从护士长管理较好、团队气氛优良的骨一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2科开始,树立标杆。然后分批开展QCC活动。

1.2.4效果评价 本研究主要采取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进行评定,主要包括10个项目,并且采取Likort 4 点量表形式进行评分,每项均按照1~4分进行评估[3]。1 分:完全不正确;2分:有点正确;3分:多数正确;4分:完全正确。并将10个项目的评分进行累加并除以10。活动前后圈员自我评定,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总共8项,总分40分,填写原则不记名,并做好记录,由专人负责。

2 结果

3 讨论

3.1开展QCC 活动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护士自我效能感是临床护理中护士对自己能力的期望和评估,结果显示,开展QCC 活动,能使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P

3.2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品管圈活动开展以来,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很多,护士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护士和患者的关系不断改善,护理工作进展更加顺利。护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患者需求,及时给出有效的护理服务。经过临床实践和集中培训,使护理人员更加贴合患者,认识护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了护士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护理服务中需改进注意的问题,加强自我学习与改进能力的提高,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际服务中精炼职业技能。

3.3促进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品管圈活动的有效推行建立在护士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指导,有利于品管圈成员服务意识的强化,还有利于组长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并且促进了科室之间的协调发展。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是护士综合素质的一次大演练,通过品管圈活动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总之,护士自我效能感主要指护士在本职工作领域中对自己胜任护理工作能力的信心,以及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的信念和意志。怎样采取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以提升护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周凯云,陈湘玉.品管圈活动用于临床护理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 2010,08(8):1057-1059.

[2]谭瑛.品管圈活动用于临床护理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3(13):111.

提升综合管理效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办公效能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张伟锋(1982-),男,浙江嵊州人,浙江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安全法制。(浙江杭州310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72-02

为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对办公效能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找出制约办公效能发挥的各项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应对,促使高校办公效能的提高。

一、影响高校办公效能发挥的因素

(一)人员素质

各大高校中的办公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势必有部分工作人员跟不上学校整体的步调,影响着整个高校办公效能的发挥。

1.政治素质。为保证高校办公能效的正常发挥,办公人员必须具备的就是合格过硬的政治素质。能够认真了解国家和党的方针政策,根据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及理论、实践的水平,使高校的管理能够科学、系统地发展下去。高校中的学生都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在学校中学习专业课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较之书本上专业性很强的知识来说,对于国家对于制度的了解更为重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首先就要具备经得起考验的政治素质,才能有效地向学生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需求,高校中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正确向上的形象,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为国家为人民履行应尽的义务。

2.思想观念。办公人员的思想观念是基于政治素质之上制约高校办公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高校办公人员的思想应跟随时代、方针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味地固守旧习,一成不变。当传统的观念并不适用于现实社会的时候就需要对其进行改变。对于新兴事物应该尝试接受而不是一味地抵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参与到能提高整体职能绩效的工作中去。根据自身办公职能,从长远考虑,为自己制定适合的发展方针。树立发展意识,在高校中合理地定位分析自身的办公职能,在不断发展中完善自己。

3.业务能力。在高校中办公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能力及沟通能力,才能使得高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优质高效的完成。这就要求高校内的办公人员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有条不紊地协调各项工作的能力、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能力等。高校办公人员的业务涵盖很广,其中最为重要的岗位职责就是文字表达能力及协调工作能力。定期总结工作内容并规范办公流程,促使业务能力得到提高。高校内的工作比较繁琐复杂,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分内的事情,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表达工作内容的时候简短清晰,做到高效率办公。办公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关系着高校办公效能的重中之重,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及专业知识定期培训,可使其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提高办公效率。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不私自做决定,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之后,申报决定如何解决,有清晰的思维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4.工作作风。影响高校办公效能的制约因素,工作作风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高校工作人员的良好工作作风不仅能带动其他员工的工作气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办公效能中的服务性占了较大的比重,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办公效能。作为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高等学府,从事高校工作的办公人员要有踏实、求实的工作态度,处理问题的时候更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必做到对待任何事任何人都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具有不偏不袒的正直作风。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及学校的要求进行办公,按照学校制定的办公流程去工作,不私自做决定,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每项工作的内容了解本质之后认真完成。在高校中工作其实是一种辛苦繁琐又乏味的工作,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应有的奉献精神,能够从心里去喜欢这份工作,在枯燥乏味的办公生活中,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软磨硬泡,扎扎实实地工作,脚踏实地地做人,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使办公能效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并在真正意义上提高高校办公效能。

