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

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

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装配式混凝土,BIM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英语翻译是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英文简称PC。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称之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剪力墙结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一种类型,其定义是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梁、板部分或全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墙板、叠合梁、叠合板)组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现场拼装后,采用墙板间竖向连接缝现浇、上下墙板间主要竖向受力钢筋浆锚连接以及楼面梁板叠合现浇形成整体的一种结构形式。

1结构设计要点

1、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良好的延性;2、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应避免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以及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或采用隔振、减震措施;3、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4、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6。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高度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确定相应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预制构件间连接设计应满足传力明确和构造可靠的要求。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尚应满足抗震要求。

预制构件间连接钢筋应不低于预制构件该部位不连续钢筋强度等级及直径

2结构布置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1]的相关规定。

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横向墙体布置时,两侧端部山墙宜布置预制承重墙板;内墙可根据结构横向抗侧力需要设置预制承重墙板或预制轻质填充墙板。

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纵向墙体布置时,纵向内、外剪力墙的承重墙板布置可根据纵向抗侧力的需要设置;阳台及门窗部位周边部位可根据需要设置非承重的预制轻质填充墙板。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通过现浇连接带、竖向主承力钢筋浆锚连接等形成整体,抗震设计时,需加强连接构造和必要的设计验算,保证其受力整体性和连续性。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房屋的顶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在抗震等级为三级时不宜大于0.6。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构件宜按房间的开间、进深以及门窗、楼梯、电梯井洞口位置分块,同时必须考虑构件形状、构件重量、拼缝位置、吊装机具起吊能力等因素,楼板、屋面板考虑起吊运输及施工方便宜设计成单向板。

预制墙板、楼板的分块大小划分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垂直运输吊装机械的起重载荷、起升高度和工作幅度的能力。预制墙板高度可按单个楼层高度或两个楼层高度划分。墙板的竖向拼缝宜避开暗柱位置,预制墙板、叠合板的分块划分应尽量减少构件的种类和型号。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构件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尚应进行施工阶段受力和变形验算。

阳台、空调板、挑檐等悬挑构件当施工方便并安全可靠时可与楼板、屋面板合并设计成大型构件;当限于模板、起吊能力需分开预制后现场连接时,应通过可靠的插筋叠合现浇或浆锚连接实现悬挑构件与主体结构形成刚接、连成整体。对于层数大于10层的高层建筑,对该部分连接进行设计及构造时,尚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全预制构件和叠合式构件,均应合理地设计配筋;应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3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的步骤及流程

首先要做好技术策划,通过技术策划实现提效和减负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对已有工程项目的梳理。

其次建筑设计要结合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特点,装配式剪力墙住宅作为一种“工业化住宅”,应该是技术理性的工程杰作并以“工程师的艺术”为美。不是所有的工程项目都适合于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来建设,需要在前期策划定位和规划设计时加以重视。

第三在设计阶段要积极进行专业之间和全产业链内部的积极沟通、互动及配合,并加入相应的步骤及内容。

方案阶段,根据技术要点的要求做好户型设计和立面设计。平面设计在保证使用功能和户型好用、适应性强的基础上,通过全体系的模数协调,围绕提高模板使用效率和体系集成度的目标进行设计;立面设计要考虑拆板设计,并依据装配式建造方式的特点实现立面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通过建筑设计的模数化、标准化、系列化,进而实现预制构件的“少规格、多组合”。

初设阶段,结合各专业的工作进一步优化和深化,拆板设计也要结合需要调整变化,在预制墙板上开始考虑强电箱、弱电箱、预留预埋管线和开关点位的设计。根据我们的经验,在此阶段要求装修设计提供详细的“点位布置图”。同时要提供专项的“经济性评估”,分析成本因素对最终实施的“装配式剪力墙住宅”技术方案的影响,确定最终的技术路线

施工图阶段按照初设确定的技术路线深化设计,各专业与建筑部品、装饰装修、构建厂等上下游厂商加强配合,做好构件拆分深化设计,提供能够实现的预制构件大样图;做好大样图上的预留预埋和连接节点设计;尤其是做好节点的防水、防火、隔音设计和系统集成设计,解决好连接节点之间和部品之间的“错漏碰缺”。

第四要做好预制构件加工图的设计。当前,预制构件加工图大多由预制构件厂依据设计院提供的大样图深化设计,建筑师的工作主要是配合和把关,确保预制构件实现设计意图。下一步,可以通过BIM设计,实现基于BIM平台的预制构件设计。BIM设计实践案例表明,可以将预制构件作为建筑信息系统的基本单元,整合预制构件的所有必要信息,实现设计直接向相关产业链提供BIM模型平台服务的目标。

