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构音训练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视唱练耳 音程 听觉训练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也是报考音乐学院、师范院校音乐系(学院)或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必考课程。“音乐基础课中听觉训练的重要意义,为国内外各种教学体系所认同。以听觉训练为主线,贯穿于视唱练耳教学的三个环节,即视唱、听觉分析和听写,这已经成为共识。”①音程是构成乐曲的最小单位,音程的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程的听觉训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个部分,其中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唱旋律的基础,和声音程的训练则是听唱和弦的基础。因此,音程的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在多年的中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通过不断学习及探索,针对入学时音乐素质较为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摸索出了一些有关音程听觉训练的方法。
一、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依次进行音程训练
音程的听觉训练最好从二度开始,依次到三、四、五、六、七、八度等。这是因为二度是最小的音程,结构最简单,较容易掌握。同时,旋律音程的模唱与听辨应该先于和声音程的模唱与听辨进行。具体的做法为:
1.唱、背熟悉的音调,来帮助学生记忆各类旋律音程的音调特点与音响色彩。下面以大、小三度为例进行介绍。②
大、小三度均包含三个音级。大三度含有2个全音,小三度含有1个全音、1个半音。五线谱上两音相距一线或一间(谱例1)。
旋律音程的大小三度,其音调特点在于它既不同于二度的级进,又不同于四度以上的大跳进,而形成独特的小跳效果。音程的听觉训练特别是旋律音程,就必须先通过唱、背一定数量包含所训练音程的熟悉音调(或乐曲片段),从感性上帮助学生记忆并确立该旋律音程的音调特性,逐步建立固定的内心听觉,最终形成唱准这些旋律音程的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背唱一些熟悉的音调,以达到我们的训练目的(谱例2、谱例3③)。
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旋律音程的构唱训练
(1)构唱指定音程
音程是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要唱准各类旋律音程,关键在于正确掌握各类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趋势。如唱上行大三度时,要求根音稳定,冠音有倾向高的趋势;唱下行大三度时,要求冠音相对稳定,根音则有倾向低的趋势。唱上行小三度时,要求根音稳定,冠音有倾向低的趋势;唱下行小三度时,要求冠音相对稳定,根音则有倾向高的趋势(谱例4)。
以上的练习一般可以采用指定根音由下向上构唱指定音程;或指定冠音由上往下构唱指定音程(谱例5),以达到训练目的。
(2)“搭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
调内级进音比较容易被各类程度的学生尤其是初学者掌握,那么“搭桥”法就是结合已经学过的小音程为基础,采用类似“搭桥”的方法进行模进构唱大音程的练习(谱例6)。
(3)直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
运用直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时要注意音程之间的对比效果,(谱例7)是三度音程模进,要求学生构唱时要重点记住典型音程的效果,如此例就要重点记住do—mi大三度及la—do小三度的效果。
(4)利用音程转位构唱旋律音程
视唱练耳的教学应与基本乐理渗透进行,在构唱大音程时,可以利用小音程的转位来进行,既方便构唱又可以起到巩固复习小音程的作用(谱例8)。
(5)作节拍、节奏变化来构唱旋律音程
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可以在简单模式的基础上,适当做一些节奏、节拍变化来进一步构唱旋律音程(谱例9—1、谱例9—2)。
二、遵循唱、听、记结合及先易后难的训练原则
在视唱练耳教学与实践中,唱、听、记是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三个练习环节,音程的听觉训练同样离不开这三方面的综合训练。听、唱结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唱与视唱相结合,二是构唱与听辨相结合。
关键词 Frenchay评定法 学龄期脑瘫儿童 构音器官功能
