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筹学的含义

运筹学的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筹学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运筹学的含义

运筹学的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48-02

运筹学》最早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50年代引入中国,钱学森将运筹学应用到中国国民经济计划以后,在工程建设、企业管理、科研规划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和效益。它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运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它使用许多数学理论来研究系统中人、财、物的组织管理并对其进行统筹安排,为从事社会实践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人员提供了完整的数学方法,也为从事数学等理论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应用领域。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运筹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虽经多年改革,但教育模式并没根本变化,不能适应21世纪培养应用性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使学生在拥有基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突出体现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运筹学将数学模型、经济管理与计算机应用三者融为一体,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多学科交叉性等特点。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运筹学教学逐渐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运筹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运筹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运筹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培养经管类学生对实际问题定量分析的能力,会利用运筹学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在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显得非常重要。

二本院校经管类学生很难用学过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是数学模型本身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基础相对较差,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把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理解以后,却很难深入到具体行业或市场进行具体项目的实战。由此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创新能力培养的欠缺。

(一)运筹学比较抽象,学习难度大

运筹学综合性强,公式、原理多,计算步骤复杂,要求学生具有较深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程序设计基础等知识,同学们大都感觉比较抽象,学习难度大。因为二本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往往文理兼收,特别是文科背景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看到教材里面大量的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复杂的数学模型及其计算过程,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厌倦心理。本身晦涩、难懂的运筹学,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教材内容陈旧,教材建设难以体现应用性

运筹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线性规划、运输问题、目标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网络计划、排队论、存储论、对策论。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高校的学生,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随意性。

目前国内运筹学教材主要有:《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运筹学》(第三版);胡运权主编的《运筹学教程》(第三版);吴祈宗主编的《运筹学》(第3版);郝英奇等编著的《实用运筹学》等。这些教材主要内容大都偏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模型的讲解,缺少解决实际问题时建立模型的步骤,缺少对怎样由具体案例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方法,很难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在运筹学的教学中,对教材以及授课内容的选取上要“精挑细选”。因为运筹学的分支多,涉及的领域广。每个分支能够解决的问题、建立的模型以及解题的方法不同,面对如此众多的内容,凭有限的课时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材建设和教材内容方面都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教学手段单调,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运筹学》主要依托黑板和多媒体课件的授课方式。采用黑板加板书,传达的信息量小,课堂效率相对较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讲课的速度快,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大家知道排队论里面的泊松流有三个条件,即无后效性,平稳性和稀有性,直接告诉学生这些条件是什么,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必须用概率论上的公式进行推导证明,如果用多媒体讲课,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就会降低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平时的作业和测试较少。一学期结束,教师完成教学大纲上指定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虽然基本上掌握了基础知识,但并没有真正学会《运筹学》课程的灵魂,即运用所学到的运筹学模型解决各行各业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使学生掌握了一些模型的解法,但怎样应用学过的运筹学模型的创新能力却普遍偏低。

(四)在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运筹学》主要以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依据,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运筹学》的用处在于其为解决决策问题提供了定量的方法,要发挥运筹学的强大生命力,需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推动《运筹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下面主要从课程教改方面给出一些思路和可操作的措施。

二、《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运筹学》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通过课堂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重理论,轻应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收课本,引不起主动探索求知的兴趣,也难以做到模型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运筹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明确教学目标,修订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二本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制定如下教改目标:根据本课程应用型、实践性强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把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不断转变教学观念。

运筹学是一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应用性学科,所以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结合管理上的思想方法,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手段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性”这就使得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能做到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然而,目前不少高校《运筹学》教学大纲没能充分体现出运筹学这一特征。所以,明确运筹学的教学目标以后,修订教学大纲,从而确定新的教学方式,对改进运筹学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二)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解决“讲什么,怎样讲”这个问题。现在大学生普遍缺少学习主动性,缺乏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想办法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上课“满堂灌”,下课“立马走”,要想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就必须“精心提炼”,即对多本运筹学教材进行概括、总结,提炼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重要的算法,在课堂上讲解;教师还要做到“舍得放手”,就是将一些简单的容易掌握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提前预习,自学掌握;对于一些扩展性的案例留给学生课下相互讨论,自主学习。这样既精简了课堂内容,又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2.采取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穿插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前沿案例,比如最近提出的“支付宝运筹学”:支付宝将推出一项名为“视网膜支付”的功能,即客户只需打开支付宝客户端,点击“视网膜识别”按钮,将眼球对准手机前摄像头进行扫描识别,付款和收款的双方的信息匹配后,便可完成支付。正是因为运筹学应用性强,才使得它在枯燥中彰显独特魅力。

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不但能增强学生对运筹学应用性的认识,而且能促使他们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从而在学习中感到一种成就感,这样就会提高对运筹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学效果。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运筹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复杂性,需要学校投入经费,需要教师爱岗敬业、努力钻研业务,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给予政策的支持等。下面给出构建一种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具体方案。