4 结语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以连续地按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绿色施工提供保障。

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范文第2篇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1引言

现阶段,人们所说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是由工厂对梁柱、楼板、墙材等与建筑相关的构成部分进行生产,然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施工人员的现场拼装以及装配来对建筑个体进行施工建设,进而实现设计多样化、功能智能化、制造工厂化以及施工装配化的施工建设。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的整体提升,还可以促使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向绿色、节约方向发展,对于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整体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2.1BIM模型与图纸绘制的应用

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是建立BIM模型以及设计图纸的绘制。在装配式建筑BIM模型建立过程中,其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设计标准制定、模型建立以及模型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单位应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结构类型、材质以及尺寸大小等参数进行设计,并使用相关技术实现对于设计过程中所有参数进行管控,不但如此,一旦相关某个数据发生变化,与之相关的一些数据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设计图纸错误问题的发生率,对于提高设计的整体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2协同设计与碰撞的检查

由于BIM技术最为主要的应用价值为实现了建筑设计相关信息管理的信息化以及协调管理,因此,通过BIM技术可以搭建一个信息交互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可以实现各种不同设计模型的交互以及合并,对于提升协同设计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将BIM技术应用到设计过程中,还可以通过BIM碰撞软件分析系统,来对已经建成的BIM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模拟技术来对装配方案进行碰撞检查,可以有效地降低设计错误发生率[1],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设计方案的合理化水平,对于保证后期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整体质量以及效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3工程量以及工程造价管控应用

而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由于其建设施工与传统建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其设计过程中,工程量统计以及造价管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相关建筑资料数据的分析,来对整个建设工程的工程量进行快速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工程造价的准确度,对于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制造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制造阶段的应用主要包括2个方面:构件制作和构件管理。首先是构件制作方面的应用。在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中,很多厂家或者因为对建筑工程的了解不多,或者是因为实际生产因素,使得很多构件的尺寸、大小及规格等并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生产,对后期施工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而将BIM技术应用于实际构件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可以通过BIM信息平台来对构件相关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并通过BIM信息平台来实现生产进度相关信息的上传及展示,对于提升施工方案制定的整体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其次是BIM技术在构件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无论是传统建筑的预制构件还是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对预制构件造成一定的破坏。将BIM技术应用到实际的运输与管理过程当中,通过在运输车辆上装置相应的芯片,实现对于运输车辆的准确定位以及信息收集。不仅如此,BIM技术还可以对运输路线以及运输工具进行合理选择,并结合施工顺序对预制构件的运输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

4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阶段,将BIM技术应用其中,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率以及工程质量,对于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以及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BIM技术的积极作用更多体现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1)预制构件的管理。由于装配式建筑所应用到的预制构件种类以及数量较多,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预制构件丢失或者使用错误的现象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通过对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于预制构件的使用进行追踪以及管控。在构件进入现场时,在门禁软件系统中设置RPID阅读器,并以此来对构件入场时间进行准确的记录,待构件进入现场后,现场施工人员应对构件数量以及质量进行检验,待检验无误后,使用BIM技术将运送车辆引至指定位置,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管理水平,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整个施工工作的整体效率。2)BIM模拟技术的应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对于整个施工流程的仿真模拟,按照施工设计的相关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流程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模拟。而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而言,由于在其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机械化水平、施工工艺以及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施工工艺选择错误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可以使用BIM技术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并以此为基础及时发现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的不足之处,最终结合设计方案,对施工方案以及相关的材料管理制度进行合理优化,对于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以及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5BIM技术在装饰建筑运行维护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运行过程中,其面临的最大的安全威胁就是火灾。而将BIM技术应用其中,通过对相关技术的应用,一旦发现火灾,BIM技术就可以通过其相关技术对火灾具置进行定位,对于提高人员疏散效率以及对灾情的及时处理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装配式建筑维护过程中,相关维护人员可以从BIM数据库中对预制构件信息进行查看,并以此为基础准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升维护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1]。除此之外,在建筑运行维护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BIM技术还可以对各个环节的所有信息进行获取,将其应用到实际装配式建筑运维过程中,不但可以对责任进行明确,而且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建筑运维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对于建筑节能降耗水平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6结语

