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间艺术的理解

民间艺术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间艺术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间艺术的理解

民间艺术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 大学生英语 中介语 语料库

一、引言

语料库(corpora)是一个按照一定的采样标准采集而来的,能够代表一种语言或者某语言的一种变体或文类的电子文本集。因此,以一个语料库为数据源(data source)进行的研究可以看做是对该语料库所代表语言,语言变体或文类的研究,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可以推广到整个语言,语言变体或者文类。(梁茂成,2010,3)

而语料库语言学则是以语料库为基础的语言研究方法,它基于大量真实的语言数据,主要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得出结论,因而具有实证研究的意义。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Selinker,1972)中介语既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的语言系统,亦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语言发展轨迹,因此,中介语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阶段和第一语言的影响,可视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突破口。

学习者语料库是指经过计算机处理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产出的文本数据库(Leach,1998: 3),或非母语语言学习者的口头语和书面语语料库,属于学习者中介语范畴。(Selinker,1972)基于学习者所产出的真实语料的语料库可以为研究第二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提供数据,亦可为自主性学习、教材编写等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较为重大。

二、国内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建设

到目前为止,国内已建成的较有影响的的英语学习者语料库有5个,分别是: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桂诗春、杨慧中,2003)、中国学生口笔语语料库(文秋芳等,2008)、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卫乃兴等,2005)、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文秋芳、王金铨,2008)和英语专业语料库(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多语语料库建设和研究项目组,2008)。五个语料库的语料采集都使用了标准考试作文,但所用考试作文的文体、语料长度和赋码方式等皆有不同。几个语料库包含了几乎各个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并在建库基础之上,展开了笔语过渡语研究、语言与教学研究,其研究向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很大程度上助力于英语教学研究。

在全国语料库建设的影响下,新疆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从无到有。新疆大学语言学院建设了容纳100多万字的中介语语料库系统,为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水平提供了翔实的中介语语料。新疆农业大学正在筹建维吾尔语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旨在收集维吾尔语学习者的真实语言样本该语料库建成后可以对维吾尔语学习者的大量语言样本进行量化分析,为维吾尔语中介语研究、维吾尔语本体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语言数据。目前,新疆高校的英语语料库仍是空白。

中国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英语的特点和困难。新疆是多个民族聚居的省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学习英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建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中介语语料库有着重要意义。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语料库的设想早有新疆高校的教师提出,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熊杰及李嘉东教授提出的建库方案及步骤具体明晰,设计周密,但是民考民大学生英语底子薄弱,撰写作文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语料收集亦较难。且其语料的选取对象涉及全疆各大高校,各高校之间的配合就显得较为重要。笔者拟在熊杰及李嘉东教授提出的建库构想之上,建立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笔语中介语语料库,做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语料库的基础研究,为今后新疆各院校的英语语料库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研究方案

拟建立一个规模较小的笔语中介语语料库,提供可靠真实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介语语料,为相关英语学习的研究助力。从初学者的起点水平向目标语水平过渡的中介语系统,在第二语言研究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拟建语料库能够可以为广大学者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为第二语言教学贡献力量。

建立“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设计思路是:

1.调查对象: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包括民考民、民考汉和双语生。

2.语料收集:语料收集方法以调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语料采集需涵盖姓名、性别、年龄、族别、年级、母语背景、熟悉的其他语言、英语学习的学时、学习英语的途径、所学的主要英语教材等信息。

3.语料内容: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平时作文,包括课内限时作文和课外非限时作文。由于他们的英语水平不等,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的长度将根据实际写作情况而定,但最少不能低于50词。限时作文的题目由筹建组成员拟定,非限时作文的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限时作文为 30 分钟内完成,非限时作文时间不限。计划采集作文总数800 篇。

4.语料库的规模:语料规模为8 万词。

5.语料的标注:拟使用语法自动标注器 CLAWS进行标注。

6.语料库检索软件:拟使用Laurence Anthony设计的 AntCon3.2.0语料库检索软件。

四、结语

在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软件统计标准化类符形符比、词汇频数、频率等信息,分析少数民族同学的英语使用情况,揭示其学习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观察总结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而为确定教学重点、语言项目的教学次序和教材的编纂提供参考标准。同时,该语料库的建立可以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中介语语料库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Selinker,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209-231.

[2]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秦旭.学习者语料库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6):25-28.

[4]王建新.计算机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文秋芳.中国学生英语口语笔语语料库[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熊杰.李嘉东.建立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的设想[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9:89-91.