1.研制运筹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编写运筹学试题库管理系统,实现教考分离,对教学效果做出科学正确地评价,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师平时工作和科研经验,编写不同层次学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教材及部分章节的教学案例。

3.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学历、高素质、高效率的师资队伍。使教师队伍人员数量充足,年龄层次合理,知识结构科学,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四)传统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应该把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定义和案例材料及算法步骤等教学内容,可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一些推理、证明等内容,最好用板书教学,这有利于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课堂上的内容。

比如,用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步骤有四大步,计算量很大,还要绘制表格,如果用板书,整个过程要花费至少一节课的时间,相反,如果用多媒体课件,不但能很好的演示表上作业法的思路和步骤,还会节省很多课堂时间。然而,多媒体教学的局限也很多,不能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信息量。比如一些定理的证明,理论的推导等相对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最好用板书把整个推导的思路展现给学生。因此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采取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的优势互补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办法。

(五)加强上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运筹学》的教学中,教师尽职尽责讲解,学生认认真真学,如果学生不亲自体验运筹学的算法流程,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运筹学中那些概念代表的经济含义,将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仍然会无从下手。所以,在运筹学的教学中加入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一个运筹学案例从分析到解决的整个过程变的容易实现。目前和运筹学相关的软件有Lindo、WinQSB、Matlab等,利用这些软件可减轻大量复杂繁多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另外,对于信管专业也可以让学生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实现教材上的一些重要算法,从而开拓思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改革考核和评价方式

期末考核“一张卷”的考试方式只是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掌握,难以把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运筹学》的考核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专业不同所学内容不同,期末考核要分专业、分层次进行,考核方式可由期末试卷、试验成绩和平时作业三部分组成。多种考查方式的结合可让学生摆脱单一的应试学习,对于一些善于思考的同学,对原有的算法提出一些新改进、新观点,这些“新”东西往往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擅长编程的学生可以写算法一类的论文,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写偏理论性的论文。这样做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其积极性,为今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论

本文在调查大量的二本院校《运筹学》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运筹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较好处理了“三大关系”,即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关系;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关系;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深刻明白,《运筹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其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扩充、教学方法的变更等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相信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二本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调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培养,《运筹学》教学效果和质量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教材编写组.运筹学(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天虹,宋业新,戴明强.在运筹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筹决策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2).

运筹学的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网络课程;自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3―0053―02

一、自助――现实选择

当前规模比较大的教学网站颇为流行工程化的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资源制作欲实现工程化亟需一支专业配套的队伍,专业配套的教学资源开发队伍至少应该包括课程讲授人员、教学设计人员、程序设计人员和媒体技术人员。然而,专业配套势必需要较大的人力,工程化开发对物力的挑战同样很大,对于多数处于起步阶段、受制于资源瓶颈的教学人员而言,显得过于理想化。现实中,确实有许多教师为此而苦恼――是否一定要等到完全具备客观条件与资源之后,才可付诸实施网络教学资源的制作呢?答案想必是否定的。这里作者所采用的方法仍然比较传统,作者也建议同行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采取自助式的方法进行资源制作。高校教学是在教室之内,以面授为主,在课堂传播系统的知识,课件精良固然可嘉,但课堂上的直接交互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会掩盖精品课件的光辉,对其重要性的要求可能弱于远程教学。而设计、提供一些精妙的学习资源辅助课堂教学,以之引导学生思考、研究、探索,其效果或许会比孤立的精品课件要好。

作者这样的观点是否有“守旧”之嫌?还是给人以“反璞归真”之感?这些可以由学生与同行来评说,待实践和结果来检验。但在资源的具体制作上,作者还是持鲜明的“新”派观点。即主张加入链接、设置效果、措辞富有时代感,并要有严谨而不失活泼的科学态度与庄谐并重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案例

具体到某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制作,要结合学科特点,突出特色,联系实际。即便是有成型资源,也要认真消化,最好对其进行二次创作与加工,以更符合当期教学的需要。下面以作者讲授过的《系统工程》为例结合教学网站“散波欢乐(http:///)”来加以叙说。

作为管理专业、数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系统工程》广受关注。其先修课程《运筹学》刚性极强,令诸多学生头痛。待到思维切换到《运筹学》模式之后,乍一接触《系统工程》,则再感头痛。该课程技术性强,多学科均有所覆盖,“软”、“硬”属性兼具。作者在某年寒假期间,用了整整一个假期的时间,将西安交通大学汪应洛教授主编的教材《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制作成为电子讲义。汪教授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图表与公式,其密度令人望而却步。作者在键盘录入时可谓殚精竭虑,因为为了避免“高人讲解天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资源需要这些公式与图表。

在电子讲义页首,作者以书签将各章节超级链接,免去翻页之苦;字体效果设置得活泼、动感;页眉、页脚加入――这些是硬技术。软的方面,作者以“四个第一”、“四个矛盾”和“四个问题”将该课程的若干特征属性总结如下。

