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装配式建筑技术总结

装配式建筑技术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装配式建筑技术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装配式建筑技术总结

装配式建筑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绿色建筑;四节一保

绿色建筑具有能耗低、污染少、保护环境等特点,可为建筑用户提供自然、高效、安全、舒适的建筑空间。装配式住宅是绿色住宅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技术,可降低绿色建筑建设成本,与绿色建筑的“四节一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发展要求相符,建筑企业应在绿色建筑中推广应用装配式住宅。

1装配式住宅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优势

在绿色建筑工程建设中,装配式住宅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节能。装配式住宅在施工过程中,可减少人力、物力,在使用过程中,构件性能优于传统建筑结构,可减少建筑运行能耗,节能效果显著;②节材。装配式住宅建筑使用的施工材料可循环使用,材料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材料使用率显著提升;③节水。装配式住宅统一生产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施工现场配置的施工人员、施工材料都较少,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大大减少,节约水资源;④节地。装配式住宅在工厂生产建筑结构构件,无须单独设置场地进行混凝土生产,可节约土地资源;⑤环保。在装配式住宅建筑中,施工现场以装配施工为主,无须运输水泥、砂石等材料,施工现场粉尘污染大大减少,且无需进行夜间施工,不会产生光污染、噪声污染,不会影响施工现场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2装配式住宅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装配式住宅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优势,建筑企业应根据住宅建筑特点,选择合适施工技术,开展装配式住宅建设工作,做到“四节一保”,实现绿色建筑建设目标。以某建筑企业的小区工程项目为例,总结装配式住宅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策略。该小区工程项目用地面积约8万m2,住宅可建设用地面积69858.88m2,均为装配式住宅,要求预制率超过30%,其中装配式住宅中“三板”占比超过60%。设计人员根据该小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地理条件与工程建设要求,进行装配式住宅建筑、结构等专业方案设计,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工作,为装配式住宅施工提供详细指导,切实发挥装配式住宅优势。

2.1预制结构设计

在装配式住宅施工中,预制结构部件是基础环节,建筑企业应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将建筑划分为预制柱、预制桩、预制剪力墙、内外墙板、楼板、屋面板、楼梯、阳台等结构构件,在工厂完成各个结构构件的制作,将其与施工现场浇筑的部分柱与梁进行拼接,或到现场拼接各种预制构件,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建设目标。为此,为保障装配式住宅建设质量,设计人员应按照规范流程与要求实施预制结构设计工作。

2.1.1方案设计

在装配式住宅的方案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对装配式住宅的平面布局、立面、结构、建筑空间等模块进行设计。结合装配式住宅的平面布局与立面结构,选择合适的预制构件类型,在满足建筑工程对建筑空间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预制构件连接技术,再结合预制构件类型与连接技术,完成预制结构方案设计。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设计人员引进BIM技术,基于BIM软件的模拟功能,将装配式住宅进行结构拆分,计算装配式住宅的预制率,明确预制的建筑构件及相关参数要求。结合参数要求,在BIM软件中构建各个预制构件族库,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将重复利用率偏低的结构从预制构件族库内删除,改为现场浇筑施工,以此明确工程项目中预制结构的范围。在确保建筑工程预制率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协调预制构件与现场浇筑施工,避免二者占比不合理,加大工程建设能耗,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2.1.2初步设计

首先,结合方案设计成果,设计人员依托于BIM协同设计平台,整合各项工程项目数据信息,计算方案设计后的预制装配率等指标,准确拆分装配式住宅的预制构件,实施标准化设计,确保预制构件符合工程项目建设要求,为后续预制构件生产提供详细指导;其次,结合预制构件的设计成果,计算装配式住宅建设成本,优化改进装配式住宅的预制构件规格,提高装配式住宅建设效益;最后,明确设备管线的预留预埋要求,完成装配式住宅结构方案设计。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为:25个单体预制叠合板、13个预制剪力墙与3个预制空调板;通过初步设计的成本分析,调整预制构件的规格,转变为19个单体预制叠合板、9个预制剪力墙与1个预制空调板,减少了种类数量,节约预制构件施工所用的模板、人工等,提高了制作运输安装效率,每平方米节约成本近30元,并显著提高了装配式住宅建设的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