我校是招收学龄期脑瘫和肢体残疾儿童的九年义务制教育的特殊学校,构音障碍是脑瘫儿童常见的伴随症状,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肌肉的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为了:1、掌握全校学生的构音器官状况,以确定是否需要及如何安排言语训练;2、确定集体语言训练是否能改善学龄期脑瘫儿童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以及训练效果与脑瘫类型、障碍程度、智障程度是否相关;3、寻找适合学龄期脑瘫儿童的言语评估量表。因此,我校分别于2009年6月、2010年7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评定,两次均采用Frenchay评定法。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全校学生112名,男79例,女33例;年龄从6岁到18岁,平均11岁;其中诊断为脑瘫的102例,其他10例。脑瘫分型:痉挛型74例,不随意运动型13例,共济失调型2例,混合型13例。GMFCS分级:I级10例,Ⅱ级50例,Ⅲ级33例,Ⅳ级8例,V级1例。智力障碍程度(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为:正常8例,边缘10例,轻度40例,中度30例,重度14例。
接受一年集体语言训练的脑瘫学生32名,脑瘫分型:痉挛型16例,不随意运动型11例,共济失调型2例,混合型3例。GMFCs分级:I级2例,Ⅱ级21例,Ⅲ级7例,Ⅳ级2例。智力障碍程度(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为:边缘5例,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3例。
1.2评估方法
1.2.1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修改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包括反射、呼吸、唇、颌、软腭、喉、舌、言语等8个大项,28个细项,每细项按损伤严重程度分为a至e级,其中a正常,b轻度异常,c中度异常,d明显异常,e严重异常。
1.2.2我校将Frenchay评定表做了少许更改:(1)评定标准改为计分制,4分、3分、2分、1分、0分别对应其a、e级,(2)唇功能评定中加了翘唇功能评定。更改后的评定表共包括反射、呼吸、唇、颌、软腭、喉、舌、言语等8个大项,30个小项,总分120分。根据学生的最终得分,将构音器官功能障碍分为:无障碍(120分),轻度障碍(119~100分),中度障碍(99~80分),重度障碍(79~60分),极重度障碍(59分以下)。
1.2.3评估表应用过程:首先,3位语言治疗师分别用河北省人民医院的Frenchay评定法(表1)和更改过的Frenchay评定法(表2)对同一个学生进行评估,然后,分别使用表1和表2对不同学生进行评估,最后,根据本人及其他治疗师的评估结果来分析学生的构音功能情况。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表1和表2具有相同的信度和效度,但表2能更直观、快速地看出学生的构音器官的整体功能,也便于不同学生之间的对比,还能快速地确定那些学生需要安排语言训练。
1.3训练方法
1.3.1对重度障碍、极重度障碍以及中度障碍中有各种发音错误或言语表达困难的学生安排语言训练。
1.3.2训练模式:采取小组训练的模式,把言语功能障碍情况相近的学生排在一个小组,这样既节省了治疗师资源,又能通过互相间的竞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训练效果。
1.3.3训练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功能情况和训练目标来确定小组的训练目标,然后再确定每一堂课的训练目标,把目标融入到课堂活动中,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活动,达到目标。
1.3.4具体训练方法:
1.3.4.1呼吸控制训练:①仰卧位或坐位下腹式呼吸练习;②用吸管将气吹进一杯水里,造成气泡;③用吸管吸起纸屑,然后放下;④深深吸一口气,然后发“啊”音,并尽量把声音拉长;⑤一口气数1-10;⑥以大小声交替发“啊”音;等等。
1.3.4.2下颌训练:①尽量张开口,将食指放在下巴的中央,一边用力将下颌向下按,一边尝试将口合起;②模仿牙关打颤时,上下颌快速地开合;③夸张地做咀嚼食物的动作;④张开口说“啊”,动作要夸张,然后迅速合上。
1.3.4.3唇训练:①咬齐牙齿,尽量将嘴唇向两旁拉开,发“一”音,然后放松;②尽量将嘴唇伸前,发“呜”音,然后放松;③轮流说“啊”“一”“呜”音,动作要夸张;④作出吹口哨的嘴型,然后向左右移动;⑤合紧嘴唇,心中数1~10,然后放松;⑥合紧嘴唇,然后用力把嘴唇弹开,发出“啪”的声音;⑦合紧嘴唇,用力鼓起两腮,心中数1~10,然后放松。
1.3.4.4软腭训练:①“推掌”疗法:两手放在桌子上向下推或两手掌相对推,同时发“a”声;②打哈欠同时发音、咀嚼发音;③发舌后根音(ga、gei、ka、kei)。
1.3.4.5喉功能训练:①深吸一口气后发“啊”,治疗师数数让其尽量维持,逐渐延长时间;②用电子琴等乐器、带音量控制开关的声控玩具等进行音调、音量的训练。
1.3.4.6舌训练:①把舌头尽量伸出口腔外,然后缩回口中;②把舌尖尽量伸向鼻尖,然后尽量伸向下巴;③用舌尖轮流舔左右嘴角及舔嘴唇一圈;④舌尖将面颊往外顶,用手指按在面颊上,与舌头斗力;⑤将舌头紧贴上腭,用力发出“嗒”声;⑥重复读“哥”、“科”、“打”、“他”字;⑦重复读“啦”字,单用“啦”唱简单歌曲;⑧重复读“da”、“jia”、“ga”。