(二)监督与绩效考核

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利于督促高校内的办公人员积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树立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良好服务意识。将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有生机活力,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能做到高效率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履行岗位职责。

高校中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是办公效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带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还能良好地控制办公效能。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有部分高校即使有激励与监督机制也没有按照正确的办公流程规章制度执行,长时间造成高校办公效能不能正常发挥,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激励机制不仅能有效地打破僵局,改善目前工作人员没有目标及动力的状况,更能使整个高校充满应有的健康活力,在提高高校办公效能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校办公需要一个健全并符合自身需要的监督体制去发现办公过程中的问题,所有的薄弱环节都将因监督机制的出现而暴露出来,这样才能使管理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真正意义上提高高校办公效能。

(三)办公自动化技术

目前来看,高校办公效能的发挥运作采用科学高效的办公管理系统势在必行。计算机自动化办公技术运用在高校日常办公中,实现高校办公系统化、专业化、自动化。扎实稳固有效地提高办公效能。计算机个网络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应在考虑高校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安全、稳定、实用的高校办公管理系统。经过对高校本身的了解,明确目标后,对高校内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不断地完善系统,以满足高校对办公效能的需求。利用自动化办公技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及各部门的协调性,尽量减少办公流程上出现差错,确保办公高效、优质、流畅,以提高高校办公效能为最终目标。

二、充分发挥高校办公效能的策略

(一)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高校办公效能,必须提高高校内办公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从政治素质出发,高校内的办公人员需要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以提高高校内办公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使其能够正确充分理解和认识党和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方针等。针对高校办公人员不定期进行思想教育培训、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办公人员的业务水平,调动高校办公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此外,除了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思想与时俱进。办公效能的提升需要从端正思想态度入手,解决角色的定位、功能职责的科学认定、人员的合适配置优化及考核制度的健全完善、效能价值目标的确立、效能评价体系建立等一系列问题。在工作作风方面,需要培养高校办公人员的服务意识,作为具有社会服务性质的职能部门,服务性是很重要的一点。高校内的办公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政治基础、思想观念、过硬的业务能力、优秀的工作作风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高校办公效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二)构筑全方位、多维度的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的内外结合的高校办公效能监督管理机制,以此提高高校办公效能的发展。高校内部应该设立监督管理部门,对整个高校的办公流程实施全方位多点监督管理,以此明确高校改革的信心。建立健全的岗位职责及监督机制之后,在高校内的教师、学生都有权利及义务进行有效的监督。除了高校内部的教职员工及学生外,在高校外部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对高校的办公效能进行监督,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机构、媒体传媒等都可以起到一个监督作用。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有义务对高校的工作效能进行监督指导,使其科学发展,对于高校来说,政府同时也起到一个制约的作用。社会上的团体机构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高校办公效能进行必要的帮助、监督。媒体拥有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觑,作为公共范畴的高等学府有义务接收媒体的监督,而传媒的监督力也是最为广泛的,能够帮助高校提高办公能力。高校办公效能将内、外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群众的力量帮助高校进行效能建设。

