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贵州省 外商直接投资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贵州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贵州省经济的发展。

一、贵州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

1.1996年~2005年贵州省实际利用FDI的情况

表1显示了1996年~2005年间贵州省FDI的变动情况。在“九五”期间,经历了1997年的高峰后,贵州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一直呈下降的态势,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比最高峰时期的1997年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而在“十五”期间,贵州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呈迅速上升趋势,到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0768万美元,比“十五”元年的2001年的2829万美元增加2.8倍多。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地处西部地区的贵州省所吸引的外商直接占全国的比重是非常小的,如2003年贵州省吸收的FDI仅占同年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数的1.1‰。

表1 1996年~2005年贵州省利用FDI情况

资料来源:《贵州省统计年鉴》(2001年~2005年),贵州省商务厅电子政务网,gzcom.省略/zhengwu/info/guiz-wjm.

2.外商直接投资在贵州省的行业分布

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向来看,一般来说,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是由外资投向所决定的。近5年来贵州省利用外商FDI的行业分布情况如表2。

表22001年~2005年贵州省FDI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同表1。

表2可以看出,近五年外商投资的产业特点是:(1)制造业是外商投资密集的行业。从2001年~2005年,投资于制造业的企业依次为41、21、41、35、23家,新增投资额也由2001年的2401万美元,增加到5542万美元,增长了1.31倍,占当年外商投资总额的50%以上。(2)采掘业、农业(农林牧渔)、房地产业三个行业是利用外资的重要行业,以2005年为例,这三个行业所占外商投资的比例分别为:32.31%、2.22%、1.41%。(3)交通运输、仓储及通讯邮电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等行业是外商投资很少或很少投资的行业,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投资回报率比较低、利润空间小、收益风险大、周期较长等。(4) 贵州省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外商投资,但在各行业中,外商投资资金的集中度也不一样。如2005年投资的60家企业总金额为10768万美元,平均每家企业投资179.47万美元,其中最高的是社会服务业,平均236万美元,最低的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平均0.75万美元。(5)在许多现代服务业领域中如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利用外资严重不足。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贵州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十五” 期间贵州省的GDP一直保持着较强进的增长势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我们选取1992年~2004年的数据,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因变量,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社会固定总投资(FI,选取社会固定总投资中除去港澳台和外商投资部分)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经济模型:

其中,方程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回归系数t检验值。可以看到,上述方程式的拟合性较好,但其中FDI的t检验值并不明显,所以还不能过分夸大FDI在贵州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和贵州省经济增长的统计关联,我们以FDI作为解释变量,GDP为因变量,取双对数模型,建立回归方程。

这个方程式的拟合性并不是很好,R2偏小,说明解释性不高。在(1)式中虽然有较好的解释性,但可以理解是社会固定总投资对GDP的贡献显著。所以,可以初步认定FDI对贵州省的经济增长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并不明显。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进一步利用FDI的对策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要有效地吸引外资,必须不断的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走出一条适宜于自身吸收利用外资加快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从贵州的现实情况及其FDI的发展趋势出发,可以从外商投资环境、投资产业和投资方式三个方面来吸引和利用外资。

1.打造完善的软硬件,创造良好的引资环境

政府应营造培育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创建高效、廉洁、规范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及时帮助外商和企业解决困难;二是加大对外政策的宣传力度,保证政策公开化、透明化,健全和完善与外商投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真正做到外商投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降低外商直接投资的风险,增加其投资收益,以吸纳更多的外资;三是加快微观主体的培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消除地方和行业壁垒,树立起良好的信用道德观念;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这是吸引外资的先决条件,也是促使投资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

2.进一步扩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能源、矿山和旅游等资源在全国具有显著地位,但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这些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利用,把外资引入这些领域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景极为广阔。积极鼓励外商进入这些领域,可以形成能源、交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特色旅游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投资格局。同时,积极利用第一产业优化,主要对出口商品进行深加工,并注重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拓展引资方式,多渠道、多方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货币政策外资经济效应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更加灵活主动,货币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适应发展环境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货币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其所“附带”影响也需要引起关注。引进外资――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国,1979年到2010年末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为10548亿美元,其中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1057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并不必然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其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受到一些外部条件的影响,金融市场是其中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那么,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会不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产生影响,产生何种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对于引资规模巨大的我国来讲,是当前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一、外资经济效应及作用机理