[7]杨慧中.桂诗春.杨达复.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民间艺术的理解范文第2篇

(一)教学过程注重形式,忽视课程实质

创新教学形式是当前教育的基本要求,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优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许多民间艺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但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民间艺术又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在各种版本的小学美术教科书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民间艺术种类繁杂,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关注课程的形式大于关注民间艺术本身所富含的艺术特性,忽略了课程实质。特别是农村学校,许多学生没有办法利用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去查阅相关资料,就造成民间艺术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流于表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设计民间艺术课程时,采用的形式与普通课程无异,这便造成了目前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定位存在一定偏差

在既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仍然认为,不管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怎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根本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民间艺术的应用也是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服务的。一些年轻教师在接受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思想比较前卫,但是一些执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基本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既有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如果想要这些教师将全新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从教学本质来看,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定位存在偏差,而教学目标又是教师采取教学方式的主要依据,所以在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目标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从潜意识中排斥民间艺术的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民间艺术的有效应用,显然是面临诸多困难的。

二、民间艺术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策

(一)夯实学生能力基础知识,提高美术综合素养

小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加强小学生的美术鉴赏与实际操作水平,能够为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水平的提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民间艺术作为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了解我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课本中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能够夯实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在遇到相关民间艺术课程的教学时,应采取各种教学模式,挖掘当地民间艺术资源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从身边的艺术学起,知道民间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民间艺术的实际作用,应该将知识教学和能力发展相结合并作为基本教育原则。比如教师在讲解“崇明扁担戏——小戏偶巧制作”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民间艺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具体来说,刚开始接触这些内容的时候,小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所以也不能理解其中的艺术内涵。此时教师可以将民间艺术融入其中,利用崇明灶花、扁担戏和剪纸等民间艺术,重新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这样农村小学生通过直观地感受民间艺术,就会加深对扁担戏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

(二)结合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民间艺术应用的针对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充分结合学科教育的基本特点,在明确具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其较好地融入实际的教学内容之中。因此,每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是照本宣科进行的,而是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适当的变通。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即使是同样的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把握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民间艺术的优势,将其有效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过程,重点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尤其是之前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结合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立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的,合理选用民间艺术形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多彩的剪纸”这一课的时候,就应该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然后合理选用民间艺术作为教学辅助。“多彩的剪纸”一课主要讲解了我国不同地区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相应的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这一节内容的讲解让小学生了解我国的剪纸艺术。

(三)充分应用新媒体新技术于农村小学美术课堂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对于农村学校教育的大量投入,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也成为拓展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法的重要方式。而民间艺术这一广义概念时常令学生不好理解,如果能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例如陕西的特色民间剪纸工艺,南方的小学生其实并不能理解其中所富含的民族意味。而利用课堂的导入阶段展示陕西的特色民居——窑洞,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思考原来还有这样的房子,那房子里贴的五彩斑斓的剪纸作品也就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再通过多媒体微课的形式,将剪纸的技巧用精致的微课进行呈现,大大节约了课堂的时间成本,充分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合当地特色,开发校本民间艺术课程

农村地区学校有它的地域限制,同样也有它的地域优势。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地区的特色,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如把传统手工艺人请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可以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参加研学之旅,深入探究民间艺术背后的故事,然后再回到课堂,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从小就为我国民间艺术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地域的民间艺术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学习自信。例如2016年大热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就充分利用了福建永定土楼的特色,让观影者感受到中国民间建筑设计的博大精深。而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本土民间艺术的挖掘,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体。

民间艺术的理解范文第3篇

民间艺术作为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及文化特色,在日益消解化的后现代社会中渐趋被处于中心地区的文化所同化,民族内部独特的生态艺术特色与模式被破坏,种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瓦解,而且由于物质生产力水平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化因素不得不中断民间艺术的创造,生态种群日益缩减。民间艺术的持有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许多技术都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境地,由于年轻人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不足,且在审美观、生活需求方面也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因而导致部分民间艺术无法作为活态视觉表征出现在新媒体时代。

2新媒体时代下对民间艺术的视觉传播形式的完善探寻

(1)实现民间艺术产业化与视觉本真性的双重表征。保守的传播媒介与传播手段使民间艺术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取而代之的则是消费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于中国民间艺术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许多人为了振兴民间艺术,将民间艺术产业化,实现学校大规模教学,开办教学班等,但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口口相传的一对一讲解,更是改变了在身心相授过程中被传承人情感的投入,使大规模教学下的学徒在作品的制作中总是追求技术的高超,却少了对作品人文属性的感知。因此,要实现民间艺术产业化与本真性的双重表征,在活态传承中,被传承人应多加入一些作品创作理念的情感讲解,使技艺的传授与文化的学习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传承人需要理解作品中孕育的生命意识、人文主义精神及自然生态观等文化潜能,使民间艺术的精髓得以最大限度地传承。

