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声乐课网络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声乐教学微课
2014年,教育部副部长、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成员鲁昕强调:“要充分认识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对于全面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通过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带动职业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等领域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无论是翻转课堂、慕课,还是微课,都是依赖于网络在线视频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也是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的成果。尤其微课,更是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让学生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心所欲地进行知识点的循环学习,真正实现“课堂翻转”的教改理念,提高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实践与拓展环节的效率,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声乐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形式,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常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微课如同微电影一般,因为视频时间的缩短、重难点的突出,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成为当下声乐教师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
一、微课是声乐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需要
微课是以微视频教学为载体,针对某一学科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项目等)设计开发的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网络视频课程。①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微课将教师上课资源转换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声乐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学科,一直遵循“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即师父带徒弟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延续了几千年,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声乐教育家和歌手。随着时代的发展、招生人数的增加,“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授课模式已无法满足声乐课堂教学的需要。课时少、学生多、学生嗓音条件的差异性,使声乐课堂授课日益艰难。信息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多元化的需求。如在线视频的观看,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授课内容,“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等综艺节目的选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也激发了其学习欲望。由于生源的影响,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处于培养声乐兴趣爱好的初级阶段,除了教授基础知识与发声技能之外,歌唱心理辅导也应予以关注。微课的优势就在于教师将课堂中的难点或重点录制并制作成视频,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还可以在家中观看,甚至可以通过手机上网随时随地观摩学习。这就解决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因为悟性较弱而无法及时掌握发声技巧的问题,通过多次观摩学习,有助于逐步掌握发声要领。另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学习制作微课,将学习难点以视频播放的形式传给教师,师生之间通过网络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利于及时解决声乐教学中的困难,从而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微课是顺应时展、教学变革、信息化教学发展而诞生的,是声乐教学改革的一剂良方。
二、微课是声乐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补充
声乐教学信息化是对声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授课质量。微课以其小巧、精致、有效、便捷的特点,成为中职院校声乐课堂教学的新形式。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不同于教学课件,不着重于体现整堂课的具体步骤,而是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遇到的难点或重点问题。如在发声练习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气息进行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看到直观形象的发声练习,使声乐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易懂。微课只是截取课件中的某个环节,进行放慢、放大地讲解与示范,使学生在5-8分钟的视频播放中,充分理解解决难点的方法,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优秀的微课教学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遵循简单、有趣、可信、可用的教学原则,精选好的选题、良好的教学策略及讲解手法,依托确定选题、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录制投影四个步骤进行具体实施,最后通过网络平台、手机、平板电脑等学习工具,具体完成信息化教学中的展示环节。如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艺术学科“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比赛一等奖微课课件《璀璨的民族乐器》,摆脱了传统器乐欣赏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沉闷风格,注重“做中学,做中教”,以人为本,更多地从学生的欣赏角度出发,注重游戏与聆听的结合,逻辑性强,使学生很容易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器乐欣赏的任务,还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参与课堂实践及拓展环节;福州市文教职业中专学校教师林月凤制作的京剧微课视频《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戏曲世界》,融声乐艺术与京剧艺术为一体,勇于突破和创新。视频清晰优美,涵盖了声乐与京剧两大艺术范畴,容量大、视角独特、富于创新。