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学需要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上进一步提高、完善,以高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切实推进启发式分层教学方法的探索,真正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彰显。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成份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复杂化,中学的德育工作,特别是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新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要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因此,新课程教学改革要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方法、新模式,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新形势、新变化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影响

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方法,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学生的思想脉搏,研究教育工作的现状。现阶段,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学生所接受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已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为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带来重大的挑战。

1.社会价值观变迁与学生思想变化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使青少年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造成精神文明的多元化和差异化,使得部分学生不比俭朴比阔气、不比艰苦奋斗比荣誉、不比节约比浪费;城乡教育资源差异造成视野差距化和不均化,教学资源的不均、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得学生在接受同一教学内容时产生不同的影响;信息获取方式的立体化和多样化,给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带来深刻的变化。

2.家庭教育观转换与学生道德取向的变化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成长方式和道德取向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道德价值观多样化的出现,学生接受教育观念上的变化表现在:缺乏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和法制观念,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异化,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存在普遍化的倾向;重享乐、轻发展,自控能力、自觉性、学习态度、学习纪律较差,存在生活依附、学习依附和心理依附,创新和敬业精神不够突出等。

3.学校教育观发展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学改革使素质教育成为主题。随着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也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说教式传授方法无法满足学生探究式、体验式学习的兴趣,开放式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提高,应试教条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无法体会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与伦理性、政治性与历史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融合。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方法问题。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创新教育是全面教育,它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既要求面向全体,又强调个性化教育。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必须创新。首先,要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其次,把教育改革的新成就及把探究法、研究法与人格法结合起来;最后,激励法与成就法结合。对中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并使之成为中学生自觉的精神追求,必须经过反复激励,使他们有所感悟、有所成就才能实现。因此,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探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转贴于

1.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改变“注入式”孤立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有注入式和启发式两种方式。传统的注入式以教师为中心、片面强调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只是一个“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完全忽略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启发式教学注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突出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既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又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观念首先要从注入式教育向启发式教育转变。

2.以分层式教学为轴,突破“填鸭式”机械模式,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按教学大纲要求,将认知能力、情感水平、行为操作三者融为一体,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诸方面考虑,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目标分层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求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3.以递进式教学为主,突破分数、答案的单向性,探索学生的开放式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方面,大力度进行了课程内容的梳理,在坚持保持课程的应有系统性,利于未来知识的展开和深化的前提下,大幅度淡化“难、偏、繁、旧”性内容。首先侧重基本思想方法教学,构建进退自如的课程框架内容,即“基本平台内容”。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层次处理,规范课程提纲,细化课程要求,最后形成富有弹性的课程教学执行大纲。教学设计方面,强调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难易要适度,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来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反思以往的教学高耗低效、不讲效率的原因,培养教师向教育科研要效益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研讨逐步完善具有特色的凸式递进教学模式,具体实践“分层递进、重点突破”的课程教学战略。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是多学科、多专业,各种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许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不顾基础而一味地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施教,势必形成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在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这种启发式分层递进式教学、统筹兼顾的教学方法,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吴文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启发式 教学

我是1988年毕业于东北职工大学管理系。由于工作需要,毕业回到东电一公司教育处(93年调入电厂教育处),任技校班的工程力学课,此科目对于外行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面临教师短缺,我也就毫不犹豫地接下来。我一边摸索、一边钻研、一边授课,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

至今教学已有十个年头了,在这十个年头里,我曾任92级、93级、94级、95级技校班的工程力学课,93级、94级、95级、96级业余中专的工程力学课,经过本人的刻苦努力,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尤其是93级技校班材力课统考那年,曾授予大连电校校外班的领导的奖励。

