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提高依法管理城市的水平,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并经省政府批准,去年10月我们肥城市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综合执法局成立以来,我们始终以美化城市环境、优化城市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以整治市容市貌和查处违章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履行职能,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在短期内使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变。综合执法局成立成立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对城区12条主要街道的清理整治任务,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上诉案件,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没有引发任何不稳定因素,保持了社会的稳定。我们的工作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充分认可,我们这支队伍被市领导誉为是“干难事、干硬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一支队伍。总结半年多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有关部门单位大力配合是做好执法工作的关键。市委、市政府对综合执法工作高度重视,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执法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我们配备了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加强了装备、解决了执法人员的津贴;分管市长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及时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执法工作中,由于我局得到了建设局、规划局、新城办事处、老城镇、仪阳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如在今年五月份的城区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中,新城办事处作为城区驻地,存有垃圾的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他们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在辖区内有垃圾堆存放现象的各个地点都安排专人盯靠,有力地加快了清理进度,圆满完成了整治任务。

二是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存在的弊端,提高了行政效率。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变多头执法为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独家行使多种处罚权,责任明确,改变了原来因多头执法、职能交叉重复造成的“谁管谁也不管”,“有利大家抢,无利大家推”的扯皮局面,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具体工作中,原来八九个部门行使的职权改由执法局一个单位行使,避免了人、财、物力的浪费,节约了行政成本,体现了政府机构改革“精简、统一、效能”的根本宗旨。同时,由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人员工资全部由财政拨款,改变了原来以罚代管的现象,树立了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是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是执法工作的生命线。严格执法树权威、文明执法树形象,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执法工作中,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标准、严格程序、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对待被管理对象一碗水端平,无论谁违法违规,都严格依法处理,决不因为人情面了而降低执法标准。在整治露天烧烤集中行动中,我局依法没收了十一个烧烤炉具,不少业户托亲告友,想通过关系要回。为此我局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三项规定:一是坚决制止市区内露天烧烤行为,对于行动中没收的烧烤用具一律不予退还;二是班子成员每人交纳1000元保证金,坚决杜绝执法徇私;三是接受全体执法人员的监督,如发现班子成员有违反工作纪律者,按规定扣除其全部保证金,并在全体执法人员大会上作检讨。通过约法三章,彻底杜绝了为违法违规烧烤业户说情的现象,有力地维护了综合执法的尊严,在社会上树立起了秉公办事、无私无畏的执法形象。在此基础上,执法过程中做到用语文明、语气平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同时积极帮助管理对象搬抬物品、挪移摊位,正是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拉近了与管理对象的距离,广大管理对象对执法工作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支持到支持、由不配合到配合,促进了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树立起执法者执法为民的形象。例如在整治早市秩序中,针对早市的主体主要是城区周边的菜农,对城市管理规定不熟悉的实际,执法队员不厌其烦地做宣传工作,反复讲解有关政策法规,并帮助他们到规定地点进行经营,受到了菜农的广泛好评。5月15日早晨,执法二大队执法队员张银华、汪心国在值早班巡查时,发现经过多次规范已清理干净的龙山桥上有一个菜摊。两人便上前进行规范,发现摊主是一名六十多岁的乡下老人,经了解,老人平日很少进城,早上由一名开车的同乡把他捎进城卖一些自家地里种的蔬菜。执法队员和颜悦色地向老人讲明了管理规定,引导他进入市场经营。由于老人对城里不熟,不知市场在什么地方,并且其同乡早已离去,自己无法将数量众多的菜运到市场。两名执法队员就主动帮老人收拾菜摊,把蔬菜放在执法车辆上,把老人扶到车上,将他送到了市社市场,又帮其摆好了摊子。老同志深受感动,紧紧握住执法队员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当执法队员驾车远去时,他还在不停地摆手。

