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西方古典音乐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一轮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更多地以孩子为中心,因此幼儿音乐教育也必须向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发起挑战,顺应整合课程的发展趋势,关注艺术教育在五大领域中的中介作用,促进幼儿在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课程中的发展。
西方古典音乐因其严谨、复杂的曲式结构,悠久的发展历史,音乐本身的民族特色及其严肃的表现方式,让众多一线幼儿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教学中因难以驾驭而鲜有尝试。
一、西方古典音乐的发现之旅
(一)西方古典音乐的概念
我们现在所说的“古典音乐”,确切的说应该是“西方古典音乐”,即Classical music。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界定是有广义和狭义之称。广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传世作品。狭义的西方古典音乐特指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约1750-1720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巨头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二)西方古典音乐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
音乐是文化孕育出的精华,是文化的外延。根据古典音乐的产生时期及其在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下不同的风格特点,人们通常把西方古典音乐划分为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等几个阶段。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以蒙特威尔蒂、巴赫、亨德尔为代表,因为当时宗教改革风起云涌以及中产阶级的日益壮大,这一时期的音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相比呈现出的特点体现在乐曲的音高、速度和力度的对比更加强烈甚至略带夸张,而且音乐的表现形式开始多样化。
维也纳古典主义狭义上是指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三位维也纳大师为代表的乐派,这一时期的音乐受欧洲启蒙思潮运动的影响,在音乐表现上取代巴洛克时期的多装饰和富丽堂皇,着重在于展现人性及实现声响美,其在音乐中散发出来的理性和智慧的光芒,更是成为古典音乐的艺术典范。
浪漫主义音乐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的动荡时期,当时欧洲流行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也直接导致了这一时期的音乐在小巧和温和中无不透漏出令人陶醉的浪漫气息。
二、西方古典音乐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西方古典音乐以交响乐为主,讲究和声和节奏,曲式以深刻严肃而见长,突出主客观的对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古典音乐的这些特点虽然让很多人盲目的觉得他们太难以理解而“望之却步”,但据研究证明,人类大脑中许多与学习相关的联系,都可以在胎儿及婴幼儿时期用古典音乐去激发。
(一)西方古典音乐与胎教
随着时代的进步,古典音乐应用于胎教的功能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其中,古典音乐因为曲式的复杂性和严谨的构成模式被普遍认为有助于培养胎儿及婴幼儿的认知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去学习有关数学、科学以及语言方面的知识。此外,由于西方古典音乐大多是钢琴曲或交响乐,例如莫扎特的《弦乐小乐曲(K525)》就是一首以小提琴为主的多声部弦乐演奏的音乐作品,乐曲虽然复杂却有着极其规律的变化模式,古典音乐这样的特点有助于培养胎儿及婴幼儿强烈的时间感和空间感,长此以往,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自然也就有所提高,这些对于幼儿在智力游戏及科学实践中潜力的开发也起到了很好的基础作用。
在胎教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也越来越容易在各种胎教书籍、网站上发现推荐适宜胎教的各类古典音乐,但不难发现,莫扎特的这首经典小夜曲仍旧高居榜首。
(二)西方古典音乐与学龄前儿童
古典音乐具有丰富的内涵,其音乐本身的内容和严谨的表达方式,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体现在:
1、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了解一些音乐家的励志故事。莫扎特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音乐家,他曲折而富有故事性的人生经历必然会为幼儿所吸引,因为喜欢听故事正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同时在音乐营造的氛围下听故事,有助于幼儿潜移默化的建立旋律感、律动感和节奏感,为以后音乐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故事的记忆、复述和想象,有助于幼儿未来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其语言能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可以培养儿童逻辑性和理性的发展。古典音乐是具有规则性本质的音乐,具有严谨的曲式结构且曲式结构合理,注重逻辑和形式的美感。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在音乐的感受、欣赏、学习和表现过程中逐渐培养起缜密的逻辑思维模式和理性思维方式。古典音乐的这些本质性的特点在《K525弦乐小夜曲》中同样有着深刻的体现,小夜曲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其主旋律在第一部分的中间开始出现,此后,在后几个小节中开始反复出现,乐曲的反复性和规律性有利于儿童在捕捉乐曲旋律的同时培养其逻辑性和理性的发展。
3、古典音乐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正如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所说:“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古典音乐作为“流行”于各个时代的“经典”音乐,任何一首乐曲都是作曲家情感的凝聚和体现。《K525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在布拉格演出歌剧《费加罗婚礼》获得巨大成功之后,紧接着创作出的作品。整首乐曲节奏活泼流畅、旋律温柔恬美,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感情。因此,儿童在感受、欣赏和表现乐曲的同时,自然会感受到曲作家强烈的感情,并且也会受到感染,从而促进自己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4、古典音乐促进幼儿审美的发展。古典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幼儿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同时,审美的能力将与音乐审美目标同时发生,从而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西方古典音乐应用于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现状
虽然西方古典音乐以其严谨的结构、和谐的旋律而经久不衰。但是大部分人在听到“古典音乐”这几个字的时候,脑海中仍旧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演奏者高雅的服装、严肃的指挥、恢弘的表演阵容、面容肃穆的听众……从而很难对“古典音乐”产生亲近感。
那么“古典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状况究竟又是什么样的呢?
