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外投资的直接投资

对外投资的直接投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外投资的直接投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外投资的直接投资

对外投资的直接投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际直接投资 发展 我国对外投资 影响

由于我国开展对外投资的时间较短,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目前还无法对我国现在的对外投资模式及相关原因进行完整全面的解读,因此,我国必须要结合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力求研制出一套符合我国企业及国家需求的,科学的对外投资理论,全面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的顺利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发展与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及理论发展浅要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

一、国际投资理论的发展

虽然早在十九世纪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就已经被提出,但具体详细的国际投资理论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海默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奠基人,由他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持续发展的标志。同一时期,卡森、巴克莱和拉格曼的市场内部理论及维农强调的贸易理论被相继提出。

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学者邓宁提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该理论强调,企业进行国际投资的行为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所有权优势。换句话说就是,企业所拥有的国外企业无法得到的,唯一的某种资产,促使企业拥有生产技术及组织管理等优势;内部化优势。市场交易无法避免信息不对称及竞争等因素的存在,而这些都是造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缺乏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保存企业所有权优势,当该企业通过进行内部转移而获取的利益大于市场交易实际收益的时候就是该企业能够选择对外投资的时候;区位优势。生产要素、运输成本及地理所在等方面因素是企业在进行投资地点选择时的考虑关键。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经济逐步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也陆续加入探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行列,且发展中国家具有越来越强劲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将国际生产体系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于是部分工业化国家为了获取更大收益,便想借此势头开展对外投资,且对外投资欲望越演越烈。同一时期,很多针对发展中国家,且比较著名有效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相继出现,例如日本学者小泽辉智提出的动态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二、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及相关理论认识

我国跨国企业所采用的对外投资方式与许多发达国家相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区别。发达国家的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是出于资本过剩,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只是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来进行国家的资本输出,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但我国企业一般都是在企业经济稍见起色就开始对外进行直接投资,与资本过剩毫无关联。并且,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内没有充足的国家建设资金,因此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加强外资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动因方面还是在对投资所获收益进行价值判断方面,我国的对外投资都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当国内的产业结构已经相对稳定且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发达国家才会开始进行对外投资,这样能够很好地在各个微观经济主体面前展现出自身的国际生产体系所具备的绝对优势。但是我国的经济还处于发展状态,产业结构并不健全,需要不断完善,加上国家整体上的产业素质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国的对外投资也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也就是虽然国内的生产结构还存在很大程度的缺陷,且位于中低层,无法与高强度化的发达国家相比,但我国懂得对国际生产体系进行反向利用,使其不断提升我国生产结构的层次。

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

(一)发达国家对我国直接投资的结构形式

经过早起掠夺及工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发达国家积累了雄厚的国家资本,伴随着资本边际使用率地不断递减,当国内资本效益处于低靡状态时,发达国家为了实现资本利益的最大化便将资本流向具有更高使用效率的国际市场,属于发展中国家,且劳动力量雄厚的我国就是发达国家资本流入的主要市场。二战之后,新技术获得高速发展,工艺流程及现代技术成为国际分工的基础,发达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结构也逐渐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水平型投资。这种投资模式是指,对外投资企业将国内不同规格及不同品种的同类产品的产品经营和生产拓展到我国合资企业或子公司,以实现国际生产分工的形成,主要体现在食品、服装及机械制造等行业;

(2)垂直型投资。这种投资方式主要是指对外投资企业到我国建立子公司,且该子公司与其国内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从而实现子母公司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垂直型投资还可细分成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子母公司生产的产品不同,但具有一定关联性,例如加工行业与资源开采行业。对外投资企业将资源的开采和提取工作放置在我国,加工工作放在工业化国家,销售工作则由母公司全权负责。另一种是子母公司生产相同产品,但各自所承担的生产工序不同,例如汽车及电子行业。