1.3.4.7语音训练:按照“动作-音-字-词-词组-句子”的顺序进行各个音的训练。
2 结果
2.12009年7月全校102名脑瘫学生的Frenchay法评估结果(见表1)。
2.2训练效果对比及效果与脑瘫类型、障碍程度、智障程度的相关性:
接受一年语言训练的学生有32人,于2010年7月再次使用Frenchay评定法对该32名学生进行评估。
2.2.1根据评估结果的前后对照,将其疗效分为:①无效:总分增加≤2;②有效:总分增加3-8分;③显效:总分增加≥9分。最后结果为无效4人,有效16人,显效12人,总有效率达87.5%。
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组组间前后总分对照,差异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2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全组总分变化分别和脑瘫类型、障碍程度、智障程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386 -0.101 0.073
0.029 0.584 0.723
相关系数不大,P值均大于0.05。结论:无相关性。
3 讨论
3.1全校的脑瘫学生均有一定程度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障碍,大部分为轻度或中度障碍,占72.54%。
3.2轻度构音器官障碍的学生因运动减少、身体肌肉痉挛、肌力降低等原因在呼吸控制、延长发声、唇舌的协调性等方面稍差,言语的表达基本准确清晰,没有口语交流障碍。
3.3中度构音器官障碍的学生在呼吸、唇、颌、软腭、喉、舌等6个方面都有轻到中度障碍,在言语表达方面基本准确清晰,不影响口语交流的有23人,有各种发音错误或言语表达困难的有15人。
3.4重度和极重度构音器官障碍的学生在反射、呼吸、唇、颌、软腭、喉、舌、言语等8个方面都有障碍,无言语表达功能或只能说个别单音。
3.5重度障碍和极重度障碍学生全部需做语言训练,中度障碍中有各种发音错误或言语表达困难的需做语言训练,轻度障碍的全部不需做语言训练。
3.6临床上Frenchay法是用于成人脑卒中后的构音器官功能评定,但通过本次评定,结果显示Fren-chay法应用于学龄期脑瘫儿童的构音器官功能评估,也能较好较全面的反映学龄期脑瘫儿童的构音器官功能。
3.7Frenehay法与其它的脑瘫儿童的构音器官功能评定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有三点:一是有评价标准,评价者可以根据标准直接打分而不用记录很多内容,可以快速地完成一份评估。二是可以较直观地看出学生的整体构音器官功能,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很快确定学生是否需要安排语言训练。三是便于学生训练前后的功能对比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功能对比,所以,Frenchay法较适合于康复学校、特教学校等机构使用。
3.8Frenchay法有些评定项目的标准不是很适合脑瘫儿童,故在评定当中要进行适当的更改或注释,如:①喉功能的音调和音量评定中低年级学生通常不会做,这时需要结合他的言语情况给予分数;②不识字的学生在言语项评定时比较困难,通常是让其模仿发音,录下他的发音,之后放给其他治疗师听,根据治疗师辩听的结果给予分数。
3.9要了解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还要结合语言发育迟缓检查(s-s法)和语音测试。
【关键词】和声听觉 音乐理论 构唱
听辨与听记
因材施教
和声听觉训练是练耳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在整个练耳教学中是最难的一部分,它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的耳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的耳朵”,在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意志品质方面也起到不可轻视的作用。和声听觉训练包括单纯的音程和和弦的听辨、调式中的音程和和弦的听辨、以及四部和声连接、多声部旋律的听辨等等。所谓“听辨”一个是听,即将所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另一个是辨,就是分辨,要求分辨单纯的音程、和弦的性质;调式、调性内的音程、和弦的性质及排列方式,多声部旋律的结构、和声的运用、旋法以及调式、调性等。因此要让学生真正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教学进度和方法将是保证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
下面就音程和和弦的听觉训练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与理论相结合
