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行业报告

新媒体行业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行业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行业报告

新媒体行业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行业报;盈利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严重冲击。最近,美国《华盛顿邮报》将旗下连年亏损的《新闻周刊》以1美元的价格转售给哈曼国际工业集团创始人西德尼?哈曼。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全球传媒行业对纸媒未来命运的广泛讨论。

事实上,美国《新闻周刊》的生存困境不仅标志着美国报业的衰落,也是全球纸媒急需破解的难题。“报业衰亡”似乎已经不是危言耸听。在数字化大潮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已经不是要不要转型的问题,而是如何转型的问题,而这种转型,对我国行业类报纸尤为迫切。

二、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与党报、都市报和综合类报纸不同,作为我国报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多数行业报曾长期担负着中央各部委或大型国有企业机关报的角色,是专注于某一特定行业或领域的专业报纸。

在计划经济时代,行业报作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其发展主要依赖行政力量的推动。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伴随着新闻出版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报陆续与行政力量脱钩,进行转企改制,全面参与市场竞争。

在这种形势下,面对财政资金断奶,新闻纸、人力等成本的快速增加,曾经高枕无忧或市场化竞争不是很激烈的行业报,逐渐遇到了发展危机。更为严峻的形势是,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原本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新闻时效性不强的行业报,处境更加艰难。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音视频技术与因特网的结合,如数字报纸、数字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其基础和核心载体是互联网。与新媒体拥有的海量信息、互动传播、及时便捷、多媒体视听等优势相比,纸媒尤其是行业报具有天然的劣势,比如破坏生态环境、信息量有限、单向传播、时效性滞后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读者群,开始加速疏离报纸拥抱新媒体。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另据新闻出版总署我国第一份《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已经达到799.4亿元,总体经济规模超过图书出版。由此可见,网民的急剧增加使传统的阅读方式迅速被颠覆,纸媒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以互联网、户外新媒体和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成为主流。

近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导致众多行业报的发行量不断下降,广告收入锐减,人员频繁流动,一场数字化生存危机笼罩着行业类报纸。据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总规模为193.3亿元,已经超越了户外广告收入,2010年将达252.7亿元;预计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市场将达到423.1亿元,超越报纸,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广告媒介。

用内外交困来形容当前行业报的现状并不为过,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否则难逃消亡的命运。当务之急,行业报要变被动为主动,变宣传为服务,充分发挥多年来积累的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以积极的心态迎合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寻找新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三、跳出报纸办网站

众所周知,数字化已经无可阻挡地汹涌而来,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媒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实际上,新媒体的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对行业报来说,必须要看清大势,主动融入新媒体大潮中,尽快把数字化转型上升为战略高度,纳入报社的长远规划,加快在新媒体方面的布局。

鉴于大多数行业报都建立了网站,因此加快网站建设,实现报网互动,是行业报目前最现实也是较容易的数字化转型之道。目前,在行业报建立的网站中,真正实现盈利的还很少,能够自收自支的也是屈指可数,大多数行业报网站还处于投入期,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这也导致很多行业报处于上下两难的境地:不投钱担心落后于时代,大笔投入又缺乏资金来源。

综合来看,行业报网站不能盈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用办报的思维方式和盈利模式办网站,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订阅收费模式,二是用新闻吸引点击量,再以点击量吸引广告。

这种模式是现阶段大多数行业报网站普遍采取的盈利模式,其目的是试图实现“一个产品,多个传播渠道”,并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表面看起来这种模式有其合理性,但不符合网媒的特点,没有把网媒的优势发挥出来。

行业报究竟如何办好网站?由于新媒体以互动传播为特点,以整合营销传播为手段,在内容、传播和营销模式等诸多方面均有别于传统媒体,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复制于新媒体,需要按照新媒体发展规律办事,跳出办纸媒的思维定势,结合行业特点寻找盈利模式。目前,在各行业报创办的网站中,效果较好的大体有三种模式:

一是摆脱体制束缚,走市场化道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社早在1999年,建立了网站,成为报纸的电子版;2004年,在电子版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综合网站“中国创新网”,并成立了中高新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网站的内容维护与业务开发,开始相对独立地探索新媒体发展模式与规律,摆脱了体制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收益。

二是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开展咨询服务。中国黄金报社主办的“中国黄金网”,从2004年开办“全球贵金属实时行情短信服务”,当年就实现盈利。截至2009年底,该报社数字信息产业收入达到报社总收入的10%,处于全国报业领先水平。中国税务报社主办的“中国税网”以税务咨询为主,2004年创建当年就自收自支,2009年收入达到1400多万元。