(3)混合型投资。这种投资方式是指对外投资企业到我国建立与国内经营和生产完全不同的子公司。

(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对外投资的积极影响

首先,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促进了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庞大的资本,这些资本流入中国的生产领域,对中国资本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外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的子公司及合资企业的各项生产与经营活动增加了中国的税收,使得中国资本存量不断增加,刺激国家经济增长。其次,国外投资企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其使得科学管理的经验及先进技术在东道国大范围扩散,从而创造了有利的中国技术现代化条件,加快国家经济的发展。最后,国外投资为我国公民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其对广大劳动者进行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对外投资的消极影响

首先,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国外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就威胁到中国的经济,甚至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其次,部分国外企业会利用直接投资将污染严重的产业生产放入中国,从而破坏中国的生态环境。再次,对外投资企业一般都是选择中国相对发达、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区域进行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最后,大量外资的涌入会对中国政治、传统及文化产生影响,严重时会使中国社会环境遭受污染,形成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所以,中国要采取有效的规则与政策,在积极引进外资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抑制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四、结束语

我国对外投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喜人的成绩,许多企业都已经将产品推向了世界各地,不断地壮大了企业自身规模,强力刺激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想要使我国的对外投资保持长久发展及不断进步,我国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必须潜心投入对外投资理论的研究,力求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各项审批制度的前提下研究出与我国国情及发展实况相匹配的对外投资理论,促使我国在对外投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持久,不断加强我国金融贸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而增强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程伟力,张亚雄.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特点及我国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0,(6):22-24

[2]桑百川,靳朝晖.国际投资规则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3):224-228

[3]王倩,游滔.略探法国对外直接投资法及对我国立法的影响[J].法国研究,2012,(4):69-74

[4]王爽.日本对外投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J].东岳论丛,2011,32(2):146-150

对外投资的直接投资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技术进步,逆向技术溢出,国内研发,吸引外资,对外直接投资

一、引言

金融危机下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额剧增,对外直接投资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一国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仅仅依靠国内研发,还依靠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通过吸引外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口、技术引进等渠道溢出国外研发资本。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导向型对外投资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了母国技术水平,比如Chang和Kogut(1991年)通过研究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得出日本对美国投资是技术导向型的,发现日本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一般采取合资的形式,证实了技术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存在。Braconeer(2002)研究证明瑞典对外直接投资和引进外资对瑞典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大,影响最大的是瑞典本国的研发支出。Motta和Fosfuri运用古诺竞争博弈模型研究发现无特定优势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拉近与技术先进国家企业的距离,可以在技术外溢中获益。Branstetter(2006)利用专利数证明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存在逆向技术外溢效应。

以上文献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逆向技术溢出,但都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研究,这些结论是否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尚不可知。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但是目前国内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案例和理论研究阶段,实证研究较少;变量选取片面,集中在引进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或者国内研发投入和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数据处理方法不正确,相同的数据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OFDI总数不能代表技术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因为OFDI包含资源导向型、市场寻求型等。在当前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企业正积极尝试着“走出去”战略,收购国外知名企业以深入国外技术密集地吸取先进技术,我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能否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及我国的技术水平?促进作用有多大?是加大国内研发投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还是鼓励跨国并购?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回答以上问题。

二、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1、模型构建

假设技术进步是中性的,根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得:Y=AKLS

其中Y表示某国在t时间的产出,A表示某国在t时间的技术水平,K、L、S分别代表某国在t时间的资本、劳动投入和知识资本,a、b、γ分别代表资本、劳动和知识资本的产出弹性。Y/KL为FTP(全要素生产率),FTP代表一国的技术水平,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即a+b=1。

推导得出:L(Y/L)=LA+aL(K/L)+c

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a、b值,带入全要素生产率即可得到FTP。

知识资本一方面由本国研发投入决定,另一方面由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决定,溢出国外研发资本的渠道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吸引外资、技术引进,据此我们假设S=(S)(S)

把知识资本和TFP带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然后两边同时取对数得:LTFP=p+jLR+jLFDI+jLOFDI+jLT+c

其中TFP表示技术进步水平,R代表t时期国内研发投入存量,FDI、OFDI、T分别代表通过引进外商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引进而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j、j、jj分别代表国内研发投入、引进外资、对外投资、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大小,p为截距项,c为尾数项。

