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装配式建筑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今世界,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无一例外的在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被世界众多国家视为经济支柱的建筑业及其领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随着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建筑部件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化施工,作为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致。发达国家早在四五十年代便开始了墙体材料转变,即小块材料(烧结制品标准砖)向大块墙材转变,大块墙材向轻质板材和复合板材方向转变,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各国已经基本形成了本国工业化建筑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墙体材料的主导产品。日本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建筑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建造了许多装配式结构体系建筑工程,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体系做得较多,与之配套的PC构件制品经过系统的研究已经成功的应用在工程上。建筑工业化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建材工业和建筑业已列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将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在这样一个大的形势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筑业正处在一系列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期,降低能耗、抗震减灾、保护生态与环境,提高人们工作与生活质量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使用新材料、应用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工效;减少污染和浪费、减少现场作业,实现文明施工是当前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体系集成,实现房屋建筑的产业化、多样化、工业化,将是新世纪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与之体系配套的主要内容包括:外墙复合板的生产、内隔墙板、楼板、屋面板、梁、柱等异型构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构配件生产,是走建筑工业化道路,围绕建筑领域革命的新兴产业,其项目初步定位为“生产房子”。基本思路为:以科研、设计为龙头,以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不同用户消费需求为目标,生产不同类型房屋的“构配件”及相关的建筑施工产品,在施工现场进行房屋组装,彻底改变现行传统的落后的房屋价值理念和做法。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建筑整体科技含量;
2.走建筑工业化道路,改变传统落后技术,实现建筑施工领域的革命,创造全新的建筑业发展空间;
3.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高寒地区四季均衡施工;
4.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节能、环保、抗震、经济等突出优势将给社会、用户带来较大的受益;
5.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具有先进性、竞争性和可持续性,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市场的消费需求考虑;
6.产品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形式多样化——高层、多层、单层;结构体系多样化——以大开间为主的框架和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全预制装配结构;材料和制品向体系发展——配套化生产、商品化供应、施工现场装配化;墙体材料的发展——单一材料向复合墙体、砌筑向装配、重质向轻质、块类向板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建筑物的需求经历了一个“注重数量数量与质量并重质量第一个性化、多样化、高环境质量”的发展阶段,从建筑的结构体系上看,国外也已开发出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厂化生产体系,并不断使建筑产品的性能指标得到提高。人们不断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建筑产业的发展,努力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生活质量。装配式建筑适应现代社会对房屋建筑的需求,也是二十一世纪建筑房屋体系发展的大趋势。传统的房屋设计与施工技术已经落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建筑技术创新装配式建筑是21世纪世界建筑业技术发展的主流,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为框架体系的全装配式多层或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而与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梁、柱框架配套的外墙、屋面、内墙、楼板等材料全部采用预制的、工业化生产的、可在现场施工、安装、组装的新型的多功能的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建筑材料构件。目前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建材业和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建材业和建筑业生产建设仍处在粗放型生产阶段,集约化程度低,生产建设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与国外相比,中国建设的劳动效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左右。为此,国家十分重视并已提出要加快实现建材业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提高建筑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益的目标和措施。实现建材业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尤其是要开发新的建筑体系,和推动建筑材料的部件化。装配式建筑体系是多年来国外开发成功的建筑科技成果。目前这种建筑体系在国外得到了迅速发展,例如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广泛采用装配式建筑体系中预制混凝土构件。作为一套完整的建筑技术正是因为适应建筑产业化的要求,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建筑业的关注和重视。
