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监理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学校;安全长效机制;应急管理
一、当前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管理理念滞后
多数学校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虽然在校门口设置了门卫,在校内也有巡逻人员,但是这些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工作期间经常无故缺勤,校外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随意进出学校,而不需要进行登记,这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宿舍管理人员在检查时过于敷衍,流于形式,很难发现宿舍中的危险物品,学生也普遍缺乏危机意识,这无形中增加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
2、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虽然教育部门强制要求每所学校都要制定应急预案,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作为执行准则,但是学校制定的应急预案可行性较低,大多是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草草拟定的,不仅不具有实践价值,反而会产生误导作用。应急预案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学校应给予高度重视,如果学校始终抱有侥幸心理,那么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就会手足无措,发生更大的损失。
3、安全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如今很多学校的安全管理模式过于被动,不具备预见性和主动性,学校只是在发生事故时才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而没有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演练,导致教职人员和学生都将安全抛诸脑后,在突发意外事件时缺乏应变的能力和自救的手段,往往随波逐流,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巨大的危险。
二、加强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
1、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建立安全责任机制
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健全,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学校中层为成员的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校园安全工作实行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的安全稳定管理系统,层层落实责任签定好责任状,最大限度的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的力度。
2、抓源头管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
从校园安全源头抓起,健全校园安全应急体系。建立健全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完善治安、火灾、食物中毒、拥挤踩踏、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特别是外来侵犯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狠抓校园安全隐患自查与整改,坚持学校安全巡查督查制度,着重督查危险源监控、楼道管理、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
3、加强门卫安全管理,建立值班巡逻机制
严格落实校门查证、会客登记、携物出校门查验登记、值班记录及交接班签字等规定,要求学校上课时间一律实行封闭式管理,把好校门出入关;针对校园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安保、校园巡逻以及学校周边巡逻进行明确的分工与要求。同时,学校要与公安部门建立警校共育机制,加强校园在建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学校周边治安保持良好的秩序。
4、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深入开展协同工作,进一步落实协同工作责任,不断完善协同组织网络,逐步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与辖区公安、村、组等有关部门联系,重点对校园内有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心态失调、家庭矛盾突出、生活特别困难等方面的教职工和学生及学生家长逐一排查,采取有效监控措施,加强教育管理,严密管控“高危人员”,努力化解影响社会、学校稳定的突出矛盾或纠纷。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搞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利用“安全教育日”、“消防宣传日”、“法制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治安联络员,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和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教育。学校还应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每季度至少组织两次防火、防震演练,并根据具体问题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6、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建立校园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坚持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依靠公安、城管、文化、工商、卫生等部门和单位,对校园周边存在的不法摊点、非法网吧、录像厅、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进行综合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同时学校应持续深入地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学校育人环境和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实现全年无安全事故的平安校园。
三、校园应急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1、树立科学应急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领导者做好应急管理的第一原则,只有时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才能将学校的应急管理当作一个长期探索的课题,才能将危机处置当作一项关乎学校发展的重大责任,才能将应急救援当作关系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本职工作。因此学校的领导层必须加强对应急管理和危机意识的宣传工作,并应将宣传落到实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还要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和主观能动性,第一时间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有效的解决各种突发事件,保证师生在全面获知真实情况的基础上配合应急管理工作。
