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实验注意事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里,教师结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及特点对其进行引导,把教育内容通过情境、物品或其它方式展示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加深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它是一种人文化的教学方式,在把握学生整体性的同时又能够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增强他们对学科的学习兴趣。
2 高中生物课堂中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很多教师都明白体验式教学方法的优点,但是却只有很少一部分将其运用于高中生物的实际教学中。据笔者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种是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运用,另一种是因为看到某些教师运用后的没有得到预期结果,降低了运用此方式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想要运用好体验式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2.1 体验教学,应用于基本理论理解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知识大多源自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将实际的生活同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们更加容易去理解掌握。例如在讲到遗传及变异的内容时,就可以引入实际情况:“XX家的大儿子同他父亲都长得很高,而二儿子却长得不高也不漂亮,不像他父母。”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分析造成此两个结果的原因所在,因此对知识的记忆也更加深刻。
2.2 科学体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大学生学生对于这些陌生的历史人物都没有兴趣,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去记忆。在此情况下,就需要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来进行改善。
教师可以充分的借助视频录像或者是实践的方式将科学家发现、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展示给同学们看,引导学生们带入到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让他们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或者让同学们自己去以小品的形式展现此过程,这样能否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印象和记忆。
高中生物中会有很多的实验,很多生物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实验的辅助。而生物实验、科技活动等都是体验式教学方法运用于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过程。在生物实验中,学生通过规范的操作、细心的观察,以及实验数据的具体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并应用于课堂生物学习中。在这里,教师就应该先为学生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创设好情境以后,让学生们根据情境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得出他们的预想结果。之后就是最关键的地方——操作方面了。对于高中生而言,眼高手低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尽管对操作方法和过程等都记得滚瓜烂熟,但是在真正操作的时候往往都不会特别的顺利。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实验完成后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然后进行结果的分析。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虽然不能避免,但是需要对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在下一次实验时重点注意不再犯同样错误,而对于成功的实验更应该总结经验与他人分享。通过实验,学生的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总结分析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3 体验式教学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1 巧用多媒体技术
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被人们广泛的运用在在当今时代的教学中。而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的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促进作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同其它教学方法并不是相隔离的,通过几种方式的结合运用,能够更加优化教育资源,有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
3.2 学习资源应尽可能取材于生活
生活是多样的,需要人们去发现和探索。而生物的内容大多都源自于生活,因此生物教学的案例也应到尽量的到生活中去取材。
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选取真实生活中的案例,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接受度,让学生们更加容易的去接受去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将课堂同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既能够帮助学生们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有能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3.3 鼓励学生善于体验,自我发展
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学会通过生活获取知识,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探索知识,实现自发自主的学习。
3.4 生活就是课堂,从生活中学习
体验式教学将教学课堂从教室内延伸到社会之中,大大的扩充的教学的课堂。借助社会这个大课堂,通过接触社会各种不同于学校课堂的事和物,学生们能够了解到更多学校课堂中接触不到的知识,丰富自己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让他们更加的热爱生活,充分的体会生活的美好。
一、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方针指导下,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科学奥秘的探究意识,进一步推进学校科学教育工作,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激励科学创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二、活动目的
1. 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游戏中学习科学。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科学素养。
3.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1. 时间:课外活动时间
2. 地点:科学实验室。
四、活动内容
选取较简单的实验,准备好实验材料,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实验过程,真正经历科学学习过程。
五、活动措施
1.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老师可减少不必要活动前准备,多让学生自己进行准备,选取最适合的实验材料进行活动,提高活动效益。
2.活动时老师要作适当讲解,进行必要规范的演示,学生分组要团结合作。
3.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以保证学生实验成功率达到100%。
4、注意注重安全教育,对较危险的实验应多强调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格规范操作。
5、鼓励学生动手的同时多动脑,大胆地创新。引领学生实验胆大心细,在活动中满足孩子童真的天性和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六、 注意事项
1. 自愿参加,注重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 实验能力 实验操作 探究教学