可见,优秀的微课既能够展示教师精湛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教学修养,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有助于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指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前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为教育信息化。依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线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美国的“可汗学院”吸引了大量年轻学子,而我国各高校兴起的慕课与“翻转课堂”,以及当下流行的微视频、微课,都是信息化教学手段中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于网络建设的高度重视,无线网络、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充分享受到资讯共享的快乐。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室,在家庭、公共场所,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微课可以无处不在。如我国歌唱家戴玉强的“戴你唱歌”,借助微信平台,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到戴玉强的教学视频;浙江平湖职业中专的教师倪国峰更是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到极致,他建立了个人网站、微博平台,借助学校局域网、免费无线网,将微信、QQ都变成课堂教学的延伸,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化教学模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正是信息化教学模式最好的补充。
三、微课是声乐信息化教学发展的精细化体现
智能手机、微信、网络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在线教学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微课从课件中单独剥离出来,脱离了整堂课的教学程序,突出重点和难点,在5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某一要点的展示与说明,并以视频保存的模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微课的优点在于摆脱了传统课件“流水线”式的教学程序,以鲜活、形象的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即便是学习悟性较差的学生,通过对在线视频的反复观摩与学习,也能逐渐掌握学习的难点,大大提高了声乐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方便学生在家自习。如讲授声乐理论民族唱法,教师可播放民族歌曲视频《金风吹来的时候》,通过声音剪切、视频编辑、播放录音,并辅以文字、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傣族的民俗风情及傣族歌曲的艺术特点,从而自主地归纳出民族唱法的艺术特点。对于课堂结束后依然存在困惑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手机客户端进入教师微信平台,通过反复观看学习视频,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电脑在线视频、微信平台等完成师生互动,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声乐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面对面”“一对一”的即时教学不再是难题。
结语
信息化教学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大数据”和“云”时代。全球网络化必然引发教育及其他领域的革新,“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形式的出现,是信息化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发展的需求,微课以小而精、灵活多样的微视频形式逐渐占据各大高校的教学课堂,成为目前最方便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微课的诞生与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性与趣味性,深受师生的喜爱。微视频的出现,使课堂教学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促进了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学生可以便捷地利用各种智能终端观看教师上传到微信平台的微视频,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课堂知识的实践性,增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微课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两极化的问题。微课方便教师在课前传递知识,有助于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课堂时间高效化。微课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将决定未来教学领域中学生学习视野的广度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微课是符合当代信息化教学发展需求的,对于声乐教师来说,除了具备良好的师德、精湛的专业技术、娴熟的教学能力之外,还要掌握较好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声乐教师只有保持教学的热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注释:
①胡铁生.中小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评审指标解读.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声乐;教学研究
声乐,是一种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艺术化语言的音乐,亦被称之为艺术歌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事业乘着改革的春风,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声乐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近百年来,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的相继出现,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繁荣发展适逢我国音乐事业的兴起时期,为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拉开了新的帷幕,也为声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新媒体时代大环境背景下,只有从新媒体的内涵特点出发,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才能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实现声乐教学质的飞跃,为我国声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新媒体的内涵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传播静态信息的纸质媒体越来越不能满足使用者和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基于此,一系列新的媒体形态应运而生,伴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体形态的诞生和应用,一次又一次地猛烈冲击着传统媒体曾数百年独步天下的霸主地位,电子传媒、网络传媒等新型传媒迅速成为深受社会大众所喜爱的媒体传播新形态。所谓新媒体,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它是在信息化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下催生出来的现代化传播媒介,主要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技术支撑,包括信息化技术、数字技术等,向社会大众提供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的新型传播媒介,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兼有电视、杂志、电影、广播、报纸等多种元素在内的文化传播体系的统称。相比传统的纸质、静态媒体,新媒体呈现出了独有的功能和优越性,其不仅是现代社会流行传媒的融合,还是对数字化媒体和传统传媒技术的融合和升级。
