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第1篇

一、创设有趣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化学实验活动的机会。创设有趣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看”中得到提高,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这样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钠》时,笔者首先创设这样有趣实验情境:演示“水生火”的实验(方法是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乙醚和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然后用滴管滴入2~3滴水,结果蒸发皿中冒出熊熊火焰),学生观看到这一违反“常规”的现象,既兴奋、又好奇,产生“水火不相容,为何水又能生火呢?”的疑问。这样巧妙地创设求知氛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有趣实验,会让学生匪夷所思,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矫正被动型接受式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实验手段激发大胆猜想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创设实验手段,启发学生联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大胆猜想,敢于探索,不断培养学生探索思维品质。

案例2:笔者在一次实验教学中创设这样实验情境:我们班王锦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他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同学们,请你们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在笔者引导下,同学们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1: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猜想2: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此时,笔者再引导各小组学生,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以上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在各小组通报表扬并奖励1分记入学习袋)。

评注:本案例解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应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而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一旦做到这一点,思维就很通畅,解题就很顺手,所有设置的探究性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

三、多元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元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了解学情,适时地进行点拨,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发言,积极参与组内活动,大胆表达个人意见,懂得适时反思、自控和协调,有效促进了多边互动与多维评价。学生在多元合作中学会了互助、沟通、分享,既能够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这就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成绩的提高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例如:在教学原电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时,笔者改为边讲边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合作学习,先让学生分组实验: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H2SO4)中观察现象,然后当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学生前后对比发现(组织学生交流),锌片上气体减少了,而铜片上却有大量气体产生,学生感到非常奇怪,急于想了解原因,同时笔者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并进行评价,学生大胆地提出了Zn片溶解ZnZnz+++2e-产生的电子经导线跑到铜片上的假设,然后学生经过多元合作用灵敏电流计检验,在小组中证明假设是正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兴趣激增,而后,笔者引导各小组学生一起归纳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的实质及形成条件。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按认识归律,通过多元合作学习,不断展开,并从中掌握了解决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构建实验空间培养创新潜能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有时适当给学生构建实验空间,搭建好实验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索实验,找到实验感觉,体验成功乐趣,那么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

例如: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按照教材p151图5-6的实验装置,并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同学们发现钠与乙醇反应,无法检验到产生的氢气(原因是钠与乙醇的反应速率较慢,钠完全反应后,氢气早已逸散,根本不能收集并检验其纯度,更不用说能点燃),然后引导学生: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合理实验方案?(笔者有意为学生搭建实验平台)

于是学生在小组中开始琢磨(p151图5-6)装置。开始时,加入无水酒精,投入钠后,钠的密度比酒精大,钠沉到U型管底部,使部分气体向左侧逃逸。另外,学生想到加入适量CCl4以提高液体的密度,结果果然使钠浮于右侧液面上,反应停止后,打开活塞,点然,燃烧可以持续数秒钟,现象十分明显。效果非常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 探究常识 三维教学目标 理论教学

实验探究是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近几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缺乏外部的实验教学条件;二是重视实验过程而忽略实验探究的方法。如何解决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强化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

实验探究式教学作为教与学的结合,是一个综合性的探究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主宰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备课时一般计划开展探究式教学,但是到了课堂上又变成了讲授式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强化探究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从情境的创设、提出猜想的方案、验证猜想到得出结论,每个实验环节都提出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能遵从教师的意图,教学方案,以及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出教师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要受到教师的控制,学生自主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根本没有提出自己观点的机会,探究教学只是形式化,背离了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质。因此,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必须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主动进行探索,彻底改变形式化的教学模式。

三、注重实验中问题的设计

课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构建知识。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虽然教师设计了一些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回答,课堂气氛也比较融洽,但是很多问题都很浅显,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从以下几点做出转变:

(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从方向上看,问题应当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证思维的持久运行;从力度上看,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当是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才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很浅显的问题。

(二)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对于那些有难度、有深度的内容,教师可以将其化难为易、化整为零。而对于一些非常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应当将其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设计的问题要适宜。对于一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是仅仅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识而又不能全部解决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认识冲突,而这种认知冲突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驱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而太难的问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

四、理论教学与实验探究有机结合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有一定的优越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前人的探索成果为基础,更便捷、更高效地获得化学理论知识。但是现阶段的实验教学,不仅要强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把传统的启发式教学与目前的探究式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整合成一种新型的“启发—探究”实验教学模式。

五、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强调知识的价值是首位的、本位的,而忽视了情感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情感教学可有可无的,过分强调学生要怎样接受,一味地灌输,忽略了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探究和发现,导致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片面处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只会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缺乏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应考虑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个人爱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主动探究而获得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切身体验了实验成果是如何形成的,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态度与情感。

六、把握好实验探究的时间,确保实验目标的实现

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由于实验操作需要很长的时间,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控制好时间。对于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要使其能够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完成设计方案,而在实验教学中只需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价,教师在选定了一个最佳实验设计方案后,再进行教授、解释、验证,最后进行拓展和小结。

