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2007年1月下旬开始,国际原油价格就一路攀升。时隔一年国际原油已经突破100美元每桶。每次石油价格的跳动都会牵动世界经济的神经。而市场担心的事也终于发生――世界经济衰退的事实已经越发明显。我们知道,这除了美国经济周期结束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石油充当了经济衰退的最大推手,并在此次全球性通货膨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于世界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加增,有理由相信石油的资源优势会得到市场的进一步确认。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石油很难出现大幅度的下跌。事实上除了石油外,煤炭、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一切能源形式都是各国关注的焦点。而以风能、太阳能为首的新能源又是新能源领域的宠儿。比如生物能热潮方新未艾,太阳能遍地开花等等。受此影响,新能源的火爆迅速点燃股市,最近一段时间内太阳能概念的热炒正是对这种变化的积极回应。川投能源、通威股份、天威保变、乐山电力等具备太阳能概念的个股表现明显强于大盘。以表现最好的通威股份为例,通威股份于1月23日启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股价最高已经翻番。太阳能概念的另一只龙头――天威保变也逆市走强,抵御了此次大盘大幅度回调的风险。
但现在很多投资者仍然认为,新能源板块的走强与行业本身的发展状况并无直接联系,这是市场炒作的因素,所以大家看热闹的多,喝彩的少。应该承认,新能源行业尤其是太阳能领域是新事物,在技术研发、产业规模、市场开发等方面还存在各种问题。相比其他的投资品种,投资者还有更多的选择。那么实际情况如何?新能源板块的走势是否会昙花一现?继太阳能“走红”之后下一个新能源明星会是谁?
张帅,国金证券新能源行业分析师,长期致力于新能源行业的研究工作,对风能、太阳能等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是该领域内第一个预言“2008年将注定是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的里程碑式的年份”的分析师。在2008年1月9日发表的行业研究报告《全球视角的多晶硅行业分析之二――传统多晶硅大厂分析:扩产、盈利、成本、新技术》中,张帅放眼于全球太阳能市场,细致深入地对行业未来发展、研发技术、市场供求等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分析与研究。他通过对六大多晶硅厂(Wacker、HSC、MEMC、Tokuyama、SGS、ASiMI)的分析,发现境外大厂扩产主要集中在2008年底和2010年前后,这就意味着两年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增速分别达到91%和45%。这种增长速度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相当惊人的。而仅仅在一月之后中国股市就掀起了一阵多晶硅热潮。其猛烈程度相比于此前张帅的判断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张帅因其准确、独到的判断而搏得了众多投资者的喜爱。
全球多晶硅供需在2010年前不会出现过剩
事实上,太阳能热潮自2004年以来就一直就“高烧”不止。太阳能热潮必然带来对其上游材料多晶硅需求的爆发增长,其价格涨幅与盈利能力均大大超过下游的电池片、硅片等环节。张帅分析后认为,多晶硅行业盈利能力较高,毛利率大多超过50%,净利润率多在20%以上,这与公司其他部门其他行业低微的盈利能力形成强烈对比。而我们知道由于行业的高门槛,一直以来,行业基本由传统大厂所把持。但张帅研究认为,国内多晶硅厂与国际大厂相比的差距主要在于成本和技术再研发能力,同时他认为,新技术对行业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是流化床法,为诸多大厂采用;物理法的革命意义更大,但符合质量要求的产量尚少,其他方法的影响力则更小。但在多晶硅全球紧张的当下并不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他认为这才是值得我们投资者长期关注的议题。同时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投资者注意的是,作为对2007年8月报告的修正,张帅在3月2日发表的《多晶硅行业研究报告――对多晶硅行业的几个观点》中认为,全球多晶硅供需在2010年前不会出现过剩。他分析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太阳能电池环节(Cell)的产能利用率不到60%。2004年开始的全球太阳能热潮使得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建设如火如荼,但硅料的供应使得当年诸多购买建设的电池生产线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根据目前的估计,全球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利用率约55%,也就是说目前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有接近一半处于闲置状态。
张帅还提示,考虑目前主流的30mw生产线数千万之巨的投资规模和太阳能电池行业硬件设备迅速的更新换代,只要电池生产的盈利高于变动成本,对厂商来说,生产就是比闲置更理性的选择;因此,他认为电池片环节的低产能利用率是整个多晶硅供应的蓄水池,即使多晶硅产能扩张一倍,也会被下游的电池环节吸收;而对电池产量翻番能否为下游接受的问题他下面马上回答,这就是全球的新能源发展热潮有望超过我们大多数市场人士的预期。
