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稳定的投资收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外汇储备 动态增长路径 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010-04
一、引言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开始逐渐变大,2000年以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最高时曾经达到0.48(分别为2009年和2010年),如图1所示。这种逐渐变大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会不会无限增大下去?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是会趋向发散还是会趋向收敛?如果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趋向收敛,那么实现稳定性的条件又是什么?笔者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笔者首先建立了一个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动态增长路径的基本分析框架,对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动态增长稳定性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其次,进一步分析了增加了投资收益因素后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动态增长路径,使之更接近实际情况。再次,利用1993―2012年的数据,对中国外汇储备与之比的动态增长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的结果支持了理论的假设。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国内一些学者运用不同方法进行了预测。卢锋(2006)用三种方法对外汇储备的规模进行了估算。第一种方法,采用1990―2005年外汇储备增长幂函数估算,预测到2020年外汇储备增长到1.1万亿美元上下,并且指出这应是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增长路径和规模。第二种方法,采用2002―2005年外汇储备实际增长的线性趋势估算,到2020年外汇储备将达到约3.5万亿美元,并且认为这可以看作外汇储备增长的可能高位水平。第三种方法,采用2002―2005年外汇储备指数增长趋势估算,在5年后(即2010年)可达到近5万亿美元,并且认为这可以作为外汇储备增长的理论高位边界。光、张斌(2007)也采用不同方法对外汇储备的规模进行了估算。第一种方法,采用指数函数对1994―2005年外汇储备变动进行回归所得方程外推,得到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9870亿美元。第二种方法,按照恒等式经常账户余额+资本账户余额=储备资产变动+净误差与遗漏组成部分加总法进行估算,得到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达到24920亿美元。第三种方法按年平均增长率估算,对1994―2005外汇储备变动按照几何平均增长率进行估算,得到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达到28764亿美元。许朝晖、钟宏涛(2013)构建了一个跨期的效用最大化函数,并在给定中央银行以及政府当局的预算约束条件下,求解出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将中国1994―2011年度的外汇储备相关数据代入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函数得出结论:中国最优外汇储备规模与实际外汇储备规模之比的均值为0.82。
上述对外汇储备增长的估算虽然结论有所差别,但都是从外汇储备增长的绝对数值角度分析的。而实际上,除了考虑外汇储备本身的绝对数值,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相对数值也需要进行考虑,而且这种相对数值可能包含更有意义的政策含义。如果单纯从外汇储备本身的绝对数值来看,中国外汇储备似乎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但是从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相对数值来看,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仍处于可以控制的区间。这为中国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参考。国内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涉及较少。
国外学者对外汇储备数量的研究主要从外汇储备最优规模角度展开。主要有以下方法:政府的跨期消费效用最大化方法Jeanne&Ranciere(2008)、产出最大化目标方法Aizenman&Lee(2007)、漂浮控制模型Bar-Ilan,Marion&Perry(2007)等。但这些方法集中于从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的静态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实际外汇储备与GDP之比超出最优外汇储备规模后是会发散还是会收敛的动态变化则没有讨论。而这种动态变化可能更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所关注。
三、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动态增长路径的基本分析框架
中国的外汇储备变化来自于中国经常账户的顺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双顺差”。设R为中国外汇储备,A为经常账户的顺差,F为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那么有:
根据动态方程(7)可以得到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动态路径。从(7)式可以看出,如果将2011年作为基期,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趋于稳定值0.6。从(6)式可以看出稳态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受经常账户顺差与GDP的比率、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与GDP的比率以及GDP增长率的影响。经常账户顺差与GDP的比率、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与GDP的比率越高,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越高;GDP增长率越高,外汇储备与GDP之比越低。过去十几年,由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的比率、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与GDP的比率较高,导致了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也较高。这与中国采取出口导向、积极引进国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密切联系的。
对于动态方程(6),决定其稳定性的是中国GDP增长率。如果中国GDP增长率大于0,那么(6)式中当时间t趋向无穷大时,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将逐渐趋于稳定值;如果中国GDP增长率小于0,那么(6)式中当时间t趋向无穷大时,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将会发散趋向无穷大而丧失稳定性。由此可见,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逐渐趋于稳定值的条件是中国的GDP增长率保持在大于0的水平。