建立模型来测算我国通过引进外资而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R=∑(R/GDP)*FDI其中R代表i国研发投入,GDP代表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FDI代表外商对我国的投资额。

通过对外投资而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为:R=∑(R/GDP)*OFDI其中R代表i国研发投入,GDP代表i国t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OFDI代表我国对i国的直接投资额。

2、数据说明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模型中,Y由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基期折算而来,劳动力数量来自统计年鉴,资本存量使用以下公式推导得出:K=G/I+(1-v)*K其中G表示某一年内固定资本流量,I表示价格指数,V代表资本折旧率,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折旧率值为5%,K代表t-1期固定资本存量,K表示固定资本总额。选取1987~2009年的数据,用eviews6.0对此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

L(Y/L)=-1.28457+0.501021L(K/L)

(-26.2564)(9.3564)

R=0.987425SE=0.01932F=2010.541DW=1.58712

此模型拟合优度接近1说明构建的模型合理,T和F值都通过了检验,不存在序列自相关,结果有效。所以a=0.501,b=0.499,从而算出我国历年TFP,具体数据见下表:

全要素生产率和各解释变量数值

年份

全要素生产率

国内研发投入(亿美元)

FDI溢出的研发资本(亿美元)

技术引进(亿美元)

OFDI溢出的研发研发(亿美元)

1987

0.27914

17.30

6.24617

7.14

0.86941

1988

0.29842

17.48

8.64834

7.06

1.13241

1989

0.30248

22.16

8.79416

7.59

1.03416

1990

0.29476

15.92

7.89106

8.64

1.06421

1991

0.30684

17.01

10.38162

10.18

1.36825

1992

0.34512

19.28

27.18621

12.95

1.64592

1993

0.36415

20.13

67.84625

15.84

1.82483

1994

0.39548

13.53

84.23116

28.62

1.84571

1995

0.42581

13.52

94.85743

34.18

2.07613

1996

0.42876

14.54

105.46213

32.64

2.41682

1997

0.45127

17.61

110.51034

26.43

2.62834

1998

0.46318

19.32

108.4525

25.95

2.69472

1999

0.47815

24.35

102.6428

25.16

3.18726

2000

0.49156

31.58

100.6258

30.25

3.41867

2001

0.51073

36.59

115.6204

30.43

18.5694

2002

0.51754

45.61

124.8576

48.92

21.76154

2003

0.54107

53.94

121.7684

50.41

24.31675

2004

0.56042

66.29

128.4041

46.82

28.41308

2005

0.57105

81.86

117.5106

34.28

32.34160

2006

0.58420

101.8

110.3415

38.54

34.45812

2007

0.60134

120.4

120.8431

42.85

40.28764

2008

0.75126

139.2

128.7541

50.61

71.98562

2009

0.83401

154.1

131.5783

对外投资的直接投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风险 不足 措施

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其国内的产业总会从低级向高级升级,再进行产业升级时,最常见的做法便是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既包括国内既有低端产业的向外转移也包括对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的技术的收购,然而不论何种海外投资,其面临的风险都远远大于国内投资的风险,一个缺乏海外投资经验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规避潜在的投资风险成为了企业对外投资的必修课。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发展迅速,1979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0.01亿美元,设立境外投资的企业仅4个,随着我国“走出去”号召的提出以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到了1999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加至5.91亿美元,设立境外投资的企业达220个,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与国外经济的逐步接轨,我国的对外投资更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到2011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迅速增至746.50亿美元,设立境外投资的企业多达18000个。此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更是涉及了包括资源、能源、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内的诸多领域,并同时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近年来,我国每年多达几百亿美元的海外并购金额,不仅反映了我国在经济转型阶段对先进技术、国际资源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巨大需求,也反映了我国企业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地位的愿望。2012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高达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对外直接投资金额据发展中国家首位,统计数据表明,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以每年约80%的增长速度飞速增长。

