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机构行业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应用
XBRL的优势,越来越多地得到认可,其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除了可以提高报告的透明度、增强财务报告的可用性外,还可以利用对计算机系统数据的控制从而提高数据的安全性。采用这种技术方法,能够使得相关企业更加科学地制定业务流程,提高运作效率,适当降低获得数据的成本开支,使得数据的传输质量、灵活性、扩展性、重复采用等得以提高。
一、XBRL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XBRL标准的制定和管理由XBRL国际联合会负责。1999年8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安达信)、Edgar(艾德加 )在线、微软公司等12个组织,组建了最初的XBRL执行委员会。XBRL国际组织的会员目前已有550多家,会员所属行业涵盖了全球信息供应链,从政府监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软件公司、信息商,到银行、证券、保险、税务等,其成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协会、银行、交易所、IT厂商、信息商等。
(一)XBRL在国外的具体应用
本文以美国为例,XBRL不仅诞生于此,同时也是XBRL应用非常成熟、活跃的一个国家。美国有两个XBRL应用项目的代表,分别是美国联邦金融机构监管委员会(FFIEC)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首先,了解一下FFIEC的XBRL应用项目。
FFIEC是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跨部门协调组织,包括:联邦储备委员会(FRB)、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储蓄机构监管署(OTS)、国家信用管理局(NCUA)、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等机构。FFIEC的数据系统项目是一个大规模XBRL应用项目,在这个项目里,体现了XBRL如下特征:
1.规范、改进工作流程。FFIEC项目的目的是改进监管效能,重组监管工作流程作为这一项目实施的先导。2005年之前,在对数据验证过程中需要频繁交换数据,最后得到有效数据对公众。2005年后,基于XBRL的新系统投入使用,金融机构使用独立软件公司开发的工具报送XBRL格式的财务数据,数据存储在FFIEC的中央数据库中心,对各监管机构和公众公开。这样会显著降低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为了进行数据校验、探讨所带来的成本费用。
2.提高数据质量、报送、监管效能。数据质量控制过程中,原系统下对金融机构提交的相关数据70%符合计算要求,新系统下,100%符合计算要求;在提交速度上,新系统数小时内就能提交报告,而以往需要数周的时间;分析效率方面,监管机构工作人员之前可对450到500家金融机构进行分析,新系统则能做到分析500到600家。
3.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形成FFIEC监管机构XBRL分类标准,使各监管单位对被监管金融机构的信息需求得以统一,从而减轻金融机构提交监管报告的负担。
4.培育开放竞争的软件供应链。由FFIEC公开分类标准,提供开发指南,软件公司可根据公开的分类标准和开发指南,开发符合要求的软件。
5.银行业绩报告现代化项目。FFIEC于2010年3月29日宣布,利用CDR系统改进了银行业绩报告(UBPR)的编制和流程,它包括:免费提供UBPR数据;用一种机器可读、标准开放的格式提供信息;加强了客户同级分组功能;可以更频繁地更新UBPR数据。
其次,了解一下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XBRL的应用项目。
SEC利用XBRL技术,将原有的公共信息电子披露系统(EDGAR),改造为一套强大的实时可交互搜索工具(IDEA),这个可交互数据项目具有以下特征:
1.改进工作流程。SEC现有的披露系统,用户在查找所需信息的时候限制较多,迫使需要EDGAR数据的公司、机构和个人面向第三方购买数据。这个过程中,重新录入数据所带来的错误不可避免。采用基于XBRL的新系统,IDEA在收集和储存数据的过程中,上述环节完全互动化。
2.互动数据工具的开发。为使投资者可以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分析,SEC开发了互动数据工具。投资者不但可以免费使用,还可以从繁琐的数据搜索工作中解脱出来。这个互动数据工具可以下载SEC提供的表格、数据资料,而无需为其支付任何费用。
3.制定分类标准。鉴于不同行业公司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结构的差异,为了减轻公司扩展分类标准的负担、提高不同行业公司编制财务报告XBRL实例文档的速度,SEC委托XBRL美国组织(XBRL US)开发了基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的财务报告XBRL分类标准。
4.分类标准制定机构的改变。IDEA所使用的分类标准,是基于2009年US GAAP的分类标准。该标准由XBRL US开发。US GAAP随市场需要,不定期地按照会计准则修订,这超出了XBRL US的能力。因此,由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负责开发和维护标准的必要性就显现出来。
(二)XBRL在国内的具体应用