和声听觉训练不光是单纯的练耳,它还包括了乐理、和声、曲式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些理沦知识既是用来作为和声听觉训练的铺垫和理论根据,它也是和声听觉训练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视喁练耳教师不但要有视唱练耳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这样在对学生进行和声听觉训练时,才能用理论的东西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要听辨的内容,尽快地提高和声听觉的能力,并准确而快速地反应出各种音高现象。
构唱
构唱是和声听觉训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绝对音高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高记忆能力、听辨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练耳训练前最好能花点时间来进行构唱练习。
构唱的内容和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只谈谈我常用的一些方法。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让学生不用唱名进行构唱,既教师随便在钢琴上弹一个音,然后让学生向上或向下用“a”音唱出指定的音程或和弦,当学生掌握得比较熟练时就要求学生用唱名来完成。在练和弦的构唱时,还可以分声部进行,如要求学生构唱属七和弦的第一转位时,教师弹最下方或者分别弹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七音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声部同时唱出其它的三个音。
当然这些只是―个个单纯的音程和和弦,它还没有和调式、调性结合起来,因此最后还要让学生进行调式、调性内的音程、和弦的构唱练习。既教师给出某个调的主和弦,然后让学生按和弦连接的要求,如:I-Ⅳ-V-I的连接,分四个声部用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分别进行构唱,在构唱的同时可以逐步加入副三和弦、七和弦及它们的转位。以上这些练习先在基本音级进行,然后再逐步加上变化音级。
另外在进行构唱时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在构唱的同时学会用耳朵听,结合“内心听觉”感觉到自己的声音与集体的声音是融合在一起而绝不是很突出的,还要让学生仔细地听辨自己和其它声部所唱出来的音高的准确性、协和性,做到唱中有昕、听中有唱、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并要求学生进―步体会各种音程、和弦的音响效果,并同时把这些音响效果牢牢记在脑子里。
听辨与听记
能准确地将所听到的音响记录下来,听辨是基础和前提,听辨一般可以分两个方面进行,即比较和辨别。如比较几个音程的宽窄、找出几个音程或和弦中两个性质相同的其中两个以及自然大小调音程、和弦与和声大小调的特性音程、和弦的比较等等都属于比较范围。辨别既分辨音程、和弦的性质、调内功能等,如在所给的几个音程或和弦中辨出规定的音程或和弦、分辨三和弦或七和弦的原位和转位、分辨音程的协和性、分辨调式内的音程及和弦以及它们的连接手法等等。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分合”、“长短”、“快慢”相结合的方法。“分合”即将旋律音程、分解和弦与和声音程、整和弦的听辨结合起来,当学生才开始接触音程、和弦或者在听辨中遇到困难时就将每个音分开让学生听辨,学生掌握比较熟练了就一定要让他们将几个音合起来听辨。所谓“长短”,即每个音程、和弦音在钢琴上停留时间的长短,停留的时间长,钢琴的泛音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和分析。停留的时间越短,难度就越大;“快慢”即音程、和弦变化频率的快慢,以此来训练学生对音高敏锐的反应力和思维分析力。
听记就是将所听到的内容纪录下来,其内容比较多,有单纯音程、和弦的听记、调式内音程、和弦的听记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好各个环节进行的顺序和它们之间的衔接。在听记结束后给标准答案时我总是让学生将他们写错的答案说出来,然后反复弹正确的和错误的部分让学生进行比较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音高概念。
构唱、听辨和听记是和声听觉训练的一个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尤其是训练的进度和短期、长期目标一定要保持一致。另外,在听觉训练的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反复、大量地做单一的某种练习,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和乏味感,训练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永远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才能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
因材施教