二、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我国之所以进行对外投资,有其自身发展的必要性:首先,这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使得资本的流动变得极其便利,国内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加之随着国内企业外商的增多,国内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只有突破国界的局限,重新考虑自身在经济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才能确保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与持续发展。其次,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优化国内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缓解我国资源匮乏的局面。再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有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必须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升级产业结构时,将我国现有的低端行业转移至国外是必然的需求。最后,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是突破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最有效的手段,在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面临严峻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切实改善国民福利水平,随着我国资本丰腴度的增加,我国的资本边际收益在降低,因此,适时将进行海外投资,提高我国资金的收益率变得尤为重要。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着鲜明的特性:从发展规模和投资主体上看,我国的海外投资除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不断扩大外,投资的主体也在不断地优化,2010年,我国的对外投资主体中,有限责任公司的比例高达57.1%,国有企业为10.2%,私企所占比重为8.2%。从地区分布看,我国企业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分布越来越越广泛,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截至2010年,我国的16000多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17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覆盖率高达72.7%,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从行业分布看,我国的海外投资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有分布,制造业的投资比例为28.6%,批发和零售业的比例为23.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占比为12.8%,建筑业和采矿业分别为6.5%和6.2%,畜牧业则为4.8%。出资方式和企业所有权以及设立方式上,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出资方式多种多样,所有权以合资方式居多,设立方式上一般为新建与并购并举,而此举非常有利于企业在东道国的迅速生根发展。

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与相应的对策

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我国企业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首先是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一国政治形势的变动可能给投资者以致命的打击,因此,在选择投资国时,一定要选择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或者与母国有着良好的邦交关系的国家,同时,在进行投资时,要积极吸纳东道国国内资本,使其经营、人员、工资分配以及品牌和研发的当地化,此外还要积极吸收东道国的资金,使其资本当地化。其次是东道国本身的文化因素,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要切实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不要把不适宜的产品生产链条引入东道国,比如,不在印度投资与牛肉加工相关的企业,不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投资与猪肉食品加工相关的企业……再次是各国的安全审查政策,在中国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时,经常会遇到东道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而阻止我国企业的投资行为,因此,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一定要严密注视东道国政府的言行,尽量避免投资过于敏感的行业,若投资的行业较为敏感,要适时采取迂回策略进行投资,尽量降低当地政府对投资行为的关注度。另外,随着人们对环境关注度的提高,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的压力,因此,再进行对外投资时,企业一定要提前了解当地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当地的经营环境,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李述晟.制度视角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机制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对外投资的直接投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贸易 效应分析 行业视角

一、不同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规模效应

首先看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从2003年至2007年我国对外投资存量上看,投资额呈波浪式发展,而同期行业净出口额和所占出口比例却呈逐年递减趋势。可见,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加剧了该部门的贸易不平衡,且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是,由于该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绝对金额较少,从数量上来看,对第一产业贸易逆差的实际影响较小。

其次是第二产业,该部门无论在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在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虽然从图2中可以直观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替代和互补效应(2005年之前趋于替代而2005年之后则趋于互补),但是从工业部门的整体数据看,对外投资存量和净出口额大致呈逐年递增的关系,且增幅相近,因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的趋势。造成这种替代和互补效应并存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二产业中行业的多样性。

第三产业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由贸易型企业起步的,所以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来看,服务业对外投资金额超过半数以上,投资流量从快速增长期逐渐过渡到稳定期。但是从服务贸易的出口情况来看,其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并没有因投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同时,服务贸易进口额逐年递增,因而造成贸易逆差。图3中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关系呈完全相反的趋势,这说明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出口贸易呈替代效应。为了实现对外出口转向海外投资,发展中国家一般会通过设立境外贸易公司或贸易网点等对外直接投资形式以控制海外市场。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替代了母国的出口。但是,对外直接投资取代母国出口贸易的同时,母国也会带动资本品、中间产品以及劳务的出口,从而产生一定的出口引致效应,但是从整体上看,替代效应要大于创造效应。

二、不同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结构效应

对外投资的直接投资范文第5篇

【关键词】直接对外投资 投资战略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截至2007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1,179.1亿美元。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发展速度超过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存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而与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相比,中国对外投资的流量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实力还比较薄弱,海外投资企业数量、每年海外投资的金额与海外直接投资的累计总额都还比较小。而且,中国的海外投资大多数为中小型项目。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全球企业500强中,仅有35家中国企业,且排名大多数位于下游。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战略研究