通过不断的研究、探讨、授课,使我从教学中悟出这种教学方法,那就是启发式教学。在谈启发式的教学时,人们常常与注入式相联系,二者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但不能说,讲授就是注入式,谈话、讨论就是启发式。所谓注入式,一般是指不看对象,不管学生领会与否,让学生呆读死记,其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甚至窒息学生的智慧,压抑学生的才华。启发式是指整个教学过程都应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启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使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从而使“教”与“学”同步,将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克服了教师枯燥无味地灌输和垄断课堂的现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呢?我在《工程力学》课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启发式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要使学生学好工程力学课,必须启发学习的动机,而学习动机又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是产生积极性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用渊博的知识、生动的实例,向同学们讲述材料的各种性能以及各种应力在电厂应用中的重要性,使大家知道学好这门专业课,为今后工作和未来都是有好处的。例如,开、关门时,师傅们用扳手拧紧螺母时,还有司机师傅握的方向盘等等这些都是力矩、力偶的实例,再如几百米高的大厦、斜拉铁索桥、各种机械支承臂梁、转轴、汽轮机叶片、锅炉承压管等,都是通过应力对材料进行设计和核算的,以及材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高压锅、自行车、坐的椅子等。用这样的方式诱导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意向、愿望和兴趣,于是激发起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学好工程力学课就有了内在力量和基础,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顺利进行了。

二、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师总是希望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讲,但时常是事与愿违,其原因在于“教”与“学”的双方。对教师来说,除了清楚、明白讲述教材内容,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外,还应采取多种手段,用更积极的措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工程力学知识与活生生的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启发学生提高学习注意力效果很好,用形象逼真的生活现象来启发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比采用粗暴生硬的手段来维持课堂纪律要积极得多,不仅学生容易接受,而且教学效果好。

三、结合生产实践,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任何事物总是带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师在讲授时应启发学生去寻找事物的异同点,去比较、去鉴别,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讲应力集中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首先向学生讲述:在买布时,售货员首先将布剪开一个口,然后用手将布撕开。这就是生活中利用应力集中撕布,若不先剪个口,布就不容易撕开。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缩短理论和实际中差距,即抽象概念在具体问题的体现。

四、找出差异,开发判断能力

任何一类事物都具有相同与不同之处,采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差异,通过比较异同点,启发学生判断“是”与“非”的能力。如材料力学中,压缩变形和挤压变形从字面上看十分相似,如果没有图形很难辨认是哪一种变形,怎样才能区别它们呢?教师应该从定义、特点不同找差异,压缩变形是指作用在构件两端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与杆的轴线重合、在轴向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挤压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在接触表面上互相压紧的现象。根据定义的差异,再考虑一下它们的特点,压缩是指整体被压,挤压是指局部被压,通过掌握它们的定义和特点,就很容易识别是什么变形了。这不但有助于同学们对此知识的牢固掌握,而且还开发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采用类比推理传授新知识

推理是由一事物判断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判断与类比推理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类比的形式,进行逻辑推理,传授新知识。比如,在讲圆轴扭转变形时常常与拉(压)杆变形进行类比,他们都属于在外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形,所以可推理为二者具有同样功能。校核拉(压)杆强度时,思路是:外力(P)内力(N) 应力(σ),根据类比推理可以校核圆轴扭转变形的强度,但又不完全一样,此时,教师可再启发学生根据定义去寻找求扭转的应力,这样将拉(压)变形与圆轴扭转变形进行类比,根据拉(压)杆的条件推理判断,讲授圆轴扭转的变形就容易多了,所以说,用类比启发式教学不但有利于传授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展开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启发式;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部将普通高中招生的规模和政策进行了调整,扩招方式减少了对新生入学的标准,进而影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于传统教学模式中,高中生物仍然被冠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对于老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直接埋没了学生的潜能和应用的水平。对于学生原本的水平上,实施因材施教,帮助学习稍好的学生更一步的发展和挖掘,同时也帮助学习相对落后一点的学生理解生物内容,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研究启发式教学,目的是解决如何提高全部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启发式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于“填鸭式”传统教学中,生物课程教学时常出现老师占绝对主角位置,与学生之间毫无互动性,学生同时也习惯性的全部接收老师的授课内容,而该习惯性的接收并不能完全让学生掌握基础学科内容,更别提理解其中的顺利要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容易厌倦该课程或者该老师的教学,厌学情绪的产生将不利于长期的发展。所以于教学当中需将主动权教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预习课程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自我解读,然后帮助学生指导思路。例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符合启发式原则,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点拼接并记忆。

2.独立性原则

教师于课程教学中,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索。因为学生不经过知识的思考和挖掘,就不会发生生物反应,转化为个人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就不能完成。故使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生物的教学时,老师需提升自我专业知识技能,能有效的提出更多知识点问题,促进学生自我发现答案,同时也提出疑问,然后再进行独立性的思考。最后完结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对生物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逆向思维原则