二、新媒体时代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机遇
拉斯韦尔发表的《传播在社会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对媒体的传播功能进行了描述,其中提到社会遗产传承功能是媒体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传播是确保社会遗产得以代代相传的前提基础与保障。由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由文字传播到印刷传播,由印刷传播到电子传播,传媒技术的每一次更新和进步都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传统传媒的传播形态下,声乐教学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传播形态极大地压缩了文化传播的物理时空,凭借互联网几乎可以瞬间将数字化后的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流通,实现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借助新媒体,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意愿和时间安排,便捷、快速地了解网络信息,并通过微信、微博以及QQ等平台和他人进行互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跨越空间的思想交流,扩大知识视野,接受不一样的声乐知识熏陶,并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之中,强化学习、掌握歌唱方法。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举措
(一)增强对新媒体的认识,改善传统纸媒传播效果。新媒体引领社会风尚的大环境背景下,高校应进一步转变声乐教学理念,脱离传统理念的禁锢,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新媒体时展潮流的良性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增强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声乐学习能力。为此,高校应与时俱进,积极引进新媒体为声乐教学所用。譬如说:高校可以引入翻转课堂、慕课等以网络媒体为技术支持的新型教学方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在课后强化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增强教学效果。
(二)拓宽声乐教学手段,增加网络新媒体学习阵地。新媒体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阵地,基于新媒体的声乐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信息科技与现代化声乐教学的有效结合,它能够把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到声乐教学中,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声乐教学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声音特点和修养、不同的声音感受和理解来开展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学生的音乐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差异决定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差异。针对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采用新媒体技术对不同条件和素质的教学对象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例如,针对学生在歌唱发声方法和技能技巧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所具备的大容量教学信息,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在一定时间内的大量高速传输,让学生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影像切换中,多维度、多层次地扩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明了,相信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深入了解呼吸的调整、歌唱共鸣腔体的运用以及身体机能的松紧度等知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再如,针对学生的声色特点、歌唱技巧、艺术表现力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音乐创编加工技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建构学生可参与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对自己的演唱风格进行定位,包括作品的选择、安排及分析、舞台表演设计、音乐会策划等等。
(三)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充分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综合效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变革势必对高校造成影响,而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必将会给校园媒体带来冲击。高校要在正确认识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立足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实际,加强对新媒体与校园传统媒体之间关系的认识:新媒体的出现并非意味着要完全取代传统媒体,传媒媒体也不会妨碍新媒体的发展。高校声乐教学应根据这两者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让它们在声乐教学中形成合力,发挥综合效益,共同提高声乐教学的成效。譬如说:教师可以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声乐知识宣传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声乐文化展示活动,以利用图片展览、文字描述、现场讲述、乐器演奏等丰富多彩的传统媒体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完整的、通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熟谙声乐文化,了解声乐产生的背景、条件,展示声乐的独特魅力。