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跨径桥梁;桥梁工程;桥梁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中国公路建设的大发展,山区高速公路项目越来越多,由于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往往桥梁隧道总长度占路线长度的比例很大,有的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比例高达80%,那么要设计一条方案合理、经济可行的山区高速公路,桥梁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总体原则

一般而言,桥梁结构形式的选择应遵照“安全、适用、美观、经济”的原则,结合路线线形及桥址地形、地貌、地质、河流形态、构造物、被交线、材料状况、自然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而言,还应着重考虑施工难易程度、山区地质病害及环境保护等影响因素。归纳总体原则如下:

1、特大、大桥桥位在服从路线总体走向的前提下,应作为路线的控制点,与路线综合考虑;应主动从桥梁专业角度出发,提出合理的路线方案优化建议。

2、桥梁跨径选择应注重高跨比的协调,合理选择经济、美观的高跨组合形式,尊重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3、力求形式统一,采用标准化、装配化、工厂化生产程度较高的结构形式,以方便施工、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4、应根据地形、地貌、地质合理布设桥跨,避免由于跨径选择不合理、墩台位置不当而造成墩台位置大开挖,诱发山体新的工程地质病害。

5、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少布设斜交桥梁,特别是斜45°桥梁,可采用两幅错孔布置、加大跨径、改移水沟、机耕道等方法处理。但当桥梁与河流斜交时,为减少桥墩阻水,桥梁可采用斜桥斜做、顺弯设置。

二、中小跨径桥梁设计的思考

1、设计总结

(1)设计标准。在桥梁设计中,首先应对桥梁的荷载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桥梁的最大荷载需求。桥梁设计荷载主要包括偶然荷载、可变荷载和永久荷载三种,其中,对桥梁荷载影响最大的是可变荷载,汽车荷载是可变荷载中最重要的一种。在桥梁设计中,我国对桥梁荷载的实际情况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导致荷载不匹配、不对应问题,造成实际需求荷载超过了桥梁设计荷载的标准,桥梁的超负荷运行,对桥梁质量造成损伤。与国际相比,我国桥梁设计中,车辆荷载的安全系数较低,而与此同时,我国在计算桥梁构件的实际承载力时,材料设计强度的规定偏高,导致我国桥梁设计的承载能力偏低。

(2)设计理念。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桥梁结构应按照桥梁的实际承载力进行施工作业,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从承载极限出发,对结构抗力情况没有进行考虑,影响了桥梁结构的整体性能。因此,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应从结构的承载极限出发,分析结构的使用性能,增强桥梁结构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3)设计方法。首先,在桥梁设计时,由于过分依赖于计算机软件,设计细节计算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设计过分相信标准图,即使发现标准图有问题时,也没能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其次,过分遵从设计规范,在设计中以满足规范为主要目标。桥梁结构设计只是桥梁结构的在建状态,并非桥梁寿命周期的整体设计,因此,在结构设计中,虽然符合设计标准及受力要求,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再次,设计的整体理念不强,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由于受力路线及结构计算的不明确,导致桥梁结构的局部受力偏大。加之设计构件的单图绘制,钢筋冲突的情况经常发生,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导致钢筋错位、混凝土浇筑及密实不足等问题。最后,在桥梁设计中,没有考虑后期养护维修问题。如支座的垫石太低,为支座检查及更换增加了难度。

2、设计建议

(1)对设计标准的新认识。在设计标准上,应从国家和行业规定出发,严格执行工程设计标准。由于规定的设计标准一般为最低标准,因此,在桥梁设计中,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最低标准。然后根据工程的特点,明确指定各项指标应达到的设计标准。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设计标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工程设计人员应及时掌握最新设计标准的相关规范,保证桥梁设计的合理性。(2)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桥梁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桥梁的整体性出发,考虑桥梁结构的受力情况,在标准图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的特点,对桥梁结构进行整体性设计。同时,应根据工程实践的反馈信息,发现设计标准图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和改进设计标准图,最大限度地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3)对常见结构类型的中小跨径桥梁的建议。首先,装配式空心板的设计。由于装配式空心板桥梁结构自身的缺陷,难以发挥铰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应特别重视深铰缝的设计,以减小预制板铰缝的剥落和开裂,采用整体性能好的钢筋网以增强桥面的整体性,保证铰结构的整体性能。其次,装配式T梁和箱梁的设计。应加强T梁的横向整体性,由于扁锚负弯矩的预应力存在问题,导致该桥梁结构存在问题。因此,应以钢筋来弥补预应力不足,以圆锚体系代替扁锚体系,以保证桥梁所需的预应力。