四是先宣传教育后清理规范是比较成功的执法方式。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是前提、处罚是手段、规范是目的的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达到执法的目的。先宣传教育,后清理规范,教育大多数、孤立极少数、打击个别人,在未引发任何不稳定因素的前提下,顺利稳妥地完成了历次整治任务。我们对上海路、市场路、泰西大街顺利平稳地进行了集中整治,得益于我们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到位,得益于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在整治向阳街伊家沟路段过程中,我们抽出2名队员利用了5天的时间,通过靠上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在没有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的前提下,管理对象自觉进行了整改,顺利稳妥地完成了清理整治任务。向阳街伊家沟路段两侧店铺繁多,几乎所有的业户家家搭建了临时房,户户建有铁棚、棚厦,广告牌满街都是,大小不一、高低不同,人们争相将货物堆放在公共用地上,使宽阔的街面变得狭窄难行,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由于该路段商业楼房多为伊家沟村民所建,长期以来难于管理,数次整治不见成效。我们派出执法队员靠上做宣传教育工作,一开始广大业户因牵扯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有抵触情绪,执法队员用了5天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开展说服教育工作,使广大业户逐步认识到了自身的违规、违法行为,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觉拆除了广告牌、棚厦、板房等。其间共拆除棚厦、板房50多处、大型户外广告标牌100多个,使昔日糟杂无序、脏乱不堪的街面变得道路畅通、整洁规范,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五是敢于碰硬是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的有力武器。对于钉子户、纠缠户,特别是身上雕龙刻凤的所谓“坐地虎”,我们敢于碰硬、不畏,在公安局公交大队的大力配合下,依法进行了严惩,起到了打击处理个别,教育震慑一片的效果。在泰西大街拆迁清理工作中,发现“勿忘我”歌吧违规私设了大型户外广告牌,虽经执法队员反复宣传教育,依法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多次督促整改,但业主李某仍拒不拆除。为不影响泰西大街拆迁的整体工作,我们果断决定依法强行拆除。李某百般阻挠,进而殴打辱骂工作人员。我们不畏,强行拆除了广告牌,并由公安机关对暴力抗法、妨碍执行公务的李某依法实施了拘留。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安全服务;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0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智慧城市作为新经济、新文明的重要发展方式,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一体,已经成为时展的主题。

智慧城市的研究在我国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出现了很强的发展势头。在全球智慧城市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中国有近700个大中城市,大约有30000个小城镇。初步不完全统计:已有23个大中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武汉、成都、无锡、杭州、沈阳、宁波、佛山、昆山、镇江、张家港、扬州、兰州等)了智慧城市战略或者规划,还有60多个大中城市正在加紧规划中。

智慧城市通过完善通信与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数据共享与整合平台,为城市提供包括市民管理与服务、企业管理与服务、城市管理与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有政府和企业的业务信息系统,也有面向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市民服务系统。同时还面临着城市间信息化融合所带来的互信和安全等共性问题。

就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而言,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严重,随着智慧城市快速发展和应用系统应用深化,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日趋严重,服务范围变广、应用交互增多、数据交换频繁、系统构建复杂度增大,城市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事关城市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成为了城市管理者重点关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城市在此方面的安全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安全措施还不是很到位、安全防护能力亟待提高。

1 城市安全服务平台意义

智慧城市的建设已在中国各城市如火如荼的开展,各个城市管理者所提出的应用虽然有所不同,但都集中在面向市民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需求上,其所需要的安全服务大致是相同的,是具有共性安全需求的,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能够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务,满足绝大部分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1 安全服务平台是满足城市内共性安全需求和城市间统一安全需求的必要保障

自2000年以来,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95个城市建设了自身的智慧城市,未来还将由更多的城市投入“智慧城市”的大潮中,而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体量的扩大,各个城市之间的业务交互和信息共享成为了城市管理者甚至是省级决策者关注的方向,“智慧城市群”也逐步出现,例如“宁镇扬市民卡工程”,“苏锡常市民服务”等,建设一个基于云模式的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能够提供支撑城市间业务交互和信息共享的安全服务,使得“智慧城市群”能够蓬勃发展,更好的为公民、企业和城市管理者服务。

1.2 安全服务平台是促进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推动“五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由于智慧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大多数城市管理者在上马智慧城市项目时,往往会因为安全问题而有所疑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提出的一整套安全服务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服务上,保障了智慧城市系统的运行安全,打消了城市管理着在安全上顾虑,有助于促进智慧城市项目的快速上马,实现智慧城市的规模化发展,进而支撑“十二五”期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

2 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的主体部分即服务支撑系统、服务运营平台、标准规范与服务流程。

7个安全服务支撑系统分别是:网络信任服务系统、数据安全服务系统、安全策略配置服务系统、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服务系统、等级测评与评估咨询服务系统、应急支援服务系统、安全培训与攻防演练服务系统。

服务运营平台由3层构成,分别是综合接入网关与门户、由业务门户与综合接入网关、服务目录与综合业务展现系统、服务能力与资源接口等。

通过安全支撑综合服务平台,将在智慧城市范围内,形成网络信任、数据安全、安全策略配置、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等级测评与评估咨询、应急支援、安全培训与攻防演练等安全保障服务能力。面向智慧城市业务系统用户提供信息安全支撑服务,同时为有关信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平台运行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接口。

3 应用价值

如今,评价检测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准日益多元化。城市居民对于智慧城市系统如何更好的支撑城市发展的期望会变得越来越高。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能够为智慧城市带来的应用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为智慧城市建设安全保障体系,为其提供安全服务

安全服务平台提供的智慧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以“信息保障(IA)”为中心,以“深度防御”和“综合防范”为指导,以“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为手段,以“信息安全管理”为重点,依靠人员、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安全保障能力,将网络划分成网络边界、网络基础设施、终端计算环境、以及支持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防御领域,保护信息及信息系统,满足其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认证性、不可否认性等安全需求,为其提供安全服务。