(三)设计高效的办公管理系统

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建设和发展数字化校园必然会给高校发展带来积极而又深刻的影响。设计高效的办公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管理系统简称OA)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高校办公效能高效率、优质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最终实现高校提高办公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OA办公系统可帮助实现多校区的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增强教师协同工作的能力。基于校园网络构筑校园网上办事大厅,实施电子签章系统,师生在线填写申请,自动通知相应学院、部门、领导,各级领导只要能连接到互联网,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处理提交的申请,实现高校工作流程的网上办理和审批,极大便利了办事人员。改变传统纸质文件缓慢流转的状况,实现公文电子稿快速、高效流转、审核、签批等行政事务的自动处理,促进管理电子化、规范化,完美整合组织内部的信息流,促进高校内部的各种业务流程进行规范管理,避免人为因素对业务流程的干扰。使用自动化办公系统,将人工节点与OA系统节点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文本表单和电子表单相结合,使高校办公人员可以做出任何复杂的工作流程,减少重复作业,帮助办公人员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办公质量。整合相应信息资源建设学校基础共享数据,避免数据库重复建设,为每个师生设定相应权限,公共文件、信息、资源可随时查阅,提高OA的利用率。设计的人性化页面实用性强的办公管理系统,可根据自身需求个性化制定工作界面,为枯燥乏味的工作生活平添一些趣味并且支持多种语言的OA系统有利于外籍师生进行操作,有未阅读的文件,系统自动提醒查阅的功能以提高高校办公效能,提升办公质量。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从自身实际出发,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制度。由于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不尽相同,绩效考核标准也不能以偏概全。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要根据其工作态度及其具体的工作职能去确立。既要考察办公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使得绩效考核方案可以得到广泛的认可同意,才能调动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的积极性。可以聘请各方面的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讲座形式的培训,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对考核结果要透明、公正,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保持持久性、积极性及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幼铭,徐贤春,陆旭东.高校管理效能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

提升综合管理效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运营管理;安全风险;监察机制

作者简介:张深(1984-),女,广东韶关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综合处,政工师。(广东 广州 510520)

中图分类号:F27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56-02

一、电网公司生产运营管理现状

随着精益化管理理论的提出,电网公司创新并实施了电网企业精益化运营的管理思想,使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了供电可靠性与供电服务质量。

1.精益化管理理念

精益管理(Lean Production,LP)源于精益生产,它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使企业所有者实现价值最大化。在电网公司中,精益管理主要是电网公司以整体优化的观点,科学、合理地组织与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对原有的电网公司组织结构、经营模式、管理机制、电力产品与供电服务、市场预测和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不断进行改善,对于从竞价上网到为客户提供电力服务的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精简与优化,使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在精益化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投入贯穿整个生产运营全过程,在整个运营过程中都要进行成本费用的管理控制,因而成本精益管理是企业精益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1]

2.精益化管理在电网公司生产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电网公司各地市级供电局纷纷对生产运营管理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引入精准化管理理念,使各项工作稳步开展,生产效率有了明显提升。精益化管理在电网运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见表1。

1.电网设备与器材管理提出“零缺陷”目标,减少电网运营安全隐患

对设备检修工作,各地供电局提出三点要求:

(1)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严格控制设备检修过程中的质量审查工作,保证检修工作按标准化工艺流程及严格的质量标准执行。

(2)建立健全设备检修工作“三级”验收制度,对检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进行严格监督。

(3)实行检修负责人“终身负责制”,规定在检修周期内设备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均由检修工作执行人员负责。

2.逐渐加大技术监督在运营过程中的应用力度,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1)建立完善的监察制度,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2)提高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监督平台。

(3)创新监督管理制度,对技术监督工作进行动态评估;同时,加强技术改进措施。

3.通过推广新技术,提升电网管理水平

(1)引进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将综合地理信息与输配电业务管理相结合,实现两者的交互操作。电网地理信息系统为电网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以及电网建设和改造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数据信息,从信息化角度提高电网总体管理水平。

(2)引入PAS等高级应用软件,提高电网调度管理水平。通过调度系统软件及时了解电网调度值班人员情况以及电网运营与损耗情况,提高电网调度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电网调度工作安全、可靠、经济运行。[2]

二、电网公司生产运营过程中安全风险分析

电网公司设备、器材及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对供电能力与供电服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强化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加强对电网公司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分析,有利于电网公司核心服务价值的全面发挥,并能显著提高运营效益。[3]