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载体――跨国公司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大力引进。其原因在于外商直接投资不同于单纯的资本流动,它是包含资本、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国际市场网络资源在内的一揽子资源。外商直接投资不但可以弥补东道国资金缺口,而且可以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投资挤入效应等间接影响,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和产业成长,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的,在此重点关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资本效应以及产业带动效应。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这是外商直接投资受到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竞争途径。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进行生产并参与竞争,会加剧东道国的市场竞争,加大东道国企业的竞争压力,也为东道国企业带来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的动力,激励东道国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进步。二是示范途径。在加剧东道国市场竞争的同时,跨国公司的生产活动也会产生示范效应,所采用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法成为东道国企业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有利于东道国企业取得技术进步。三是关联途径。出于降低成本和本地化的发展需要,跨国公司会在东道国当地进行采购,与东道国企业建立起关联,为了保障所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跨国公司会为当地供应商提供技术援助、信息支持和管理帮助,从而产生技术扩散,有助于提高当地企业的生产效率。四是人员流动。技术溢出产生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人员流动,跨国公司的员工在掌握了技术和管理技能后,通过跳槽到当地企业或创办公司也可以促进技术的传播,有益于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效应

资本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产生的影响,目前在理论上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跨国公司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会挤出东道国投资,存在投资挤出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个单位而东道国总投资的增加额小于1个单位;另一种观点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会带来新的技术,提高东道国企业的利润率,从而促进东道国投资,存在投资挤入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个单位而东道国总投资的增加额大于1个单位。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投资产生影响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金融市场,另一个是产品市场。在金融市场,如果跨国公司在的东道国进行融资,会提高东道国的国内利率,提高国内投资的融资成本。融资成本提高可能会使东道国企业放弃一些投资项目,外商直接投资挤出国内投资。但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总投资的影响还取决于被释放出资金的用途,如果这些资源转移到东道国具有竞争优势的部门中去,那么投资挤出就不会发生。在产品市场,对于同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市场竞争,从而会挤出投资;而对于上游和下游行业,通过关联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会引起产业连锁效应,促进上游和下游行业的生产和投资,从而挤入投资。在产品市场上的净效应取决于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的强弱。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带动效应

产业带动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后,对东道国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开拓东道国市场或与当地经济产生关联两个途径可以带动东道国产业发展。当跨国公司进入一个东道国所没有的产业,或者发展滞后的产业时,跨国公司的进入和发展会建立、拓展和扩大相关市场,从而为东道国相关行业的成长创造市场条件,有利于带动东道国产业的发展。当跨国公司进行当地采购时,会与当地经济建立后向关联,促进相关上游行业的发展,上游行业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产生反馈效应,带动下游行业的发展;当跨国公司在当地进行销售时,会与当地经济建立前向关联,为下游行业提供优质的零部件和产品,从而带动下游行业的发展,同样下游行业的发展也会产生反馈效应,进一步带动上游行业的发展。

二、货币政策对外资经济效应的影响

理论上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将会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有利影响,但采用国别数据的相关经验研究并未得出一致性结论。外商直接投资并不必然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外资经济效应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Hermes和Lensink(2003)、Alfaroa等(2004),李建伟(2007)等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发展也是外资经济效应的一个显著影响因素。那么,货币政策的变化是否会对外资经济效应产生影响,如何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对金融市场进行调控,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对流动性产生影响,达到货币扩张或紧缩的效果。通过调节利率可以对资金的价格产生影响,以利率杠杆调节投资。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流动性增加,利率降低,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难度和成本会降低;相反,在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难度和成本会增加。