XBRL引入我国为时尚短,应用的范围相对狭窄。近期财政部出台了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对发展我国的XBRL项目具有深刻的影响。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我国XBRL的应用现状,这里从两个方面进行剖析。
首先,从组织机构的建立建设、指导文件出台、相关标准制定的这一层面开始。2007年12月,XBRL国际组织宣布XBRL China-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2008年10月我国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名义加入XBRL国际组织,成为其临时国家地区成员;2008年11月12日,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共同成立了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2010年3月,XBRL中国地区组织向XBRL国际组织申请成为XBRL国际组织的正式国家地区成员。目前,上交所和深交所均为XBRL国际组织直接会员;2010年3月财政部了《积极推进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应用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中强调:着力推进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的应用,是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对于报告使用者深度分析利用会计及相关信息,提高监管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财政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制定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通用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就此标准征求社会意见。通用分类标准依据XBRL相关技术规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架构,将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中财务报表列示和附注披露等相关要求,转化为XBRL形式的电子文档。
其次,从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在我国,XBRL主要是在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应用,XBRL应用示范项目已正式对社会开放,中国证券业是最早步入XBRL技术的金融行业。上海证券交易所从2003年开始进行XBRL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探索,最初应用仅仅是披露上市公司信息。2004年,上交所制定开发出上市公司XBRL分类标准,得到了国际组织相关认证。2005年开始年报全文报送,公布了上证180指数样本股的上市公司XBRL年报全文的数据查询功能。投资者能够在线查询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主要财务数据、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明细数据,包括已有的180指数成份股实例文档下载和14张数据表,共347个科目的数据查询,而且还可以直接从交易所网站下载相关的XBRL数据文件,利用一些工具软件就可以很容易地将数据文件中的数据提取出来进行深入分析。2009年起,上市公司XBRL定期公告实现同步披露。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04年开始进行XBRL的信息披露全程电子化项目的实施。2005年1月,制定出XBRL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对于工商类上市公司利用该系统制作年度报告,通过网络平台提交报告,实现了在网站上展示“深证成份股指数”样本公司的年报实例文件。
二、XBRL在推进和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XBRL在我国起步于2003年,目前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应用性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XBRL认识、了解欠缺。由于XBRL应用的时间还比较短,虽然在一些国家、地区应用得相对成熟,但也是处于发展和变革阶段。我国高校没有相关课程的设置,XBRL的实际应用更是屈指可数。这样,在教育、宣传、推广都滞后的影响下,大多数企业对其认识不足。如果说有所认识的话,也仅仅停留在很浅薄的层面上。
缺乏配套的产业链。由于这个行业的新兴性,事实上在美国能够提供XBRL实际技术,进行产品开发的软件企业不多,而国内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如果说有些举措的话,也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出于自身的需要,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发了相应应用系统,但距离市场化相去甚远,且双方的标准也不统一。这一现状本质在于市场的需求缺失。