(四)提升能力素质,积极打造新媒体时代高校声乐教学工作的高质量队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声乐教学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想全面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就必须要从声乐教学队伍建设入手,根据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打造一支高质量的队伍。首先,高校要定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开展培训,要想办法让整个培训项目生动有趣起来,改变传统的僵硬培训模式,通过课堂带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学校还可以聘任一些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获得成功的教师开展讲座,鼓励声乐教师勇于尝试,让声乐教师深入了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给高校声乐教学拉开了新的帷幕,还为其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契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和创新,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时,要避免简单意义上的新媒体技术与教学的堆砌,而是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其之力,革新声乐教学形式,提高声乐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震.舞台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4.6.
[2]时琳.对新时期中国大学的声乐教学的思考[J].音乐大观,2013.6.
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生本身先天条件来确定专业技能能力,再安排具体课程,实行理论性、技能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渠道宽的“专业方向性课程”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声乐技巧课中加入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形式的课程,如三年级与四年级的学生选修重唱课,这种课的形式既可以提高巩固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完成音乐实践作品中协作的能力,同时在重唱作品演唱中不断积累重唱作品的曲目量,也提高学生重唱曲目量的积累数量和音乐修养。“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课程修完之后,学生可根据其特长、爱好等,选择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方向性课程”进行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修针对性与实用强的课程,如电脑音乐MID制作课程,既保证学生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又针对就业岗位进行专门化技能培训,兼顾了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教学环节在教学环节上要专业技能、音乐理论教学和艺术实践并重,将实践纳入教学中,在课时、教师指导上具体化。同时,为学生编排演出节目,如独唱曲目的伴奏的编配等,在突出专业技能教学的特色同时加入大量的实践元素,以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都很强的学生。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把实践能力量化、细化,评价标准着重衡量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将艺术实践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方面。(1)学生要提高音乐艺术实践能力。学和用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培养良好的优良学风。(2)要培养学生音乐艺术实践的自觉性,认识到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必要性,自觉主动地参加到这一活动中去,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在于:可以获得实际表演经验。真正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理解音乐。在教学中,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如声乐组、器乐组、合唱队等。(3)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青年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对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必要性。学生的特点是:参加社会实践少,思想单纯,辨别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不论是召开独唱(奏)音乐会还是参加社会演出活动,不论是声乐比赛还是征文活动,这些艺术实践活动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展开的,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如组织小型演唱会来讲,从策划到演出,从幕前到幕后策划会的召开,主持人的选定等等都需要与人协作。协作精神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不善于和别人合作寸步难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了音表专业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实践环节通过激发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兴趣与积极性,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共同的专门网站,成立音乐互联网小组,以此作为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同时开阔各音乐学科学生之间交流的渠道,打破音乐表演专业中不同专业间隶属关系、按学科、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声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新模式;艺术实践音乐会以师生音乐会的形式出现,在音乐会的全程排练过程中,丰富增长学生舞台经验,锻炼学生组织编排节目的能力;可加强与社区、幼儿园、中小学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帮助各单位排练节目,既锻炼培养了学生组织能力又能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二、艺术实践教学平台建设(1)建立共同的专门网站音乐互联网小组。合作举办音乐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的资源互助优势,搭建声乐艺术实践网络平台,让在国外学习的相关中国留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传递国外新鲜的高校声乐艺术实践视频资料与学习心得,同时留学生也可以看到祖国高校声乐艺术实践的丰富资料,国内与国外相互沟通,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实践心得体会,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表演经验。与此同时,组织建立学生互联网小组,开展网上交流学习体会,举办网上音乐讲座,倡议学生建立音乐博客,建立声乐档案,方便同学们今后的音乐学习,更好的储存音乐知识。在学生班级建立网络学习园地,作为师生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也开阔各音乐学科学生之间交流的渠道。(2)在艺术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设计,并对可行的活动给予支持。同时,音乐表演方向的专业有钢琴、舞蹈、管弦几个典型专业可以资源共享,如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为声乐演唱专业的学生伴奏,参与并更好的完成艺术实践活动。