三是立足行业,开办电子商务。利用媒体资源,用宣传置换企业产品销售,即用网络广告推荐某个产品,有了销售以后,再与商家分成。中国石化报社创建“中国石化团购网”,整合全国百万石化员工的分散购买力,建立“厂商直销联盟”;2007年,与一汽大众合作,为石化员工购买一汽大众汽车6202台,为石化员工节省购车费1241万元,为报社创收120万元。“中国石化团购网”创办一年多,就与一汽大众、海尔、太平洋保险等知名厂商合作,实现销售额8亿元,达到了既为行业员工服务,又为企业服务,增加了报社收入。

四、发展新媒体的几点建议

著名的《蓝海战略》认为,在红海中,每个产业的界线已经被人们所接受,竞争规则也已为人们所知。与之相对,蓝海代表着亟待开发的市场空间,代表着创造新需求,代表着高利润增长的机会。行业报的新媒体蓝海在哪里?如何驶向蓝海并经营好蓝海?综合各行业报发展新媒体的实践,有几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是要加大对新媒体的投入力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网络化的步伐加快,行业资源正面临被竞争对手瓜分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主动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技术优势,其结果将是路越走越窄,资源越来越少,发展越来越艰难。因此,必须要解放思想,加大对新媒体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投资新媒体时,应该结合报社实际,对新技术要做到高度重视、理性对待、合理投资、为我所用,做到既不盲目跟风也不随波逐流。

二是提升新媒体的地位,使其独立运营。现在一些报社的新媒体,依然由报社的单一的网络部门负责管理和运营,人手少、权力小、自主性差,难以摆脱体制束缚。因此,必须要把新媒体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实体,避免受原有报社体制的干扰。条件成熟时可以吸引战略投资,一方面可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发展新媒体。另外,要强化报纸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互动双赢,避免互不买帐、相互拆台。

三是加强品牌再造和延伸。新媒体的发展,加速了纸媒的衰落,但这并不代表报纸品牌的消失,更不代表报社肩负信息传播责任的丧失。相反,利用新媒体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品牌塑造和延伸,使行业报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开辟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品牌延伸的方向包括:通过网络开展音频视频业务;介入更多的文化活动,如图书、期刊及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向电子商务延伸;向其他领域,如会展经济、中介服务等延伸。

四是从舆论宣传到信息服务的角色转变。不可否认,报纸是,肩负着舆论宣传的重任。但是,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以及对信息需求的独特化,以往自上而下、宣教式的传播方式,已经越来越被读者所厌恶。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角色转变,是必然趋势,也是新媒体的优势之一。因此,行业报新媒体必须在“专业信息”和“综合服务”等创新业务上下功夫,打造核心竞争力。

五是不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当前,新技术层出不穷、盈利模式不断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固守原有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行业报必须紧密关注电子阅读器、网络视频、移动采编系统、短信、彩信、手机报等新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各种营销手段的创新,包括精品内容营销、实用资讯营销、广告营销、活动营销、品牌营销、数据库营销、咨询服务与创意营销等,加快盈利模式的探索。

新媒体行业报告范文第2篇

一、服务企业是企业报的立足之本

企业报的共同点是背靠行业,服务企业,面向社会。企业报所服务的行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批企业报之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应运而生,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茁壮成长,正是因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后,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行业上下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宣传阵地,特别需要报纸迅速传递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达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声音,抓住行业特点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热点问题,开展有深度的宣传,为行业改革及其健康发展服务。因此,行业是企业报生存的沃土,发展的基石,服务的对象。企业报要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首先要立足行业,服务企业。

在实际工作中,《河南电力报》紧跟河南省电力公司党组步伐,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报道公司党组重要工作的部署、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尽自己所能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如对河南省电力公司工作会议和职代会“两会”的报道,我们不仅刊发了大会消息,发表了总经理和工会主席的工作报告,还发表了社论,组织了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的专题报道,整个报道大气磅礴,有板有眼,为全公司营造了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