实施收益的不确定性。推行一项新技术,其前期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包含研发,其开支是可观的,但与之相应的收益大多是隐性或者滞后的。如果让一个企业付出了高昂的实施成本,其收益又不确定,企业又怀揣实施后可能导致信息过度披露的担心与顾虑,其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分类体系尚未完善。虽然财政部于近期颁发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通用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就此标准征求社会意见,但具体的实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在此之前,国家颁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中只定义了工业企业的财务报表科目。可见,就目前的分类标准而言,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特别是在报表附注信息与会计规则及披露规则、公司报告实务间存在的差异。
稳定性、安全性的困扰。大家知道,一个开放公开的网络平台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相伴着另外一个稳定、安全的问题。信息的及时性往往决定了它的有效性,一个稳定的平台是及时性的载体,然而,就我国的网络稳定性而言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安全性就更为重要,一旦信息的真实性受到病毒、黑客的威胁,瞬间的错误将给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损失。
应用面覆盖狭窄。在我国,XBRL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应用环节目前范围狭窄,得到应用的行业集中在证券金融领域,同国外相比,在审计、税收领域应用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XBRL的应用,也是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三、解决的方法、措施
XBRL的应用推广,是建立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既然我们已经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取得了应用成果,即可以在此基础上向其他领域推广、延伸。作为一项涉及到全行业的技术变革,谨慎比急功近利更要稳妥和可具操作性。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抓住核心问题。推广应用XBRL,必须面对一个首要的问题――分类标准。
从原理上看,应用XBRL的本质是将会计数据标准化。那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XBRL分类标准既是应用前提也是本质所在。这需要对所有行业的会计科目、报表体系架构制定相应标准。财政部于近期颁发《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通用分类标准》,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培养建立相应产业链。在政策上,对于涉足XBRL应用软件开发的企业要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在相应领域进行实践,XBRL组织及政府部门要给予全面的指导和帮助,让开发企业充分意识到、看到未来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长远利益。逐步培育开放竞争的软件市场环境,软件商严格按照我国通用分类标准、扩展分类标准以及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规范要求,开发 XBRL 相关应用软件、提供相关服务,并根据相关分类标准的调整适时更新。
做好推广宣传、培养专业人员。要将应用XBRL项目的优势,带给企业的长远利益,国内外成功案例利用媒体、报刊、网络正面宣传,以消除人们在认识上的偏差和缺失。国家可以采取激励政策与强制政策相结合的方式,促使企业尽快应用XBRL。建立长期规划,XBRL项目的应用、实施是集政策性、技术性和专业性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驾驭这个系统的管理者,是一个需要精通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拥有软件应用、编程的专业能力,精通会计准则、熟悉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专业团队。这种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责无旁贷。要在教学体系中展开相应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开设相关专业,建立实验室,解决后备人才储备的问题。
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监控。网络系统安全关系到这个项目能否顺利地开展实施,因此要采取防范措施来保证网络财务报告的安全性。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防范,使呈报体系具有保密性、身份认证性、不可否认性、完整性,以及用户访问控制、密钥管理等举措。
总之,XBRL是经济发展到特定时期所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作为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体系,如何充分利用其强大的扩展功能,使财务信息的传递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以满足信息使用者、要求者的需求是XBRL的终极使命。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会计信息化[N].中国会计报,2010-6-4.