1.四个第一

第一个第一:课程在本系第一次开设。嘉应学院于2000年开办本科专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始于2001年。《系统工程》课程首次开设于2004年首届管理专业本科生大三年级。

第二个第一:教员第一次讲授该课。作者其时进入高校时间不长,资历尚浅,讲授的课程多为首次尝试――正如给同样的班级此前讲授《运筹学》一样。《系统工程》作为作者进入高校第三个学期所讲授的第五门课程,确实是第一次讲授。

第三个第一:教员第一次学习该课。作者硕士毕业于东北大学,攻读期间未曾修读过该课程,对其可谓颇为陌生。

第四个第一:第一次网上教学。为弥补该课程讲授所面临的前述诸多不足,作者整理了若干资料(如讲义、案例、作业、其他辅助学习资料等),并将其嵌入刚刚运营的教学网站――“散波欢乐”,供学生课余预习、复习之用。

四个第一,均为“大实话”。作者推出前两个第一时,学生尚且平和。当作者谈到第三个第一时,学生皆忍俊不禁――老师谦逊得可爱,诚实得可笑!而当作者谈到第四个第一时,学生也都知悉了教师为胜任课程讲授而尽心尽力。

2.四个矛盾

矛盾一:软硬兼施。前文已述,系统工程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既需战略抽象、问题阐明、报告撰写等“软技术”,也离不开解释结构模型、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优化等“硬技术”。学习过程中,需注意善于变更调节大脑思维方式以针对不同章节体系的知识点。

矛盾二:虚虚实实。系统工程中涉及到某些模型,这些理论上的模型如何与现实生活适配是第二个矛盾。有些刚性模型如生产模型规划,理论与实践相差无几。但是某些柔性模型或虚化的模型如宏观经济模型、人口模型等概念,其后效必须以时间为代价来观察获取,课题中自然难以实现。这就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开拓想象力,“虚则实之”,吃透模型并深化理解。

矛盾三:昨日重现。前文提及,《运筹学》是《系统工程》的先修课程。众所周知,《运筹学》是管理专业研究生必考、相关专业公认的“硬骨头”课程。教师所强调的“昨日重现”就是在给学生传递如下信息:此前《运筹学》的痛苦学习历程再次启动,不可掉以轻心,需重点关注。

矛盾四:与时俱进。我党倡导的“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在时间维的独特视角,但本文意非所指,这里取的含义很明显,还是较为浅层次的。高校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在第一节课时把教学日历对学生加以展示,让其了解整体课程的授课进度等。该课程的学时为2课时/周,依20个教学周计算,不过40学时。但课程内容丰富,时间上无法安排统一复习,章节讲授内容的切换完全基于事先拟定好的教学日历。时间不等人――讲过每章之后即迅速转入后续章节,不会刻意地去等某人。基于此,任课教师建议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结合网络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同步,做到课堂讲授内容与教学日历“俱进”,学生掌握内容与学习内容“俱进”。

篇幅所限,“四个问题”此处略过。对ISM解释结构模型、关联矩阵法等课程重点,自然要制作补充课件来对症下药。本门课程还涉及到实训环节和论文撰写,这些与“作业点评”等都是本科教学的必备内容,在课程网页上也要有所反映。

三、兴趣是快乐之源,快乐是学习的助推器,网络则让学习如虎添翼

我们此前过于强调学问的艰苦性,该观点现今至少应做部分修正。现在是网络时代,各种便捷、高效的沟通方式已对传统进行了意义卓著的取代。学习应被赋予新的涵义,它应该以更为亲近、友善的形象加以呈现,“兴趣教学”呼之欲出,教育界亦人口一词。“填鸭式”教学早已不合时宜,如若固守,势必要在新一轮的教改工程中落伍。但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学界则观点纷纭,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为师者莫不关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的思路方法层出不穷,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兼相品味,各有异曲同工之妙。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不一而足,作者认为,如果学习内容能够直接与其周遭事物挂钩,甚至索性投其所好地讲述其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则其认同与支持有望大幅擢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定会高涨,学习效果倍增则可期待。精心设计的教学网站与精练通达的课堂教学就是互为补充的解决手段。

[参考文献]

[1]韩锡斌,程建钢.构建大学网络教学环境的两个主要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5(04).

[2]蒋东兴,张继才,罗念龙.高校网络教学现状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04(09).

[3]孙博.高校英文歌曲教学探讨[J].内江科技,2005(04).