三、中小跨径桥梁设计的应用

1、装配式空心板桥

装配式板桥的结构非常简单,且经济性较好。在桥梁建造中,可以采用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做成空心和实心板桥,以就地现浇的方式来适应弯、斜、坡等各种形状,在建造高度有限的中小跨径桥梁时非常适用。从目前公路桥梁来看,高度低于20m的中小跨径桥梁一般为空心板结构。但在公路桥梁维护中,由于空心板铰缝混凝土的体积较小,混凝土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施工条件较差,导致桥梁质量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板底裂缝、桥面开裂、混凝土剥落、铰缝开裂等。在计算过程中,空心板的计算结构模式是成立的,但随着铰缝混凝土脱落,计算结构的模式逐渐失效,单板受力状态出现,从而导致空心板中线薄弱处开裂,影响了桥梁的质量。

2、装配式T桥梁

该桥梁结构主要有简支结构和连续结构。简支结构以桥面的连续解决桥梁伸缩缝问题,但简支结构有很大的不足,桥梁的横向联系弱、整体刚度较小、伸缩缝较多、抗震能力弱、支座容易的受损等。因此,在现代桥梁设计中,一般采用连续结构,连续结构由于受力好、分布均匀,因而抗震性及耐久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连续结构的伸缩缝较少,车辆行驶的路况较好,减少了桥梁维护的工程量,连续结构的T桥梁造型的美观性也较好。

在装配式T桥梁设计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支座设置为例,支座有双支座、单支座两种,在现行的规范中,规定在纵桥向应设置一个支座,因而导致了施工中的很多问题。如桥梁结构的整体转换中,纵向整体工序的湿接头的体积较小,钢筋连接及混凝土的质量难以保证,导致桥梁质量存在问题。支座设置转换的繁琐,增加了施工工序,施工环节的质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3、装配式小箱梁

该桥梁结构由于安装工艺及施工工艺简单、抗震性好及工程造价低等特点,在中小跨径桥梁中被广泛使用。该桥梁结构有以下特点:桥梁高度比跨径相同的T梁低,能降低填土高度,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其横向整体性较好,跨越能力较强,行车舒适且后期的养护费用较低,结构稳定。该桥梁结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墩顶扁锚的预应力体系不足,导致负弯矩的预应力效应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从而使该桥梁结构成为一种特殊的准连续结构,但负弯矩预应力没有达到要求时,增加了主梁正弯矩值,降低桥梁结构的整体安全度,影响了桥梁的质量。

四、结束语

山区高速公路通过区域往往地质复杂、地形多变,桥梁设计应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进行。中小跨径预制装配式桥梁的广泛采用,能较好地适应山区地形复杂、施工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加之此类桥梁上下部构造造型简洁,运用得当则能与地形协调一致,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尤文刚.中小跨径桥梁的应用分析[J].北方交通,2011.

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范文第4篇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 检查井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市政行业不断引进国际新技术、 新工艺,传统的市政行业技术得到了不断更新和迅猛发展。本文从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探析检查井的工程优化设计及应用问题,致力于推进装配式检查井在国内更好的应用。

在当今这个时代,传统砖砌检查井在施工周期、结构强度、快捷拼装、受施工人员专 业技术水平影响等方面的缺点比较明显,而新式的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能够避免传统砖砌检查井的这些缺点,并且在这些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须符合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及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现如今,我国开发出的预制检查井主要通过拼装模块的设计思路进行,进一步实现检查井制作的模式化、标准化、工业化,从而达成促进国内市政工程技术的良好发展进步。

目前国内工程设计的方法与应用现状

在地下管道中检查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构筑物,它对城市功能的发挥、环境保护及人民生活都 有着重要影响。而现如今我国的地下管道检查井的用材及施工工艺还比较落后,主要采用黏土砖砌筑,已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快速发展。