2.1.3施工图设计

在完成初步设计后,设计人员开展施工图设计,绘制装配式住宅的结构施工图,明确装配式住宅的装配构件拼接要点,为装配式住宅的施工提供依据。为保障施工图的准确性与指导性,设计人员利用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功能,对预制构件拼接的空间实施管线碰撞检测,分析机电管线是否存在交叉、重叠等问题,重新调整管线布局,通过翻弯、改道等措施,优化改进装配式住宅的空间布局,确保预制构件的装配更为科学合理,避免施工设计不合理导致返工,避免进一步影响绿色建筑建设目标的达成。

2.1.4深化设计

在装配式住宅深化设计中,设计工作分为土建与机电两个部分:第一,在土建深化设计中,主要对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的现浇部分进行结合设计,保障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设计工作涵盖结构设计、参数检测、参数统计三部分。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结合预制构件拆分结果,计算预制构件与现浇结合点,完成构造节点设计,并明确预留、预埋要求;在参数检测中,从装配式住宅建筑整体(即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入手,分析预制构件之间是否存在碰撞问题、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是否存在碰撞问题;在参数统计中,设计人员须要计算预制构件生产所需的混凝土体积与重量,明确预制构件的生产工程量,并统计预埋钢筋的规格要求与所需长度,为工厂原材料采购提供参考,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现象。结合上述深化设计成果,设计人员利用BIM软件自动输出预制构件拆分图、预制构件装配图及深化设计图等图纸。第二,在机电深化设计中,设计人员根据装配式住宅的土建设计成果、图纸等,选择合适的机电设备类型,综合部署机电设备管线,实施净空控制、支架吊架设计及荷载验算等工作,明确土建工程中应预留的机电管线孔洞,并通过BIM软件自动输出机电深化设计图。

2.2施工方案设计

在完成装配式住宅的预制结构设计后,根据预制构件生产要求、建筑工程设计要求,实施预制构件施工方案与建筑施工方案设计,指导装配式住宅施工,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提高装配式住宅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2.2.1预制构件施工设计

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建筑企业根椐设计好的装配式施工图纸设计预制构件生产方案,确保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质量、规格等方面符合建设要求。预制构件均采用装配整体式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工厂定制的钢模板,完成各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通过浇水与蒸汽进行养护,确保预制结构构件的质量与精度符合工程建设要求。同时,设计人员考虑装配式住宅的可持续性,将外墙结构与面砖的施工工艺设计为一次浇筑成型工艺,避免外墙面砖脱落,以提高外墙结构的密实性,预防出现开裂渗水等质量问题。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工程精度要求,设计规范的施工流程,将预制结构构件的精度控制在5mm内。以外墙板为例,设计的预制施工流程为:①制作钢模,根据小区住宅的外墙板大小,选择钢材制作模板,可循环利用约200次,且钢模板报废后可回炉重制,节约材料;②绑扎钢筋,根据设计方案要求进行钢筋绑扎;③铺贴面砖,选择节能环保性能优异的面砖材料,按照反打工艺的规范要求及流程铺贴;④安装窗框与预埋件,选择隔热性能优异的窗框材料,按照设计方案规定的位置安装窗框与预埋件;⑤浇筑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成型;⑥养护脱模,选择蒸汽养护方案,循环利用养护用水,节约水资源,待混凝土结构强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脱模;⑦全面清洗钢模板,以便后续重复利用;⑧将制作完成的外墙板运输至施工现场。