运筹学的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西蒙;决策理论;有限理性

《管理行为》是赫伯特・西蒙最重要的著作,被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为“划时代”的著作。在书中他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更是提出了决策过程理论。而第四章的管理行为中的理性是该书,也是他的决策理论的核心。西蒙结合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运筹学等学科,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对企业组织行为和其它组织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导致了经济学中一个新的理论的诞生,即决策理论。决策理论的诞生结束了管理理论由“经济人”模式的历史,开创了“管理人”的新时代。

一、西蒙决策理论的核心:有限理性和满意原则

(一)有限理性的提出及含义

1、西蒙对“理性”的分析

西蒙的《管理行为》中为界定理性的概念,西蒙阐述了决策制定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手段与目的链、备选方案与后果、价值与可能性。首先,作者构建了手段链的分析图示,指出了组织的手段―目的层级系统的特征。组织的目的结构是层级式的,整个层次系统的每一层次,都可视为下一层次的目的和上一层次的手段。目的和手段之间是相互转化的。理性的决策,总是要求我们用方案所欲实现的目标去对比各个备选方案。然而手段―目的图示也存在着缺陷,为此作者又构建了备选行为的可能性和后果这一术语用来描述决策。决策任务包含三个步骤:(1)列出全部备选策略;(2)确定其中每一策略的后果;(3)对这些后果进行对比性评价。这里第三个要素“价值与可能性”成为关键的因素。在三个要素都已具备之后,作者提出了理性的概念。即“理性就是要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行为方案”。[1]

2、有限理性的提出

西蒙的理性范畴是在批判微观经济学关于理性范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观经济学以“经济人”模型分析人类行为,经济人的理性总是能保证其政策符合“最优化或最优原则”。西蒙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完全理性受到三个方面的限制。一是知识的不完备性。理性意味着人们对每个抉择的后果都有完全的了解。然事实人们的理性是被束缚在其知识限度之内的,人们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只能考虑那些同决策紧密相关的因素。二是预见的不确定性。一个人的头脑又无法在某一瞬间抓住所有,对后果的预见不可能是完整的和确定的。同时个人能力也会影响预见的可能性。三是受到选择范围的限制。人们对备选方案的思考范围是有限的。因此西蒙认为,完全的理性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是“有限度的理性”。[2]

3、有限理性的含义

西蒙是以“管理人”模式分析“有限度的理性”的。他认为,从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发展到具有有限理性的“管理人”,发生了两点根本变化:其一,经济人寻求最优,即从他所用的一切备选方案中寻找一个最优的,或者说是在一个确定的环境中进行“最优化”选择;而管理人则寻求满意,即在一定环境中寻找一个符合要求或令人满意的行动方案,而无须对所有的方案都进行评价和选择。其二,“经济人”同‘真实世界’的一切复杂事物打交道,而管理人则认为,他自己头脑所感知的世界,是对纷繁杂乱的真实世界做过重大的简化处理后所得到的一个模型”。i

(二)满意原则

西蒙早期提出的有限理性被成功地构建为一个高度形式化的模型,模型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引入了“满意原则”,它取代了“最优化原则”。有了“满意原则”,理机制变得很简单,对决策者计算能力要求不高,符合人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的这一经验事实,同决策环境结构相适应意原则。[3]它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决策目标追求的不是使企业及其期望值达到理想的要求,而是使它们的环境得到切实的改善,实力得到切实的增强。

2、决策备选方案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达到能够满足分析对比和实现决策目标的要求,能够较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并能较好地利用内部资源。

3、决策方案选择不是要避免一切风险,而是对可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进行权衡,做到“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弊相权取其小”。

二、西蒙决策理论中的组织对决策的影响

西蒙的决策理论是从分析决策制定过程展开的,而决策制定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不论个人决策还是集体的决策都与组织密切相关。同时组织的作用也是十分强大的。首先,组织环境影响并能塑造个人的能力和习性。其次,它给不同的人区分了不同的岗位职权层次。为那些位居要职的人提供了行使职权、影响他人的手段。最后,通过组织沟通结构的建立,确定了制定决策的信息环境。

组织对决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组织认同的角度。组织认同是指组织成员在行为与观念诸多方面与其所加入的组织具有一致性,觉得自己在组织中既有理性的契约和责任感,也有非理性的归属和依赖感,以及在这种心理基础上表现出的对组织活动尽心尽力的行为结果。西蒙分析对个人在组织中的决策起指导作用的价值观和目标主要是组织目标。认同过程,就是个人组织目标代替个人目的,组织目标内化为个人目标及行为价值指南,达到组织认同。

组织权威的角度。西蒙分析当组织成员做出决策时,首先从自身的工作出发考虑,然后才会考虑这样的原因。处于不同职位和层级的人对特定问题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由于职位层级的不同、人们接受的情报和信息就不同,同时由于承受着来自不同方向的压力,对某一决策持有的态度也不同。然而组织决策必须协调统一。有了组织权威,组织中某一成员的决策才有可能影响其他成员的行为,从而使决策制定工作的专业化成为可能。[4]