笔者曾在陕西省多所幼儿园见习或实习,期间对于这些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进行了详尽的记录,结果发现,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仍旧是传统的“学唱歌”——老师教一句,幼儿唱一句。在“学唱儿歌”和“律动表演”的主旋律中,部分学校也会开展专门的奥尔夫音乐集体教学,由受过相关培训的老师进行执教,不过这样的机会每个班级并不是很多。然而,在众多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中,将古典音乐的欣赏纳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因此笔者在看到这一现状时也甚感担忧。
通过笔者在幼儿园的访问观察发现,西方古典音乐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少之又少,甚至是空白,这样的音乐教育现状让人不得不深感担忧。
而与西方古典音乐在幼儿园“市场”冷淡的场景相比,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园相对发展比较“繁荣”。大部分幼儿园会有受过专业学习和培训的教师负责全园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
(二)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幼儿园在吸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同时,虽然学会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模式,但是在对其教学精神的领会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在对孩子进行音乐的培养上存在着专业化倾向;强调某一作品的工艺性,轻视幼儿的整体性发展;教师教学中,忽视幼儿的主体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把音乐教育简单的理解为“唱儿歌”“打节奏”等,不注重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整合。
在国际幼儿教育界已经逐步认识到“整合”对于儿童学习的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幼儿园整合课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而以音乐为中介的幼儿多元发展也成为众多幼教专家的研究方向。而在关于如何“整合”方面,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
四、整合活动设计思路——以《K525弦乐小夜曲》为例
(一)理论基础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Dc.Howard Gard—ner在批判智力单因素论的基础上,运用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生物进化论、人类学、心理测量学等领域的知识,通过对天才儿童、大脑损伤病人、环境和教育影响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和事实分析,系统的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世界上两个人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组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除了‘天才’之外,对一般人而言,只要教育得当,每个人的七八种潜能,都能得到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德纳在扩展研究并探讨多元智能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的过程中,对自己原先提出的7种智能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八种智能。这样,代表儿童不同发展发面的智能包括了:语言智能——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学的掌握能力;数理逻辑智能——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科学分析的能力;空间智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音乐智能——能够敏锐的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者表现创造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理解他人的能力,即善于理解和认识他人的动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自我观察智能——欣赏大自然并善于把握自然中各种物体和物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使我们认识到,教育需要在尊重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和注重儿童发展的全面性方面寻找一种平衡。将多元智力理论应用到幼儿园,一方面是提醒幼儿园教师“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从而不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儿童、不制定所谓的标准、认同孩子在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的表现并予以鼓励。在另一个方面,给孩子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和发展舞台,能够在更为自由和宽广的天地里探索自己更为感兴趣、更喜欢、更宁愿专注于的事情。而这些正是幼儿园整合课程发展的迫切要求的体现。
在整合课程中,必须以幼儿的核心经验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的内容既要充分考虑各个领域课程的发展要求,即既可以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划分的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五大领域进行设计,也可以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划分的儿童发展要求,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来进行设计。
(二)乐曲分析
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13部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创作于1787年8月24日,是当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此曲是莫扎特在布拉格演出歌剧《费加罗婚礼》获得大成功之后,紧接着创作出的作品。这首弦乐小夜曲,是为黄昏或晚间贵族们娱乐、餐宴而作,曲子极为美丽,抒情宜人。
这首《小夜曲》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好似一部小型的交响乐。