我们的学生进校时程度是不一致的,有的学生从小学习钢琴等有固定音高的乐器绝对音高听觉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进校前从没有接触过钢琴等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就只具备相对音高的听觉能力;还有个别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差的,对于这三种学生应给与不同的要求。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构音障碍是由于构音器官的运动异常或协调运动障碍而导致在产生有意义言语的过程中出现的构音不清和声韵调异常等现象,从而影响言语的可懂度。只有针对患者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解决构音问题。
关键词 :构音障碍;/f/音;儿童;个别化训练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49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103—02
收稿日期:2014—11—15
作者简介:贾春爱(1991— ),女,吉林四平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一、研究对象及评估
本研究的对象是中度智障儿童欣欣,女,2003年9月出生,患有轻度自闭症。于2012年2月进入哈尔滨启慧学校一年级就读。患儿于2012年6月3日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进行心理测量,根据儿童行为量表和(S—M)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的测评结果,得出患儿有抑郁、社会退缩、多动等行为问题,并且社会生活能力为中度异常。患儿于2013年2月26日进行韦氏量表测量,结果显示:IQ<32 ,智力为中度低下。
二、个案唇齿音/f/错误走向分析
根据构音语音评估结果发现,个案将声母音位/f/发成声母音位/b/。从声母/f/和声母/b/的发音特点可知,个案既没有掌握声母/f/音的发音部位,也没有掌握声母/f/音的发音方式,所以对个案进行方案设计时应先进行声母/f/音发音部位的学习,再进行发音方式的训练,并应注意个案的触觉敏感问题。
三、个别化训练的实施
(一)降低唇的触觉敏感性,提高唇肌肌力
根据口部运动功能评估的结果可知,个案存在触觉敏感和唇部肌力较低的问题,因此,在对个案进行声母音位/f/的训练时,先采用面部按摩法和唇部按摩法来降低个案的触觉敏感性,同时采用振动法和唇部拉伸法来提高个案的唇肌肌力。在对个案进行初次康复训练时,先从全身的按摩开始,再逐步过渡到唇部肌群的按摩,并时刻注意其情绪变化,防止其出现抵触心理,影响康复效果。
(二)音位诱导训练
1.声母音位/f/发音部位的诱导训练。音位/f/的发音部位是唇齿音,音位/b/的发音部位是双唇音,而个案将音位/f/发成音位/b/,由此可以判断个案没有掌握唇齿音的发音方式,或者说没有将唇齿音的发音方式与音位/f/相结合。因此,在进行音位/f/的训练时,应进行音位/f/发音部位的诱导训练,以帮助个案建立唇齿音的发音部位,为音位/f/的发音做前期准备。
2.声母音位/f/发音方式的诱导训练。音位/f/的发音方式是擦音,音位/b/的发音方式是塞音,而个案将音位/f/发成音位/b/,由此可以判断个案没有掌握擦音的发音方式,或者说没有将擦音与音位/f/相结合,因此,在进行音位/f/的训练时,以音位/f/的发音部位为基础,让个案感知音位/f/的发音方式,以帮助个案建立擦音的发音方式,并将音位/f/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相结合,从而帮助其进一步掌握音位/f/的发音特点。
(三)音位习得训练
1.舔果酱法。个案通过音位/f/的诱导训练,已经基本掌握音位/f/的发音特点,但要真正发音还需要治疗师对个案进行音位习得训练,帮助个案真正地习得音位/f/。舔果酱法主要是帮助个案建立音位/f/发音部位,通过用上齿舔下唇的果酱,或下齿舔上唇的果酱,帮助个案建立唇齿接触的运动模式,从而为习得唇齿音/f/做准备。
例如:在采用舔果酱法进行训练时,治疗师在欣欣的唇或者嘴周围涂上果酱,利用镜子让欣欣知道果酱的位置。先在个案上唇涂上果酱,让欣欣用下齿触碰上唇,并用下齿将上唇的果酱舔干净;再在欣欣下唇涂上果酱,让欣欣用上齿将下唇的果酱舔干净。通过此方法能帮助欣欣建立唇齿接触运动模式,并促进唇齿运动的协调性。
2.缓慢平稳吹气法。擦音的发音特点是持续不断的气流通过阻碍点,而塞音的发音特点是大量的气流快速地通过阻碍点。由此看来,个案呼吸控制能力较差,所以通过缓慢平稳吹气法可以帮助个案学会控制气流,同时,也可以提高个案的呼吸支持力。
例如:在进行训练时,治疗师先利用不同材质的纸条,让欣欣深吸气后缓缓地吹气(治疗师可示范);然后,治疗师用纸条作为视觉提示,让欣欣上齿轻叩下唇,并缓慢持续吹气;最后,结合音位/f/进行发音练习,帮助欣欣在控制气流的基础上,掌握音位/f/的正确发音方式。
(四)音位对比训练
根据构音语音评估结果可知,个案将音位/f/发成音位/b/,由于f/b属于最小音位对,在发音时常常会发生混淆。对于容易混淆的最小音位对进行区分练习,以掌握二者的不同点,可以帮助个案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新习得的声母音位/f/。
例如:对个案进行单音节词语“八”和“发”的训练,先让其进行跟读,并注意音位/f/和音位/b/的区别,然后,让个案根据治疗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发音,进一步巩固音位/f/的发音。通过训练,能准确地区分最小音位对f/b,并可以准确地认读单音节词“八”和“发”。
