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3-164-02

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本质是什么?如何在普通高校设置合理有效的课程安排以及教学形式?在普通高校任教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要求?这些问题是高校音乐教育者应该关注并进行研究的。

一、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高校音乐教育的起步相对比较晚,发展时间比较短;社会对其重视程度相对其他学科也仍欠缺,对其研究力度上相对薄弱;具体的、体系的、完备的理论指导相对其他学科来说为之较少:在很多的高校虽然开设有公共音乐课程,但是并未引起相关的重视,任课教师没有规范的教材,上课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也缺少针对性,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以上这些问题导致大学生对音乐课程失去兴趣,来上课往往是为了应付学分。

二、如何在普通高校联系学生实际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途径,也就是说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美育中的音乐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最终意义不在于音乐技能技巧必须达到某种高度,而在于通过音乐美的熏陶,完善人格塑造,使人身心和谐,让人的精神世界飞跃到一个更高、更美的境界。因而,在设置音乐课程体系时,应该把它摆在美育总体系中来设置,按照美育目标,科学设置音乐课程,并且在音乐课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始终以音乐审美为导向。

大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有以下特点:一是学习主体的变化,中、小学时期的学习以教师为主,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大学生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大学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即学生不仅能举一反三,还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活化所学知识;二是学习的自主性,无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学习方式都更加强调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承担角色;三是学习的专业性,大学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的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因此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为明确,即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所进行的学习;四是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并重。

从普通高校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以及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制定教学内容对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在担任校音乐公选课教师的几年来,我对学生进行过相关的调查及测试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表示喜欢音乐的人数占98%,会主动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聆听:

(二)普遍偏爱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有距离感;

(三)普遍缺乏最基本的音乐常识,不懂识谱,音乐基础甚至停留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

根据上述几个特点:在教学的初期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以最基础的,从识谱、视唱、简单乐理着手。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应多侧重于唱谱,在唱谱的过程中加入乐理知识的学习,并且要把初期的基础教学延续到整个选课过程的结束;在教学的中后期应给学生选择大量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应区别于专业学生,他们的音乐学习时间有限。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在教学方法上,应注意视唱作品的主旋律,并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对该段作品的感受和看法。

同时,我们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衷,如果二者结合得当,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对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课上我是这样做的,在介绍某部作品之前,我会把某部作品中出现的乐器图片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让同学们辨认,然后选择一首流行音乐让他们不要听歌词注意旋律当中出现的伴奏乐器,换了一个方式听自己熟悉的歌曲,在这个时候同学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熟知了作品中乐器的音色特点、演奏特点之后,由此引入我要带给大家欣赏的音乐作品。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求知,在教学内容上的涵盖也变得广泛,教学效果非常的好。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收集一些经常出现在同学们身边的,他们其实很熟悉,但是却从未注意的音乐,比如电影《河东狮吼》中的一段插曲,则是法国音乐家奥芬巴赫根据一个神话故事?写的一首轻歌剧(《0rpheusin the underworld》中文名《地域里的奥菲斯》)的序曲。甚至同学们手机中经常听到的铃声等等,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的消除了学生对于流行音乐以外音乐元素的陌生感。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在音乐基础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学习热情的提高,开始主动地分析作品,探讨自己的感受,并且对古典音乐、我们国的民族音乐等音乐元素有了正确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审美能力。从而达到了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最终教学目的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200-01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和善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介培养人的一种实践活动。通过音乐的教育实践,揭示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本质,并以审美感受的特殊方式,实现人的自身塑造,激发人们对完美和谐理想境界的追求。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人,作为音乐教育核心内容的音乐教育观,是音乐教育实践的产物。音乐审美要求是人的审美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任何审美方式无可替代的审美需求。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审美是从对象中通过听觉感受而获得的,审美对象的特质培养了人们特有的审美需求。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和鉴赏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打动学生的感知觉,使其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之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音乐教育还在审美教育的同时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如:“淡化教育活动中裸的知识传受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不断地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育实践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育摸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职业生涯。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内涵,那优美的乐调、隽永的歌词,塑造出如诗的境界,如画的形象,表达出人们对英雄人物及正义的赞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应因势利导,或点拨深化,或引伸升华,将作品蕴含的教育内涵,适时给予展现,寓思想教育、情操培养于音乐教育之中。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情感作用,用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用激情调动学生的情感

音乐教师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当好情感二传手。首先对作品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巧设问题情景,或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美的感受。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感动自己,只有教师的“情不自禁”,学生随师“入境”亦情不自禁。教师对音乐作品用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启迪描述,并通过富于激情的范唱、指挥或弹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

美的情感,看是无形却有形,它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微小的一个面部表情,都是学生注重模仿的焦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满怀激情地把一部音乐作品的内在的情感从传神的眉目间,喜悦的笑脸中,生动的手式里表达出来。如演唱优美而抒情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教师生动而美丽的笑脸,流露在眉间、眼神中、嘴角间的赞叹,把学生的情感带入那如诗如画般大自然美好的意境中去,使他们自然而然的从心底深处萌动了一股热爱美丽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激情。

二、运用音乐教学手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现在的学生个性都很强,或者好表现或者孤傲自封不合群,往往把自我与集体相对立。教学中采用和唱、器乐合奏、集体律动等手段,对其个性的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在器乐合奏或合唱中只有全班同学团结一致,默契的合作才能做到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上的一致,从而在“只有大我,没有小我”的集体创作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他们懂得,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最终达到美好和谐的统一。