其二:欧美太阳能市场将面临爆发式增长。张帅对2008年以后的欧美太阳能市场寄予厚望,他认为行业将面临爆发式增长。首先,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和新技术的可能出现,后者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长期,这里主要分析前者。张帅认为,美国是全球未来新能源市场发展的最大动力,尽管参院的PTC审议遇到障碍,但各州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而总统候选人的政策主张更加令人振奋;的总统候选人Hilary Clinton和Barack Obama的新能源主张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到2025年将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到25%,考虑到这一比例目前不超过1%,未来的美国市场规模很值得期待;欧洲方面,除了新能源的龙头国家德国外,西班牙、意大利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也相当之大,就连主要以核电为主的法国也提出了自己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在2020年以前完成太阳能装机3000mw;张帅认为,行业中短期的最大推动力在于各国政府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政府的支持,而不断高涨的能源价格和传统能源产地的地缘政治境况不断恶劣是欧美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强大动力。
新光硅业是国内多晶硅龙头企业 2008年盈利接近12亿
在谈到就国内多晶硅行业的现状时,张帅分析后认为国内多晶硅价格2008年仍将维持高位。目前国内多晶硅散货价格已经超过2800元/kg,价格之高令人咂舌。他表示,由于2008年产能虽有接近翻番的扩张,但产量扩张主要体现在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考虑下游的迅速扩张,供需形势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而上半年供需形势的紧张形势与去年相比更是不相上下。综合考虑新厂投产速度和下游需求增长,张帅认为2008年多晶硅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而国际大厂的所谓长单价格与国内企业基本没有关系,以国际硅料大厂对其大客户的长单价格比照国内硅料走势没有意义。
按照此前张帅对今年太阳能发展速度的预计,他认为新光硅业2008年盈利有望接近12亿元。根据张帅的测算,新光硅业多晶硅成本在440元左右(具体成本分析详见2008年2月20日发出的《水电盈利稳定、多晶硅保证公司利润高速增长――川投能源公司深度研究报告》中对新光硅业的分析)。根据张帅的预测,新光硅业2008年可以实现净利润11.6亿元,根据各家股权比例的不同,张帅计算得新光硅业为川投能源2008年增加EPS0.92元,为天威保变增加0.57元,另有23.34%的股权为四川省电力公司控制,并不在上市公司,但四川电力旗下有岷江水电、乐山电力等上市公司,该部分若注入岷江水电则增加0.54元,若注入乐山电力则增加2008年EPS0.84元。
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多晶硅的生产是由高集成度的化工联合企业完成,技术门槛高。所以多晶硅企业的技术难度在于整体性的技术瓶颈,而非几个关键技术诀窍。张帅还认为,多晶硅企业本质上是化工联合企业,这从国际大厂的情况可以看出,德国的Wacker是全球知名的化工企业,其涉足的领域从盐矿开采、硅烷气到多晶硅、硅片,几乎与多晶硅相关的上游产品均可以自行生产;Hemlock的股东中,Dow Corning是由化工建材巨头陶氏化学和康宁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这些企业均有多年的化工企业经营经验,从事多晶硅生产也已多年,部分企业超过五十年代生产经验是国内企业无法比拟的;多晶硅的生产涉及多次复杂的化学反应,各项控制节点多以千计,而如果从一个陌生行业进入多晶硅生产,即使不考虑建设的问题,单纯调试运行的难度也是相当之大的。这就为涉及该领域的企业在未来发展上提供了独立广阔的空间。
国内能大规模生产之前,国际大厂不会进行技术转移。张帅认为,目前国际大厂的产能当中主要是改良西门子法,而国内目前已经投产和即将投产的企业中,均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国际大厂对多晶硅的垄断已经维持了数十年,鉴于多晶硅对IT行业的重要意义和目前行业的高利润,国际大厂对此实行持续的技术封锁。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国内没有大规模实现生产之前,国际大厂不会对中国实行技术转让,所谓德国技术或者美国技术还是俄罗斯技术均不是完整的技术转让。关于大厂专家的指导,根据现在了解到情况,国际上普遍实行二十年的行业禁止期,从相关大厂辞职的技术人员在二十年内不得进入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因此,目前国内企业能够请到的、有过大厂工作经验的专家,其工作经验也是二十年前的,否则就存在法律问题。
国际目前的技术转移以建造设计为主、并无完整技术转让。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多晶硅厂设计建造公司是PPP(Polysilicon PlantProject),SCC等境外公司,均具有设计建造多晶硅企业的经验;PPP等公司与国内的成达公司属于同一类型企业,为化工设计企业,只不过从事的是特殊的化工企业――多晶硅厂的设计,他们不提供具体的多晶硅技术包;因此张帅认为,有经验的设计制造商加盟有助于多晶硅厂更快更好的达产,但并不是决定因素。国内目前投产的所有企业技术来源均是739和740厂。目前国内已经投产的企业包括新光硅业、东汽硅材料厂、洛阳中硅、徐州中能,究根探底,这几家的技术来源均是之前的739和740两个硅材料厂;739厂即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本世纪初国内为建设第一个千吨级多晶硅厂从峨嵋厂抽调骨干,这也构成了目前新光硅业的主要技术队伍;而原来的峨嵋半导体材料厂被东方电气增资控股,也就是现在的东汽硅材料厂;徐州中能的技术来源是新光硅业,这在业内也是尽人皆知的,因此其技术源头也是739厂;740厂即原来的洛阳硅材料厂,以此为基础组成了现在的洛阳中硅;总而言之,目前已经投产的多晶硅厂均有明确的技术来源,并无完全成立的企业做成。
谁是下一轮王者?