2、常规应急处置原则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并指派受过专业学习的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协调教学、医疗、安保、后勤等各部门的日常职责,以保证应急响应的速度和动作模式。对于学校领导层和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定期的培训,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典型应急处置案例的讨论等方式探索新的应急处理方式,提高领导者的应急管理水平。
3、将应急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切忌胡乱决策,应始终秉持谨慎的态度,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并对当前形势进行客观的分析。其次,将应急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导学生各种灾害的应对方法以及急救手段,使学生树立自救和救人的意识。再次,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制定本校的应急预案,在演练中不断完善预案细则,经常保养和维护安全设施,确保安全设施的正常使用。最后,开展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及时处理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引导学生走出迷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结
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学校应重视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加强对校内的安全管理,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矛盾和纠纷,并加大安全宣传,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同时与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还应借鉴国内先进的校园安全管理经验,从实践演练中不断发掘现有应急预案的不足,以提高应急预案的预见性和可行性,从而彻底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预应力;桥梁;评价
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存在的问题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一种超静定结构,它具有很好的顺桥向抗弯刚度和横桥向抗扭刚度,跨越能力强、整体刚度大、抗震性能好、行车平顺舒适、施工简便、养护费用低等优点。因此,近40年以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世界各国的桥梁建筑中得到了快速发展,跨径也越来越大,成为在海湾、深谷上建造大跨度桥梁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国内外桥梁建设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卓越的成就,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也很快,无论在桥型、跨度以及施工方法与技术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但是,由于桥梁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等外来因素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的材料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损伤的累积和发展不但会影响桥梁的正常运营,而且会危及结构的使用安全。越来越多的桥梁进入老龄化阶段,需要对桥梁结构现有使用性能进行评价,进而加固维修。
然而,随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应用,有关这种桥型的病害也越来越多。一般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国内设计院按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即在正常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不出现拉应力为主要依据,设计要求严格。但由于连续梁桥通常跨径较大,导致预应力体系较为复杂、张拉吨位力大和结构受力复杂等问题。近些年来,部分连续梁桥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桥梁结构出现了一些病害,主要表现为:
l)主梁下挠,尤其是跨中挠度过大。广东南海某大桥运营6年后,跨中下挠22.2cm,为主跨径的1/540,大于规范允许的1/600 ,2,3。连续梁桥后期的持续挠度过大,使得主梁跨中下凹,破坏桥面铺装层,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和行车舒适性,甚至危及桥梁结构的安全。
2)箱梁裂缝。如顶板开裂、底板纵向开裂、箱腹板出现斜裂缝等,并且裂缝主要表现为纵向裂缝、弯曲裂缝、弯曲剪应力裂缝和主拉应力裂缝。伊犁河大桥为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在运营期间箱梁出现了纵向裂缝,有的纵缝较长甚至连续贯通。
3)梁体断裂。由于预应力筋失效或裂缝的进一步发展,梁体会发生结构性破坏。1977年竣工通车的田庄台辽河大桥,全长为878.93m,可谓是当时国内比较罕见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公路桥。但是,2004年6月10日早7时许,在北起第14孔和第15孔之间,悬臂梁端突然断裂,桥板脱落。
综合以上事例,作者认为对桥梁进行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是有必要的。
二、有效预应力检测
2.1检测方法
针对预留检测槽口处,局部破损波纹管及水泥砂浆处暴露出的钢绞线,应用 “预应力钢索张力测试仪”,基于横张位移增量法检测原理进行钢绞线预张力的测试。横张位移增量法,是依据预应力钢绞线横向荷载及变形测试来检测有效预应力的技术。即:横张位移增量法就是对两端张拉钢绞线的跨中横向施加作用力,测试其横向变位值,从而推算钢束中有效预张力。检测中对目标测试钢束进行横向张拉试验,通过分级测试横向张力及对应横向位移作为基础采集数据,结合实用经验公式得到桥梁关键预应力束有效预应力实测值。
主要仪器设备有:预应力钢索张力测试仪,数显仪等。
2.2关键工序
在预应力测试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如下:
(l)检测槽口定位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量测检测槽口的位置及尺寸参数。
(2)测试前准备工作
在检测槽口定位后,进行测试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切割检测槽口处普通钢筋、切割并剥离波纹管及支撑起目标测试钢束并实现稳固夹持等三项内容。
(3)预应力钢束测试
采用横张位移增量法检测技术,使用预应力钢索张力测试仪,对关键钢束的有效预应力进行测试。
三、依托工程结构安全性分析
3.1主梁混凝土应力分析
1、主梁上下缘混凝土应力分布
在设计状态下计入恒载、预应力和收缩徐变荷载,并考虑施工阶段效应,计算出成桥1月后主梁上下缘混凝土应力分布情况。按已抽检的钢束预应力预测值,预测实际情况下主梁上下缘混凝土应力值。在实际状态下计入恒载、预应力和收缩徐变荷载,并考虑施工阶段效应,计算出成桥1月后主梁上下缘混凝土应力分布情况。
2.控制截面主梁上下缘混凝土应力值
经计算分析可知,连续刚构桥控制截面为边跨0.3L、中跨1/4L、支点等截面。全桥共有边跨0.3L截面2个,跨中截面4个,1/4L截面8个,边支点截面2个,中支点截面5个。成桥1月后,各个控制截面主梁上下缘混凝土应力值。