(五)音位强化训练
声母音位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能够用包含该音位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准确的日常交流,因此,必须通过音位强化训练模仿各种日常情景中对于该音位的运用,在日常的情境中强化目标音位,可以帮助个案将习得的目标音位/f/更快地迁移到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去。[7]
四、训练反思
(一)指导语要简单明确
在进行训练时,治疗师应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个案进行训练。同时,应明确告知个案训练的目的、训练的部位,让个案能清楚地知道应该做什么。特别是在进行言语语言训练时,治疗师应准确地告知个案发音部位是哪里以及发音部位应该怎样运动。
例如:在进行音位/f/发音方式训练时,治疗师利用压舌板压住欣欣的下唇,用下唇抱住下齿,治疗师先发出指令:“欣欣,咬住压舌板,吹气。”然后,欣欣按照指令做出动作。
(二)强化物要选择恰当
在训练过程中,当个案能按照治疗师的要求做出一些动作时,治疗师能及时给予恰当的强化物。
例如:通过了解发现,欣欣喜欢甜的食物,因此,在进行训练时,特别是在建立唇齿运动模式时应选用偏甜的食物作为强化物,如果酱和蜂蜜。当把果酱涂在欣欣的下唇时,欣欣可以自主地用上齿舔下唇。
(三)反馈要及时
在进行训练时,治疗师能对个案的反应及时进行反馈,当个案做出动作时,治疗师能及时地告知个案对错,正确的给予鼓励,错误的进行矫正。通过及时的反馈,能让个案及时地明白自己的动作是对还是错,通过反复的调整能帮助个案准确地掌握训练要领。
例如:在进行单音节词“发”的训练时,欣欣总是将“发”发成“八”。在出现此类情况时,治疗师利用视觉提示法和触觉提示法纠正欣欣错误的发音方式,经过及时的纠正,欣欣可以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正确地发单音节词“发”。
[
参考文献]
[1]黄昭鸣,万勤,张蕾.言语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苏周简开,林佩薇.语音系统困难儿童的评估和治疗——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6).
[3]卢红,刘巧云,黄昭鸣,杜晓新,周红省.听障儿童/g/和/k/构音异常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1).
[4]许昭慧,马红英,何晓莹.听力障碍儿童构音/音位评估——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4).
[5]黄昭鸣,杜晓新.言语障碍评估与矫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五声调式 和声思维 训练方法
调式作为音乐最为基础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音乐调性下呈现着各自所固有的特性与风格。因此,建立在不同调式基础下的和声也具有鲜明的特性。除传统大小调外,民族五声调式在音乐的舞台上也闪耀着绚丽多姿的色彩,凸显着各民族的文化和多样性的调式风采。其中,以五声调式与以五声为骨干音的七声调式的运用最为多见。从五声调式的各种音阶排列中不难看出,其和声的应用方法与传统大小调体系下的和声应用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传统大小调体系下的和声是以三度音程的叠置方法所形成的,而五声调式的和声则是以五声调式中各种音程的纵合来作为和弦结构基础的和声方法,各类和声手法在音乐创作与实践中尽可能的实施和应用,并在一定条件下适应于五声调式的所有旋律。
一、五声调式的基本概述
五声调式是按照纯五度音程关系排列的,由五个音构成的调式,其名称分别是宫、商、角、徵、羽。由于五声调式起源于中华民族并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民间音乐中,因此,我们通常也称其为“民族五声调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以及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也能找到五声调式,但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
从五声调式的音级结构上可以看出,所形成的音程关系缺少半音和三整音的尖锐性和倾向性,宫角之间形成五声调式中唯一的一个大三度或小六度,这是五声调式的主要特点。其旋律主线是以大二度和小三度所构成的“三音组”,这是五声调式旋律进行中最基本的音调。当每个音级做主音时可以形成五种调式形式,即以宫音为主的宫调式,以商音为主的商调式,以角音为主的角调式,以徵音为主的徵调式,以羽音为主的羽调式。由于调式间各音级之间结构关系相互转换,使得每个音级做主音时在单声部及多声部音乐中所表现出的稳定与不稳定都有所不同。在多声部音乐中,五声调式音级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调式和声的配置,同一调式由于和声配置的手法不同,其稳定音的稳定性也可能不同。因此在多声部音乐中,必须对和声的配置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明确哪些音级是稳定的,哪些音级是不稳定的。因此,研究五声调式的和声关系,需对其进行具体的剖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五声调式的和声原则