针对声乐表演专业学科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重视艺术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声乐课的教学过程当成音乐实践过程,学生是艺术实践的主体,教育学生认识艺术实践这一全新的课题。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开展声乐表演专业的艺术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课堂教学组织:传统的声乐课为一对一的形式,单独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把握住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剖析,然后再把好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技术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随着整个社会多元化的需要,为了更好的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我们在课程的安排上也应做相应的调整,在一对一授课形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声乐理论课: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增加声乐的理性认识,做好声乐学习的铺垫作用,提高声乐学习的艺术修养。(2)小组课:让学生相互接触、相互认知,从个人的封闭练习到学生之间的公开讨论,个人的声乐训练也成为公开的观摩,增加个人的自信心,提高声乐学习的兴趣,这不失为是一种很好的课程形式。(3)声乐大课:声乐大课可以通过观摩、欣赏听讲座等形式来进行,让学生了解声乐的真谛,提高声乐学习的兴趣,共同努力来进行声乐的探讨,加大知识学习的广度。
一、复试内容
复试包括以下项目:
1. 线上复试考生资格审查:
考生需按照《辽宁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调剂录取工作方法》中的要求准备复试用的资格审核材料(须合成一个PDF文件,图文要清晰),于3月28日前将上述材料发送至学院指定邮箱:yy_yjs_jm@163.com 。PDF文件命名规则:专业+准考证号+姓名,如 音乐学10165000009999王成。
2.综合能力水平测试内容:
见附件《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线上复试科目》。每生复试时间一般为20分钟。
3.推荐免试生无须再复试。
推荐免试生在入学时,各学院要对其进行资格复审,通过审核方可被录取,未通过者,将被取消录取资格。资格复审的主要内容是:
(1)须完成本科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及实践环节(含毕业论文或实习)的学分要求;
(2)毕业论文或实习成绩应在“良”以上;
(3)在取得推荐免试录取资格后,本科必修、限选及公选课程不得出现不及格成绩;
(4)至入学复审之日未受过任何处分。
二、复试方式
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主要采取网络远程面试方式进行。正式的网络远程面试将在模拟演练后进行,模拟演练的时间拟在3月29日进行,具体安排:
序号
专业方向
模拟演练时间
1
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方向)
3月29日9:00
2
音乐与舞蹈学(音乐学方向)
3月29日10:00
3
学科教学(音乐)
3月29日15:00
4
艺术硕士(音乐)
3月29日16:00
考生须在3月29日前仔细阅读《辽宁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络远程复试考生须知》,并按照要求准备好正式复试时使用的设备和环境。
1. 提前准备和调试好硬件设备:电脑、高清摄像头、话筒、音箱等。如果电脑本身配置的摄像头、话筒效果较好,可直接使用;如果效果不理想,需要额外配备话筒、摄像头;
2. 提前熟悉复试流程和软件操作,确保复试时网络稳定、畅通,视频画面清晰,音频传输流畅。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3. 场地要求安静、无干扰、光线适宜、网络信号良好、相对封闭的独立房间。不得选择网吧、咖啡室、商场、辅导机构等影响音视频效果和有损复试严肃性的场所。复试过程中,复试房间内除本考生不能有其他人员;
4. 因考生个人原因不能按规定时间参加复试的,取消复试、录取资格。
5. 复试是研究生招生考试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级考试,按照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保密管理规定,任何人员和机构(学校授权除外)不得对复试过程录音录像、拍照、截屏或者网络直播,不得传播试题等复试内容,否则将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时间安排
序号
专业方向
时间
1
音乐(民族唱法)
3月31日9:00
2
音乐学(声乐表演教学与文化研究)
3月31日9:20
3
音乐学(合唱指挥与教学)
3月31日10:20
4
音乐学(艺术哲学与音乐文化研究)
3月31日11:00
5
音乐学(音乐史学与文化审美研究方向)
3月31日13:00
6
舞蹈学(舞蹈编导与教学研究)
4月1日9:00
7
音乐学(钢琴演奏教学与文化研究)
4月1日10:20
8
音乐学(音乐教育学方向)
4月1日11:00
9
学科教学(音乐)
4月1日13:00
四、关于录取
1.成绩计算方法为: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0.7+(复试成绩/1.5)*0.3。
复试结束后,同一学科、专业、方向的考生按总成绩排序,从高到低确定考生是否录取。如排名末位考生总成绩并列,则按初试总成绩、初试专业课总成绩、复试成绩顺次排序,即总分相同时,先看初试总成绩、再看初试专业课总成绩、再看复试成绩等。
2.不符合报考条件、考试违纪、作弊、身体或思想品德不良等不符合录取要求的考生,不予录取。
3.综合能力水平测试成绩低于90分,或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的任何一门成绩低于60分的同等学力考生,或政治理论加试不合格的不予录取。
4.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考查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以及其他不符合我校复试规定的考生不予录取。
5.复试结果将于音乐学院网站公布,请考生实时关注。
五、关于体检:
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执行,体检工作由学校在入学后统一组织。
六、咨询电话
办公电话:0411-82158537
教学秘书:于老师 18042675269
复试咨询邮箱:yy_yjs_jm@163.com
音乐学院
2021年3月25日
附件: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线上复试科目
学科、专业
复试科目
音乐学
声乐表演、教学与文化研究
美声:演唱中国作品、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各一首。
民族:演唱歌剧、民歌、古曲各一首
说明:
1、由于疫情原因,现场钢琴伴奏自备。
2、限时15分钟,如超时需删减,由现场考官决定,不影响成绩。
钢琴演奏、教学与文化研究
练习曲必弹,其他三首作品自选,演奏时间为15分钟。如超时需删减,由现场考官决定,不影响成绩。
键盘和声与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1、视唱:单声部两升两降、三升三降、变化音; 2、练耳:音程、和弦、调内和弦连接、双声部节奏、单声部三升 三降旋律听写; 3、为指定旋律编配和弦并在键盘上演奏。