摘 要 国际油价自2014年连续下跌以来,对中国经济及石油企业的运行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对上游勘探开采企业形成利空,将影响这些企业的利润。整条化工产业链的产品价格可能由于油价的下跌而下跌。其次,油价的下跌可能使一些新能源、新型能源利用方式的项目的经济优势变得不明显,进而影响这些产业的发展。第三,由于成品油价格的同步下跌,将使交通运输、航空等用油大户成本降低。而石油企业要提前做好油价长时间维持在低位运行的准备。
关键词 油价波动 石油企业 经济
前言: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快速下跌,WTI、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指数由100美元/桶一路跌至60美元/桶左右,总计下跌40美元/桶,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最低记录。究其原因,其背后是全球经济下滑、石油需求下降、石油输出国组织原油不限产、地缘政治博弈、金融投机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及成品油销售企业造成了很大影响。
一、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石油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柱。对制造业大国中国来说,油价大幅下跌导致工业成本降低、减少了购买石油的外汇支出。得益于此,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得到了缓解,增加原油储备和进行成品油税费改革迎来了好的时机。油价下跌带来利好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如输入性通缩风险的产生,对石油生产、炼化、销售企业上下游的冲击,以及对新能源行业的负面影响。
一是制造业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增强。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国际原油价格下滑,会导致国内各类能源价格下降,首先降低了工业生产和物流运输的企业成本,企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与能源价格相关的汽车用油、化工产品生产原料支出降低,工业成品价格下降,变相增强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对于传统汽车制造工业,以及高铁、机械制造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装备制造产业来说,油价下降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进一步开阔市场打下良好基础。以欧洲为例,得益于油价大跌,消费者用车成本下降,汽车生产企业成本降低,欧盟内部各类汽车销量大增。而在此轮油价下跌之前,美国页岩气革命推动其国内能源价格降低,已经部分带动了美国传统制造业的提升,失业指数显著降低;同时,较低的原油价格也增强了美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是风力发电、光伏、煤化工等新兴产业受到影响。受油价下降影响,国内光伏发电、风电发电、燃料乙醇、煤制油等替代产业将受到负面冲击。目前,国内新能源产业在总的能源消费比例中占比较低,风力发电、光伏产业对政府补贴力度依赖较大,特别是传统能源价格降低以后,与石油、煤炭相比不具备成本优势。
在原油价格下降的背景下,新兴能源产业的投资者与消费者对新能源追捧的力度将受到影响,倾向于更便宜的煤炭、石油传统动力,对于投资者而言,风电、光伏的产出效益比大幅降低,项目投资前景不可预测,形同鸡肋,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家倡导的低碳环保战略,以及提高新兴能源占比的战略,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力度来保证执行。
在整个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油价的波动与新能源、生物燃料、煤制油等可替代产业联系十分紧密,尤其是遇到石油危机、出现油品紧张的时候,新兴能源产业就会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原油供应充足时则相反。最明显的例子,以煤制油产业为例,国际油价跌到60美元/桶以时下,煤制油产业将不陷入亏损的境地,因此,在当前全球经济紧密联系的情况下,油价下跌可能使导致资金从诸多新能源行业撤离。
三是石油相关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国资委对旗下央企利润的考核对石油相关类产业的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产生了强大的压力。根据一份咨询击鼓的未来五年中国原油市场供需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的数据,对于上游石油生产者来说,油价下跌则意味着原油、化工产品以及成品油销售利润的减少,唯一能从产业链获得收益的可能是炼化环节,但下游产品包括化工原料及成品油亏损的局面将无法弥补整个产业的严重亏损。