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声并不排斥传统大小调的和声原则,反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这些成果加以丰富和提炼,并与五声调式下的民族音乐的和声方法及特点相融合、适应,并结合具体的实际作品加以分析、理解和应用。
(一)三度叠置的和声原则
这是以三度叠置为基础的大小调和声方法,有时也适合于五声调式的旋律,如以宫音为主音的主和弦、以羽音为主音的主和弦都是三度叠置的和弦。有时也采用加音或替代音的方法,但基础音仍然是三度叠置的结构,是传统大小调音乐与民族五声调式音乐相结合最为凸显的地方。
(二)各音程纵合的和声原则
这是以五声调式中各种音程的纵合来作为和弦结构的和声方法,这种结构包含了五声调式中的各个音级的纵合,体现了五声调式的特征,是五声调式类型的和声方法。可出现二度与二度、二度与三度、二度与四度、三度与二度、三度与三度、四度与四度、四度与五度等叠置的方法。
(三)其他特殊性的和声原则
其范围比较广泛,包含了三度结构和声与非三度结构和声的各种特殊与复杂和声方法的可能性。
三、五声调式中和弦的直观结构
五声调式旋律中音与音相互之间的纵向结合,可构成各种不同的音程结构及各种三音和弦、四音和弦以及五音和弦,其中包含了五声音阶中各种音程的相互结合。以下,笔者剖析了宫调范围内的五声纵向性结构和弦的基本思维模式以及转位形式(以C宫系统为例)。
(一)三音和弦
三音和弦有三个不同的调式音级构成,共有五种基本形式及转位和弦,基本形式只建立在宫音上,其音程结构为大二度、大三度。
1.大三度音列及其同音组转位和弦:和弦的基本形式建立在宫音上,其基本结构为大二、大三度。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2.含四度的三音列及其同音组转位形式:其结构分为大二与纯四、小三与纯四,和弦基本形式如下: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3.四、五度及其同音组转位形式:和弦基本形式如下: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4.大三和弦及其同音组转位:和弦的基本形式建立在宫音上。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5.小三和弦及其同音组转位:和弦的基本形式建立在羽音上。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二)四音和弦
由四个不同的调式音级构成,共有四种形式。
1.大三和弦四音列及其同音组转位形式,建立在宫音上,其基本结构为大二度、大三度、纯五度。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2.小三和弦四音列及其同音组转位形式,建立在羽音上,其基本结构为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3.五度四音列及其转位形式:和弦的基本结构是建立在商音与徵音上,其基本结构为大二度、纯四度、纯五度。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4.小七和弦四音列及其转位形式,和弦的基本形式建立在羽音上。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三)五音和弦
建立在五声调式中各音上的和弦均属于同音组和弦。以宫音上的五音和弦的基本形式及转位形式为例: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以上是C宫五声调式内各音级所能构成的和弦结构,其他各调可以此类推,即移调便可以形成不同音级、不同调内的和弦排列。可见,以五声调式音级之间的结构特征,在其中任一音级上可以直接叠置其他相邻的音级,再将其转位,形成了不同的和弦结构,其中包括了三和弦、七和弦等形态,它们并非三度叠置原则所构成的和弦,而是各和弦中具有独立意义的构成音,它们涵盖了五声调式中较为广泛的元素。不难看出,以五声调式各音级纵合性和声结构的特点与传统的三度叠置的和声有所不同。
四、民族调式和弦与传统大小调和弦之间的关系
在民族五声调式下的和弦结构,除宫调式主和弦与羽调式的主和弦是三度叠置的和弦以外,商、角、徵的主和弦都是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在和声的编配上主要旋律为主要音,依照五声音级的结构,使其之间与根音形成二度、四五度以及三度的关系,这种和弦关系主要表现在低音声部的进行。传统大小调音乐的和声是其他音乐的基础,因此,对于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声配置方法上应注意与三度叠置的和声进行相结合时所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一)以传统大小调的功能和声的进行方法为基础,最初使用时可用大小调和声进行和声配置,可多使用一些副三和弦,会有一些效果。但这会使在五声性较为浓重的民族音乐风格的和声与旋律上不一致,在风格上不够协调,因此要谨慎使用。