2.从生产到建筑使用实现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建筑墙体部件化。所生产的产品可以根据建筑墙体需要,在工厂里加工成墙体部件,在工厂制作成整体墙板、梁、柱、楼板,并可在构件内预埋好电器件、水暖用件、窗户。还可根据需要在生产工厂将墙体装饰材料制作完成。装配式建筑构件工厂生产,使产品精度高,产品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集成化,技术标准易于统一。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工厂化生产,运送到工地后可进行装配,每道工序可以像设备安装一样进行现场进行安装,实现了建筑工业化生产。
3.装配式建筑是新型建筑体系、绿色建筑材料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发展健康住宅,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大的推动绿色建材的发展。一些国家制定了绿色建材的性能标准,推行绿色建材认证,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控制。一般认为,绿色建材除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外,还必须是:安全无毒对人体无害;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负荷较小(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等),不污染环境;在房屋拆除后,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因此装配式建筑构件适应墙体改革和建筑节能的要求。整个体系主要由水泥、砂、陶粒等轻质材料组成,构件强度高而重量轻,填充不同材料可以满足保温隔热和建筑隔声的要求,建成的大板建筑,防水隔潮,住居舒适。这种建筑体系材料的耗能和释放的CO2都很少,是真正的绿色建筑材料。
4.施工方便、解决冬季施工难度问题装配式建筑可以根据现场要求制作需要的墙体构件,现场组合安装,减少工作量,减少现场湿作业量,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建筑成本。具有可钉、可粘贴等优良性能。据测算,装配式建筑构件可提高工作效率2-4倍。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是在工厂车间内生产完成,在冬季也可以生产,运到施工现场组装,解决了北方地区冬季施工难得问题。
5.轻质装配式建筑是同体积混凝土构件重量的1/2-1/3,从而减轻建筑物的基础荷载,节省建筑物基础投资和总投资;减轻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速度,节约人力物力。同时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重量轻,可减轻运输量(与粘土实心砖比),可节约运输费用。
关键词:建筑节能;产品原材料;节能途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并且节能已经逐渐的成为建筑创设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理念,被很多建筑行业所重视,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处于一个转折点,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建筑师也应该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作为自己应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自觉,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在节能建筑的设计、实践和普及中肩负起神圣的使命。本文对建筑方案创设中的节能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给有关的建筑行业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低碳节能建筑的概念分析
建筑原材料生产、制造往往消耗大量的能源,例如钢材、水泥的生产。一个建筑如果不合理使用了建筑原材料,就可能导致能源的浪费。将建筑从全寿命周期来看,它的各个阶段,规划,设计,建造,使用、拆除回收全过程,都应是节能或为节能服务的,同时,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能源的浪费应该是最优化的。单独考察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某个阶段可能是节能的,但有时它是靠牺牲其它阶段节能效果或消费太多高耗能原材料来获取的,这样的建筑从全局来看也是不节能的。为了在使用阶段节约能源,而在建造阶段消耗太多的能源,或者为在建造时消耗能源量节约,但在使用中却消耗大量能源,在拆除回收是也消耗太多的能源,权衡下来,虽然某阶段节能,但从整个建筑寿命周期来考虑,却没有节能,或节能效果并不明显。这样的建筑并不能达到建筑节能的。
二、建筑形态的节能设计方法
建筑的护结构表面面积越大,通过它与外界环境交换的热量就越多,因此,从节能的角度出发,通常要求建筑形体越简单规整越好。“体形系数S”就是用来衡量建筑外表面积相对大小的一个参数,它等于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我国公布的各种节能设计标准中对此均有明确的规定。对体形系数的深入研究表明,在各朝向护结构的传热情况均相同,建筑物高度也相同的情况下,平面形式为圆形时S最小,依次为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其它组合形式;如果每层建筑面积相同,则建筑层数越多,体量越大,S越小。高层建筑的体形系数通常远小于规范规定的0.3的界限。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到,建筑物获取太阳辐射的大小与朝向密切相关。正南朝向时,长宽比为5:1的长方形获得的太阳辐射是正方形的1.87倍,偏东或偏西450时为1.56倍,东西向时正方形的得热稍多。这些规定和变化增加了建筑设计的复杂性,而建筑师必须在功能、造型及节能目标中权衡,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三、低碳节能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