七、结语

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意识,以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为辅,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教学。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第3篇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一步步推进,实验探究教学在中学化学中逐渐被广泛应用。其倡导的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课堂也被大家认可,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获益匪浅。但是,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如今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仍然存在着两大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高中化学还缺少实验探究的外部条件,其二是重探究行动却轻视探究方法教学。这两大瓶颈问题的存在必须被师生意识到,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本文就从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的瓶颈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求有效组织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摆脱传统的教学禁锢,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二、实验探究中的瓶颈问题

1. 缺乏实验的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之一是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单一。一种模式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实验课题,自主探究,得出形式各样的结论。这种模式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探究过程耗时较长,二是实验中不确定因素较多,三是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做实验探究。另一种模式是教师要求学生实验结论一致,方法和过程可以不同。这种教学模式也同样存在着问题,这种演示实验和分组学生实验,还难以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只求结论正确,却不懂得探究未知事物的乐趣,这非常不利于教学。外部条件之二是现有条件不足,难以完成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由于扩招,学生多,但是实验室少,再加上仪器维护、补充药品消耗等,实验室无法承担如此大的工作量。外部条件之三是新教材内容多但是课程安排紧。这使得教师不得不进行传统的实验演示教学,而学生无法体会到探究过程的真正乐趣。外部条件之三是班级规模大,难以有效组织教学实验。教师只能顾及到个别人,而大部分学生则会被教师忽视,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2. 重视探究行动却忽视探究方法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应该具备化学知识、实践技能和各种技巧,唯有如此,实验探究活动才具有价值。而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探究教学外在形式华美,可是学生根本学不到实质性内容。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实验探究教学缺乏传统教学方法的支持,改革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二是实验探究目标不明确,很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三是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肤浅,难以形成严谨的思维。四是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缺乏科学方法论的指导,虽然结果正确,但是过程没有科学价值,对学生来说弊端很大。五是学生的实验探究缺少完整的发展目标。什么问题值得探究,怎么发现这些问题等都不够明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实验探究瓶颈问题的解决策略

首先应增强实验探究的教学意识。有效的贯彻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程理念,开发综合性教学课堂。教师在教学方法中探究式教学要大力加强。其次要克服实验探究教学形式化。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都应由教师指导,而非支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后应重视探究实验中的问题设计。问题要具有内涵,具有容量,具有层次性,还应具有相应的难度。然后应将讲授教学和实验探究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和探究相结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教授的技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后应控制好探究实验的时间,确保课堂教学任务能够按时完成。先确定好方案再开始进行实验,这会大大节省实验探究的时间。

大胆的想象是伟大发现的重要前提,一项重大的发现是无法离开大胆想象的。众所周知,化学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一些化学原理也并不是永远正确的。教学过程中,化学思维的扩展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假设猜想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使其在调查过程中不断地收集化学资料,并对其进行加工与整合,然后通过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研究与探讨,促进化学思维的拓展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探索

1 化学实验的教学意义

1.1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大量的化学实验内容,除了完整的学生实验课,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概念理论教学、化学用语教学和化学计算等新授课中,以及各种类型的复习课和练习课中,都会出现化学实验。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化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实验情境中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化学实验是实现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实验对于实现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为目标的化学实验主要由实验知识与技能、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构成。实验知识目标主要包括化学实验事实、有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方面的知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等,实验技能目标是指基本操作技能、仪器和药品的选择和综合运用技能等三个方面;实验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来探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发现和提出实验问题能力、猜想与假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控制实验条件能力、收集证据能力、得出结论能力、反思与评价、讨论与交流能力;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非常丰富,主要是熟悉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实事求是完成实验、节约药品、爱护环境、化学素养的形成等。

2 重视实验的探索性,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的能力

在当前的化学教学中,大部分的实验属于验证性试验。在验证特定物质的性质、提取方法以及各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时,学生只需根据说明进行简单模仿即可完成,根本体现不出任何的创新之处。探索性试验则不同,它最主要的目的是把教材中设计的各种实验与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更高意境和更新内容的操作实验,把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让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更高的境界与高度上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努力探究新知,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获取新的成果,从各种角度、方法和层次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增强知识迁移与探究创新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创新灵感。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依附于理论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当前一些化学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有一定的观念偏差,有的甚至将化学能力与化学实验技能划上等号,将实验能力归结到实验操作。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势必影响到高中生化学能力的提高。要想提高高中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在改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在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尤其要纠正一些学生不愿动手的实验习惯,要从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性出发,将实验教学变成他们质疑学习和探究实践的有效活动。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才是保证学生良性发展的根本。

3 落实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措施,确保学生实验教学效果

3.1 实验预习

比如,实验是在试管中进行,我们可以画一支试管里面放有药品,用箭头表明实验步骤。这样做好处是:(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笔写,其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就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了,避免实验操作盲目性;(2)参照预习笔记做实验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使得实验更加紧凑。

3.2 实验

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1)认真规范操作,细心观察现象,并及时地、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实验过程保持秩序良好,切莫把实验课当儿戏;(3)实验中要节约药品,爱惜仪器,实验结束时必须把仪器放回原位,试管等洗涤干净;(4)注意自身和周围同学的安全。