(一)货币政策对技术效应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正的技术溢出效应,但东道国吸收技术溢出并不是完全“免费”的。跨国公司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增加了东道国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压力,同时又提供了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但技术模仿、研发和创新具有较大的风险,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吸引跨国公司中掌握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需要支付更高的薪酬;这些优秀人才自己创办公司同样需要筹集创业资金;东道国企业要充分利用关联效应所带来技术支持和管理帮助,需要筹集资金购买新的设备、培训员工等,也需要资金支持。在难以获得资金支持或资金成本高昂的情况下,东道国企业吸收技术溢出能力将受到影响。由此,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受到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更容易产生技术溢出;而在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技术溢出效应会受到负面影响。

(二)货币政策对资本效应的影响

在产品市场上,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效应取决于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的强弱。在竞争效应方面,与东道国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具有更广的融资途径,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和延迟支付等手段,取得境外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资金支持,从而可以较少地受到东道国货币政策对企业资金所产生的影响。在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东道国企业融资难度增加,融资成本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更容易通过竞争效应挤出国内投资。在关联效应方面,融资难度增加将会限制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更广泛和深入的关联,融资成本的增加将会提高东道国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利润减少或产品价格提高,影响企业改善生产降低成本以满足跨国公司需求的能力,有可能致使跨国公司转向国际采购,从而削弱关联效应。

在资本市场上,跨国公司可以更多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因而受到东道国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与东道国的中小企业相比较小。在资金收紧的情况下,跨国公司获得资金的优势更加明显,信贷收缩对东道国中小企业所造成的压力更大,从而有可能增强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挤出效应。

相比较而言,在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外商直接投资在产品市场更易于通过竞争效应挤出投资,同时通过关联效应挤入投资受到削弱,资本市场上的挤出效应增强,因而在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挤出效应将会增强。

(三)货币政策对产业带动效应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产业带动效应的影响主要是作用于产业关联途径。跨国公司可以在国际范围内配置资源,当东道国上游行业发展滞后、生产成本上升而不能满足跨国公司需要时,跨国公司可以转向利用其他国际资源,其结果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上游行业的带动效应减弱,技术溢出效应受到限制,进一步减弱对同行业和下游行业的反馈效应,发生产业连锁效应。在投资挤入效应减弱之外,由此产生的一个更深刻的影响是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削弱。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有利于增强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关联效应和反馈效应,从而增强产业带动效应;而在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关联效应和反馈效应可能会受到影响,产业带动效应也有可能会被削弱。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会对外资经济效应产生影响。与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相比,在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将会被削弱,投资挤出效应将会增强,产业带动效应将会减弱,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正的外部性将受到影响。但这并不是说在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外商直接投资有益的经济效应就会消失,而是说,与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相比,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加注重创造和保持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外资经济效应的外部条件,更加注重对外商直接投资正的外部性的吸收和利用。

三、政策建议

近年来,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发挥的作用在不断增强。我国作为外资引进大国,必须深刻认识货币政策对外资经济效应所产生的影响,通过优化货币调控政策,调整利用外资的发展战略,有效增强外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要关注货币政策所附带产生的影响。从利用外资的角度来看,在货币政策的调中变化中,要注重优化信贷结构,确保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保障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资金需求,为发挥积极的外资经济效应创造有利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开发和吸收引进外资的潜在经济效应。目前我国的引资规模已经比较庞大,并且外商直接投资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如何运用好规模庞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风险正在逐步显现,必须从“重数量”的粗放的引资策略转向“重吸收”的外资利用策略,正确认识宏观环境变化对外资经济效应的影响,着重开发和利用引进外资的潜在经济效应,充分发挥外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Hermes, Lensink.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J].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03, 40: 142-163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辽宁省产业结构;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数据选取和模型选择

1.数据选取

本研究样本空间为1995-2008年,以反映自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以及辽宁省产业结构的整体变化情况。实际利用FDI金额比合同金额更能反映我国吸收FDI的实际规模,可以更好地说明FDI的变化对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其中FDI的选取时间为三次产业值的前一年,也就是t-1。原始数据使用美元为计价单位并取自然对数。

2.模型选择和介绍

二、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研究出现伪回归现象,保证模型所选的变量的平稳性,本文通过Eviews3.1软件对Y1、Y2、Y3、F各个序列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PP检验。

表1 各个序列分别进行的PP检验结果

第二步:对残差序列做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值为-2.26,其绝对值大于显著性水平为1%的临界值,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辽宁省第一产业的贡献较小。