一般,装配式建筑在混凝土的墙面外侧都会装上一个挂板,这个挂板是用来装配钢筋混凝土的,在挂柱的内侧还设置了一个XPS板,这个XPS板的厚度一般为21毫米,用射钉固定在建筑外墙板内侧,此外,在墙面外侧与间层之间还填充了一块具有保温效果的棉保温板。
(一)建筑节能应用
装配式房屋建筑的屋面可以根据不同气候特征和室外温度状况,构建出不同形式墙体构造,一般,这种装配式建筑的节能效果往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至少可以比一般的建筑节省58%的能耗。具体节能方式是在温度较高的地区,建筑墙面内安装的保温隔热板会和挂板共同构成具有通风效果的墙体结构,并且墙体之间会形成热对流,因此,可以使建筑室内的温度达到舒适效果;而在寒冷的冬季,建筑墙面内的保温层是由有导热功能的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具有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是一种复合式墙体,因此可以随着室内温度变化适当升温或降温。
(二)屋面及外窗的节能应用
一般,装配式房屋屋面结构为EPS-复合保温面板、防水面板、保温层面板以及屋面瓦面板。这种复合层保温屋面板可以直接固定在建筑墙面上,在面板夹层填充完成后,就可以实施处理,屋面可以涂抹约25毫米的泥浆保护层,并且屋面传热功率不能超过0.3瓦。外窗一般应用塑钢窗,玻璃为双层中空式的,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装配式建筑地面处理一般都是从上而下操作的,如果建筑地面面层厚度为20毫米,就可以应用水泥砂浆找平层,如果地面面层厚度超过了60毫米,就可以应用复合式保温面层,地面面层超过70毫米可应用细石混凝土铺设,如果超过100毫米,热阻值要大于1.6瓦。
(三)抗震性能及防火性能
装配式建筑外墙一般都应用混凝土制成的建筑挂板,在建筑内墙面应用的混凝土墙板是由物理发泡形成的泡沫式条板。其具有一定的隔热功能,可以提高板面耐火性能;建筑挂板应用钢制挂件,还有钢梁安置在建筑墙面内,有效避免了建筑构件因高温而产生的断裂和燃烧,大大提高了建筑整体的防火性能。装配式建筑还具有一定的抗震、抗强风能力。建筑施工人员会在建筑墙面内安装钢柱和钢梁,使建筑墙面整体的硬度和稳固性提高,可以使墙面围护和承重的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可大大提高建筑的抗震和抗风能力。以某建筑抗震试验为例,在震台上开展试验,以一个尺寸统一的房屋为抗震试验的房屋,按照震台的标准,模拟的面墙分为两层,在对结构模型实施不同强度的震动时,屋面各层结构没有发生剧烈震动,模型一直保持原状。而因为震动产生的损坏主要集中在周围前面裂缝处或者是固定铆钉松动处,在输入的地震波达到了0.3g以后才出现建筑外挂松动现象,在地震波达到0.5g时,建筑顶面的外挂结构出现了部分脱落,一层建筑外墙挂件出现局部缝隙,但是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没有发生过大面积的外挂板脱落滑移现象。
四、结束语
从以上论述的内容来看,本文主要对低碳节能的装配式建筑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例子对这种具有节能效果建筑类型的意义进行了论述。综上所述,这种建筑类型无论是在构造上还是在材料的应用上都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建筑形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通俗的说,所谓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主要包括预制与装配两个环节。预制,即预先制作,要求结合建筑的构造要求在工厂内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而装配则是指,将工厂预先制作完成的各部分构件进行现场组装。
1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概述
我国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使用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其主要运用在大板建造方面。但受到经济方面的制约,该结构并未得到有效发展。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在多方面因素的刺激下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迅速进入到建筑建设过程中。就国内来讲,北京与上海对该结构的研究与使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由上海城建置业发展公司建设的浦江大型居住社区是国内首次以预制混凝土结构为主体的构件。
结合当前该结构体系的运用情况可见,其主要可分为两类即专用型结构体系与通用型结构体系。其中以通用型最为广泛,在结构组成上基本与现浇结构相似,包括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以及混合体系。而专用结构体系则建立在通用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主要满足不同建筑物在功能与性能上的需求。当前,专用型结构体系运用相对较少,国内主要存在与住宅用大板以及单层工业厂房等,国外则有预应力装配框架体系、预制装配停车楼体系、预应力空心模板墙体系等。最近几年,国内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开发也在不断推进,并逐步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得到试用,诸如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由南京大地建设集团开发)以及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由黑龙江宇辉建设集团开发)等。从发展层面上讲,各结构体系的不断创新是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不断发展的核心环节。就现场施工来看,以主体结构竖向构件的预制施工技术难度最大,其包括剪力墙、框架柱及各类型梁等。同时采用各类建筑技术有机组合的方式使得预制装配式结构的优势进一步体现出来,其中主要有降减震技术结合的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以及集保温功能与施工构造一体的预制技术等。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将建筑施工的综合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与常规施工技术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与以往施工建设相比,预制装配式技术中轻质墙板的比例更大,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简单,快捷,节约了大量人力与物力,对于控制施工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使建筑施工更具有灵活性;(2)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升了建筑施工的速度,有效缩短工程周期。将施工中对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性降至最低,对于提升建筑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更具有关键性作用;(3)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中,对施工人员的数量及技术要求较低,有助于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与以往施工技术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原材料在种类以及数量上均较低,保障了现场施工中的安全性,更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2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核心关键