强化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首先要对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对电网体系中存在的潜在危机进行核准认定;其次要做好风险评价工作,借助定量定性研究对风险进行量化,构建风险评价体系;再次,风险控制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工作,应通过适应性策略、技术的引入预防事故的产生与发展;最后,还应做好电网公司风险因素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整个生产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综合管控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在电网公司风险因素评估中,生产与安全密切关联,安全的生产环境才能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对安全生产进行合理监督,有利于电力生产服务的有序进行。在电网运营风险监督管理体系中,采取现场核查、不定期抽查方式,配备专职监督管理人员及辅助监督人员,共同合作以完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引入多元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全网范围内树立风险防控意识,提升电网公司运营可靠性。根据量化后的风险指标,建立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从而对电网生产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安全管理。[4]

三、电网公司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效能监察机制

基于电网生产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效能监察机制,对整个生产运营过程进行监督审察,有利于电网公司安全可靠运行。

1.效能监察的主要内容

(1)依据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时限性四个标准,建立效能监察机制。

合法性。电网生产运营过程中,相关从业人员的行为必须是合法的授权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依法经营、廉洁从业的规定。

合规性。电网公司运维人员必须符合行业规程、规范、标准和本单位相关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

合理性。相关人员的行为应在职责权限内的合理裁量,必须符合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原则,符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持续经营等经营管理原则。

时限性。对有特殊时限要求的管理事项不得擅自延长或者缩短时限。

(2)明确效能监察对象及内容。效能监察工作主要针对如下几点:

监督检查经营管理者、单位或部门(以下简称效能监察对象)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执行电力行业规程、规范、标准和本单位规章制度,以及执行上级和公司决策、决定的情况。

监督检查效能监察对象生产经营管理质量、效率和安全情况以及完成经营指标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情况。

监督检查效能监察对象履行职责的情况,发现行为偏差和管理缺陷,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会同相关部门提出监察建议或决定,加强内部管理监控。

(3)引入"NOSA"安全管理系统,完善能效监察机制。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为目标,针对风险管理工作,采用超前控制等手段,对电网公司生产运营安全管理实施闭环管理,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类、评估,继而制定措施并组织落实。同时,督促检查监察建议或监察决定的落实,纠正偏差,总结推广经验,健全制度,促进规范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2.效能监察的工作程序

(1)选题立项,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首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及所要研究的题目进行调查研究,选取企业经营者最关心的、生产经营中的重要问题作为选题。

(2)确定实施方案,开展组织工作。立项之后,由监察部门和相关业务的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监察方案,包括监察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与步骤等。效能监察工作实施过程中,监察部门均应向企业领导汇报,在取得企业领导同意后开始组织实施。

(3)进行动态管理,提出改进措施。企业监察部门以及执行效能监察任务的人员,必须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综合全部调查结果、考核资料以及掌握的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监察对象提出改进工作、完善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4)闭环管理,有效监督。监察部门要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落实和巩固效能监察成果。被监察对象部门要按照相关效能监察文件的要求,将执行情况通报给监察部门,及时反馈,完善措施,强化管理,改进工作。效能监察工作告一段落后,监察部门要撰写效能监察终结报告,进行工作总结,同时将能科学说明所立项目的有关材料搜集整理,立卷归档。[5]

(5)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围绕制度完善情况,按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要求对涉及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要环节的规章制度建设与完善情况进行检查,从制度的实效性、廉洁性和系统性等方面认真检查和梳理,有针对性解决“制度不管用”的问题。同时,开展专项效能监察,重点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规定、招投标制度规定、业扩工程管理规定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和查处,提高制度执行力,有针对性地解决“有制度不用”的问题。

四、结论

电网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严重威胁着电网公司的安全稳定运营及供电服务质量,因而电网需要建立完备的风险指标体系,完善风险防控工作,并对运营管理及风险防控工作进行效能监察。该监察机制的建立,为电网公司运营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补偿机制,促进了供电服务质量及内部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武美.运用精益管理理论推行成本精益管理的思考[J].西部财会,2011,(10):61-62.

[2]陈新雪,高乐天,张志琴.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精益运营管理[J].农电管理,2010,(10).

[3]黄绘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