(l)荷载组合1作用下,成桥1月后主梁上下缘混凝土应力均为压应力。主梁控制截面上缘混凝土应力边跨0.3L、中跨跨中、1/4L及支点处预测值均小于设计值;下缘混凝土应力边跨0.3L和中跨跨中、1/4L处预测值均小于设计值,支点处预测值部分大于设计值,部分小于设计值。
(2)荷载组合2作用下,成桥1月后主梁上下缘混凝土应力除边跨0.3L和两端支点处为拉应力外,其余各点均为压应力。主梁控制截面混凝土应力边跨0.3L、中跨跨中、1/4L及支点处预测值均小于设计值。
3.钢束预应力效应产生的混凝土应力
根据上述钢束有效预应力实测值以及对其他钢束索值变化规律预测的验证,计算混凝土应力值(计入恒载、预应力和收缩徐变荷载,考虑施工阶段效应)。
3.2有效预应力衰减
由于全桥钢束预应力分布模式以及有效预应力随时间逐渐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加上受篇幅限制在此不能一一列举,只是分析了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钢束有效预应力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由上述分析可知:
(l)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钢束有效预应力预测值逐渐减小,而且变化速度是先快后慢,等桥梁结构运营50年以后,预应力损失程度逐渐趋于稳定。
(2)钢束有效预应力预测值均小于 1150MPa,严重小于锚下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的严重损失会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验算分析。
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预应力损失
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D62-2004中,通过挠度长期增长系数来实现荷载长期作用效应对构件挠度的影响,即通过长期增长系数,Ms乘以荷载短期效应组组合算的挠度值来得到考虑荷载长期作用效应的挠度值;同样,用长期增长系数。乘以预加力引起的反拱值来得到考虑长期效应的预加力反拱值。
2.汽车反复作用荷载以及超载
按照一定承载能力设计的桥梁结构,在长期汽车荷载反复作用期间,发生荷载超过设计值的情况可能会有多次,但是,实际工程中完全因为超载而引起结构破坏的事故并不是太多。结构在长期反复荷载作用下,在其内力低于承载能力的多次作用情况下发生破坏的现象,称之为结构疲劳。荷载对结构的重复作用次数在使用期限内累计可达数百万次,可能产生突然的脆性破坏,有时这种危险性更大。关于混凝土材料和结构的疲劳问题,国内外有不少试验研究成果,其中反复作用荷载次数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导致对结构挠度影响的研究以试验回归公式居多。
关键词:工程施工;安全;安全管理
概述
我公司承建的重庆蹇家湾水电站主体工程,地处偏远崎岖的重庆市城口县,作为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对象纷繁复杂,技术要求高,涉及土石方爆破工程、洪水季节施工、基坑开挖处理、高边坡安全支撑、大型机械设施的使用、引水发电隧洞和施工导流隧洞洞室施工开挖衬砌、封堵的等诸多安全问题,薄弱环节多, 项目部通过风险策划、制度建立、组织保证、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应急预案、奖励处罚等管控,实现了预期安全生产目标,提升了安全管理整体效能。现结合蹇家湾水电站施工安全管理实践,作如下浅论,以供探讨。
做好施工前期的安全风险策划
在开工前主要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安全风险、重大危险源进行具体的安全管理策划,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项目部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检查和动态调整,确保安全目标的最终实现。
2 制订完善管理制度和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项目部在成立初期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行为准则、岗位安全职责,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将企业的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融入到施工中。
建立项目部、作业队、机班组三级安全生产监督保障体系。
3落实责任制
项目部与作业队、作业队与班组、班组与个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管理层层分解、细化,形成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到安安工作人人有责,强化了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高遵章守纪能力。年中及年末,项目部将对作业队、班组、个人进行安全考核奖罚兑现。
4控制两个关键,保证安全生产
在蹇家湾水电站安全管理工作中,施工过程的管理过程涉及面广、时间长、跨度大,既要统筹兼顾,不留死角,又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既要重视施工高峰期的施工安全,又必须注意其它施工期间各个安全环节;既要严格控制关键工序安全操作规程,又要全面抓好一般工序施工的安全要求;既要抓好关键部位施工对象的施工安全,又应保证全部施工对象的安全生产。
把关键施工对象(包括危险施工部位)和关键施工工序作为安全管理布控的部位。关键施工对象(包括危险施工部位)如土石方爆破开挖施工、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高空悬挑部位施工、导流洞引水洞衬砌封堵施工等;关键施工工序如大体积砼浇筑、材料和构配件吊装运输、大型构件吊装作业、钢筋焊接加工、脚手架工程等。项目部对以上两个关键实行切实安全检查制度及专人安全盯岗制度,真正做到制度落实、检查落实、责任落实,确保施工安全。
5 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良好的用人环境是顺利进行安全生产的基础,项目部通过如下方式来确保:
5.1筹建直属劳务,人员相对稳定,便于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安全素质。
5.2 项目建设中使用临时劳务时,尽可能选择素质较高的人员,便于管理。
5.3 项目外协队的选择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资质,其劳务管理有相应的建设经验和安全水平。
6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由于工程项目作业人员多,素质高低不齐,我们把安全教育分成管理层和作业层,分工种类别,分入场教育和日常教育,最后为现场违章纠正教育等教育形式来开展。重点放在作业层的日常安全教育上。现场违章纠正教育不但能针对个人,而且能让现场班组所有人员都接受教育,教育效果远比书面来的好,让员工心理能自觉地接受和理解,并逐步传播和自觉遵守。安全文化教育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分析作业人员的工作现状,充分理解其心理需求,通过布置安全横幅标语、安全警示、安全标志等手段,从视觉环境营造安全氛围,把安全文化精神、安全行为规范、安全制度规定的人性化管理通过视觉传达给员工,使其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安全影响,使员工在安全追求上和项目部达成共识。
7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整改
安全检查是安全监督最直接的手段,安全隐患的存在只有通过不断的检查才能发现并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项目部每周对各工作面进行一次检查,作业队每天对本施工区域进行一次检查,班组随时对作业面进行检查,检查主要内容为人员、机械设备有无违章作业、场内用电安全、高空作业防护措施、高边坡防护措施、场内防汛措施、消防措施、夜间安全施工措施的可靠性等,对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并落实责任人。