结合国内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使用情况,文章主要对比例最大的两种结构体系,即剪力墙结构体系以及框架结构体系中的设计要点加以分析。
2.1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因具备使用简单,运输方便以及质量较轻等优势在施工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且主要运用于对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与当前建设方向相符。该结构中以预制叠合板与预制叠合梁最为关键,而上述两部分构件均在工厂直接制造而来,现场仅需要进行简单的浇筑与焊接。为保证施工质量,在设计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1)结构整体必须做到平整规则,对应内部支撑体系因具备足够强度与韧性,满足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承载力要求。同时,各个梁柱的中轴线必须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上;(2)采用刚接点对梁与柱间的交接部位进行处理,且框架基础必须满足强度、刚度与稳定性要求。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在C30以上;(3)需要对内部构件之间的焊接方式进行合理选择,结合构件所处环境以及承载力特点,对焊缝形式以施焊方式进行选择。针对承担剪力、弯矩以及扭矩等作用时,需要对承载力设计要求分开计算。
2.2 A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对于剪力墙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使用环境与条件,对纵横墙结构进行选择,并充分考虑外部动、静荷载对墙体的作用,确保墙体各方面力学性能满足正常使用的需求;(2)在横墙布置的过程中,针对两侧端部的山墙结构需要安置承重墙板。内墙则需要结合抗侧力构件承载力特点,对内力进行计算并布置合适的承重墙板以及填充墙板;(3)对于剪力墙间的连接部位,需要结合承受力特点进行构造设计。
3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发展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现状分析 趋势预测
中图分类号:TU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162-02
装配式建筑又称工业化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较之于传统工业的施工方法,具有“安全环保”“快捷高效”等优点。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但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仍存在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提高建筑化水平,完善相应标准,提高整体建设能力。
1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史
我的装配式建筑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其构件的生产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开始研究到快速发展到投入使用再到发展停滞等。2014年麦俊明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及展望》中指出:20世纪初,北京多部门联合了《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京建发(2010)125号)和《关于产业化住宅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京建发(2010)141号),并采用2年的时间为试点期和推广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万科中粮假日风景B3#、B4#、D1#楼,长阳半岛11-4#、11-5#、11-6#就是初步成果。尽管目前PC住宅的建造不会带来太大的利润,但综合来看,装配式建筑确实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提高效率,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长久的利益[1]。
2 装配式建筑现状分析以及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装配式建筑现状分析
2.1.1 国内分析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发展态势良好,成功解决了现场施工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且拥有施工成本低、施工速度快、施工受气候影响小等优点。2014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顾泰昌在《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中提到了首都北京、东北沈阳、上海、合肥等城市发展较好且走在了前列。但同时也提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国内的建筑发展体系不完备,装配式建筑的基础性研究不足等[2]。2016年薛明凯在《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中谈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就当前的国内建筑业发展态势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就是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不能得到有力的扶持;其次是该方式所需的预制构件缺乏规范化;最后,生产预制构件的技术问题也是抑制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发展的一个方面[3]。