三、西蒙决策过程的技术创新:程序与非程序性决策

西蒙认为,以往的经济学往往只注重研究决策结果的合理性问题,而忽视决策过程本身的研究。他借助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在《管理行为》一书及其后来出版的《组织》、《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等著作中,对决策过程理论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探讨。虽然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理论的最终确立是在后几部著作中完成的,但决策过程的系统思想源于《管理行为》。

(一)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就是可以根据既定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把决策目标和约束条件统一起来,进行优化的一种决策。西蒙所说的程序化决策,也就是上述所说的。他指出是指这样一类问题的决策,即目标明确,判断目标的标准也明确,可以定量地做出判断,而且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也是已知的,决策人员所要做的就是用一个程序方法去估量、评价、选择。

一般说来,企业日常遇到的决策问题大部分是程序化决策。企业日常遇到的问题经常是大量地重复地出现过的,(下转第427页)

(上接第425页)因此企业对类似问题如何做出判断,如何选定方案已有了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可以重复应用的程序。其中运筹学是进行程序化决策的主要工具。

(二)非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时针对那些不常发生的或例外的非结构化问题而进行的决策。随着管理者地位的提高,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决策的难度加大,所面临的非程序化决策的数量和重要性也都在逐步提高,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非程序化决策,不仅没有一套在大量重复性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明确程序提供而且运筹学也不能完全作为它的应用工具。这就往往要依靠高级管理人员本身的经验判断力和创造力。非程序化决策过程中,令人满意原则应始终作为指导性原则,这是人的心理过程和实际决策过程的结合。[5]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虽然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决策,但二者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在西蒙的决策理论中,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就像光谱一样的统一体,其一端为高度程序化的决策,另一端为高度非程序化的决策,沿着这个光谱式的统一体,可以找到不同灰色梯度的各种决策。[6]

四、西蒙的决策理论的实践价值

(一)“有限理性”对于“完全理性”而言,更合乎现实

“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是一个全知全能的概念,而在现实生活中,能满足完全理性条件的人是不存在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而“有限理性”弥补了“完全理性”的非现实性的缺陷,充分分析了在现实决策中,决策者所受到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约束,提出满意决策理论,拉近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更有利于指导实践活动。

(二)西蒙决策理论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满意准则

古典决策理论提倡为决策而寻找最优方案,而最优方案在现实中是无法找到的,西蒙的有效决策理论提供了答案,满意决策理论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依据。寻找满意而非最优,就可以不用先考虑全部备选方案,便可进行选择。这大大简化了决策和管理过程。而且管理人员无须考虑事物之间的一切相互联系,直接用相对简单的经验方法来制定决策,这大大减轻了时间、精力和资源,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7]

(三)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更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

科学,迅速,准确的决策是当代信息社会对决策理论的强烈要求。只有意识到人的“有限理性”这一现实,才能更好地引起人们对信息价值的重视,并通过不断改进信息分析的技术以尽可能实现信息利用的最大化,为决策提供准确而全面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决策的准确性。而且,建立在有限理性基础上的满意决策模式,同时在实际决策中,“满意原则”使决策更有效率,更能满足急剧变化的信息社会的要求。

五、总结

《管理行为》是新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性成果。通过对《管理行为》的阅读,了解了西蒙的决策理论。西蒙在其决策理论中主要强调管理就是决策。有限理性和满意原则是其决策理论的核心。他重视程序性决策,他提出组织要提高决策的程序化程度。同时也论述了组织对决策的影响。对于西蒙的决策理论其实践价值也是意义重大。总之,读完此书,收获颇多。

注释:

i西蒙.管理行为(第四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11.

【参考文献】

[1][2]西蒙.管理行为(第四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71-82,90-93.

[3]戴正农.“满意化”和“适应性”:西蒙有限理性思想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 2011(12).

[4]梅煜.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管理行为》读后有感[J].魅力中国,2010(5).

[5]陈广杰.西蒙决策理论简介[J].当代财经,1982(1).

运筹学的含义范文第4篇

1.宁夏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2.银川市国龙医院,宁夏银川 750004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解决评价影响因素的模糊性或不确定性、定性指标难以定量化等问题,通过评价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医院领导加强环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样本医院的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服务质量理论等结合模糊综合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样本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医生的技术水平、诊疗后的恢复情况存在劣势,医院要加强在该领域的投入,医院的收费水平、医院药品的价格及质量部分同样存在劣势,医院的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存在风险,医院目前的医疗服务质量位于WO象限中,以此提醒医院实施相关的管理策略。结论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合理、清晰,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服务管理中。

[

关键词 ] 模糊综合评价法;医疗服务质量;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182-02

在医疗服务系统中,各级医院都设有自己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但是评估阶段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施问题,例如定性资料多于定量资料,“亦此亦彼”的模糊现象,多数只能凭借专家主观判断维持评价,使很多过程都流于形式,评价结果只有“好”“坏”之分,没有从SWOT的角度分析医院管理各级指标中技术质量(服务自然属性)和功能质量(服务社会属性)的机会风险、优势劣势,无法真正地利用评估过程发现主要问题,不能从某一角度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评价多指标系统理想的方法之一,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本文根据不同科室随机抽取100例某综合医院2013年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理论和数理统计、运筹学和模糊数学等方法,运用基于SWOT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为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从而为医院管理部门合理、客观地看待医疗服务质量,制定医院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区内一家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医院。我们在不同的科室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张,收回有效问卷95张。调查主要内容为患者的基本资料、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患者的意见或建议等。