2.2.2装配式住宅施工设计

就目前的建筑施工技术而言,装配式住宅常用的施工技术包括单元吊装组拼技术、BIM技术与产品保护技术等。在预制剪力墙施工流程设计中,设计人员考虑到剪力墙为装配式住宅的核心承重结构,在剪力墙内部设置钢筋大网片,以此提高结构强度;将预制剪力墙板运输到施工现场后,要求施工人员以剪力墙内部的定位件作为吊装设备的附着点,指导施工人员规范操作预制构件的拼装施工,保障装配式住宅施工质量。在上述施工流程设计中,装配式住宅施工配置的人员较少,且无需进行水泥砂石运输或搅拌等操作,可节约资源,降低施工现场噪声,减少环境污染。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设计方案中的施工流程为:预制剪力墙吊装→预制柱吊装→预制梁、预制楼梯吊装→预制楼板吊装→预制外墙、预制阳台板吊装→楼板上部钢筋绑扎→楼板上部混凝土浇筑。

2.3内部装修设计

在装配式住宅的结构施工方案设计完成后,建筑企业可遵循绿色建筑的建设特点,将装配式住宅的建设理念应用于内部装修中,优化改进内部装修设计,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的“四节一保”效果,提高装配式住宅的环保效益。在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中,内部装修通常采用工业化装修技术,并遵循装配式住宅的建设理念。在工厂进行装配式住宅装修材料及所需物品的生产,再运输至施工现场,通过集成化装配完成内部装修。具体来说,工业化装修分为菜单式设计、工厂化生产和集成化供应三个环节,这符合装配式住宅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理念。在装配式住宅的内部装修中,工业化装修落实的重点在于建筑内部分隔、厨卫系统、给排水系统等模块的技术材料创新。因此,在装配式住宅的内部装修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注重绿色建材的应用,以落实绿色建筑建设目标。例如在分隔墙系统中,设计人员可通过绿色建材的选择与合理应用,发挥装配式住宅的优势。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设计人员设计的内部装修方案为:在吊顶体系设计中,选用薄型轻钢龙骨材料,减轻吊顶结构重量,延长使用寿命;在卧室装修设计中,选用双面双层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并在墙体内配置隔音材料,以提高卧室的隔音效果,为用户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在浴室装修设计中,选用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隔墙板(ALC)预制板作为墙体材料,可减轻墙体重量,且该材料具有较强的保温性能、防火性能与抗渗性能,具有减少建筑物能耗、提高建筑安全性的作用;在架空地板设计中,将地板设计为干式隔音双层架空地板系统,提高地板稳定性,减少噪声;在厨卫系统设计中,设计人员实施整体厨房与卫生间设计。在整体厨房设计中,设计人员整合建筑空间模数、厨房空间模数与厨房内各个构件的模数,如橱柜尺寸系数、配套设施(如电冰箱、烤箱等)尺寸系数,利用BIM软件构建建筑空间与厨房空间的模型,设计厨房开间与进深,再根据确定的厨房空间模型,部署橱柜与配套设施。在整体厨房施工时,按照设计方案逐一安装橱柜与配套设施,这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建筑空间来建设绿色建筑。在整体卫生间设计中,设计人员将卫生间划分为防水盘、壁板、顶板及支撑龙骨等部分,在工厂进行构件生产,与卫生间配置的洁具共同拼装,完成卫生间模块的设计与施工,现场无须进行湿作业,且构件标准化生产,提高材料利用率,节能环保。

2.4工程建设成效

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设计人员结合绿色建筑建设特点与要求,优化设计装配式住宅的预制结构、施工方案以及内部装修,发挥装配式住宅的优势,显著提升建筑工程的性能,提高绿色建筑施工的效率。具体来说,该小区工程项目的装配式住宅应用效果如下:①在材料方面,从环保性、经济性与耐久性三个角度评估该小区工程项目应用的材料。其评估结果显示,施工材料的环保性评级与经济性评级均为b级,说明该装配式住宅所用材料属于绿色建材,碳排量相对较少,部分材料可降解,且材料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耐久性评级为c级,该装配式住宅所用材料可用年限为20年。②在生产方面,该小区工程项目使用装配式住宅施工,人工成本投入较少,施工人员培训工作简单,施工工艺简洁高效,生产性能优异,被评为b级。③在施工管理运维方面,装配式住宅可通过预制、吊装、组拼、连接等方式施工,施工效率与质量有保障,施工性能评级为a级;施工工艺流程简单,集成施工与精益施工管理有序,管理性能评级为a级;在装配式住宅投入使用后,结构构件质量有保障,内部装修材料技术先进,运维工作成本相对较少,运维性能评级为b级。④在综合性能方面,装配式住宅的适用性、安全性及耐久性相对较高,被评为b级。综合上述评级结果,根据《工业化住宅建筑性能综合等级评定表》,该小区工程项目的评级为Ⅱ级,整体水平较高,值得其他建筑企业借鉴学习。