艺术哲学与音乐文化研究
1.艺术概论2.艺术哲学3.中西艺术史论(音乐史、美术史)
音乐史学与文化审美研究
1.中外音乐史常识;2.民族音乐学基本概念;3.专业英语基础知识;4.音乐美学基础知识。
音乐作品分析与音乐史论教学研究
音乐分析与写作:1.作品综合分析2.作曲家及其创作述评
口头表达本专业研究方向相关问题
钢琴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教学研究
1、自选钢琴练习曲(车尔尼 740 及以上程度)、奏鸣曲快板乐章各一首; 2、自选声乐作品演唱一首(钢琴自弹自唱); 3、口述分析歌曲钢琴正谱伴奏(五线谱例,现场抽签)的调性、调式、和声、伴奏织体、曲式结构及终止式; 4、歌曲钢琴即兴伴奏配弹(现场抽签,三升三降及以下)并以自弹自唱形式进行演唱(五线谱或简谱可任选)
作曲技术理论与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1.视唱练耳2.乐理3.和声4.曲式
在此范围之内做口试表达
音乐教育学
1、专业面试
2、器乐演奏(作品一首,乐器种类不限)
3、声乐演唱(作品一首,唱法不限)
电子管风琴演奏
1.自选一首复调作品 2.自选一首中国作品或交响乐作品 3.自选一首现代作品 。三首作品演奏时间为15分钟。如超时需删减,由现场考官决定,不影响成绩。
合唱指挥与教学
1. 自选曲目两首,自备音乐;
2. 视唱两条,两升两降及以内带升降音,随机抽取。
舞蹈学
舞蹈编导与教学研究
1、自选剧目3---5分钟2、教学教法实际操作3、即兴编舞(抽签)
专业硕士
学科教学(音乐)
1、专业面试2、器乐演奏(作品一首,乐器种类不限)3、声乐演唱(作品一首,唱法不限)
民族唱法
民族:演唱歌剧、民歌、古曲各一首
说明:
1、由于疫情原因,现场钢琴伴奏自备。
2、限时15分钟,如超时需删减,由现场考官决定,不影响成绩。
美声唱法
美声:演唱中国作品、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各一首。
说明:
1、由于疫情原因,现场钢琴伴奏自备。
2、限时15分钟,如超时需删减,由现场考官决定,不影响成绩。
钢琴
练习曲必弹,其他三首作品自选,演奏时间为15分钟。如超时需删减,由现场考官决定,不影响成绩。
电子管风琴演奏
关 键 词:声乐教学 生态环境 构想
声乐教学质量的优劣与其教学生态环境是否和谐息息相关。高质量的声乐教学离不开和谐、融洽、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和氛围,相关院校应大力加强和谐课堂建设、和谐课程建设、和谐科研建设,全面跟进相关配套措施,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人力资源各方面优化质量,从多渠道、全方位的视角出发,为构建和谐的声乐教学生态环境提供有力、可靠、坚实的保障。
一、加强现代化声乐教学设施建设——和谐的“有米之炊”
21世纪对教学设施的要求应紧跟时代步伐,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是实现和谐声乐教学生态环境的基本保障。否则,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缺乏可行性,和谐的声乐教学生态环境也就无从谈起。学校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声乐集体课、小组或个别课的不同要求,根据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具体情况,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如立式钢琴、三角钢琴、多媒体教室、MIDI教室、音乐厅、书籍音像资料室、录音录像器材设备(有条件可配备专业录音棚)等,充分发挥专用教室、专用器材、设备的作用。比如,教师可通过数码辅助手段,利用电脑强大的多轨录音等功能优化课堂教学,制成的CD、VCD、DVD、MP3等各种音像材料可供学生课后学习,巩固教学质量。
二、加快多渠道声乐课程资源开拓——和谐的教学源泉
为使声乐教学中遇到的技术、艺术、学术上的问题有证可考,有据可依,学校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包括信息化课程资源)。比如,声乐教研室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研究使用。同时,学校应进行校内图书馆建设,如纸质资料的建设(声乐类相关著述、核心期刊、专业期刊等)、电子资料的网络检索系统建设(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CNKI期刊网、EBSCO信息数据库等),从而方便师生查找各种资料。另外,教师应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文联、音协等社会资源,作为校内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形成和谐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环境,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三、促进合理化声乐相关课程改革——和谐的课程生态圈
声乐课程不是孤立的,和其他课程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生生相息的课程生态圈,相互之间应协调、融洽、和谐。学校应进行必要的声乐相关课程改革,例如,开设跨学科教育类课程(声乐教育学、声乐生理学、声乐心理学等);拓宽基础课程范围(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增加选修课(中国声乐艺术史、外国声乐艺术史、中外艺术歌曲及歌剧赏析等);整合专业课程,加强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如声乐综合课);增加观摩课(声乐类表演、教学、节目编排观摩课等)。通过这一系列合理化的声乐相关课程改革,将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演唱能力。
四、开展多途径声乐课程艺术实践——和谐的“游泳”空间
声乐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实践,声乐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实践的教学。因此,要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效率,就应通过多种途径参加实践锻炼,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声乐实践应积极向课外拓宽。比如,举办班级独唱音乐会、个人独唱音乐会、师生独唱音乐会、声乐汇演(如独唱、重唱、联唱、小合唱、大合唱等)、声乐比赛和声乐讲座等。声乐教师应对学生的艺术实践给予积极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学校应将此项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相关设备、经费和场地上予以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五、建立互动式声乐课程科研组织——和谐的学术氛围
声乐教学是技术性、艺术性、学术性的有机统一体。“声乐理论三层面”不仅包括技理、艺理,也包括学理。教研室应注重加强学术研究,建立声乐艺术科研机构,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师生互动,全面营造学术氛围,深入进行学术探讨,广泛开展学术活动。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范围、角度应尽可能地丰富多彩,比如,围绕声乐发声的技术、声乐作品的分析、声乐表演的修养、中外声乐流派风格的发展和对比、跟“学”与“教”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还可以开展地方声乐类课题研究(如常州吟诵、江南民歌),拓宽探索视野。通过一系列的科研活动,一些问题在课后得到了更深刻、更透彻的研究。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使学生培养了科研精神,强化了科研能力,提高了科研水平,开发了科研潜力。
六、进行全方位声乐教师素质培训——和谐的继续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