(2)序列F和序列Y3的协整检验

第一步:经过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得到:残差序列

第二步:对残差序列做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值为-4.5,其绝对值大于显著性水平为1%的临界值-4.1,可知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表明F和Y3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服务业FDI 影响因素 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举世瞩目。2000到2007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65%。两位数以上的经济增长率是十分罕见的。同时服务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00到2010年达到了10.3%。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32.9%上升到2000年的39%,并在2001年之后稳定在40%左右。相应地,服务业吸收的FDI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2000年的1125.66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2443.21亿元。其发展迅速很快。

影响中国服务业吸收FDI的因素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点:市场规模、市场发展的潜力、服务业所占的国民经济的比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的水平、人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以下笔者将对这几个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对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回归检验。

因变量我们选用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回归中以FDI来表示。自变量主要有:市场规模,用GDP来表示中国的市场规模的变化;市场发展潜力(INCRE),用历年GDP增长率来表示,预计两者之间是正相关;服务业所占的国民经济的比重(SPEC),该变量反映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基础。一国已有的产业基础越好,越容易吸引外商进行投资;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OPEN),一国的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其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就越多。本文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加以反映;人力资本水平(HC),服务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对于制造业要高很多,本文用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来反映;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INCOME),一般而言,人均可支配水平越高,服务业发展潜力就会比较高,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也会比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INFRA),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吸引外资具有积极的作用,用每万公里的交通线长度来反映。2001年中国入世前后对于服务业的开放水平和开放进程具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加入一个虚拟变量(DUM)来反映差异。研究区间为1990年到2010年,本文运用EVIEWS5.0双对数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LnFDI=-7.850145+7.507940lnGDP+1.943789lnINCRE-2.033866lnSPEC+2.693085lnOPEN-1.208238lnHC-8.220495lnINCOME+0.601656lnINFRA+0.301854du

1.市场发展潜力和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与服务业外商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市场潜力扩展1%,吸引的外商投资增加1.94%。当然市场潜力的大小不仅与我国市场的大小 有关,也与我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相关。预计今后中国良好的经济形势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拉动作用也会更高。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对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贡献很大。服务业开放程度提高1%,服务业FDI将增加2.69%。但是,我国服务业的开放进程和速度还相当低,这也是限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呈现低度相关。

回归结果表明:我国GDP水平提高1%,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提高约7.5%。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1%,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会提高0.6%。这一结果说明基础设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回归模型中的虚拟变量DUM也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呈现低度相关,回归系数为0.3,表明中国入世前后的确存在区别,但是区别不强。这也表明我国服务业开放程度实际上在入世前后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我国服务业开放水平仍有待于提高。

3.服务业占GDP比重、人力资本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呈现较低程度的负相关关系,这也与我们的预期不一致。

三者的参数估计值在回归方程中所占的权重分别为2.033、1.2和8.22。对于这种在选择的样本区间内的扭曲的负相关关系,除了选择的样本区间可能较小,不够全面以外,本文认为主要是中国服务行业一直以来存在较为严格的行业准入限制,特别是对金融、电信以及铁路运输等行业。尽管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强,但总体而言,相当多的服务行业并没有对外资实行积极有效的开放,行业垄断的特点依然十分明显。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绝对数值尽管有了相对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和速度都远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服务业FDI 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存在的反向相关关系程度较低。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这也与我国目前的服务业开放水平有关。我国对人力资本要求较高的服务行业严格的准入限制,流人服务业的有限外资大多进入了房地产、社会服务业与批零贸易餐饮业, 而这些行业对人力资本的要求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人均收入水平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低度相关,这可能与我国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有关系。

参考文献

[1]殷凤.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1).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出口产业结构;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1-0040-05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e of Expor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Simultaneous Equations and Vector

Auto Regression Models

ZHOU Yo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9;

School of Business,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Changsha 410205)

Abstract:

By constructing simultaneous equations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vector auto regression models, this paper makes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nterrelation among Chi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export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1990 to 2011.The result shows that: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export industry is not conducive to attrac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conducive to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export industry;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Chinese export industry and inflow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y strengthen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imultaneously,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Chinese export industry and inflow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Key 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export industry structure; vector auto regression model