3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住宅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助于绿色建筑行业发展。通过以上分析,设计人员应做好装配式住宅的预制结构设计、施工方案设计与内部装修设计,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提高绿色建筑建造效率与质量,提升建筑环保效益。

参考文献:

[1]赵青.装配式住宅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居业,2020(4).

装配式建筑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连接方式;剪力墙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几种连接方式

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预制构件的连接应受力明确、传力可靠,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延性及耐久性要求,并具有耐火性能,满足建筑立面的美学要求。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预制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可优先采用套筒灌浆连接,还可采用约束浆锚搭接连接和间接搭接浆锚连接,水平钢筋可采用焊接连接或搭接连接,其他预制构件的钢筋可根据受力特点选用机械连接、焊接连接或搭接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边缘构件宜现浇,当边缘构件采用预制墙板时,边缘构件内竖向钢筋的连接优先采用灌浆套筒连接,也可采用约束浆锚搭接连接,当有可靠试验验证时,边缘构件内竖向钢筋也可采用约束浆锚搭接连接间接搭接浆锚连接。

套筒灌浆连接

采用两端为内部设有凹槽的金属套筒,或者一端为直螺纹、另一端为内部刻有凹槽的金属套筒,在套筒中灌注灌浆料,为预制剪力墙板竖向钢筋提供可靠的机械连接。

多年来,美国和日本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包括套筒应力-应变曲线、循环张拉的疲劳试验(循环张拉超过100万次,应力包括两个方向)、钢筋偏位对连接的影响、灌浆后灌浆受到扰动对连接的影响等等。此技术经过长期的使用,经历了地震的考验,美国和日本的结论均为可以在地震区和高层建筑中使用。我国对套筒灌浆连接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钢套筒对钢筋提供了刚性的径向约束,从而在灌浆料的耦合作用下可以产生类似焊接接头的效果;由于钢套筒的屈服强度远高于灌浆料的抗压强度,所以套筒接头中可以用高强度的灌浆料以缩短锚固长度。

约束浆锚搭接连接

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的连接方式之一,在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设置螺旋箍筋约束的,在预制混凝土的预留孔中插筋并灌浆、或直接在现浇混凝土中进行的钢筋搭接连接。

约束浆锚搭接连接原理为混凝土中钢筋的非接触搭接,又在搭接区域进行了螺旋约束箍筋的加强,这种连接方法经试验验证搭接性能可靠,搭接长度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缩短。水泥基灌浆受力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和约束浆锚搭接连接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灌浆料的质量。根据国外的经验,灌浆料应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并应具有高强、早强和无收缩等基本特性,以便使其能与套筒、被连接钢筋更好地共同工作,同时满足装配式结构快速施工的要求。这项技术引入我国的历史还比较短,我国尚无相应的产品标准,工程实践经验也较少。

金属波纹管连接

采用镀锌钢带卷制形成的单波或双波形咬边扣压制成的预埋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用于竖向钢筋浆锚连接的金属波纹管。

剪力墙波纹管连接在施工中暴露出以下缺点:

①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基本受力性能及抗震性能研究不够;相关技术标准和构造图集、技术指南不完善;总体设计策划能力差,细部构造、建筑部品及配套材料研究开发不够;构配件生产工工艺及施工装备水平落后;

②相关规范关于剪力墙竖向钢筋配置的构造要求限制了更为简便的连接形式的研究和应用;

③预留孔洞过大,保护层厚度过小;