1.2 分析方法

1.2.1 专家咨询法 运用运筹学与最优化方法,根据专家对医疗机构相关指标的两两比较评分,得到权重结论,与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分析。

1.2.2模糊数学法 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综合考虑被评事物或其属性的相关因素,进而对某事物进行等级或类别评价。由于医院本身是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为患者服务,其中各方面的工作互相干预、互相影响,因为内部结构相当复杂,存在着许多模糊信息,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医院的服务质量进行会使结果更加合理[1-2] 。

2 结果与分析

2.1 确定指标、建立评价对象的因素集和评语集

在对具体问题及其环境充分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评级对象的因素集。为每个指标给出四级评定值 V={V1,V2,V3, V4},即{很好,较好,一般,较差},所代表的含义会因各指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3-4]。

指标分别为:技术质量(服务的自然属性,分为有效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具体为医生专业技术能力强、医生在决定治疗方式之前询问患者意见、医生仔细诊察耐心解释患者对病情的疑问、医生交代清楚可能的治疗效果、诊疗后病症的改善情况良好、检查治疗费用合理、及时公示医疗费用具体明细情况、对本院药品的价格合理质量良好),功能质量(服务的社会属性,分为响应性、有型性和舒适性,具体为医护人员在上班时间坚守岗位、医护人员尊重患者的隐私、医护人员不收受红包和物品等、住院环境良好、病人被褥清洁度高、医院医疗设备先进、医护人员的效率高、医护人员及时解决患者的疼痛、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紧急情况能进)。

2.2 应用AHP方法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采用9标度法并有医院相关专家

填写专家调查问卷,由于作者找到医院相关专家数量有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份,其中有效问卷2份,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应用和积法求解权重,同时进行一致性检验。见表1。

由于上述2阶矩阵,所以其一定能通过一致性指标个一致性比率。

2.3 通过患者问卷调查,来识别医疗服务系统内外部环境及竞争关系

应用置信度统计方法确定各指标在各级评语集上的隶属度,得到对应的隶属矩阵,对服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识别,详见表2。

2.4 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实现基于SWOT的综合评价,并确立服务定位。此处进行模糊矩阵运算,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所示:首先进行第三层M=W。R 的运算,完成第三层计算后,由M1(3) 、M2(3) 、M3(3) 、M4(3) 、M5(3)组成的第二层隶属矩阵W 1(2)、W2(2) ,再进行第二层运算,完成第二层计算后,由M1(2)、M2(2) 组成最高层的隶属矩阵R(1)即为。

至此,得到SWOT综合评价结果。

2.5 二级指标权重分析

由2.3和2.4结果可知:在社会属性(技术质量)的权重分布上,经济性指标权重为33%,有效性指标权重为67%,由此可见,技术的有效性比起技术的经济性更被专家所重视。在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权重分别为,有形性为8%,响应性为27%,舒适性为65%,由此可见,舒适性更被专家所看重。患者在医院就医的过程中,只有感到舒适才可以考虑医院的有形性及响应性,这更加说明了我们医院的发展应“以人为本”。

2.6 三级指标权重分析

由2.3和2.4结果可知:

①在自然属性——有效性指标权重分别为,医生的技术水平44.00%,诊疗后病症的改善效果为20.00%,医生耐性解答患者关于病情的疑问为20.00%,在治疗前询问患者意见为11.00%,交待清楚治疗效果为5.00%,这说明,医院管理者在对医院管理时首先注重的还是医生的技术水平,医院要更快更好的发展,提高医生职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②在自然属性——经济性指标权重分别为医院药品的价格及质量59.00%,医院合理收取费用36.00%,一日清单11.00%,医生是先说明比较昂贵的药品或治疗方法为4.00%,因此提醒医院在提高医疗技术质量的同时,依然要注重药品在患者就医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药品质量是每一位医院管理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③专家在服务质量响应性方面,个指标权重分别为医生在上班时间坚守岗位48.00%,医生尊重患者个人隐私41.00%,医护人员有无接受钱或宴请为11.00%,所以将患者放在第一位才能做到真正的为民服务。

④专家在服务质量有形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开展临床工作所需的设备、设施59.00%,被褥清洁度32.00%,医院的住院环境为9.00%,由此看出专家在服务质量有形性方面认为,开展临床工作所系的设备、设施的先进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对于医院硬件设施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⑤在社会性—舒适性指标权重分别为病情变化时得到的帮助54.00%,患者疼痛是得到的帮助29.00%,医护人员的服务效率为7.00%。疼痛是近几年来医院及医院管理者比较注重的一个领域,目前,疼痛已经作为生命体征之一逐渐成为日常关注的焦点,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及时帮助病情变化的患者都是医院管理者应该注重的问题[5]。