四、考虑投资收益因素后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动态增长路径
动态方程(7)只是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动态增长路径的基本分析框架,如果需要得到更加接近于实际的动态方程,还必须要考虑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不会只是闲置,通常情况下会进行投资运作,获取投资收益,这些投资收益也会推动外汇储备的增加。因此,需要把中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变量纳入基本分析框架。
根据动态方程(13)可以得到考虑投资收益因素后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动态路径。从(13)式可以看出,在考虑了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因素后,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趋于稳定值0.85。动态方程(13)得到的稳定值为0.85,要大于动态方程(7)得到的稳态值0.6。不难验证,稳态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高低受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与GDP之比、GDP增长率、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影响。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与GDP之比、外汇储备收益率越高,稳态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越高;GDP增长率越大,稳态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越低。
对于动态方程(12),决定其稳定性的是中国GDP增长率与外汇储备收益率之差。如果中国GDP增长率与外汇储备收益率之差大于0,那么(12)式中当时间t趋向无穷大时,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将逐渐趋于稳定值;如果GDP增长率与外汇储备收益率之差小于0,那么(12)式中当时间t趋向无穷大时,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将会发散趋向无穷大而丧失稳定性。由此可见,考虑了投资收益因素后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逐渐趋于稳定值的条件是中国的GDP增长率要大于中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率。
五、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动态增长路径的实证研究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动态增长路径。表1给出了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动态增长路径实证研究相关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对前面的假设进行实证。
首先来看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逐渐趋于稳定值的条件。根据前面的理论推导,没有考虑投资收益因素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逐渐趋于稳定值的条件是中国的GDP增长率保持大于0的水平:考虑了投资收益因素后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逐渐趋于稳定值的条件是中国的GDP增长率要大于中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率。从图2可以看出,从1993年到2012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大于0的水平,并且中国GDP增长率一直大于中国外汇投资收益率,因此无论考虑不考虑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因素,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都将会逐渐趋于稳定值。事实上,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经过2000年以后加速上升在2009、2010年达到最高值0.48之后开始下降,2012为0.40(见表1)。
其次,采用不同年份作为基期对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稳定值进行实证。在前面的分析中,采用了2011年的数据作为基期来计算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稳定值。实际上,如果采用其他年份的数据作为基期,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稳定值可能会有所不同。表2给出了采用不同年份作为基期计算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稳定值。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采用不同年份数据作为基期得到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稳态值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始终存在着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稳态值。也就是说,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动态路径收敛,具有内在的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从1993―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一直小于根据历年数据计算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稳态值,更小于考虑投资收益因素后历年数据计算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稳态值。这是由于从1993―2011年中国的经常账户、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除个别年份外,始终存在着“双顺差”,这使得从1993―2011年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稳态值较高。但2012年,由于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了逆差(从2011年的顺差2655亿美元到2012年的逆差168亿美元),所以2012年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数值为0.40)大于根据历年数据计算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稳态值(数值为0.27),也大于考虑投资收益因素后历年数据计算的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稳态值(数值为0.36)。但即使这样,2012年仍旧存在着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稳态值,说明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动态路径是稳定的,只不过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稳态值变得相对较小而已。