④用原始约束浆锚连接工艺预制的剪力墙,其墙体内部竖向浆锚连接部分传统上使用芯模管作为灌浆的模板使用,待灌浆料硬化后将其取出。这种传统安装模式带来的建筑耗能大,施工效率低下,建筑品质严重参差不齐、难以保证的问题,取出芯模管也容易对预留孔洞造成损坏。

⑤用原始波纹管连接工艺预制的剪力墙,在其吊装安装时容易损坏波纹管管壁,使灌浆时不易灌满。

装配式建筑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规程》较全面地总结了我国近年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成果和全国各地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了国外先进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设置合理。

2.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5)

《标准》首次给出了诸如“工业化建筑”、“预制率”、“装配率”、“建筑部品”等术语和定义。由于经验不多,《标准》暂以单体建筑为评价对象,要求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

3.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11)

此《规程》主要介绍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结构设计、构造要求、工程施工、工程验收。

4.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005-2003)

《规范》内容涵盖基本木结构构件计算、木结构连接计算,普通木结构、胶合木结构、轻型木结构、木结构防火、木结构防护等。

5.木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772-2012)

适用于木结构的制作安装、木结构的防护,以及木结构的防火施工。

6.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

内容主要分为方木和原木结构、胶合木结构、轻型木结构、木结构的防护、木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

7.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50708-2012)

主要内容是胶合木基本设计规定、构件设计、连接设计、构件防火设计、构造要求、构件制作与安装、防护与维护。

8.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JGJ/T265-2012)

适用于在建筑工程中采用金属齿板进行节点连接的轻型木析架及相关结构体系的设计、制作、安装和维护管理。

9.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主要技术内容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框架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外挂墙板设计、构件制作与运输、结构施工、工程验收。

10.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GB/T50361-2005)

此《规范》对木骨架组合墙体设计、施工和生产、质量和验收、维护管理进行了规定。

国家现行图集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15G107-1)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15G310-1)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15G310-2)

4.A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15G365-1)

5.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15G365-2)

6.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15G366-1)

7.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5G367-1)

8.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15G368-1)

9.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JGJ/T265-2012)

装配式建筑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装配式 发展前景 未来预估

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逐渐消去原来的势头。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生产能力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特征。

一.市场前景展望

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装配式住宅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始期,重点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第二阶段为发展期,重点提升装配式住宅的质量;第三阶段为成熟期,侧重降低物耗和对环境的负荷,并解决住宅多样性、个性化和低碳环保等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依靠行政手段,中国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建筑工业化运动,提出了“三化一改”的方针,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革”,用大板房技术取代砖混结构建造住宅。这种技术因其抗震性能差、易出现渗漏问题,到了人力成本比较低的时候,这种模式就很快没了。尽管中国1998年起陆续出台了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政策,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却来自于市场的倒逼,“劳动力成本上升是装配式住宅普及的主要动力”。

数据显示,建筑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2003年的1万多元上升到2012年的近4万元。“开发商选择传统施工方式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而工业化生产的能力远远不够。传统的劳务涨价、质量不可控还在加剧,传统施工的报价越来越高,开发商未来承受不了,自然要接受标准化的建造。”未来建筑公司只有两条路,要么被淘汰,要么进入园林工程等细分市场。

二、发展制度的障碍

政府高层将装配式住宅和绿色建筑一起提出。业内人士认为,政府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一个是用工荒的问题,另一个是建筑工地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这些因素促使政府加快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也有积极性。” 目前地方政府正在热捧住宅产业化,沈阳、北京、上海、天津、合肥、杭州等地均表现出了积极兴趣。远大住工正在10个省份布局制造中心。“到今年年底,产能能到2000万平方米,2018年年底能到5000万平方米,那时准备不再扩厂,采取加盟方式。” 仇保兴认为:“现在到了有坚强动力的时候了,我们需要找到主要问题。”推进住宅产业化市场化运作。