2.1.2 国外分析
对于国外的装配式建筑发展,2012年王茜在《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阐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对装配式建筑做了尝试,其中包括有砌块建筑、大板建筑、盒子结构等,主要工程如下:前苏联是重视预制装配式的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有预制构件厂4 500多家,目前其硅预制构件的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美国在丹佛市曾用砌块建造了一座17层的公寓,该墙体做法是采用了双层粘土实心砖,每层厚8.3 cm,并采用了纵横配筋做法[4]。
2014年顾泰昌也在《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中给出了全面的总结,美国的配件化施工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的,其城市发展部给出了严格的规范标准。法国从1891年开始实施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的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使其效率得到大大提高。而日本则是从1968年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到20世纪末期时已采用了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其体系完全符合了日本的住宅市场需要。新加坡也开发出多层单元化装配式住宅,通过平面布局及重复安装节点实现了较高的装配率[1]。
2.2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遇到瓶颈,就拿我国的技术研究来说就远少于国外,技术研究不完备,且在框架结构、剪力墙住宅及其他房屋类型方面发展均不平衡。2016年赵广军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分析》中表示,抑制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是预制构件的设计及施工等没有得到完善,现场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5]。2016年吴昊在《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情况》中提到目前国内部分预制构件不能保证在生产、运输及使用的过程中规范操作,从而导致建筑质量的不达标,施工方与管理方不能协调一致,导致问题重重[6]。
3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装配式建筑根据建筑的需求不断完善建筑需求,充分发挥建筑的功能特点,达到提升施工效率的作用。随着世界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如今的发达国家都把建筑部件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化施工作为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则是世界建筑行业的一大重要体现[7]。装配式建筑的推行及应用是建筑行业的一次改革,推动了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创新。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使得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建筑模式低碳环保,提升建筑的抗震减压效果,其环保节能的高效式生产施工模式符合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节能概念,在这种高效的建筑体制下,人们可更加易于接受这种新型的装配式建筑模式[8]。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要求,有关单位研究编制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相关规定,即申请评价的工程项目应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工业化建筑基本特征,明确了参评项目的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9]。所以,我国装配式建筑正逐步向标准化发展。目前,中国的建筑领域不断引进国际上通用的建筑施工技能,但是要想创造出更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在造价控价方面、技术体系方面、模式管理方面进行突破改进,只有整个领域的整体改动,才能使创新效果更明显、更准确。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10]。
4 结语
笔者认为受传统住宅建造模式和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现场施工模式的限制,效率不高、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等缺点是当今建筑行业的共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当今固有的建筑装修模式,立足于技术创新,建立新型住宅建造模式――装配式建筑建造,并加大该模式建造的技术研究力度,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检测标准,对预制构件的生产企业进行合理布局,让生产更安全、质量更可靠。
参考文献
[1] 麦俊明,杨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及展望[J].广东建材,2014,30(1):72-73.
[2] 顾泰昌.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8):48-51.
[3] 薛明凯.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D].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2016.
[4] 王茜,毛晓峰.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2(21):354.
[5] 赵广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分析[J].工程质量,2016,34(7):16-18.
[6] 吴昊.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情况[J].江西建材.建筑与规划设计,2016(10):45.
[7] 马军庆.装配式建筑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271.
[8] 张静怡.建国以来北京市PC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D].北京建筑大学,2016.