这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前面的结论,即只要中国GDP增长率与中国外汇投资收益率之差大于0,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动态路径就是稳定的。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笔者研究了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动态增长路径,得出了如下结论: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动态路径的稳定性取决于中国GDP增长率与外汇储备收益率之差。如果中国GDP增长率与外汇储备收益率之差大于0,那么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将逐渐趋于稳定值;如果GDP增长率与外汇储备收益率之差小于0,那么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将会发散而丧失稳定性。从1993年到2012年中国GDP增长率一直大于中国外汇投资收益率,也就是说中国GDP增长率与中国外汇投资收益率之差一直大于0,因此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将逐渐趋于稳定值而不会出现发散的情形。采用不同年份数据作(下转第16页)(上接第12页)为基期来对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动态增长路径的稳定性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动态路径是稳定的结论。
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笔者认为不必为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的增大过于担心。这种增大是中国利用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同时积极吸引外资的正常结果。上面的研究结论已经表明,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将逐渐趋于稳定值而不会出现发散的情形。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出口和外资流入可能不会再像前几年那样持续增长,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回缩减(例如2012年出现的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逆差),中国外汇储备与GDP之比趋于稳定值的过程可能会加速到来。因此中国应对外汇储备的增长作出全面的判断,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巍,张志超.一个基于金融稳定的外汇储备分析框架―兼论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J].经济研究,2009(8)
[2] 卢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对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的理论思考[J].世界经济,2006(11)
[3] 王三兴,杜厚文.新兴市场外汇储备增长的决定因素―基于东亚和拉美的实证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11(1)
[4] 夏斌,陈道富.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经济研究,2006(2)
[5] 许朝晖,钟宏涛.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动态路径分析[J].东南学术,2013(4)
[6] 杨艺,陶永城.中国国际储备适度规模测度1994~2009――基于效用最大化分析框架的数值模拟[J].国际金融研究,2011(6)
[7] 光,张斌.外汇储备持续积累的经济后果[J].经济研究,2007(4)
[8] 张向军,李梦含.市场化改革、经济战略与中国外汇储备积累.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5)
[9] Aizenman, J.&.N.Marion, The high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serves in the Far East [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3, 17(3): 370-400
[10] Aizenman, J.&.N.Marion, International reserves holding with sovereign risk and costly tax collection [J]. Economic Journal, 2004, 114(7): 569-591
[11] Aizenman, J.&.J. Lee, International reserves: Precautionary versus Mercantilist view [J]. Open Economies Review, 2007, 18(2):191-214
[12] Aizenman, J.&.J. Lee, Financial versus Monetary Mercantilism [J]. The World Economy, 2008, 31(5):593-611
[13] Aizenman, J.&.D. Riera-Crichton, Real exchange rate and international reserves in the era of growing financial and trade integration [J]. Review of Economics Statistics, 2008, 90(4) 812-815
[14] Bar-Ilan,A., N.Marion&D.Perry, Drift control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Control, 2007, 31(9):3110-3137
[15] Caballero.R. J.&S. Panageas, Hedging sudden stops and precautionary contraction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8, 85(1-2):28-57
[16] Cady.J.&J.Gonzalez-Garcia,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reserves transparency [R]. IMF Staff Papers, 2007, 54:741-745
[17] Clark.B.P.&J,J,Polak,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and the role of the SDR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 IMF Staff Papers, 2004, 51:49-71
[18] Disyatat.P, Currency crisis and foreign reserves―A simple model [R]. IMF Working Paper, 2001, No.WP/01/18.
[19] Dooley.M.,D.Folkerts-Landau&P.Garber,An essay on 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 [R].NBER Working Paper, 2003, No.9971
[20] Freedy Van den Spiegel, Will the role of the dollar as the international reserves currency be challenged? [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 2005 (2):293-304