二、贴近读者是企业报发展的源泉

企业报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着眼于服务企业发展和企业工作大局,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企业报的报道是以报纸的阅读对象即读者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标准的。只有拥有广大读者,读者喜欢阅读,而且能接受报道的内容,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如果办报没有读者广泛的支持和参与,报纸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社会的进步,作为报业市场买方的读者也在成熟。读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愈来愈主动地、有选择地甚至是以挑剔的眼光选择媒体,以满足个人的信息需求。况且,如今媒体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读者对媒体选择的空间比较广阔,所以,企业报作为“身边的传播者”,要取得“首发位置”,必须准确、及时地了解多层面读者的各种需求,并能够对这种需求的合理性、层次性、渴求度进行适当的比较、筛选、把握,在办报过程中予以体现。

《河南电力报》推出“体验式报道”栏目,借由作者的亲身经历,所看、所想、所感受的种种欢乐和辛酸,展示电力行业广大一线职工的精神面貌,真实地再现一线职工的工作、生活状况。体验式报道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这种报道真实、自然、亲切,现场感强,有可读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报纸功能的要求,实用型的“解惑”超过了消遣型的“解闷”。“有利”、“有用”逐渐成为评判报纸的标准。在这种新闻理念的指导下,非新闻性的信息服务从报纸角落一跃成为新宠。企业报要贴近读者,更要加强服务性,为读者提供多样选择。为此,《河南电力报》创办了“生活特刊”,增设了介绍医疗、保健、健康等方面知识的“健康”板块;反映电力职工学习情况,介绍新书、刊登学习体会、读后感、书评等的“书坊”板块;介绍电力职工子弟作品、子女教育经验的“阳光地带”板块;反映离退休职工生活的“夕阳红”板块等,为职工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同时,在这些板块中开设话题性栏目,选取读者关注度高、有讨论价值的生活话题,组织读者参与讨论,调动了读者参与办报的积极性。

三、寻求服务企业与服务读者的结合点,改进新闻报道,力争实现双赢

企业报作为企业的机关报,毫无疑问是企业职工所认可的宣传企业中心工作的最有权威性的纸质媒体。因此,搞好企业中心工作报道是企业报发挥政治优势、完成政治任务的需要,也是发挥其联系企业职工的桥梁作用,把企业和政府的工作要求变成广大群众实际行动的需要。

由于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于中心工作报道的关注点不尽相同。领导往往希望把企业、政府的意图、指示、部署尽可能原原本本地在报纸上刊载出来,而且位置越突出、文字越详尽越好;而广大读者除希望在报纸上了解到权威信息外,更关注这些中心工作与自己的工作、学习、生产、生活即切身利益的关系如何。

领导和群众都关注,这是搞好企业中心工作报道的前提和有利条件。领导和群众的关注点不尽相同,则增加了我们报道的难度。我们的宣传报道,首先要努力发现和寻找领导和群众共同关注的结合点,即读者的视点。在准确、全面宣传好中心工作精神的同时,努力围绕读者视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策划,把文章做深做细做活,将报道不断引向纵深,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其次,要围绕读者视点,寻找群众乐于接受的报道形式。在报道中,无论是体裁、语言、标题等都要为读者着想,亲近读者,让读者有阅读兴趣。比如安全生产,这是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行的头等大事,同时也是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上上下下都关心。我们在安全生产上大做文章,讲制度,定措施,选择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包括配发言论,这都体现了一个指导性。但是,讲安全,不能天天都是一、二、三,只讲些干巴巴的制度和措施,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安全问题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多运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像与职工谈心一样,以饱含浓重的人情味的笔触,让安全生产意识入脑入心,这就增加了报纸的可读性。两者如何结合得好,就在于办报人的悟性。

近年来,本着实现“上下两头都满意”的目标,《河南电力报》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遵循新闻规律,改进对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企业有些会议有着丰富的信息,比如年度工作会议等。这些会议所研究的问题、出台的措施,与企业广大职工和广大客户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必然为他们所关注。对此,《河南电力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仔细筛选,要求记者把最有价值的新闻、最新鲜的事实、为广大读者所普遍关心的内容拎出来,向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新闻。对于一般的部门工作会议,有新闻价值的,我们则限定字数,压缩篇幅进行报道;没有新闻价值的,我们就不报道。对公司领导的,我们注重报道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内容,减少单纯行踪性的报道,力戒空泛和一般化。

强化读者意识,改进工作报道。工作报道是企业报配合企业的中心工作,体现指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近年来,企业报的工作报道形成了大体固定的模式:一写领导的认识和重视,二写具体做法,三写过程和经验,四写效果。基本上是概念加数字加例证。这种模式化的工作报道,工作味重,新闻味差,形式呆板,信息含量低,抑制了读者的兴趣,缺乏可读性,指导性也大打折扣。