(2)深入开发新媒体技术下民间艺术的能指,挖掘受众审美口味。视觉表征以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二分模式作为理论基础,视觉表征包含着能指与所指,能指就是反映事物图像的具体形式,所指就是事物的概念。为了迎合受众审美口味,挖掘他们的视觉需求,就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尽可能多且优质的民间艺术的能指,在这些多样化图像的呈现中,完成民间艺术的大众传播。例如,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网页皮肤、表情、输入法均可以加入民间艺术元素,实现淳厚质朴、尽善尽美的设计风格;如当今受大众喜爱的微电影,以爱情题材为主,可以在其中加入表现多子多福形象的动植物,表现中国传统爱情意蕴的蝴蝶、白狐或是表现长寿富贵的寿桃、牡丹等,注重人文关怀,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意味。

(3)视觉图像作品与现实文化应保持最大限度地意义关联。商业文化的过分渗入对民间艺术造成了一定程度地消解,要改变这种盲目物质的消费观念,就要从民间艺术视觉图像作品入手,从内容上严格控制作品的市场流入,从根源改变民间艺术作品质量差的局面,做到与现实文化应保持最大限度地意义关联。首先,作品题材的选择应该贴近现实,反映当今社会人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及心理特征。其次,内容的设计要有意义,不要把无任何意义的图像展现出来,这是由于快节奏的视觉阅读状态,受众应在最短时间内接触到最有意义的信息,这才符合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

(4)大力加强民间艺术视觉传播的立法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机制。现如今,针对保护民间艺术活态视觉表征的法律法规包括《:文物保护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望出台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也已经进入了第6稿,在草案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以分级保护管理为原则,实行以行政保护为主、以民事保护为辅的保护措施,但是法律规定还不够具体,在活态传承与活态视觉表征方面没有给予细致的保护措施以及违反措施的法律后果,欠缺可操作性。我国应该在立法上加强民间艺术活态视觉表征的保护,加强知识产权法对于民间美术的保护力度及措施,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民间美术进行规制。

3结束语

民间艺术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民间艺术保护;风险问题

民间艺术数字化技术保护是一个全新话题,也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涵盖面宽的综合性工程。数字化技术为民间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技术手段,同时改变了文化遗产传统的保护方式,但是应该看到,数字化技术虽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却也可能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的技术和传播层面弱化、扭曲甚至抹杀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如何预防民间艺术数字化进中的风险,是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中的新问题。

一、数字化保护过程中的技术风险

1.信息采集、处理和储存过程中隐含的风险

民间艺术的数字化涉及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储存,这其中包含采集设备的选择、数据处理方式、储存格式和数据库技术。但是截止到目前,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数据加工规范或标准,无论在民间艺术普查阶段还是在名录项目申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数据资料保存很好,但标示和描述很差,以至于使潜在的用户无法了解发现它们;由于没有将与民间艺术相关的信息进行很好的链接绑定,导致人们存取资源时而资源本身却不能被人们理解,或者不可靠;往往由于数据确认和数据处理软件的独立性,造成数据的实用性降低的结果;数据库中数据集可以被保留,但由于各自采用不同的数据库技术,使得他人无法理解其结和规则,数据不能够被存取;也有一些采用了口令保护、加密、安全设备等措施的数据但在不适用时也会导致资料的不可使用。民间艺术分布在各地,如果各地都以不同的方式、规格和技术进行数据加工,就很难达到民间艺术的最终目的——保护、传承以及资源的整合、共享。

2.数据库技术采用不当隐含的风险

中央管理系统是民间艺术数字化技术保护的核心,通常都离不开后据库台数的支持。我国的目前常用的管理系统后台软件都是一些商业软件。而这些商业软件除了价格高,还会随着新版本的升级重新造成使用者被动学习的负担,用户对软件的内部结构是不了解的。况且,生产软件及公司都有其生命周期,这对于我们民间艺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延续,可以不值一提。一旦我们依赖的软件和技术停止开发或公司倒闭,那么我们前期开发的系统只能停止使用,造成浪费。并且可能导致对数字技术分离。