8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一是着力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立项目名称牌、安全责任人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责任牌、安全生产警示牌、施工平面布置图等,各类警示、提示标识设置齐全、规范、醒目;施工现场管理规范,干净整洁、现场照明充足,各类管线布置合理、规范;安全通道和施工道路畅通、平整;所有作业人员须经过上岗培训后佩证上岗,进入工作区要按要求劳保着装。二是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建设工程安全资金投入的规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按照相关标准及时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设立安全专项账户,专款专用;在生产过程中还建立详细的安全投入计划和台帐;现场生产在安全保障前提下进行,安全设施或措施未到位的不得开工。
9建立应急管理机制
应急管理就是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把可能发生事故的人、物、事等诸多因素变为动态的、主动的、超前的安全管理。
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危险源动态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了大坝开挖塌方应急预案、爆破施工应急预案、防洪应急预案、消防应急预案、临时用电、洞石坍塌应急预案,并成立了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加强应急防范措施,充分做好应急处置和救援等演练工作。
通过日常的实地演练,对事故应急起到了良好效果。例如2008年的11次洪水及2009年2次洪水的侵袭,在提前预知水情、紧密观察水情变化的情况下,项目部组织开展灾前自救,通过合理的调配、分工协作,对场内洪水淹没范围物资、设备、人员进行大转移,全体人员临危不惧,各尽其职,服从安排,受洪水威胁的部位人、料、机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顺利完成大坝及厂房部位安全度汛。确保无人员伤亡、无设备冲毁的现象发生。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应急管理;制度建设;预防为主
0 引言
目前,国内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已经引起政府和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并纷纷制定本地区和本企业的应急管理预案。国家有关应急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实手
作者:钟定容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2期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_first + prnhtml; window.print();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bdhtml;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tentBigImageControl('zoom', 650); })
1 预案编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缺乏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参考文本和对应急预案理解上的不足,在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应急预案内容过于简单粗略,与一般的管理规章区别不大;
(2)应急预案未按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制定,缺乏充分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估;
(3)应急预案的要素和功能论述不全面,不能满足实际应急管理的需求;
(4)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差,很多应急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不具体,责任主体不明确;
(5)应急预案中的管理界面划分不清,缺乏相关部门之间必要的协调,存在矛盾或重复现象,造成事故应急行动时职责不清、指挥不力、操作混乱的局面;
(6)预案编制后,并未很好地宣传、培训、演练、维护和实施。
因此确定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规范和方法,确定预案的基本要素,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层次和可操作性等要求是必要的,而且需要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应急管理范例,是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日趋标准化、规范化的需要。在工业发达国家,应急管理工作己经成为整个国家危机处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业发达国家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并且建立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包括应急救援法规、管理机构、指挥系统、应急队伍、资源保障和公民知情权等,形成了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此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行业和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建立了符合自己行业特点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并编制了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其中包括统一指挥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适用和精良的应急救援装备、训练有素的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完善的应急工作运行机制等。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在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方面进行总结,为建筑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2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
尽管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对于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不应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事故应急管理应该是对安全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管理思想。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包括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有些阶段往往是相互交叉的,但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个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相互关联,构成了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动态循环过程。
2.1 事故预防
