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课;结构特点;结构关系;教学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21

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以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需要精雕细琢;音乐课堂教学是科学,应该有严谨的结构、可循的规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学工作者的目标。如果在上课前认真思考这节课哪些内容是贯穿性的、哪些内容结构是从属的、各内容结构需要多长时间为宜,周密地、全方位地思考之后,才有可能使一节课的重点突出,既有科学性、系统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笔者看来关于音乐课的结构特点有以下几点需要进行探究和反思。

一、探究音乐审美结构特点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结构也就成了贯穿音乐教学过程的重要结构。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过程要贯彻音乐课的始终,情感因素是审美过程的突出特点。音乐课上,教师应运用各种载体介绍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音乐美,再通过音乐、文学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能理解美、感受美,用变化力度和变化速度等手段去表现美,构成重要的审美结构。不具备审美结构的音乐课只是知识课而不是艺术课。

二、探究音乐认知结构特点

音乐认知结构特点是指音乐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的讲授过程要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更容易、更顺利,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科学知识有自身的系统性,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也有自身的规律性,二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并不一致。

三、探究音乐教学方法结构特点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因此教法结构、练习结构就成了音乐课的重要因素。教法结构直接影响着练习结构,而练习结构直接影响着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教法有两类: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各类教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所需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手段上要想办法创设意境,交替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要精心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精心安排载体结构,适时运用艺术语言、教具、学具、录音、录像、板书、挂图等,以通过形象的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练习是知识与技能的中介,只有通过反复练习,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只有通过反复练习,知识才能形成技能。音乐课上,学生要有大量的参与活动,如节奏的击打、音高的感受、配合歌曲的律动和表演、欣赏活动中的讨论和器乐的演奏等。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学生才能将知识转变成能力。

四、探究音乐能力结构特点

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 基础技能。音乐课最基础的能力是听的能力,包括对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听辨能力。2. 基本技能(含音乐知觉能力)。如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的感知能力,还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3. 音乐能力。音乐能力,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某种情感的创作能力。

五、探究教学时间结构特点

以上几种结构的应用,都是在流动的时间里进行的,因此,时间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时间,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最佳时间不过十几分钟,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安排,最好在学生优势兴奋中心形成的时候突破难点。为防止疲劳,可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上练习,最好是综合利用时间,比如一个学生板书答问,全班可同时进行拼谱、声势、音程等练习,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六、探究音乐课上各个结构间的关系

音乐学科是进行美学教育不可缺失的学科。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是我们的目标,审美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审美结构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决定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成不同的练习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为学生组成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不同的能力结构。

课堂授课,从感受美开始。我们在启发学生感受作品美的同时,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同时,可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同样,在要求学生以某种情绪,运用技巧去表现作品美的同时,可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其次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大力实施高效课堂,从而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

二、提高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用教材教的策略

1.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基于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现状,应适当地增加部分乐理知识,如节奏,音的长短等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

2.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我们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包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曲目等等,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

(二)改进教学策略

1.加强师生互动;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乐理课上: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加入多媒体手段。这样既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

3.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学校可以开展许多校园文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等等。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三)改进教师管理策略

1.加强教师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面对城市现代化、信息技术发达的现状,我们的音乐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多接受、多学习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对现有师资进行在岗培训。另外,坚持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师德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长效的师德建设机制。以此加大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改变目前我国音乐教师学历程度偏低,实际教学能力薄弱的现状。

2、建立有效的教学设施和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现状,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为根本,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

三、凸显音乐课的教育功能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贴于

1.引领学生感受结构美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如我在欣赏民族器乐曲《翻身的日子》一课中,先演唱一首《翻身道情》,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2.引领学生感受氛围美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越位综合 无边拓展 音乐性 培养能力 主动学习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切合学生生活的音乐实践活动,并适时把握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音乐性、艺术性,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并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就真正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1.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也付诸于实践。音乐课与其它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指课堂内为了学习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掌握音乐作品而进行的二度创作为主线而展开的。怎样才能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而不至于偏离主题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在进行探索研究之中。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从而才能引导学生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音乐视听觉的艺术”。这句化流行了很久,但依旧显示着它真理的魅力。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唱歌、演奏乐器、识谱等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力等诸因素也都需要听觉来鉴定和调整。因此,音乐教育必须立足于听,作为进而学习音乐其它方面技能的基础。就是说:首先是研究教会学生听音乐的方法与过程,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有须依赖于听觉。研究训练与培养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的方法与过程,不仅对于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音乐是听觉艺术。虽然音乐学科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向学生传授,但音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想象力去再创造。

我对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是从“听”入手的。精心安排“听”的内容,要使学生由浅入深的听;有成就感的听;听的懂的听。例如:在上《剪羊毛》一课时,我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资源,从网上下载了一首合唱曲《剪羊毛》,这首合唱曲声部和谐均衡;音色优美;充满了浪漫的幻想色彩。而课本中的范唱歌曲却速度稍快、充满激情,完全是一位活泼自豪的小男孩手持羊毛剪兴奋工作的素描。同一首歌曲,不同的艺术处理,得来是不同的审美体验和享受。而这一切又源于音色、速度、力度、和声、配器等不同音乐表现手法的运用。