3 讨论与建议

3.1 讨论

从以上结果得知:基于SWOT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医疗服务系统,不仅能够解决定性指标定量化、不确定性等评价问题,更能够从2个方面给出分析结论。第一,对于每层次的各指标均具有{ V1,V2,V3, V4}四个隶属度分值,能够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轻易识别每项指标中服务的技术质量或功能质量两方面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及时准确地把握每个维度项目的发展趋势;第二,通过模糊算式自下而上得到医疗服务总目标的整体隶属矩阵,最终依据两个维度定位所在象限,可以根据不同象限设定不同的发展战略,个性化定制帮助医院更好更快地发展。

同时由数据可以得知,在技术质量中医院的劣势要大于优势,这就意味着医院在向前发展的同时技术质量可能会成为阻碍医院快速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如何清除绊脚石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及当地卫生机构的管理者选择外出进修或选送优秀医生外出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医院本身的医疗技术质量,然后由这些外出学习归来的医生作为学科带头人来带领全科室甚至全院的医护人员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但是,从我国国情分析来看,大部分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可能并不是最薄弱的,其实质反应出的是顾客对医院的信任危机。因此医院在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的同时,必须加强医患沟通,让无情的技术转化为有情的帮助,从而提高服务质量评价。

3.2 建议

从以上总结在医疗质量评价中, 运用隶属函数建立评判矩阵, 是依据现有的医疗质量指标标准值建立的, 不受实际值的影响, 能够更科学、全面地对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6]。

模糊综合评价法已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各行各业,由于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清晰性,人们越来越青睐于这种可以提供明确分析结果的评价方法,因此,了解这种定量的分析方法并且很好的运用它,可以为我们的工作带来新的见解。

[

参考文献]

[1] 吴祈宗.运筹学与最优化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216-226.

[2] 王环增,梁春光,侯德业.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1985(9):111-112.

[3] 周绿林.基于顾客视角医院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R].江苏: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1.

[4] 魏晋才, 沈志峰, 周海燕,等. 基于患者感知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12,27(4):25-37.

[5] A. Parasuramn. Valarie A.Zenithal, and Leonard Berry.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e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Retailing,2011,64(l).

运筹学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等代数》 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高等代数》是普通大中专院校数学专业的三门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之一,其教育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的必要训练,逐步形成运用高等代数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作为大学数学专业基础课之一的高等代数,不仅是中学代数的继续和提高,而且是进一步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是研究数学其他分支和自然科学的基本工具。高等代数的理论和方法无论是对整个数学的发展与完善,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等代数的教学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如何在高等代数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1.正确理解数学思维及其教育价值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数学思维是以数和形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为载体,以认识和发展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活动。创新性思维是一种能得到独特而有显著效果的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数学创新性思维既从属于创新性思维,又从属于数学思维;它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是创新性思维在数学中的体现。因此,它既具有创新性思维的特点,又具有数学思维品质的特征。数学创新性思维就是根据数学本身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确定性与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去探索、突破与创新。在综合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问题时,提出全新的见解和思路。因此,对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挖掘与培养是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渗透与影响,使其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与创新能力相关的基本能力的形成,最终达成其创新能力的逐步形成与升华提高。

2.高等代数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具有发现问题的强烈意识和执着的探索精神。数学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认真探索,积极试验,逐步渗透。高等代数学科内容抽象,逻辑严密,包含有许多现代数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中学数学联系密切,是数学专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之一。在高等代数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我结合多年高等代数授课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了教与学的过程对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1理论结合实际,深化概念教学,探求学科联系,为学生营造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环境。

高等代数中的许多概念与方法,往往与中学数学中的代数有许多的相似与联系。譬如知识体系方面,中学的数学教学中已经有了多项式的运算,以及多项式的基本理论和一次、二次方程,等等。任课老师应该抓住这些学生们的曾经“映像”来激发他们进一步认知的欲望与兴趣。要做好与中学数学衔接的教学,可以通过引入适当的数学人物与典故,从故事入手,将中学所学的知识在同学们关注与殷切的眼神中无形灌输,再自然引入要讲的高等代数的理论,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的知识的消融,是值得教学者去思考与实践的。同时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会激发认知欲,提高关注度,了解中学代数与高等代数的关联,无形中构筑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基本环境。

