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初中化学是较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也比较好掌握,学生更是对化学中的各种反应充满兴趣,这时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去探索,探索化学领域有趣的实验现象,要求教师重视实验对学生的重要性。
一、初中化学实验现状分析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学校都不重视化学实验,因为在中考时只考笔试实验,用笔就可以了,教师就认为没有做实验的必要,背会实验才是中考的王道。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的化学课上从来没有做过实验,他们只是背一背书上的实验,看一看多媒体上的视频实验。对化学的认识就是纸质的,没有实践,没有更多的思考,没有动手的乐趣,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遗憾。
教师在讲实验时直接告知学生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甚至直接将实验结果都告诉了学生,学生的作用只是搬运,已经不会思考,不懂创新,不能举一反三,对实验的探究不深入,对知识就只有单纯的记忆,没有亲自试验的经历。所以,教师要重视实验对学生的重要性。
二、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创新
1.教师观念的改变
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理论教学,认为只要让学生背会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注意事项就万事大吉,就可以应对考试了,教师要改变一贯以来的讲实验。讲实验指在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部分没有具体的实验器材,只是老师按照课本上的步骤读出来。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勤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讲解知识,学生容易理解,容易记忆,课堂也是生动有趣的,学生教师也能融为一体,也更容易改变师生关系。
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是听众,学生基本不开口,只是一味地听从老师讲解。创新改革下的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辅助。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要遵从这样的原则,在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思考,思考实验要用的实验器具、实验步骤,在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先大胆地猜测实验结果,然后老师引导性地纠正错误。在实验完成后,学生要思考这个实验他们收获了什么,可以与同组同学共同探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自导自演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开发他们的思维,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只有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验中,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的学生之间要有默契的配合,需要教师的指点,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在实验时分工合作,比如哪个学生管理器具的摆放,哪个学生管理药品,哪个学生记忆步骤,哪个学生动手实践。只有合理公平地分配,才能让实验有序,才能增加实验成功的概率,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思想,这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往的实验都是学生根据步骤一步一步做出来的,没有自己的探究在里面,所以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改变以往的验证性实验。
举个例子,在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的实验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思考,石灰石会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可以借鉴上节课所学的NaOH是否变质时所用到的稀盐酸,回顾一下这个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然后产生气泡则是变质,反之则没变质。再来是让学生思考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这个实验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如果滴加稀盐酸会有什么反应,滴加稀硝酸会有什么反应,在逐步的探索中得出哪个试剂适用于检验石灰石。
5.将实验贯穿于生活
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教师要领导学生细心观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学生也要留心生活中的实验,比如去锈、去水垢,这些都是每个家庭都会做的简单实验,学生要思考实验原理,并拓展,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做一个有心的中学生。家长在生活中也要丰富学生的眼界,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去教育孩子,遇到问题带领孩子一同探讨,条件允许的话就做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试验中成长。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是很重要的课程,不论教师还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要重视起来,将化学实验贯穿于生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增强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化学实验要从平面的变为立体的,从纸质的变为实物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耐心,因为所有的变革都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在长时间的实践尝试中探索真理、探索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利娟.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左嘉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探究性实验侧重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进行自我设计、判断、验证和反思,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下面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
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概述
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实验,是指在化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或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进行分析,组织并且设计相应的能够探究、分析和研究该化学问题的化学实验.探究性实验侧重于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探究的过程包含了分析、设计、总结、讨论和反思等一系列的过程.借助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独自或合作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加以探索,认识和研究对象的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借助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
计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探究性实验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认识.在课前,化学教师要精心准备探究新实验教学的讲稿设计,内容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演示实验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当学生对探究性实验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自然就会有亲自动手去尝试探究性实验的想法.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组建合理的化学兴趣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就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与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中较好的一面进行表扬,对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要给予指正.学生要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的每个环节的结果进行预判分析,以便在实验结束后能够结合实测数据进一步分析实验的得失.
这是探究性实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确定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和实验测试数据的核心步骤.因此要确保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训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完成了实验项目方案的整体设计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开始做所设计的探究性实验.首先要准备好实验所必需的原料、耗材和器材等,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按照实验方案设计搭建所必须的实验平台,并且进行检查.
确保了安全的实验环境之后开始按照预定的步骤来进行实验.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记录数据,对任何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都不能忽视.
在完成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实验之前的预判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与预判结果一致,则说明自己在实验前对实验的预判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要分析自己在实验前的分析是否合理,或者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出现自己原来没有考虑到的可能性,或者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有无出现遗漏之处,或者自己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有无出现错误等.
要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得失,必要时甚至需要重复多次同一实验过程.