改进工作报道,就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报道模式,强化读者意识,通过新闻事实的传播,让读者乐于接受。比如,少写过程,多写方法,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有所获;多写结果,写这些结果给群众带来的实际利益;多写点生动新鲜的事实,少写点枯燥乏味的概念;多讲点实事求是,不搞假、大、空等,都是强化读者意识的表现。

让可读性强的新闻稿件上头版。一版是报纸的“脸面”。读者看报,往往是先看一版。而一版往往又是报道企业重要会议和领导活动的“要闻版”。如果在安排稿件时,不考虑广大读者的需求和可读性,全部安排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内容,那么读者势必会不满意。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尽量把稿子精编压短,把标题做精做活,拧干稿子中的水分,腾出版面刊发那些具有新闻性又有可读性的稿件。诸如《为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谐发展奏强音》、系列报道“通许县电业局脱困之路”等,这些可读性强的稿件或发在头版头条,或发在显眼位置,成为一版的亮点。

新媒体行业报告范文第3篇

也许五年,十年之后,我们回顾2015年的中国互联网,以及由互联网+所带动起来的,浩浩荡荡的传统产业变革,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但站在新年之交,跌宕起伏的2015尚余几日的时刻里,如果一定要给这一年做一次总结、判断和对未来的前瞻,我们选择了这个词组——变,与应变。

变化的是2015。由这些变化所引发的更多的变数,会在2016年逐一呈现。而应变,则是对这些变化和变数的应对之策,应时之机。

在2015年,企鹅智酷先后了12份深度行业报告,研究范围涵盖社交(微信、社群)、视频、媒体、金融、汽车、房产、教育、互联网+传统行业、95后新生代等诸多热点和前沿领域。累计输出PPT近千页,案例采访过百份,用户调研超过20万人次。

在这些基础上,企鹅智酷重新审视和思考中国互联网在过去12个月里发生的变化,最终打造出长达124页的《中国互联网年度趋势报告》。

报告用详实的案例研究和数据调研,结合扎实的分析洞察,给出中国互联网变化最大的七个行业,呈现过去之变化,未来之机遇。

新媒体行业报告范文第4篇

初始源和再生源,也称为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按照这样的分类,我们把竞争情报的主要信息来源进行了以下归类。

初始源:

①目标企业内部。要深入了解一个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大多数内容必须从调查企业内部产生,从调查企业的车间、工厂到销售部、市场部,接触大量的车间工人、工厂主管和销售人员、推广人员、市场部经理等,从中了解竞争对手企业的大量一手信息,这是最有价值的原始信息。

②目标企业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包括企业的经销商、商、上游供应商,还有广告公司、运输公司和银行等等,这些机构是目标企业信息扩散的必经环节,比如产品定位、广告投放、价格折扣、促销等信息,都可以通过目标企业的合作伙伴及其组织的经营活动来获取,而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资金来往以及信用状况等,通过银行也可以了解部分有价值的信息。

③原始资料。原始资料来源包括两部分,一是依法掌握企业资料的外部机构,比如工商局、税务局和专利局等,有关企业登记档案、交税记录、专利申请等信息可以在这些机构获取;二是企业内部资料,诸如企业营销推广方案、销售报表、财务报表等。

从初始源获得的信息我们称之为一手信息,是竞争情报的价值所在。但一手信息并不意味着原始资料,很多企业把获取竞争对手的原始资料作为情报工作的目标,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容易触犯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我们定义的从初始源获取信息,更多的是用人际交流、访谈等方法从目标对象工作人员的了解,通过人数众多的访谈对象所透露的信息,经过情报工作人员的判断、加工和分析,从而提炼出的价值的情报。

再生源:

①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这类传统的媒体受众面广、信息量大,特别是一些经济财经类报纸杂志和专业的行业报纸杂志,对某些行业的信息挖掘较深,也有很多企业报道,从中能找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源。

②互联网。互联网海量的信息源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几乎所有的行业信息,经营单位情况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得到,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已成为一个社交平台,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网上交流沟通,也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某些行业人员会组成交流的小圈子,从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情报。特别是博客和微博的出现,让信息的交流更加有针对性,是竞争情报人员应该好好地关注和利用的地方。