第一乐章是4/4拍子的奏鸣曲式,是进行曲风格,具有轻快、流行的气质,轻快活泼的音乐符合孩子纯洁活泼的天性,必然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第二乐章是2/2拍子的三部曲式,曲调十分浪漫抒情,在这个部分适宜的加入一些符合乐曲背景的故事,既符合乐曲的特点,又能为幼儿所喜欢。其中中间部分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卡农风的对话,由于高音区和中音区的互相对照,加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并在征收小夜曲的色彩对比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三乐章为3/4拍子的复三部曲式,明快、有力的第一段和柔和、甜美的第二段相应成趣,为小舞步曲中的杰作。这部分似乎是在暗示着故事将有一个美满而快乐的结局,王子和公主将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幼儿的情绪也必将随着音乐而有着无法抑制的快乐。第四乐章是2/2拍子的回旋奏鸣曲式,洋溢着轻快的青春气息,如同一个故事结束了,老师和幼儿还沉浸在刚刚的故事中,砸着嘴巴慢慢品味呢。
(三)整合活动设计思路(活动月)
活动名称:《小夜曲K525》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参与,体验《小夜曲K525》的旋律;2.知道作曲家的生平及曲子的创作缘由;3.认识提琴的种类及其声音;4.培养幼儿聆听古典音乐的爱好。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1)让幼儿习惯聆听音乐,可以在幼儿午睡或做工作时放轻缓的古典音乐;(2)训练幼儿以音乐代替老师的口令进行集合、安静、I-N所等。
2.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17、18世纪欧洲宫廷生活图片;(2)收集提琴的图片及音乐;(3)让家长陪同幼儿聆听《小夜曲K525》。
教学设计与内容:
(一)情境布置
1.整体教室布置:利用窗帘布、桌布、皱纹纸、床罩等材料,将教室布置成17、18世纪欧洲宫廷的样子。
2.区域布置:(1)娃娃家:将娃娃家布置成欧洲贵族饮用下午茶的地方(提供茶具及假的西点,供角色扮演);(2)绘画区:雕塑——用纸黏土做出你所知道的欧洲绅士、淑女的样子。撕贴画——撕出欧洲宫廷建筑的轮廓;(3)建构区:运用大积木或乐高建构欧洲宫廷建筑;(4)图书区:放置与17、18世纪欧洲宫廷文化相关的书籍。
(二)手偶剧表演:以《小夜曲》为背景音乐,利用手偶生动的讲述莫扎特和音乐的故事,并请幼儿复述和扮演。
(三)影片欣赏:放映有欧洲贵族宴会的影片(建议:卡通《凡尔赛玫瑰》)
(四)说故事:以《小夜曲》为背景音乐,讲述《灰姑娘》或《睡美人》等以宫廷为背景的童话故事,可以请幼儿复述、角色扮演。
(五)戏剧扮演:1.请幼儿扮演成欧洲贵族的绅士或淑女参加宴会;2.故事分角色扮演。
(六)认识乐曲中的演奏乐器:提琴家族: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
(七)校外教学: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附近的乐器行,认识提琴家族。
(八)游戏:让幼儿分组进行猜乐器游戏。(乐器声音提前准备)
(九)音乐律动:随音乐节奏自由摇晃身体或进行有节奏的动作表现。
(十)音乐画图:随着音乐的节奏、旋律,根据自己的体验,自由创作画面。
活动延伸:有趣的下午茶。在教学分享时间举办这个活动,让幼儿体验欧洲贵族的饮茶文化。
五、结语
[关键词]钢琴曲 民族情感 《平湖秋月》 音乐主题
[中图分类号]J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06-02
在我国艺术体系中,每一门艺术都体现出特定的民族化情感,这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自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在音乐艺术中,我国传统的音乐曲目无一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情感。随着我国传统音乐曲目与钢琴的结合,我国许多经典的钢琴曲目除了具备高超的艺术特色外,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民族特色。在经典钢琴曲目《平湖秋月》中,陈培勋先生从音乐素材方面和所表现的内容方面为中国钢琴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典范,突出表达了中国钢琴艺术的民族化情怀。在这一优秀曲目中,我国传统音乐曲目的特点有充分的显现,同时时代性特征也极为鲜明。因此在欣赏我国优秀钢琴曲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品味其中的艺术特色,还要感知其中蕴含涵的民族化情感,提高审美体验和境界。
一、《平湖秋月》乐曲范式的民族化体现
我国钢琴曲目的范式与西方古典钢琴曲目范式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西方古典钢琴乐曲中,曲式结构的原则较为明确,既讲究曲式的均衡,也讲究结构的统一,具有内在逻辑的严密性和一致性,这种特性使得西方古典钢琴乐曲极为注重乐曲的全局性,将乐曲各个要素统一在一定的范式中,因此显得较为理性,听众可以从中明显地感受到逻辑思维的延展和理性在乐曲中的控制性。例如在描绘一种远大的理想或者描述一种深沉的情感时,西方古典钢琴曲目会采用一环扣一环的技术手段,形成了独特的如变奏曲式和回旋曲式等曲式结构。相比西方古典钢琴曲目,我国传统音乐曲目改编而成的钢琴曲目在范式上并不是非常鲜明,在艺术思想的表达上它并不像西方古典音乐那样直接,而且从表现手法上看也不是从整体上的综合构架上着手,显得较为随性。但这并不是说中国传统钢琴曲目没有统一的思想性,而是其在体验现实的过程中将作曲家自身的感悟融入到了音乐艺术当中,因此情感较为含蓄,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思想性和一直存在着的民族情感。[1]总体来说,中国钢琴曲目注重感性的表达,往往将所表达的情感融入到内容之中,形成较为开阔的艺术形式,曲目范式的选取依所要表达的感情而有所选择。例如多段体和板腔体的结构是中国钢琴曲的基础范式。[2]
以著名钢琴曲《平湖秋月》为例,它在结构范式的选取上就具有上述的性质。该曲目的主要结构是有变奏体、回旋体和板腔体等。《平湖秋月》具有多样化的变奏形式,这是因为我国作曲家在将传统音乐改编为钢琴曲时不仅保留了传统音乐原有的结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古典钢琴曲的范式,二者在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多元化的结构范式,同时为钢琴曲的整体艺术表现服务。这样形成的结构范式在感情的表现中有许多优势,因为它可以体现出艺术情感的变化,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它可以通过多个角度表现出我国民族化的情感,而且感情的连绵起伏都融入在整首乐曲当中,民族情感贯穿于每一个结构范式当中。[3]在感情表现方面,西方的古典钢琴曲目注重结构的对比突出,例如舒曼的《梦幻曲》在表现童年情感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对比手法,常常采取突变的方式来突出乐曲强烈的情感变化。在《平湖秋月》中显然并没有对比手法的存在,也没有明显的突变的情感色彩,而是通过统一的情感宣泄,在渐变的过程中自然地将感情流露和表达出来。因此,在该乐曲中民族化的色彩就在与西方钢琴曲的对比中体现了出来。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西方钢琴曲注重不同音区的重复和变形等,在乐曲的演奏过程中实现结构的演变和感情的表达。而通过《平湖秋月》可以明显感受到该乐曲是以整首曲调为基础的,同时添加一些表现技巧例如换头和加花等。[4]这些表现技巧都带有明显的民族色彩,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