关键词:基层央行;金融管理;综合评价
Abstract:Strengthen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has became general trend in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PBC carried out a system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 which called “Two Aspects of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In new situation,the advancement of that measure needs time to be suitable whether long or short-term. There will be a lot of unfit plac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The paper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sic organ of central bank.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achieve new breakthrough and effect in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Key Words:basic organ of central bank,financial management,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832.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8-0043-02
一、引言
从国际金融发展环境看,源于美国进而席卷了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虽不可轻易断言结束,但其带来的教训和启示却是极为深刻的,引致世界范围内大力改革金融体系、再造全球金融稳定框架的呼声渐高,强化金融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在客观上成为国际金融运行的迫切需要。从国内金融管理情况看,自银监会分设以来,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在基层出现弱化态势,部分金融机构对金融法律法规和宏观货币政策执行不力,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日益艰巨,人民银行客观上存在强化金融管理、维护金融稳定的需求。为全面履行金融管理职能,有效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充分发挥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职责,2011年人民银行提出对金融机构实施“两管理、两综合”制度,逐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检查管理和考核评价力度。
“两管理、两综合”制度是指新形势下人民银行管理与服务并重的金融综合管理与服务制度,其中“两管理”制度是指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开业报告管理制度和金融稳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制度;“两综合”制度是指对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制度和综合执法检查制度。“两管理、两综合”制度构筑了“四位一体”的立体综合管理体系。对新设的金融机构加强开业管理与考核验收,是要把好市场准入风险关;开展以金融稳定重大事项报告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对金融机构贯彻落实金融法律和政策实施全面综合评价,是要把好后续管理关;对综合评价较差、通过重大事项报告发现问题的金融机构,对其进行综合执法检查,督促其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是要把好违法行为和风险处置关。
在现行金融管理体制下,人民银行承担着其他监管机构无法替代的管理职能: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人民银行需要对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准备金、利率、信贷政策等情况进行合规性管理,维护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作为最后贷款人,人民银行需要从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对金融业的经营情况和整体风险进行监测和管理;作为政府的银行,人民银行有责任协调政府部门、其他监管机构共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因此从宏观上看,开展“两管理、两综合”工作是人民银行依法履职的需要,是推进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的需要,是整合监管资源、增强中央银行履职有效性的需要,是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需要。
二、“两管理两综合”的现实意义
从基层实践来看,近几年来基层央行的探索尝试和履职绩效也证明,推进“两管理、两综合”在基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基层央行高效履职的层面分析
在政策实施中,基层央行既要监测政策实施对辖内不同行业和企业产生的影响,又要监测物价、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发展走势;既要监测银行信贷投放进度及结构变化,又要监测银行特别是地方性机构流动性状况等。因此,强化金融管理、推进“两管理、两综合”有利于基层央行把握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图,客观准确地辨析信贷资金投向的合理性,引导金融机构高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随着金融跨行业经营趋势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跨市场、跨系统演进蔓延等问题日渐显露,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核心作用显得十分迫切,人民银行的工作具有基础性、管理性和社会性特征,做好货币发行来确保现金供应,直接关系到商品流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提供快捷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关系到社会资金的周转效率和金融体系的顺畅运行。