[21] Jeanne.O.&R.Ranciere,The optimal level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fo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R].CEPR Discussion Paper, 2008, No.DP6723
[22] Jeanne.O., Aizenman, J.&L.H.Summers , International reserves in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R].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007(1):1-79
[23] Li.J.&R.Rajan, Can high reserves offset weak fundamentals? A simple model of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reserves [R].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udies Discussion Paper, 2006, No.0509
[24] Michael.D.Bordo,Alberto.F.Cavallo&Christopher.M.Meissner, Sudden stop:Determinants and output effects in the first era of globalization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0, 91(2):227-241
[25] Wooldridge.D.P, The changing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reserves [R]. BIS Quarterly Review, 2006(9):25-38
据了解,鹏华丰盛稳固收益基金是一只二级债基,以不低于80%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品种,不超过20%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品种。鹏华基金产品设计部负责人表示,不同于普通的二级债券基金,鹏华丰盛债基使用了“双重护翼”策略,即CPPI和TIPP双重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鹏华丰盛要先通过CPPI策略确定固定的投资目标,进行收益表现相对稳定的投资,力争获取组合安全垫。以“安全垫”的“厚度”决定高风险投资的比例,即便在高风险投资收益最差情况下,预期亏损也将争取控制在安全垫范围内。而TIPP策略追求落袋为安。当高风险投资的收益越来越丰厚时,鹏华丰盛通过TIPP策略调高保险底线的高度,即将一部分获利资产也加入到保护额度中,以期达到动态守卫投资者当前资产的目的。
天相投顾基金研究中心指出,CPPI是一种“保障本金”的策略,而TIPP是“锁定收益”的策略。鹏华丰盛债券型基金可以将这两种策略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严格控制风险,来获取基金的稳定投资收益。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华富货币基金2012年以来收益率为3.92%,在49只A类货币基金中排名第6;近一年、近两年来,该基金在A类货币基金中分别排第7、6位;近三年来,该基金更是以10.7%的收益率排名同类第2。
华富货币基金之所以能够持续稳定保持优异的投资业绩,得益于公司一直以来对固定收益产品的重视,以及背后一支优秀的固定收益投研团队的支持。
长期跑赢业绩基准
华富基金成立于2004年4月。华富货币市场基金是公司第二只开放式基金, 2006年6月成立至今积累了稳定的运作历史。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最近五年(2007.12.1~2012.11.30)来,华富货币基金收益率为17.13%,同期在40只A类货币基金中排名第7。
可以说,在成立以来的运作过程中,华富货币基金在大部分市场阶段中都跑赢了比较基准。以2011年为例,利率债以及高等级信用债市场先抑后扬,而低评级信用债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加剧了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信用利差亦攀升至历史高位。
华富货币基金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及政策变化情况,合理地控制组合久期,并通过对短期市场利率走势的判断,不断优化债券资产、协议存款以及回购资产的配置比例。同时,根据货币基金季节性申赎规律,加强了对流动性的管理。2011年,基金净值收益率为4.0049%,期间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3.2801%。
该基金还提前准确判断“债券市场牛市行情将得以延续”,从而得以在2012年上半年,在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前提下增加了中低等级短期融资券的配置,并提高了协议存款的配置比例和存款期限,实现了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上半年,基金净值收益率为2.3626%,期间业绩比较基准1.7295%。
三季度,华富货币在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前提下,增加了中高等级短融的投资比例;并在季末银行吸收存款动力较强、议价能力较主动时,提高了较长期限的存款比例,实现了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累计实现收益87.5077元,收益率0.877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7596%。
成熟稳健的团队
目前,华富基金固定收益投研团队总共6人,其中两名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均在8年以上,有着丰富的债券投资管理研究经验。华富货币的掌舵人、公司固定收益部副总监胡伟,是商业银行债券交易员出身,擅长对交易性机会的捕捉,对市场机会有着敏锐的洞察能力。
资料显示,胡伟曾任珠海市商业银行资金营运部交易员,从事债券研究及债券交易工作,他2006年11月加入华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债券交易员、华富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助理,现任华富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监、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华富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2011年10月10日起担任华富收益增强的基金经理。
Wind数据显示,胡伟2009年10月任华富货币基金经理至今的3年多时间中,万元资金收益1100.5元,比同期同类基金平均收益高出126.06元,比同期银行存款高出52.23元。
华富基金其他固定收益产品也延续了稳定的表现。如华富强化回报成立以来各个阶段也稳居同类前1/3,今年以来该基金上涨7.51%,在87只同类基金中排名23,近一年、近两年该基金排名也都进入了前1/3。
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张钫多年从事信用研究,擅长深入研究企业价值,挖掘被市场低估的信用债品种。张钫历任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员、房地产评级部经理、集团与证券评级部副经理,新华财经有限公司资信评级部高级经理,2009年5月加入华富基金。
华富固定收益部门的两名研究员也均有10年的工作经验。如宏观利率研究员刘怡庆曾就职于南京人行,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信用债研究员尹培俊多年专注于信用评级、企债发行等工作,拥有丰富的经验。
在交易岗位上,华富也拥有两名4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交易能手,能够高效地执行投资交易策略。与其他同等规模的基金公司相比,华富的固定收益团队人员无论是数量上,还是从业经验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高质量的流动性管理