首先国内成品油消费下滑趋势明显,而库存偏高,成品油价格十连跌,在发改委干预下,通过采取提高燃油税的手段,汽柴油价格仍累计下调近2000元/吨。而国际原油市场仍看不到企高的趋势,随着国际油价继续下调,企业库存压力巨大,库存产品价值正在大幅降低,原油生产企业压力加大。
另外,从上游勘探开发来看,如果原油价格高企,盈利能力强,高难度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才会有投资开发动力。油价大幅下降,上游开发板块会尽量缩减投资,甚至取消一些已经规划好的项目。
按照国际原油价格每桶下降一美元,每吨原油价格下降7美元来计算,2014年国内原油产量超过2亿吨,石油生产企业上游的营业收入就将减少约14亿美元,合100多亿人民币。目前来看,国际原油价格相比较去年平均约下降了40美元/桶,石油开发生产企业估算收入就减少了约4000亿人民币,相对应的,利润也大为降低,中石油、中海油压力巨大,中石化相对上游业务较少,但也受到了巨大影响。
这种背景下,大型央企的海外投资战略不可避免的收到影响,对资源项目投资积极性大为降低,甚至前期收购的项目会变成包袱,产生巨额亏损。近年来,中国国有石油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大踏步的走向海外,涉足诸多项目投资。随着油价下降,企业需要重新评估项目投资及收购的可研性报告,同时防止一些涉外开发项目出现违约情况。相对应的,油价下跌受益的产业如交通、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行业核电装备发展空间将继续扩大。此外,航空、航运、汽车运输等产业物流成本明显下降,油价下降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机会。
二、对石油企业的影响及应对
展望2015年下半年及明年的国际石油市场,仍不容乐观,油价低迷将对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业绩产生巨大影响,在这个严峻的考验面前,石油企业要多措并举,绸缪应对。
一是认清市场形势,坚定发展信心。油价暴跌,对石油生产企业而言或许是坏事,对于石油消费者来说,却又是件好事,在较长的时期内,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费仍将保持增长,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将成为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同时,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中国的能源需求仍将继续增长,油气产业依然大有可为。但需要石油企业主动应对,积极备战,主动改革和调整,增收节支、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以效益为导向,合理控制产量,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石油企业认真权衡并正确处理产量和效益的关系,从追求产量目标向追求效益目标转变,调整一些项目的开发生产节奏,适当控制产量,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要结合市场格局的变化和石油企业的改革,有进有退,有舍有取,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一方面,加快资产存量调整,清理一些低效、无效资产;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国际上的并购机会,结合未来长期的战略布局,择机收购一些价格超跌、发展潜力大的优良资产。
三是抓好贸易销售,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国际油价下跌对上游影响较大,但是有利于原油进口、炼油和成品油销售等业务发展。可以在适当降低本土石油产量的同时,抓住时机,在合适的价位区间扩大原油进口,降低生产成本并适时填补国家的原油储备;同时,将部分资源向下游销售业务适度倾斜,积极开拓油气消费市场,使上下游一体化更加协调发展。
黄金,虽然在金融危机下颇受青睐,可从近30年的数据来看,甚至无法跑赢通胀;
债券,经济衰退期看似稳健,但考虑到1992年的美元实际购买力只有1962年时的1/3,持有债券安全的前提是成了能购买到利率为8%的30年期国债;
房产,被统一了口径的保值品,可想想如果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30年以后房子会折旧成什么样子,所有投资客都会选择持有房产,但不会长期持有同一个房产;
接下来我还可以列举持有珠宝、艺术品以及其他所有可投资产品的缺陷……
问题是,我们还能看好并长期持有什么?
企业。是的,回答是一家或几家企业。理由很简单:
第一,福布斯的富豪榜上,全球最富有的人中,你能看到的大多数人都是企业家,少数的例外比如巴菲特,财富积累也是源于买入了一些企业。
第二,企业是活的投资而不是设计好的某种金融工具或是因为某些看不见的需求制造出价格泡沫的稀缺品,它真实、可观察到、令人放心。
第三,投资一家企业,是有挑选的介入到有前景、有潜力、有目标的企业中,参与方式可以多元化。
重点在于,这些企业什么样子?它在哪?