二、数字化保护过程中的文化风险

1.人文把握不当隐含的风险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也一一凸显。数字技术虽然是目前最有效的保护手段,但其技术弊端也不可避免地损害了文化传承。它容易形成一种新的话语霸权,在记录保护文化的同时,可能会抹杀某些历史文化传承,将过多的现代化的东西植入其中,让本来应该尽量原生态的保护,掺杂了太多的技术人为因素,使得文化保护不再纯粹,而成为一种带有所谓“创造性”的保护,这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2.引进别国技术隐含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在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上成果显著,但与国外相比,我们的民间传统艺术数字化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欠缺和不足。目前由于我们信息资源的发展方面仍然很弱,导致技术信息的输入多于技术信息的流出。而由于技术水平上的差距,让我们在民间艺术的保护中往往受制于人,引进的软件技术同时也存在泄露文化核心内容的风险,所以在民间艺术使用数字技术保护方面所隐含的风险也要严加防范。

三、数字化保护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民间艺术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过程和精神财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民间艺术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而其蕴含的文化、商业价值却慢慢显现出来,而民间艺术的权属纠纷等问题也逐渐凸显。而我国在民间艺术保护的司法领域却相对滞后,从而造成民间艺术的法律保护和怎样能促其繁荣发展等问题日渐重要。民间艺术数字化技术的合理使用其过程面临最多的就是信息的采集和集中,这需要通过相关的文化管理等部门或着是传承人的允许后才能对民间艺术等工艺信息进行全方位细致的分类、收集。而采集后所形成的数字化信息艺术,根据我国的《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合理使用”的,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公共机构在对传统艺术作品的选用、陈列、保存等方面使用有著作权的作品是不必征得许可的。民间艺术数字化资料的检索问题。民间艺术文化的数字化保护目的之一是建立馆藏资源数据库,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保护,如博物馆或其他公共社会机构的形式,其保护目的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民间艺术资源,能让更多的人们以及我们的后人进行了解和观赏以及应用。为了更好的方便检索馆藏资源数据库,必须对庞大的数据库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与归档,建立数子化检索系统,这样才便于人们对所需资源的检索与查找,从而提高使用效率。对数据库资源的开发与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后期的维护,应该享有著作权,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因此我们在对民间艺术原数据信息进行检索,查阅和复制时就应征得权利人的许可并支付相应的报酬。

四、数字化技术保护的成本风险

随着对民间艺术数字化技术保护的过程中,投入的财力成本也会随着设备的软件和硬件的更新换代,以及对图像的质量要求的提高而加大。为了有更好的直观效果而使用视频模式扩大存储容量也会造成成本越来越高,资源消耗加大,费用提高等情况。而这些都是在民间艺术数字化技术保护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同时数字化数据库的后期资源维护也需要投入人物和财力,为了更好的对数据库信息的使用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对民间艺术数字化技术保护的投入产出进行有效的规划与论证。控制不必要的浪费和投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民间艺术数字化信息的对象和传播方式进行选择,避免造成成本过高或垃圾数据堆积等情况。

参考文献:

[1]周全明,耿国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耕.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民间艺术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

我国当代艺术学学科主要创始人、著名教育家张道一先生曾经说过:“民间艺术是一种‘母性’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根之所在”;民艺学专家潘鲁生教授也曾指出:“民间艺术非但不是雕虫小技,反而应该是中国艺术中的洪钟大吕。它不但作为一种典型的艺术符号,活跃在艺术的百花园中,而且在很多方面是文人艺术、宫廷艺术甚至宗教艺术的源泉。”我国民间艺术作为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艺术奇葩,在人类文化视野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广泛认同。

但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快节奏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下,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众对大工业批量生产的廉价工艺品的青睐,使得各类代表传统和农耕文化的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以传统的民间师徒或家族传承方式进行教育传播的民间艺术正在遭遇严重的传承危机。

一、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传承现状

随着人们对民间艺术在民族文化精神构建传承中重要意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作为本土文化载体的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如何使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得以延续并永葆活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作为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延续的最佳途径,自然成为这一话题的核心。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基本采用民间师徒或家族传承的方式,传承受到很多限制,无法得到大范围的传播拓展;另外,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正规的学校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近代以来,我国正规艺术教育是以西方艺术教育模式为主导,对自身艺术资源的漠视使得我国众多民间艺术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纳入正规教育体系的程度远远不够。