1.以资源开发型产业作为突破口

我国现在还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并且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从资源开发业—制造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过程。同时,由于国际投资环境日益改善,资源开采业对外投资的环境极为优越。对于一些行业,如采矿业、林业、石油开采业,世界上一些国家资源的供大于求,我国企业应该因地制宜的到国外去投资,开采、加工和运回国外的资源以满足国内需要。

2.以制造业和贸易替代为海外投资重点

对我国现阶段的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而言,投资重点应放在生产能力过剩、拥有成熟的适用技术或小规模生产技术的制造业上。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纺织、食品、冶炼、化工、医药、电子等产业上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此外,我国还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技术,如家用电器、电子、轻型交通设备的制造技术、小规模生产技术,这些技术易于为他们所接受。

3.以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应与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相一致的标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应该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并购当地高新技术企业或与当地拥有高新技术的企业合资合作,可以直接获取一般技术贸易和引进外资所无法获得的先进技术,然后将技术传播回国内运用,从而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例如。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事业部。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

1.以发展中国家作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位选择

我国地处亚洲,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需求偏好等使得进入障碍较小;中国的纺织、服装、家电、机械等技术成熟且竞争激烈的边际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容量大,投资机会较多;还可以利用东道国享有的优惠贸易条件,把产品销往第三国。

2.有选择地增加对发达国家的投资

美国、加拿大、西欧、澳大利亚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是目前世界上对跨国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地区。因为其拥有优良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稳定,投资法律法规健全,金融市场发达,各类人才丰富,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理想场所。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把掌握的高新技术反馈回国内。

3.积极谨慎地发展对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投资

这些国家正处在经济改革过程中,急需外国在那里进行直接投资。这些国家拥有仅次于发达国家的工业基础、民众的教育和工人的技术水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但是其产品出口能力较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中国产品物美价廉,比欧美产品更适合于该地区的市场需求。

四、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选择战略

1.重点发展具有垄断优势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其直接的效果是创造经营的中间产品的内部市场,避免外部市场交易的风险;使资金的转移、税赋的合理避逃有了通畅的渠道;同时降低了谈判、询价等交易成本;保证本企业的技术、技能等不外泄,以持续获得利益。对资源寻求型的投资还可以保证母公司所需资源的稳定来源。

2.大力发展具有经营特色的中小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大部分却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主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由于其拥有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优势。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都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劳动力成本低,产业转移产品的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也比较低廉;产权关系明晰的基础上形成了简明高效率的组织结构优势;拥有符合当地市场需要的实用技术。

3.促进企业集群的对外直接投资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一个国家的成功是来自纵横交错的产业集群。国内有大量的企业集群地,如宁波的服装、北京中关村的电子产业等。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选择的重要战略。从跨国公司成长的角度看,

企业集群可以作为一跨国公司成长发展过程中内部化优势的一种替代。

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战略

1.根据跨国公司的投资目的制定投资方式的选择战略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主要是寻求国外的自然资源和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自然寻求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应以合资为主,有利于冲破对于自然资源开发的控制以及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学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以并购、合资为主。这种进入方式能够直接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培养自己的人才,掌握先进技术,充分提高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

2.根据中国的行业特性制定投资方式的选择战略

一些中国有优势的行业在进行产业转移的时候,中国跨国公司应该以新建企业和合资进入方式为主要进入方式。现阶段,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制造业和机床、自行车、钟表等机械加工业是中国技术方面比较成熟的,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具有投资优势,这些行业投资市场主要是经济技术水平与中国接近的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

3.根据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制定投资方式的选择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应以新建、合资为主,有利于发挥这两种投资方式的优点,避免并购、独资的劣势。选择新建和合资方式可以节约外汇资金,有利于利用当地企业的市场开发优势尽快占领市场、弥补新建企业所需时间较长的不足,新建投资风险相对较小,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新建合资企业比较欢迎。

参考文献

[1]江小娟,杜玲.对外投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20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