危机中的潜力股
马 瑜 裴 培
国有企业依靠资源倾斜维持高额利润,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却在金融危机中受创颇重。4万亿投资是固定总投资可持续增长的保障,却也有很大的可能会加剧这种结构失衡。以一家太阳能公司为例,它身处炙手可热的新能源行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在国际上亦毫不逊色。虽然在金融危机中它的股价同样遭遇大幅下跌,但如果新能源的确如一些人所料想的,在未来几年内获得长足的发展,这家公司想必不会落下。
过去两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宠儿,在华尔街、伦敦和香港市场都炙手可热,无数的PE,VC竞相折腰,创造了无数的暴富神话。然而自从2008~9月以来,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赛维LDK股价暴跌85.5%,尚德股价暴跌72.3%,其余光伏企业也暴跌60%~90%不等。最近半年,除了兴业太阳能在香港上市成功之外,没有一家中国光伏企业实现IPO或增发配股。VC和PE对光伏行业的投资也变得相当谨慎,行业分析师裴培在过去两个月出席过几次光伏行业投资者会议,听到的大多是悲观的言论,虽然很多人认为最寒冷的日子已经过去,但春天仍然相当遥远。
全行业产能过剩,需求萎靡不振,融资难求,上市无望,企业应该怎么做,投资者又应该寻求什么出路?有一个现成的答案,那就是并购,通过并购实现行业的横向整合,扩大领头羊的话语权,削减过剩的产能。许多中小企业早已处于亏损状态,之所以还未关门大吉,只是出于回收现金的需要。这些中小企业往往不考虑设备折旧和机会成本,只要售价高于现金开支,就会毫不犹豫地将价格战进行到底,结果光伏产品的价格在最近半年一直下跌不止。事实上,很多企业都愿意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设备和厂房,收购方还可以获得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问题在于,现在市场需求还没有回暖的趋势,大企业普遍抱有谨慎的心态,虽然横向并购的好处多多,但至今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传出任何实质性的好消息。
在任何新兴行业,通过并购实现横向整合都只是早晚的问题。随着国家出台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政策,并购的融资难度有所降低,太阳能行业的并购有望提上议事日程。要成为被收购的对象,仅仅有产能和规模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拥有优质客户和核心技术。拥有优质客户,才能够把产量转化为销量,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提高市场份额;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够提供足够的差异性,占据独特的细分市场。在目前的中国,只有极少数太阳能企业满足以上条件,其中大部分都已经上市。所以,太阳能行业的并购多半还是会呈现“少而精”的格局,投资者必须精挑细选,才能发现来之不易的机会。
行业、行业还是行业
未来的好公司在哪里?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陶亚东的看法是要从行业入手,找到二级市场中的标杆企业,在对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广范围的筛选。通过对历史数据及当前宏观经济的分析,陶亚东认为在经济危机期间大致有七八个行业具有投资价值。
而在大羽华裳传媒董事长赵鹏的心目中,朝阳产业有传媒、新能源、网络等。新能源,一种是真正的国际正在提倡的新能源,有节能减排概念和意义,另一种独到的理解则是可以节省空间和时间的模式,如网上购物等。
在四月初举行的展恒理财私募基金报告会议上,知名私募基金经理田荣华也分享他的投资思路。除了前文提及的几个行业,田荣华还看好经济复苏和估值反弹中的先导性行业及高弹性行业。包括资源类、地产类、金融服务类等。他的武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着四只阳光私募基金。其中较早发行的“武当一期”和“二期”在4月10日最新数据显示,近1年之内净值分别累计增长27.98%的24.54%。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了29.62%。
“人”才是制胜法门
一个多星期之前行业分析师裴培去拜访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对话结束之后,对方提议共进午饭。一行人跟负责接待的执行董事一道进了员工食堂,这位董事深怀歉意地说,如果事先得知会留下吃午饭,可以在旁边的小餐厅里弄点东西吃,不用吃大锅饭了。所谓的小餐厅,也不过是员工食堂附近隔出的一些雅座而已。
按照公司的说法,绝大部分访客都是在员工食堂吃饭的。这家公司的两位高管,包括一位在业内极负盛名的技术专家、多种专利持有者,就在裴培旁边一张桌子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拿着一碗切成片的香肠走过来,在几个人的碗里各拨了几片,然后给邻桌的人也拨了几片。
彼得・林奇曾经说过,一个公司高管的负责程度,与办公室装修和接待来客的奢华程度成反比。这家公司没有用燕窝、鱼翅或鲍鱼来款待客人,而他们的管理层、技术骨干们和普通员工吃着一样的饭。仅从这点来看,就让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信心大增。