从社会实践角度看,近年来,我国很多区域的学前、小学阶段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已经将民间艺术作为特色课程纳入到了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范畴,但由于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占的分量和影响力较小,对学生更多的是知识拓展而非兴趣培养和深入训练,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持续性系统教育很难实现;中学阶段在高考指挥棒引导下,艺术教育完全倾向于应试性专业教育;而高校教育在技术理性的社会需求以及西方艺术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更是对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漠然视之。因此,在我国整体的正规教育体系中,民间艺术登上正规教育的“大雅之堂”的教育开展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顶层位置,是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实现强国梦想的重要途径场所,但专业和课程的同质化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质化导致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求的人才不相适应。针对艺术教育而言,众多高校艺术类专业或课程缺乏特色,专业间缺乏差异,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就业出路雷同等问题已经暴露出来。

一方面是民族民间艺术教育传承的危机,另一方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民族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将民间艺术纳入到正规的高校艺术教育体系,通过高校专家学者的归纳、整理和完善,形成科学有效的民间艺术教育教学体系,推进民间艺术的普及教育、改进创新,进而培养民间艺术的高级传承和研究人才,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成为高校特色艺术创新教育的最佳途径。

二、民族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1.推进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本土民间文化

在现代工业潮流冲击以及西方艺术理论体系影响下,我国民间艺术一度曾被迷信于倡导现代文明的国人当作落后的象征而丢弃,年轻一代对本土民间艺术极其陌生,更不用说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作为“母性”艺术的文化根源性正在遭受威胁,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更多“本土化、高层次”社会成员的关注和参与。高校教育是我国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将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到高校艺术教育范畴,有利于从更高层面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强化社会认同和文化弘扬。

2.完善高校现有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强化特色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对我国高校民间艺术教育教学开展情况的初步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现有的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艺术教育缺乏个性。而我国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将数百种民间艺术形式融入整体艺术教育中,既不现实、也没必要。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特色性,根据高校自身环境特点,有侧重地选择不同民间艺术形式,进行民间艺术的“本土化”高校教育,在降低高校艺术教育趋同的同时,丰富教育教学领域和内容,增强高校特色竞争力,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3.利用高校人才优势,促进民间艺术品味升华,焕发民间艺术新活力

由于绝大多数民间艺术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训练及深厚的文化熏陶,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民间艺术作品题材范围狭窄、表现方式单一、艺术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出现。高校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高层次位置,作为艺术教育的传受双方都具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和综合素质,民间艺术通过高校教育平台,会接触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创作群体,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教育的良性互动,为民间艺术的改革创新、品味升华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有助于焕发民间艺术的新活力。

4.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中国民间艺术的全球化发展

民间艺术的魅力在于它能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特色,其民族化特征体现的是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我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民间艺术的本土化高校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是保护、复兴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措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高校教育,逐步培养起民族文化艺术的欣赏群体和传播者、创造者,为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全球化传播做好人才培养和文化准备,促进中国民族艺术的全球化发展。

三、民族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的研究现状

对于民族民间艺术高校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理性思考和对具体实践的整理工作。2006年出版的《抢救民艺——潘鲁生民艺访谈录》在对我国民间艺术生存现状考察的基础上,对于民间艺术高级传承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提出了要求,认为高校在民艺拯救和传承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2010年前后马腾、王莲等人发表的《将民间艺术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思考》、《民间艺术在高校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等多篇文章就高校民间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教育是我国民间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同时对我国高校民间艺术的本土化高校教育实践情况作了初步统计,关注到部分高校在对本土民间艺术进行研究的同时,设立了相关专业及课程,对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进行实践探索。《广西民族民间艺术教育途径探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则更为具体地结合具体地域和专业进行了民间艺术改革创新具体实施办法的研究。将民间艺术资源纳入到高校艺术教育范畴的观点日益受到学术界、教育界的重视,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民间艺术品类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民间艺术进行“本土化”教育,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对实现高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化办学、促进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形成了民间艺术高等教育问题的共识。

但纵观过往研究和实践,以实际的本土民间艺术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材体系等具体问题为依托,讨论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的原则和具体方案,为推动该项教育向更深远方向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参考,这类研究和实践成果尚不多见。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艺术本土化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建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结 语

拾起民族民间艺术这块人类历史文化瑰宝,对于高校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内在的文化传承需要。重视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将其精华列入艺术教育教学内容,结合地域艺术文化特点形成艺术教育教学特色,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为培养更多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急需人才做出贡献。同时,本土化特色艺术教育体系建立,更是实现我国文化世界传播的重要举措。文化的弘扬是以文化自觉为前提的,失去对民族民间艺术的尊重,艺术教育将是失去使命感与精神性的肤浅的教育。只有让民族民间艺术扎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才能使学生真正在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精髓中自由徜徉,在文化自觉中找到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理解和尊重,进而真正建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梦想。

参考文献:

[1] 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