现在,主要是日本在应用预制装配检查井较多,而他们所采用的机构方式主要是圆形屉式结构。可能有些读者不太明白这一术语,其实圆形屉式结构,就是说井型主要是圆形的,由一层层预制环圈叠落而成。而为何要采用这一结构,其实主要在于这个结构的优点,因圆形井筒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用配钢筋或者采用相对而言较少的钢筋就可以承受周边土体的侧压力和井室竖向压力,同时有利于模具制作及装配式产品的生产。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设计一般原则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按其形状分为圆形、矩形,其与管道的连接方式为刚性接口,但在与检查井相接的第一节管道上应设柔性接口。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雨、污水检查井为同一井型。雨、污水井井身高度可通过多节井室组合调节。接入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管道为管顶平接,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主管、支管接入预留孔由生产厂家根据设计的管线高程和方向要求在厂内制作。设计应复核现场下游管道流水标高至地面高度须大于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雨水、污水检查井井体最小高度。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底按需要接入管道的行业规范进行设置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预留接管的孔径,需在井壁内侧、井壁外侧预留足够空间接驳。 排水检查井主管管径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可分为6部分预制:底板、底座、井室、支管接入段、收口、井盖,由现浇井环和不同高度的井室搭配,以满足不同覆土厚度要求。圆形井、矩形井的井身组合相同。

检查井由混凝土构件组合搭配而成,混凝土构件在工厂预先制作,然后运到施工现场按照规定方法组装:

止水橡胶圈 。为了保证井身节段接口的密封性和加快施工的速度,安放在构件接口凹槽位里的可压缩柔性橡胶圈。 底板底板底板底板 按照要求处置好地基垫层后,安放在垫层上部,承受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体重量、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底座 。按照要求安放在底板上,接入主管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构件。

井室。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体结构中用于调节井体高度的构件,其按照一定模数制造,与其它构件搭配安装。

支管接入段。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为接入支管,在井室构件上依据设计开设管口的构件。

收口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室与井环间过渡的锥体钢筋混凝土构件。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之安全措施与环保措施

安全措施

检查井机械驾驶员必须持证上岗,机械定期保养护使用之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吊装强度必须达到强度的70%才可吊装。

吊装须使用吊钩、吊环进行,严禁使用其他的吊装方式。

吊装过程中,吊装路线范围内严禁站人。

环保措施

散堆材料随用随收堆,用后的器材及时清场,将剩余材料回收到指定地点堆放好。

建筑材料、构件、料具等材料堆放应按总平面图布置,堆放整齐并进行标识,做到工完场地清。

施工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明显划分并派专人进行清扫,宿舍周围环境卫生、安全。

采取防粉尘、防噪音措施,把粉尘、噪音和振动降到最低程度。

养护要点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养护时需要注意检查井体构件是否开裂,如开裂,应视严重程度采用封闭、补强,必要时更换构件等措施。

养护时注意检查井环与井筒结合是否牢固,有松动现象时应及时更换井环。应注意构件接头位置是否有漏水现象,因为安装橡胶条时没有完全将其压入凹槽内,易造成渗漏。

在养护更换构件时,必须清理干净接口位置的杂物。

养护维修接入新管时,先根据设计或现场要求,确定接入管位置、标高、管径,再由预制厂根据要求预制相应构件,最后运到现场安装。如现场条件限制,确有必要直接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壁上开口,应提出具体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在取得较多经验后才能逐步推广采用。

工程验收

预制钢筋混凝土井体构件应对所用模板、钢筋、混凝土进行检验;对制作成型的单块预制构件进行抗渗测试和拼装检验。井身结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制钢筋混凝土井体结构抗压强度,抗渗压力应符合设计规定;

结构表面应无渗漏裂缝,无缺棱、掉角,构件接缝严密;

井身闭水试验必须满足《给水排水满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相关要求。

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下列资料:

①原材料等成品、半成品质量合格证;②各种试验报告和质量评定记录;③隐蔽工程验收记录;④工程测量定点⑤轴线高程、平面偏移值;⑥渗漏水量检测值;⑦图纸会审记录、变更设计成洽商记录;⑧沉降观测记录;⑨开竣工报告;⑩竣工验收。

五、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技术关键与主要内容分析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技术关键

强度高:专业的预制生产厂制作,采用C40P6高标号钢筋混凝土预制,达到强度后由专业队伍现场安装,提高效率的同时保障了施工质量。

整体稳定性好:自重较大,企口承插连接,整体性能高。安装后可即时对沟槽进行回填,检查井不会位移更不会变形、破损。

闭水性理想:预制时采用防渗混凝土,振捣密实。安装时仅在 井筒与管道连接处用防水砂浆找平,相对砖砌检查井有较好闭水性。

上部设臵不同高度调节环,能较好的满足新建和改建的通用井体结构形式和模数系列。

配备专用吊具,便于运输、吊装。

6. 可靠易行的井室、井筒和接入管之间防水和密封处理 。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分析