③证券交易所。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今天,中国各行业有影响的企业都在上海、深圳、香港包括美国等各地交易所上市,只要是上市企业,其基本的经济活动都必须公开披露,还有一些企业重大的事件,比如投资收购、重要人化,包括季度、月度的生产、销售数据等,在证券交易所的资料里都可以查询。

④信息服务机构。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中心或商业机构,它们专门从事信息搜集,加工处理和分析研究工作。比如行业协会、政府信息中心、科技信息中心(情报研究所)、商业化情报机构等,有些机构还通过网络销售各行业的行业报告,其中也有部分有价值信息。

⑤文献。文献包括图书、年鉴、企业名录、黄页、专利文献、技术档案、科学报告等,文献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公开程度高、信息的可靠性和系统性较强,比如统计年鉴,专利文献等,都是政府对外可以查询服务。

新媒体行业报告范文第5篇

截至2015年10月31日,我们通过企业主动寄送、企业官方网站下载及网络查询等方式,共收集到地产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57份。我们依据“金蜜蜂社会责任报告评估指数2015”,对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基于报告参数,我们对房地产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整体描述,并结合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咨询方面的经验,对这些报告的整体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尝试总结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我们的发现

发现一:报告集中在一线城市

对2015年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统计分析显示,北上广深的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最为集中。在收集到的57份地产企业报告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地产企业报告的数量为36份,占比达63.2%,非一线城市报告的比重为31.6%。

发现二:注重对绿色地产等与企业主业相关的社会责任议题披露

研究发现,2015年大多数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开始详细披露实质性议题的识别过程及议题回应过程,并且在报告中深度披露与企业主业紧密相关的社会责任议题,如“绿色地产”“安全文明施工”“产品及服务质量”等与地产相关的关键社会责任议题。

如《招商地产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用整个篇章详细披露了全球较为关注的“绿色地产”议题,通过“绿・思想”“绿・建筑”等的绿色实践充分回应了利益相关方对绿色地产的诉求。

发现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创新实践

越来越多的地产企业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社会责任实践方面的创新,并以此为切入点创新产品与商业模式,并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详细披露企业的思考、行动和成效,提升公司透明度,展现地产企业的担当。

如《保利地产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中详细披露了保利从密切关注长者的情感与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积极解决中国养老地产问题,彰显了公司在业内的影响力。

发现四:报告表现形式多样化,可读性提升

通过对众多地产企业的报告进行研究,发现地产企业报告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提高了报告的可读性,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如《瑞安地产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各个篇章使用不同主题颜色进行设计,提高了报告内容区分度,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也减少读者阅读的疲劳感;《万科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用逻辑图与文字互为补充,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且形式活泼,在提高报告可读性的同时体现了地产行业特色,并且对报告使用到的行业专业术语或内部语言及时给出解释,降低报告阅读门槛,增进利益相关方理解。

发现五:报告平衡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015年我国大多数地产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仅客观地披露了企业经营过程面临的风险机遇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面信息,关于负面信息披露不足甚至未披露,报告平衡性有待加强。只有少数地产企业在报告中披露了负面信息,并对负面信息的发生原因、改进措施等进行了详细披露,具有良好的平衡性。

如《中国建筑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客观地披露了公司亿元产值死亡率、员工流失率等负面指标绩效,并以案例形式披露公司在管理和安全生产方面的负面事件,具有较好的平衡性。

我们的建议

建议一:接轨国际,提升社会责任报告质量

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融入管理,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让社会责任工作更加系统化与常态化,为高质量社会责任报告积攒优秀素材;二要对标国际先进,依据G4、ISO 26000等社会责任国际规则编制报告,注重对管理信息的披露(DMA),展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有效管理。

建议二:重视供应链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信息披露

报告在披露员工基本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等社会责任议题的同时,应重视对供应链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信息披露力度。通过披露供应链方面关键绩效指标,加强公司供应链管理,包含公司上下游供应商的监督与评价考核,提高公司责任竞争力;通过详细披露员工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信息,增强地产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和外界对地产企业的理解和信任。

建议三:坦诚披露负面信息,加强报告平衡性与可信度

地产企业应化被动为主动,正确对待负面信息的披露问题,积极寻求问题解决办法,勇敢地面对社会舆论,积极与公众沟通,改进不足。在报告中应增加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施工人员死伤情况等负面指标或负面信息的披露以及应对预防措施,提高报告的平衡性;同时在报告中应增加利益相关方评价、社会责任专家评价以及进行第三方审验等,确保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增加报告的可信度。

建议四:针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群体开展差异化传播,提升报告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