高中生物学科源于生活的本质属性,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于日常教学课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的举一反三,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启发性教学的原则之一,逆向思维原则关系着日常学习的理论和生活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就为了为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来,同时举例生活中的案例,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知识点。例如:为促使学生自主制定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实验,适当分给学生洋葱和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等材料,方便后面的实验顺利进行。该方法能帮助学生以适当实验能力为根基,运用科学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将课本内容与实验中的实践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于日常的记忆和考试前的复习,该启发式教学模式能为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发扬自身举一反三的逆向思维。

二、实施方法

1.通过实践,启迪学生自主性

生物学科的本质为探索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规律,其内容针对实验的操作性非常关键。因此在实施高中生物启发式教育时,应充分发扬生物学科的实践性,促使学生于实验进行中能体会学习的乐趣,并且通过实践,能启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其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缜密心思才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和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导“内环境稳态”知识点时进行实验验证:(1)选用两支干净试管,将血浆与蒸馏水分别放于试管当中。(2)采取pH试纸分别对血浆与蒸馏水实施pH值的检查,经检查后于两试管中置入相等密度和容量的氢氧化钠或盐酸溶液。(3)最后均匀摇晃后进行pH检查。实验结果得到后,向学生发出疑问,让学生与“内环境稳态”联系在一起,自主解决其中的缘由。

2.增加课堂乐趣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启发式教学的课程教学方式相对开放自由,其摒弃了常规教学的沉闷、呆板和无趣氛围。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改变,增加一些课堂的乐趣,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否友好,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生动形象,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于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生物知识点的多变化处理,使用适当、生动、灵活和活泼的教学语言,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和认真的态度。

3.使用多媒体教学

生物学科的部分内容其实属于相对枯燥乏味的,并且某些知识点的含义和概念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倘若仅仅单靠教师的口述,学生十分难以领会其中的知识点。所以针对高中生物教学,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使用现代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用彩色动画语音形式的教学方法,能解除学生日常的厌倦情绪,激发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更好的发挥自我。例如:针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知识点的教授时,将知识点“传导”的过程制作成动画的形式,融入某些相关的知识点指导学生理解内容,促使学生能更加明白和领会其中的要理,把抽象知识简单化,方便记忆。

随着社会的普遍发展,本文所研究的启发式教学同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作为一种新时代的产物,能大量的被教师和学生认可,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玉娥.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

[2]杜玉霞.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分析[J].现代阅读,2012,(9).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8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53

启发式教学法融合了各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手段,它主张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配合教师的适时点拨,为其进行科学的引导,这样学生就能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目前,启发式教学法已经被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发展提供借鉴。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生自主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知识灌输法,完全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有趣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适当鼓励,以此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必须学会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拓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充当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因此,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时,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授“嫁接”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讨论嫁接之后为什么会变异。这样学生就能在讨论时交换想法,完善自身的知识缺陷,拓展思维深度。在得到教师的认可后,学生便会增强自信心,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真正成为课堂主体。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应与学生和谐相处,将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不断吸取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榭翁玫闹鹘恰T谑导实慕萄е校教师应注重联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撷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见微知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生物知识。例如,在学习现代植物生理学第三章中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将“人类需要摄取食物维持身体运作”引入生物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思考植物时如何摄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此外,由于高中生物以生命活动规律为研究主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实验室或者多媒体展开教学,向学生展示形象直观的生物运动轨迹,以此帮助学生增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启发式教学法的作用,让学生自愿进行自主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

设计的问题是否科学合理,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提前设计问题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所在。教师在预设问题时应注意两个问题:其一是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教材特点设计问题;其二是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依据,要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只有结合这两个要点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实现内在启发与外在启发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准确住把握生物知识的本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情景巧妙引入知识点。例如,在讲解“酶”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为什么临近中午就会感觉到饿呢,食物是怎么被消化的?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公布正确的答案,其实是胰蛋白酶和胆盐综合作用促进消化的。然后继续追问:为什么馒头越嚼越甜?待学生回答后引入酶的介绍,这是因为人体唾液中有淀粉酶,随着馒头在口腔中的时间越长,淀粉酶的效力就会越强,淀粉酶分解成低分子糖的数量也会增多,所以会越来越甜。当学生对酶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去证实酶能够促进消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品尝瓜子,然后问学生品尝后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说感觉舌头有点麻,嘴唇很干。然后教师就可以顺势说这就是“细胞失水”的现象。利用真实情景创设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原有的认知结构,而且能够让学生将生活经历融入生物学习中,实现知识和经验的自然衔接,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内在逻辑和外在知识的完美结合。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而发散思维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物教材增加实践操作活动。例如,在讲授“内环境稳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教材进行操作,也可让其与同学积极探讨实验操作细节,结束后让学生提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询问他们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实验达到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连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在讲授“多倍体育种”时,教师可以抛出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秋水仙素为什么能够让染色体加倍?无籽西瓜是通过哪几种植株的父本和母本形成的?然后学生就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无形中就会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学生也能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探索出的结果又可以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教材创设问题情境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式,有助于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微机原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2-0082-04