(二)从基层金融稳健运营的层面分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要求,新设银行机构在向银监部门提交开业申请的同时,向人民银行进行开业申报。人民银行有关部门事前介入,对其软硬件建设提出相关要求和现场指导,并在其开业前从科技信息、会计国库、金融稳定等11个方面进行资质综合检查验收,统一规范系统建设,确保金融机构能够顺利接入央行的各项业务系统,并且不会危及全国性支付网络等综合系统的安全。
基层央行将重点关注金融挤兑、抢劫、盗窃、挪用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和处置,对机构撤并重组、高管人员变更、监管风险提示等重要事件也需及时掌握,全面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置,从而做到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调控和引导辖区金融良好运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根据《山东省金融机构综合评价暂行办法》要求,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综合评价等级分A、B、C三级,依据评价结果分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A级”机构将免予进行综合执法检查,对“B级”机构适当减少现场检查频率,对“C级”机构列为下一年度综合执法检查的重点对象。通过综合评价工作来筛选重点监管对象,能够有效解决因监管力量不足而造成的疏于管理或盲目管理问题,逐步实现有计划高效率的风险管理。通过开展现场综合执法检查,能够及早发现金融业经营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并责令其限期整改,有利于控制经营风险的持续和蔓延,充分发挥“金融保健医”的作用,维护和促进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推进“两管理两综合”的着力点
从基层央行实际情况看,实施“两管理、两综合”工作是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在落实推进过程中尚有诸多方面不适应,亟须认真进行研究和探索,找准着力点,实现新突破。
(一)着力点之一:选择性强化知识学习与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基层央行员工的综合素质
推进“两管理、两综合”工作对基层央行员工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对此,应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学习:一是“急用先学”原则,把当前工作中迫切需要的而又没有掌握的知识,优先拿来进行学习。二是“应知必学”原则,对与自己工作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有计划地重点学习和掌握。三是“长远续学”原则。从个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相关经济金融和哲学法学等知识进行不断学习。
(二)着力点之二:练兵式开展现场检查与横向交流,着力改善基层央行员工的实战能力
要通过开展现场检查练兵来摸索技巧和积累经验,通过开展兄弟行横向交流来相互促进和提高。在检查活动中,学习各银行资金交易的电子化与网络化,以及种类繁多的业务创新和衍生产品,多开展如综合业务执法大检查等行动,集中力量对辖区某一银行的多项相关业务进行联合检查,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综合执法检查的程序、方法和技巧,培养储备人才。此外,还应开展多层面横向交流,借鉴成功经验指导自身工作。可与周边省市或南方发达省市央行优秀支行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对南北方基层央行发展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和借鉴,以期达到促进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双提高。
(三)着力点之三:多渠道渗透理念和抓典型查处违规,着力增强金融机构配合与规范意识
推进“两管理、两综合”是在新的金融发展与管理形势下开展的新工作,无论是基层央行还是金融机构,都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适应过程,这期间的配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决定着这一政策措施时滞期的长短。因而通过开展理念的宣传渗透等工作来提升金融机构的配合意识,有效缩短其认识、决策和执行的时间,就能尽快发挥“两管理、两综合”效应。应以正式文件下发操作性指导意见,明确“两管理、两综合”的核心内容、操作时限和处罚措施,要求各金融机构分专业制定操作细则并明确责任领导和经办人员,形成制度性硬约束;集中金融机构业务人员分组开展互查活动,基层央行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在组织模拟演练中学习“两管理、两综合”的业务内容和操作流程,确保政策执行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王洪章.加强人民银行县支行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金融,2009,(18).
三大信用局掌管1.7亿人的信用资料
在美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中,有一个角色至关重要,它就是个人信用调查公司,又称“信用局”。
1860年,第一家民营的信用局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成立,美国个人信用市场从此发展起来。当时,由于通信、科技手段落后,信用调查只能用纸和笔进行,后来有了电脑和网络,这一行业壮大起来。与此同时,经过1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上千家个人信用机构自生自灭,大浪淘沙之后,现在只剩下三大信用局平分秋色,即全联公司(Trans Union)、艾贵发公司(Equifax)和益百利公司(Experian)。
如果说信用局提供的个人信用资料是一道菜的话,信用局的第一大任务就是准备好“菜篮子”,往里面装“蔬菜”―――美国公民个人的消费、信贷活动信息。
以银行为主的各种金融机构会把客户的信息源源不断和无偿地主动送上门来。同时,为了保证“蔬菜”新鲜,银行还要及时把更新后的信息输送给信用局。除了银行,用人单位、法院也会把相关个人在就业、诉讼方面的信息统统提交给信用局。如今,三大信用局掌握着1.7亿美国消费者的信用档案。
个人信用资料每月更新12次,负面记录到一定年限就删除