3.2 为智慧城市提供应用安全基础设施服务

安全服务平台依托CA平台、证书运营服务平台、灾备平台、态势感知平台,为智慧城市提供了数字证书管理、权限管理、密钥管理、证据管理、时间戳服务和安全管理的网络信任体系基础设施。它为实体的身份认证、权限验证、证书管理、数字签名、数据加密和网络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与存取控制等安全需求提供了具有普适性的技术支持,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提供应用安全基础设施服务。

3.3 为智慧城市提供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安全服务平台将根据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丰富的安全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技术培训经验,不断地改进、完善技术培训体系,使之更贴近市场、贴近技术前沿,致力于为各城市信息化建设培训合格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安全培训的许多课程,可以用来培训在工作中可能遇到此类问题的系统安全管理员。我们可以协助客户网络实施对全部技术人员的初级安全培训,提高全面的安全意识,为新网络管理员和程序员提供中级安全培训,也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提供高级安全培训,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沈国明.城市安全学[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2]黄月江.信息安全与保密[M].北京: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7.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第3篇

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由多个智慧应用和城市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共同构成,具有“三化一新”的特点。其城市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了城市内多个行业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也为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一体化的平台。

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由多个智慧应用和城市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共同构成。

智慧应用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社保、智慧卫生、智慧市场监管、智慧政府(阳光政务、公共安全、应急)、智慧资源设施(水、土地、环境、科技资源等)。这些智慧应用通过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实现行业内各业务条线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城市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包括:城市综合数据库(法人库、统计库等)、跨部门信息管理平台以及综合查询等公共应用服务。该平台不仅实现了城市内多个行业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还实现了城市人、法人、政务和资源设施等管理对象的综合信息汇聚,为多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支撑,。

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优势非常明显:

第一,该解决方案覆盖行业完整。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涵盖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食、住、行、安等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智慧应用配套方案,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第二,基于行业公共信息平台设计解决方案。万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智慧应用都是基于行业公共信息平台构建设的,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形成了行业的信息一体化、运行一体化和业务一体化模式。万达城市级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促进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效避免了城市孤岛,也为将来构建区域一体化的智慧城市群提供了支撑。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融合;运用前景;项目建设

Abstract:Smart city is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knowledge society,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novation (innovation 2)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form.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wisdom 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wisdom City, then introduced the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then analyses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finally discusses the concrete projec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Wisdom city; intelligent fusion; application prospect; projec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更聪明。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联网,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

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城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

2.宽带泛在的互联。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3.智能融合的应用。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集大成,成智慧。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将构成智慧城市的“大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制造的发展,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

4.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智慧城市的原则

在具体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注意如下5个原则:

1.要注重系统工程,科学构建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能够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总体效果能够最好,并且使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技术能够得到高度智慧管理。[6]

2.要在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过渡,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6]

3.要强调优化配置,构建两型性社会,就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统一实现人、物、环境的协同共享、优化配置,以此来发展我们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

4.以人为本,科学化管理,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提升政府的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创新社会管理。

5.整合和共享提升城市基础支撑的建设,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各类信息资源为核心,推进实体技术设施和信息设施的整合共享,从而提升城市各个领域智慧环境的充分应用

智慧城市的运用前景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利,城市被无可避免地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发挥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住房不足、失业、疾病等方面的挑战。在新环境下,如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一些初级“智慧城市”应用案例和拥有一定技术积累。如交通管理系统,公共系统都是“智慧城市”的体现。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初级的使用案例,譬如病人在运往医院过程中都可以实时进行监控,病人出现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发出信息让医生及时处理。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第5篇

“智慧城市”于2008年由IBM公司首次提出,在我国被认为推动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速度非常快,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领先也有不少城市,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武汉市、宁波市等,已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 “智慧”为人们创造了太多的想象空间与完美的特性,但在实际的智慧城市化进程中仍可能产生“非智慧性”现象。如今关于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存在着技术化倾向严重、与信息化城市概念混淆、生态环境因素考虑欠缺。因此,生态理念的提出,确定“智慧”与“生态”二者存在必然的关联性,必须将智慧城市与生态发展相结合,以“智慧生态城市”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以解决人口健康问题、商业系统的效率问题、交通拥堵问题、水资源的利用问题、能源问题以及各种因素相互关联的挑战。通过这些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促进城市的智慧化和生态化的和谐发展。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提高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全面信息感知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提升公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一定义未提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对经济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一、智慧生态城市的概念