在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中,预防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其二,是指在假定建筑安全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有关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工作,如设置防护网、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等。事故预防措施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从长远观点看,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环节。
2.2 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活动,具体包括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应急预案的编制、审定与演习,应急队伍的筹建,应急设备、设施、物资的必要准备和日常维护,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基本目标是保持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总体应急能力。
2.3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主要是指在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的相应的应急与救援行动。一般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紧急救护与医疗、消防、工程抢险、事故信息收集、应急处置决策和外部救援请求等,其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努力控制事故发展和消除事故影响。应急响应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响应和扩大应急。
初级响应是在事故初期,建筑企业主要依靠自己的救援力量,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但如果事故的规模和性质超出本企业的应急能力,则应请求增援和扩大应急救援活动的强度,以便最终控制事故。
2.4 应急恢复
应急恢复一般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应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其次立即进行的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和事故现场清理等工作。此外应注意在短期恢复中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对于长期恢复应积极吸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关键词】 SSE-CMM 电力信息通信 安全评估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等管理体系的建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通信涵盖于各个分支的数据网建设中,在各级电力信息通信人员紧缺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电力企业的通信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工作中,采用怎样的管理模式、怎样配置资源、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流程,才能更好地适应智能电网及电力自动化发展,如何使公司的信息通信安全管理逐步从对电网和企业经营管理单一的技术服务支撑,向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与智能引领转变,如何才能满足新形势下信息通信专业支撑保障安全需求,也是信息通信专业安全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基于SSE-CMM构建信息通信风险评估模型
1、SSE-CMM的概念。SSE-CMM是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的缩写,它起源于1993年4月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它描述了一个组织的安全工程过程必须包含的本质特征,这些特征是完善的安全工程保证,它的设计是可在整个安全工程范围内决定安全工程组织的成熟性。这个体系结构的目标是清晰地从管理和制度化特征中分离出安全工程的基本特征,为了保证这种分离,这个模型是两维的,分别称为“域”和“能力”,域维是所有定义安全工程的实施构成,这些实施称为“工程域”,能力维代表过程管理和制度化能力的实施[1]。
2、信息通信风险信息识别。结合SSE-CMM“风险过程”部分和电力信息信息网络的实际情况,对电力信息通信系统暴露的威胁、脆弱性及对系统安全的影响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一般是某种未预见的事情发生并对系统造成威胁的可能性。根据SSE-CMM模型,这些足以成为风险的事件有三个部分组成:包括威胁、系统脆弱性和事件的影响[2]。
3、风险评估模型构建过程。对照SSE-CMM模型的过程域,安全能力评估模型建立过程如下:(1)结合电力信息通信系统暴露的威胁、脆弱性及对系统安全的影响,为工程域建立一个基本实施表,并将其映射到淮南信息通信系统基本实施中。(2)对公司信息通信系统及资源进行统计。识别并评估信息通信资源,针对每一项的资源潜在的威胁进行评估分析,并对确定为风险信息的进行逐项确认。(3)对风险信息进行分解评价,并根据工程域对应建立积分评价积分表,计算每一个工程域最终积分。(4)数据整理与计算。根据安全能力级别与积分对应表,进行数据定量分析与计算,确定过程域对应安全能力成熟度等级。
二、风险评估模型的具体应用
2.1淮南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安全能力评估
应用评估模型,对淮南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工程过程域进行安全能力评估,生成淮南电力信息通信安全能力级别表,从中我们知道PA07协调安全、PA08检测安全状态、PA09提供安全解决方案三个过程域能力级别均较低,安全能力级别评估表为信息通信系统安全的优化整改工作的给出了指引,让系统管理者可以在后续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通信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2.2针对安全能力评估开展安全治理与管控
(1)结合安全评估模型中反映的PA07协调安全、PA09提供安全解决方案的不足,采取系列措施,建立信息通信安全联络员机制,梳理信息通信安全管理流程,建立安全指标管控实施对策表,并结合公司信息通信安全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淮南公司管控实施对策表。(2)结合安全评估模型中反映的PA08检测安全状态评价不足,和对信息通信系统的安全监控与数据挖掘需求,采取对公司外部和内部两方面都进行监控措施,利用信息通信网管系统市县共同部署的方式,将县公司信息通信系统及网络设备纳入统一监控,实现对市县信息通信网络、设备、业务系统、终端、安全、机房环境和动力等环节的全过程运行监控。
通过针对评估报告表的不足开展相应整改与管控措施后,淮南电力信息通信安全达到新的级别,其中PA07:协调安全过程域,PA08:监视安全态势,PA09提供安全解决方案三个过程域均达到最高能力级别5,取得良好效果。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当前电力信息通信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基于SSE-CMM的理论,结合淮南供电公司信息通信系统实际情况,构建了信息通信安全评估模型,并针对模型在实际中应用反映出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本文提出的信息通信风险评估模型,对电力系统信息通信安全风险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