1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影响日益彰显,但与此同时,如何克服和缓解我国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何使我国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在保持优势基础上更好发展?如何更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优化我国出口产业结构?这些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不管是吸引高质量外商直接投资还是优化出口产业结构,都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息息相关,因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可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能够阻碍技术扩散和本土模仿。因此,如何在调整出口结构和外资结构过程中依靠并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备受经济学家广泛关注。

在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产业结构关系研究中,现有文献主要局限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产业结构单向影响,如Hejazi等认为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在东道国建厂生产,会为东道国带来资本和技术,进而影响出口产业结构[1]。而且随着外资不断流入,东道国进出口贸易显著扩张,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了出口商品结构转变[2],但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在提升一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同时也会削弱本土多数行业和产品出口的竞争能力[3]。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出口产品竞争力具有多样性特征,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和相关制度变迁存在显著关系[4],尤其是对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大推动作用[5]。近年来也有文献专门检验FDI流入对中国出口品技术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FDI对出口品技术结构优化作用并不理想[6],其原因是FDI的主要目的是追逐中国市场和利润,而不是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结构[7]。

对于中国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张,Rodrik、张杰等均认为某些制度层面的因素可以提供一定合理成分解释[8,9]。而一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决定技术扩散程度,从而影响到FDI和本国贸易比较优势。因此,研究FDI和出口产业结构相互影响必须考虑到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变化的重要作用。但现有研究更多停留在FDI与出口规模层面,且以一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变化对FDI与出口单向影响为主。如Mankusen和Maskus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改善本国投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FDI并增加出口[10,11]。国内学者通过构建包含FDI、技术许可和出口贸易的策略模型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吸引FDI和出口贸易的影响,得出提供适当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可以吸引更多FDI并刺激相应出口贸易[12],但目前南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处于吸引FDI的合理水平上,任何加强知识产权的措施都将提高南方国家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并牺牲消费者福利[13] 。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虽然对FDI、知识产权保护和出口产业结构单向关系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缺乏对三者相互关系的分析。事实上,FDI、知识产权保护和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之间不仅仅具有单向关系,而且具有双向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循环系统。为此,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和VAR模型,对FDI、知识产权保护和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相互影响效应、过程及程度进行研究。

2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为将FDI、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出口产业结构三者之间关系分析纳入统一框架,本文构建了以三者相互影响效应联立方程。同时,考虑到模型稳定性和解释力情况,本文还加入了以往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经济变量作为工具变量,主要有技术吸收能力、RD存量、进口产业结构、人均GDP等相关指标。

本文模型设定如下:

EX_STRt=α0+α1IPRt+α2FDIt+γ1xt+e1t(1)

IPRt=β0+β1FDIt+β2EX_STRt+γ2xt+e2t(2)

FDIt=η0+η1IPRt+η2EX_STRt+η3xt+e3t(3)

其中,xt为控制变量(即技术吸收能力、RD存量、进口产业结构、人均GDP四个变量),各变量定义及说明如下:

(1)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数值

该值以1990年价格进行折算,用来度量外商直接投资变化是否会引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和出口产业结构调整。

(2)IPR表示知识产权保护指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但国内外学者对知识产权保护是否会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优化我国出口产业结构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引入该变量来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吸引FDI和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3)EX_STR表示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

本文借鉴贾杉和甘子夏的研究方法,将SITC1,35,5,62,67,68,7,87,88编码下出口产品作为资本密集型产品,用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作为衡量一国出口产品的优劣指标,该比重低说明出口产品结构较劣,反之则较优[14]。

(4)TE表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口比例

该比例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吸收能力,加入该变量是因为技术吸收能力是一国技术提高的主要源泉之一,同时也会导致资源使用效率变化,从而引致出口产业结构变化。

(5)P表示研发资本存量对数值

该值用来衡量技术研发投入及技术转移吸引力。对于研发投入资本存量,可借用永续盘存法来计算,公式为:

Pt=(1-σ)Pt-1+St (4)