据了解,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存在几大瓶颈:一是技术标准滞后,缺乏装配式住宅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标准体系,试点成果无法大规模推广,同时跟绿色建筑的标准尚不能完全融合。二是项目建设管理体系不利于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具有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不具备专业化生产的能力,少数具备能力的企业又没有总承包资质。目前有些地方已经解决上述问题。以深圳市的保障房住宅建设为例,当地采取图纸标准化、施工工厂化、管理可视化、现场整洁化,建筑质量得到提升,施工周期都缩短了,达到绿色建筑二星以上的评价标准。

三.成本的预控和限制

还有一个瓶颈是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相对较高,比传统方式高出500元/平方米左右,同时构件生产企业交纳17%的增值税等税收体系的不合理,增加生产成本。

不过,建造成本相对较高是暂时的,“这个问题应该向前看,现在的劳动成本过几年又要翻一番”。“建筑工业化有两大门槛,一是资金门槛,前期投入很大,远大也是因为原来做空调赚了钱,现在才有实力投资做住宅产业化。二是技术门槛,目前确实技术比较繁多。”建筑工业化必须由工业企业来做,“建筑企业、设计院是完不成工业化的,原来我们也是这样做,但成本降不下来”。工业化的一个条件就是规模化,没有规模化的工业化,成本会极高。“现在的问题在于,有了工业化,才可以降低成本,没有成本的降低根本推不开。”军说,“远大的建筑工业化产品原来没有成本优势,开发企业都不用,我们只能在自己开发的楼盘上用,这侵蚀了我们房地产开发方面的利润”。

随着规模化的实现,目前远大住工的综合成本基本等同于传统建造方式。“争取两年之内,将产业化的建筑成本报价降低到传统报价的90%,我们已经找到路径,保证即使这样的报价也还能有10%的利润,这是行业平均利润的五到六倍。”

首先,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性技术,做到速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和效益五个方面的统一,尤其是环境应遵循绿色建筑的标准,如加强高强度、自保温、阻燃、长寿命、可循环、健康的轻型建材开发,加快有关设计软件和绿色评估软件的开发应用,加强装配式住宅新型结构的研发。

其次,改革项目建设的体制。这需要解决装配式住宅的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快施工企业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过程,优化建筑企业结构,淘汰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挂靠分包小队伍。未来的工程规模小无法盈利,自然就淘汰了小队伍。

第三,有关部门正在扶持式;以一些企业为龙头,形成构件生产、原材料供应、结构设计、施工建造、部品生产和住宅物业管理等企业参与的企业集群;利用互联网覆盖到全产业链,构成零库存的装配式住宅生产体系。

【结语】:在新时期下全装配式楼房的出现将给建筑行业增添一股新鲜的血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全装配式楼房克服掉潜在的危险之后带来的必将是一场很好的效果。不断促进建筑行业的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 贺灵童,陈艳. 建筑工业化的现在与未来[J]. 工程质量. 2013(02)

[2] 贾晓英. 建筑工业化与工业化建筑[J]. 科技信息. 2012(22)

[3] 王茜,毛晓峰.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 科技信息. 2012(21)

[4] 张传生,张凯. 工业化预制装配式住宅建设研究与应用[J]. 住宅产业. 2012(06)

装配式建筑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屋建设;混凝土;建造技术;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行业在与人口的增长的长期博弈中,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终究总结出房屋建筑装配式的混凝土建构技术,并被国内外大型建筑公司竞相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房屋装配式混凝土建构建造技术的特征

1.1技术的标准化和多样化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构技术,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它是一种把传统的房屋建造方式演绎成一种“搭积木”的建筑技术,它使得房屋建筑流水作业成为可能,就如工厂生产产品一样,按统一的标准和工序进行生产,然后一步步组装起来。这样一来,房屋就由一些独立的部分组成,在维修时就可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像以往那样牵一发而动全身,避免了对其他使用的妨碍。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同型号的“零件”进行置换。

该技术的积木就是建筑模块,它们是房屋建筑的基本单元,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把各类不同模板科学有机的组合起来,可以拼装成不同外形的房屋建筑。 把建筑模块作为基本的构建单元,把它通过工厂加工的方式建造成不同布局的空间,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使房屋建筑的多样化得以实现。