0 引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也是无线电类、机械类等许多非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知识面广,内容枯燥抽象,软件、硬件知识并重,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生普遍反映不好学且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启发式教学的优点是众所周知的。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的优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笔者针对微机原理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对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1 微机原理课程的特点

1.1 知识点多且抽象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1)微型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2)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接口技术。这三部分内容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第一部分主要学习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及原理、引脚功能及工作模式。第二部分侧重于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方法,包括指令系统、伪指令以及模块化程序设计、子程序设计、中断服务程序设计的方法。第三部分是接口技术部分。可见,该课程知识点多,概念也多,且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如果教师采用“传授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2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学生普遍感到晦涩,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课程内容实践性强,学生主要依靠老师的讲解或实验课程获得实践的感性认识,缺乏学科知识深刻的应用背景和实践经验,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普遍不高。

1.3 教学方法较单一

目前,该课程普遍以传授式方法为主、多媒体方法为辅进行教学,但多媒体方法大都停留在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采用平铺直叙的形式授课。虽然也有教师采用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授课,但这种互动主要局限于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站起来回答的方式。这些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信息量大、知识点多以及实践性强的微机原理课程内容来说显得较单一。如何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4 学生基础较弱,水平参差不齐

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要求高,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例如,有的学生对微机原理部分具有较好的理解力,但对接口技术却不感兴趣,或汇编程序设计能力较弱等,这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2 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中,采用以老师传授为主、兼以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才能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角色[2],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为此,笔者认为在备课和上课时,教师应该做到以下3点。

2.1 研究教材,做到胸中有数

教师每次上课前,都需要认真备课,对讲授的内容要熟练,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梳理知识点的分布,对基础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做到胸中有数。同时,微机原理课程知识点多,在抓住教学目标和任务后,要懂得取舍,避免面面俱到、满堂灌[3]。

2.2 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上课之前,教师要对教学的主体即学生进行研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顾及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为开展启发式教学做好准备。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学生的心理特征、学识水平、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存在差异[4],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应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既应让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有收获,也应让能力较差水平较低的学生有收获,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总之,备课和上课时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就有了成功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2.3 业精于勤,储备足够的知识

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实施,除了上述两点,还依赖于教师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精专的专业知识。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涌现,教师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新设备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容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即是这个道理。

3 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优点众所周知,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启发式方法进行教学,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3.1 兴趣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笔者开始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时,发现有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原因是认为学习该课程没什么用。为此,笔者在上课之初,就适时地介绍当前流行的计算机所采用的技术、内部结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这些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较为新颖,又和日常用到的电脑有很密切的联系,因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简要介绍所授课程的内容,重点介绍该课程内容和当前主流计算机技术的内在联系,点明当前计算机硬件技术和所授课程内容之间的一脉相承性和技术创新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主动性及借助网络探求先进技术的好奇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提问启发

提出问题,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启发方式。教师通常在课程内容的重点处、难点处或引申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正确使用提问启发,需掌握两个原则:(1)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合理的问题是有效启发的关键;(2)教师应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出问题,问题偏易或偏难,都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或放弃思考。笔者在讲授存储器内存扩展章节时,以“由指定芯片构成固定容量的存储器”为例,通过提出问题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思考:需要多少个芯片;每个芯片的地址范围是多少;系统(控制、数据、地址)信号线和芯片信号线如何连接;高位地址信号是哪些;为选中芯片,如何产生片选信号;如何设计译码电路(译码器或逻辑门电路)等等。通过这种层层推进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了他们积极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问启发教学中,很多时候还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此环节需要教师熟悉学生的能力情况,做到胸中有数。简单的问题可以向能力差点的学生提问,难度大的问题就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这样就不会使课堂陷入被提问的学生都回答不了的尴尬境地。笔者通常在讲授该门课程之前,就向学院教学秘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向辅导员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向年级班长了解学生的成绩情况,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3 讨论启发