初中科学如果能采用直观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科学仪器和科学物质的多样性,还可以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步骤和装置的简单美观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加深记忆。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是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一谈自己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充分准备好第一节科学课,进行科学实验的启蒙教育
在上初中科学课中,我并不是先急于上课本绪言,首先通过演示自己先准备的几组有趣的实验。例如“烧不坏的手帕”“口吹牛奶”,把学生领进科学的大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神奇魅力,然后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引进预先好的教学轨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观察时不仅仅是用眼看,还包括人的耳听、手摸、鼻嗅等。
二、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指让学生根据实验所要求的仪器或具体的基本操作进行实验练习的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基本动作,要求规范、准确、熟练。
首先讲解所用到的仪器名称、用途、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我演示操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待学生掌握要领后,再示范连贯动作,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在训练过程中,我逐人检查指导,对不规范动作加以纠正。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抽签进行比赛测试的方法。对学生的操作,当场评比,表扬做得好的,指出做的不足的地方。对同学们都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再集中讲解,确保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验,让学生对以后类似的实验达到触类旁通
根据初中科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就实验内容来讲,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主要有关制取气态物质的实验,如实验室制取O2、CO2等。
2. 证明基本理论和定律的实验,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验证H2O的组成”等。
3. 有关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实验,如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 有关操作方面的实验,如“溶液的稀释”“粗盐的提纯”等。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如通过讲解并且做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O2的实验时,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时的实验原理、仪器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这样为我们以后学习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做好准备。
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掌握:①药品的选择;②实验装置的选择;③需要弄清反应条件。
在实验能力方面,让学生掌握:①所用各种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关物质的气体物质的制取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来提高他们实验能力
毫无疑问,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态度和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科学实验也是学生科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科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能力,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喜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完成O2和CO2的制取实验并归纳、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装置的基础上,结合课程进度,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如何在实验室制取H2气体。这时,我指定两名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学生当评判。
把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是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提高实验能力的又一做法。如在《酸、碱、盐》总复习时,由于学生本身对酸、碱和盐这块的知识就觉得比较难懂,我采用由实验引出,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观察、边分析、边归纳、边小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由个别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归纳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反应规律。然后在规律的指导下,具体解决个别物质的性质、制作及转化问题。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观察、操作、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
科学实验进入学生的生活,打破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思维定势,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证明了,我们许多伟大的发现归功于创新,归功于创造,智慧的火花常常产生于某种灵感——灵机——动机,教师应克服平时呆板的教学模式,还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多多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这样可以大大地避免出现所谓的“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新世纪所需的人才。
总之,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而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动手、勤归纳、善总结,才会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初中科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科学实验;主体;学生;策略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操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理、掌握规律、获得直观的感性知识,而且通过有计划、周密细致的观察活动和深入的分析、讨论、推理等思维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的实验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发展心智的一种重要手段。
多年来,由于“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和干扰,目前的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少数学生都不喜欢实验课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明确科学实验的主体是谁、让谁去主动生成、主动权交给谁。
是实验册吗?――不,实验册上把实验原理、仪器装备、实验步骤都列出来,学生只要“照单抓药”就可完成整个实验;但实验后有的学生连做了哪些内容都记不清,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了。
是教师吗?――不,教师做得再好也不能代替学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教师只是引导者,、织者和学习者。
科学实验的主体应该是谁呢?下面笔者以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五节“质量的测量”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质量的测量”的不同教法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为“质量的测量”,第二课时为学生实验: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下面是两种不同教法的比较:
二、科学实验的主体是学生