4.要指导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甚至班级讨论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探究
1、化学教学的全新改革
1.1生活化
初中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新课程强调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念渗透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初中化学实验的改革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迈进。(1)在教材中安排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创设实验情境。(2)在教材中安排了众多的学生熟悉的物质作为实验的原料进行实验,使学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这在得调动学生学习及探究化学知识的积极性。(3)选取众多生活和社会中的初中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多地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产生要更加努力学好化学的热情。
1.2趣味性
初中化学实验作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手段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初中化学实验兴趣是促进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性的一种重要的内在动力,具有较强的动机功能。当学生具有浓厚的化学实验兴趣时,其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能够认真操作、敏锐观察,促进化学实验顺利进行,并在实验活动中产生愉快、满足、喜悦、兴奋等情感体验,从而使化学实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为此,初中化学新课程力求实验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1.3习惯性
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例如,学生在做实验:“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笔者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笔者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笔者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担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2、化学实验的创新
2.1尝试进行自主探究实验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分小组或个人设计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或分小组自发进行实验验证,这样的实验一般涉及的仪器和化学药品较少或家庭可代用的多,且相对较安全。由于课时有限,而探究学习却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还要增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所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不是号召性的,要明确布置课题任务,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评价。比如,钢铁生锈条件的探究,木炭、茶叶等吸附作用的探究,以及酒精、石蜡等有机物主要组成元素的探究等,要采用自主探究方式,自主探究跟实验探究课的组织不同之处在于实验分散成个人或小组自主实验,不用教师的监控,其优点是拓宽了课堂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探究性实验问题不要过于繁杂和开放,可将问题控制在一个点或一个面上,便于学生实现探究目标,得到正确的结论。如用H2O2和MnO2混合制氧气的实验,涉及许多化学问题,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提出来加以研究和解决,但可探究一些小问题,如/在H2O2溶液中加入MnO2产生氧气,MnO2是否也作为一种反应物0,/反应完毕后MnO2如何回收0,等,使学生形成催化剂的概念即可。
2.2要尊重科学,鼓励创新
首先,以自主实验为主,演示实验为辅。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主体的积极参与。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所起到的作用,不能用教师的演示实验代替了一切。演示实验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步骤要求,明白各种实验操作的规范,但是要少而且精,使其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自己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收获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他们才能形成自己的实验,才能有所创新。其次,多探究性实验,少验证性实验。以往的实验教学往往是先学习书本知识,等某些章节学完了,教师带同学们去实验室,把这个章节的实验顺利地做一遍。学生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实验验证了教材所写的无误。这就是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形式,其意义不大,往往重复的是教材的思路,很难有个人的发现,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探究性实验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在实验中观察、思考、分析,最终获得收益。学生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事物的本质,在过程中不断地动手和动脑思考,从而获得各种体验。在实验的各个阶段中,学生面临的选择和问题是多方面的,他们的思维不断地向前探索,每一步探索都是创新形式的开始。
2.3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 培养学生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 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 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 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 动手、动脑, 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 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 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 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 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 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 大胆质疑, 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丁健琦.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13).
【关键词】化学 初中 实验课 实验素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实验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持以学生为重点的教学理念,采取积极的措施改进实验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素质。
一、激发实验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做好实验教学的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去动手实践,并从内心体验到实验带来的喜悦及满足感等,这种心理暗示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此外,应结合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适时增加一些实验的技巧难度,并开放实验室,增加探索性实验,基于学生兴趣的需要,可设计一些含有新信息的实验,结合多种实验形式,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实验素质进行有效培养。教学中,教师应不吝啬自己的赞美,鼓励性评价取得实验成功的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从心理上认可自己的价值。在考核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验设计的创造性等进行综合评估,探讨实验的科学性,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其实验探究的信心和意志,为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等进行培养,促进其智力与能力的同步增长,纠正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不良习惯,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际
任何学科领域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初中化学实验涉及到的教学内容也不例外,而脱离了现实的化学实验课程,无疑会因其抽象性增大学生的理解难度。具体实践中,应当在备课及上课时从学生实际入手,结合学生所说的身边实际案例,将其设计进实验教学中,进而由教师引领他们进入到自己熟知的情景中,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促成初中学生有效进行实验。
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用醋可以除茶壶里的水垢,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化学原理,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呢?”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如在学习“酯和油脂”时,可指导学生讨论探究“餐具上附着的油脂的最佳清洗方案”,让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用冷水、热水、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洁剂四种方案,清洗餐盘上的油脂,观察哪种方案清洗效果最好,所有时间最短,并对其中所含的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结合生活中的例子,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实验方案的内容、实验设计方法、技巧等,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运用案例教学
在新时期的教学方式方面,案例教学法结合了学科的知识特点,促进了学生的有组织有目的性学习,进而积极锻炼出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很适合现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利用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重现性,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其辅助功能。