有了“蔬菜”之后,第二步就是“做菜”―――对个人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估。信用局运用自己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处理顾客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住址、社会保障号码以及贷款、信用卡、法律纠纷、破产和支付记录等等。据全联公司介绍,为保证消费者的个人信用报告准确、及时、完整,他们每个月至少要对每个人的记录更新12次。另外,根据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规定,个人信用报告的中负面信息,超过一定年限必须删除。例如,法律规定破产记录最多保留7年。
信用局所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个人信用的评估。信用评估根据信用资料中的五项基本内容进行打分。即:付账记录、未偿还债务、开户账户时间长短、贷款情况和使用过的信贷种类。680分以上为信用优良,620分―680分为信用中等,620分以下为信用不良。在美国,开立新账户、安装电话、签发个人支票、申请信用卡、购买汽车和房子,都需要这个分数。信用分高的人不仅可以轻松获得贷款,还可享受较低的利率。
除了普通的个人信用调查外,信用局还推出一系列专业的个人信用报告,例如,个人购房贷款信用报告、个人就业报告等等,供不同的机构和部门使用。如今,美国三大信用局每年出售的个人信用报告达6亿多份,收入超过100亿美元。
查个人信用报告要经本人同意,每份只要一两美元
花钱购买个人信用报告的是那些准备跟消费者发生交易的另一方当事人。金融机构发放个人消费信贷,商场向顾客发放购物卡,租赁公司考察个人用户,公用事业公司开通服务,雇主了解应聘者的品质,公司追讨债务,税务部门征收税款,都要以个人信用报告作为参考或依据。
根据美国的相关法律,这些机构查询消费者的信用记录必须征得当事人的同意。虽然任何人有权拒绝别人调查自己的信用历史,但这样一来,恐怕他自己也会寸步难行,有可能连房子都租不到。
购买信用报告并不用花重金。银行购买一份普通的个人信用报告,一次只需花1个多美元,即便是一份专项的个人信用报告也不会超过2美元。
任何人都是自己信用记录的监督者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义。从商业角度来看是一种关于对财务和商业报告数据进行及时、准确、高效和经济的存储、处理和重制以及交流的、开放性的不局限于特定操作平台的国际标准。
XBRL的作用:由于XBRL具有准确的财务数据录入、无须重复键入财务数据、快速精确地搜索信息、良好的动态分析功能、可扩展标记等优点.因此,基于XBRL技术的财务报告不仅能降低公司编制与财务报告的成本,还能提高投资者或财务分析人员获得信息的准确性,还是支持公司财务创新的有力工具。
二、XBRL 应用于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会计信息质量和XBRL 认识不足
有些管理者将会计电算化当作会计信息化,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以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XBRL在我国的应用时间很短,企业经营管理者对XBRL的认识不足或只停留在表面上,不了解XBRL 的作用及带来的经济利益。有些管理者甚至不愿意应用XBRL 来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害怕将企业内部控制的弱点暴露出来,使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受到影响。
XBRL在我国起步于2003年,应用的时间还比较短,高校的相关课程的设置非常之少,XBRL的实际应用屈指可数。这样,在教育、宣传、推广都滞后的影响下,大多数企业对其认识不足。如果说有所认识的话,也仅仅停留在很浅薄的层面上。
XBRL是一门新技术,掌握和了解其特点和应用的财务人员在整个财务工作者中属于少数,如果企业决定使用XBRL,必定会对有XBRL相关知识的财务人员产生较大需求;此外,企业需要组织专门人员,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设计方便自身应用的方法,可能会涉及到企业财务和相关的业务流程改造、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等。这是给企业在实施XBRL时需要考虑的第一成本。
(二)制定XBRL 标准的国内专家很少
国内能够真正理解并且精通XBRL 标准的专家较少,很多研究者只是在理论上对XBRL 标准进行研究,不能将标准真正融入会计信息系统。国内第一个实际应用XBRL 标准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年报标准化报送系统。
(三)适合企业发展的XBRL 分类标准不完善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准则》自2011年颁布以来陆续在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中实施,但目前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适合企业发展的XBRL 分类标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准则》仅仅给出了工业企业会计报表的相关会计科目,而对其他行业没有给出适用的会计报表科目。
三、XBRL 应用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和XBRL 的认识水平
XBRL 意为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它是以互联网联结为基础,运用XBRL 分类标准实现企业间信息的实时、准确、高效存储、操作、多用途使用与数据交换,使企业的内外部信息交流及整个商业活动形成一个无缝的信息传递网。
企业管理者不仅要理解和支持会计信息化,而且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会计信息化工作,为建立基于XBRL 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保障。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制定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时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将XBRL 融入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人、财、物的实时监控,做到人尽其用、财尽其利、物畅其流,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成立XBRL 分类标准研究机构
政府要尽快成立研发XBRL 分类标准的机构,加强对XBRL 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为企业了解和学习XBRL 创造各种可能的机会。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审计准则是由财政部组织和参与制定的,所以最好由财政部带头研究XBRL 分类标准,以建立国内XBRL 分类标准中关于标准化的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使会计科目、报表项目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表达,便于公司之间数据的转换。此外,财政部还应组织制定XBRL 分类文档翻译计划。XBRL 仅是一个电子财务报告文件的标准格式,不会改变会计准则,也不要求企业必须提供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规定以外的财务信息。因此,XBRL 分类标准的制定应由财政部门牵头,以适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依据,制定出中文架构下的XBRL 分类标准。