1.定型,根据设计各种管线的管径及支管位臵确定检查井型式。 

2.根据检查井的型式,制作钢模板。 

3.生产制作,预制厂负责生产制作。 

4.安装使用,管线施工单位负责安装使用。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能够适用于快速拼装、工程 抢险、 结构强度要求高要求等市政任务。但是随着工艺技术的提高及工程设计不断优化,其经济效益也能够显著提高。它所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也表明了随着社会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将来能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结语现如今经济的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带来了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飞速前行,新的技术也成为潮流的风向标及当今社会的热门议题。它将应用于市政行业以及拓宽到各个领域当中去。就像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引进使用一样,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其已经形成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现状的系列产品。虽然工程的使用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各相关领域都做出了很好的总结及提高,不难看出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技术的飞快提升和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余涛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优化设计研究》— 期刊论文2010年6月

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施工;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

1 绿色施工的概念、原则

1.1 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能资源为目标,在施工过程中控制能源消耗,控制用能效率,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1.2 绿色施工的原则

首先要有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理念,全面推行建筑的绿色发展,执行绿色建筑的标准和法规,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其次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行应用示范工程。再次做好绿色施工的整体规划工作,加强整个施工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做到每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出台整体方案,细化实施步骤,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2 绿色施工要点

2.1 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1)建筑材料准备阶段。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和要求,在运送建筑材料和相关的物品的过程中,要保持场内外道路不被污染。使用封闭严密的车辆运送,及时对车辆进行清洁和维护。(2)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这一阶段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所要采取的各项措施较多,同时也很繁琐。有需要采用覆盖措施的、封闭存放的、洒水降尘的等。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3)噪音与振动的控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施工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规定,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4)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问题。尽量避免或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作业时,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5)施工现场污水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在施工现场要有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对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要及时进行处理。一些建筑性的垃圾、各类池内沉淀物、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有毒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和水源,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6)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施工现场设立垃圾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及时分拣、回收和清运现场垃圾。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垃圾清运应按照批准路线和时间到指定的消纳场所倾倒。高层或者多层建筑清理施工垃圾,应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或者采用容器吊运。(7)施工前期做好调查。为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前期要做好周边环境的调查。制定相关的保护计划,排查施工地点的各类设施是否存在隐患,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要立即上报及与相关部门联系,妥善做好保护工作。

2.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

(1)认真会审图纸。在审核图纸时,要结合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原则,使材料损耗率和定额损耗率降低。在库存方面更要下功夫,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2)材料堆放有序。a.环境适宜。施工场地的材料种类繁多,存储上要讲究方法:b.制度健全。建立健全保管人员岗位责任制谁出问题谁负责,责任到人,奖罚分明:c.运输得法。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材料的用途,合理安排,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3)科学高效管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建筑工具的使用次数,在材料选购上,根据施工速度、供应频率等做好材料预算,在材料运用上实行动态控制,确保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减少资源消耗。(4)选用耐用机具。施工前本着节约原则,对废料进行二次选用,达到使用条件的要充分利用。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材料可利用率。(5)现场办公用房。每一个施工工程的工期都比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生活和住宿都与活动板房离不开,在建造活动板房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2.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1)建筑工地是用水大户,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尽量采用非传统水源,不使用自来水。严格控制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施工现场根据用水量合理设计供水管网,管径合理、管路简捷,所使用水器具和管网要进行封闭。(2)根据国家规定施工现场用水定额指标,对大型工程进行用水计量管理,针对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实行计量用水法,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2.4 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1)能耗指标制订合理。在施工设备和工具使用上按照国家要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力争做到节能、高效、环保。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2)控制用电指标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计量、核算、对比分析,控制各项施工中的用电标准,及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不合理用电,减少或不使用违规用电设备,避免大功率、超过额定功率设备的使用,实行耗电小、耗能少的施工设备,优化施工工艺,做到从根源上节能降耗。(3)设备管理制度合理。针对施工工程中存在浪费的因素和节约因素,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合理选择施工设备,保证施工设备高效低耗,发挥最大功效。对各种设备进行及时保养、维修、维护,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4)自然条件、场地利用合理。根据施工场地和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临时设施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各类空调和取暖设备的用电时间和耗能量,做好临时电路设计和布置,并选择就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

2.5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

(1)合理规划施工场地。按照现场条件和可利用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使平面布置合理、紧凑。(2)施工总平面布局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要紧靠已有的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3)合理安排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以经济美观为前提,以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为依托,以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为框架的标准化装配式结构。做好施工现场的设施分隔,把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从而优化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