货币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首要考虑的是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华富基金对这两方面的要求较高。
华富基金对《投资者报》表示,“在产品考核方面,公司除了综合考量基金投资业绩、管理规模等因素外,也将风险控制纳入到考核体系,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风控部门将行使一票否决权。”因此在管理货币基金期间,始终坚持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稳健的投资回报。
华富货币的稳健表现,一方面得益于团队的精耕细作,尤其是对货币基金各大投资标的的深入研究和机会的挖掘,为持续保持优异的投资业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销售部门对大额申购到赎回整个过程的跟踪服务,使得基金经理在做资产配置、流动性管理时得心应手。
华富基金一直秉承基金资产安全及流动性为前提,坚持投资收益稳健增长的投资理念。另据了解,华富基金也是在行业内较早使用专业化货币组合管理系统来监控货币基金资产运作的基金公司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两会期间,关于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积极发挥保险资金改善民生的作用,成为保险业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保监会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底,我国保险业总资产已经达到6.01万亿元。与庞大的可投资资产种类相比,关于保险资金的投资,受政策的限制较多,能够进入的投资渠道相对较窄,尤其缺乏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渠道。2011年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只有3.6%,仅高于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保障房建设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中央财政补助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是当前建设保障房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根据住房建设部的估算,目前,我国保障房建设所需的资金缺口至少为1.3 万亿元。一方面是保险资金需要合理的投资渠道,以形成稳定的收益,另一方面是保障房建设所需资金的巨额缺口。那么,将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是否可行?本文将着力解决这个问题。
二、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相匹配
资产负债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初是针对利率风险而发展起来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指保险公司通过采用各种恰当的投资渠道,使其资产和负债在数量上、期限上、币种及成本收益上都保持匹配,并在保险资金投资过程中,时常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一种管理行为。其中期限匹配是资产和负债匹配管理的核心内容,它要求保险资金投资的期限与负债期限保持一致,具体为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相匹配,短期资产与短期负债相匹配,避免出现重大错配的情况,以满足偿付能力的需要。
当保险资金投资期限小于负债期限时,就会面临再投资风险。如市场利率下调,资本市场低迷等,发生再投资损失,可能导致偿付能力不足,使投保人的利益受损;而当保险资金投资期限超过负债期限时,就需要提前变现资产,可能出现变现损失或面临违约风险。目前,保险资金中约有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48%是2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25% 为 5―20年的中期资金,27%为 5年以下的短期资金。保障房建设投资规模大,期限比较长,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相匹配。
(二)较高的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内在要求
我国拥有巨额的保险资金,既需要采用多种投资方式来分散风险,也要考虑收益性和安全性来选择适宜的投资渠道。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是银行存款的形式,其次是采用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投资方式,导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较低,影响保险资金的长期收益,需要拓展投资渠道。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自2000―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1%、4.3%、3.14%、2.68%、2.87%和3.6% ,而同期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平均收益率大多数超过6%。后来,我国由于逐步放松了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限制,2006年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提高到5.8%,而2007年的投资收益率则高达12.17%。然而,由于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降到1.91%。近两年,经过投资结构的调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有所提高,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4.84%和3.2%。可见,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缺乏稳定性。我国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投资的限制,过分强调其安全性,却忽视其盈利性,而保险公司的盈利性是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对保险资金进行合理地配置,实现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有效结合,是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
(三)保障房建设资金存在巨大缺口
目前,保障房建设需要巨额资金的大力支持,其所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住建部《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提出,2011 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是1 000万套。保障房平均每套为 60平方米,按成本2 200元/平方米计算,要达到2011年1 00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目标,需要的资金在1.3万亿元左右。