关键词:土建施工;电气安装;配合
一?准备阶段配合
既然土建施工与电气工程联系如此紧密,那么,电气人员在土建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应该提出电气技术的相关要求,加强合作关系。因此,这里就要求电气人员能够看懂土建图纸,以便在工作中合理安排电气设备的预埋(电气设备、保护管、开关柜等)。因为土建人员是按照图纸工作的,所以电气相关安排必须能在土建图纸上有所反应。并且,在一个工程项目开始阶段,电气人员应该与土建人员在图纸上找出合作的部分,制定相应的工期计划,合理地分配工作时间。电气人员还应该对土建的一些基本结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仔细分析电气的安装与土建的施工是否会发生冲突,尽量与土建人员进行协商,互相配合,在工程上相互适应。从而,将资源利用率与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
除此之外,电气人员在施工前就应该最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是技术上的,还有材料上的,如:预埋管道、土建零配件等,以便在工作中与土建施工的安排紧密配合,跟得上施工的总体进度。
二?施工阶段配合
土建施工的工作量巨大、要求严格,返工与返修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材料和能源损失,并且,土建工程中的二次防水系统会有损伤,从而影响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电气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图纸以及相关的施工要求,对保护管以及电缆进行预埋(过墙孔、引线孔、电缆、电话进线管光纤、保护管等等,这些必须统一管理)。此外,更重要的是一些基础的固定件预埋工作,电气人员应该积极地与土建人员配合,检验预留空洞和钢管的标高、尺寸、轴线、数量等相关数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和图纸要求。
总之,在基础施工阶段,电气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配合、监督土建人员,并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有计划、有安排、有方法地进行施工。
三?结构工程配合
电管暗敷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在电气安装中占有关键地位。并且,电管暗敷的工作极其严谨,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和步骤进行,尤其是浇筑混凝土方面,更要积极配合,全面合作。
1.地面、楼板配合。室内的全部接地线以及地面管线,必须在混凝土地面的浇制之前敷设好。并且,地脚螺栓预埋、开关柜和开关箱的基础框架都应该安装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接线盒、灯头盒要与模板密合,同时,要将盒子内部塞满纸团。
2.梁、柱的施工配合。电气工程的施工针对不同环境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在现场浇制的梁和柱中,要严格按依照暗配管法进行施工。并且,穿线管、开关盒等安装要在浇制混凝土之前进行。
3.墙体砌筑配合。首先,电气设备要与柱上的标高线保持一致。其次,在配管的时候,要保证电气设备相关管线的布置要水平或垂直。最后,在同一个房间内,电气设备在安装上面要严格保持一致。
4.混凝土浇制配合。浇制混凝土之前,要根据图纸和相关要求将线盒和管子安装到合理位置。如果电气设备与钢筋网发生位置上的冲突,可以将钢筋进行整理,等到电气设备安装好后,便根据要求,将钢筋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需要,可以在相应位置上绑一些钢筋。
四?装饰配合与装修配合
与以上几点不同的是,内线的安装是安排在墙面装饰之后的。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墙面装饰工程之前,电气人员要完成所有会损坏墙体装饰层的全部工作。比如:预埋配合、预留配合等土建工程的工作,暗配管路的检查,这些就需要认真审查,以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补救措施。
若有墙面装修以及相关工程,电气的安装配合工作就应该根据墙体的龙骨结构进行。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对主吊顶的龙骨进行固定和装修。接着敷设钢管,要求在与主龙骨最近的距离敷设,管线要敷设在主龙骨上。与此同时,接线盒、电缆电线的安装工作也要完成。最后,安装次龙骨和上面板,为留出接线盒,需在面板上开孔。
五?智能电气配合
基础工程的配合固然关键,但是,为了能使建筑工程更完善,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同样重要。所以,智能电气(如弱电线路、消防电气、智能控制室等)十分需要与土建人员以及施工方面的密切配合。并且,这类电气必须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审核、调试方可投入使用。弱电线路的安装必须在其他土建工程都完成后才能进行,包括装饰工程。尤其是对于消防工程和智能控制室工程的施工,防静电地板这类安全设备必须优先完成。同时,墙面粉刷、吊顶等装饰工程也应该尽快完成。
此外,电梯工程也是一个关键环节。电梯的相关设备(导轨、轿厢等)尺寸和位置都必须确定。土建人员必须针对不同的建筑按要求设计好电梯设备和井道尺寸。
六?总结
综上,我们看到土建工程和电气工程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互相商讨遇到的问题,严格按照预先计划好的图纸和步骤进行施工。只有在技术上相互配合,土建人员和电气人员才能将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到工程中去,从而加大工作效率,提升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给人们带来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 凌海波.论土建施工与电气安装的配合问题[J].才智,2011,(20):30.
[2] 季良,谈亮.浅谈变电站工程土建施工与电气安装的配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4):177-178.
[3] 刘名贵.浅析建筑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