我国还应关注其他国家研究XBRL 的最新动向,积极参与制定国际XBRL 分类标准,争取在国际标准上拥有话语权。同时,我们要借鉴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研究动向和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带来的资源和时间浪费。要积极表达我们对XBRL 分类标准的看法,以减少不同国家XBRL 分类标准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灾后重建;会计师事务所作用;损失认定;资金筹措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很多事情需要统筹协调,科学安排。本文就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在灾后重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灾后重建中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财产损失价值的认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2号)明确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因地震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5年第13号)规定:“企业的各项财产损失,应在损失发生当年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非因计算错误或其他客观原因,企业未及时申报的财产损失,逾期不得扣除”;“企业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发生的财产损失,须经税务机关审批才能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扣除”;“企业申报扣除各项资产损失时,均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根据上述规定,在税收政策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尽快全面清理地震灾害财产损失,提供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审批财产损失税前扣除。
(二)不能偿还债务的认定
中国银监会于2008年5月23日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呆账贷款核销工作发出紧急通知。通知指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版)》的规定,对于借款人因本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担保追偿后仍不能偿还的债务,应认定为呆账并及时予以核销。通知明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核销贷款过程中,若不能取得法院出具的债务人无财产清偿证明的,可依据相关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以及内部清收报告和法律意见书等作为核销呆账的依据。《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版)》(财金[2008]28号)规定:“不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的呆账,不得核销”。
根据上述规定,在明确呆账贷款核销政策的基础上,因地震灾害不能按时偿还贷款的企业需要尽快全面清理地震灾害财产损失,提供包括借款抵押资产在内的财产实际损失情况,及时向金融企业等债权人提出核销贷款申请。
(三)重建资金的筹措
在银根紧缩和汶川地震的双重影响下,受灾企业资金空前紧张,灾后重建融资困难突出。据统计,六个重灾市州中小企业恢复重建大约需要资金超千亿元。截至2008年6月30日,四川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向灾区发放的贷款中,恢复重建贷款只占百亿,相对于所需资金的千亿元而言只是一个零头。四川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企业筹措重建资金的金融扶持措施包括:开启绿色授信通道;增加重灾区再贷款、再贴现限额;创新信贷产品;放宽机构准入条件;支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扶持地方金融机构;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这些政策无疑给受灾企业带来了解决资金问题的希望,企业需要尽快准备相关资料,提供有一定水准的恢复生产和发展经营的前景证明材料以申请资金。
二、会计师事务所在企业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一)协助企业进行财产损失价值的认定
企业发生自然灾害、永久或实质性损害需要现场取证的,应在证据保留期间及时申报审批,也可在年度终了后集中申报审批,但必须出具中介机构、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的损失鉴定材料。一般情况下,受灾地区的主管税务机关会根据监管要求到“现场取证”,但受限于人手、时间等无法全面参与企业财产损失清理工作。因此,税务机关会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财产损失鉴定报告审批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在这个过程中,中介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协助银行对企业不能偿还的债务进行认定
豁免地震受灾企业的部分债权是灾后重建的第一步。但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举措,豁免债权将会变成利益分赃。商业银行作为债权人,有权利仔细审核损失情况,但却可能出现其工作人员与企业内外勾结,趁核销过程进行抽逃废债。因此,地震损失到底有多少,到底该核销多少债权,应该充分利用外部中介机构的审核结果。
(三)协助企业筹措重建资金