第一种教法的主动权在教师和实验册,对这种教法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现在的教学方法,同我在西南联大时仍是一样的,要求学生样样学,而且教得很多、很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到美国去,考试时一比较,马上就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病在于,它把一个年轻人维持在小孩子的状态,老师要他怎么学,他就怎么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笔者相信大家都有共同的认识。归根到底,问题的本质还是科学实验的主动权应该交给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实验教学中,也理应成为实验的主体。
三、将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策略
为了真正做到把实验的主体定为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必须改变:
1.教师的理念要改变
教是为了学,教要落实到学,教要服务于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自己如何教,而是如何帮助学生学。教师必须围绕学生的学设计教、组织教,为学而教,为学论教。教师在提示药品用量、实验操作规范后,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同时加强巡视指导,给学生带来鼓励和安全感。另外,实验教学和其他课堂教学一样,如何从情感陶冶、示范引导等方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或消除学生实验时的心理障碍,是教师应认真重视的。例如,在教法2中,笔者设计了“在明白实验的注意事项后,先让学生试着称小木块的质量”的环节,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后,再决定下面的教法。
2.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要改变
(1)把某些可见度小、效果差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实验,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和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能力,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2)有些实验可以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来完成。例如,浙江省2008年省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的展示课“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演示实验:用篮球和铅笔模拟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教师是这样设计活动的:利用身边的物品(课本、直尺、笔等),设计并动手做一做帆船远去的模拟实验。结果学生设计了很多精彩的小实验,有的学生用圆的透明胶带代替篮球,有的学生用卷起来的书代替篮球等。把教师的演示实验设计成一个活动,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这节课就活了。
(3)有些实验,即使教师演示后,学生也可能仍然有疑问。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要预见学生实验的困难,才有可能突破难点。例如,在做大气压强的演示实验“覆水杯实验”时,有学生提出“水流不出来可能是水把纸和杯粘住了而不是大气压托着”。教师可以先在塑料杯底开一个小孔,用透明胶粘好,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可将小孔打开。
3.照实验册现成步骤完成“任务”的做法要改变
鼓励学生按实验基本思路自行选择必要的仪器,安排实验步骤,允许出差错,允许做可行性试验,但遇到“差错”或“不可行”时,要思考为什么。例如,笔者在教法2中设计的第一课时的作业是:如何称量20毫升水的质量?如何称量一枚小回形针的质量?让学生去思考、去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把某些分组实验的验证性改为探索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手脑并用的机会。例如“观察蚯蚓”实验,教材就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蚯蚓作为代表生物,设计了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观察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物,学会观察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借助放大镜观察、观察生物应该依据一定的次序进行等,使学生能真实感受到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交流的技能,让他们体验集体合作的意义。
四、将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注意事项
1.要坚持“学生能动手,动手能成功”
这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基本观点。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相互讨论,依靠自身努力通过动手实验初步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要坚持学生动手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的尝试
教师不但要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而且在学生的实验前和实验后,都必须认真指导。特别是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要讲清楚一些注意事项,并在实验时给予指导。否则,容易造成仪器、仪表的损坏。
3.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前要认真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时,仪器仪表要正确使用,数据要如实记录,有误差时会认真分析,并能利用旧知识和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直接体验。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真正要做的是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通过哪些方法去感悟、体会、接受知识。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条件,给予学生点拨、引导、激励,唤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使教育的外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变必需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
参考文献:
[1]何灿华.初中自然科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学生心理机制的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01).
[2]朱清时.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问:我患高血压已经有二十余年了,最近又查出了肾病,医生说这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请问高血压是怎么造成肾病的呢?
答:肾脏是由许多微小血管组成的一个脏器,用于过滤体内毒素,同时防止蛋白、血细胞等漏出血管。高血压若长期得不到较好的控制,会导致肾里面的细小动脉硬化。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的原因。这种损害若不及时得到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进一步加剧,发展到最后就会引起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肾脏功能,同时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虽说高血压肾病一般在早中期都无明显症状,但有些患者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尿液较清的现象,这说明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已经下降;另外,早上起床若出现眼睑、下肢水肿的症状,可能提示肾脏已有损害。而一般发展到胃口差、恶心呕吐、贫血、易疲劳甚至腰酸背痛、精神萎靡时,基本已到了中晚期。
如何挑选柠檬?
问:现在市场上的柠檬有进口也有国产的,价格相差很多,它们的营养成分有区别吗?应该如何挑选柠檬呢?
答:一般来说,食品的产地不同,营养成分肯定会有所区别。进口柠檬因为运输费用等原因,价钱会贵一些,但并不能因此就断定其营养价值肯定高于国产柠檬。相对来说,进口柠檬的香气更浓郁一些,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
优质柠檬一般有以下的特点,个头中等,果形椭圆,两端均突起而稍尖似橄榄球状;成熟者皮色鲜黄,颜色均匀;表面光滑,纹理细致,没有疤痕并富有光泽;有弹性,掂着较重,且具有浓郁的香气。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还有一种青柠,其酸味尖锐浓烈,香味却较清淡,常用于烹调东南亚特有的菜肴。
白癜风会遗传吗?