二、《平湖秋月》民族主题的显现
1古典音乐概述
古典音乐流行于17501820年之间,是欧洲的主流音乐也被称为维也纳古典流派。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都是古典音乐的著名作家。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初中生都喜欢听流行音乐,似乎更符合现代社会的节奏。其实,在闲暇之余不妨听一听古典音乐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而要想听懂古典音乐就要具备一定的古典音乐知识,从而从内心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
1.1海顿
海顿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他的形式和風格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风格精致、充满想象力且非常幽默;他的作品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材料进行创作。他的语言简朴、明朗,没有太多的戏剧性。他的著名作品《颂歌》曾献给奥地利皇帝,如今是德国国歌,尽管海顿没有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出名,但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成就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的[2]。
1.2莫扎特
被称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他的作品甜美、活泼,突出作品的层次感。莫扎特最大的特点是他可以在一首优美的乐曲中让观众感受到悲伤和痛苦,到如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他的作品形式高雅、简洁,具有强烈的美感,但他作品真正的魅力在于表达了人性与自由。
1.3贝多芬
被称为交响乐之王和乐圣的贝多芬是从古典到浪漫的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他的作品充满英雄气概、热情、奔放。贝多芬的一生坎坷,但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自信和奋斗的精神。被后人评价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他的作品有《第六交响曲》、《献给爱丽丝》、《命运》、《欢乐颂》等。
2教学策略
2.1明确目标引热情
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当下初中音乐课程的首要目标,这样能够大大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为了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音乐课程的针对性,古典音乐鉴赏课程要结合教材,让学生通过教材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感。而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教材,挖掘每一首古典音乐中的精彩部分和独特的抒情方式,这样才能在古典音乐鉴赏课上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在鉴赏课上得到美的洗涤。
2.2良好关系保兴趣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互助,与学生做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相互促进,相互进步。还要求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当老师,做到学进去,讲出来。那么,在音乐课下,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慢慢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对以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促进作用。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不作考核的音乐课,学生对待这么科目的态度会比较随性,学不学完全看心情,音乐教师就更应该要多和同学交流沟通,在平常的师生交流中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对生活和人生的意义,以促使他们对音乐课的保持兴趣。
2.3以点带面破围栏
在古典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大多数音乐教师表示:学生们上鉴赏课时都无精打采,不得其意,一脸苦楚。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这样的表现,完全背驰了音乐鉴赏课 得到美的熏陶 的宗旨。音乐课应该是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手舞足蹈,畅快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体会到音乐的美感的。笔者尝试过组成一个音乐兴趣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带领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锻炼他们的自信心。同时笔者发现,也这样一个兴趣班能起到带动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音乐,之后,在古典音乐的鉴赏课上能身心投入到其中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
2.4多开活动促了解
为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可以多举行音乐艺术节、音乐会、演唱会、音乐剧等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会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帮助初中生锻炼音乐鉴赏的能力。初中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对音乐的魅力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古典音乐的典雅精致会有很深刻的认识。
2.5优化教学体美感