地震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但并不一定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有的企业经营情况和市场前景都不错,地震使它们遭受损失,经营暂时停顿,但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灾后重建并帮助周转,这些企业很快就可以恢复原来的生产规模和盈利水平,甚至可能通过重建升级原有生产能力、优化产品结构等而取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财政、金融机构、风险投资者等方面均有可用于企业灾后重建的资金,但是需要企业提供有相当说服力的恢复生产和发展经营的前景材料。受灾地区很多企业目前尚不具备灾后恢复重建方案、项目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的制作能力和经验,这就需要中介机构发挥专家优势作用,协助企业做好相关材料,争取外部资金。
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报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在财产损失价值的认定方面
为了降低风险,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担地震相关工作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坚持财产损失认定原则,从严把握,做到界定准确、数字真实、证据充分;事实不清不核销、程序不全不核销、责任不清不核销。由于在现行文件中,对地震损失的界定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在执业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要注意与企业、税务、财政等方面加强沟通与交流,准确把握政策。注册会计师还要综合各方面意见,尽可能使专业报告在内容和形式上满足各种需求。
(二)在对企业不能偿还债务的认定方面
在地震损失清理工作中,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有多报损失的动机,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主动向企业宣讲政策,加强沟通,在损失界定和取证方面得到客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注册会计师一定要参与现场从始至终的清理工作,一方面要辅导企业人员做好摄影、照相、测试、技术和质量检验、损失情况记录和签字确认等取证和资料收集工作;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督取证过程,认真、及时复核各项财产损毁率和预计修复费用的合理性,并解决相关人员在损失认定方面的分歧事项。
企业地震财产损失主要是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存货等。对于完全损毁或灭失的财产,取证工作比较简单;对于部分损毁、修复后尚可正常使用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以及部分损毁、整理或返工后尚有利用价值的存货,损失取证工作及损失金额的认定相对复杂。对于部分损毁财产的损失鉴定工作,中介机构要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由建筑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提供损失咨询意见。对于非常重大、专业性极强并已经超出企业和中介机构鉴定能力的财产损失,中介机构还应该协助企业取得国家有关技术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如危房鉴定、车辆报废鉴定等。地震财产损失金额的确定以直接损失为宜,间接损失由于相关证据收集困难、计算准确率较差,可以提请关注等方式表达咨询意见、不宜发表鉴证意见。除了注意损失金额确认之外,取证程序合规性、手续完整性、证据充分性也不容忽视,需要中介机构严格把关,将这次企业地震财产损失鉴定做细、做实,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三)在协助企业筹措重建资金方面
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要协助企业筹措重建资金,另一方面,还应该辅导企业加强管理,合理有效利用资金,持续为受灾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在灾后重建的漫长过程中,在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上,中介机构能够帮助企业分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后续的整改措施和建章立制工作等。通过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顺利实施,受灾企业不仅能够恢复到灾前的生产能力,而且还有通过深化管理和提高竞争力加速发展的潜力。
(四)在账务处理方面
1.损失的账务处理。
一般情况下,企业发生地震灾害损失后应当及时清查核实,作为当期损益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方法进行核算。但是,介于本次地震灾害损失重大,笔者认为,应该允许企业自行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既可以计入当期损益,也可以核销所有者权益。应该注意的是,无论计入损益或者权益,都应当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如企业董事会、股东大会或者经理(厂长)办公会决议程序等。如涉及国有资产,还应当报国资、财政等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处理。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式。
受灾企业在地震发生至正常生产期间如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本次地震灾害发生至今,很多受灾企业处于停产恢复阶段,固定资产损失尚未清理完成,无法及时、准确地判断各项固定资产是报废、可修复或者基本完好。笔者认为,企业可以在清理损失期间暂停对相关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待生产正常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恢复计提折旧。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2008-6-29.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2号).2008-5-19.
[3]国家税务总局.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5年第13号).2005-8-9.
[4]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版)(财金[200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