如:进行“测定溶液PH值”的实验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反例:为测定某种溶液的PH值,某位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①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沾取待测液体,将其滴在润湿的PH试纸上,对比标准比色卡,确定溶液的PH值;②将试纸放入待测液体中,对比标准比色卡,得出PH值。让学生对该例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探讨实验能否成功。通过对“测定溶液PH值”的实验进行分析,可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能使用润湿的试纸,也不能直接将溶液放入待测液体中,因此以上两个方案都是错误的。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使学生在讨论分析案例中错误之处时,更进一步了解实验设计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开展拓展性实验
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般涉及到很多的演示实验,目前,在初中化学此类实验的教学中,往往是注重通过学生观察的方式去学习了解化学知识,一般辅助以教师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观察到的现象、结论,这种模式下先让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显然会磨灭其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欲望,这对于学生的化学实验素质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此类实验进行改进,开展拓展性实验,加之融入了创造方面的内容,扩大了学生可以思考的空间。
如:进行“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中,教师为学生展示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并对仪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进行解说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仪器的技术要求,待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后,要求他们对替换装置或对装置进行改装,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实验仪器达到原实验的目的,训练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和创新思维素质。如可以从生活中取材,利用细长带有盖子的玻璃饮料瓶代替烧杯,用铁丝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等。
实验是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的中心,初中学生化学实验素质的培养,能为学生后续发展建立起科学探究的理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采取一定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化学实验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化学;设计;策略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就是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笔者从具体的教学实施层面上,尝试曾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渗透于化学课堂上。当代著名教学与培训专家马杰曾经对教学设计的程序表达过这样的思想:你想到哪里去?你怎样到那里去?你是否到了那里?将马杰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应用到任务驱动教学中来,就必须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和开放性资源的各种优势,以求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设计引领学生的目标
所谓引领学生的目标方面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对于“引领学生到哪里去”而进行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明确。要完成这些工作,教师首先必须要对课程的标准,以及学生实际学习的需求进行准确的把握。在把教材的具体内容和课程的主要标准向实际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转化的过程中,确定学生期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差距问题,是完成这一过程的关键之处。因此,在这方面主要介绍以下两点:学习者的分析和化学实验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学习者的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大纲里,对于教学目的对象的定位是“教师教学”,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学目的对象是“学生学习”。这种教学目的主体的转变,反映出了新形势下,我们所提倡的“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这一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为实际的要求,这种要求就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己有发展水平和学生未来所获得的发展机会。因此,教师在做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的一般特征、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情况,并依此为参考来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另外,这种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便于后续对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
当前初中学生大多年龄处于13至16周岁之间,这也是从少年期过渡到青年期的一个时期。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初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注重概括与逻辑能力的发展,并且他们在学习中具备较强的转移能力。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他们会有其独立的看法与思考;在情感上,他们的体验会向着细和深的方向进行,外界的肯定性评价或是自我肯定的方式能使他们产生自我满足与成功的体会。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希望要获得化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希望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因此,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联系起化学的研究过程,还应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进入化学角色,如化学家那样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确定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
制定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时,必须依托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履行新课程目标,深入探索新课程教学理念。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制定时要考虑化学实验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化学实验的目标主要依据如下:
1.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度两方面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在进行具体的实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考虑课程标准中与化学实验相关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活动上的若干建议,要做到“有章可循”。
2.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体系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新课程改革中,也一再强调并予以明确规定。在化学实验教学总目标的构建上,新课程提出了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知识与技能”“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分目标。所以,在制定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这些分目标来阐释。
二、规划导向目标的策略
设计这一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引领学生到达他们想要去的地方,这种引领和导向的过程要有赖于对合适教学策略的选择。在这里我们可把教学策略看作成一切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之和。教学重点就是任务,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任务的引入和设计很重,它对教师有着严格的要求。上课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要心中有数,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课堂设计技巧与策略,有利于思考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使可操作性强的任务顺利完成。把任务引入对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产生何种优势?我们可先从一个案例片段加以分析,如表1所示。
表1《离子反应》案例中的部分实验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
(一)设计任务的一般步骤
不同的教学思路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必然教学效果也有差异。在本文中,笔者依模式中的任务和任务的构成要素的理解,总结了设计任务所要经历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明确教学任务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设计落实任务的途径;第三步,选择情景素材。
(二)设计任务的策略
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笔者常碰到学生有这样的困惑:化学有什么用处呢?哪些地方和场合能用到化学呢?产生出这样困惑,一方面反映出当前的化学教学没有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展现出化学教学的功能和意义。怎么能让化学更加地贴近实际的生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策略,准确地找到突破口,更加深刻地体会化学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