问:白癜风会遗传吗?
答:在我国,白癜风遗传几率为3%~4%。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遗传只是白癜风发病的一个因素,此外,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工作、学习环境、饮食习惯精神状态及空气、水源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白癜风一般需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具备的条件下才发病。
白癜风病人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问:白癜风病人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首先,不可偏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科学的饮食调理,注重各种食物的搭配,以保证人体足够的营养,偏食则会造成食品搭配失调,营养偏差,有可能导致合成黑素的必需物质相对缺乏。
第二,多吃一些含铜食物。有实验资料证明,白癜风患者血中和白斑组织中的铜和铜蓝蛋白含量常明显低于正常人。日常生活中不妨摄食一些含铜食物,如松蘑、章鱼、牡蛎、鹅肝、杏干、玉米粥、口蘑、豆奶、梨、羊肝、黑胡椒等。
第三,多吃一些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瘦猪肉、禽蛋,动物内脏如肝、肾等,牛奶,新鲜蔬菜,豆类,包括黄豆、扁豆、青豆、豆制品等。花生、黑芝麻、葡萄干、硬果类如核桃等,矿物质食物如贝壳类食物,如田螺、蛏、蛤、牡蛎等。
第四,注意一些需要忌口的食物。忌食葱、蒜、鱼、虾、羊肉、辣椒、酒类。不宜吃菠菜,因菠菜含有大量的草酸,易使患部发痒及影响铜的吸收。少吃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如樱桃、番茄、鲜枣、山楂、猕猴桃、柚子等,因维生素C能使血清铜与血清铜氧化酶水平降低,影响酪氨酸酶的活性,干扰皮肤黑色素的合成。
吃“发物”对肝炎康复有影响吗?
问:民间都说患了肝炎就不能吃鱼虾等“发物”了。什么是“发物”呢,这些食物真的对肝炎康复有影响吗?
答:“发物”通常是指能激发已经静止的疾病成为活动性疾病的一类食物。肝炎病人在肝功能恢复正常、肝炎症状消失后,如常食“发物”,往往导致肝功能又出现异常,临床出现消化道或过敏反应症状。因此,我们理解的“发物”概念,主要是指一些有伤肝作用的食物,如酒类;或因个体素质关系,吃某些食物如鱼、虾、蟹等,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肝炎病人在饮食中除忌酒外,还应尽量不吃会引起腹胀、腹泻、荨麻疹、水肿等过敏现象的食物,以免影响肝炎康复。至于一般民间流传的“发物”对肝炎的康复有影响的说法并无确切的证据。然而“发物”中腥味者居多,在服用中药汤剂过程中,最好加以避免。
体检可以检出哪些癌症?
问:哪些癌症可以通过体检早期发现?
答:目前,只有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几种癌症,可能在无症状的情况下,通过常规健康体检及普查早期发现。
乳腺癌: 20~40岁妇女应每1~3年接受触诊检查,40岁以上妇女还应每年接受钼靶拍片检查。钼靶拍片可能检出触诊体检摸不到的早期乳腺癌,准确度达90%。有乳腺癌家族史、胸部曾接受过放射治疗史、曾患乳腺癌、病变曾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小叶原位癌或乳腺不典型增生等高危因素的妇女上述检查的间隔时间及方法选择,应更趋于积极。若存在可疑病灶,需要在X线钼靶或超声波检查引导下刺活检。
结直肠癌: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10年进行1次纤维结直肠内镜检查或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家族性多发性结肠腺瘤、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等病史的高危人群,纤维结直肠镜等检查间隔时间需要缩短。
宫颈癌:有性生活的妇女,应定期接受宫颈癌普查。宫颈癌普查首选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如果宫颈刮片发现异形细胞或可疑癌细胞,则应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的直视下,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及病理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