管理团队以及企业领导者的力量在中小型企业中显得格外重要。陶亚东在拜访企业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心得,他认为看管理团队,首先看团队的组合情况,最好是懂技术、懂市场、懂财务的两三个优势互补的人一起运作。创业团队要有各方面的人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其次,陶亚东谈到他在去年与某目标企业接触的例子时,反复强调企业家的品德。当一个企业把主要精力用在“讲故事”而非产品销售和技术研发上,就意味着这家企业难以在较远的未来达成“跨越式”成长。
红海还是蓝海
陶亚东的工作就是找出潜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并以其为标杆发掘企业特点,研究其投
资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再以标杆企业为基础发掘同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其他公司。包括做最肥的市场,选择自己能做的最大的市场;选择正确的时间点切入新的领域;专注、专注再专注。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并确定领先优势,尽力在某个垂直市场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
光伏行业一年多来的激烈厮杀生动的诠释了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在太阳能技术领域,有所谓“三代电池技术”的说法: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是现在流行的晶体硅技术,就是尚德、LDK、英利等巨头使用的技术路线;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是非晶硅薄膜电池,虽然也以硅为原料,但技术手段有很大差别;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是金属化合物薄膜电池,包括碲化镉、铜铟镓硒等,美国的First Solar是这一领域的领头羊。第二代和第三代电池统称薄膜电池,它们虽然成本较低、技术较新,但是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占地面积较大,安装成本也相对偏高。中国新近出台的太阳能补贴政策,让薄膜电池企业看到了新的希望。目前国内实力最强的薄膜企业,当属上市公司天威保变旗下的天威薄膜以及正泰集团旗下的正泰薄膜,两者都已经实现非晶硅薄膜的量产,光电转换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都有分拆上市的计划。于此同时,尽管补贴政策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其作用是有限的,大部分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的薄膜电池企业仍然难以生存。
2008年,从事硅棒、硅片环节的LDK和昱辉都在2008年投入巨资建设自己的多晶硅工厂,从事电池、组件环节的尚德则巨资入股国内外多晶硅企业以确保优先得到硅科;一时间,整个产业链都在向上游扩张,“垂直整合”成为时髦的概念。进入2009年,“垂直整合”的主题已经变成了向下整合,即向系统安装进军,因为只有太阳能系统安装商能够直接接触客户,了解市场行情,拥有系统安装业务有助于拥有较强的定价权。在中国财政部推出太阳能安装补贴政策之后,拥有系统安装能力的太阳能厂商无疑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可以向国内客户提供~整套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占据先机。尚德电力在国外收购了数家系统安装公司,在国内则成立了尚德能源工程这一专业安装公司;从事上游业务的LDK竟然越过电池、组件两个环节,与德国电池厂商Q-Cells合作建立了安装公司;今年唯一上市成功的兴业太阳能,也是一家以建筑一体化光伏产品生产和安装为主的公司。事实证明,投资者对此非常买账,在中国宣布太阳能补贴政策之后涨幅最高的就是尚德和兴业,LDK在宣布成立安装公司之后,股价也有小幅反弹。
在合适的价位勇敢买进
找到几个有潜力的行业相对简单,深入研究个股的特点则需要我们做足功课。等到我们准备进行交易的时候,估值和价格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这只股票的估值是否合理,价格有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财务状况是否健康?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长赢不输。
根据股票的定价原理,低市盈率、低市净率、每股未分配利润高、高派息率、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才有可能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即使一个公司几乎完美无缺,我们也必须在合适的价格上买进才有利可图。不过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根据有效市场理论,业绩确定性越强,未来发展空间越清晰的公司,就越难找到合适的价格。
近日,受国家建设智能电网消息的影响,相关概念个股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一些个股涨幅远远超过大盘,成为市场的“新宠”。然而在经历一轮上涨后,一些个股开始出现了回调。在冷静之余,市场开始关注这次智能电网的投资规模会有多大,哪些公司会从中受益最多,智能电网相关概念股后期走势又将如何?