1.2装配及加工流水线作业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构技术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型技术,它更加节约成本,同时在规避企业风险方面也具有极大的优势。对于传统建筑来说,其工地需要消耗较多的钢材、电、水等资源,导致资源的浪费。而装配式建造技术,其加工阶段可以在工厂完成,而现在要做的只是安装过程,这个过程在吊车等工具的参与下就变得非常轻松,可以很容易的把不同的单元组装起来,大大的节省了物力、财力和人力。

1.3可持续发展

为了在环境保护方面肩负起大国责任,我国制定出来相应的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量的政策,规定未来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现在必须下降三成到四成, 所以在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实在必行。所以我们现在需要采用更为节省资源和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技术。以前,也曾有人提出过类似的房屋建筑生产模块化的方案,但为当时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模块的质量难易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随着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今天已经有能力研究和设计装配式建筑结构了。该技术的实现,为节能设计和材料的再利用提供了可能,甚至可以通过异地重建的方式来解决房屋建筑中悬而未决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房屋装配式混凝土建构建造技术的实现对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混泥土结构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2.1PC技术和PCF技术

PC技术又叫预制混凝土技术,已经在我国范围内广泛应用,这样技术的主要在建设房屋和建筑工地上发挥作用。这项由万科建筑集团开发的技术广泛集中使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全预制混泥土构建(如楼梯、阳台等)、家庭内隔墙、空调板等。

目前,建筑界还时兴一种叫做PCF的技术,此项技术主要运用于叠合楼板的预制板和预制混凝土建立墙外墙的使用和研究。 在建筑工地的实践中,绝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采用预制混凝土技术来制造整体预制,以达到防渗和保温的目的。由于PC技术面对外墙的模板问题却力不从心,不能很好解决, 所以有时候预制混泥土模板的施工技术就成为我们的首选,因为该技术不必在设置支架在建筑周围,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工人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预制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和一直混凝土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房屋建造业的发展。

2 、NPC技术

NPC技术近年来出现在我的有一种新型技术,它是一种新型混

凝土预制装配技术,它是采用现场装配、工厂机械化生产的方式来实现建筑施工的目的。NPC技术彻底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施工技术,不仅让污染远离了施工现场,同时在降噪、环保、节能、省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省料省料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此项技术在我国民用和商业建筑内部构建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得到普遍的好评。

3 、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技术

这项技术室宇辉集团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项非常高端的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技术的诞生,才使得我国跻身于世界建筑大国的行列。

最近几年来,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成千上万的房屋被毁坏。房屋的毁坏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界不可抗力威力的强大,另一方面还在于构建物或房屋中的墙体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较弱。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对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建筑行业亟待一种可以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抗倒塌能力强的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技术,所以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技术从投入使用的那一天起,它就注定了会倍受青睐。这种技术的可操作性非常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研发,此项技术必将更加广泛的运用于建筑实践中。

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的前景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前景是广泛而美好的。当然,建筑行业这种广泛性的局面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也必将是循序渐进的,它必将通在不断的改善和使用方可最终实现。同样,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在建筑业中普及和发展也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考验,在不断的改进中臻于完善,这个过程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房屋建筑是我国最基本、最基础的行业之一,它极大的促进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发展直接关乎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进程,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城市化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房屋建设的发展也给资源、能源、环保带来了极大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花大力气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进行重大改革和改进,以满足节能环保的需求,将其带来的危害最小化,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整体水平,带动其他事业快速稳健的发展。

【结语】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投入使用给建筑业带来带来了便利,可以降低造价、减少能耗、实现环保。但是,归根结底,该技术还是一项新技术,我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该尽量谨慎。我们应该本着对使用者负责的态度,不断对房屋的稳定性和构造进行求证,避免房屋坍塌现象的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各项技术的革新和发展,装配式建筑必将统领整个建筑行业。

[参考文献]

[1] 王长勇 . 新型预制装配式房屋结构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 [J]. 广东科技 ,2011 年 1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