Pt和Pt-1为当期和上一期研发存量,St 为不变价格研发支出。资本存量初始值和平均资本折旧率σ这两个值需进行合理假设:第一,研发资本存量以1980 年我国研发支出水平的两倍为初始值代入式(4)计算得到,对这一比例假设解释是,这一份额近似于资本产出系数,由于中国经济并非资本密集型,资本产出系数为0.5并非不合理; 第二,平均资本存量折旧率取值9.6%。引入该指标用于考察研发投入对出口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15]。

(6)IM_STR表示进口产业结构

该指标用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额占总进口比例衡量。加入该变量是因为进口是一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之一,同时会使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产生变化,从而导致东道国出口产业结构的改变。

(7)P_GDP为人均GDP对数值

该值以1990年价格进行折算,用以考察一国经济增长是否会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改变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及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此外,为了研究FDI、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出口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相互影响过程和程度,本文引入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样本选取1990~2011年期间时间序列数据,各变量数据均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整理而得统计原始数据如有需要可以向作者索取。 。

3计量分析与检验

3.1联立方程模型分析

为检验联立方程独立性,需进行Hausman检验。通过检验,三个模型之间存在联立性,因此可以对上述方程组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

运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本文对影响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IPR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因此需要独立回归,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在模型1和模型2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产业结构影响显著为正。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我国总出口比例将分别提高674和015个单位。这表明:①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利于优化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其原因是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从而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生产量和出口量。②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也有利于出口产业结构优化。产生该结果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我国调整了引进外资结构,不再是单单追求数量增长,而且更加注重外商直接投资质量,从而改变了以往外资过度集中在我国简单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加工贸易领域的状况,在制造业内部产生结构调整,增加了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

在模型1和模型2中分别加入控制变量回归,剔除不显著变量,结果

(见模型3、模型4)显示,整个模型具有显著性,而且自变量对因变量仍具有显著作用,这验证了模型稳定性,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产业结构的促进效应都减弱了。这表明:技术吸收能力、研发存量、进口产业结构以及人均GDP这些控制变量与外商直接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另外,技术吸收能力和进口产业结构对出口产业结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出口结构优化,并且提高进口产品技术含量也可以间接促进我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

表2为其他因变量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影响结果,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因此也需要单独回归,从模型1和模型2回归结果可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产业结构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影响均显著为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化,一些低技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转向了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外资质量不断提高。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密集度较高企业敏感度较高,因而我国要鼓励高科技外资流入就必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随着我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促进我国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保护企业创新成果。

加入控制变量后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变量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影响仍然显著为正,但外商直接投资变量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其他控制变量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在控制变量中,只有研发存量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影响显著为正,其他变量均不显著,说明研发投入可以通过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来促进我国政府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表3为其他变量对外商直接投资回归结果,从表中可看出,在不受其他变量影响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但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却不利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这主要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提高将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到我国投资,尤其是高技术外资,而出口结构优化表明依靠廉价劳动力加工贸易比例不断下降,从而使得很多加工贸易型外资流向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这也和我国当前现实情况相符。加入控制变量后,出口产业结构变量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仍显著为负,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其他自变量存在高度相关性。控制变量中,技术吸收能力增强不利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其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不愿意自身技术被模仿,从而减少对东道国投入;进口产业结构优化也不利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口高技术产品会取代部分外资企业在东道国生产,从而抑制外商直接投资;而经济增长会促进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进而促进跨国企业在我国直接投资。

3.2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

上述联立方程只能反映各变量相互影响效应,不能反映各变量相互影响过程及影响程度,为此本文引进VAR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由于VAR模型要求时间序列数据平稳,因此首先对各变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经检验,各变量水平数据都不平稳,但一阶差分在5%显著性水平下都平稳。脉冲响应函数要求选择合适滞后阶数,本文使用的LR统计量、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最终预测误差FPE和HQ信息准则等最终选定最佳滞后阶数为2阶(见表4)。

图1是滞后2阶脉冲响应函数反应图,通过反应图可以看出各变量相互影响过程:

①FDI对出口产业结构冲击影响开始逐渐增大,但在滞后第4期开始下降,随后从滞后第7期开始上升,从第9期开始冲击又缓慢减小,这种冲击带有一定起伏性;而出口产业结构对外商直接投资冲击起伏较大,刚开始冲击逐渐减小并在滞后第3期时冲击降到最低,随后转为正向冲击并迅速增大,但在滞后第8期开始冲击逐渐减小;②外商直接投资对知识产权保护刚开始为正向冲击,但在滞后第3期转为负向冲击,第6期又转为正向冲击,随后冲击逐渐加大,并在滞后第8期后趋于平稳,第12期后冲击开始缓慢下降。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商直接投资刚开始为负向冲击,在滞后第4期后转为正向冲击并且此后冲击不断增强,直到滞后第6期后冲击开始减小。③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出口产业结构冲击先增后降,但始终表现为正向冲击,滞后前3期时冲击增速较快,第4期后冲击开始逐渐减小;出口产业结构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冲击同样始终为正,冲击在前3期逐渐增强后开始转为下降,并从第11期开始保持平稳,16期开始冲击又缓慢下降。

为了研究各变量相互影响程度,需要对各因素进行方差分解(见表5)。

(1)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出口产业结构影响从滞后第2期开始有显著影响,随后影响逐渐增强,在滞后第5期达到峰值,从滞后第6期开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出口产业结构影响开始递减。出口产业结构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影响刚开始就呈现强正向效应,但从滞后第2期开始减弱,随后从滞后第4期开始逐渐增强。总体来讲,出口产业结构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效应大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出口产业结构效应。

(2)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产业结构影响刚开始就具有

效应,并随着时间变化一直增强,但总体看影响效应偏弱。出口产业结构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具有滞后性,从滞后第4期开始产生影响,随后一直增强。总体看出口产业结构对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大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产业结构效应。

(3)外商直接投资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影响刚开始就具有较强效应,但这种效应随后缓慢递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具有滞后性,大约从滞后第4期开始有显著影响,随后一直增强,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大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效应。

4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实证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我国在吸引外资流入时应注重质量和布局有机结合,按中国产业结构发展战略,结合出口产业结构优化的现实需要,制定合理的引资政策并引导外资流入目标产业。在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方面,应避免过度干预对外资引进的不利影响,我国欠发达地区仍需要劳动密集型FDI来促进经济发展和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发达地区则可选择高质量FDI来实现结构升级。

第二,着眼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局来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已成为国际贸易谈判焦点问题,在TRIPS协定约束下,中国不断完善立法,已达到较高知识产权名义保护水平,但实际保护强度并不理想,为此,中国要明确加强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力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创新,并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知识产权执法人员的培训和培养。

参考文献:

[1]Hejazi W,Safarain E.Trade,Foerign Direct Investment,and R&D Spillover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anl Business Studies,1999,30(3):491-511.

[2]魏锋,沈坤荣.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基于1978~2007年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10):52-60.

[3]宋延武,王虹,邓小英.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结构和出口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SPSS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与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07(5):16-22.

[4]蔡茂森,顾敏芬.FDI对我国出口贸易贡献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5(18):124-126.

[5]郑秀梅,何永达.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竞争力――基于地区差异视角[J]. 经营与管理,2013(3):57-60.

[6]丁一兵,傅缨捷.FDI流入对中国出口品技术结构变化影响――一个动态面板数据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2(10):55-59.

[7]周靖祥,曹勤.FDI与出口贸易结构关系研究(1978~2005年)―基于DLM与TVP模型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9):24-36.

[8]Dani Rodrik.What’s So Special about China’s Exports?[J]. China & World Economy, 2006,14(5):18-37.

[9]张杰,刘志彪,张少军.制度扭曲与中国本土企业出口扩张[J].世界经济, 2008(10):3-11.

[10]Markusen J R.Contracts,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nd Multinational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Journal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11(3): 124-129.

[11]Maskus K E,Penubarti M.How Trade-related a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5(5):223-251.

[12]杨伟,熊红轶.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和外商直接投资――一个理论模型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2-55.

[13]柒江艺,许和连.行业异质性、适度知识产权保护与出口技术进步[J].中国工业经济,2012(2):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