表现抢眼
5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2009年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受此消息影响,5月22日,在大盘拉出阴线的情况下,智能电网概念股却逆市翻红,如思源电气(002028.Sz)当天收盘21.45元,涨幅达4.89%,长城开发(000021.SZ)涨幅为4.08%,其他相关股票的涨幅也都居当日股票涨幅榜前列,成为当天A股市场一个新的兴奋点。
随后的一个交易日里,智能电网相关概念股继续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5月25日,尽管大盘震荡,但荣信股份(002123.SZ)、泰豪科技(600590.SH)和东源电器(002074.SZ)等相关个股都以涨停价报收。
5月26日,智能电网概念依然强势不减,受益于智能电网建设的电力设备板块继续逞强,板块指数涨幅一度超过6%,创出反弹新高。相关个股一度全部飘红,东方电子(000682.SZ)、思达高科(000676.sZ)、三变科技(002112.SZ)、许继电器(000400.SZ)、科陆电子(002121.SZ)等个股携手涨停,继续其耀眼的表现。
经过几天的大幅上涨,一些股票的价格开始回调。6月1日至3日,前期连拉5根太阳线的国电南瑞(600406,SH),连续拉出了3根小阴线;思源电器在经过前期的涨幅后,股价也出现了小幅回调。
蛋糕有多大?
在经过市场的一轮炒作后,投资者开始追寻什么是智能电网,我国智能电网的投资究竟会有多大。
所谓智能电网,即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环节应用大量的新技术,最终实现电用的优化配置以及节能减排。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推出了类似的计划。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汽车一样,已被赋予国家竞争级的战略地位。我国也注意到智能电网的重要性,并把其提到战略的高度上来。
2009年5月18日,在中国智能互动电网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首席能源问题专家武建东的《中国智能互动电网发展战略报告》中初步估算,从今年起,我国需要更新百万个以上变电站,需要将3000万块5000万块电表更改为智能电表。根据政策开放程度,电网还可以开放电视盒通讯等业务,这将是一个比3c业务更宏大的产业空间,更能拉动内需。他还表示,如果今年就启动国家互动电网改造,每年有可能拉动GDP--个百分店左右。
5月21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并初步披露了建设时间表。
按照规划,国家电网公司的智能电网建设将分3阶段:在2010年之前完成规划与试点工作;在2010年到2015年大面积推开;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规划的出台,挑动了市场的神经,专家纷纷猜测智能电网的投入规模有多大,而市场各方人士给的答案也各不相同。
申银万国认为,中国智能电网将在部分地区试点,然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最终到2020年建设完成,预计2020年智能电网总投资将不低于2000亿元。
而有专家估计到2020年,国家需要在特高压电网建设投入超过6000亿元。
财富证券分析师王璇表示,预计到2020年,智能电网投资总额将达1万亿元。
安信证券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师黄守宏的预计更为大胆,他认为在这3个阶段总投资将超过4万亿元,其中第一阶段5500亿元,第二阶段27i亿元,第三阶段1.7万亿元。
对于这个数字,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专家都表示无法得到确切的证实。不过,相关人士都表示,智能电网的启动,对相关的行业制造商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可以大幅提高相关公司的业绩。
此外,有关部门已经将智能电网纳入新能源板块。这意味着与智能电网相关的上市公司将分享新能源行业的优惠政策,提高其投资价值。后市有争议
由于前期涨幅过大,智能电网概念股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走势已经成为广议的话题,争论的焦点是关于智能电网的发展细则会在什么时候出台。
财富证券分析师王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前期涨幅很高,在7月前,相关个股将会出现短期的调整,但国电南瑞等公司能够从智能电网中真正获得收益,所以跌幅不会很大。他估计相关部门将会在7月份智能电网建设的具体细则,在此背景下,相关股票将还会有一轮上涨行情。
相对于王璇的乐观态度,中投证券电气设备行业分析师熊琳则显得谨慎很多。她表示,说7月份会出台智能电网建设具体细则的消息,都是一些媒体从相关人士或机构那里得到的,权威部门并没有这种说法,所以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7月份这个细则不能出台,则目前涨幅过高的相关智能电网概念股将面临着很大的回调压力。
东莞证券分析师陈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的担心。他认为,虽然前期相关领导表示将会大力发展智能电网,但近期管理层口风开始转紧,出现“将择机出台规则”的提法,所以7月份相关细则能不能出台还不好说,投资者对此应抱有相应的准备。
而相关部门领导向媒体的表述,似乎在印证着陈鹏的担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前表示,“能源局正在对智能电网的问题进行研究,我们认为,智能电网应该是清洁、高效、分布式的电网,但也有不同的意见。对于智能电网的规划,应该说还在研究中,尚无统一规划。”
本刊特约分析师表示,从上述领导的发言中可以看出,7月份出台智能电网规划的可能性较小,但也不排除出台的可能。无论如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中国电网的发展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关注两公司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哪些行业会从中受益,哪些上市公司从中分到的蛋糕最大?