(二)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声,应和旋律保持一致,可全部用五声调式音。这样做在风格上虽然统一,但在和声的色彩上缺少一些功能支撑的强劲动力。
(三)在保持音乐风格的前提下,可将民族五声调式与大小调功能和声有机的相结合,发挥各自和声的优点,克服其不足,相互支持,相互结合。从实际的音乐出发,分析和配置更好的和声,使和声在音乐表现中更具实用性。
五、五声调式和声的主要训练方法
五声调式的和声在应用原则上最大特点就是,同一调内各音级上的和弦可以自由地相互连接,且具有极为广泛的可能性。以根音为代表,通过其进行能够表现出各级和弦的先后序列与相互关系。因此,在五声调式和声的训练过程中,通过对五声调式和弦结构的了解,按照各个调式的固定结构有规律的、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
(一)独立和弦的听辨
根据上述各种和弦的结构组合规律,在训练时可以不拘调性地进行各种单个和弦的独立听辨练习,其目的在于对民族调式的结构以及音高组合进行详细的了解,其方法是以一个音程为基础在其上方叠加一个或两个音,使其形成不同的和弦结构。下面笔者介绍几种教学方法:
1.以一个大二度为基础,向上叠加不同的音形成不同的和弦。
2.各种结构的和弦听辨。
3.音程与和弦的对比听辨。
4.传统的三度叠置的和弦与民族五声非三度叠置和弦的对比听辨。
从上面的谱例中不难看出,在训练中实际上是把三度音用二度或四度来代替,或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个音级,就是用五声调式正音级来替代偏音的方法,从而形成非三度叠置和弦,使其在调式、和声以及听觉风格上都有明显的变化。
上面所列举的谱例仅仅是在C宫系统下的和声组合及其训练方法,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深入、调性的不断拓展,应结合所学和声的结构以此类推,并在各个不同的宫系统中进行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内和声的进行与应用
从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弦规律中可以看出,其和声在调内进行时相比传统和声较为随意,因此,民族音乐和声在听觉训练时,掌握和声的结构及其构成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种构成结构掌握的方法就是以和弦的某一个音为固定音级对其各种结构进行反复构唱、反复练习,从简单到复杂、从协和到不协和,充分掌握每一个和弦在调中的意义,是将不同结构的和弦进行应用的过程,并且发挥各自在音乐作品中的实际作用。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调:第一,掌握各种调式下和声进行的运动状态以及和声进行过程中和弦的变化;第二,在多声部作品中分析其和声的进行,并掌握和声进行中各声部之间的横向进行方向;第三,对作品中调性的准确判断,其中包括转调及调性的游移状态;第四,分析民族音乐的旋律及和声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之纵横之间达到完美的结合。
(三)掌握民族调式和声的风格
1.首先建立民族五声调式的音响基础。
2.通过聆听和分析民族音乐作品,达到对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体验和掌握。
3.对多声部民族五声调式音乐进行较为详尽的和声分析,进一步了解和声的实际应用过程。
4.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不同的和声构成规律,来达到对各民族音乐的了解。
总之,我国的民族音乐博大精深,需要人们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音乐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教学内容和知识,同时也是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精神的必修内容。因此,我们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探寻和挖掘民族调式和声的方法,掌握民族音乐和声的内涵,使民族音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发扬光大,散发出绚烂夺目的
光彩。
参考文献:
[1]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2]蔡良玉,梁茂春.世界艺术史(音乐卷)[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3.
[3]黄虎威.和声写作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4]刘永平.作曲技术理论与实践文集[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5]瓦尔特・基泽勒.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M].杨立青,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6]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