在如何去深化概念教学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联想概念之间的异同,找出每个概念的特点,挖掘出每个概念的关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理解概念、分清实质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能洞察所研究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能从所研究的材料中揭示被掩盖的特殊情况,能组合各种模式,等等。例如,高等代数教学环节的作业批阅中,老师会发现很多的学生在进行行列式运算和矩阵运算时,经常会混淆运算中的符号。在用初等变换化简一个矩阵时,每一步之间用等号连接,而计算行列式的每一步之间却用箭头连接,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问题的关键是明确什么是矩阵,什么是行列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别,矩阵相等是什么含义,矩阵等价又是什么含义,等等。同学们开始时概念是模糊不清且易混淆的,教师可以将矩阵与行列式比较、鉴别,明确行列式是个值而矩阵是个表。又如数的乘法与矩阵乘法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单位矩阵在矩阵乘法中所起的作用类似于数1在数的乘法中所起的作用。但因矩阵乘法有零因子,不可换,那么矩阵的乘法就值得研究了,因而A-1存在的充要条件是|A|≠0,而不仅仅是A≠0所能满足的。这就有别于数α-1存在的充要条件是α≠0。

寻求学科联系,把握创新能力形成的时机。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实现分层次教学的原则,又能保证学困生能理解,中等生能掌握,优秀生能充分发挥。同时通过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机,营造创新的环境。譬如在教学线性方程组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运筹学单纯形规划的内容将线性方程组进行推广与拓宽,让学生的兴趣从高等代数这个抽象的数学基础课程延伸到与经济、应用等密切联系的运筹学,再辅以“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等古诗词的引导,必能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以达到不同学生有不同了解尝试的分层次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虽然是针对高等代数教学,但对任教者而言,在课前要做足功课,努力钻研,寻求学科之间的联系,把握激发学生推理演绎能力的时机。在这一点上,国内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厦门大学林亚南教授团队的高等代数国家级精品课程,南京师范大学陈永高教授的高等代数精品课程建设,无一不是凝聚了一个团队数年几轮的高等代数教学经验的总结,他们在高等代数的课程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陈永高教授将高等代数的知识运用到竞赛数学的魔方求解中,都是对高等代数理论与现实趣味数学与应用数学实际的有效结合与尝试。

2.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

在高等代数的课堂授课中,教师应多用善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有些难于理解的概念和理论,先用浅显的语言或生动的比喻或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来引入,“化难为易”,让学生先得到一定的感性认识,随着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不断深入,逐步改进、完善、精确,最后学生能够水到渠成地得到结论,并总结出方法,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化易为难”,彻底理解的目的。另外,在教学概念贯彻的过程中,采用层层深入的问题式教学方法亦会得到学生反馈与共鸣。例如,“矩阵的可对角化的条件”是高等代数教学内容中较难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教学组作了如下设计。首先采用启发式的语言作为开场白:“研究高等代数的重要工具是什么呢?”同学们大多能回答出是矩阵。“而矩阵中最简单的为哪一类呢?”这时大多数同学会说出是单位矩阵,鲜有同学会说出是对角阵。这个时候,老师的点拨就非常重要了,老师要“顺水推舟”,将单位阵和对角阵的联系和区别在此进行宣讲,在学生们求知的眼神中进行循循善诱式的教导。紧接着提出新问题:“是否所有的矩阵都能相似于对角阵?”“那么什么样的矩阵可相似于对角阵呢?”“若相似的话,又如何化为对角阵?”通过设疑,不仅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且使学生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可对角化的条件与方法。然后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问题串:“矩阵的相似与线性变换有何关系?”“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本质是什么?”“对角化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这些条件能够成立?”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能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而且能分散难点。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创新性地提出不同于教材内容的条件和方法,提高创新能力,而且能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过程的探索,通过探索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找可能有的结果。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另外在整理结果的过程中,又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创新能力。高等学校的数学教学模式,多为课堂讲授,前几年很多受到高校大一新生人数太多,师资编制不合理等客观条件制约,往往选择大课教学,两个班甚至三个班集中在一起上大课,满堂灌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从教学大纲的要求上来完成“教学任务”。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投入,以及大多数高校强化本科生教学的层层推进,很多学校强化了“老三高”课程的教学,在课时上往往已能保证。高等代数教师应该丰富和更新知识体系,唯此,才能高屋建瓴,洞悉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完善和增进技能,会用善用多媒体技术,会举且能恰如其分地举应用的实例,以达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创设的最好情境。

通常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教学、课后答疑、作业批阅和命题测试,这里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课外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他的兴趣密切相关,课堂上学生若能被老师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深厚地学术素养所吸引,必对其所言所教产生一定的“心悦诚服”,倘若教学中教师能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能说出理论的来龙去脉,甚至能“寻根溯源”,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再认知的想法,此时,画龙点睛循循善诱式的引导学生去进行相应的数学阅读不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追寻数学王国的一种好的方法。

总之,高等代数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等代数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探索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革新与教学规律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使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数学知识、培养良好数学品质、提高数学素质、培养数学创新能力的场所。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高等代数(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生版社,1988.3.

[2]周汝光.在高等代数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17,(1):16-17.

[3]徐利治.关于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看法及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200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