东莞证券行业分析师俞春燕表示,智能电网范畴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特高压、超导、智能电表、电网调度等。我国的智能电网将主要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电网,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在今明两年投资830亿元建设特高压。
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将拉动二次设备需求。申银万国研究报告认为,二次设备主要包括电站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等4类产品。
安信证券分析师黄守宏指出,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高级调度自动化系统、柔性输电。数字化开关、数字化互感器、配网自动化、用电管理采集系统市场将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而在上市公司中,真正能够从智能电网建设中受益的有几家?本刊综合各券商的研究报告,发现券商重点关注表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两家公司。
近日随着石墨烯概念的持续火爆,该板块中的宝泰隆新材料公司(下称“宝泰隆”,601011.SH)受到资金关注,股价连日大涨。
宝泰隆地处黑龙江,本是一家以煤炭开采、原煤洗选、炼焦为主营业务的大型煤化工企业。那么,它为何变成了石墨烯板块的龙头股之一?近年来在石墨烯领域有哪些动作?目前市盈率405倍,未来是否能达到与如此高的市盈率相匹配的业绩,给投资者带来更多利益?《投资者报》记者近日致电致函公司相关负责人,但并未收到回应。
转型石墨烯领域
21世纪的神奇材料――石墨烯,已被多家研究机构认为“钱景”一片大好。据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石墨烯虽然处于初期阶段,但随着石墨烯技术的研发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2018年石墨烯将迎来产业爆发期,预计到2020年,全球石墨烯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其中新能源行业相关的超级电容和锂电池应用规模将达到534亿元,电子显示领域将达到267亿元,新材料方面应用将达到372亿元,市场规模相当可观。
2015年,宝泰隆宣布进军石墨烯领域。此前,受煤炭产业整体低迷的影响,它的日子并不那么好过。翻看其2015年年报就可看到,2014至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亿元与15.2亿元,且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受此影响,2015年5月,公司宣布与青岛金墨自动化科技公司签署了《七台河宝泰隆公司 100 吨/年石墨烯工业化生产项目技术转让和专利实施许可及技术服务合同》,想借此平衡已逐渐衰落的旧业务,在新兴领域内发展。
该项目于2015年9月动工,2016年5月3日该公司公告称,项目总投资额调整为2.87亿元。
这个项目也是如今投资者普遍认为宝泰隆具有很大潜力的原因之一,除了该技术很有可能会生产出单层石墨烯薄膜(石墨烯产品分石墨烯薄膜及石墨烯粉末)之外,而且以目前的生产水平来看,百吨已经是个很大的数字了。
除了这个项目外,宝泰隆还在2015年7月收购了东润矿业43%的股权,并通过拍卖方式取得其16平方公里的石墨资源探矿权,日后会为宝泰隆石墨烯产品的生产研发提供原料的支持。再加上同月,宝泰隆宣布与清华大学合作,欲联合研发石墨烯电池,涉足下游应用。2016年1月,公司公告称,公司自主研发的石墨烯专利5项(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正在报批中,上述专利实验室技术已研发成功。2016年1月20日,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成功通过中试并产出石墨烯产品,产量为10公斤/天左右,公司销售部门正在做市场调研,目前尚未销售。
至2016年6月份,年产100吨的石墨烯项目设备已经到货,将陆续进行安装并于今年10月达产,到时产品价格将根据当时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至此,业内人士及投资者都认为,宝泰隆在石墨烯领域的上中下游都做好了布局,在这一轮石墨烯板块的上涨中,也对其估值颇高,截至目前,市盈率达到400倍。
管理层减持 原因不明
那么,宝泰隆在未来是否能如投资者所愿带来实打实的利益呢?
虽然,石墨烯得到政府、学术界、媒体的高度重视,而且据资料统计,世界石墨的产量65%在中国,而中国石墨的60%在黑龙江。但就实际状况来看,这一产业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目前中国石墨烯专利技术数量虽然最多(占了46%),但在科研质量上并不比随后的韩国(20%)、美国(18%)强,而且专利技术多在研究所内,还未应用到实际生产。
再加上提取技术复杂,目前的石墨烯在中国市场价格为黄金的10倍左右,超过1500元/克。石墨烯薄膜的价格也相当之高,虽然已经由2012年的500美元/克下降到了2015年的100美元/克,但与替代材料石墨和硅相比,使用石墨烯的成本依然较高,价格问题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
而且,宝泰隆虽引进了年产100吨的项目,其投产之后石墨烯产品的质量是否能保持稳定高水平,以及市场究竟有没有如此大的需求,仍然是个未知数。
不知是不是因为觉得这些原因会影响公司未来业绩,还是手头“钱紧”,2016年以来,宝泰隆的高层开始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