在古典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例如情景法、悬念法、开门见山法等,从而确保音乐鉴赏课生动有趣。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并帮助其理解,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们进行思考,对古典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觉得古典音乐鉴赏是轻松有趣的,还能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从而缩小学生与音乐的距离感,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更能让学生在古典音乐鉴赏课堂上敞开心扉,用心去感受古典音乐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感。
一、普通高校流行音乐的就业形势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广大高校毕业生也逐渐认识到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为此,我国高校流行音乐学科近十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也没能抵御这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样面临着就业形势十分艰难的局面。
据相关资料凋查显示,我国高校流行音乐学科专业中实际就业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如当音乐老师、舞蹈老师等;加入专业艺术团,从事相关演出作,如:参加商业演出、公益演出、义演、艺术展演等活动;自主或合伙创业,如开办器乐培训机构,设立演唱、舞蹈、电吉他、萨克斯等流行音乐相关的课程培训,或者共同建立艺术传媒公司。从事以上几种工作的学生中,很多学生往往都会在巩同自己专业的前提下,利用白己的业余时问来做兼职代课,以此来提升自己,以求更好、更快地发展。
根据当前流行音乐学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各高校应该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在新形势的驱动下,为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既能熟练掌握流行音乐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流行音乐演奏水平、富有创作性,又能够胜任巾小学教育工作、艺术团体相关演出工作等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然而,多数学生在踏进工作岗位之后,往往无法满足工作单位的实际需求,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就业单位的实质性工作需求脱节,从而使得流行音乐学科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不乐观。
二、我国高校流行音乐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
我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近十几年来能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流行音乐潮流的涌进,深刻影响了流行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又由于为实现科教兴围的长远战略,我国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数激增,从而额外开设了一些新型学科体系,增加了许多新型学科课程学习,从而为流行音乐学科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因为流行音乐本身潜在的原因,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也推动其快速发展。流行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取得了相应成果,同样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急需我们解决。
(一)缺乏合理的学科建设和独立的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专业音乐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学内容也是参考西方古典音乐的教育体系的,为此西方古典音乐深刻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评判标准,使得我国流行音乐学科教育的教学理念脱离社会实际需求。我国高校流行音乐学科的建立还处在初步阶段,其是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体系的分支学科,各大高校的多数任职教师普遍接受过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他们习惯性地保留了西方古典音乐教育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流行音乐的学科知识和整体结构的教育理念始终依赖着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体系,缺乏合理的学科建设和独立的教育理念。
(二)对高校流行音乐学科专业方向的定位难以达成共识
随着流行音乐潮流的涌进,各大高校相应地开设了流行音乐学科体系,然而,对于流行音乐各专业院系名称的命名、专业方向的定位以及名称的内在含义、相关概念、涉及范围等,整个学术界都难以达成共识。对于名称的含糊定义会对流行音乐教学的准确性产生严重影响,例如:如何正确区分流行音乐和现代音乐,并对各自的内涵所涉及的范畴做出明确的界定。而对于名称的解析不同,往往会导致各高校在流行音乐的教育定位以及名称命名上呈现多种形式,从而不利于流行音乐学科的规范化建设。
三、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流行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流行音乐学科教育作为一个新型的教育体系,机遇与挑战共存,因此,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针对目前高校流行音乐学科的教学模式做出进一步的改革,构建科学合理、标准独立的流行音乐学科教育体系来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就业单位的实际需求。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确定合理的学科体系
随着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对于音乐学科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流行音乐学科教育的基础是要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音乐专业人才,明确发展方向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当流行音乐教育力争转变成为一个不再依赖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体系而独立存在的学科教育体系时,它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理念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确定合理的科学体系并加以规范,从而使其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划分流行音乐相关专业,确定各专业基本发展方向