3.3 实验报告

实验做完后学生要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主要写六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仪器与实验药品;(4)现象及原因解释和有关化学方程式;(5)实验结论或数据处理结果;(6)实验讨论。通过写实验报告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 注重归纳和小结

实验结束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让学生谈谈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对本次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能更上一个台阶,对以后的实验有引导性的作用。中学化学课程的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习惯的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较为重视,但对于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往往要求较低,甚至不做要求。又因为传统的实验报告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化学实验进行总结,强调报告的完整性,并不鼓励学生对实验中预料以外的现象进行探究,导致实验报告书写一直流于形式。学生往往敷衍了事,对记录实验现象不重视,不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不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照抄教材或互相抄袭现象严重。这样书写实验报告,学生仅仅提高了总结能力,而思维始终处于机械被动的地位。创造能力被束缚,难有新的想法和见解。因此,实验完成后,一定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还需我们不断地去摸索。总之,强化实验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衔接;知识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5-005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5.027

中学化学学习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但初中和高中作为不同的学习阶段,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如何实现初高中化学的平稳过渡,切实把握教学衔接的生长点,特别是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以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需要,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初高中现行教材(九年级人教版上、下册和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和课程标准,并参照高中化学教学实际,认为要想很好地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通览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做好知识内容上的衔接;二是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三是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上的衔接。

一、通览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做好知识内容上的衔接

做好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衔接,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和初高中课程标准,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比较初高中教材在知识内容、理论基础、化学实验上的特点;明确哪些是需要补充的知识,哪些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化,才能在高中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1.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笔者结合初高中现行教材(九年级人教版上、下册和高中人教版必修一),按照单元(初中)顺序整理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见表1)。

初高中相承接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再现,笔者结合初高中现行教材(九年级人教版上、下册和高中人教版必修一),整理了初高中教材中相同的图表,给出了相应承接的知识点(见表2)。

2.初高中教材在知识内容、理论基础、化学实验上的特点比较

初中化学在知识内容上突出基础性、启蒙性、发展性,主要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知识容量小,知识点零碎,教材内容浅显,属于生活中的化学;且没有相对完整的化学理论;化学实验是对某个知识点的定性分析,只要求记住现象和结论,具有浅显性、单一性特点。

高中化学知识内容注重宏观与微观联系、形象化与抽象化联系、共性与个性联系,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具有完整的电离理论、氧化还原理论、原子结构知识理论,且将化学理论贯穿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突出了理论的应用价值;高中化学实验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突出探究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需要补充和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同素异形体、溶解度的相关计算是初中教材出现但不做深度要求,高中教材未出现但作要求的内容,这些知识必须加以补充,以免造成学生知识点的空白。

氧化还原反应、结构理论基础知识、电离理论知识、化学实验必须加以深化拓展。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初中只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简单介绍有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高中教材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得失的观点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会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还原剂,利用电子得失相等立方程进行相关计算;初中只要求学生会找出1~18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高中则要求会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初中只要求了解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离子,高中要求掌握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和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初中化学对于气体的制取,只要求掌握O2、CO2、H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仪器等内容,高一年级涉及Cl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实验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气体检验、注意事项(尾气处理、气体干燥)等方面加以归纳,并将其拓展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教师要尽可能地分析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或者在新生刚入学时安排一次问卷调查,了解高一新生对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以便在新课教学中,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创设相应问题情境,做好新旧内容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变被动式传授知识为启发式教学,启导、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做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知识,同时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通过修正、拓展、深化,使新旧知识合理化衔接。例如,在高一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时,可联系初中质量分数等概念,从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再如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时,可从初中得氧、失氧角度作为切入点,逐渐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去进一步修正、拓展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再以NaCl的形成过程为例,通过原子结构基本理论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原因,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巩固和理解。

三、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上的衔接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等特点。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迁移拓展,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适应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学习方法。高一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可以在适当时机开设学法指导课,学法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中,如刚入学时可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做好新课的预习,边预习边用短线将相关知识联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路径。接着在思维导图上用各色笔做好相关标记。如:“Why”、“不明白”等,便于上课时注意听讲自己未理解的知识点,提高听课效率;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能力。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时,可通过对比法、类比法学习金属氧化物的共性和个性,如铁的氧化物知识采用列表对比法学习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做好预习笔记;上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做好学习小结,按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和试卷等。

高中阶段由于教学进度快,时间紧,学生作业量大。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讲解习题过程中,除一般方法要讲解透彻,一些解题技巧也要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建立解题的基本思路:题示信息 + 基础知识 + 逻辑思维。高中阶段最常使用的解题技巧有:差量法(质量差、体积差)、守恒法(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关系式法、平均值规律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能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

初高中化学学习的目标是一致的,初中与高中衔接,不是简单的把高中学习要求转嫁到初中,也不是把初中的学习要求拿到高中来。而应将初中、高中的衔接准确、到位地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始终,保证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