三、在音乐活动中开发智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通过音乐教学首先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智力开发的先导,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特别对学习乐器有一种神秘感,他们认为演奏乐器很有趣。所以教师可运用“玩”乐器来掌握视唱、听音及声部间的合作等基本技能,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学生沉浸在音乐艺术的魅力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音乐知识,无形中发展了思维。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强大呼声,把艺术教育摆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音乐教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同其他学科相比,它具有形象性与情感性。中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充满情感的形象在感情上打动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目的。究竟通过怎样的音乐教学过程,能更富有实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状态、价值意向,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

二、加强音乐欣赏美的熏陶,激发审美情趣。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

首先要避免生硬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接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及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完整的,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兴趣不太容易激起,学习效果不好。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制作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以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在音乐中熏陶学生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需要重视老师、学生和班级课程授教信息整个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老师、学生都需要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老师是美的传播者,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体会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席勒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审美本领的培养,在于老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共鸣。教育学生音乐本领也就成为落实美育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但可以刺激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总评价和总看法),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审美本领的培养能让学生从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提升音乐鉴赏力,从而净化心灵。

三、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联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我在教歌曲《山谷里静悄悄》时,引导学生:“我们走过这个幽静、美丽的山谷后,来到了……”然后直接播放歌曲音乐。通过创设一种神秘幽美的情境,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学生自由想象,创造性地联想,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学生的自信、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 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教师素质是审美教育的关键。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1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春天来了》这一课中,我在歌曲《大树妈妈》的背景音乐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童话故事。学生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乐声调动起来了,随着教师的歌声有表情地律动,孩子们完全沉浸于童话般的春天中。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要注意发挥音乐“通感”的作用,即创设多种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形势和通道,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参与到音乐的审美体验中,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探究音乐的本质,自主地表现音乐,获得美感体验的方式有很多,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情感外露的特点,在音乐教学的每一课内容中都少不了用游戏,歌表演或律动的形式去表现歌(乐)曲。着重对学生进行律动,表演的趣味培养,具体分为三个阶段:①有意引导。当学生唱会一首歌曲后,教师与学生一同演唱,边唱边表演,以老师的表演去吸引学生,去感染学生,很快学生会模仿教师,随师一同表演,这一阶段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感体验,并为学生积累经验;②激趣。这是以第一阶段为基础,时常故意给学生置疑,向学生“请教”,请同学们帮帮老师为歌曲编表演动作,很快学生们便满腔热情的手舞足蹈起来,各抒己见,编了很多动作,教师从中选取恰当的动作,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与大家共同表演,这一阶段是激发学生的趣味,提倡主动参与美感体验;③成功体验。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先前经验后,鼓励学生自编自演,或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编并表演.随后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获得大家认可的个人或小组则可以当小老师在前面带领大家表演,给他们获得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一阶段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增强审美体验的成就感,发展学生的创编能力。通过听听、唱唱、跳跳、演演、奏奏、讲讲、比比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孩子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他们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他们对高雅艺术的好感,情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情感的生理能量得到舒泄,并使其自然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而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悦,进而使学生的原有情感领域获得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着合作的愉快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不但理解了概念,而且受到了愉悦的情感体验。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因此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 通过音乐实践启迪学生的审美创造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音乐教育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如果教师能有意识的运用它来培养、扶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学生就会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如: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或学会歌曲以后,启发引导学生依据歌曲的主题、情绪、意境即兴创编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以律动、歌表演、集体舞形式表现歌曲。例如学唱歌曲《小猴子有礼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演一个音乐小品,事前做好山羊和小猴子的面具,有不同的同学分别扮演旁白、山羊公公、小猴子、水中的鱼儿和天上的小鸟。扮演旁白的同学首先说道:“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七十多岁的山羊公公,河的对岸住着它的外孙,一天,山羊公公想过桥去看它的外孙,可是桥很窄,水流又很急,山羊公公独自过去可真够危险的,小鱼在水中望着山羊公公很着急,可它帮不上忙,小鸟在空中也帮不上忙,这可急坏了山羊公公,山羊公公正在为难的时候,发生了怎样事情呢?山羊公公能不能过桥?请看同学们的表演。”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美育 教育 学生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为音乐作品的情感所感动、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充分满足和愉悦,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

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采取以美助德的主张。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一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

二、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配以“××××―×――”为主的节奏,自然、流畅,以代价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配以电教片介绍祖国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傣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傣族特色的优美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一定会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也会表达出他们想学、想唱、想跳的欲望。

三、用读、拍、打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读、拍、打结合的方法,如在学唱《母鸡叫格格》这首歌曲时,先出示曲谱节奏,我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小组进行视读练习,等到读熟练流畅后进行视拍节奏,最后教师弹旋律学生边读边拍节奏进行合奏练习,加入歌词进行朗读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练习中的节奏规律发打击乐器让学生自己创作、编排、自打节奏、随琴用la模唱旋律。这不但为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让学生明白了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育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四、在歌曲的演唱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表情的歌唱应该是演唱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对任何歌曲,老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歌词内容、音乐特征等。而后,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下列问题:歌曲的情感表现如何?表现歌曲的技能技巧掌握得如何?在歌曲的音乐风格问题上表现如何?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比较、鉴别,以便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表演中的优缺点。这其中,尤其要明确认识:自己在表演技能方面有哪些地方影响了音乐情感的表达,影响了表演的艺术质量,从而在技术上有针对性地予以突破,以保证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感情,保证表演的艺术质量。这个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表演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过程。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重视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怎样做能达到这个目标呢?音乐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特别是对音乐学习能力比较低、甚至音乐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辅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要防止发生歧视、甚至剥夺音乐能力有缺陷的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现象。队友音乐特长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帮助他人的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