由于政府对保障房实行定价、限价,导致保障房开发利润较低,有的保障房不赚反亏。目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是保障房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2011年中央政府安排的1 705亿元补助资金,相当于中央政府平均只对每套保障房提供资金1.7万元,剩下的巨额资金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及时解决,对地方政府的财力和筹资能力是十分严峻的挑战。根据中央指示,地方政府要对保障房所需用地做到“应保尽保”,即要求地方政府为保障房建设无偿或以很低的价格提供土地。作为地方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保障房建设,同时又将挤占商业用地,使得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明显减少,地方政府财力更加入不敷出。因此,对于保障房的建设,需要大量社会资金的支持,当然包括保险资金的大量介入,以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才能保证保障房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的可能性分析
(一)逐渐放宽的保险资金投资环境
为了保障投保人的利益,保证保险公司足够的偿付能力,我国1995 年颁布第一部《保险法》,将保险公司的资金严格限制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随着保险市场的扩大,保费收入日益增多,使得巨额的保险资金与有限的投资渠道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因此,从2003年开始,国务院特批监管部门开始尝试逐步放宽保险投资渠道,保险资金收益也随之提高。
2004年10月,保监会与证监会联合《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使得保险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股票变为可行。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放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提高投资资本市场比例等措施出台。
2009年10月实施了新《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资金可以投资不动产。保险法的这一规定,进一步拓展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为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2010年8月31日正式实施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纲领性文件。随后2010 年9月保监会出台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对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2012年7月,保监会颁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增加了投资不动产比例,延伸了保险公司进行资产配置的主动空间,具有公益性、长期性及稳定性等特点的保障房成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重要出口,对保险公司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已成为现实
中国太保率先推出 “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该债权投资计划是保监会2010年9月出台《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后的国内保险机构的首单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开创了保险资金以债权方式投资不动产的先河,计划募集4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上海地产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区建设的约5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由上海城投集团以企业信用给予全额担保,同时太保资产为债权投资计划设计了具有保底收益、不设封顶收益的浮动利率机制。
“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为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提供了思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该项目获得了上海市政府颁发的金融创新奖。上海首批公租房徐汇馨宁公寓已于2011年11月上市,共推出约2 900套房。馨宁公寓房型分为三种,一房为45平方米,二房为65平方米,三房为75平方米,均为紧凑的小户型,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2011年5月,中国平安与上海城投控股联合推出7年期“平安―城投控股保障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共募集资金约30亿元,用于支持城投控股在上海投资建设的松江新凯、青浦诸光路等保障房项目。利率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部分,其中债务金额的1/2按照固定利率计算利息,另外1/2的债务金额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浮动计算利息,同样由上海城投提供信用担保。
(三)与保险资金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要求一致
金融机构存款:安全性最强;但收益率太低,应对通货膨胀太弱。
股票:可能获得较高的风险投资收益,可以获得长期、稳定、高额的投资收益,套现容易;但需面对投资风险、政策风险、信息不对称风。
证券投资基金: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专家理财,套现便利;但风险对冲机制尚未建立,部分基金公司重投机轻投资,缺乏基本的诚信。
黄金和投资金币:最值得信任并可长期保存的财富,抵御通货膨胀的最好武器之一,套现方便;但若不形成对冲,物化特征过于明显。
外汇:规避单一货币的贬值和规避汇率波动的贬值风险,交易中获利;但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普通国民还暂时无法将其作为一种风险对冲工具或风险投资工具来运用。
房地产: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利用房产的时间价值和使用价值获利;但也需面临投资风险、政策风险和经营风险。
寿险保障型产品:交费少,保障大,“四两拨千斤”;但面临中途断保的损失风险。寿险储蓄型产品:强化家庭经济中的避险机制,个性化强;但其预定利率始终与银行利率同沉浮。
寿险投资型(分红)产品:具有储蓄的功能,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并合理避税;但前期获利不高,交费期内退保,将遭受经济上的损失。
家庭财产保险:花较少的钱获得较大的财产保障;但不保财产脱离了现代家庭对财产保险的多元化需求。
投资连结保险:可能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一定的保险保障,合理避税,专家服务;但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前期的投资收益并不高。
金银纪念币:具本身价值和艺术价值,发行量较小;但投资成本较高,具有周期性。
流通纪念金属币: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较高鉴赏价值,发行量小,好收藏;但具周期性市场的特点,不便于批量携带。人民币连体钞:奇特新颖,发行量较小,具有稳定的自身价值;但涨跌也具有周期性,不便于大宗交易。
邮票:零存整取式的轻松智慧环境中赚钱;但冷长热短的市场周期,摇摆不定的发行政策令风险较大。
书画:是对优秀书法家和画家的投资,灵活便利;但行业较为沉重,投资风险较高,难以及时套现。
古玩:既能美化生活又能投资获利;但入行障碍较大,套现难度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