对于高校流行音乐专业的划分,要做出合理的规划,各专业之问不应有明确的界限,这样才可以增加学科的专业互动,突破灌输性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流行音乐各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来确定其发展方向,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音乐人才。
中国风钢琴音乐作品可以被定义为如下:是指从中国国家的传统文化出发,在满足不同时代人群共同的审美情趣的前提下,禀陈出新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国风钢琴音乐作品既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要反映时代精神,同时展现出中国文化特征的艺术美。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文化的钢琴作品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中国钢琴演奏的技艺与技巧主要还是源于西方钢琴音乐的演奏技巧,但在钢琴音乐在中国经过多年的本土化发展后,中国钢琴音乐具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中国钢琴音乐不在依附于西方钢琴音乐的发展而发展。钢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结合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风钢琴音乐作品确实给人以新的气本文由收集整理息,这些具有内涵的中国风格钢琴艺术作品,不单单体现出至真中国艺术美的风格,也是世界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本土化的体现。
一、中国风格与古典美学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与古典音乐美学的基本测量标准。中国最早提出的“韵”的范畴,是在南朝画家谢赫记录的《古画产品》序言中出现,但作为中国美学最高的范畴,正式出现于宋代的“韵”说。在中国艺术中,“韵”是等同于“美”,属于西方艺术审美中的最高级别。
“气韵”经常被用来作为一个词运用,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韵”是指音乐风格的外部特征,而“气”是在内部蕴含的[1]。构成“韵”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单一的音调、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音调,在每首音乐作品中通过各要素的变化来实现一首音乐作品中“韵”的展现。“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仅是实际存在的,也是音乐的风格特点中决定性的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气”和“韵”是内外对应的关系,只可“共融” 而不可“独存”。因此在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作品中,“气韵合一”是一首作品的灵魂所在,做不到“气韵合一”则作品就会失去灵魂,其韵味也会大打折扣。总之,在创作中国钢琴音乐中把握住“气韵”艺术的运用,便是创作出一个好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关键所在。
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音乐学术界已达成一致的认识,这就是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最主要难点在于对中国民族器乐的表演意识相一致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意识把握上。作曲家只有在深入研究中国古典美学文化精华,深入了解古典音乐作品在不同的历史环境背景下所要表达的审美观念、音乐作品产生时代所具有的时代影响力,才可以准确地把握古典作品风格的艺术范畴,诠释古典作品的艺术美。
二、中国风格与民族文化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氛围,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世界上不同民族各具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风格。音乐的发展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迥异的历史背景,差异显著的社会形态,因此钢琴音乐艺术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在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音乐素材的搜集和筛选是极其重要的,由于音乐作品具有特殊的美学性能,这些素材是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必备的重要背景。任何表演艺术都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钢琴作品的创作也是如此。因为是“再次创造”就要求创作者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缺乏了对原作正确的、深入的、全面的了解,是不可能创造出一个完美的,符合原创精神的艺术作品的。
中国音乐在民歌、说唱、戏曲、器乐曲中存在大量以五声化、节奏化,加强旋律线条韵律感和节奏感的作品,而这也正好填补了没有西方和声立体结构陪衬的空白[2]。中国古典音乐是我国音乐发展的源泉,想要创作出各具特色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首先要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调性、和声、复调、曲式结构、民族风格的音乐文化等要素的理解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学习,才能加深了解中国风音乐,有权表达中国文化思想内涵的钢琴音乐作品。
三、中国风格创作特性
中国风钢琴音乐并不是狭隘的融入一个地域或者单一民族特定的音乐元素,而是使用不同民族音乐语言或中国地域民族文化,注重民族民风民俗文化和古典艺术风韵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从而创作出中国风钢琴音乐作品。20世纪至今中国风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现代钢琴音乐发展的基础上熟悉和了解现代作曲技法,对中国风格的中国钢琴音乐进行多维的思考与探索。许多作曲家大胆使用不同的衍生变化的方式创造,如音调、泛调性、无调性、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等其他现代技法[3],为创造中国风钢琴音乐提供技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