讨论启发是指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5],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进行讲解、点评和总结。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各种思想观点直接交锋,在交流讨论中互相启发。这种方法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事物的本质,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逻辑能力和想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讨论启发教学应重“导”而非“牵”,《学记》有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因此,讨论启发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完“由指定芯片构成固定容量的存储器”例子后,可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计算、画图演示及分析讲解,并分享其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心得,其他同学可对其演示进行验证、评议、提问甚至是批驳,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讨论启发可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的课程知识。

3.4 比喻启发

《学记》有曰:“君子之教,喻也。”微机原理课程内容抽象,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学生普遍反映寻址方式比较难理解且容易混淆,教师可将寻址方式比喻成“老师要找学生”来帮助学习:(1)老师要找的学生就在自己身边(比如在自己上课的班级里),那么可以直接找到他(立即数寻址);(2)老师要找的学生在宿舍里,且知道他宿舍具体在哪,就可以直接到他宿舍找他(直接寻址);(3)老师要找的学生正在同一栋教学楼的另一个教室上课(同一栋教学楼的每个教室可以看成是 CPU 中的寄存器),老师可以直接去该教室找学生(寄存器寻址);(4)老师不知道所找学生的宿舍,可以去问在同一栋楼办公的辅导员获得学生的具体地址,然后去找学生(寄存器间接寻址);(5)老师不知道所找学生的宿舍,可以先去学生处查询,再到辅导员那获得具体地址,然后再去找学生(基址变址寻址)。

再以中断技术为例,以“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听到敲门”为喻,对中断涉及的概念、过程进行了比喻。老师正在改作业(相当于CPU执行主程序)时,听到敲门声(相当于有中断请求),他暂时中止现在的工作(相当于中断主程序),去开门(中断响应),和敲门的人交流(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之后再返回(中断返回),继续改作业(继续执行主程序)。进一步的剖析:如去开门前,对当前改作业的作业本上做标记,那么就相当于中断的保护现场等。

实践证明,通过比喻,学生能够更深刻清晰的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因此,生动形象的比喻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应注意的是,比喻应该简洁明了、恰当合适,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3.5 多媒体演示启发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大势所趋。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省去教师的板书时间,教师可以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授课上,且幻灯片直观性强,生动形象,还能把复杂抽象的理论教学加以简明清晰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微机原理课程内容枯燥抽象,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授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针对学生普遍对8088处理器的指令执行过程感到陌生的问题,笔者采用动画的方法演示处理器的指令执行过程,并对动画过程辅以口头讲解,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动画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8088处理器的指令执行过程,而且利于学生掌握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处理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明晰逻辑地址、物理地址、指令队列等基本概念,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

4 启发式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微机原理实验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动手为主、老师启发指导为辅的思想进行教学,共开设了8个软件实验项目(多分支程序设计、数据排序、清零程序、数据区复制、数制转换、字符删除、键盘输入及屏幕显示、逻辑电路软件模拟)和10个硬件实验项目(8259中断程序设计、定时器程序设计、8255并行接口实验、8250串行接口实验、D /A转换、A /D转换、键盘技术实验、LED数字显示、报警器控制、交通灯控制器)。这些实验项目涵盖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核心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主要采用上述提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首先切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相关的核心问题,通过自愿回答问题和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运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对软件项目的流程图或硬件项目的设计步骤,以动画或Flash形式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及讲解的思路进行软件或硬件项目的实验,从而让学生思路更清晰,理论和实践衔接得更好。在实验项目完成过程中,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程序结构或指令来实现相同的实验内容。对硬件项目,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相同的电路设计出不同的控制或显示结果,或者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电路设计出相同的控制或显示结果等,达到举一反三、加深理解的目的。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后,老师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5 结束语

微机原理课程内容枯燥抽象,理论性及实践性强,学生普遍兴趣不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对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实践证明采用这些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科教学始终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与基础,要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使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更加深入,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为培养具有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博琴, 吴宁.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0): 65-67.

[3]艾明晶.改革大学教学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和素质的有效转化[J].计算机教育,2012,(1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