“智慧”二字包括常规智慧和应变智慧、道德智慧和自然智慧。首先是能力方面,智慧是指效率、竞争力、预见性、创造性,是人与社会融合发展的综合能力;其次是结构体系方面,智慧是由知识结构体系、智力和非智力体系、方法和技能体系等多个子系统的构成的错综复杂综合系统;角色关系方面,智慧是处理人和人、人和自然环境、人和地域等关系时,最大限度地整合竞争与协调的关系,沿用自然和生态关系的和谐,如智慧旅游减少了游客的盲目性,提高了旅游的预见性,促使旅游产业生态化。

智慧生态城市不是简单地“智慧城市+生态城市”,而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合发展的完整模式,是将智慧特征与生态特征融为一体并予以升华,以和谐作为其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起点,从经济上、生活上和管理上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催生大规模新兴产业、引发新一轮科技创新、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通过上层设计进行整体规划建设路径,采取高新技术做为支撑对管理能力进行再升级,构建新型的商业模式和体系加强产业活力,最终全方位地提升城市的智慧化运作水平”。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硬件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互动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中人的行为的全面感知,优化和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实现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环境更加友好、资源能够更加地全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二、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一)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与发展进程

以智慧城市而言,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共同提出的《指导意见》,将智慧城市建设概括为:公共服务便捷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本文认为,智慧生态城市的核心是在提高城市的智慧水平和生态水平的基础上,将智慧与生态给予完美的融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图1)。

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两个角度(提升型目标和降低型目标)来确定。第一,将信息和数据最大化地转化成智力资源。智力资源包括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本和科研机构,还包括作为智力成果和智力载体存在的有形资源,使转化过程消耗的物质、能源最小化;第二,将智力资源以极高的效率转化成城市的发展竞争力,使城市在经济、就业、水力、电力、道路建设、卫生、民生事业等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最小化;第三,将城市的发展竞争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自我完善能力和城市创造力,使城市发展的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生态风险最小化;第四,将城市发展的自我完善能力和城市创造力转化为优良的城市生态环境,使优良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维持成本最小化;第五,在优良的城市生态环境中为使市民的文明水平和幸福感指数提升最大化,对人类健康的损害最小化。

(二)智慧生态城市模型

图1表达的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层次递进关系。一个城市的智慧建设可以根据的自身的发展情况,确定从哪个阶段介入;二是可以同时结合多个因素加以组合。同时,各阶段目标之间也存在着递进关系(图2)。通过本模型可以对智慧生态城市进行渐进认识,为智慧生态城市建设从理论上提供补充和完善,为我国城市制定差异化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

三、智慧生态城市空间模型的构建

城市就象一个生命有机体,根据智慧生态城市的基本组成,搭建了智慧生态城市空间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智慧生态城市建设是为了公众提供智慧服务,以信息流的方式将政府、企业和民众等各项数据信息需求传递给智慧管理中心,对智慧生态城市运营规划与管理以及高效建设起着助推的作用;其次,智慧管理中心是的最核心的部分,不仅对整个智慧生态城市实现自上而下的监控和管理,采用集体智慧理论,通过VR、RS、GPS、GIS等先进技术,将基本数据通过智能网络平台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通过信息整合实现更加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与规划决策的完美结合,将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能够大幅度地提升。

智慧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统筹考虑智能技术与数据平台建设的影响,构建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城市空间。根据以上分析,搭建出智慧生态城市的立体空间模型,将智慧生态城市结构布局从整体上更清晰地展现。

(一)时间维度。时间维度记录了智慧生态城市从启动、发展和提升完善三个阶段,充分展示了智慧生态城市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二)思维维度。思维维度集中了人类的智慧,一方面开拓了全新的智慧生态城市空间,另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公众的服务需求。先进的终端设备捕获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共享,使公众的生活质量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更上一层楼。

(三)技术维度。以技术支撑为保障的智慧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和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

(四)物理维度。智慧生态城市的物理维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真实的城市物理架构,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供水、道路建设、城市交通、公共服务等城市公共空间,如:公园、街道、自然景观、医疗等。二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城市全方位进行数字化管理生成的虚拟数字空间。

(五)网络维度。依托互联网而存在,主要包括网络和数据通信设备、网络空间以及网络软件支持,完成大数据的收集,实现资源共享,是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六)信息维度。智慧生态城市通过互联网把城市的各种元素连接起来,海量信息的流转和交换,结合大数据挖掘对大量数据和信息高度共享,实现城市资源物联,创造城市协同工作和生活环境,打破城市管理信息孤岛。同时,信息安全问题在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需引起高度重视。

智慧生态城市建设不能仅限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充分让公众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参与者,通知智慧管理中心设计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空间模型从多个角度描绘了智慧生态城市的基本形态。信息维度完全改变了城市运行模式和和管理形态,使城市资源进行整合;技术维度是信息与网络维度的保障,只有技术的长足进步与发展,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各个维度是在物理维度的基础上进行的,物理维度是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整个生态系统以思维维度为中心,即是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的源头,也是终点。六个维度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从不同方面智慧生态城市全面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