3.积极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表现能力

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从而把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这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应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参与体验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研究首先要建立在学生对音乐、对音乐活动有兴趣上。如:欣赏《牧童短笛》时,精心绘制了画面:两个小牧童在两只水牛的背上,小女孩面带微笑的倾听小男孩吹笛,碧绿的河水,微风轻拂柳枝。学生直观的感受画面,耳边聆听着贺绿汀的钢琴曲,学生已经融入画面之中;再让学生参与模拟画面参与表演。这时,他们的想象已经达到了超越自我的境界。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注重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获取、主动参与、自主练习、自我教育完善。如歌曲《小鸭子》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唱歌,在学生歌词不熟练时即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通过唱、动(动作创编)这一安排实际上是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练习、自我教育完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为学生学习音乐的活动,不仅受到原有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的制约还受到学习动机、兴趣和价值观念的推动和支配。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和接受能力,力求知识性与体验性相结合的方法;音乐教学活动必须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出发点,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积极探索音乐领域的奥秘和规律的方法与过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的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评价等。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范文第4篇

1.当前音乐课教学中的弊端

曾听到这样的教学:教师将一大堆发音体(如瓶瓶罐罐等)堆于课堂上,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能模仿什么声音,然后引导学生或是为画面配音,或是创编音响小品,学生玩得其乐融融,课堂上气氛活跃,热闹非凡……细细品味,这样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了什么?

首先、大拼盘式的课型结构。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采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看到的现象:一节音乐课让你分不清是语文还是音乐课,还是地理课,简直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问题上做文章。其次、为活动而进行的活动。如一节聆听的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是敲击种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欣赏、再下来是用肢体的动作、舞蹈来表现音乐,学生一直手脚不停,言而无暇,忙得不亦乐乎,在如此地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如此这般,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只是辅助手段,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其三、不需要创新的创新。音乐创造在音乐教学中,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这样只会给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其四、为合作而合作的小组合作。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却看到不管问题合不合适搞合作分组,就硬实分组搞合作,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有些小组的学生虽面对面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有的甚者打闹在一起。音乐课上的合作学习同样也是为音乐而服务的,在教学中不能失去音乐课的“音乐性”这个标准,否则就导致偏离音乐轨道失去方向。

2.解决策略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切合学生生活的音乐实践活动,并适时把握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音乐性、艺术性,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并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就真正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2.1 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也付诸于实践。音乐课与其它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指课堂内为了学习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掌握音乐作品而进行的二度创作为主线而展开的。怎样才能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而不至于偏离主题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在进行探索研究之中。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从而才能引导学生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2.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音乐视听觉的艺术”。这句化流行了很久,但依旧显示着它真理的魅力。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唱歌、演奏乐器、识谱等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力等诸因素也都需要听觉来鉴定和调整。因此,音乐教育必须立足于听,作为进而学习音乐其它方面技能的基础。就是说:首先是研究教会学生听音乐的方法与过程,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有须依赖于听觉。研究训练与培养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的方法与过程,不仅对于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音乐是听觉艺术。虽然音乐学科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向学生传授,但音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想象力去再创造。

2.3 积极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表现能力

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从而把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这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应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参与体验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研究首先要建立在学生对音乐、对音乐活动有兴趣上。

2.4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方法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如今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已足够重视,开设音乐课程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及鉴赏能力进行培养。音乐教学工作受课程改革工作的影响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入教学工作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方式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帮助,促进音乐教师教学工作的调整和改革,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丰富合作学习内容、方式

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多种合作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授课,这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对音乐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春天在哪里》一课的教学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歌曲速度如何?具有什么样的情感和情绪?应该怎么演唱这首歌?等。小组合作的核心便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我将学生分为A、B、C、D几个6人小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每组中的学生有不同的分工:2名同学搜集歌曲的背景资料,1名同学搜集正确版本的歌曲,1名同学使用多媒体播放器为其他同学播放范唱,小组内6名同学欣赏歌曲。之后,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发言,将自己对《春天在哪里》歌曲的印象、感受等进行说明,剩余2名同学中,1名完成组内同学意见的记录及整合工作。待小组内达成大致的统一之后,将最终结果交由最后1位同学,向其他各组同学进行汇报。待A、B、C、D四个小组的代表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阐述完本组观点后,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将用活泼、清亮的声音进行演唱的结论告知学生。教师要求按照小组合作得到的结论进行演唱,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歌曲应该叫什么样的名字”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多兴趣,教学质量也有所改善。此外,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用多种不同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先要求小组内选出一名演唱最好的小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领唱,之后,小组内成员再进行合唱。

二、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引导作用

由于学生的心智不成熟,性格比较好动,自制能力较弱,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引导,小组合作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向正确的方向进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我在对小提琴协奏曲《春》进行欣赏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播放装置为学生播放,同时,将本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歌曲进行欣赏和讨论,我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到学生对音乐的各种不同的感受,并对学生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最终使学生真正地获得更多收获,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结合激励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激励式教学方法相结合,对学生出色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学生被认可的同时,也会对音乐课堂产生更多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活动中。此外,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要求不同的小组进行竞争,将歌唱比赛、表演比赛一类的活动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我在对学生进行《春天来了》一课的复习教学时,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和音乐表演。我要求每组创编舞蹈,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此时,各个小组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对歌曲内涵等方面产生更多更深的认识,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最终使音房翁玫慕萄е柿康玫教岣摺

综上所述,我国人民对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工作有了更多的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师已经对教学工作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小组合作方式引入音乐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上文已经对提升教学质量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音乐学科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维.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在音乐考评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4(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